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80年代的区域经济发展和人口迁移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李树茁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8,16,共7页
一、引言 人口迁移是人口和社会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的影响因素也很多,客观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心理状态(包括社会心理、个人心理)都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但在影响人口迁移尤其是自发性人口迁移的众多因素中,... 一、引言 人口迁移是人口和社会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的影响因素也很多,客观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心理状态(包括社会心理、个人心理)都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但在影响人口迁移尤其是自发性人口迁移的众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是最重要的因素。随着8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区域经济水平差距的扩大,中国人口迁移也日益活跃,自发性迁移在人口迁移中的比重不断增加;而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和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第一次全面提供了中国人口迁移的详细数据,使我们能够分析中国人口迁移的基本状况。本文将以省区为基本单位,对中国80年代的区域经济发展,主要是区域的经济水平、结构的变化和人口迁移之间的关系作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迁移 净迁移 区域经济发展 省际迁移 80年代 经济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原因 结构动因 抽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人口城镇化比较研究——80年代中国的人口城镇化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南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6-20,共5页
一、背景区域人口城镇化是指人口城镇化水平的上升过程,而描述人口城镇化水平的常用指标是城镇人口率PU,即城镇辖区常住人口与区城总人口之比。人口城镇化水平的重要用途在于通过比较来反映其时间变动和区域差异,这种比较是研究其变化... 一、背景区域人口城镇化是指人口城镇化水平的上升过程,而描述人口城镇化水平的常用指标是城镇人口率PU,即城镇辖区常住人口与区城总人口之比。人口城镇化水平的重要用途在于通过比较来反映其时间变动和区域差异,这种比较是研究其变化与差异的原因、形成机制及产生问题的基础,因而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水平 比较研究 城镇人口 特征比 常住人口 区域差异 可比性 形成机制 人口数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区域人口迁移空间模式分析
3
作者 杨有社 李树茁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7,共5页
我国区域人口迁移空间模式分析杨有社,李树茁一、资料与方法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人口迁移日益活跃,在迁移时空特征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此同时,迁移的性质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指令性... 我国区域人口迁移空间模式分析杨有社,李树茁一、资料与方法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人口迁移日益活跃,在迁移时空特征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此同时,迁移的性质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指令性迁移的比重不断下降,自发性迁移的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人口迁移 空间模式 社会经济发展 发展水平 净迁移率 社会经济指标 空间流向 迁入量 人口与经济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人口政策稳定性的分析
4
作者 朱楚珠 《人口学刊》 1988年第3期8-11,14,共5页
人口问题关系到亿万人民的切身利益,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景具有长期、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从社会、经济、人口过程、生态等各个角度进行全面、综合地考虑。影响人口过程的因素都是渐变性的,不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全部发生质变。人口... 人口问题关系到亿万人民的切身利益,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景具有长期、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从社会、经济、人口过程、生态等各个角度进行全面、综合地考虑。影响人口过程的因素都是渐变性的,不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全部发生质变。人口与经济协调表现在应能互相促进,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最终在人口数量与经济增长之间保持相适应的状态。目前,我国远未出现这种协调状态,人口与经济并未进入良性循环,对中国人口发展政策作重大调整的时机并未出现,原来的政策需要继续和稳定。一、人口与经济的循环1.人口与经济循环的基本形势。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关联是一环扣一环、多层次的交叉,当前的基本形势仍是人口数量和质量对经济发展起着牵制的作用,对经济的压力并没有减弱,还处在紧张状态。由于人口的压力使我们在经济发展中可选择的方案少。以积累和消费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而论,积累率上下可调的幅度很小,稍高就影响人民基本生活,由于人口绝对规模大,消费率也必须维持一定水平,才能保证人均基本消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社会经济发展 互相促进 基本形势 相适应 基本生活 人均收入 发展政策 国民收入 积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期组规模的度量及其在人口分析中的应用
5
作者 武玉英 《西北人口》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2-47,共6页
一、引言 人们日益意识到了同期组规模变化对人口增长、年龄结构的影响,同时也逐渐认识到同期组规模的变化对社会、经济、政策的影响。 同期组规模变化对社会、经济、决策有很大的影响,当不同规模的同期组进入或脱离某一年龄组时,所需... 一、引言 人们日益意识到了同期组规模变化对人口增长、年龄结构的影响,同时也逐渐认识到同期组规模的变化对社会、经济、政策的影响。 同期组规模变化对社会、经济、决策有很大的影响,当不同规模的同期组进入或脱离某一年龄组时,所需的物质及社会服务也相应地改变。决策者在提供婴幼儿托管、学校教育、就业、住房、计划生育、产妇护理、老年人护理等社会服务时,必须考虑到对应各年龄组的同期组规模的变化。这些服务需求对应于特定的年龄阶段,需求数量与特定年龄阶段的人口数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组 生育水平 人口分析 增长率 基年 人口年龄结构 生育模式 总人口数 人口惯性 模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期区域人口迁移及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蒋正华 李南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11,共9页
我国近期进行了两次涉及人口迁移的大规模人口调查——1987年1%人口抽样调查和1990年人口普查;其汇总资料给出了人口迁移的丰富数据。本文的研究以这些数据为基础。 本文研究的是区域人口迁移,其中区域为省和自治区(以下简称省,因西藏... 我国近期进行了两次涉及人口迁移的大规模人口调查——1987年1%人口抽样调查和1990年人口普查;其汇总资料给出了人口迁移的丰富数据。本文的研究以这些数据为基础。 本文研究的是区域人口迁移,其中区域为省和自治区(以下简称省,因西藏无迁移数据所以在本文中不包括西藏),不包括北京、天津和上海三个直辖市,这是因为它们与其他省相比城乡成分差异过大。在本文研究中将包括省内和跨省(省内与省外)迁移,不包括省间(省与省之间)迁移,这是因为在后者中距离和地理位置等因素是重要的和不可避免的,而本文仅侧重于经济分析。本文研究的迁移人口仅限于人口总量,不涉及性别、年龄和职业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迁移 非经济因素 净迁移率 经济条件 经济发展 迁移人口 约束条件 人均收入 关系分析 统计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川人口素质的现状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再华 《西北人口》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5-21,共7页
宜川县地处陕西省的北部,延安地区的东南,黄河的西岸。地形复杂,偏僻闭塞。寒暖悬殊,风多雨少,气候干躁,1990年,宜川县人口10.75万,其中农业人口占90.2%.经济很落后,是一个人口规模较小的贫穷的农业县。一、宜川县人口素质的现状 1、宜... 宜川县地处陕西省的北部,延安地区的东南,黄河的西岸。地形复杂,偏僻闭塞。寒暖悬殊,风多雨少,气候干躁,1990年,宜川县人口10.75万,其中农业人口占90.2%.经济很落后,是一个人口规模较小的贫穷的农业县。一、宜川县人口素质的现状 1、宜川人口身体素质的现状解放后,宜川在各级领导的共同努力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素质状况 婴儿死亡率 身体素质 综合评价 宜川县 平均期望寿命 人口比例 思想观念素质 陕西省 模糊隶属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划生育工作评估方法研究——多指标目标责任值评价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树茁 邵伟 梁巧转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34-38,共5页
一、问题的提出 八十年代末以来,全国各地普遍推行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并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与考核。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实行,提高了计划生育工作的科学管理水平,推动了经常性工作的全面开展和平衡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八十年代末以来,全国各地普遍推行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并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与考核。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实行,提高了计划生育工作的科学管理水平,推动了经常性工作的全面开展和平衡发展,使计划生育工作质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因此,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对于深入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生育工作 目标责任 多指标评价 评估方法研究 评价方法 目标实现 人口与计划生育 理论最优值 工作水平 完成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区域(或城市)的区域活动聚集性研究
9
作者 李南 《西北人口》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55-59,27,共6页
一、聚集性的意义及研究方法一个区域中的子区域(或城市)对这个区域来说有很复杂的作用,本文研究其聚集作用或聚集性,本文中聚集性的意义是,对于区域中的某种(或某些)活动,子区域所起的聚集作用或占支配地位的程度。
关键词 聚集性 子区域 指标 区域综合 随机变量 聚集作用 研究方法 主要问题 重点城市 满秩线性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