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0-2015年西安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的流行特征 被引量:29
1
作者 章琦 相晓妹 +7 位作者 宋辉 董敏 张水平 米白冰 王玲玲 张丽 颜虹 党少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5-379,共5页
目的了解西安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动态流行特征,为今后出生缺陷预防工作的重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2015年西安市所有产科医院上报的出生缺陷资料进行统计描述。结果出生缺陷平均发生率为89.62/104(87.50/104,91.74/104),缺陷发生... 目的了解西安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动态流行特征,为今后出生缺陷预防工作的重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2015年西安市所有产科医院上报的出生缺陷资料进行统计描述。结果出生缺陷平均发生率为89.62/104(87.50/104,91.74/104),缺陷发生率逐年上升(χ~2=157.13,P<0.01)。出生缺陷发生率位于前5位的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26.53/104)、多指(趾)(13.10/104)、总唇腭裂(11.42/104)、神经管缺陷(6.06/104)、先天性脑积水(5.08/104),共占出生缺陷总数的69.39%。其中,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837.65,P<0.01)。出生缺陷发生率城市高于农村(OR=1.108,95%CI:1.056~1.162),男婴高于女婴(OR=1.151,95%CI:1.097~1.208),母亲年龄<20岁(OR=1.764,95%CI:1.532~2.032)和母亲年龄≥35岁(OR=1.283,95%CI:1.179~1.395)也是缺陷儿发生的危险因素。缺陷儿以活产居多(72.54%),通过超声和临床诊断的病例各占52.83%和46.24%,产前诊断率为33.20%。结论西安市2010-2015年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总体有增加的趋势,应不断提高各监测点的产前诊断能力,从而降低本地区的缺陷发生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产儿 出生缺陷 监测 流行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西安地区柯萨奇病毒A6流行情况及基因特征 被引量:35
2
作者 杨国梁 马超锋 +5 位作者 陈海龙 李焱 李一为 杜全丽 李恒新 颜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6-489,498,共5页
目的 研究2013年西安地区普通手足口病(HFMD)病例中柯萨奇病毒A6型(CA6)的流行情况及其基因特征.方法 从2013年采集的普通HFMD病例标本中随机挑选250份非肠道病毒71型(EV71)非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的其他肠道病毒核酸阳性者,... 目的 研究2013年西安地区普通手足口病(HFMD)病例中柯萨奇病毒A6型(CA6)的流行情况及其基因特征.方法 从2013年采集的普通HFMD病例标本中随机挑选250份非肠道病毒71型(EV71)非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的其他肠道病毒核酸阳性者,利用实时荧光逆转录酶联聚合反应检测CA6,扩增部分阳性标本VP1 (viral protein,VP)基因,并测定序列,与CA6其他参考序列比对,进行进化分析.结果 在250份样本中CA6阳性者共191份,阳性率为76.4%.进化分析显示西安地区2013年CA6与近年来流行于世界各地的CA6新变种同源性较高,而与原型株进化距离较远.序列比对发现本地毒株VP1与CA6新变种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在89.7%~97.5%,编码氨基酸相似性为96.0%~99.7%;与CA6原型株及2006年以前中国大陆分离株核苷酸相似性为82.3%~83.8%,氨基酸相似性为93.8%~94.9%.结论 2013年西安地区HFMD普通病例病原以CA6为主,流行株为近年来流行于全球各地的CA6新变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HFMD) 病原 柯萨奇病毒A6型(CA6) 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空气污染物与出生缺陷的时序变化及相关性的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张丽 相晓妹 +8 位作者 宋辉 董敏 张水平 柳明 米白冰 王玲玲 章琦 颜虹 党少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3-358,401,共7页
目的分析西安市出生缺陷、空气污染的趋势变化和季节规律,探讨空气污染暴露与出生缺陷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利用时间序列乘法模型,分解出生缺陷发病人数和空气污染物浓度的时间序列,描述二者的长期趋势及季节变动;采用生态学研究思路,分... 目的分析西安市出生缺陷、空气污染的趋势变化和季节规律,探讨空气污染暴露与出生缺陷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利用时间序列乘法模型,分解出生缺陷发病人数和空气污染物浓度的时间序列,描述二者的长期趋势及季节变动;采用生态学研究思路,分析出生缺陷与空气污染物的秩相关和交叉相关关系。结果 2010-2015年西安市空气污染分析结果显示,NO_2总体趋势在2013年出现上升,随后在高水平波动;SO_2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但在2012和2013年出现2次高峰;PM_(10)总体趋势在2013和2014年出现2个小高峰,其余时间变化较为平稳;PM_(2.5)总体趋势呈现缓慢下降,但在2015年后出现小幅上升。2010-2015年西安市出生缺陷分析结果显示,总出生缺陷和先天性心脏病的长期趋势在2010~2014年呈上升态势,之后迅速下降;唇腭裂和神经管畸形的长期趋势在低水平小范围波动。空气污染物与出生缺陷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总出生缺陷、先天性心脏病在孕前3个月和孕早期3个月与NO_2正相关;先天性心脏病在孕前3个月与PM_(10)正相关。结论西安市出生缺陷、空气污染存在趋势变化及季节规律,妊娠妇女在孕前3个月和孕早期3个月暴露于NO_2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缺陷 空气污染 时间序列 相关性 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乘积季节模型在西安地区出生缺陷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丽 米白冰 +7 位作者 相晓妹 宋辉 董敏 张水平 章琦 王玲玲 屈鹏飞 党少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1-374,426,共5页
目的应用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ARIMA)乘积季节模型预测西安市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方法利用2009年10月至2015年8月出生缺陷监测数据对西安市出生缺陷发生率数据构建ARIMA乘积季节模型,同时利用2015年9月至12月实际出生缺陷发生率与模型拟... 目的应用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ARIMA)乘积季节模型预测西安市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方法利用2009年10月至2015年8月出生缺陷监测数据对西安市出生缺陷发生率数据构建ARIMA乘积季节模型,同时利用2015年9月至12月实际出生缺陷发生率与模型拟合数据进行比较,评价模型的预测性能,并预测西安市2016年的出生缺陷发生率。结果西安市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趋势及季节性,建立了ARIMA(0,0,1)(0,1,1)12乘积季节模型,利用2015年9月至12月拟合值与实际出生缺陷发生率比较,绝对误差的平均9.5,相对误差的平均0.084,提示ARIMA(0,0,1)(0,1,1)12乘积季节模型具有较佳的预测能力。预测2016年西安市出生缺陷发生率与2015年接近,总体略有抬升,但峰值下降。结论 ARIMA(0,0,1)(0,1,1)12乘积季节模型可用于西安市出生缺陷发生率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缺陷 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乘积季节模型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2010-2015年空气污染对出生缺陷影响的时间序列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玲玲 相晓妹 +7 位作者 宋辉 董敏 张水平 米白冰 章琦 张丽 颜虹 党少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6-370,共5页
目的研究西安市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SO_2)、二氧化氮(NO_2)和PM_(10)对出生缺陷的影响。方法从西安市妇幼保健院获得西安市2010-2015年出生缺陷监测资料,从西安市环境监测站获得同期空气污染资料,从西安市气象站获得同期气象监测资料,... 目的研究西安市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SO_2)、二氧化氮(NO_2)和PM_(10)对出生缺陷的影响。方法从西安市妇幼保健院获得西安市2010-2015年出生缺陷监测资料,从西安市环境监测站获得同期空气污染资料,从西安市气象站获得同期气象监测资料,采用广义相加模型控制长期趋势、季节、气温和相对湿度影响,探讨空气污染物与出生缺陷的相关性。结果研究期间西安市月平均出生缺陷达89例;SO_2、NO_2、PM_(10)月平均密度分别是34.05、45.13、96.77μg/m^3;月平均温度为13.57℃;相对湿度为63.20%。在广义相加泊松回归模型(GAM)中,空气污染物SO_2、NO_2、PM_(10)与出生缺陷有关且有一定的滞后效应,均在临产前10月的效应达到最大值,各污染物密度每增加10μg/m^3,RR(95%CI)分别为:1.060(1.023~1.097)、1.033(1.014~1.052)和1.018(1.007~1.029),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安市空气污染物SO_2、NO_2、PM_(10)与出生缺陷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二氧化硫(SO2) 二氧化氮(NO2) PM10 出生缺陷 时间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2015年西安市出生缺陷和空气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相晓妹 张丽 +7 位作者 宋辉 董敏 张水平 米白冰 章琦 王玲玲 颜虹 党少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9-365,共7页
目的分析西安市出生缺陷、空气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空气污染暴露与出生缺陷结局的相关性。方法计算2010-2015年西安市空气污染物浓度的算术均值、中位数,描述其集中趋势;统计四分位间距描述其离散趋势;反距离权重空间插值法描述空... 目的分析西安市出生缺陷、空气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空气污染暴露与出生缺陷结局的相关性。方法计算2010-2015年西安市空气污染物浓度的算术均值、中位数,描述其集中趋势;统计四分位间距描述其离散趋势;反距离权重空间插值法描述空气污染物在整个研究区域的分布情况。统计2010-2015年西安市各区县出生缺陷总的发生数,并结合活产儿监测数据计算出生缺陷发生率,描述其总体发生水平;利用全局趋势分析描述出生缺陷空间上的主体变化规律;采用秩相关分析出生缺陷和空气污染的相关性。结果 2010-2015年西安市空气污染物空间分布结果显示:SO_2在莲湖区、雁塔区、灞桥区、碑林区、新城区等区县浓度较高;NO_2在雁塔区、灞桥区、莲湖区、碑林区、新城区等区县浓度较高;PM10在灞桥区、雁塔区、新城区、未央区、阎良区等区县浓度较高;PM2.5在灞桥区、新城区、莲湖区、未央区、高陵区等区县浓度较高。2010-2015年西安市出生缺陷发生总数为6 858例,围产儿总数为752 142例,发生率为91.18/万。出生缺陷的空间分布自西向东和自南向北方向总体均呈倒"U"型特点,出生缺陷与NO_2浓度正相关。结论西安市空气污染和出生缺陷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别,出生缺陷可能与NO_2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出生缺陷 空间分布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生益处发现的潜在类别及其与志愿服务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孙倩倩 梅永霞 +3 位作者 任娟娟 王明旭 惠沼沼 张振香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3338-3343,共6页
目的:探讨护生益处发现的潜在类别,分析其与志愿服务的关系。方法:于2022年3月—4月选取河南省7所护理院校的1 792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应激感受量表、普适性益处发现量表、志愿服务动机量表对护... 目的:探讨护生益处发现的潜在类别,分析其与志愿服务的关系。方法:于2022年3月—4月选取河南省7所护理院校的1 792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应激感受量表、普适性益处发现量表、志愿服务动机量表对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生益处发现总体的条目均分为(3.97±0.70)分,其可分为中等水平组(853人,占47.6%)、低水平组(406人,占22.7%)、高水平组(435人,占24.3%)和高个人成长-低调整优先次序组(98人,占5.5%)4个类别。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当前所处环境、社会支持、应对能力知觉、医疗相关志愿服务次数和志愿服务动机为护生益处发现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结论:护生的益处发现处于中等水平,其有4个潜在类别,志愿服务对护生的益处发现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处发现 志愿服务 护生 潜在剖面分析 心理健康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与非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1
8
作者 肖静 李盈 +6 位作者 方敏 巩红 李文 张春艳 陈方尧 张岩 韩拓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66-1271,共6页
目的探究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与非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及诊断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5月~2023年12月于我院健康体检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的非肥胖者,根据上腹部彩超结果分为健康对照组与NAFLD组... 目的探究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与非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及诊断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5月~2023年12月于我院健康体检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的非肥胖者,根据上腹部彩超结果分为健康对照组与NAFLD组。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探索TyG与非肥胖型NAFLD之间非线性关系,采用LASSO回归进行变量筛选,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究TyG与非肥胖型NAFLD风险之间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TyG对非肥胖型NAFLD的诊断预测价值,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723例非肥胖型体检者,其中NAFLD患者432例,患病率为11.6%。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非肥胖型NAFLD患者中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血尿酸、空腹血糖与TyG指数升高,HDLC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在充分校正混杂因素后,TyG每增加1个单位,非肥胖型NAFLD风险增加约2.22倍(OR=3.22,95%CI:2.53-4.12,P<0.001)。与最低四分位Q1组相比,TyG指数Q2、Q3、Q4组的NAFLD患病风险将分别增加1.52倍(OR=2.52,95%CI:1.20-5.95)、3.56倍(OR=4.56,95%CI:2.28-10.46)与8.66倍(OR=9.66,95%CI:4.83-22.18)。RCS曲线显示TyG指数与非肥胖型NAFLD风险显著相关,两者间呈近似线性关系(非线性检验P=0.019)。ROC曲线下面积为0.819,敏感性为78.0%,特异性为71.2%,具有较好的预测诊断价值。结论TyG指数与非肥胖型NAFLD发生风险显著相关,可作为健康体检人群中脂肪肝早期筛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肥胖型脂肪肝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 血脂异常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生缺陷的流行态势和影响因素及人群研究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41
9
作者 党少农 颜虹 王红丽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7-325,共9页
出生缺陷是指胚胎或胎儿发育过程中结构、功能或代谢发生异常,是早期流产、死胎、围产儿死亡、婴幼儿死亡和先天残疾的主要原因。出生缺陷不仅影响儿童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影响整个国家的人口素质。本文回顾分析了当前出生缺陷的流... 出生缺陷是指胚胎或胎儿发育过程中结构、功能或代谢发生异常,是早期流产、死胎、围产儿死亡、婴幼儿死亡和先天残疾的主要原因。出生缺陷不仅影响儿童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影响整个国家的人口素质。本文回顾分析了当前出生缺陷的流行态势、可能病因及危险因素,同时阐述了出生缺陷的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性、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可能性以及多学科交叉与协作研究在出生缺陷研究中的必要性,为出生缺陷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缺陷 流行病学 一级预防 学科交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亲文化程度与产前检查次数对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影响及其交互调节作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红丽 赵娜 +6 位作者 刘蓉 郭乐倩 赵豆豆 严惠 张丽 党少农 颜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4-148,共5页
目的研究母亲文化程度与产前检查次数对新生儿低出生体重(LBW)的影响及其交互调节作用。方法利用陕西省出生缺陷现况及其危险因素调查中有关育龄妇女及其生育子女的相关信息,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母亲产前检查次数与文化程度对新... 目的研究母亲文化程度与产前检查次数对新生儿低出生体重(LBW)的影响及其交互调节作用。方法利用陕西省出生缺陷现况及其危险因素调查中有关育龄妇女及其生育子女的相关信息,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母亲产前检查次数与文化程度对新生儿发生LBW的相乘交互作用,并采用Andersson等编制的软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加交互作用。结果随着产前检查次数的增多,全部新生儿与足月儿LBW和小于胎龄儿(SGA)的发生率逐渐降低。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全部新生儿(OR=0.81,95%CI:0.65~1.00)、足月产新生儿LBW(OR=0.76,95%CI 0.60~0.97)相比母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分组,以及SGA(OR=0.86,95%CI 0.77~0.95)的发生风险降低;较多的产前检查次数均可减少全部新生儿、足月产新生儿LBW及SGA的发生风险。母亲文化程度与产前检查次数对全部新生儿(RERI=0.091,API=0.152,SI=0.815)、足月产新生儿LBW(RERI=0.022,API=0.039,SI=0.951)及SGA(RERI=0.091,API=0.152,SI=0.815)均不存在相加交互作用,但对全部新生儿(OR=0.78,95%CI:0.63~0.97)、足月产新生儿LBW(OR=0.72,95%CI:1.11~1.25)及SGA(OR=0.84,95%CI:0.76~0.94)均存在相乘交互作用,且作用相当。结论母亲文化程度低和产前检查次数较少均是新生儿LBW发生的危险因素,且母亲文化程度在产前检查次数对新生儿LBW的影响中存在调节作用,即较高的文化程度可以改善低产检次数对新生儿LBW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程度 产前检查次数 交互调节作用 低出生体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25a-3p和miR-17-5p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的作用 被引量:21
11
作者 吴兴净 张永涛 +1 位作者 郭雄 王坤正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0-214,共5页
目的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miRNA的差异性表达变化。方法取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坏死区域骨组织为实验组,其股骨颈基底部骨组织为对照组;分别提取总RNA并进行质检;采用miRNA芯片技术检测miRNAs的表达并对其表达谱进行分析;运用实时定量PC... 目的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miRNA的差异性表达变化。方法取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坏死区域骨组织为实验组,其股骨颈基底部骨组织为对照组;分别提取总RNA并进行质检;采用miRNA芯片技术检测miRNAs的表达并对其表达谱进行分析;运用实时定量PCR对差异明显的miR-125a-3p和miR-17-5p进行验证。结果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miRNA表达谱进行差异性分析。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倍数大于2倍,P<0.05的miRNA共有11个。8个miRNA表达上调,3个表达下调。实时定量PCR证实miR-125a-3p在坏死标本中高表达,而miR-17-5p呈现低表达,与miRNA芯片结果一致。结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区域骨组织与对照组相比miRNAs表达发生明显变化,以miR-125a-3p和miR-17-5p差异最为明显。这表明了它们最有可能参与了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病理过程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miR-125a-3p miR-17-5p MIRNA MIRNA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女围孕期特殊危险因素暴露对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红丽 党少农 +4 位作者 曾令霞 李强 王全丽 赵亚玲 颜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6-331,共6页
目的探讨妇女围孕期特殊危险因素暴露对于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影响。方法于2013年7-12月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以陕西省抽取2010-2013年期间曾经妊娠的15~49岁育龄妇女及其子女为调查对象,调查围孕期特殊危险因素暴露情况,采用Logis... 目的探讨妇女围孕期特殊危险因素暴露对于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影响。方法于2013年7-12月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以陕西省抽取2010-2013年期间曾经妊娠的15~49岁育龄妇女及其子女为调查对象,调查围孕期特殊危险因素暴露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这些危险因素与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调查育龄妇女30 010名,新生儿29 550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93.57/万。对妇女围孕期特殊危险因素分析发现,校正社会人口学等因素后,围孕期饮酒[OR=2.29,95%CI(1.22,4.29)]和被动吸烟[OR=1.25,95%CI(1.02,1.53)]是出生缺陷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在孕前3个月和孕后3个月服用药物[OR=1.64,95%CI(1.04,2.61)],接触农药[OR=2.41,95%CI(1.09,5.35)]、生物危险因素[OR=1.64,95%CI(1.05,2.56)]、物理危险因素[OR=1.15,95%CI(1.13,2.34)]和化学危险因素[OR=2.36,95%CI(1.36,4.11)]显著增加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风险。进一步就不同类型药物对出生缺陷的影响分析发现,校正社会人口学因素及生活行为因素后,水杨酸类药物和镇咳药是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妇女围孕期有被动吸烟和饮酒、孕前3个月至孕3个月暴露药物、生物和理化危险因素可增加其分娩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缺陷 特殊危险因素暴露 围孕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陕西育龄妇女孕期膳食模式对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红丽 赵娜 +4 位作者 刘蓉 郭乐倩 赵豆豆 党少农 颜虹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34-838,共5页
目的探讨膳食模式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LBW)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利用2013年"陕西省出生缺陷现状及其危险因素调查"的横断面调查资料,选取陕西省20个县和10个区年龄为0~1岁的婴幼儿及其母亲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因子分析和结构... 目的探讨膳食模式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LBW)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利用2013年"陕西省出生缺陷现状及其危险因素调查"的横断面调查资料,选取陕西省20个县和10个区年龄为0~1岁的婴幼儿及其母亲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膳食模式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新生儿LBW发生率3.1%,小于胎龄儿(SGA)发生率12.6%。因子分析得出3种膳食模式,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均衡模式可降低新生儿LBW和SGA的发生风险(其对体重受限的作用为-0.24),零食模式的膳食是新生儿发生LBW和SGA的危险因素(其对体重受限的作用为0.18),而素食模式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不显著。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均衡模式可以降低新生儿LBW(OR=0.75,95%CI:0.59~0.95)和SGA(OR=0.84,95%CI:0.77~0.94)的发生风险,零食模式T3水平可增加LBW(OR=1.61,95%CI:1.06~2.45)的发生风险。结论均衡模式和零食模式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有密切关系,膳食种类多样化、营养均衡化、减少加工食物的摄入,对降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发生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出生体重 膳食模式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色模型GM(1,1)在出生缺陷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张丽 相晓妹 +3 位作者 米白冰 宋晖 张水平 党少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8-143,共6页
目的探讨灰色模型GM(1,1)在预测不同水平出生缺陷发生率中的应用问题及数据波动性对预测效果的影响。方法利用2009年10月至2016年9月西安市出生缺陷监测数据,构建总出生缺陷及前5种缺陷的月、季度、年共3个层次出生缺陷发生率的GM(1,1)... 目的探讨灰色模型GM(1,1)在预测不同水平出生缺陷发生率中的应用问题及数据波动性对预测效果的影响。方法利用2009年10月至2016年9月西安市出生缺陷监测数据,构建总出生缺陷及前5种缺陷的月、季度、年共3个层次出生缺陷发生率的GM(1,1)灰色模型,比较不同层次预测模型的拟合精度。结果总出生缺陷年度预测时,平均相对误差为4.6%,均方差比为0.259,提示其预测效果较好;按季度预测时效果勉强合格,平均相对误差为10.2%;按月进行预测时,效果较差,平均相对误差为17.5%。西安市前5种出生缺陷(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神经管畸形、多指、先天性脑积水)灰色模型预测结果都随着预测时间单位的变大,拟合精度逐渐提高,年预测模型拟合精度最好。结论灰色模型的预测效果可能与数据波动性有关,对出生缺陷发生率进行预测时以年度为单位的结果可能较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产儿 出生缺陷 灰色模型GM(1 1)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全身骨量丢失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孙怡宁 冯秀媛 +5 位作者 曾令霞 周萍 李娜 樊萍 莫凌菲 何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4-389,395,共7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全身骨量丢失及其与骨转换、抗环瓜氨酸蛋白抗体(ACPA)的相关性。方法纳入确诊的RA患者并设立健康对照,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骨保护素(OPG),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I型胶原...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全身骨量丢失及其与骨转换、抗环瓜氨酸蛋白抗体(ACPA)的相关性。方法纳入确诊的RA患者并设立健康对照,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骨保护素(OPG),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I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I-CTX)和I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和髋部骨密度,Spearman's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入组RA患者95例,男性35例,女性60例,平均年龄(53.63±13.88)岁。RA患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1.2±1.4,-0.6±0.8,P=0.002;-0.1±1.4,0.8±0.8,P<0.001),血清I-CTX和PINP与髋部骨密度显著负相关(r=-0.225,P=0.032;r=-0.299,P=0.004),血清ACPA与RANKL、OPG、I-CTX、PINP、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RA患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显著低于健康人群,高骨转换可能引起RA髋部骨量丢失,而ACPA可能不是引起RA患者全身骨量丢失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骨量丢失 骨密度 骨转换 抗环瓜氨酸蛋白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骨重建和类风湿关节炎全身骨量丢失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孙怡宁 冯秀媛 +4 位作者 曾令霞 罗静 王亚文 李娜 何岚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60-664,共5页
目的探讨炎症、骨重建和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全身骨量丢失的相关性。方法纳入符合201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联盟RA分类标准的患者11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RA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 目的探讨炎症、骨重建和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全身骨量丢失的相关性。方法纳入符合201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联盟RA分类标准的患者11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RA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IL-6)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RA患者血清I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I-CTX)和I型胶原氨基端前肽(amino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PINP),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患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运用Pearson’s相关系数分析血清TNF-α、IL-6、RANKL、I-CTX、PINP和RA患者腰椎及髋部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纳入的患者中初发未治疗患者(初治组)为41例,其中骨量减低患者占46.3%,骨质疏松患者占24.4%;曾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或)传统缓解病情抗风湿药和(或)生物制剂和(或)双膦酸盐患者(复治组)为76例,其中骨量减低人群占28.9%,骨质疏松患者占44.7%。初治患者血清I-CTX、PINP与髋部骨密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复治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TNF-α水平与RANKL呈显著正相关(P<0.05),血清IL-6与腰椎骨密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骨转换增高可能是引起初治RA患者髋部骨量丢失的原因;持续的慢性炎症可能引起复治RA患者血清RANKL水平增加,导致患者腰椎骨量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 骨重建 骨量丢失 骨密度 类风湿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弱应答者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IL-2、sIL-2R水平测定 被引量:7
17
作者 谢婧 徐慧文 +1 位作者 王学良 庄贵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93-896,共4页
目的 :探讨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弱应答发生原因和机制。方法 :选择 2 1名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弱应答者为研究对象 ,同时设 2 2名强应答者为对照组。采用体外细胞培养和酶联免疫检测技术 ,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用特异性抗原HBsAg... 目的 :探讨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弱应答发生原因和机制。方法 :选择 2 1名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弱应答者为研究对象 ,同时设 2 2名强应答者为对照组。采用体外细胞培养和酶联免疫检测技术 ,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用特异性抗原HBsAg和非特异性抗原植物血凝素 (PHA)刺激培养 ,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的白细胞介素 - 2(IL - 2 )及其可溶性受体 (sIL - 2R)水平。结果 :经HBsAg和PHA刺激后 ,无、弱应答组的PBMC培养上清中IL - 2水平明显低于强应答组 (P <0 .0 5 ) ,而sIL - 2R水平 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BMC分泌IL - 2水平低下可能是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弱应答发生的原因和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疫苗 无应答 弱应答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iari畸形Ⅰ型经神经内镜下后颅窝减压术后发热原因探讨及技术改进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奇 武文韬 +4 位作者 鲍刚 杜昌旺 冒平 廉海平 何百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02-1006,共5页
目的探讨引起Chiari畸形Ⅰ型后颅窝减压术后患者发热的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同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减少患者术后发热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3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4例Chiari畸形Ⅰ型后颅窝... 目的探讨引起Chiari畸形Ⅰ型后颅窝减压术后患者发热的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同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减少患者术后发热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3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4例Chiari畸形Ⅰ型后颅窝减压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传统缝合技术组和硬膜-肌肉悬吊缝合组术后发热的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和住院花费的差异。结果在纳入研究的14例患者中,其中7例术中采用传统缝合技术,术后均出现术区的硬膜外积液和发热,而且3例被证实存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其余7例患者采用我们自研创新的硬膜-肌肉悬吊缝合法后,均未出现术后积液和发热。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治愈出院,与传统缝合组相比较,缝合改进组的住院花费更少(P<0.05),住院时间更短(P<0.05)。结论非感染性因素,尤其是硬膜外积液可能是Chiari畸形Ⅰ型后颅窝减压术患者术后发热的主要原因,通过采用硬膜-肌肉悬吊缝合的方式可以降低该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ARI畸形 术后发热 局部积液 手术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孕期妇女4种生活因素与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关系的广义线性模型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若 马慧 +7 位作者 闫慧 王亚琴 米阳 陈方尧 屈鹏飞 李姗姗 党少农 颜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2-336,共5页
目的探讨围孕期被动吸烟、染烫发、噪音污染、装修污染4种生活因素与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70名病例及1 633名对照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围孕期生活因素对先天性心... 目的探讨围孕期被动吸烟、染烫发、噪音污染、装修污染4种生活因素与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70名病例及1 633名对照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围孕期生活因素对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响。结果在建立的2个模型中均未发现妇女围孕期染烫发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关联,而围孕期妇女被动吸烟、噪音污染、装修污染均能增加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的风险。校正完所有的混杂因素后发现,被动吸烟、噪音污染、装修污染的OR值分别为1.771(95%CI:1.079~2.909)、2.079(95%CI:1.310~3.298)、2.494(95%CI:1.511~4.116)。结论妇女围孕期被动吸烟、噪音污染、装修污染是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应注意避免围孕期被动吸烟、噪音污染及装修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孕期生活因素 先天性心脏病 病例对照研究 广义线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育龄妇女围孕期叶酸服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20
作者 吴天晨 党少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7-342,共6页
目的了解陕西省育龄妇女围产期叶酸服用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对相关政策制定与调整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在陕西省10个地级市和杨凌示范区进行随机抽样,选取近3年怀孕或正在怀孕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叶酸... 目的了解陕西省育龄妇女围产期叶酸服用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对相关政策制定与调整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在陕西省10个地级市和杨凌示范区进行随机抽样,选取近3年怀孕或正在怀孕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叶酸服用的影响因素。结果在全省域层面上叶酸服用率为84.1%,叶酸服用率在地域之间有统计学差异,陕南为88.9%,关中为85.7%,陕北为75.5%(χ~2=24.011,P<0.001),城乡之间也有统计学差异(89.5%vs.80.6%,χ~2=19.974,P<0.001),叶酸服用率还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高年龄组妇女服用率低于低年龄组(χ~2=13.637,P=0.003)。免费领取叶酸率和叶酸服用时间在地域、城乡和各年龄组之间同样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除地区、城乡、年龄和教育程度等因素外,育龄妇女对叶酸的认知是影响围孕期叶酸服用情况的主要因素,其中不知道围孕期需要服用叶酸的育龄妇女不服用叶酸的风险是知道者的14.13倍(95%CI:6.16~32.44),不知道叶酸可以预防神经管畸形的育龄妇女不服用叶酸的风险是知道者的2.71倍(95%CI:1.43~5.14);不知道叶酸免费领取政策的育龄妇女围孕期不服用叶酸的风险是知道者的2.88倍(95%CI:1.52~5.47)。结论陕西省育龄妇女叶酸服用率较高,但服用时间较短。认知是影响叶酸服用及规范服用的重要因素,强化和提升育龄妇女对叶酸的认知水平是提升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服用状况 影响因素 育龄妇女 LOGISTIC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