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种子植物新资料 被引量:5
1
作者 林春蕊 邹蓉 刘演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9-310,共2页
报道了广西种子植物分布新记录3种:剪红纱花、头花水玉簪、大柱莓草,其中霉草科和喜荫草属分别为广西新记录科和新记录属;以及原来被认为在广西已经灭绝的广西重点保护植物胡豆莲也被重新发现。
关键词 广西 种子植物 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纳香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1
2
作者 黄永林 朱廷春 +2 位作者 文永新 王恒山 陈月圆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60-562,567,共4页
采用色谱技术对艾纳香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艾纳香的乙酸乙酯萃取液中分离得到7个已知成分,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1);木犀草素-7-甲醚(2);鼠李素(3);5,4′-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4);5,4′... 采用色谱技术对艾纳香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艾纳香的乙酸乙酯萃取液中分离得到7个已知成分,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1);木犀草素-7-甲醚(2);鼠李素(3);5,4′-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4);5,4′-二羟基3,7,3′-三甲氧基-黄酮(5);北美圣草素(6);二氢斛皮素-4′-甲醚(7)。其中化合物4、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纳香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对罗汉果斑枯病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蒋妮 宋利沙 +4 位作者 蒋水元 冯世鑫 陈乾平 张占江 黄夕洋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7-84,共8页
【目的】研究甲基营养型芽抱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bjq-a对罗汉果斑枯病(Slagonosporopsis cucurbitacearum)的防治效果,为罗汉果斑枯病的绿色防控及生防菌剂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发酵液共... 【目的】研究甲基营养型芽抱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bjq-a对罗汉果斑枯病(Slagonosporopsis cucurbitacearum)的防治效果,为罗汉果斑枯病的绿色防控及生防菌剂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发酵液共培养、凹玻片悬滴和显微观察等方法手段,测定拮抗菌株bjq-a与罗汉果斑枯病病原菌对峙培养后的菌丝形态、菌丝生长抑制率及抱子萌发抑制率;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分析bjq-a对罗汉果斑枯病菌的防治效果;通过检测bjq-a发酵液中舊白酶、纤维素酶和几丁质酶含量,初步分析bjq-a的抗菌机理。【结果】拮抗菌株bjq-a与罗汉果斑枯病病原菌对峙培养30 d,罗汉果斑枯病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为62.5%;40%和20%bjq-a发酵液对罗汉果斑枯病病原菌菌丝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9.5%和96.2%;50%bjq-a发酵液对罗汉果斑枯病病原菌抱子萌发的抑制率为90.5%;bjq-a发酵液能造成病原菌菌丝及抱子膨大畸形;应用20%bjq-a发酵液防治罗汉果斑枯病,发病时间延迟1 d,病害发生率降低60.0%,病斑扩大抑制率为82.2%;bjq-a菌株能分泌高活力舊白酶、纤维素酶和儿丁质酶等细抱壁水解酶,是产生拮抗活性的机理之一。【结论】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的拮抗菌株bjq-a对罗汉果斑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具有进一步开发为生防菌剂产品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营养型芽抱杆菌 罗汉果斑枯病 拮抗作用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