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谐波减速器特殊钢材质柔轮的组织和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张朝磊 魏旸 +3 位作者 方文 苗红生 巴鑫宇 刘雅政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2842-2846,共5页
通过定量分析合金成分、显微组织,以及测定力学性能和观察断口,对比研究了某国产柔轮和日本哈默纳科的谐波减速器礼帽型特殊钢材质柔轮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两者成分差异在于V-Ti-Nb复合微合金设计;国产柔轮组织不仅粗大,晶粒度... 通过定量分析合金成分、显微组织,以及测定力学性能和观察断口,对比研究了某国产柔轮和日本哈默纳科的谐波减速器礼帽型特殊钢材质柔轮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两者成分差异在于V-Ti-Nb复合微合金设计;国产柔轮组织不仅粗大,晶粒度比日本的小1.0~4.0级,而且稳定性差,晶粒度级差达3.0级;日本柔轮桶部、膜片部径向与周向的强度均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国产柔轮与日本柔轮的强度和塑性基本一致,但稳定性很差。国产柔轮的洁净度较差,存在直径为3.0~6.0μm的Al_2O_3脆性夹杂物,以及组织粗大且不均匀是其疲劳寿命短和稳定性差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谐波减速机 组织和性能 失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50℃第三代超超临界锅炉管候选钢种的化学成分研究现状 被引量:17
2
作者 文新理 章清泉 陈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2167-2175,共9页
据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16年底,我国火力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71.60%,火力发电的装机容量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64.04%。在总发电量中,水力发电量占比不足20%,核能、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之和占比不足10%,因此,火力发电仍然是我国电力能源的支... 据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16年底,我国火力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71.60%,火力发电的装机容量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64.04%。在总发电量中,水力发电量占比不足20%,核能、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之和占比不足10%,因此,火力发电仍然是我国电力能源的支柱。然而,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加强,低效率、高排放、重污染的传统发电技术已不能满足发电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超超临界发电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率、低排放、低污染的新型先进发电技术,其应用将日益广泛。在工程热力学中,水的临界点参数是22.115 MPa和374.15℃,在此参数之上为均匀的单相流体水,这种状态称为超临界状态,在此参数之上运行的机组称为超临界机组。超超临界在物理上并没有明确的对应参数点,对于超超临界机组,各国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国内普遍认为当蒸汽压力不小于27 MPa或温度不低于580℃时,即可称为超超临界机组。650℃超超临界技术是目前我国和世界发达国家竞相研究和发展的先进燃煤发电技术,其主蒸汽温度高达650℃、主蒸汽压力高达35MPa,该技术的关键是主蒸汽锅炉管用钢的研发,要求钢种能够承受650℃、35 MPa主蒸汽的高温、高压和腐蚀作用,其研究焦点集中在化学成分的设计上。目前日本和中国已分别独立开发出了各自的成分体系,并研制出了原型钢。日本国立物质材料研究所(简称NIMS)开发出了9Cr-3W-3CoVNbBN钢(代号为MARBN),日本新日铁住金公司开发出了9Cr-3W-3CoNdVNbBN钢(代号为SAVE12AD),我国钢铁研究总院和宝钢开发出了9Cr-2.8W-3CoCuVNbBN钢(代号为G115)。但以上三种钢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仍处于试验评价阶段,配套焊材和焊接技术也还在研发中。从世界范围看,650℃超超临界锅炉管已有多个不同成分体系的候选钢种,但不同钢种之间的成分差别较大,各开发者对不同化学元素作用的认识也不尽相同,究竟哪一种成分体系是最佳选择并没有明确的定论。本文综述了目前世界上关于650℃超超临界锅炉管候选钢种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分析了钢中化学元素B、N、C、W、Ta、Nd、Co等的作用机理,阐述了化学元素对基体组织、碳化物和高温蠕变性能等的影响。针对650℃超超临界锅炉管用钢的关键技术瓶颈——配套焊材和焊接技术,从焊接性能的角度指出焊材化学成分设计应与管材基体化学成分有益配合,避免二者微量元素的不良结合引起焊接性能劣化,明确了焊材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50℃超超临界 锅炉管 化学成分 焊接性能 焊材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钎具钢23CrNi3Mo渗碳规律及显微组织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闫永明 刘雅政 +2 位作者 周乐育 徐盛 王国存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2-108,共7页
采用固态渗碳法,从碳浓度分布、表面碳含量、渗碳层深度和显微组织等方面着手,研究了不同渗碳温度和渗碳时间下23CrNi3Mo钢的渗碳规律及显微组织状态.结果表明,23CrNi3Mo渗碳过程中,渗碳温度选择910-930℃时表面碳浓度较高,利于... 采用固态渗碳法,从碳浓度分布、表面碳含量、渗碳层深度和显微组织等方面着手,研究了不同渗碳温度和渗碳时间下23CrNi3Mo钢的渗碳规律及显微组织状态.结果表明,23CrNi3Mo渗碳过程中,渗碳温度选择910-930℃时表面碳浓度较高,利于渗碳过程中碳原子由表面向心部的扩散.在渗碳过程中,表面碳浓度应控制在0.80%~0.90%,碳浓度≥0.90%时,在淬火过程中易出现残余奥氏体,表面硬度下降,降低钎具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CrNi3Mo 固态渗碳 渗碳层深度 渗碳温度 渗碳时间 残余奥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胀断连杆用非调质钢C70S6的材料特性及组织性能控制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朝磊 胡佳丽 +2 位作者 李戬 苗红生 刘雅政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444-447,共4页
采用金相分析、硬度测定和热模拟压缩变形等实验,结合采集的工业生产数据,研究了胀断连杆用非调质钢C70S6的材料特性及组织性能控制。主要包括动态连续冷却相变规律及其影响,先共析铁素体的特性及影响,以及硬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 采用金相分析、硬度测定和热模拟压缩变形等实验,结合采集的工业生产数据,研究了胀断连杆用非调质钢C70S6的材料特性及组织性能控制。主要包括动态连续冷却相变规律及其影响,先共析铁素体的特性及影响,以及硬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结果表明:动态连续冷却过程中,随着冷速在0.5~20℃/s范围内变化时,组织类型和含量的变化均不大;金相检验误判是部分连杆锻造企业发现连杆内部存在铁素体含量超标的主要原因;碳当量和索氏体化率是调控硬度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胀断连杆 非调质钢 连续冷却相变 带状组织 索氏体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在电弧炉底吹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欢 朱荣 +4 位作者 刘润藻 寿栋 谢国基 樊世亮 谷云岭 《工业加热》 CAS 2014年第2期12-14,17,共4页
通过对电弧炉冶炼温度下CO2与熔池中元素的反应进行热力学研究,并在某钢厂65tConsteel电弧炉进行底吹CO2工业实验,初步验证了采用CO2替代Ar进行底吹搅拌是可行的。研究表明,与常规底吹Ar工艺相比,底吹CO2增加了终点[C]含量,氧化少量[Cr]... 通过对电弧炉冶炼温度下CO2与熔池中元素的反应进行热力学研究,并在某钢厂65tConsteel电弧炉进行底吹CO2工业实验,初步验证了采用CO2替代Ar进行底吹搅拌是可行的。研究表明,与常规底吹Ar工艺相比,底吹CO2增加了终点[C]含量,氧化少量[Cr],但不会对[Mn]、[Mo]、[O]、[N]含量产生影响,并且能增强熔池搅拌、提高炉渣碱度、降低渣中(FeO)含量,为电弧炉脱硫提供了良好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条件,使得电炉脱硫率提高7%,同时良好的熔池搅拌也有利于脱磷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炉炼钢 底吹 CO2 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调质钢36MnVS4汽车发动机连杆胀断缺陷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张朝磊 魏旸 +2 位作者 方文 苗红生 王青海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2458-2461,共4页
通过合金成分测定、显微组织定量分析、室温拉伸力学性能测定,对国内某厂采用国产钢材生产的非调质钢36MnVS4连杆断口不齐、胀不断和断口变形大胀断缺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连杆的组织上原奥氏体晶粒过细、铁素体含量超标、存在大量贝氏... 通过合金成分测定、显微组织定量分析、室温拉伸力学性能测定,对国内某厂采用国产钢材生产的非调质钢36MnVS4连杆断口不齐、胀不断和断口变形大胀断缺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连杆的组织上原奥氏体晶粒过细、铁素体含量超标、存在大量贝氏体,组织均匀性差,连杆的性能上断面收缩率大是产生缺陷的主要原因;明确材料基础特性,采用控锻控冷技术实现对组织性能精确地系统控制是解决胀断缺陷问题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胀断加工 非调质钢 失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合理硬度梯度和组织分布的渗碳钢23CrNi3Mo的热处理冷却行为 被引量:2
7
作者 蒋波 戴光咏 +4 位作者 闫永明 刘广磊 王芝林 王国存 刘雅政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0-75,共6页
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以及透射电镜(TEM)对渗碳钢23CrNi3Mo的连续冷却相变规律以及等温转变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基于此,设计了一种新的热处理冷却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渗碳后试样以0.05℃/s和0.1℃/s... 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以及透射电镜(TEM)对渗碳钢23CrNi3Mo的连续冷却相变规律以及等温转变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基于此,设计了一种新的热处理冷却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渗碳后试样以0.05℃/s和0.1℃/s的冷速连续冷却时,表面渗碳层为高碳马氏体组织,过渡区为高碳马氏体+下贝氏体的混合组织,基体为下贝氏体组织;渗碳试样外表面在高温段以较低的冷速(0.05~3℃/s)连续冷却时,碳化物沿晶界析出形成网状碳化物;无渗碳的实验钢的贝氏体等温转变温度范围为375~450℃。新的热处理冷却工艺为:试样在880℃保温完成后,采用快速冷却工艺,以冷速大于等于5℃/s进入贝氏体转变温度区,直接入450℃的盐浴炉,入炉后均温5~10min,在低温转变区即贝氏体转变温度区间,采用慢速冷却工艺,冷速小于等于0.1℃/s。获得的试样渗碳层深度为1.4mm,国外的阿特拉斯钎头渗碳层深度为1.2mm,两者基本相同,但前者硬度分布更加平缓;两者表面显微组织均为高碳马氏体组织,过渡区均为马氏体加下贝氏体组织,基体均为贝氏体组织。通过设计新的热处理冷却工艺,获得了与国外钎头相同水平的试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碳钢 钎头 相变规律 冷速 下贝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钢过程喷吹CO_2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张伟 李智峥 +1 位作者 朱荣 刘润藻 《工业加热》 CAS 2015年第2期41-44,共4页
通过在炼钢过程中混合喷吹CO2,发现废钢为原料时,粉尘主要是由高温蒸发作用产生的;生铁为原料时,粉尘是在高温蒸发作用和气泡携带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CO2的通入一方面降低熔池的温度,减弱了元素的蒸发;另一方面使得熔池搅拌加强,由气... 通过在炼钢过程中混合喷吹CO2,发现废钢为原料时,粉尘主要是由高温蒸发作用产生的;生铁为原料时,粉尘是在高温蒸发作用和气泡携带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CO2的通入一方面降低熔池的温度,减弱了元素的蒸发;另一方面使得熔池搅拌加强,由气泡带走的元素增加。因此,CO2的通入应有一个合理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钢 CO2 混合喷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火温度对Nb-V-Ti微合金化大截面锻材Q345E钢组织与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文新理 梅珍 +3 位作者 张利冲 刘雅政 肖磊磊 刘广磊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94-99,共6页
采用热膨胀法测定了Nb-V-Ti微合金化Q345E钢的相变临界温度Ac1和Ac3,使用45kW箱式电阻炉对实验钢进行了正火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透射电镜(TEM)观察了正火后试样的组织演变规律,分... 采用热膨胀法测定了Nb-V-Ti微合金化Q345E钢的相变临界温度Ac1和Ac3,使用45kW箱式电阻炉对实验钢进行了正火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透射电镜(TEM)观察了正火后试样的组织演变规律,分析了正火温度对组织与低温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Q345E钢的Ac1约732℃、Ac3约871℃;当正火温度为820℃和850℃时,组织由针状珠光体和未发生重结晶的粗大原始铁素体构成,针状珠光体由针状奥氏体转变而来,相邻针状珠光体中的铁素体相具有相同的晶体取向特征;当正火温度不低于880℃时,组织由重结晶后的铁素体和珠光体构成,随正火温度的提高组织尺寸逐渐增大;当正火温度为820~940℃时,随正火温度的提高冲击功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规律,组织类型、尺寸、形态和均匀性是影响大截面锻材Q345E低温韧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V-Ti微合金化 大截面锻材 Q345E 电子背散射衍射 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炉炉料结构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凌志 朱荣 +3 位作者 肖飞虎 董凯 张伟 张玉环 《工业加热》 CAS 2011年第6期30-31,35,共3页
通过对转炉添加球团作为冷料进行研究,对炉料结构进行优化,降低了氧气、石灰和金属料的消耗,提高了金属收得率,取得了良好冶炼效果。
关键词 转炉 球团 炉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MM的电子商务网站建设模式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琦龙 韦慧 《现代电子技术》 2011年第8期26-28,32,共4页
为了解决电子商务系统存在的问题,采用一种基于CMM的电子商务网站建设模式,对KPA做了适当的裁减,定义了5个关键过程域,并设置了4个工作组。通过对系统中环节进行改造,以项目定义的软件开发过程结合自己制定的CMM框架来管理监督,达到了... 为了解决电子商务系统存在的问题,采用一种基于CMM的电子商务网站建设模式,对KPA做了适当的裁减,定义了5个关键过程域,并设置了4个工作组。通过对系统中环节进行改造,以项目定义的软件开发过程结合自己制定的CMM框架来管理监督,达到了提高软件质量和可靠性、产品开发的可控性和可维护性、加强网站开发团队的工作效率、增加客户满意度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M软件开发 过程 电子商务 网站模式 K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t Consteel电弧炉不供电炼钢工艺技术开发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列 肖飞虎 +1 位作者 郑宝安 赵海东 《工业加热》 CAS 2013年第2期34-38,41,共6页
开发了60 t Consteel电弧炉适合于兑铁水不供电炼钢工艺的炉壁集束氧枪等工装设备技术,同时开展60 t Consteel电弧炉兑铁水不供电炼钢工艺的试验研究工作。研究了电弧炉在兑铁水状态下的冶炼工艺,包括冶炼过程装料制度、冶炼过程供氧、... 开发了60 t Consteel电弧炉适合于兑铁水不供电炼钢工艺的炉壁集束氧枪等工装设备技术,同时开展60 t Consteel电弧炉兑铁水不供电炼钢工艺的试验研究工作。研究了电弧炉在兑铁水状态下的冶炼工艺,包括冶炼过程装料制度、冶炼过程供氧、造渣制度等,从而开发成功60 t Consteel电弧炉不供电炼钢工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了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TEEL电弧炉 兑铁水 不供电炼钢 工艺技术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铁冶金流程节能实现及技术要点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廷发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年第12期139-139,共1页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钢铁制造行业发展成果显著。市场经济条件下,钢铁行业市场需求日益增多。钢铁冶炼技术水平不断发展,然而,在钢铁冶金流程中,很多钢铁冶金企业更关注经济效益,而忽略了能源节约问题,造成了能源资源浪费。文章对钢...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钢铁制造行业发展成果显著。市场经济条件下,钢铁行业市场需求日益增多。钢铁冶炼技术水平不断发展,然而,在钢铁冶金流程中,很多钢铁冶金企业更关注经济效益,而忽略了能源节约问题,造成了能源资源浪费。文章对钢铁冶金流程节能实现及技术要点进行了研究,从而为钢铁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冶金 节能 技术要点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CrNi3MoA钎具用钢热处理工艺对力学性能及显微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伟 王青海 +4 位作者 刘得胜 王磊 段发旺 窦玉龙 王国存 《凿岩机械气动工具》 2018年第1期46-52,共7页
研究了23CrNi3MoA钎具钢在试验室条件下通过不同的热处理工艺,获得相应的力学性能及显微组织,提出了合理的淬回火工艺及等温淬火工艺,经过直接淬火+回火处理和一定温度范围的等温淬火处理,23CrNi3MoA钎具钢的力学性能变化不大,表明23CrN... 研究了23CrNi3MoA钎具钢在试验室条件下通过不同的热处理工艺,获得相应的力学性能及显微组织,提出了合理的淬回火工艺及等温淬火工艺,经过直接淬火+回火处理和一定温度范围的等温淬火处理,23CrNi3MoA钎具钢的力学性能变化不大,表明23CrNi3MoA钢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CrNi3MoA 热处理 淬火 回火 等温处理 力学性能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截面特钢锻材27SiMn组织细晶化与均匀化控制
15
作者 文新理 章清泉 +3 位作者 刘海稳 李强 吕文君 赵晓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467-472,共6页
利用Gleeble 1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热变形参数对27SiMn显微组织的影响及其机理,在此基础上改进了锻造工艺并进行了工业锻造实验,利用常规金相检验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lectron backscattered diffraction,EBSD)对锻材27SiMn内部组... 利用Gleeble 1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热变形参数对27SiMn显微组织的影响及其机理,在此基础上改进了锻造工艺并进行了工业锻造实验,利用常规金相检验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lectron backscattered diffraction,EBSD)对锻材27SiMn内部组织进行了剖析,分析了锻材心部粗大珠光体内部晶体学界面特征。结果表明,变形温度和变形量对27SiMn显微组织有重要影响,其机理在于热变形改变了奥氏体晶粒尺寸和内部界面特征,从而影响了铁素体形核位置和形核率,采用新锻造工艺将锻材心部珠光体组织平均尺寸由约100μm减小至约60μm,消除了"网状铁素体+粗大珠光体"的不均匀组织,获得了"块状铁素体+细小珠光体"的高均匀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截面特钢 27SiMn 组织 细晶化 均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弧炉+炉外精炼+双电渣重熔工艺生产300M钢的工艺开发及质量验证
16
作者 陈列 王磊英 +3 位作者 姚忠 张燕东 孙军 严清忠 《工业加热》 CAS 2013年第2期44-48,共5页
通过对300M钢的合金化、洁净化机理与技术要求的研究以及化学成分的合理优化控制、充分发挥LF精炼炉的精炼功能、非真空电渣惰性气体保护及二次重熔熔炼、锻造工艺优化等技术手段的实施,采用"电弧炉+炉外精炼+双电渣重熔"新... 通过对300M钢的合金化、洁净化机理与技术要求的研究以及化学成分的合理优化控制、充分发挥LF精炼炉的精炼功能、非真空电渣惰性气体保护及二次重熔熔炼、锻造工艺优化等技术手段的实施,采用"电弧炉+炉外精炼+双电渣重熔"新型工艺路线能生产出具有良好的纵、横向强韧性能、钢质纯净度高及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航空航天用超高强度钢钢棒规范》要求的直径达300 mm的超高强度300M钢棒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0M钢 超高强度 电渣重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热温度对22Si2MnCrNi2MoA钢渗碳层的影响
17
作者 黄斌 朱洪武 +2 位作者 杨忠 周乐育 刘雅政 《凿岩机械气动工具》 2015年第3期36-42,共7页
通过固体渗碳试验研究了加热温度对钎具用钢22Si2MnCrNi2MoA渗碳层的影响,分析了加热温度一碳浓度一显微硬度一残余奥氏体的关系以及残余奥氏体的控制措施。结果表明:当渗碳时间为6h时,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渗碳层的碳浓度逐渐增加... 通过固体渗碳试验研究了加热温度对钎具用钢22Si2MnCrNi2MoA渗碳层的影响,分析了加热温度一碳浓度一显微硬度一残余奥氏体的关系以及残余奥氏体的控制措施。结果表明:当渗碳时间为6h时,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渗碳层的碳浓度逐渐增加,碳浓度分布梯度越来越平缓。22Si2MnCrNi2MoA钢渗碳层的显微硬度一碳浓度关系符合正态分布。在渗碳处理过程中,为了使渗碳表层获得硬度很高的马氏体组织,22Si2Mn.CrNi2MoA钢渗碳层表面碳浓度应该控制在0.80%-0.90%之间。当表面碳浓度超过0.80%~0.90%时,渗碳完成后需采取后续的工艺措施来消除已经存在的残余奥氏体,如采用长时间自然时效或深冷处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钎具用钢 22Si2MnCrNi2MoA 渗碳 残余奥氏体 加热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钢企业产销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8
作者 孙琦龙 韦慧 《信息技术》 2011年第4期169-172,共4页
通过研究特钢企业管理的信息模型,介绍特钢企业产销管理系统的开发思想和技术基础、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开发具有合同管理、生产计划、发运管理等功能的应用软件,使企业资源得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营能力,全面提升企... 通过研究特钢企业管理的信息模型,介绍特钢企业产销管理系统的开发思想和技术基础、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开发具有合同管理、生产计划、发运管理等功能的应用软件,使企业资源得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营能力,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销售管理 合同 生产 发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前轴用42CrMoH钢表面脱碳演变规律及控制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成成 马潇磊 +3 位作者 张朝磊 李戬 赵海东 刘雅政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127-12131,共5页
采用42CrMoH钢制造的前轴表面存在0.10~0.15 mm深的完全脱碳层,严重影响了工件表面质量、硬度和疲劳性能。本工作通过等温加热实验,研究了加热温度对热轧态42CrMoH钢表面脱碳层类型和深度的影响,并综合分析了影响表面脱碳的因素。结果表... 采用42CrMoH钢制造的前轴表面存在0.10~0.15 mm深的完全脱碳层,严重影响了工件表面质量、硬度和疲劳性能。本工作通过等温加热实验,研究了加热温度对热轧态42CrMoH钢表面脱碳层类型和深度的影响,并综合分析了影响表面脱碳的因素。结果表明:保温时间为75 min时,42CrMoH钢在650~750℃和875~1250℃时,无完全脱碳层;完全脱碳层出现温度为750~875℃,完全脱碳层中铁素体为粗大的柱状晶,42CrMoH钢的一个完全脱碳的敏感温度为775~825℃,800℃时其完全脱碳层深度达到最大;42CrMoH钢部分脱碳也存在敏感温度(1150~1250℃),1200℃时,部分脱碳层深度达到最大。因此,为避免前轴表面出现完全脱碳层,42CrMoH钢热处理过程中的正火和淬火温度都应控制在875~885℃,且冷却过程中避免在750~875℃停留。此外,锻造余热淬火因省去正火和淬火加热过程,能有效地避免前轴表面出现完全脱碳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零件 表面脱碳 加热温度 锻造余热淬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5t电弧炉石灰石炼钢工艺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姜若尧 朱荣 +2 位作者 李华金 马国宏 马连军 《工业加热》 CAS 2015年第1期7-9,共3页
通过管式炉实验和工业试验的方式研究电弧炉炼钢用石灰石代替部分石灰造渣工艺的可行性。管式炉实验表明石灰石的加入可以满足对终点脱磷率和碱度的要求。工业试验的试验结果表明石灰石代替部分石灰的造渣工艺在满足炼钢要求的前提下,... 通过管式炉实验和工业试验的方式研究电弧炉炼钢用石灰石代替部分石灰造渣工艺的可行性。管式炉实验表明石灰石的加入可以满足对终点脱磷率和碱度的要求。工业试验的试验结果表明石灰石代替部分石灰的造渣工艺在满足炼钢要求的前提下,可以使电弧炉吨钢石灰消耗降低23.3 kg,总体来说可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石 电弧炉炼钢 造渣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