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园迁地保护环境下纹瓣兰的繁殖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施嘉雯 钱永辉 +1 位作者 罗艳 李青青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7-408,共12页
深入了解濒危物种的繁殖特性,能为物种制定有效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于2022和2023年对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迁地保存的纹瓣兰(Cymbidium aloifolium)的繁殖生物学特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主要包括开花物候、繁育系统、花部形态... 深入了解濒危物种的繁殖特性,能为物种制定有效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于2022和2023年对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迁地保存的纹瓣兰(Cymbidium aloifolium)的繁殖生物学特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主要包括开花物候、繁育系统、花部形态特征、昆虫传粉特征以及花的挥发性成分等。结果表明,纹瓣兰的盛花期在4月中旬,单花花期7 d;群体花期约为36d。花粉活力在开花第1天时最高,约为47.15%,之后呈下降趋势。柱头在整个单花期一直具可授性,开花第2天可授性最强。人工授粉实验表明纹瓣兰自交亲和,不存在无融合生殖和自动自花授粉,繁育系统属于兼性异交繁育并依赖传粉者,自然结实率较低为6.9%。唇瓣的先端和基部的表皮细胞分别为锥形和指状突起,基部的指状突起细胞外附着有油脂颗粒,可能是传粉者的报酬。药帽黄色,其表皮细胞为锥形细胞,能够反射光线,可能起到吸引昆虫的作用,中华蜜蜂(Apis cerana)是纹瓣兰唯一的有效传粉昆虫。纹瓣兰的挥发性气味中(E)-乙酸-2-癸烯-1-醇酯含量最高。因此,纹瓣兰的花部结构与传粉昆虫具有显著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地保护 纹瓣兰 花部特征 繁育系统 传粉特征 中华蜜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片段化石灰岩森林附生兰科植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喜龙 刘强 +2 位作者 余东莉 肖龙骞 高江云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2-169,共8页
西双版纳石灰岩地区拥有丰富的兰科植物资源,但近年来随着橡胶树的大面积种植,使得该地区很多石灰岩森林呈片段化。为了解片段化石灰岩森林中附生兰科植物多样性状况以及片段化对附生兰科植物的影响,该研究选取了生境片段化的青岩寨和... 西双版纳石灰岩地区拥有丰富的兰科植物资源,但近年来随着橡胶树的大面积种植,使得该地区很多石灰岩森林呈片段化。为了解片段化石灰岩森林中附生兰科植物多样性状况以及片段化对附生兰科植物的影响,该研究选取了生境片段化的青岩寨和曼纳览,以及连续生境的绿石林和巴卡新寨等4个样地的29个样方进行多样性调查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4个石灰岩森林样共记录到附生兰科植物34属76种1 528株(丛)。通过对坡向、坡度、海拔、地形、郁闭度和森林类型等6个环境因子与附生兰科植物丰富度进行CCA分析,发现石灰岩地区附生兰科植物的分布主要受海拔和森林类型2个因素的影响,在海拔较高的青岩寨和巴卡新寨附生兰科植物物种丰富度高于低海拔的绿石林和曼纳览,而片段化对附生兰科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和多度均无显著影响,这可能与片段化的历史较短有关。虽然目前来看生境片段化对石灰岩地区的附生兰科植物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生境脆弱的石灰岩森林植被的保护对于兰科植物多样性保护则更具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片段化 石灰岩生境 附生兰科植物 物种多样性 典范对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蝙蝠物种多样性与季节变化研究
3
作者 曹慧 杨建波 +1 位作者 鲁建美 AliceC.HUGHES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8-105,共8页
为探究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蝙蝠物种多样性及季节变化对蝙蝠物种保护的重要意义,本研究自2019年1—12月在热带雨林地区进行定期声学监测实验并结合2017—2019年竖琴网、雾网捕获情况,共记录到5科14属32种蝙蝠。其中狐蝠科4... 为探究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蝙蝠物种多样性及季节变化对蝙蝠物种保护的重要意义,本研究自2019年1—12月在热带雨林地区进行定期声学监测实验并结合2017—2019年竖琴网、雾网捕获情况,共记录到5科14属32种蝙蝠。其中狐蝠科4种、蝙蝠科12种、蹄蝠科5种、菊头蝠科11种。研究表明该地区蝙蝠科、菊头蝠科蝙蝠具有最高的物种多样性,菊头蝠科蝙蝠具有最高的活动强度。32种蝙蝠均具有东洋界的分布特点,但仍有部分蝙蝠科和菊头蝠科蝙蝠在古北界青藏区分布,表明该地区生物分布具有从亚热带向热带过渡的趋势。温度是影响蝙蝠活动强度和物种多样性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而热带蝙蝠的活动对季节变化的响应更为剧烈。旱季时期蹄蝠科蝙蝠具有明显的迁移行为,是该地区物种多样性变化不可忽视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地区 蝙蝠 物种多样性 活动强度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管植物质体基因组多样性及其获取与应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陈丽琼 黎若竹 +4 位作者 李鑫 姚昕 杨俊波 李德铢 郁文彬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6-482,共17页
维管植物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维管植物的系统分类、多样性起源和演化等问题一直备受关注。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维管植物质体基因组序列被解析和发表,为深入认识维管植物多样性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该文... 维管植物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维管植物的系统分类、多样性起源和演化等问题一直备受关注。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维管植物质体基因组序列被解析和发表,为深入认识维管植物多样性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该文介绍了维管植物质体基因组的基本特征和结构多样性,并以寄生植物为例简述了质体基因组退化;回顾了当前主流的质体基因组的测序技术及组装策略,并探讨了获取标本DNA和特殊类群的质体基因组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此外,该文还探讨了质体基因组在系统发育和超级DNA条形码研究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体基因组演化 基因组结构变异 质体基因组获取 系统发育 超级条形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森林附生植物叶片气孔特征及其可塑性对光照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8
5
作者 普晓妍 王鹏程 +2 位作者 李苏 鲁志云 宋钰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65-1475,共11页
附生植物是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极高且极其脆弱敏感的生物类群之一。光照被认为是促进附生植物由陆生类群演化而来并决定其生长和分布的关键因素。然而,由于接近林冠和规范性采样的限制,附生植物与光照的关系仍亟待阐述... 附生植物是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极高且极其脆弱敏感的生物类群之一。光照被认为是促进附生植物由陆生类群演化而来并决定其生长和分布的关键因素。然而,由于接近林冠和规范性采样的限制,附生植物与光照的关系仍亟待阐述。为揭示附生植物对光强变化的响应和适应策略,该研究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6种附生植物(林冠层木本:鼠李叶花楸、毛棉杜鹃;林冠层草本:狭瓣贝母兰、毛唇独蒜兰;树干区草本:点花黄精、距药姜)为对象,对其在4个光处理梯度下生长的叶片气孔特征及其可塑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2种附生小乔木的气孔面积(SA)、气孔密度(SD)、潜在气孔导度指数(PCI)和表皮细胞密度(ECD)均对光强改变显著响应。2种附生兰科植物的SA最大,而SD最小;附生乔木叶片SD和ECD的光响应趋势与陆生植物更相似,而附生草本则出现种间差异。(2)6种附生植物的气孔、表皮细胞特性及其表型可塑性,在草本-木本、常绿-落叶植物、林冠-树干区之间,均无明显差别。(3)附生植物气孔特性和表皮细胞平均可塑性指数均低于陆生植物。综上结果表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附生植物对于光环境变化的适应性相对较弱。不同的附生植物可以通过不同程度地增加叶片SD和ECD来适应高光强生境,并通过对SD和SA的双重调节以增大潜在光合能力从而应对低光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理生态 哀牢山 林冠 光环境改变 附生植物 气孔特性 表型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地区主要森林植被乔木多样性的时间变化 被引量:6
6
作者 杨建波 马友鑫 +1 位作者 白杨 曹慧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43-1251,共9页
为了评估云南省西双版纳森林植被乔木多样性的时间变化,该研究通过样方调查收集了该地区4种主要森林植被(热带雨林、热带季节性湿润林、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和暖热性针叶林)乔木多样性数据,结合遥感影像提取了该地区4种森林植被在1992年... 为了评估云南省西双版纳森林植被乔木多样性的时间变化,该研究通过样方调查收集了该地区4种主要森林植被(热带雨林、热带季节性湿润林、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和暖热性针叶林)乔木多样性数据,结合遥感影像提取了该地区4种森林植被在1992年、2000年、2009年和2016年4个时期的分布,用Simpson、Shannon-Wiener和Scaling物种多样性指数对比4种森林植被乔木均匀度差异,并利用Scaling生态多样性指数和灰色关联评价模型,评估该地区在4个时期的森林乔木多样性的时间变化。结果表明:(1)森林面积比例变化有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表现为由1992年的65.5%减少至2000年的53.42%,减少到2009年的52.49%,再增至2016年的54.73%,但热带雨林呈现持续减少的趋势。(2) 4种森林植被对乔木多样性的贡献有明显差异,均匀度排序是热带雨林>热带山地(低山)常绿阔叶林>暖热性针叶林>热带季节性湿润林,丰富度排序是热带雨林>热带山地(低山)常绿阔叶林>热带季节性湿润林>暖热性针叶林,对乔木多样性贡献的排序是热带雨林>热带山地(低山)常绿阔叶林>热带季节性湿润林>暖热性针叶林。(3)热带雨林和热带季节性湿润林乔木多样性呈现持续减少趋势,4个时期西双版纳森林植被乔木多样性排序为1992年>2009年> 2016年> 2000年。以上结果表明经济活动是影响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保护热带雨林对维持该地区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乔木多样性 森林植被 遥感 Scaling生态多样性指数 灰色关联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ome-BGC模型的西双版纳橡胶林碳收支模拟 被引量:8
7
作者 孙燕瓷 马友鑫 +4 位作者 曹坤芳 沈金祥 张一平 梅岑岑 刘文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5732-5741,共10页
以西双版纳橡胶适宜种植区(海拔550—600m)的橡胶林(Hevea brasiliensis)为研究对象,应用参数同化后的Biome-BGC模型模拟了1959—2012年橡胶林的碳循环。结果表明,(1)与涡度相关监测结果相比,橡胶林年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 以西双版纳橡胶适宜种植区(海拔550—600m)的橡胶林(Hevea brasiliensis)为研究对象,应用参数同化后的Biome-BGC模型模拟了1959—2012年橡胶林的碳循环。结果表明,(1)与涡度相关监测结果相比,橡胶林年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年总呼吸(Total Respiration,Rt)的模拟精度分别为98.37%和90%。由于对年GPP的过低估计和对年Rt的过高估计,年净生态系统交换量(Net Ecosystem Exchange,NEE)的模拟值比实测值低157.35 g C m^(-2)a^(-1)。但若考虑干胶碳(139g C m^(-2)a^(-1)),模拟值与实测值十分接近;(2)橡胶林在模拟进行的前8年里因异养呼吸较高,以碳排放为主,NEE平均约357 g C m^(-2)a^(-1);之后转为以碳固定为主,NEE平均约^(-1)46 g C m^(-2)a^(-1);(3)橡胶林在40年的更新周期中可固定碳1835 g C m^(-2),是一个弱的碳汇。但与热带雨林相同周期固碳6720 g C m^(-2)相比,仍为碳源。以上结果为深入了解橡胶种植对区域碳循环的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建议当地政府一方面要有计划的对老胶林进行更新,以维持当前橡胶林生态系统中的碳平衡;另一方面要注重对热带雨林的保护,从而实现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林 净生态系统交换量 Biome-BGC模型 西双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水库消落区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结构特征——以海南松涛水库为例 被引量:9
8
作者 丁扬 姜百惠 +2 位作者 丁鑫 杨帆 孙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45-1754,共10页
消落区是河流、湖泊和水库因阶段性或长期性的水位涨落而反复淹没或出露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季节性湿地.消落区植被在维持水陆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及生态服务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样方法调查分析了海南松... 消落区是河流、湖泊和水库因阶段性或长期性的水位涨落而反复淹没或出露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季节性湿地.消落区植被在维持水陆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及生态服务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样方法调查分析了海南松涛水库消落区植物组成、区系特点以及群落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松涛水库消落区共有维管植物40科101属115种,其中被子植物36科97属111种,蕨类植物4科4属4种.植物区系以热带性为主,外来入侵种较多,且既耐水淹又耐干旱植物众多;群落以草本、灌木植物为主,乔木较少且大多以幼苗形式存在.主要群落类型为以铺地黍(Panicum repens)为优势种的复合群落,个别区域零散分布有美洲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光荚含羞草(Mimosa sepiaria)、猪屎豆(Crotalaria pallida)、马松子(Melochia corchorifolia)、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和铺地黍等单优群落.消落区不同海拔区间群落分布存在明显差异,物种多样性从高到低呈显著递减趋势.研究结果可为松涛水库消落区植被恢复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物种组成 消落区 植物群落 植物区系 松涛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舟翅桐属(锦葵科,梧桐亚科),中国植物一新分布属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明旭 谭运洪 +3 位作者 杨子诚 李金华 岩温的 陈飞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4-831,共8页
【目的】文章报道了云南省勐腊县中老边境地区舟翅桐属(Pterocymbium R.Br.)及其属下热带落叶大乔木———大花舟翅桐(P.macranthum Kosterm.)在中国的分布新记录。此外,还完善了其属和种的描述,评估了境内种群规模和濒危程度。【方法... 【目的】文章报道了云南省勐腊县中老边境地区舟翅桐属(Pterocymbium R.Br.)及其属下热带落叶大乔木———大花舟翅桐(P.macranthum Kosterm.)在中国的分布新记录。此外,还完善了其属和种的描述,评估了境内种群规模和濒危程度。【方法】利用体视显微镜对其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并用数码相机对关键分类特征进行拍摄记录;利用无人机航拍对大花舟翅桐境内种群进行规模快速评估;采用访谈法并结合经验对其IUCN物种受威胁等级进行评估。【结果】大花舟翅桐在中国境内约有1000株,分布区面积约2000 hm^(2),建议将其评为IUCN红色物种名录易危(VU)物种。【结论】舟翅桐属为中国新记录属,属下大花舟翅桐为中国新记录种。该发现将其分布区向北扩展至热带亚洲北缘,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与东南亚热带植物区系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翅桐属 锦葵科 生物地理 印缅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 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须玉凤花——中国兰科植物一新记录种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明旭 王恒颖 +3 位作者 谭运洪 孙兴旭 胡兴润 陈飞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88-1992,共5页
【目的】文章报道了中国兰科玉凤花属一新记录种龙须玉凤花(Habenaria trichosantha Lindl.),提供花期照片和解剖图,并总结了其与形态近缘种之间的差异。【方法】对该物种国内野外居群植株进行了形态观察,并拍摄记录主要分类特征。【结... 【目的】文章报道了中国兰科玉凤花属一新记录种龙须玉凤花(Habenaria trichosantha Lindl.),提供花期照片和解剖图,并总结了其与形态近缘种之间的差异。【方法】对该物种国内野外居群植株进行了形态观察,并拍摄记录主要分类特征。【结果】龙须玉凤花过去记录分布于东喜马拉雅和中南半岛区域,现发现于滇西海拔800~1000 m的怒江干热河谷稀树灌木草丛中;其主要识别特征为唇瓣侧裂片扇形轮廓,并分裂为具有二次分枝的长流苏,明显有别于其他同属物种。【结论】龙须玉凤花是中国新记录物种,本发现进一步丰富了中国野生兰科植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 兰亚科 玉凤花 新记录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龙血竭基原植物柬埔寨龙血树的分类学考证
11
作者 辛雅萱 谭运洪 +4 位作者 辛培尧 李海涛 张淑红 唐军荣 郁文彬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2-581,共10页
“龙血竭”是龙血树属(Dracaena)植物树干产生的红色树脂,被称为“云南红药”。国药批准的国产“龙血竭”基原植物为天门冬科的柬埔寨龙血树(D.cambodianaPierre ex Gagnep.)和剑叶龙血树(D.cochinchinensis(Lour.)S.C.Chen)。由于文献... “龙血竭”是龙血树属(Dracaena)植物树干产生的红色树脂,被称为“云南红药”。国药批准的国产“龙血竭”基原植物为天门冬科的柬埔寨龙血树(D.cambodianaPierre ex Gagnep.)和剑叶龙血树(D.cochinchinensis(Lour.)S.C.Chen)。由于文献对两种龙血树的界定不清,在其名称上存在混淆使用。本研究对两种龙血树及其混淆种进行原始文献和模式标本考证,并利用龙血树属19种33个质体基因组数据开展系统发育重建。结果显示,19种龙血树可分成3个分支,其中,产龙血竭的物种位于分支Ⅰ和分支Ⅲ,柬埔寨龙血树样品分成两个独立的分支,即海南分支和云南分支。基于原始文献和模式标本考证,确认剑叶龙血树的形态与长花龙血树(D.angustifolia(Medik.)Roxb.)基本一致,可能是长花龙血树的一个新异名。本文结合龙血树质体基因组的系统发育和形态证据,明确了柬埔寨龙血树是蔡希陶等最早发现的国产龙血竭的基原植物,并确认岩棕(D.saposchnikowii Regel)和广西龙血树(未知种2)也是国产龙血竭的资源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血竭 质体基因组 分子鉴定 基原考证 形态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地区盘猛蚁属蚂蚁分布调查
12
作者 申贤慧 《绿色科技》 2017年第12期154-155,共2页
为了探究西双版纳地区将自然森林转换成橡胶林后,盘猛蚁属(Discothyrea Roger)蚂蚁在自然森林片段和橡胶林中的分布状况,采用Winkler分离法收集蚂蚁,依据形态学鉴定方法,鉴定盘猛蚁属蚂蚁。研究共收集到两种盘猛蚁属蚂蚁:滇盘猛蚁(Disco... 为了探究西双版纳地区将自然森林转换成橡胶林后,盘猛蚁属(Discothyrea Roger)蚂蚁在自然森林片段和橡胶林中的分布状况,采用Winkler分离法收集蚂蚁,依据形态学鉴定方法,鉴定盘猛蚁属蚂蚁。研究共收集到两种盘猛蚁属蚂蚁:滇盘猛蚁(Discothyrea diana)和版纳盘猛蚁(Discothyrea banna),且均来自于枯落物较为丰富的自然森林片段,而在橡胶林中没有发现。说明了将自然森林转换成单一作物的橡胶林,会影响盘猛蚁属蚂蚁的群落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自然森林片段 橡胶林 盘猛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弱天麻,中国兰科植物一新记录种及其与形态近缘种的比较
13
作者 赵明旭 谭运洪 +3 位作者 张健嵩 张杰京 张光元 陈飞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31-1337,共7页
【目的】文章报道了在云南省发现的兰科植物纤弱天麻(Gastrodia exilis Hook.f.)为中国新记录,比较和归纳了其形态近缘种勐海天麻(G.menghaiensis Z.H.Tsi&S.C.Chen)、葡萄天麻(G.putaoensis X.H.Jin)和白花天麻(G.dyeriana King&am... 【目的】文章报道了在云南省发现的兰科植物纤弱天麻(Gastrodia exilis Hook.f.)为中国新记录,比较和归纳了其形态近缘种勐海天麻(G.menghaiensis Z.H.Tsi&S.C.Chen)、葡萄天麻(G.putaoensis X.H.Jin)和白花天麻(G.dyeriana King&Pantl.)的分类特征。【方法】使用体视显微镜对上述物种野外居群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并用接驳微距镜头的数码相机进行拍摄记录。【结果】纤弱天麻唇瓣与花被筒分离,唇瓣前部表面有2个明显的三角形薄纵脊,花被筒裂片先端撕裂状,易于区分。【结论】纤弱天麻是中国新记录兰科物种,该发现扩大了其分布区,也进一步丰富了中国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植物 天麻属 新记录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地区蝙蝠物种多样性夜间分布模式
14
作者 曹慧 杨建波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6期105-107,共3页
为探究热带蝙蝠物种多样性的夜间变化,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地区蝙蝠活动进行探测,分析了夜间不同时间段和不同季节相同时间段内蝙蝠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蝙蝠物种多样性夜间分布除18:00-20:00与20:00-22:00、22:00-00:00与00:... 为探究热带蝙蝠物种多样性的夜间变化,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地区蝙蝠活动进行探测,分析了夜间不同时间段和不同季节相同时间段内蝙蝠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蝙蝠物种多样性夜间分布除18:00-20:00与20:00-22:00、22:00-00:00与00:00-02:00、00:00-02:00与02:00-04:00时间段外差异性显著。在季节变化中,秋冬季蝙蝠物种多样性第一次高峰出现时间早于春夏季1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蝙蝠 物种多样性 热带雨林 夜间分布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权制度改革的农民增收效应:来自水权试点的证据
15
作者 章恒全 周钦 +2 位作者 张陈俊 方舟 程常高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6-138,共13页
水权制度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创新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保障农村居民收入提高是完善和推进水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前提。该研究基于2007—2021年中国省份数据和农户微观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模型和倍差法检... 水权制度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创新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保障农村居民收入提高是完善和推进水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前提。该研究基于2007—2021年中国省份数据和农户微观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模型和倍差法检验水权试点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并从水权确权登记和水权交易流转两大工作重点分析了结果产生的原因。研究表明:①基于水权确权登记的水权改革地区,相比未改革地区,在5%的水平上显著提高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边际效应约为2.2%;以水权交易流转为工作重点的试点地区对农民收入的积极效应不显著。②从作用机制来看,水权确权主要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灌溉技术、增加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等方式增加农民收入;水权交易则主要促进了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和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③进一步对水权交易未呈现显著农民增收效应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这是由于水资源的准公共物品属性造成对制度设计的依赖。在水权交易推行过程中,提高农民水权交易倾向、增加交易经济激励、增强农村组织支持、改善市场经济环境,才能发挥水权市场化交易对农民收入的积极效应。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建议:中国应进一步以水权确权登记为基础推进水权改革,明确农村地区水权归属;加大对水权改革扶持力度,降低农户交易成本,逐步解决水权交易中存在的障碍;完善制度设计和加强政策引导,促进水权管理在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中协调运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权改革 合成控制法 农村居民收入 水权确权登记 水权交易流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5种被子植物分布新记录 被引量:4
16
作者 岑华飞 谭运洪 +1 位作者 韦毅刚 温放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9-120,共2页
中国桂西南石灰岩地区地处热带北缘,位于北热带和南亚热带交汇处,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湿度较大,地形、地貌、土壤复杂多样,植物资源丰富、地区特色突出.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作者对广西百色市辖区域分布的植物进行了考察并采集标本,经... 中国桂西南石灰岩地区地处热带北缘,位于北热带和南亚热带交汇处,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湿度较大,地形、地貌、土壤复杂多样,植物资源丰富、地区特色突出.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作者对广西百色市辖区域分布的植物进行了考察并采集标本,经标本鉴定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分布于广西的5种被子植物新记录,隶属于3科5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被子植物 新记录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雨林林内小生境对木奶果和染木种子萌发与幼苗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明航 叶娟 文彬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54-1661,共8页
森林生态系统中小生境的差异可能影响种子萌发与幼苗的建立,并形成物种不同的分布格局。为探讨生境异质性对植物分布的影响,该研究在西双版纳热带季节性雨林中选取5个具有不同海拔和地形的小生境,人工散布木奶果与染木种子,定期监测种... 森林生态系统中小生境的差异可能影响种子萌发与幼苗的建立,并形成物种不同的分布格局。为探讨生境异质性对植物分布的影响,该研究在西双版纳热带季节性雨林中选取5个具有不同海拔和地形的小生境,人工散布木奶果与染木种子,定期监测种子萌发与幼苗存活,同步记录小生境的近地面(距地面3cm)温度、近地面(3cm)空气湿度和表层土壤(5cm)含水量变化,并在实验室开展种子脱水和不同水势条件下的种子萌发实验。结果表明:(1)实验所选的5个小生境中,沟底地带的土壤水分含量在一年中始终都高于其他小生境;5个小生境的空气相对湿度在雨季与雾凉季都接近饱和,只有在干热季出现明显的差别,即随海拔的升高,空气湿度下降。同时,在旱季,近地面温度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出现1~2个月的山地逆温现象。(2)木奶果与染木具有不同的种子传播与萌发规律,而且染木种子在不同生境下,其种子萌发率和幼苗存活率有显著的差异。其中:木奶果种子在雨季成熟散布并快速萌发,以幼苗的形式度过干热季,其种子可以在相对较低的水势下萌发;染木种子在雨季末期成熟并进入休眠期,以种子的形式度过干热季,其种子相对较抗脱水。研究认为,地形是决定西双版纳热带季节性雨林生境异质性的重要因子,小生境在温度和水分方面的差异在干热季时尤为明显,并对木奶果和染木种子的萌发或幼苗存活产生了重要影响,而木奶果与染木种子自身的特性使其对于西双版纳季节性的干旱具有不同的适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异质性 热带雨林 地形 种子萌发 幼苗存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哥纳香属(番荔枝科)植物新资料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斌 王立彦 +3 位作者 周仕顺 李剑武 肖春芬 谭运洪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772-1779,共8页
番荔枝科(Annonaceae)是基部被子植物木兰目(Magnoliales)中较进化且物种数最多的科。目前的系统发育研究将番荔枝科划分为4个亚科,即蒙蒿子亚科(Anaxagoreoideae)、澄光木亚科(Ambavioideae)、番荔枝亚科(Annonoideae)和排石木亚科(Mal... 番荔枝科(Annonaceae)是基部被子植物木兰目(Magnoliales)中较进化且物种数最多的科。目前的系统发育研究将番荔枝科划分为4个亚科,即蒙蒿子亚科(Anaxagoreoideae)、澄光木亚科(Ambavioideae)、番荔枝亚科(Annonoideae)和排石木亚科(Malmeoideae),有107属,2400多种,中国原产21属约110种。番荔枝科泛热带分布,是热带植物区系的优势类群,中国云南盈江位于云南省最西部边境,与缅甸东北部接壤,并与印度的东阿萨姆较近,植物区系处于东南亚(印度—马来西亚)热带生物区系向东亚亚热带-温带生物区系的过渡地带,属典型热带北缘性质,在植被地理和生物地理上十分重要,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和热点地区。该区的热带雨林是印度阿萨姆和缅甸北部的热带雨林向东和向北扩散分布的边缘类型,是东南亚热带雨林在纬度和海拔分布上的极限类型。该文报道了采自中国云南省盈江县,引种保存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番荔枝科哥纳香属2个中国新记录种,即皱叶哥纳香[Goniothalamus sesquipedalis(Colebr.ex Wall.)Hook.f.&Thomson]和长梗哥纳香(G.peduncularis King&Prain)。Flora of China将盈江哥纳香(G.lii X.L.Hou&Y.M.Shui)处理为云南哥纳香(G.yunnanensis W.T.Wang)的异名,基于活植物观察、馆藏标本和文献研究,该文对盈江哥纳香的分类地位进行了澄清,将其处理为长梗哥纳香的异名。皱叶哥纳香原记载产于印度、孟加拉国和缅甸等地,长梗哥纳香仅产于缅甸,该文对它们进行了补充描述,并提供彩色图版以便于鉴别。凭证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标本馆(HITBC)。哥纳香属2个新记录的发现,丰富了中国番荔枝科植物多样性的认识,为中国云南热带植物区系属于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植物区系,以及与缅甸北部、印度东北部植物区系的关系增加了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纳香属 番荔枝科 新记录 盈江县 分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脑香热带雨林附生苔藓沿宿主垂直梯度的微生境偏好及其指示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沈婷 宋亮 +4 位作者 郭新磊 Corlett Richard T. 吴毅 马占霞 陈泉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76-787,共12页
该研究首次借助林冠塔吊调查了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脑香热带雨林样地内69棵树13个垂直高度上的附生苔藓植物,结果表明:目标样树上共记录到隶属于25科60属的90种附生苔藓,其中细鳞苔科物种数最多,占比达25.6%。13个垂直高度上共... 该研究首次借助林冠塔吊调查了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脑香热带雨林样地内69棵树13个垂直高度上的附生苔藓植物,结果表明:目标样树上共记录到隶属于25科60属的90种附生苔藓,其中细鳞苔科物种数最多,占比达25.6%。13个垂直高度上共划分出三种生态类型:喜阳苔藓(散生巨树上>45 m 的区域),喜阴苔藓(乔木树干上<15 m的区域),广布苔藓(广泛分布于宿主各个垂直高度上,生态位宽),并筛选出对微生境有特殊偏好的17种苔藓指示种(IndVal≥0.7, P <0.05)。随宿主垂直高度的升高,扇型和交织型的苔藓占比降低,悬垂型苔藓占比先升高后降低,细平铺型和粗平铺型的苔藓占比升高。大气湿度、水汽压、胸径以及树皮粗糙度对附生苔藓生活型的分布偏好具有显著影响。总之,沿宿主垂直高度上的附生苔藓对微环境变化在生活型和形态结构上有着不同的响应方式,而同一种生态型的苔藓群落有相似的适应机制。因此,在森林林冠生境变化的监测和管理中,对微生境具有明显偏好的附生苔藓物种可作为有效的指示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冠 附生苔藓 热带雨林 垂直分布 生境偏好 指示物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极小种群广西青梅的资源现状及其保护策略 被引量:4
20
作者 肖云学 何在新 +5 位作者 苏启照 唐翔 黄国良 刘勐 郁文彬 唐建维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共7页
为掌握广西青梅种质资源现状及受威胁程度,结合文献资料及标本记录,野外调查其自然分布状况和迁地保护现状。结果显示:(1)广西青梅野外分布有11个居群,局限在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布于云南省麻栗坡县有3个居群,且皆为首次发现;分... 为掌握广西青梅种质资源现状及受威胁程度,结合文献资料及标本记录,野外调查其自然分布状况和迁地保护现状。结果显示:(1)广西青梅野外分布有11个居群,局限在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布于云南省麻栗坡县有3个居群,且皆为首次发现;分布于云南省勐腊县有7个居群,其中有3个居群为新记录;分布于广西那坡县有1个居群。(2)广西青梅野外资源的分布区域狭窄,种群个体数量较少,个体总数量为521株,包括树高大于1.5 m的个体201株、幼苗幼树320株。那坡县分布有246株,包括树高大于1.5 m的个体42株(其中有3株大树,但只有1株母树)、幼苗和幼树204株;麻栗坡县分布有8株;勐腊县分布有267株,包括树高大于1.5 m的个体147株、幼苗幼树120株,是广西青梅分布最集中的地区。(3)天然分布于云南勐腊县和广西那坡县的广西青梅均在保护区内,得到较好的保护,但更新缓慢;而分布于云南麻栗坡县的广西青梅在自然保护区外,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有4株是母树被砍伐后萌发的植株。(4)广西青梅的迁地保护以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版纳植物园和景洪市的普文林场的保护成效最好,能实现“种子到种子”的过程。(5)依据IUCN全球物种的评估标准,广西青梅应当评为濒危(EN)。因此,广西青梅需加强就地保护,结合人工种苗繁育,开展保护教育、野外种群重建、生态修复等迁地保护工作,以促进其种群更新、拓展种群的生存空间和范围,壮大其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青梅 野外调查 种质资源 濒危等级 迁地保护 保护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