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魂兮归来——张学良晚年遗物捐赠西安事变纪念馆
1
作者 王梅 《文博》 2007年第4期84-87,共4页
  1936年12月25日,张学良告别西安,登上飞机,亲送蒋介石回南京.从此,再没有回到西安.……
关键词 张学良 夏威夷 夫人 轮椅 美国 西安事变纪念馆 遗物 赵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纪念馆陈列研究价值与社会文化教育功能刍议——兼谈西安事变纪念馆陈列
2
作者 李敏 《中国博物馆》 2000年第3期39-41,共3页
关键词 纪念馆 陈列 研究价值 西安事变 社会主义化教育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西安韩国光复军事略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梅 《文博》 2005年第3期12-18,共7页
韩国光复军是一支活跃在中国抗日战场上,与中国军民并肩抗日战斗的一支国际纵队,也是韩国临时政府领导下,以实现韩国独立复国为目的的一支韩民族武装力量.抗战时期,光复军隶属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国民政府的支持下,设立总司令部于西... 韩国光复军是一支活跃在中国抗日战场上,与中国军民并肩抗日战斗的一支国际纵队,也是韩国临时政府领导下,以实现韩国独立复国为目的的一支韩民族武装力量.抗战时期,光复军隶属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国民政府的支持下,设立总司令部于西安,派光复军驻扎陕西,出版抗日杂志<光复>,招募韩国青年,编练部队,与中国军队并肩抗日,为中国的抗战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光复军 临时政府 总司令部 抗战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西安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思抗战初期的民族精神与悲剧——记“九·一八”事变和两次“松沪抗战”
4
作者 李敏 《文博》 2005年第3期28-32,共5页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的爆发把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与精神大写定格在民族大义这一历史天平上.与之息息相关的前后历史背景则是推动历史高潮迭起的动因,忽略了历史链条的衔接,孤立地阐述任何个别历史事件,都无法提炼其中令...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的爆发把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与精神大写定格在民族大义这一历史天平上.与之息息相关的前后历史背景则是推动历史高潮迭起的动因,忽略了历史链条的衔接,孤立地阐述任何个别历史事件,都无法提炼其中令人信服的历史价值用以警示后人.藉今年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本文就西安事变60周年陈列大纲的研究设计,反思"九·一八"事变和两次"淞沪抗战"的民族爱国精神与历史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营 十九路军 日军 淞沪抗战 日本关东军 现代史 西安事变 国民政府 悲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临潼新丰秦墓人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邓普迎 《文博》 2016年第5期24-29,共6页
本文对临潼新丰镇秦墓出土的人骨标本进行了体质人类学方面的考察。与相关地区的人骨材料的比较研究发现:新丰组颅骨在人种分类上属于现代亚洲蒙古人种范畴,其基本的种系成分与现代亚洲蒙古人种中的东亚类型最为接近,其次为南亚类型。... 本文对临潼新丰镇秦墓出土的人骨标本进行了体质人类学方面的考察。与相关地区的人骨材料的比较研究发现:新丰组颅骨在人种分类上属于现代亚洲蒙古人种范畴,其基本的种系成分与现代亚洲蒙古人种中的东亚类型最为接近,其次为南亚类型。与现代亚洲蒙古人种的若干近代组的比较表明,新丰组在颅骨的基本形态特征方面与近代华北组最为接近,其次为华南组。与新石器时代各组的比较结果显示其与陶寺组、仰韶合并组最为接近。与夏代至汉代相关颅骨组的比较结果显示新丰组与游邀组、乔村A组最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丰 秦人墓 颅骨 东亚蒙古人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地图的开山之作--《中国分省新图》 被引量:1
6
作者 蔡峰 周英 《文博》 2009年第2期67-69,共3页
《中国分省新图》的出版是中国地图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作为中国地图制作的技术革命,它推动了中国近代地理科学的发展,同时作为一个特殊时代的历史产物,它又是一本活生生的爱国主义教材,对于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 中国分省新图 申报 六十周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虎城将军与第二次国共合作
7
作者 张忠发 姚桐文 《文博》 1997年第1期13-15,共3页
关键词 杨虎城 第二次国共合作 蒋介石 “西安事变” 抗日救国 将军 国民党军事委员会 中国共产 中央红军 历史功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青釉刻花倒灌壶
8
作者 黄莉红 《文博》 1996年第3期78-78,共1页
现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的宋代青釉刻花倒灌壶(下简称倒灌壶),造型精美,结构奇特,堪称耀瓷中的稀世珍品.该倒灌壶七十年代出土于彬县,通高19厘米,底径7.5厘米,腹径14.3厘米.通体挂釉,釉色淡青且略泛灰白,有光泽.壶体分壶身、流、提梁三... 现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的宋代青釉刻花倒灌壶(下简称倒灌壶),造型精美,结构奇特,堪称耀瓷中的稀世珍品.该倒灌壶七十年代出土于彬县,通高19厘米,底径7.5厘米,腹径14.3厘米.通体挂釉,釉色淡青且略泛灰白,有光泽.壶体分壶身、流、提梁三部分,壶身呈圆形,虚设的壶盖与壶浑然为一体,从上至下依次由联珠纹、双层浮雕柿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釉 《宋史·地理志》 《元丰九域志》 耀州窑 历史博物馆 西安事变 壶身 纪念馆 提梁 融合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周柳叶形青铜短剑研究
9
作者 谭银萍 崔钧平 《文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8-52,共5页
流行于西周中原地区的柳叶形青铜短剑,因复合剑柄技术而与众不同。它的衍化始终以强化剑柄为线索,最终衍化出身柄连铸的新型短剑,成为秦式短剑的重要源头。除了自卫、征战以外,西周柳叶形青铜短剑还应具有一定的刑罚功能。
关键词 西周 柳叶形 青铜短剑 功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寇侵华战场的“盲肠”——记原杨虎城部中条山抗战
10
作者 石八民 《文博》 2005年第3期94-96,共3页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全面展开.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际,全国军民同仇敌忾,全面抗战爆发.由杨虎城将军创建的、参加过"西安事变"的17路军,经过缩编为38军,军长孙蔚如下辖赵寿山...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全面展开.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际,全国军民同仇敌忾,全面抗战爆发.由杨虎城将军创建的、参加过"西安事变"的17路军,经过缩编为38军,军长孙蔚如下辖赵寿山1 7师、李兴中1 7 7师,陕西警备一、二、三旅等部,先后纷纷渡过黄河,开赴抗日前线,在保定、忻口、晋东南等地给日寇以沉重地打击.而被日寇视为"盲肠"的中条山,则是改编为第四集团军的原17路军将士与日寇殊死血战的主战场.他们在这里为保卫中原、保卫陇海线、保卫大西北作出了英勇卓绝的贡献和牺牲,迟滞了日寇的侵华步伐,谱写了一曲气贯长虹的爱国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条山 集团军 杨虎城 盲肠 大肠 战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植物遗存看中国北方旱作农业的起源
11
作者 刘鑫桐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第2期82-84,共3页
粟黍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初期东亚干旱-半湿润区最重要的旱地农业作物,粟黍的植物特性非常适合在中国北方大面积种植,因此在北方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也最为普遍。我国旱作农业的起源,主要课题就是栽培粟黍的起源问题。目前学界对这个问题... 粟黍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初期东亚干旱-半湿润区最重要的旱地农业作物,粟黍的植物特性非常适合在中国北方大面积种植,因此在北方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也最为普遍。我国旱作农业的起源,主要课题就是栽培粟黍的起源问题。目前学界对这个问题主要存在两种看法,即单一起源地模式和多元分散起源模式。本文通过对新石器时代初期北方重要遗址出土之植物遗存进行分析,验证北方旱作农业(粟黍)多元分散的起源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农业 植物遗存 粟黍 多元分散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