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放蜂防治苹果小吉丁虫试验 被引量:2
1
作者 岳霞 《新疆林业》 2019年第4期43-44,共2页
新疆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3年10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00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新疆伊犁巩留县东部,坐落在中天山西段,天山西部林区的中心位置。地理坐标为北纬43°03′~43... 新疆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3年10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00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新疆伊犁巩留县东部,坐落在中天山西段,天山西部林区的中心位置。地理坐标为北纬43°03′~43°15′,东经82°51′~83°06′,属森林生态系统型保护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小吉丁虫 森林生态系统 放蜂 新疆伊犁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坐标 西天山 巩留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三大主要功能 被引量:1
2
作者 马雯梅 《新疆林业》 2007年第5期47-47,共1页
1水源涵养功能 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坐落在中天山西部、天山西部林区的中心位置。南北长28千米,东西宽14千米,保护区总面积31217公顷,森林覆盖率32%,活立木蓄积量2849400立方米。保护区有基本平行且南北走向的3条主要沟系,即... 1水源涵养功能 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坐落在中天山西部、天山西部林区的中心位置。南北长28千米,东西宽14千米,保护区总面积31217公顷,森林覆盖率32%,活立木蓄积量2849400立方米。保护区有基本平行且南北走向的3条主要沟系,即乌勒肯库尔德宁、沙特不拉克和协天德3条河流。由于保护区内地势险峻,坡度陡峭,群峰海拔大部分在3000~3700米之间,3600米以上常年被冰川、积雪覆盖,又因为属温带亚湿润中霜区,其谷地地势向西倾斜而开阔,有来自西部的暖湿气从伊犁河谷进入,受到高山阻挡形成丰富的降水,再加上地势北、东、南三面有高山环绕,阻隔蒙古高气压的干燥气流和南下的西伯利亚寒流的侵扰,也免受了南疆干热风的影响,因此,区域内降雨充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西天山 森林覆盖率 水源涵养功能 天山西部 活立木蓄积量 中心位置 伊犁河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分析及预防措施
3
作者 宋益学 《新疆林业》 2009年第3期40-41,共2页
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座落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巩留县东部,其前身是1983年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新疆巩留雪岭云杉自然保护区”。200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土地面积31217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9... 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座落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巩留县东部,其前身是1983年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新疆巩留雪岭云杉自然保护区”。200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土地面积31217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9000多公顷,灌木林地380公顷,森林覆盖率39%。丰富的原始森林及林中的动植物资源,优美的自然风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西天山 森林防火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预防 森林覆盖率 动植物资源 雪岭云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和草原火灾应急处置的实践
4
作者 岳霞 《新疆林业》 2019年第5期43-44,共2页
新疆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森林生态系统型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雪岭云杉及其森林生态系统、珍稀野生动植物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内气候温和湿润,自然条件优越。植物区系成分复杂,生物多样性丰富,被誉为"天然基因库",极... 新疆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森林生态系统型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雪岭云杉及其森林生态系统、珍稀野生动植物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内气候温和湿润,自然条件优越。植物区系成分复杂,生物多样性丰富,被誉为"天然基因库",极具典型性、代表性,在生态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等方面极具价值。保护区内的森林和草原防火已成为重中之重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野生动植物 雪岭云杉 植物区系成分 主要保护对象 应急处置 生态保护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云计算的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5
作者 陈万基 赵阳 +1 位作者 周君涛 依里帆·艾克拜尔江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5年第3期271-283,共13页
探究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效应时空演变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为相关管理单位进行保护区健康发展、科学管理等提供科学数据与理论支撑。研究基于AI Earth地球科学云平台,通过土地利用变化度和构建遥感生态指数方法探究西天山国... 探究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效应时空演变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为相关管理单位进行保护区健康发展、科学管理等提供科学数据与理论支撑。研究基于AI Earth地球科学云平台,通过土地利用变化度和构建遥感生态指数方法探究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0-2020年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效应时空演变特征,并分析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效应,得到如下结果:(1)保护区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为草地和冰雪面积缩小,其他地类均有扩张。(2)保护区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最大的是农田,其次是裸地,森林和草地动态度最小。(3)保护区2000-2020年绿度和湿度变化表现持续减小,干度先增加后减小,热度表现持续增加趋势。(4)保护区2000-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较差的面积呈现下降趋势,生态环境质量为良好和优秀的面积比例上升,且良好等级面积有部分流入优秀等级,使得优秀等级面积增加较多。保护区2000-2020年土地变化与生态环境效应表现为草地向森林的转移改善生态环境,裸地面积的持续性扩张和农田扩张潜在生态风险;冰雪面积减少短期内贡献土地,为植被发育提供条件,能够改善生态环境,但长期发展过程中冰雪面积的持续缩减会严重影响区域生态环境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AI Earth 生态环境效应 遥感生态指数 土地利用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立地等级的天山云杉天然林碳汇潜力
6
作者 王正婷 罗光成 +3 位作者 赵善超 马茜芮 依里帆·艾克拜尔江 向玮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81,共8页
【目的】明确不同立地条件下新疆天山云杉天然林的碳汇潜力,为新疆天然林的生态功能提升、科学管理以及区域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基于新疆天山云杉天然林150块样地数据,通过林分断面积和碳储量模型的参数估计... 【目的】明确不同立地条件下新疆天山云杉天然林的碳汇潜力,为新疆天然林的生态功能提升、科学管理以及区域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基于新疆天山云杉天然林150块样地数据,通过林分断面积和碳储量模型的参数估计,利用黄金分割法求解最优林分密度指数,系统评估不同立地条件下林分碳汇潜力。【结果】(1)建立的林分优势高模型(R^(2)=0.965)将天山云杉样地划分为5个立地等级(Ⅰ—Ⅴ),各等级下样地数量分别为15、30、60、27、18个。(2)林分断面积和碳储量生长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精度,其中断面积模型R^(2)=0.936(RMSE=2.931 m^(2)/(hm^(2)·a),rRMSE=0.134),碳储量模型R^(2)=0.861(RMSE=5.488 t/(hm^(2)·a),rRMSE=0.164)。(3)基准年龄时,立地等级Ⅰ—Ⅴ的碳储量分别为149.487、143.191、138.103、122.681、116.196 t/hm^(2),对应最优林分密度为1022、1166、1343、1568、1862株/hm^(2)。(4)随林龄增长,各立地等级碳汇潜力呈下降趋势,其中幼龄林阶段衰减速率最大,中龄林后趋缓;立地质量与碳储量呈正相关,但低立地质量林分具有更高密度调控空间。【结论】立地质量分级可有效表征天山云杉天然林碳汇潜力差异,建议重点加强占样本总量40%的中等立地质量林分(Ⅲ级)幼龄林阶段的精准调控,以充分挖掘其碳汇提升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生长模型 碳汇潜力 天山云杉 立地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Markov模型的博州荒漠化动态变化及未来预测
7
作者 冉亚军 夏依达·艾力 +3 位作者 依里帆·艾克拜尔江 陆鑫 许硕 孙桂丽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5-313,共9页
荒漠化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区域性生态环境威胁之一,其发生常伴随林地生产力下降、土地资源丧失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退化问题,进而导致土地地力低下。本文基于植被指数(NDVI)对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荒漠化现状进行评价分析,基于2000、2010、... 荒漠化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区域性生态环境威胁之一,其发生常伴随林地生产力下降、土地资源丧失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退化问题,进而导致土地地力低下。本文基于植被指数(NDVI)对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荒漠化现状进行评价分析,基于2000、2010、2020年3期遥感数据,结合转移矩阵分析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区域的荒漠动态变化,同时,构建CA-Markov模型,并预测荒漠化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经验证模拟的Kappa系数为80.92%,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与可行性。(2)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近20年来,荒漠化面积总量下降,荒漠化程度向轻度转移。(3)荒漠化的分布规律表现在重度荒漠化到非荒漠化面积逐渐增加,荒漠化的进展和逆转主要体现在相邻等级的转化上,荒漠化土地转出面积总体大于自身累积面积。(4)根据模拟结果,2020年到2030年间,重度荒漠化和轻度荒漠化面积减少,中度荒漠化和非荒漠化面积较为稳定,荒漠化现有的分布范围得到控制,从不同荒漠化类型分布面积的空间分布格局来看,山区荒漠化空间分布面积的变化较小,中部平原荒漠化的类型变化较大。CA-Markov模型同样适用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荒漠化预测,根据模拟预测的结果,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荒漠化总体将呈“一增两减两稳”的趋势,在现有政策加持下,未来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荒漠化情况会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 遥感 CA-Markov模型 模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野苹果的管理现状和保护措施 被引量:13
8
作者 宋益学 《新疆林业》 2006年第6期34-35,共2页
新疆野苹果,又名塞威氏苹果,是新生代第三纪古亚热带大叶树种阔叶林的孑遗植物。在中国只分布于新疆伊犁地区,为中国的特有物种。生长范围在海拔1000~1600米之间的山坡中下部或山谷底部。新疆野苹果是现代人工栽培苹果的直系祖先,... 新疆野苹果,又名塞威氏苹果,是新生代第三纪古亚热带大叶树种阔叶林的孑遗植物。在中国只分布于新疆伊犁地区,为中国的特有物种。生长范围在海拔1000~1600米之间的山坡中下部或山谷底部。新疆野苹果是现代人工栽培苹果的直系祖先,是中国经济果树资源中惟一的天然基因库,也是世界野苹果基因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在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有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野苹果 保护措施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管理 新疆伊犁地区 中国经济 孑遗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天然林保护工程制度建设 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9
作者 刘文成 《新疆林业》 2006年第5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天然林保护工程 制度建设 天保工程 健全制度 天山西部 工程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河谷不同入侵程度意大利苍耳各器官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璇 崔东 +7 位作者 刘文新 赵阳 依里帆·艾克拜尔江 吕丽琴 武玉鑫 江智诚 闫江超 李金哥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53-2563,共11页
为探讨意大利苍耳(Xanthium italicum)在不同入侵程度下的养分动态变化规律,本研究以意大利苍耳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入侵程度其根茎叶碳(C)、氮(N)、磷(P)、钾(K)的含量及其比值的化学计量特征。结果显示:1)不同入侵程度下意大利苍耳的C... 为探讨意大利苍耳(Xanthium italicum)在不同入侵程度下的养分动态变化规律,本研究以意大利苍耳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入侵程度其根茎叶碳(C)、氮(N)、磷(P)、钾(K)的含量及其比值的化学计量特征。结果显示:1)不同入侵程度下意大利苍耳的C、N、P、K及化学计量比之间存在差异,入侵强度越高时,意大利苍耳植株的生长速率越高。2)意大利苍耳在入侵过程中通过化学元素的分配与利用,加快吸收养分且提高了生长速率,进而增加了与当地植物的竞争力,促进了意大利苍耳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入侵。3)N和P在意大利苍耳生长发育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体现了根茎叶在对营养养分分配利用和贮存的协同性;C、N、P、K是植物各器官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缺一不可的元素,各器官的生长发育同时也受相同元素的限制。本研究从化学计量角度反映了意大利苍耳的入侵机制、入侵强度及危害,为治理意大利苍耳的入侵提供了防控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学 植物入侵 入侵机制 养分元素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拔梯度对巩留野果林树种多样性的影响
11
作者 夏依达·艾力 陆鑫 +3 位作者 巴依尔 乌兰·吾尚 依里帆·艾克拜尔江 巴音达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23,共7页
巩留野果林作为新疆野果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当地生态平衡和保持生物多样性发挥着关键作用。以巩留野果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巩留野果林44个样地进行调查,记录样方内出现的所有乔灌木的物种数量,采用α多样性、功能多样性等相关指数... 巩留野果林作为新疆野果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当地生态平衡和保持生物多样性发挥着关键作用。以巩留野果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巩留野果林44个样地进行调查,记录样方内出现的所有乔灌木的物种数量,采用α多样性、功能多样性等相关指数分析不同海拔梯度群落的多样性。结果表明:(1)随着海拔的增加,坡度、坡向、pH、草本盖度、土壤含水率、铵态氮质量分数、速效磷质量分数、有效钾质量分数表现出明显的波动趋势。除土壤含水率外,其余海拔之间的差异不显著。(2)巩留野果林在海拔1250~1650 m范围内出现了植被的演化。(3)在1250~1450 m时,α多样性、功能多样性表现出减少的趋势,然而群落的稳定性却较为稳定,在海拔1450 m时,α多样性指数最低,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均匀度指数(J_(sw))和Simpson均匀度指数(J_(si))分别为0.6、0.3、0.48和0.48。(4)随着海拔的增加,在1450~1550 m时,α多样性、功能多样性表现出增加的趋势,而稳定性却呈现出减少的趋势,并在1550 m时稳定性降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 群落 Α多样性 稳定性 功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16年伊犁地区风速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许超宗 陈蜀江 +4 位作者 黄铁成 朱选 姚艳霞 李红军 郭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10-415,共6页
【目的】通过对伊犁地区的风速进行研究,揭示其变化规律,为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能源合理开发利用、工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采用线性趋势线拟合、小波分析、Mann-Kendall等方法对新疆伊犁地区8个地面气象站实测的... 【目的】通过对伊犁地区的风速进行研究,揭示其变化规律,为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能源合理开发利用、工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采用线性趋势线拟合、小波分析、Mann-Kendall等方法对新疆伊犁地区8个地面气象站实测的近56年逐日风速资料数据进行回归、周期、突变等特征分析。【结果】研究显示:①1961-2016年,伊犁地区平均风速以-0.171 m/(s·a)的变化速率呈波动减小趋势,在四季平均风速变化中,春季风速降低趋势最为显著,递减率最大-0.196 m/(s·a),冬季风速递减趋势变化最小。②风速在长时间尺度的变化中还存在突变的表现,年平均风速在1979年前后出现明显的突变点。③Morlet小波分析表明,年平均风速存在2个震荡周期变化,以18年震荡周期最为显著;四季震荡周期与全年风速震荡周期基本吻合,但又存在差异。④从空间分布来看,伊犁地区风速主要由西北向东、向西递减,风速倾向率均为减小趋势,尼勒克减小最为显著[-0.273 m/(s·a)]。【结论】伊犁地区风速的变化趋势与全国基本吻合,但其减小的速率要高于全国的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地区 平均风速 回归分析 突变分析 小波分析 反距离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莫合流域受创野苹果根萌数量特征的环境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丽 陈蜀江 +4 位作者 陈孟禹 朱选 来风兵 贾翔 李红军 《生态科学》 CSCD 2019年第2期18-24,共7页
根萌是受创野苹果Malus sieversii (Ldb.)Roem植株的修复剂,环境因子是影响根萌萌发的重要驱动力。以伊犁河谷南侧山坡的野苹果植株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样地内野苹果根萌蘖状况进行调查,运用传统统计学和冗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影响根... 根萌是受创野苹果Malus sieversii (Ldb.)Roem植株的修复剂,环境因子是影响根萌萌发的重要驱动力。以伊犁河谷南侧山坡的野苹果植株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样地内野苹果根萌蘖状况进行调查,运用传统统计学和冗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影响根萌萌发的环境驱动因子,为该区生态系统的修复和珍稀濒危种质资源的抢救提供了初步的理论依据。研究表明:(1)埋深、草高、埋粗、温度、郁闭度、地径是影响野苹果根萌的主要驱动因子,环境解释量累计达79%;(2)6个主要驱动因子对根萌数量特征重要性排序:草高>埋深>郁闭度>地径>温度>埋粗;(3)根萌个数与野苹果母树的地径、根系埋粗、温度呈正相关关系,与草高、埋深、郁闭度呈负相关关系,揭示了地径、埋粗、温度在一定范围内的增大是利于根萌萌发的正向驱动力,而草高、埋深、郁闭度则为抑制根萌萌发的逆向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萌 野苹果 冗余分析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威氏苹果树台形态特征及梯级变化
14
作者 徐世薇 来风兵 +5 位作者 陈孟禹 朱选 李红军 陈蜀江 黄铁成 贾翔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5-313,共9页
选择以西天山野果林为例,应用徕卡TS06无合作目标性全站仪(Reflectorless Total Station)获取野苹果林树台的形态参数数据,定量分析西天山野苹果林树台的三维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构建野苹果林树台的DEM(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 选择以西天山野果林为例,应用徕卡TS06无合作目标性全站仪(Reflectorless Total Station)获取野苹果林树台的形态参数数据,定量分析西天山野苹果林树台的三维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构建野苹果林树台的DEM(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对野苹果林树台微地貌景观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野苹果树台的形态比较规则,长宽比为0.657 9~1.431 0,差异比较小,呈扇形或半圆形。且能够明显看出野苹果树所在的位置(即样地中心)颜色较深,且突出,高程值较大。(2)坡度、底径与野苹果林树台的底面积、表面积、体积、长、宽、高、长宽比都呈现出显著相关性。其中,野苹果林树台的坡度与树台的高和长度之间呈现出明显的线性正相关性,R^2分别为0.96、0.90;树台的底径与其底面积、表面积、长度呈现出较明显的线性相关,R^2分别为0.61、0.46、0.47。其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利用森林植被,水土保持,以及野苹果树根部营养储存量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台 坡度 底径 野苹果 西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豆科植物及各器官对不同形态氮的吸收、分配研究
15
作者 依里帆·艾克拜尔江 李进 庄伟伟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56-2268,共13页
豆科植物在氮素缺乏的荒漠生态系统中大量存在,是该生态系统提供有效氮的中心,也是这一区域重要的先锋物种。该文选择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广泛分布的弯花黄芪(Astragalus flexus)和镰荚黄芪(Astragalus arpilobus)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0~5、... 豆科植物在氮素缺乏的荒漠生态系统中大量存在,是该生态系统提供有效氮的中心,也是这一区域重要的先锋物种。该文选择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广泛分布的弯花黄芪(Astragalus flexus)和镰荚黄芪(Astragalus arpilobus)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0~5、5~15 cm土层添加3种不同形态氮(^(15)N-NH_(4)^(+)、^(15)N-NO_(3)^(-)、^(15)N-glycine),研究两种植物及各器官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分配策略。结果表明:(1)在不同土层中,两种植物均偏好吸收硝态氮,并且弯花黄芪、镰荚黄芪对硝态氮的最高吸收速率均为3.26、2.59μg·g^(-1)·h^(-1)。(2)在不同土层中,植物各器官间均对不同氮源吸收及分配有显著性差异(P<0.05),弯花黄芪根的^(15)N吸收量均大于镰荚黄芪的,3种不同形态氮主要分配于叶。(3)在不同土层中,不同氮源对两种植物的贡献率均为^(15)N-NO_(3)^(-)>^(15)N-glycine>^(15)N-NH_(4)^(+),硝态氮对弯花黄芪氮素吸收的贡献率在37%~41%之间,而对镰荚黄芪氮素吸收的贡献率最高可达45%。(4)植物各器官间均对不同形态氮的回收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0~5 cm土层中,植物各器官对硝态氮的回收率均为叶>茎>根,而在5~15 cm土层中,弯花黄芪表现为叶>根>茎。总体上,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态系统中,不同生活型豆科植物对氮素吸收及分配能力既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并且受到不同土壤深度、氮形态的影响。该研究结果为新疆干旱、半干旱区豆科植物的氮吸收利用及分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植物 植物器官 ^(15)N同位素标记 氮素吸收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提升新疆森林碳汇功能的思考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雅薇 王允磊 +1 位作者 韩启峰 石晓龙 《温带林业研究》 2023年第4期78-80,共3页
气候变暖是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作为碳排放大国,提出了力争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生态系统,特别是森林生态系统是双碳目标达成的较好选择。本文旨在探讨双碳目标背景下新疆森林生态系统作为西... 气候变暖是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作为碳排放大国,提出了力争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生态系统,特别是森林生态系统是双碳目标达成的较好选择。本文旨在探讨双碳目标背景下新疆森林生态系统作为西北边陲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之一,实现固碳增汇的一些问题和解决办法,从而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新疆 森林生态系统 碳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飞播造林技术 被引量:4
17
作者 泥斯拜克.苏来曼 《现代园艺》 2017年第8期47-47,共1页
飞机播种造林技术是一种人工模拟天然下种,利用飞机把林木种子播撒在设计播区内的造林方式。飞播造林是我国3大造林方式之一,具有省时、省工、见效快等优点,也是加快森林植被恢复和林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飞播造林 飞播成效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做好林业会计档案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为林业发展服务
18
作者 凌云 《新疆林业》 2005年第4期18-19,共2页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和自治区对林业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的林业重点生态工程资金,自治区相继启动了"五大"林业重点工程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我区林业建设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何管理好国家和自治区投...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和自治区对林业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的林业重点生态工程资金,自治区相继启动了"五大"林业重点工程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我区林业建设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何管理好国家和自治区投资项目资金以及资金使用后产生的大量会计档案资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林业会计档案资料全面真实地记录各项投资使用情况,它是反映本单位经营业务活动的重要史料和证据,是部门和单位日后查考工作和审计、检查验收工作的重要依据.各单位必须做好会计档案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使其制度化,规范化,以便更好的为林业各项工作提供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资料 归档工作 会计 林业发展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整理 服务 林业生态建设 林业重点工程 基础性工作 自治区 工程资金 发展机遇 建设事业 项目资金 使用情况 业务活动 验收工作 投资 单位 投入 经营 审计 部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尔德宁 雪岭云杉的基因库
19
作者 刘文成 《新疆林业》 2006年第4期23-23,共1页
关键词 雪岭云杉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基因库 自治区 西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黄芪属植物的根瘤特性比较及与土壤因子关系研究
20
作者 依里帆·艾克拜尔江 李进 +1 位作者 李慧 庄伟伟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77-2185,共9页
豆科植物在氮素匮乏的荒漠生态系统中大量存在,也是这一区域的先锋物种。本研究选择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广泛分布的弯花黄芪(Astragalus flexus)和镰荚黄芪(Astragalus arpilobus)的根瘤为对象,研究两种植物在不同生长期的根瘤固氮酶活性(N... 豆科植物在氮素匮乏的荒漠生态系统中大量存在,也是这一区域的先锋物种。本研究选择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广泛分布的弯花黄芪(Astragalus flexus)和镰荚黄芪(Astragalus arpilobus)的根瘤为对象,研究两种植物在不同生长期的根瘤固氮酶活性(Nodule nitrogenase activity,NNA)、根瘤固氮潜力(Nodule nitrogen fixation potential,NNFP)、根瘤重量(Weight of nodule,WON)及土壤因子关系。结果表明:两种植物在不同生长期的NNA,NNFP,WON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在6月上旬均达到最高。在5月上旬,电导率(EC)、全磷(TP)分别是弯花黄芪NNA,NNFP的促进因子,而有机质(SOM)是两种植物NNFP及弯花黄芪WON的限制因子;在5月下旬,全氮(TN)是镰荚黄芪NNFP的限制因子;有机碳(SOC)和TN分别是6月上、下旬镰荚黄芪NNA的限制因子。结果为新疆干旱区对高效利用黄芪属植物及通过调控土壤因子来提高共生固氮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花黄芪 镰荚黄芪 根瘤固氮酶活性 根瘤固氮潜力 根瘤重量 土壤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