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学习成绩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权小娟 朱晓文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5-51,共7页
本文使用某"985"高校大学生四年的成绩数据,分析了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趋势,以及这种趋势的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结果发现:第一,大学生学习成绩在总体上表现为一个"升-降-升-降"的过程。第二,女生学习成绩的最高... 本文使用某"985"高校大学生四年的成绩数据,分析了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趋势,以及这种趋势的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结果发现:第一,大学生学习成绩在总体上表现为一个"升-降-升-降"的过程。第二,女生学习成绩的最高点出现在第六学期,男生学习成绩的最高点出现在第二学期,男生和女生成绩的最低点均出现在第八学期。第三,女生学习成绩的起始水平(第一学期)高于男生,农村学生成绩的起始水平高于城市学生。第四,大学生学习成绩变化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成绩变化速度快于女生。研究结论有助于提高教育管理者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大学教育教学水平,助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学习成绩 变化趋势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使用与青年群体的幸福感——基于社会网络的中介效应分析 被引量:34
2
作者 郭小弦 芦强 王建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12,共9页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不仅改变了青年群体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同时也不断影响着青年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体验。本研究以主观幸福感为分析对象,探讨了互联网使用对青年群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青年群体的互联网使用行为对其幸福感...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不仅改变了青年群体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同时也不断影响着青年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体验。本研究以主观幸福感为分析对象,探讨了互联网使用对青年群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青年群体的互联网使用行为对其幸福感存在正向影响;同时,这种影响存在社会网络的中介效应。具体而言,互联网使用影响了青年群体的社交网络,能够提高网络资源、改变网络结构;并通过网络中蕴含的网络资源和其中的高地位群体提供社会支持,从而影响他们的幸福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互联网使用 社会网络 中介效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注意力的概念、功能及应用——基于青年网络主播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卢春天 马怡晨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13,29,共11页
数字时代信息的海量扩展凸显了社会注意力的稀缺性。首先,结合以往研究,本文从吉登斯结构化理论出发重新定义社会注意力,并认为社会注意力可以成为社会学分析的一个基本概念。其次,对相关社会注意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了社会注意力... 数字时代信息的海量扩展凸显了社会注意力的稀缺性。首先,结合以往研究,本文从吉登斯结构化理论出发重新定义社会注意力,并认为社会注意力可以成为社会学分析的一个基本概念。其次,对相关社会注意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了社会注意力在理论上发挥的四种功能,即社会经济功能、情感支持功能、网络建构功能和社会流动功能。最后,借助四名不同类型的主播典型案例对这四种功能进行分析,阐述四种功能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为社会注意力在数字时代的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经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注意力 社会功能 网络主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场青年虚拟社会网络的形成及转换 被引量:5
4
作者 缪晓雷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0-28,共9页
职场青年虚拟社会网络是指有职业经历的青年群体在使用互联网进行网络交往时形成的线上社会网络,本文探讨这种虚拟社会网络的形成和转换过程。其中,虚拟社会网络的形成是指上网者结识到更多的线上好友,虚拟社会网络的转换是指这些线上... 职场青年虚拟社会网络是指有职业经历的青年群体在使用互联网进行网络交往时形成的线上社会网络,本文探讨这种虚拟社会网络的形成和转换过程。其中,虚拟社会网络的形成是指上网者结识到更多的线上好友,虚拟社会网络的转换是指这些线上好友发展到线下,变成实体空间中的朋友。本文结合数字不平等理论、社会资本理论、文化资本理论,从线上和线下两个角度来讨论职场青年虚拟社会网络的形成和转换。利用JSNET2014数据研究后发现,数字不平等带来了上网者不同的网络使用类型,不同类型的使用者其虚拟社会网络的形成和转换也存在差异,这是影响职场青年虚拟社会网络形成和转换的线上因素。实体空间中的社会资本动员能力越高,职场青年虚拟社会网络的形成数量和转换率也越高;教育程度所代表的文化资本积累越多,职场青年虚拟社会网络的转换率越低,这是影响职场青年虚拟社会网络形成和转换的线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场青年 虚拟社会网络 数字不平等 社会资本 文化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的职业演化逻辑 被引量:3
5
作者 张顺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8-51,共4页
人类文明发展既是经济发展的过程,也是社会分工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职业分化演进的过程。进入工业社会以来,提升生产率与风险应对是职业演进的双维驱动逻辑。但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风险与不确定性应对成为新职业重要驱动力,且呈现快速... 人类文明发展既是经济发展的过程,也是社会分工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职业分化演进的过程。进入工业社会以来,提升生产率与风险应对是职业演进的双维驱动逻辑。但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风险与不确定性应对成为新职业重要驱动力,且呈现快速强化趋势。要科学认识数字时代新职业的产生与演化逻辑,对于正在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应该积极转变观念,主动适应新技术变革对职业的替代与创造效应,理性应对其带来的就业方式与就业机会的转变,优化就业治理策略,努力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职业演化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企业管理者的双重角色 被引量:3
6
作者 边燕杰 雷鸣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97-203,共7页
国有企业管理者承担政治和经济双重角色。作为公务人员,他们肩负实现国家意志的责任;而作为经理人员,他们必须领导旗下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持续盈利和胜出。本文通过某大型国有企业的观察和数据,分析国企管理者兼具政治和经济的双重角色... 国有企业管理者承担政治和经济双重角色。作为公务人员,他们肩负实现国家意志的责任;而作为经理人员,他们必须领导旗下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持续盈利和胜出。本文通过某大型国有企业的观察和数据,分析国企管理者兼具政治和经济的双重角色及其关系。分析表明,大型国有企业管理者的双重角色,虽有其路径依赖,但最主要的是由于国有企业本身具有政治和经济双重性质决定的。在此情形下,国企管理者接受党纪国法和市场竞争的双重约束,企业的政治和经济表现产生交叉回报(政治表现带来经济机遇,经济表现产生政治效果),而当双重角色发生潜在矛盾和冲突时,管理者的行为选择包括服从主要角色、逃避角色规范、协调角色期待等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管理者 双重角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任溃败与圈子解散:田园茶叶公司的集体离职事件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帅满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6-63,共28页
以田园茶叶公司为例,本文运用集因素论和互动论优势于一体的圈子理论分析集体离职事件。研究表明,在以领导为核心的圈子中的网络结构位置决定了员工的去留、职级,集体离职源于组织中圈子内信任关系的受损、溃败所导致的圈子解散和替换... 以田园茶叶公司为例,本文运用集因素论和互动论优势于一体的圈子理论分析集体离职事件。研究表明,在以领导为核心的圈子中的网络结构位置决定了员工的去留、职级,集体离职源于组织中圈子内信任关系的受损、溃败所导致的圈子解散和替换。本文提出了五个研究推论:第一,职务结构和圈子关系的重合或分离会影响离职;第二,领导的圈外人最可能离职;第三,与小领导不和的大领导班底不会离职且会晋升;第四,圈间"桥"缺失会导致集体离职;第五,组织变革中的"幸存者"是大领导班底或圈间"桥"。本文有三个研究贡献:为离职研究提供了圈子理论的分析视角,拓展了圈子理论的解释范围;圈间"桥"关系协调作用的研究发现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有助于辨析圈间"桥"和结构洞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子理论 信任 离职 网络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转型中的就业群体分化及多维治理 被引量:9
8
作者 张顺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6-39,共4页
数字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推动现代经济结构数字化转型。从经济演进逻辑来看,数字经济转型通过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两种模式影响劳动生产率两极化趋势,重构经济运行模式,催生新职业与新业态,加快劳动者转岗流动。从政治社会... 数字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推动现代经济结构数字化转型。从经济演进逻辑来看,数字经济转型通过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两种模式影响劳动生产率两极化趋势,重构经济运行模式,催生新职业与新业态,加快劳动者转岗流动。从政治社会逻辑来看,数字经济转型加深就业群体分化,变革劳动控制方式与劳资权利配置。要充分重视数字经济转型带来的诸多挑战,优化政治社会政策设计,保护弱势就业群体合法权益,实现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就业群体分化 多维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西部地区80后青年休闲锻炼与精神健康——基于CSCC2010与FYRST2013的比较分析
9
作者 杨建科 王琦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11,32,共9页
本文基于CSSC2010与FYRST2013调查数据,主要考察东西部"80后"青年休闲锻炼与精神健康之间的内在联系。数据表明,西部青年休闲锻炼状况明显优于东部,东西部80后青年的精神健康在抑郁焦虑与积极愉悦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多元... 本文基于CSSC2010与FYRST2013调查数据,主要考察东西部"80后"青年休闲锻炼与精神健康之间的内在联系。数据表明,西部青年休闲锻炼状况明显优于东部,东西部80后青年的精神健康在抑郁焦虑与积极愉悦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多元线性回归进一步证明:休闲锻炼对东西部80后青年的精神健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基于婚姻的情感慰藉和良好的身体状况也是显著影响80后青年精神健康的重要变量。因此,引导青年群体适时地建立情感生活,鼓励他们进行积极的休闲锻炼,是提升80后青年精神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后 休闲锻炼 精神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房产权与青年群体的阶层认同:三种效应的检验 被引量:10
10
作者 郭小弦 周星辰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7-66,共10页
本研究聚焦住房产权对青年群体阶层认同的影响,基于住房的居住、投资和权益三种属性提出了三种可能的影响机制,即:安居效应、财富效应、服务效应,并进行了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检验了住房产权可能影响青年群体阶层认同的中介效应... 本研究聚焦住房产权对青年群体阶层认同的影响,基于住房的居住、投资和权益三种属性提出了三种可能的影响机制,即:安居效应、财富效应、服务效应,并进行了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检验了住房产权可能影响青年群体阶层认同的中介效应,即公平感知的心理机制。研究将全国范围的代表性样本数据(CGSS2017)和省级行政区域的宏观数据相结合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第一,现阶段住房产权对青年群体的阶层认同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住房成为青年人评价自身阶层地位的重要指标。第二,住房的安居效应、财富效应、公共服务效应对不同青年群体存在差异性影响。第三,住房产权对青年群体的阶层认同存在心理机制的中介渠道,拥有自己的房子,部分地通过提升青年群体的公平感知,影响了他们的阶层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不平等 阶层认同 青年群体 房价增长率 公共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精英与乡村新内源式发展——基于湖南M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16
11
作者 谢小菲 卢春天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8-75,94,共9页
乡村发展的关键是要将外源性资源与内生性动力聚合转换,促进乡村“新内源式发展”。返乡青年具备专业多元、思维创新、文化素质水平高等优势,应抓住当下青年回乡创业的社会契机,使返乡青年精英成为链接外源资源与内生动力的关键性角色... 乡村发展的关键是要将外源性资源与内生性动力聚合转换,促进乡村“新内源式发展”。返乡青年具备专业多元、思维创新、文化素质水平高等优势,应抓住当下青年回乡创业的社会契机,使返乡青年精英成为链接外源资源与内生动力的关键性角色。本文以湖南M自然村为个案分析,探究青年精英通过人居环境整治,使村庄形成新内源发展态势的背景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青年精英在熟人社会中带领村民参与环境治理,内生性动力在村庄内部激发凝聚,依托专业优势倒逼政府外源性资源投入,以提升作用的空间范围和系统层次,使内生性动力与外源性资源进行双向反馈互动;青年精英成立村社组织、制定行动策略,重塑动能形态,通过人居环境整治事件搭接多元治理主体、助推乡村自治、孕育新兴产业,为乡村新内源式发展奠定社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精英 乡村治理 人居环境整治 新内源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付费:特征、成因与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卢春天 马溯川 孔芸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11,20,共9页
移动互联技术的演进催化了知识专业化和网络化的变革,知识付费越来越被广大青年群体接受。本文采用个案访谈的方法,对知识付费何以在青年中风靡的社会成因及其社会影响进行了探寻。研究表明:付费知识具有稀缺性、满足个性化需求,以及不... 移动互联技术的演进催化了知识专业化和网络化的变革,知识付费越来越被广大青年群体接受。本文采用个案访谈的方法,对知识付费何以在青年中风靡的社会成因及其社会影响进行了探寻。研究表明:付费知识具有稀缺性、满足个性化需求,以及不受时空限制的类型特征。现代社会分工细化和知识生产专业化,风险社会的到来引发的青年群体焦虑感,中产阶层群体扩大及其消费转向,国内人口数量与质量的提升都推动了知识付费的发展;知识付费为青年群体提供了多元的知识来源,但存在碎片化倾向;撕开了知识的神圣帷幕,有着知识泛娱乐化趋势,并在一定程度加大了不同社会阶层间的知识鸿沟,扩大了社会不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付费 风险社会 消费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守经历与农村儿童教育发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梁在 李文利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18,共11页
留守经历对儿童学习和健康的影响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重点之一,但分析结果并不一致。本研究引入新的研究视角,利用2016—2018年陕西省的调查数据分别从留守经历、留守时间和留守模式三个维度考察农村儿童的学习成绩。研究发现:与从未留... 留守经历对儿童学习和健康的影响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重点之一,但分析结果并不一致。本研究引入新的研究视角,利用2016—2018年陕西省的调查数据分别从留守经历、留守时间和留守模式三个维度考察农村儿童的学习成绩。研究发现:与从未留守儿童相比,短期留守儿童的考试成绩具有显著的优势,父母短期外出对儿童的成绩产生一定的正向作用,但若父母长期外出,则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会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双亲外出的留守儿童与从未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差异不显著;父亲外出、由母亲监护的留守儿童语文成绩具有明显的优势。此外,研究还发现外出务工的父母经常回家与留守子女团聚有利于提高儿童的学习成绩。本研究提出了三个维度下儿童学习成绩差异形成的可能原因,并分别从政策和方法论两个角度提出了建议。以本研究的结论为基础,可以认为人口迁移或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流出地教育事业的发展。未来应将打工经济作为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动力,对此我们提供了两个可能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经历 留守时长 留守模式 回家频率 学业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女性拳击健身的身体塑造与性别秩序建构 被引量:8
14
作者 牛龙 卢春天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20,共8页
随着健身知识的广泛传播与健身选择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青年女性进入以往由男性主导的拳击健身领域。借助案例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了西安市两所健身馆中参与拳击健身运动的12位青年女性进行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研究发现拳击健身对于青... 随着健身知识的广泛传播与健身选择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青年女性进入以往由男性主导的拳击健身领域。借助案例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了西安市两所健身馆中参与拳击健身运动的12位青年女性进行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研究发现拳击健身对于青年女性群体而言具有身体塑造的功能:强化身心、提升自我认同,进而塑造理想身体。青年女性通过参与拳击健身的过程建构了新的性别秩序,其中包含了对男性审美的抵制、对性别隔离的突破,以及社会性别角色重塑的现象。通过青年女性参与拳击健身的行为,拓宽女性在非传统健身领域获得平等参与的研究视角,使女性从男权主义健身歧视中解放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拳击 健身 身体塑造 性别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情境中青年低碳实践的游戏化驱动:模型、演变机制与伦理反思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婷 范丽娟 王辰光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14,共10页
以“蚂蚁森林”等虚拟社区为代表的环保共创项目,因其游戏化设计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参与,并且产生了显著的低碳减排成效。为厘清游戏化设计对青年在线低碳实践的核心驱动所在,文章选取“蚂蚁森林”“绿色家园”“熊猫守护者”作为案例,借... 以“蚂蚁森林”等虚拟社区为代表的环保共创项目,因其游戏化设计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参与,并且产生了显著的低碳减排成效。为厘清游戏化设计对青年在线低碳实践的核心驱动所在,文章选取“蚂蚁森林”“绿色家园”“熊猫守护者”作为案例,借助网络民族志等研究方法,构建了基于情感娱乐、成本利益以及道德规范三层驱动机制的游戏化环保模型,并提出了用户从入门“心流体验”到终局“他人之眼”的阶段性内在演变机制。然而,游戏化环保也存在着娱乐性和严肃性边界消弭、环保共同意义空间的割裂与偏离,以及成为“漂绿”噱头等伦理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化 低碳环保 驱动机制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青年环境关心的变迁演替——基于CGSS2003—2021的数据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卢春天 卫子昊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23,共9页
青年群体的环境关心水平受制于其所处的社会情境。文章基于生命历程的视角,利用三期CGSS数据,探寻在转型期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青年群体环境关心的影响因素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替变化的。研究发现,青年环境关心的历时性变迁,与改革... 青年群体的环境关心水平受制于其所处的社会情境。文章基于生命历程的视角,利用三期CGSS数据,探寻在转型期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青年群体环境关心的影响因素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替变化的。研究发现,青年环境关心的历时性变迁,与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转轨、生态环境状况和政府环境治理等时代特征密切相关:1.经济收入对于青年环境关心的影响呈现倒“U”形曲线,出生于20世纪60—80年代的个体,收入对其环境关心水平的影响效应整体上在波动增强,对于“80后”的青年群体,收入的影响效应在持续减弱。2.政府环保工作评价对青年个体环境关心的影响效应则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推进而减弱。以上发现对于国内环境关心经验研究的整合与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关心 青年 价值观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我国少数民族妇女的新视角:交叉性理论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奕轩 宗力王奕轩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1-128,共8页
少数民族妇女是中国妇女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具有"少数民族"与"女性"的双重身份,绝大多数生活在边远地区,对于实现"小康社会"和"中国梦"的战略目标具有特殊意义。为了加强新时期少数民族妇女... 少数民族妇女是中国妇女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具有"少数民族"与"女性"的双重身份,绝大多数生活在边远地区,对于实现"小康社会"和"中国梦"的战略目标具有特殊意义。为了加强新时期少数民族妇女的研究,本文提出运用"交叉性理论"视角,从特殊性、多样性、过程性、根源性四个维度深入研究这一群体。根据交叉性理论与本土研究的结合,本文提出更加关注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妇女群体双重身份的叠加,制定更具针对性的社会治理措施,从而改善她们现实境遇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妇女 边远地区 交叉性理论 应用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