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帕金森病大鼠伏隔核神经元电活动变化及5-HT_7受体激活的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欢 吴仲恒 +5 位作者 李立博 乔鸿飞 袁海峰 杜成学 谭会会 张巧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9-303,309,共6页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模型大鼠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NAc)神经元的电活动变化,以及NAc神经元对5-HT7受体刺激的反应。方法采用在体神经电生理学和神经药理学相结合的方法,观察PD大鼠NAc神经元的电活动变化以及NA...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模型大鼠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NAc)神经元的电活动变化,以及NAc神经元对5-HT7受体刺激的反应。方法采用在体神经电生理学和神经药理学相结合的方法,观察PD大鼠NAc神经元的电活动变化以及NAc神经元对5-HT7受体激动剂的反应,并与假手术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PD组大鼠NAc神经元的平均放电频率(5.46±0.88)Hz显著高于假手术组(3.77±0.48)Hz(P<0.05)。PD组大鼠65%的NAc神经元表现为爆发式放电、35%呈不规则放电;假手术组57.5%的NAc神经元呈爆发式放电、42.5%为不规则放电。与假手术组相比,PD组大鼠NAc神经元的爆发式放电比例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体循环给予5-HT7受体激动剂AS19后,假手术组大鼠的NAc神经元电活动变化整体上呈现兴奋反应,当累积剂量为160μg/kg时,NAc神经元的兴奋程度明显高于基础放电,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大鼠虽然也表现为兴奋反应,但NAc神经元的兴奋效应在80μg/kg累积剂量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产生统计学意义的累积剂量低于假手术组。AS19所引起的效应能够被特异性5-HT7受体拮抗剂SB269970所反转。结论 NAc神经元5-HT7受体可能介导PD模型大鼠NAc神经元电活动增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隔核 帕金森病 5-HT7受体 电生理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