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海马锥体细胞甘氨酸受体的药理学特性
1
作者 孟凯 谢雯 张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89-993,共5页
目的:探讨生后早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上功能性甘氨酸受体的分布及其药理学特性。方法:选用出生后11~13 d大鼠的海马脑片,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观察外源性甘氨酸诱导的电流反应。结果:甘氨酸可诱导出士的宁敏感的甘氨酸受体电流,... 目的:探讨生后早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上功能性甘氨酸受体的分布及其药理学特性。方法:选用出生后11~13 d大鼠的海马脑片,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观察外源性甘氨酸诱导的电流反应。结果:甘氨酸可诱导出士的宁敏感的甘氨酸受体电流,其作用于甘氨酸受体的EC50为123.23μmol/L,Hill系数为1.24;印防己毒素可部分阻断该电流。结论:生后早期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上存在着功能性士的宁敏感的甘氨酸受体,部分甘氨酸受体的为αβ异聚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氨酸受体 海马 大鼠 膜片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HT递质系统调节帕金森病精神症状和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喇雪梅 郭媛 +2 位作者 刘健 李小颖 张莉 《生理科学进展》 CAS 2023年第3期177-184,共8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中老年人群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以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常合并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嗅觉缺失、睡眠失调、精神症状(抑郁、焦虑)和认知功能障碍等非运动症状,而精神症状和认知功能障碍是...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中老年人群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以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常合并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嗅觉缺失、睡眠失调、精神症状(抑郁、焦虑)和认知功能障碍等非运动症状,而精神症状和认知功能障碍是最常见的PD相关非运动症状。截止目前,PD相关非运动症状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清楚。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递质系统参与多种脑功能以及神经精神障碍的病理生理学过程,与PD相关非运动症状有密切的联系。本文基于前期的相关研究成果,对5-HT递质系统在PD精神症状及认知障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详细阐述脑内5-HT递质系统的分布与功能,以及PD状态下5-HT递质系统的变化,为PD相关精神症状及认知障碍机制的阐明和治疗提供研究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5-羟色胺 抑郁 焦虑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马酚对PC1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英文) 被引量:4
3
作者 于玮 邓秀玲 +1 位作者 马真 王燕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雌马酚对PC1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以PC12细胞为研究对象,构建体外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用雌马酚进行干预。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免疫... 目的探讨雌马酚对PC1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以PC12细胞为研究对象,构建体外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用雌马酚进行干预。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活性氧(ROS)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缺氧/复氧损伤的PC12细胞内NADPH氧化酶2(gp91phox)和磷酸化Src(p-Src)激酶的表达。结果雌马酚可有效减轻缺氧/复氧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降低缺氧/复氧损伤细胞培养上清液中LDH的活性和MDA的含量,明显抑制ROS的生成及gp91^(phox)和p-Src的表达。结论雌马酚通过抑制p-Src激酶和gp91^(phox)表达,减少ROS生成,从而对PC1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马酚 缺氧/复氧 神经保护 gp91phox SRC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侧缰核中5-HT_(2C)受体在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焦虑行为中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6
4
作者 韩玲娜 王春雷 张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73-480,共8页
目的:探讨外侧缰核(LHb)中5-羟色胺2C(5-HT_(2C))受体在调节帕金森病(PD)大鼠相关焦虑行为中的作用,阐明PD相关焦虑行为的神经机制。方法:将12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3)和黑质致密部(SNc)损毁组(n=63)。采用行为学方法观察2组大鼠... 目的:探讨外侧缰核(LHb)中5-羟色胺2C(5-HT_(2C))受体在调节帕金森病(PD)大鼠相关焦虑行为中的作用,阐明PD相关焦虑行为的神经机制。方法:将12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3)和黑质致密部(SNc)损毁组(n=63)。采用行为学方法观察2组大鼠在旷场实验中的中央区停留时间百分比、高架十字迷宫实验(EPM)中的开放臂进入次数百分比和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观察大鼠边缘相关脑区中单胺类递质水平;采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确认套管位置及SNc损毁后多巴胺(DA)神经元的缺失程度。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SNc损毁组大鼠中央区停留时间百分比(F1,72=36.678,P<0.001)、开放臂进入次数百分比(F1,72=59.077,P<0.001)和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比(F1,72=84.245,P<0.001)均明显降低,且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P<0.01)、杏仁核(P<0.01)和海马(P<0.05)中DA水平均明显下降;LHb中局部注射5-HT_(2C)受体激动剂Ro60-0175后,与未加入Ro60-0175时比较,2组大鼠中央区停留时间百分比(P<0.05或P<0.01)、开放臂进入次数百分比(P<0.05或P<0.01)和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比(P<0.05或P<0.01)均明显降低;且mPFC、杏仁核和海马中3种单胺类递质DA、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A)水平均不同程度下降。在mPFC,2组大鼠给予Ro60-0175后,3种递质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在杏仁核,给予Ro60-0175后,除5-HT水平无明显变化外,其余2种递质水平明显下降(P<0.05或P<0.01);在海马,给予Ro60-0175后,除假手术组大鼠NA水平无变化外,其余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组织学确认行为学实验中使用大鼠套管均位于LHb上方1mm;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Nc损毁组大鼠损毁侧SNc中DA神经元完全缺失,且腹侧被盖区DA神经元较未损毁侧明显减少(P<0.001)。结论:LHb中5-HT_(2C)受体的激活可诱发或增强大鼠的焦虑行为,其机制与相关脑区中单胺类递质水平变化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焦虑 外侧缰核 5-HT(2C)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MBI在小鼠不同类型脂肪组织发育及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差异表达规律 被引量:2
5
作者 罗肖 贾如 +5 位作者 魏双羽 姚婷 王宇祥 鹿畅 Jonathan P.Whitehead 闫剑群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研究BAMBI基因在小鼠不同脂肪组织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方法利用RT-q 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BAMBI基因在小鼠不同类型脂肪组织、不同发育阶段(胚胎第18天、出生第0天、第21天、第8周和第6个月)及原代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 目的研究BAMBI基因在小鼠不同脂肪组织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方法利用RT-q 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BAMBI基因在小鼠不同类型脂肪组织、不同发育阶段(胚胎第18天、出生第0天、第21天、第8周和第6个月)及原代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分化第0、3、7、11天)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随着脂肪组织的发育,BAMBI m RNA及蛋白的表达量逐渐降低;在发育的同一时间段,BAMBI m RNA在内脏白色脂肪组织较皮下白色脂肪组织表达量高,在棕色脂肪组织中表达量最低;在小鼠前体脂肪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BAMBI m RNA表达量呈时间依赖性降低。结论提示BAMBI的差异表达规律与脂肪组织类型、发育阶段以及脂肪细胞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其在脂肪组织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MBI RT-QPCR 脂肪组织 发育阶段 原代前体脂肪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5-羟色胺受体参与延髓外侧网状核对大鼠心脏伤害性感受的下行性抑制调控 被引量:4
6
作者 韩曼 刘晓华 杜剑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90-1194,共5页
目的观察脊髓水平5-羟色胺受体参与谷氨酸微注射激活延髓外侧网状核对大鼠心脏伤害性感受的下行性调控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缓激肽组、缓激肽+谷氨酸组、缓激肽+麦角新碱组、缓激肽+谷氨酸+麦角新碱组、缓激肽+谷氨酸+溶媒... 目的观察脊髓水平5-羟色胺受体参与谷氨酸微注射激活延髓外侧网状核对大鼠心脏伤害性感受的下行性调控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缓激肽组、缓激肽+谷氨酸组、缓激肽+麦角新碱组、缓激肽+谷氨酸+麦角新碱组、缓激肽+谷氨酸+溶媒组。谷氨酸微注射于延髓外侧网状核,联合鞘内注射,观察心包内缓激肽诱发大鼠心脏-躯体运动反射的变化,该反射以背斜方肌肌电(EMG)为观测指标;同时观察脊髓背角c-Fos的表达。结果(1)与缓激肽组相比,鞘内注射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麦角新碱对EMG活动无影响,然而,谷氨酸微注射激活延髓外侧网状核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了心包内缓激肽诱发的EMG活动;同时,脊髓背角c-Fos表达显著减少(P<0.05);(2)与缓激肽+谷氨酸组相比,鞘内注射麦角新碱后,部分反转了化学激活延髓外侧网状核对EMG活动的抑制作用;同时,脊髓背角c-Fos表达增加(P<0.05)。然而,鞘内注射溶媒后,心包内缓激肽诱发的EMG活动与脊髓背角c-Fos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水平的5-羟色胺受体参与了延髓外侧网状核对大鼠心脏伤害性感受的下行性抑制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色胺受体 延髓外侧网状核 心脏伤害性感受 下行性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在促人脂肪细胞形成中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被引量:4
7
作者 罗肖 贾如 +4 位作者 李柯 朱小瑛 赵丹文 Jonathan P.Whitehead 闫剑群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43-850,共8页
目的: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1,FGF-1)调控人脂肪细胞形成的时序性,明确其潜在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以过度生长综合征(Simpson-Golabi-Behmel syndrome,SGBS)患者前体脂肪细胞为模型,利用人重组蛋白FGF-1... 目的: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1,FGF-1)调控人脂肪细胞形成的时序性,明确其潜在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以过度生长综合征(Simpson-Golabi-Behmel syndrome,SGBS)患者前体脂肪细胞为模型,利用人重组蛋白FGF-1处理细胞,分别于细胞增殖期(D-3)、融合期(D0)、诱导分化前期(D3)、中期(D7)及成熟期(D14)收集细胞,通过油红O染色及油红O提取法观察细胞内脂滴聚集情况,运用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方法分析成脂相关基因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时序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FGF-1显著增加了SGBS细胞的脂质聚集,持续促进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e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3PDH)、脂连蛋白(adiponectin)和葡萄糖转运体4(glucose transporter type 4,GLUT4)m RNA的高表达;同时,FGF-1显著下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因子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转录因子4(transcription factor 4,TCF4)的表达。结论:FGF-1促进SGBS脂肪形成的作用贯穿整个增殖及分化期,提示FGF-1促进脂肪形成的作用是通过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来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 脂肪细胞 分化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微注射内吗啡肽1诱导大鼠心脏伤害性感受的下行性抑制 被引量:3
8
作者 韩曼 刘晓华 杜剑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66-1070,共5页
目的观察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VLPAG)微注射内吗啡肽1(EM1)对大鼠心包内缓激肽(BK)诱发的心脏伤害性感受的调控作用及其μ阿片受体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肌电组和c-Fos组。两组均各分为5小组:0.9%Na Cl组、BK组、BK+... 目的观察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VLPAG)微注射内吗啡肽1(EM1)对大鼠心包内缓激肽(BK)诱发的心脏伤害性感受的调控作用及其μ阿片受体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肌电组和c-Fos组。两组均各分为5小组:0.9%Na Cl组、BK组、BK+EM1组、BK+CTOP组、BK+CTOP+EM1组。通过心包内注射BK建立大鼠心脏伤害性感受模型,观察心脏-躯体运动反射的变化,该反射以背斜方肌肌电(EMG)为观测指标;同时观察T3~T5脊髓背角c-Fos的表达。结果(1)与0.9%Na Cl组相比,心包内BK诱发了大鼠背斜方肌EMG活动,T_3~T_5脊髓背角c-Fos阳性表达显著增加(P<0.05);(2)与BK组相比,VLPAG微注射EM1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了背斜方肌EMG活动,c-Fos阳性表达显著减少(P<0.05);VLPAG微注射CTOP,EMG活动与c-Fos阳性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与BK+EM1组相比,VLPAG微注射CTOP翻转了EM1对EMG活动与c-Fos阳性表达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 EM1通过激活μ阿片受体参与了VLPAG对大鼠心脏伤害性感受的下行性抑制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 内吗啡肽1 心脏伤害性感受 下行性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侧海马齿状回5-HT1A受体在帕金森病大鼠焦虑行为中的作用 被引量:8
9
作者 刘椰 姜依凡 +6 位作者 刘鑫 焦思睿 胡伟 彭伟 谢雯 王君 张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02-409,共8页
目的研究背侧海马齿状回5-HT_(1A)受体在制备帕金森病(PD)大鼠焦虑行为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盐酸6-羟基多巴(6-OHDA)单侧内侧前脑束(MFB)完全损毁制备PD模型大鼠。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假手术组和MFB毁损大鼠黑质致密部(SNc)和腹侧被盖区(V... 目的研究背侧海马齿状回5-HT_(1A)受体在制备帕金森病(PD)大鼠焦虑行为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盐酸6-羟基多巴(6-OHDA)单侧内侧前脑束(MFB)完全损毁制备PD模型大鼠。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假手术组和MFB毁损大鼠黑质致密部(SNc)和腹侧被盖区(VTA)酪氨酸羟化酶免疫反应阳性(TH-ir)神经元的数量;采用旷场试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观察背侧海马齿状回(DG)局部给予5-HT_(1A)受体激动剂8-OH-DPAT或拮抗剂WAY-100635对假手术组和MFB毁损组大鼠焦虑行为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检测其焦虑相关脑区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结果 PD组损毁侧SNc中的TH-ir神经元完全缺失,而VTA中TH-ir神经元的数目则显著减少到未损毁侧的(34±2)%;在旷场实验中大鼠的自发运动,包括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能力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并且在旷场实验中央区停留时间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的开放臂进入次数百分比和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比均明显缩短,即诱发大鼠的焦虑样行为。背侧海马DG内注射5-HT_(1A)受体激动剂或拮抗剂对大鼠的自发运动均无影响。假手术组大鼠背侧海马DG内微量注射5-HT_(1A)受体激动剂8-OH-DPAT或拮抗剂WAY-100635,均对其焦虑样行为没有影响;而MFB毁损大鼠的背侧海马DG内微量注射8-OH-DPAT,其在旷场试验中央区停留时间显著延长,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开放臂进入次数百分比和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比均显著增加,即改善焦虑样行为;MFB毁损大鼠的背侧海马DG内注射5-HT_(1A)受体拮抗剂WAY-100635,对其焦虑样行为无影响;6-OHDA单侧完全损毁MFB组损伤侧的纹状体、mPFC、杏仁核和腹侧海马内DA神经递质含量明显降低,而5-HT和NA含量没有变化。结论6-OHDA单侧完全损毁MFB导致SNc的DA能神经元完全损毁,VTA DA能神经元部分损毁;损伤侧的纹状体、mPFC、杏仁核和腹侧海马内DA神经递质含量明显降低,且出现焦虑样行为;背侧海马DG内注射5-HT_(1A)受体激动剂8-OH-DPAT可改善MFB毁损大鼠的焦虑样行为,但对假手术组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海马 焦虑 5-HT1A受体 多巴胺 盐酸6-羟基多巴(6-OH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红花素抑制谷氨酸盐诱导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 被引量:11
10
作者 吕伯昌 党晓洁 +3 位作者 许治国 霍福权 张婷 杨新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5-452,共8页
目的研究藏红花素通过影响Ca^(2+)内流对谷氨酸盐诱导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分离大鼠RGCs,以0.1、1mmol/L的谷氨酸盐刺激RGCs 24、48h,建立RGCs凋亡模型,并用0.1、1.0、3.0μmol/L浓度梯度藏红花素分别处... 目的研究藏红花素通过影响Ca^(2+)内流对谷氨酸盐诱导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分离大鼠RGCs,以0.1、1mmol/L的谷氨酸盐刺激RGCs 24、48h,建立RGCs凋亡模型,并用0.1、1.0、3.0μmol/L浓度梯度藏红花素分别处理。Annexin V-FITC/PI双标检测细胞凋亡率,Fluo-3/AM荧光标记Ca^(2+)检测胞内钙离子浓度,Western blot检测藏红花素对胞内钙离子介导的凋亡信号分子calpain和CaMKⅡ表达的影响。JC-1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藏红花素对线粒体膜电位和线粒体凋亡相关信号分子Caspase-3、Caspase-9、Bcl-2/Bax表达的影响。结果 0.1mmol/L谷氨酸盐刺激24h,RGCs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当刺激48h时,RGCs的凋亡率达到(43.050±2.6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剂量谷氨酸盐(1mmol/L)刺激24、48h的RGCs凋亡率为(46.450±1.061)%和(45.500±3.253)%,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1mmol/L谷氨酸盐刺激RGCs 12h后加入0.1、1.0、3.0μmol/L藏红花素再处理12h,不同浓度藏红花素均可显著抑制细胞凋亡(P<0.01),且抑制效率具有剂量依赖性。另外,1.0μmol/L藏红花素组的谷氨酸盐诱导的胞外Ca^(2+)内流减少及钙依赖蛋白Calpain1和CaMKⅡ的表达减弱,线粒体膜电位增高,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减少,Bcl-2/Bax表达上调。结论藏红花素抑制谷氨酸盐诱导的RGCs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阻止胞外Ca^(2+)内流,抑制钙依赖的凋亡信号通路和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红花素 谷氨酸盐 钙离子内流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线粒体依赖性凋亡 Caspase-3 CASPASE-9 BCL-2/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活和阻断内侧前额叶皮质PrL区5-HTR4对帕金森病大鼠焦虑行为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怡玮 麻焕玉 +6 位作者 高凤 王兆龙 侯曜林 崔晨凯 武星 李立博 张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34,共10页
目的:探讨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的边缘前皮质(PrL)区5-羟色胺受体4(5-HTR4)在帕金森病(PD)大鼠焦虑样行为中的作用,阐明PD大鼠相关焦虑行为的可能神经机制。方法:3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盐酸6-羟基多巴(6-OHDA)毁损组[内侧... 目的:探讨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的边缘前皮质(PrL)区5-羟色胺受体4(5-HTR4)在帕金森病(PD)大鼠焦虑样行为中的作用,阐明PD大鼠相关焦虑行为的可能神经机制。方法:3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盐酸6-羟基多巴(6-OHDA)毁损组[内侧前脑束(MFB)注射6-OHDA制备大鼠PD模型],每组160只。采用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评测PrL区局部给予5-HTR4激动剂BIMU8或5-HTR4拮抗剂GR1138082组大鼠的焦虑行为;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大鼠黑质致密部(SNc)和腹侧被盖区(VTA)多巴胺(DA)神经元缺失程度,计算酪氨酸羟化酶免疫反应(TH-ir)阳性神经元百分率,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焦虑相关脑区的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6-OHDA毁损组大鼠在旷场实验中的中央区停留时间百分比明显降低(P<0.01),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开放臂进入次数百分比和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给药前比较,PrL区给予BIMU8或GR113808后,假手术组大鼠在旷场实验中的中央区停留时间百分比、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开放臂进入次数百分比和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6-OHDA毁损组大鼠在旷场实验中的中央区停留时间百分比均明显升高(P<0.01),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开放臂进入次数百分比和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比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6-OHDA毁损组大鼠损毁侧SNc和VTA区脑组织中TH-ir阳性神经元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毁损侧的纹状体、mPFC、杏仁核(Amy)和腹侧海马(vHip)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激活或阻断mPFC的PrL区5-HTR4均可改善PD大鼠相关的焦虑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前边缘皮质 焦虑 5-羟色胺受体4 盐酸6-羟基多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仁中央核对醛固酮在大鼠孤束核水平钠盐摄入非基因组作用的调控 被引量:4
12
作者 乔虎 王楠 闫剑群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59-1164,共6页
目的探讨杏仁中央核(CeA)能否影响孤束核水平醛固酮调控钠盐摄入的非基因组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4组,分别行双侧电解损毁CeA(400μA,25 s)(n=28)、双侧CeA假损毁(n=28)、单侧电解损毁CeA(n=28)及单侧CeA假损毁(n=2... 目的探讨杏仁中央核(CeA)能否影响孤束核水平醛固酮调控钠盐摄入的非基因组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4组,分别行双侧电解损毁CeA(400μA,25 s)(n=28)、双侧CeA假损毁(n=28)、单侧电解损毁CeA(n=28)及单侧CeA假损毁(n=26),恢复3 d后,实验动物均行孤束核注射套管置入手术,继续恢复7 d,然后每组又分为醛固酮组和对照组两亚组,分别注射醛固酮(50 ng/μL)或对照溶液后,记录实验动物30 min内0.3 mol/L NaCl溶液的累计摄入量(mL)。结果 30 min内电解损毁大鼠双侧CeA可消除双侧孤束核注入醛固酮所诱发的0.3 mol/L NaCl摄入增加量(损毁组:0.3±0.04 mL相对于假损毁组:1.3±0.3 mL)。电解损毁大鼠单侧CeA可减少双侧孤束核注入醛固酮所诱发的0.3 mol/L NaCl摄入增加量,与对照组相比,在前15 min内单侧损毁组摄钠量仍有显著差异(醛固酮:0.48±0.02 mL,相对于对照组:0.23±0.01 mL;P<0.05),而后15 min内摄钠量则无明显差异(P>0.05)。30 min内假损毁大鼠双侧孤束核注入醛固酮(50 ng/μL)后,0.3 mol/L NaCl摄入量仍明显增加(醛固酮:1.3±0.3 mL,相对于对照组:0.25±0.02 mL)[F(3, 224)=24.0;P<0.05]。结论醛固酮在延髓水平调控钠盐摄入的机制接受双侧CeA下行易化调制,且完整的CeA对于醛固酮在延髓水平正常发挥调控钠盐摄入的非基因组作用是必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仁中央核 醛固酮 钠盐摄入 非基因组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性疼痛对小鼠外周组织炎症反应及TNF-α和MCP-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刘改霞 孙雨瑶 +4 位作者 陈子璐 罗醒 孙月萌 王雯竹 刘进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5-70,共6页
目的通过甲醛制备小鼠炎性疼痛模型研究炎性疼痛对机体局部组织形态结构、炎症反应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等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64只健康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右前肢腕部注射生理盐... 目的通过甲醛制备小鼠炎性疼痛模型研究炎性疼痛对机体局部组织形态结构、炎症反应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等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64只健康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右前肢腕部注射生理盐水40μL(NS组)、50mL/L甲醛40μL(FCOH组)、5μg/mL利多卡因0.3mL(L组)、5μg/mL利多卡因0.3mL+50mL/L甲醛40μL(FCOH+L组)处理;48h后分离局部组织,HE染色观察炎细胞浸润情况;Western blot检测TNF-α和MCP-1表达水平。结果与NS组相比,FCOH组于处理24h后出现炎症反应高峰,右前肢腕部厚度增加(1.73mmvs.4.02mm,P<0.05),体温升高(37℃vs.38.3℃,P<0.05);FCOH+L组于处理48h后出现炎症反应高峰,右前肢腕部厚度显著增加(1.68mmvs.5.10mm,P<0.05),体温升高(37℃vs.38.5℃,P<0.05)。此外,处理48h后,同FCOH组相比FCOH+L组小鼠右前肢局部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增高,而TNF-α和MCP-1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炎性疼痛参与调控局部炎症反应的进程,在修复损伤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炎症反应发生起始阶段阻断疼痛传递可以增加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局部组织中TNF-α、MCP-1的表达,进而影响炎症反应进程的持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疼痛 免疫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