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林火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进行有效管理的探讨 被引量:20
1
作者 郭贤明 汤忠明 +2 位作者 陶庆 申国晋 王兰新 《林业调查规划》 2011年第3期61-64,共4页
结合保护区开展的控制性火烧工作,分析了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内林火具有火强度低、蔓延速度慢的特点.认为开展控制性火烧工作可有效缩短火灾周期,减少发生重特大火灾的机率,对增加野生动物食物来源,增加群落生物多样性,改变群落物种的组... 结合保护区开展的控制性火烧工作,分析了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内林火具有火强度低、蔓延速度慢的特点.认为开展控制性火烧工作可有效缩短火灾周期,减少发生重特大火灾的机率,对增加野生动物食物来源,增加群落生物多样性,改变群落物种的组成结构,增加土壤肥力等方面均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藉此提出了全面开展利用林火管理生态系统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火 控制性火烧 生态系统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综合治理 被引量:7
2
作者 赵建伟 杨云中 何顺强 《林业调查规划》 2006年第A01期244-247,共4页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分为互不相连的勐养、勐仑、勐腊、尚勇、曼稿5个子保护区,总面积24.7万hm2。保护区内有122个村寨18 415人,周边有138村寨29 714人,保护区虽经多年的保护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存在一些新出现的问题:偷猎、盗伐、...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分为互不相连的勐养、勐仑、勐腊、尚勇、曼稿5个子保护区,总面积24.7万hm2。保护区内有122个村寨18 415人,周边有138村寨29 714人,保护区虽经多年的保护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存在一些新出现的问题:偷猎、盗伐、林火、林权界线不清、野生动物肇事补偿资金不足等等,提出了进行综合治理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治理 社区共管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建立社区村民自助组织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余波 《林业调查规划》 2005年第4期119-121,共3页
在中德合作“云南西双版纳热带林保护与恢复项目”(GTZ)资助下,通过对保护区内不同民族的3个示范村建立村民自助组织,探讨了西双版纳自然资源保护和社区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村民自助组织的目标、管理机构、资金管理等问题进行... 在中德合作“云南西双版纳热带林保护与恢复项目”(GTZ)资助下,通过对保护区内不同民族的3个示范村建立村民自助组织,探讨了西双版纳自然资源保护和社区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村民自助组织的目标、管理机构、资金管理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村民自助组织建立后的3大效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村民自助组织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村民自助组织 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开展计划烧除利弊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陶庆 王兰新 +2 位作者 赵建伟 汤忠明 郭贤明 《林业调查规划》 2013年第4期97-100,共4页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是一个大型的综合性保护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保护区开展了计划烧除工作。开展计划烧除能有效改善野生动物栖息地质量,增加动物食源,缓解日益突出的人与野生动物的矛盾冲突,增加群落生物多样性,有效防止发生重特大...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是一个大型的综合性保护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保护区开展了计划烧除工作。开展计划烧除能有效改善野生动物栖息地质量,增加动物食源,缓解日益突出的人与野生动物的矛盾冲突,增加群落生物多样性,有效防止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计划烧除对中、大型野生动物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但对土壤内的节肢动物影响较大,林下基径3 cm以下的幼树大部分被烧死,频度较高的计划烧除对群落更新有一定的影响,产生的烟雾及灰尘对附近的空气也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烧除 利弊分析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工作探讨
5
作者 罗琼英 曹亚康 《林业调查规划》 2009年第A01期55-57,共3页
阐述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森林防火工作面临的压力和所采取的建立跨境森林防火机制,实行森林防火计划烧除工作等措施和方法。分析森林防火工作面临的困难,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森林防火 森林火灾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划烧除对西双版纳保护区思茅松林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陶庆 王兰新 +1 位作者 郭贤明 汤忠明 《林业调查规划》 2013年第5期89-94,99,共7页
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内思茅松林进行计划烧除的影响情况监测。分析认为,计划烧除对思茅松林的乔木层树种不会产生明显影响,影响较大的是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在计划烧除过程中,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大部分被烧死,但草本植物在烧除后3个... 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内思茅松林进行计划烧除的影响情况监测。分析认为,计划烧除对思茅松林的乔木层树种不会产生明显影响,影响较大的是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在计划烧除过程中,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大部分被烧死,但草本植物在烧除后3个月内已大部分重新萌发,1 a后基本达到了烧除前的水平,6个月后灌木树种已基本从死亡植株的基部重新萌发出新的植株。计划烧除对思茅松林不会造成长期的影响,同时由于烧除后郁闭度减小,有利于林下植物的生长和外部植物的进入,可适当增加物种多样性,但丛生的植株对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烧除 思茅松林 植被恢复 生物多样性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州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及建议
7
作者 杨南 文世荣 董南 《林业调查规划》 2016年第4期56-59,共4页
从立法促进保护,构建完善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开展人工繁育工作,摸清野生动植物种质资源家底,推动珍贵用材林、木本油料林建设,发展林下经济及野生动物养殖等方面,对西双版纳州野生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及利用情况进行... 从立法促进保护,构建完善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开展人工繁育工作,摸清野生动植物种质资源家底,推动珍贵用材林、木本油料林建设,发展林下经济及野生动物养殖等方面,对西双版纳州野生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及利用情况进行阐述。对存在的非保护类物种种质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有待健全,林下经济发展的政策、技术规范体系还不完善,产业化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进行分析,藉此提出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资源保护 开发利用 野生动植物 林下经济 产业化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州珍贵用材林产业培育与发展探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缪应国 杨南 谭伸明 《林业调查规划》 2016年第3期115-119,共5页
分析珍贵用材林产品市场需求状况,从气候及土壤等自然条件、种质资源条件、繁育和种植技术、市场供需矛盾等方面对西双版纳州发展珍贵用材林产业的优势进行分析。按照树种选择原则和标准为西双版纳州选择确定了21种珍贵用材林产业发展... 分析珍贵用材林产品市场需求状况,从气候及土壤等自然条件、种质资源条件、繁育和种植技术、市场供需矛盾等方面对西双版纳州发展珍贵用材林产业的优势进行分析。按照树种选择原则和标准为西双版纳州选择确定了21种珍贵用材林产业发展的树种,确定了6种种植模式,并给出了不同海拔及种植模式的树种布局。对西双版纳当前发展珍贵用材林的情况进行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贵用材林 产业发展 种质资源 树种选择 种植模式 西双版纳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跨边境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初探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利繁 李泽君 +2 位作者 罗爱东 张忠员 杨丽琼 《林业调查规划》 2015年第2期149-152,共4页
中老两国边境山水相连,民族同根,文化同源,两国边境区域森林资源保护完好,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2006年建立了"尚勇—南木哈跨境联合保护区域",中老保护区管理部门双方积极探索和完善跨境保护机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共同制... 中老两国边境山水相连,民族同根,文化同源,两国边境区域森林资源保护完好,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2006年建立了"尚勇—南木哈跨境联合保护区域",中老保护区管理部门双方积极探索和完善跨境保护机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共同制定了信息共享、联合保护、打击犯罪等长效措施,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跨边境区域 生物多样性 联合保护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老挝南木哈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期野生亚洲象的护理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德荣 杨鸿陪 +5 位作者 保明伟 李智勇 董永华 李有龙 罗莉 朱畅荣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8-179,共2页
被象群遗弃的象特别是哺乳期野生亚洲象的救治,是野象救治中的技术难题,包括:感染的处理,提供与象奶相近的营养品,建立小象胃肠微生物菌群,实现小象从吃奶向吃草转变等一系列问题。作者通过观察,根据小象的行为学特点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被象群遗弃的象特别是哺乳期野生亚洲象的救治,是野象救治中的技术难题,包括:感染的处理,提供与象奶相近的营养品,建立小象胃肠微生物菌群,实现小象从吃奶向吃草转变等一系列问题。作者通过观察,根据小象的行为学特点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并经过试验,解决了小象从吃奶到吃草的技术难题,为今后亚洲象的救治和护理提出可借鉴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亚洲象 护理 哺乳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桕大蚕蛾的人工养殖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曾彩云 王兰新 余东莉 《林业调查规划》 2006年第6期78-80,共3页
乌桕大蚕蛾作为一种具有重要开发价值和广阔市场前景的自然资源,因种种原因目前已濒危灭绝。必须通过人工养殖、放归自然,以尽快复壮种群。介绍了乌桕大蚕蛾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人工养殖方法、寄主植物栽种并进行了开发前景分析。
关键词 鸟桕大蚕蛾 人工养殖技术 寄主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