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液态储氢技术研究进展
1
作者 路书涵 龚翔 +2 位作者 王斌 杨福胜 方涛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8-133,共16页
在当前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有效的能源储存技术成为关键。特别是对于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储能技术的应用是实现其高效利用和稳定供应的核心。氢气作为一种具有高能量密度和清洁可再生特性的能源载体,受到了... 在当前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有效的能源储存技术成为关键。特别是对于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储能技术的应用是实现其高效利用和稳定供应的核心。氢气作为一种具有高能量密度和清洁可再生特性的能源载体,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氢气的稳定性差、易泄漏和燃爆风险等问题,限制了其在能源储存和运输领域的广泛应用。目前常用的储氢技术包括高压气态储氢、液态储氢和固态储氢等。其中,有机液态储氢(Liquid Organic Hydrogen Carriers,LOHC)技术因其能够长期、大规模且稳定地储存氢气,同时有效避免氢气扩散损失,受到了特别的关注。此外,LOHC技术还具有储存条件温和、可以利用现有基础设施进行运输等优点,使其在氢能储存和运输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基于此,从有机液态储氢载体开发、加脱氢催化剂设计及产业化研究3个维度,对LOHC技术进行了系统综述,阐述了该技术的最新研究动态。首先,针对有机液态储氢载体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常见储氢载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加脱氢反应需求及其优势与局限性,并对近年来新提出的储氢体系进行了探讨,包括酰胺类和酯类储氢系统。其次,关于加脱氢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这一领域新的研究方向。针对加脱氢反应催化剂的设计与开发,研究提出了更加多样化的新思路,例如利用粗氢、湿氢等作为氢源的加氢反应催化剂的设计;提出优化使用的储氢载体和实施反应级联等方法,以解决脱氢反应条件严苛及放氢速率缓慢的问题。再次,对产业化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包括经济性分析、反应器设计和工艺优化等。经济性分析表明:对于高氢需求和长距离运输,LOHC技术相较于目前最常用的高压气态储氢具有显著的经济优势。在工艺优化方面,研究提出了微波辐射、混合储氢载体等方法,以增强LOHC加脱氢反应中的传热传质效果。最后,对各研究方向的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对LOHC技术未来的发展与应用进行展望,以期通过全面讨论推动有机液体储氢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液态储氢 储氢载体 加氢催化剂 脱氢催化剂 经济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渗透脱挥发分模型在碳基固体原料热化学转化领域应用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郭伟 杨盼曦 +6 位作者 俞尊义 高琨 王晶 张杰 党敏辉 杨伯伦 吴志强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5-85,共21页
化学渗透脱挥发分模型(Chemical Percolation Devolatilization,CPD)用于快速升温条件下煤炭脱挥发分的模拟,可以预测不同煤种热解过程中焦油、半焦和轻质气体的实时产率。模型基于晶格模型构建煤炭化学结构,具有煤种适用性广、输入参... 化学渗透脱挥发分模型(Chemical Percolation Devolatilization,CPD)用于快速升温条件下煤炭脱挥发分的模拟,可以预测不同煤种热解过程中焦油、半焦和轻质气体的实时产率。模型基于晶格模型构建煤炭化学结构,具有煤种适用性广、输入参数少的特点,得到广泛关注。首先介绍了CPD模型的发展历程、煤炭模型构建方法和热解反应路径假设与动力学参数计算等,进而综述了CPD模型在煤炭、油页岩和生物质等碳基固体原料热化学转化领域的应用进展。为提高CPD模型在煤炭热转化领域的准确性和适用性,我国学者根据中国煤种结构分析建立了更准确的晶格参数计算方法。通过改进CPD模型中热解反应路径并修正动力学参数使模型更接近真实热解过程,通过对煤颗粒内部温度梯度分布修正及算法改进使得模拟更接近实际热解工况。在油页岩热转化方面,相关学者从油页岩中干酪根化学结构出发,结合油页岩热解特性建立了用于描述其热转化的CPD模型。通过分析生物质的结构特点和反应特性建立了生物质CPD模型,并从化学结构、热解反应路径以及动力学参数等方面进行改进来扩展模型的适用性。CPD模型虽然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根据煤炭元素分析和工业分析获得拟合参数适用的煤种范围较窄,准确性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通过化学结构表征的方法建立更准确的碳基固体原料结构模型。CPD模型对热解反应过程进行了较大简化,需要根据实际热解反应路径进行修正,包括考虑煤炭热解过程中的二次反应、焦油之间的偶联、反应中自由基变化等问题。现有的CPD模型未考虑煤炭地下热转化过程的应力作用,需要从力-热耦合等复杂反应条件出发进行改进以提高模型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渗透脱挥发分模型 煤热解 油页岩 生物质 工程热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中直接捕集CO_(2)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3
作者 张杰 郭伟 +3 位作者 张博 张榕江 杨伯伦 吴志强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7-68,共12页
减少碳排放并推动碳中和是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碳中和技术已成为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关注焦点。目前碳捕集与封存主要对工业固定源排放的CO_(2)进行处置捕集,而对占CO_(2)总排放近50%的分布源CO_(2)关注度... 减少碳排放并推动碳中和是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碳中和技术已成为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关注焦点。目前碳捕集与封存主要对工业固定源排放的CO_(2)进行处置捕集,而对占CO_(2)总排放近50%的分布源CO_(2)关注度不高。直接空气捕集(direct air capture,DAC)技术不仅可对数以百万计的小型化石燃料燃烧装置以及数以亿计的交通工具等分布源排放的CO_(2)进行捕集处理,还可有效降低大气中CO_(2)浓度。介绍了DAC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综述了已有DAC技术的工艺流程以及反应装置,对DAC现行工艺中涉及的空气捕捉模块、吸收剂或吸附剂再生模块、CO_(2)储存模块进行了叙述,对比了几种工艺的优缺点以及吸附剂类型和再生方式,指出DAC技术发展的关键在于研发高效低成本的吸收/吸附材料和设备。分析了DAC吸收/吸附材料的作用原理以及吸附效果,碱性溶液原料成本相对低廉,但再生过程中能耗较高。分子筛及金属有机框架吸附剂虽然再生能耗较低,但对空气中CO_(2)的吸附容量和吸附选择性表现一般。胺类吸附剂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由于其再生温度较低,可使用工业废热或少量热能为系统供能;使用胺类吸附剂时吸附和解吸在一个单元中逐步发生,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操作时间,有望降低DAC系统成本。对比了DAC与其他碳捕集技术的成本并进行了技术经济性分析,DAC成本主要包含运营和维护成本(N_(Q&M))、吸附剂材料成本(N_(S))和工厂设备的净成本(N_(bop));指出目前限制DAC工业化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于吸收/吸附材料和相关工艺成本过高,随着阴离子交换树脂等新型吸附剂的出现和工艺的发展,DAC成本逐年下降。全面探究吸收/吸附材料稳定性、动力学、吸附容量、选择性、再生能量损失等综合性能,研发利于快速装载和卸载吸附剂的相关装置,开发成本低廉的工艺系统是目前DAC领域的发展方向和迫切需求。DAC技术将为减少全球碳排放、实现碳中和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空气捕集技术 分布源CO_(2) 物理吸附 化学吸收 经济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漆废渣化学链气化特性及动力学行为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杰 张博 +4 位作者 郭伟 伍松 谢涛 杨伯伦 吴志强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73-1284,共12页
为探究化学链气化技术处理油漆废渣的可行性,通过热重分析仪以及管式炉-在线质谱仪联用研究了以Fe 2O 3为载氧体的油漆废渣化学链气化特性及动力学行为。热重分析结果表明:随着Fe 2O 3掺混比例的增加,掺混Fe 2O 3的油漆废渣热解气化时... 为探究化学链气化技术处理油漆废渣的可行性,通过热重分析仪以及管式炉-在线质谱仪联用研究了以Fe 2O 3为载氧体的油漆废渣化学链气化特性及动力学行为。热重分析结果表明:随着Fe 2O 3掺混比例的增加,掺混Fe 2O 3的油漆废渣热解气化时的总体质量损失量会减少。在升温速率为40℃/min时,当油漆废渣中Fe 2O 3掺混比例(质量分数)分别为10%、30%、50%时,最大质量损失速率相应分别为-27.23%/min、-23.39%/min和-17.12%/min,低于未掺混Fe 2O 3的油漆废渣热解时的最大质量损失速率-27.56%/min;油漆废渣化学链气化平均活化能分别为192.31、204.81、166.98 kJ/mol,明显低于未掺混Fe 2O 3的油漆废渣热解时的平均活化能223.29 kJ/mol。管式炉-质谱联用分析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800℃,油漆废渣中Fe 2O 3质量分数为10%、30%、50%时,生成气相产物的低位热值相应分别为7.24、7.36和6.04 MJ/m 3,低于未掺混Fe 2O 3的油漆废渣热解气相产物的低位热值8.76 MJ/m 3,Fe 2O 3加入会降低气相产物的低位热值;当Fe 2O 3质量分数为50%时,油漆废渣化学链气化生成CO、CH 4和H 2的活化能分别为22.67、31.94和18.99 kJ/mol,低于未掺混Fe 2O 3的油漆废渣热解反应生成相应气体的活化能。油漆废渣中的TiO 2与反应后的Fe 3O 4停留在固体残渣中,通过磁性分离装置可对TiO 2进行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链气化 有机固体废物 油漆废渣 动力学 产物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作为甲基化试剂催化体系研究进展
5
作者 杨东元 王斌 +1 位作者 崔新江 常春然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42-1452,共11页
甲醇是最小的含有碳氢氧的饱和有机分子,广泛应用于能源、化工以及有机合成等领域。通过氢转移的方法,将甲醇作为甲基化试剂,与胺、醇/酮以及烃类化合物耦合转化制备高值化的甲基化产品,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研究工作。氢转移反应过程的... 甲醇是最小的含有碳氢氧的饱和有机分子,广泛应用于能源、化工以及有机合成等领域。通过氢转移的方法,将甲醇作为甲基化试剂,与胺、醇/酮以及烃类化合物耦合转化制备高值化的甲基化产品,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研究工作。氢转移反应过程的机理主要包括:甲醇的催化脱氢制甲醛;甲醛与底物脱水获得不饱和键;不饱和键原位加氢获得最终的产物。总结了近年来甲醇作为甲基化试剂,通过氢转移的方法制备甲基化胺、醇/酮以及烃类化合物催化体系的发展,并重点介绍了基于贵金属与非贵金属的均相和多相反应体系。鉴于反应过程中甲醇催化脱氢和不饱和键加氢对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这一科学问题,通过配位结构/金属载体的相互作用的调控有可能制备高催化性能均相/多相催化反应体系,且多相非贵金属催化体系具有较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式颗粒床气固分离性能冷态试验 被引量:2
6
作者 樊英杰 刘今乾 +3 位作者 马琛 郭伟 杨伯伦 吴志强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0-96,共7页
以热解为首要步骤的煤炭分质转化技术可在较温和的条件下实现煤炭高效利用,其中含尘热解气净化是该技术规模化应用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颗粒床过滤技术具有过滤效率高、滤料成本低等优势。为考察移动式颗粒床对粉煤热解气除尘过滤... 以热解为首要步骤的煤炭分质转化技术可在较温和的条件下实现煤炭高效利用,其中含尘热解气净化是该技术规模化应用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颗粒床过滤技术具有过滤效率高、滤料成本低等优势。为考察移动式颗粒床对粉煤热解气除尘过滤的有效性,选用小麦为颗粒床冷态试验的滤料介质,硅胶粉为试验粉尘,在自行设计的冷态试验平台上考察各操作条件对颗粒层过滤除尘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过滤效率的影响因素顺序为:表观风速>过滤层厚度>滤料下料速度;过滤效率随表观风速的增大而减小,随过滤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过滤层厚度增至200 mm以上时,过滤效率变化较小;而滤料下料速度增大,过滤效率减小。粉尘粒径达10μm后,过滤效率基本可维持在98%。在优化的过滤条件下(过滤层厚度为300 mm,滤料下料速度为0.002 m/s,过滤时间为10 min),最佳过滤效率可达98.1%。试验结果不仅实现了对常温下移动颗粒层过滤性能的预测,也为粉煤热解含尘煤气颗粒床热态除尘装置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式颗粒床 冷态试验 过滤效率 气固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修饰多孔镍自支撑电极的构建及其葡萄糖氧化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车婷华 谭潇 +3 位作者 晏嘉伟 宋凤丹 张红梅 齐随涛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91-1098,共8页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正八面体Cu2O/Cu修饰的多孔Ni(NF)自支撑电极(Cu2O/Cu-NF),并对其进行了形貌和结构表征。在三电极体系下,在碱性介质中以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安培法测试其对葡萄糖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150℃水热法制备的自支撑...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正八面体Cu2O/Cu修饰的多孔Ni(NF)自支撑电极(Cu2O/Cu-NF),并对其进行了形貌和结构表征。在三电极体系下,在碱性介质中以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安培法测试其对葡萄糖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150℃水热法制备的自支撑电极对葡萄糖的电催化氧化活性最强。响应电流与葡萄糖浓度在3.7×10^-3~1.1 mmol/L和1.4~5.0 mmol/L范围内呈线性相关,响应灵敏度分别是6929和706.1μA/(mmol·L^-1·cm^2),且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稳定性,对无酶葡萄糖传感器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 葡萄糖氧化 多孔Ni自支撑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