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IS的西双版纳州耕地土壤养分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王秀华 谢志英 +5 位作者 黄立文 赵永祥 朱二 石凤旭 刀家雄 寇文辉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27-733,共7页
本文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两县一市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7 114个代表性耕层土壤(0 ~ 20 cm)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分析测定,运用ArcGIS的地统计学分析和Kriging理论模型,研究了西双版纳州耕地土壤肥力现状与空间分布特征... 本文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两县一市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7 114个代表性耕层土壤(0 ~ 20 cm)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分析测定,运用ArcGIS的地统计学分析和Kriging理论模型,研究了西双版纳州耕地土壤肥力现状与空间分布特征,并与1983年土壤普查数据相比较,采用综合指数法分析了耕地土壤养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双版纳耕地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大于20 g/kg的占81.8%:土壤碱解氮质量分数处于高等水平,大于120 mg/kg的占83.2%;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处于中等水平,5 ~ 20 mg/kg的占87.1%;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处于中等水平,大于100 mg/kg的占61.6%.但全州耕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强,总体空间分布呈西高东低趋势,有机质质量分数高、碱解氮丰富、有效磷和有效钾质量分数中等以上的土壤主要集中在勐海县.与1983年相比,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丰富的耕地缩减了36.1%,而高、中质量分数的土壤分别增加12.2%和l8.6%;碱解氮质量分数丰富和高的土壤分别增加5.5%和12.5%;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低、少、缺的耕地缩减了30.6%,而中等质量分数以上的耕地增加了30.6%;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丰富的耕地缩减41.4%,而高、中、低质量分数的耕地分别增加1.2%,28.3%,25.3%.总体上看,目前西双版纳州耕地土壤肥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土壤养分 GIS 时空变化 西双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大麻品种(系)在西双版纳州种植的适应性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唐志敏 胡学礼 +7 位作者 孙涛 赵永祥 严洪斌 周英 李树忠 谭元花 段超 李红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0-163,共4页
【目的】筛选出适合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种植的大麻品种(系),为西双版纳州云麻产业健康、持续和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方法】以云麻5号、云晚6号、云晚9号、云晚10号、皖大麻1号、汾阳1号、PB-1、PB-2、PB-3、PB-4、PB-5、云麻1号(CK... 【目的】筛选出适合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种植的大麻品种(系),为西双版纳州云麻产业健康、持续和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方法】以云麻5号、云晚6号、云晚9号、云晚10号、皖大麻1号、汾阳1号、PB-1、PB-2、PB-3、PB-4、PB-5、云麻1号(CK)12个品种为试材,观测各品种(系)的物候期,在收获期测定各品种(系)的经济性状、纤维产量、纤维的化学成分等项目。【结果】工艺成熟期最晚的品种为PB-3,最早的品种为汾阳1号,两者相差70d;PB-3的纤维产量最高,为2694.0kg/ha,但纤维品质稍差;云晚6号和云麻5号的综合性状较好;云麻1号(CK)、云晚10号、云晚9号、和PB-4纤维产量稍低,分别为2221.5、2110.5、1944.0和1914.0kg/ha;其他品种(系)的产量均较低。【结论】云晚6号、云麻5号和PB-3适宜在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推广种植,而云麻1号、云晚10号、云晚9号和PB-4的纤维产量较高,为次适宜推广种植品种,其他品种(系)纤维产量较低,不宜在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品种(系) 适应性 纤维化学成分 农艺性状 纤维产量 西双版纳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不同胶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 被引量:13
3
作者 萧自位 王秀华 +3 位作者 郑丽 王小李 高丽洪 唐建维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8-116,共9页
根据4种不同胶林种植模式的样地调查资料,运用已有生物量模型和收获法获取生物量,分析了4种胶林种植模式的生物量组成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橡胶+茶和橡胶+咖啡和橡胶+多种植物模式的总生物量分别高于纯胶林69.636 t.hm-2、114.648... 根据4种不同胶林种植模式的样地调查资料,运用已有生物量模型和收获法获取生物量,分析了4种胶林种植模式的生物量组成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橡胶+茶和橡胶+咖啡和橡胶+多种植物模式的总生物量分别高于纯胶林69.636 t.hm-2、114.648 t.hm-2和81.924 t.hm-2。活植物体生物量是各胶林类型总生物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占97.79%~98.76%;死植物体生物量所占比例为1.24%~2.21%。各胶林组合模式中橡胶树的生物量均存在"超产"现象(D〉0),表明植物多样性对各胶林组合模式中橡胶树的生产力存在正效应,能促进其生物量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林 生物量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西双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演替阶段野芭蕉群落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唐建维 王秀华 +2 位作者 高丽洪 施济普 张光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7-113,共7页
研究了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恢复过程中野芭蕉群落的土壤养分动态。该群落的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野芭蕉的入侵→定居→扩散。随着群落演替进程,土壤的养分含量呈下降趋势:土壤有机质(O.M)、氮(N)、磷(P)全量以入侵期最高,分别为(上层)5.8... 研究了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恢复过程中野芭蕉群落的土壤养分动态。该群落的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野芭蕉的入侵→定居→扩散。随着群落演替进程,土壤的养分含量呈下降趋势:土壤有机质(O.M)、氮(N)、磷(P)全量以入侵期最高,分别为(上层)5.879%、0.333%和0.063 2%;定居期居中,分别为(上层)4.794%、0.288%和0.061%;扩散期最低,分别为(上层)3.54%、0.240%和0.044 8%;并随土壤深度含量渐减。钾(K)全量以定居期最高(1.516%)。土壤养分全含量的变化幅度是扩散期>入侵期>定居期。土壤有效性养分含量除磷以外,总体上都比较丰富,且随着演替过程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镁除外):入侵期的表土层有效性的N、P、K分别为269.24、13.91和198.19 mg·kg-1;定居期为入侵期的104%、51%和66%,扩散期为定居期的73%、78%和96%。在各演替阶段中土壤养分全含量的季节变化都以表土层的变化最大,中下层变化不明显;其季节变化大小的顺序是:扩散期>入侵期>定居期;各养分元素季节变化幅度的顺序为P>K>O.M>N。土壤有效性养分含量的季节变化幅度大于养分的全含量,其变化幅度的顺序为K>P>Mg>Ca>N,其中以有效性N的含量最稳定。本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出土壤养分的变化明显依赖于植被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季节动态 群落演替 野芭蕉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金正大缓控释肥料对香蕉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萍 谢志英 +3 位作者 杨桂兰 康二 李江英 李敏捷 《现代化农业》 2016年第7期15-16,共2页
为研究金正大缓控释肥料对香蕉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西双版纳州土肥站在景洪市普文镇进行了香蕉施用金正大缓释肥+硝基肥试验。通过正规田间试验,进一步验证金正大缓释肥料在香蕉上的增产效果,为其在西双版纳州扩大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金正大缓控释肥料 香蕉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茶树品种对茶饼病抗性鉴定初探 被引量:4
6
作者 冉隆珣 玉香甩 +4 位作者 田易萍 陈春林 陈林波 赵永祥 梁名志 《辽宁农业科学》 2017年第1期69-70,共2页
通过对14个不同茶树品种开展了不同年度田间抗性鉴定工作,结果表明:14个品种均不同程度的感染茶饼病,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存在着一定差异,但按照抗性分级标准分别属于高抗或中抗品种。
关键词 茶树品种 茶饼病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饼病高效无害化防治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冉隆珣 陈洪云 +5 位作者 肖星 殷丽琼 玉香甩 王国旗 赵永祥 梁名志 《中国热带农业》 2017年第4期39-40,共2页
结合茶产业生产实际和前期工作经验,从选用抗性品种、植物检疫、茶园管理、茶叶采摘和不同茶园药剂防治等方面,初拟茶饼病高效无害化防治技术,旨在为茶饼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茶饼病 高效无害化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正大”香蕉控释肥增产效果试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秀华 谢志英 谭元花 《云南农业》 2011年第9期31-32,共2页
西双版纳州香蕉种植面积达1万hm2,其生产规模使当地农业的影响力发生了质的变化,运用肥料控释新技术进一步优化香蕉施肥措施,对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通过试验研究,表明"金正大"香蕉控释肥增产增收效果极为显著,适宜... 西双版纳州香蕉种植面积达1万hm2,其生产规模使当地农业的影响力发生了质的变化,运用肥料控释新技术进一步优化香蕉施肥措施,对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通过试验研究,表明"金正大"香蕉控释肥增产增收效果极为显著,适宜在西双版纳州香蕉种植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正大”香蕉控释肥 增产效果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