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产地阳春砂果实形态特征与药用成分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延谦 杨春勇 +4 位作者 罗承彬 彭建明 李戈 李爽 张丽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9期186-189,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阳春砂果实形态特征与药用成分含量差异,探究更科学的品质评价方法。[方法]收集云南、广东、广西3个产区共9个产地的阳春砂成熟新鲜果实,采用电子数显卡尺和电子天平测量果实形态特征,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乙酸龙脑酯...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阳春砂果实形态特征与药用成分含量差异,探究更科学的品质评价方法。[方法]收集云南、广东、广西3个产区共9个产地的阳春砂成熟新鲜果实,采用电子数显卡尺和电子天平测量果实形态特征,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乙酸龙脑酯和挥发油含量,并利用加权系数法对药用成分进行综合加权评分。[结果]阳春砂存在大果型、小果型、长果型、圆果型、红果型、黑果型6种果型特征,道地产地广东阳春均为红色小果长形,云南产果型变异最丰富。广东阳春春湾镇产乙酸龙脑酯含量最高,云南马关八寨镇产总挥发油含量最高,采用加权系数法进行综合加权评分,云南景洪基诺乡产评分最高。[结论]根据药用成分含量和综合加权评分将阳春砂分为优质品、良品、合格品、不合格品4个等级,云南景洪基诺乡产为优质品,广东阳春春湾镇产为良品,其他均为合格品。该研究可为不同产地阳春砂鉴定和砂仁药材商品质量控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春砂 果型 乙酸龙脑酯 挥发油 加权系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植物巴西吐根的引种繁殖及栽培初探 被引量:2
2
作者 严珍 岳建军 +3 位作者 马小军 何金荣 张丽霞 杨春勇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889-1896,共8页
吐根作为治疗痢疾的特效药而著名,主要具有祛痰、催吐和抗阿米巴痢疾的作用。我国目前对吐根药材的需求全部依赖于进口,国内未有大规模种植,为此,该文对原产巴西的吐根进行了引种繁殖及栽培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吐根作为治疗痢疾的特效药而著名,主要具有祛痰、催吐和抗阿米巴痢疾的作用。我国目前对吐根药材的需求全部依赖于进口,国内未有大规模种植,为此,该文对原产巴西的吐根进行了引种繁殖及栽培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的气候条件能满足吐根的正常生长发育的需求,可作为吐根的引种地。(2)吐根的分根和茎下段可用于扦插繁殖,其发根率和存活率分别100.0%和100.0%、68.0%和75.0%,前者优于后者。(3)用20 mg·L^(-1)的IAA或IBA浸泡1 h,吐根茎下段的扦插成活率为90.0%或88.0%,均显著高于对照,可用于提高吐根茎下段的扦插成活率。(4)采用分根繁殖的吐根植株在植株生长和药材外观性状较好,单株总根体积较高,吐根一年生植株平均株高为10.66 cm,两年生平均株高为16.54 cm,一年生植株根总体积为2.71 mL,两年生根总体积为3.54 mL。(5)吐根栽培基质可用腐殖土∶椰糠体积比为4∶1。(6)在吐根的年周期生长中,地径1—3月和9—11月增长明显,株高7—11月增长明显,叶片长和宽3—9月增长明显,根据这些特点,可科学制定相应的水肥管理措施。该研究结果可为吐根的引种繁殖和栽培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根 引种 繁殖 栽培 年生长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泻痢消片治疗实验性结肠炎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宜航 路娟 +2 位作者 李光 李学兰 陈曦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81-884,共4页
目的考察泻痢消片对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组用2,4-二硝基氯苯和醋酸灌肠的方法制备大鼠结肠炎模型。泻痢消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泻痢消溶液0.28,0.56,1.12 g.kg-1... 目的考察泻痢消片对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组用2,4-二硝基氯苯和醋酸灌肠的方法制备大鼠结肠炎模型。泻痢消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泻痢消溶液0.28,0.56,1.12 g.kg-1,阳性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0.27 g.kg-1),造模次日开始给药,每天1次,连续14 d。对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进行评分,测定结肠组织中核因子κBp65(NF-κBp65)表达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结果泻痢消高、中、低剂量组能够降低大鼠DAI评分,降低结肠组织中NF-κBp65表达和MPO水平(P<0.05或P<0.01)。结论泻痢消可以减轻肠道炎症,对实验性结肠炎有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泻痢消片 结肠炎 核因子ΚBP65 髓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茶多酚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晓花 陈蕾西 +2 位作者 牛迎凤 刘颖颖 张丽霞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7-261,共5页
采用回流提取法,进行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确定肾茶多酚最佳提取工艺;并通过测定1,1-二联苯基-2-苦肼自由基(DPPH·)和羟自由基(·OH)清除率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得到的肾茶多酚的优化提取工艺为液料比10∶1(m L/g... 采用回流提取法,进行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确定肾茶多酚最佳提取工艺;并通过测定1,1-二联苯基-2-苦肼自由基(DPPH·)和羟自由基(·OH)清除率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得到的肾茶多酚的优化提取工艺为液料比10∶1(m L/g),50%乙醇回流3次,每次提取2 h,肾茶多酚提取率为3.60%,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靠,重现性好。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显示:肾茶多酚的抗氧化能力随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在1~10μg/m L浓度范围内和100~1250μg/m L浓度范围内,其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能力略强于抗坏血酸,两者的对DPPH自由基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5.78和6.31μg/m L;对羟基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为851.1和940.1μg/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茶 多酚 提取工艺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衣内生菌Myxotrichum sp.的代谢产物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元超 李刚 +4 位作者 吴长生 李铭 郭玉华 赵遵田 娄红祥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3-516,560,共5页
采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从地衣内生菌Myxotrichum sp.的发酵液中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麦角甾醇(1),(3β,5α,8α,22E,24R)-5,8-epidioxy-ergos—ta-6,9(11)... 采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从地衣内生菌Myxotrichum sp.的发酵液中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麦角甾醇(1),(3β,5α,8α,22E,24R)-5,8-epidioxy-ergos—ta-6,9(11),22-trien-3-ol(2),麦角甾醇过氧化物(3),7-羟基-2,5-二甲基色原酮(4),7,8-dihydro-7,8-dihydroxy-3,7-dimethyl-2-benzopyran-6-one(5),7-hydroxy-2-(2-hydroxypropyl)-5-methylchromone(6),Anhydroful vicacid(7),柠檬霉素(8),2,3二羟柠檬菌素(9),柠檬菌素(10)。化合物4—10的体外抑制人白血病细胞K562实验表明,该七种化合物均表现非常弱的细胞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衣内生菌 代谢产物 细胞毒 Myxotrichum 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血竭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宜航 宋美芳 +1 位作者 吕亚娜 李光 《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6期608-611,共4页
目的观察龙血竭对子宫内膜异位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随机选取雌性大鼠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50只复制血瘀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龙血竭大、中、小剂量组,桂枝茯苓组和模型对照组,每组10只。龙血竭大、中、小... 目的观察龙血竭对子宫内膜异位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随机选取雌性大鼠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50只复制血瘀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龙血竭大、中、小剂量组,桂枝茯苓组和模型对照组,每组10只。龙血竭大、中、小剂量组大鼠灌胃给予不同剂量龙血竭混悬液(0.50,0.25,0.12 g·kg^(-1)·d^(-1)),桂枝茯苓组给予桂枝茯苓胶囊(0.25 g·kg^(-1)·d^(-1)),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容量0.5%羧甲纤维素钠溶液。给药3周,处死大鼠,计量异位组织体积、质量,血液流变仪检测血液黏度,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雌二醇、孕酮水平,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异位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结果大、中、小剂量龙血竭明显减少异位组织的体积和质量,抑制异位组织中MMP-2mRNA表达;大、中剂量龙血竭可以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浆中切和低切黏度,但龙血竭对于血清中雌二醇和孕酮的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龙血竭降低血液黏度,抑制异位组织MMP-2表达,可以用于血瘀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血竭 血瘀 子宫内膜异位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丝带缩酚酸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元超 吴长生 +2 位作者 李刚 郭玉华 赵遵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78-1480,共3页
对采自青海省的金丝带[Lethariella zahlbruckneri(Dr.)Krog.]的乙酸乙酯部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和重结晶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 H-NMR、13 C-NMR技术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共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包括:1个... 对采自青海省的金丝带[Lethariella zahlbruckneri(Dr.)Krog.]的乙酸乙酯部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和重结晶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 H-NMR、13 C-NMR技术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共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包括:1个缩酚酸类:雪茶素(5);4个缩酚酸和缩酚酸环醚裂解产物:赤星衣酸甲酯(1),β-苔黑酚酸甲酯(2),苔色酸甲酯(3)和苔色酸乙酯(4)。其中化合物1、3、4、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丝带 缩酚酸类 地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茶水提物喷雾干燥工艺优化考察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光 李宜航 +1 位作者 李学兰 陈曦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74-1477,共4页
目的优化肾茶喷雾干燥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迷迭香酸转移率、成品含水量及收率为指标考察浸膏相对密度、进风口温度及进料速度等因素对肾茶水提物喷雾干燥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喷雾干燥工艺为进风口温度120℃,浸膏相对密度1.04,... 目的优化肾茶喷雾干燥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迷迭香酸转移率、成品含水量及收率为指标考察浸膏相对密度、进风口温度及进料速度等因素对肾茶水提物喷雾干燥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喷雾干燥工艺为进风口温度120℃,浸膏相对密度1.04,进样速度5 r·min-1。结论通过上述工艺对肾茶水提物喷雾干燥取得较为满意结果,可为肾茶提取物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茶 水提物 迷迭香酸 喷雾干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龙血树PAL基因克隆及分子鉴定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延谦 李爽 +3 位作者 杨春勇 王艳芳 里二 张丽霞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11-1717,共7页
该研究以3种龙血树(剑叶龙血树、海南龙血树和岩棕)的DNA和总RNA为模板,采用同源克隆法克隆龙血竭3种基源植物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基因PAL,利用DNAMAN、MEGA7等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探讨龙血竭3种基源... 该研究以3种龙血树(剑叶龙血树、海南龙血树和岩棕)的DNA和总RNA为模板,采用同源克隆法克隆龙血竭3种基源植物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基因PAL,利用DNAMAN、MEGA7等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探讨龙血竭3种基源植物的分子鉴定方法,为生产实际中对不同来源的龙血竭原料的鉴定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在龙血竭3种基源植物中分别获得长度为718 bp的PAL片段,序列分析发现,3种龙血树PAL片段高度一致(99.69%),仅存在5处碱基突变;系统进化分析表明,龙血树PAL片段与百合科植物PAL基因聚为一类。(2)RT-PCR分析发现,PAL基因在3种龙血树的根、茎、叶中均有表达,同种龙血树不同组织的表达量差异较小,且PAL基因在岩棕中的表达量较高,在剑叶龙血树和海南龙血树中表达量较低。(3)利用保守引物进行分子鉴定发现,同种龙血树PAL序列一致,3种龙血树PAL片段存在5处碱基突变,且这些碱基突变为稳定遗传,表明3种龙血树PAL基因高度保守。(4)根据突变位点建立了龙血竭3种基源植物的分子鉴定方法,进一步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剑叶龙血树的碱基位置为GCGGG,海南龙血树的碱基位置为CTGGC,岩棕的碱基位置为GTTTG。该研究结果为龙血竭原材料溯源和质量控制奠定了理论与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血树 龙血竭 苯丙氨酸解氨酶 基因克隆 基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茶水提物喷干粉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汪泽栋 李宜航 +1 位作者 陈曦 李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49-1652,共4页
为观察肾茶水提物喷干粉(Orthosiphon stamineus aqueous extract,OSAE)的延缓衰老作用,采用D-半乳糖连续颈背部皮下注射诱导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造模同时给予OSAE低、中、高剂量灌胃,连续4周。观察衰老小鼠在Moris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 为观察肾茶水提物喷干粉(Orthosiphon stamineus aqueous extract,OSAE)的延缓衰老作用,采用D-半乳糖连续颈背部皮下注射诱导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造模同时给予OSAE低、中、高剂量灌胃,连续4周。观察衰老小鼠在Moris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功能,测定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单胺氧化酶(MAO)、三磷酸腺苷酶(Na+-K+-ATPase)、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OSAE高、中剂量组均能使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原平台象限游泳时间明显延长(P<0.01或P<0.05);OSAE高剂量组SOD、NO、Na+-K+-ATPase活性显著升高(P<0.01或P<0.05),MDA、MAO水平显著下降(P<0.01或P<0.05)。表明OSAE可明显改善衰老小鼠学习记忆功能,提高抗氧化能力,从而可能具有较好的延缓衰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茶 喷干粉 衰老 学习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泰勒虫RAP-1基因的原核表达及蛋白性质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肖培培 张梦圆 +5 位作者 特列克·库拉别克 刘世芳 宋晶晶 樊新丽 李敏 张杨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0年第7期104-111,共8页
棒状体相关蛋白1(rhoptry-associated protein 1,RAP-1)是由棒状体分泌的与侵袭宿主细胞相关的蛋白。本研究以顶复门原虫RAP-1基因为靶标,用最大似然法构建了巴贝斯属、疟原虫属、泰勒虫属的RAP-1基因进化树;应用软件预测分析RAP-1蛋白... 棒状体相关蛋白1(rhoptry-associated protein 1,RAP-1)是由棒状体分泌的与侵袭宿主细胞相关的蛋白。本研究以顶复门原虫RAP-1基因为靶标,用最大似然法构建了巴贝斯属、疟原虫属、泰勒虫属的RAP-1基因进化树;应用软件预测分析RAP-1蛋白的理化性质、亲疏水性、跨膜区以及二、三级结构,并表达纯化了马泰勒虫(Theileria equi)RAP-1重组蛋白。结果显示:巴贝斯属不同虫株相聚类,测定序列与马泰勒虫聚为一支,又与恶性疟原虫相聚类,表明亲缘关系较近。马泰勒虫RAP-1蛋白理论等电点为9.85,半衰期为30 h,总平均亲水性(GRAVY)为-0.368,无跨膜区;RAP-1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卷曲占比分别为38.5%、15.5%、27.8%、18.1%;构建的三级结构立体展现了RAP-1蛋白形态。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32a-RAP-1;该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蛋白大小为65 kDa。RAP-1蛋白可通过原核表达系统高效表达,纯化后的产物能被马泰勒虫标准阳性血清识别,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本研究为深入了解马泰勒虫入侵宿主的机制机理以及RAP-1蛋白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泰勒虫 RAP-1蛋白 原核表达 性质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kriabinii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俞静 舒燕 +4 位作者 王家鹏 尹翠云 唐德英 牟燕 蔡乐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89-1295,共7页
为研究兰科天麻属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块根中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kriabinii)的次生代谢产物,菌株采用固体发酵,发酵物用甲醇超声提取,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LH-20羟丙基葡聚糖凝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及反相硅胶柱色谱等方... 为研究兰科天麻属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块根中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kriabinii)的次生代谢产物,菌株采用固体发酵,发酵物用甲醇超声提取,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LH-20羟丙基葡聚糖凝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及反相硅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得到12个单体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为:preaustinoid A1(1),preaustinoid A2(2),1,2-dihydro-acetoxydehydroaustin(3),dehydroausin(4)、austin(5),verruculogen(6),(5aS,12S,14aS)-5a,6-dihydroxy-12-(2-hydroxy-2-methylpropyl)-9-methoxy-1,2,3,5a,6,14a-hexahydropyrrolo[1″,2″:4′,5′]pyrazino[1′,2′:1,6]pyrido[3,4-b]indole-5,14(11H,12H)-dione(7),cyclotryprostatin A(8),cyclo-L-tryptophyl-L-proline(9),6-methoxy-5(6)-dihydropenicillic acid(10),青霉酸(11)和β-谷甾醇(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内生真菌 Penicillium skriabinii 固体发酵 次生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茶新害虫泡壳背网蝽的形态特征与为害 被引量:1
13
作者 严珍 岳建军 +4 位作者 唐德英 李戈 张丽霞 彭建明 李学兰 《农业科技通讯》 2018年第1期180-182,共3页
泡壳背网蝽是笔者首次在中国发现的肾茶上的一种害虫。对该虫的各个虫态包括卵、若虫、成虫的形态特征以及为害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旨在为开展该虫调查、监测及防治等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 泡壳背网蝽 形态特征 为害 肾茶 西双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性肝癌组织移植模型研究进展
14
作者 刘世芳 李宜航 +5 位作者 陈德力 苏晶 吕亚娜 丁璇 李光 孙晓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5-478,共4页
人源性肿瘤组织移植(Patient-derived human tumor xenograft,PDX)模型能很好的保持原代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生长及转移特性,并在多次传代后仍然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保留原代肿瘤的这些特性,与原始患者肿瘤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科研价值。肝癌... 人源性肿瘤组织移植(Patient-derived human tumor xenograft,PDX)模型能很好的保持原代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生长及转移特性,并在多次传代后仍然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保留原代肿瘤的这些特性,与原始患者肿瘤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科研价值。肝癌PDX模型已用于患者的个性化药物筛选、药物疗效的评价、治疗方向的探索、肝癌的发生发展机制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对肝癌PDX模型的方法、应用以及成瘤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X 肝癌 方法 应用 成瘤因素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及补充营养对黄野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严珍 岳建军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89-1795,共7页
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是白木香的重要害虫。本文研究了温度和补充营养对该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19、23、27、31℃5个恒温条件下,黄野螟各虫态及世代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该虫在11、35℃条... 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是白木香的重要害虫。本文研究了温度和补充营养对该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19、23、27、31℃5个恒温条件下,黄野螟各虫态及世代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该虫在11、35℃条件下均不能完成一个世代的发育。该虫卵、幼虫、预蛹、蛹、产卵前期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26、8.79、11.97、11.49、5.62、9.22℃;有效积温分别为150.73、291.45、37.23、138.66、93.83、718.10d·℃。该虫在云南西双版纳州年发生代数为6代。10%蔗糖水为该虫最佳补充营养。研究结果可为该虫的室内饲养、预测预报及田间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野螟 发育历期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补充营养 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