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亚洲象生境现状分析 被引量:28
1
作者 杨正斌 陈明勇 +2 位作者 董永华 刘林云 杨士剑 《林业调查规划》 2006年第3期49-52,共4页
以野生亚洲象监测的位置数据为基础,利用“3S”技术集成多源相关的信息数据,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野生亚洲象的生境选择及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考虑海拔、坡度、植被3个自然因子的条件下,坡度在0~10°、海拔8... 以野生亚洲象监测的位置数据为基础,利用“3S”技术集成多源相关的信息数据,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野生亚洲象的生境选择及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考虑海拔、坡度、植被3个自然因子的条件下,坡度在0~10°、海拔800m以下、竹林或竹阔混交林为野生亚洲象最适生境,海拔1500m以上、坡度大于400为不适宜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3S”技术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兰科植物多样性评价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6
2
作者 余东莉 刘强 《林业调查规划》 2008年第6期27-29,33,共4页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多样的兰科植物资源.2006~2008年作者对该保护区野生兰科植物资源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基于调查结果对保护区内野生兰科植物的多样性及分布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加强兰科植物资源的就...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多样的兰科植物资源.2006~2008年作者对该保护区野生兰科植物资源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基于调查结果对保护区内野生兰科植物的多样性及分布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加强兰科植物资源的就地保护及合理利用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兰科植物 多样性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布龙州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泽君 杨鸿培 +2 位作者 李红梅 宋军平 饶定齐 《林业调查规划》 2014年第5期44-50,共7页
2011年3月~2012年6月,经多次野外调查及访查,共记录到西双版纳布龙州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74种。其中,两栖类34种,隶属于2目7科;爬行类40种,隶属于3目13科。两栖爬行动物中属国家I级重点保护2种;Ⅱ级重点保护4种。列入《国家保护的... 2011年3月~2012年6月,经多次野外调查及访查,共记录到西双版纳布龙州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74种。其中,两栖类34种,隶属于2目7科;爬行类40种,隶属于3目13科。两栖爬行动物中属国家I级重点保护2种;Ⅱ级重点保护4种。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有65种;云南特有种8种;西双版纳特有种4种。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两栖爬行动物的多样性丰富,其多样性指数(D)分别为5.305 2和6.745 3。爬行类的DG-F高于两栖类,表明爬行类科属间多样性更高。据此,对该地区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特征、保护措施等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两栖爬行动物 区系分析 特有种 西双版纳 布龙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勐腊子保护区亚洲象种群数量与分布变迁 被引量:13
4
作者 宗建坤 刘生强 +2 位作者 许海龙 王兰新 郭贤明 《林业调查规划》 2014年第1期89-93,共5页
采用野外跟踪调查、村寨走访调查、半结构式访问调查等方法,分析了野生亚洲象自2002年以来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腊子自然保护区种群数量与分布变迁情况。结果表明,如今野生亚洲象数量越来越多,种群数也有所变化,分布范围越来越... 采用野外跟踪调查、村寨走访调查、半结构式访问调查等方法,分析了野生亚洲象自2002年以来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腊子自然保护区种群数量与分布变迁情况。结果表明,如今野生亚洲象数量越来越多,种群数也有所变化,分布范围越来越广,活动区域和栖息地逐渐朝北迁移,并且主要分布在人类活动频繁区域。对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以及亚洲象的生存环境现状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管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种群数量 分布变迁 勐腊子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仁种植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郭贤明 赵新坤 +2 位作者 付双福 曾彩云 王兰新 《林业调查规划》 2007年第2期63-67,共5页
砂仁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广泛种植,给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带来了一定的危害。通过在原始林和砂仁种植地的热带季节雨林植物群落下设置样地进行调查,掌握了因种植砂仁给季节雨林所造成的物种损失情况以及对群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结合保护... 砂仁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广泛种植,给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带来了一定的危害。通过在原始林和砂仁种植地的热带季节雨林植物群落下设置样地进行调查,掌握了因种植砂仁给季节雨林所造成的物种损失情况以及对群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结合保护区管理工作的实际,提出了解决保护区与当地群众存在的保护与发展之间矛盾的相应管理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仁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植物物种多样性 热带季节雨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热带季节雨林破坏后的恢复状况调查 被引量:3
6
作者 郭贤明 张培松 +2 位作者 付双福 王兰新 何顺强 《林业调查规划》 2006年第6期66-70,共5页
由于热带季节雨林是种植砂仁最适合的场所,因此当地居民大量地将砂仁种植在季节雨林下,对其群落结构及组成造成了严重破坏,导致大量物种的流失。对遭受破坏的群落恢复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由于人为活动增加了林下的透光度和生长空间,... 由于热带季节雨林是种植砂仁最适合的场所,因此当地居民大量地将砂仁种植在季节雨林下,对其群落结构及组成造成了严重破坏,导致大量物种的流失。对遭受破坏的群落恢复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由于人为活动增加了林下的透光度和生长空间,对幼树和幼苗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只要停止人为破坏活动,经过一定时间,群落仍可得到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季节雨林 生态恢复 调查 物种 种群 群落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 被引量:5
7
作者 沈庆仲 《林业调查规划》 2006年第A02期22-25,共4页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4.2510万hm2,由相互不连接的5片组成,利用保护区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结合科研项目,自1990年开始,开展了生态旅游的实践和探索,先后建成了版纳野象谷、勐腊望天树等4个知名景区,展示了西双版纳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4.2510万hm2,由相互不连接的5片组成,利用保护区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结合科研项目,自1990年开始,开展了生态旅游的实践和探索,先后建成了版纳野象谷、勐腊望天树等4个知名景区,展示了西双版纳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使当地社区受益匪浅,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分析了存在的问题、难题,提出了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 发展建议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监测概述 被引量:3
8
作者 何顺强 《林业调查规划》 2008年第6期84-86,共3页
介绍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陈述了目前所开展的监测工作范围、方法及工具,对监测路线的走向作了说明.总结部分动物分布和栖息地的关系:哺乳动物栖息地特征因素很多,但植被的密度是极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保护区低海拔沟谷多为野象、... 介绍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陈述了目前所开展的监测工作范围、方法及工具,对监测路线的走向作了说明.总结部分动物分布和栖息地的关系:哺乳动物栖息地特征因素很多,但植被的密度是极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保护区低海拔沟谷多为野象、野牛、猿、猴和鼷鹿等动物的栖息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野生动物资源 资源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开展计划烧除利弊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陶庆 王兰新 +2 位作者 赵建伟 汤忠明 郭贤明 《林业调查规划》 2013年第4期97-100,共4页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是一个大型的综合性保护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保护区开展了计划烧除工作。开展计划烧除能有效改善野生动物栖息地质量,增加动物食源,缓解日益突出的人与野生动物的矛盾冲突,增加群落生物多样性,有效防止发生重特大...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是一个大型的综合性保护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保护区开展了计划烧除工作。开展计划烧除能有效改善野生动物栖息地质量,增加动物食源,缓解日益突出的人与野生动物的矛盾冲突,增加群落生物多样性,有效防止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计划烧除对中、大型野生动物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但对土壤内的节肢动物影响较大,林下基径3 cm以下的幼树大部分被烧死,频度较高的计划烧除对群落更新有一定的影响,产生的烟雾及灰尘对附近的空气也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烧除 利弊分析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茶树生物防火隔离带建设及其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鸿培 文芒才 +1 位作者 肖文武 郭贤明 《林业调查规划》 2011年第5期67-69,共3页
针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防火工作现状,2008年在曼稿子保护区建立了一条以林下种植茶树为主的生物防火隔离带,并委托当地群众进行管理,茶叶收益归其所有.通过2年时间的检验,认为防火隔离带在有效阻隔外部火源进入保护区、控制当地... 针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防火工作现状,2008年在曼稿子保护区建立了一条以林下种植茶树为主的生物防火隔离带,并委托当地群众进行管理,茶叶收益归其所有.通过2年时间的检验,认为防火隔离带在有效阻隔外部火源进入保护区、控制当地群众蚕食保护区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并有助于增加群众收入,减少了每年防火经费的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火隔离带 森林火灾 茶树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望天树现状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贤明 宋军平 +1 位作者 赵建伟 王兰新 《林业调查规划》 2006年第2期32-35,共4页
对望天树进行一系列调查,阐述了望天树在西双版纳的分布情况,同时对其群落结构及龄级结构进行了阐述;简要分析了造成望天树群落片状分布及其群落难以向外进行扩张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管理建议。
关键词 西双版纳 望天树 现状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南坪村发展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
12
作者 宋军平 王巧燕 张莉 《林业调查规划》 2012年第5期71-74,共4页
根据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基本情况,以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中的南坪村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分析多年来村民贫困的特征、成因,自然资源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藉此提出综合开发利用林下资源,加强人... 根据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基本情况,以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中的南坪村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分析多年来村民贫困的特征、成因,自然资源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藉此提出综合开发利用林下资源,加强人力资源素质培训,规范市场管理等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边社区 社区共管 人力资源 林下资源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保护区计划烧除林下可燃物对大型食草哺乳动物群落结构及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杨鸿培 宋军平 王巧燕 《林业调查规划》 2013年第1期9-13,共5页
2008~2011年在西双版纳保护区曼稿子保护区的了望台和曼稿老一号桩、勐养子保护区的莲花塘和关坪等地实施有计划地林下可燃物烧除,调查监测计划烧除前后动植物的变化情况,对大型食草哺乳动物群落结构及动态影响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2008~2011年在西双版纳保护区曼稿子保护区的了望台和曼稿老一号桩、勐养子保护区的莲花塘和关坪等地实施有计划地林下可燃物烧除,调查监测计划烧除前后动植物的变化情况,对大型食草哺乳动物群落结构及动态影响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共有大型食草哺乳动物3科5种;在原生林季风常绿阔叶林、次生林及荒地(灌丛)3种生境中,烧除后,动物群落的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都有所增加,增加值为0.04~0.2,其中,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以及优势度变化最大的是在次生林中(0.26),其次是在荒地、灌丛中(0.07)。认为林下可燃物烧除加速了可燃物的更替,改善了动物的食源供应,提高了生境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烧除 大型食草哺乳动物 生境类型 群落结构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曼稿自然保护区社区土地利用方式对资源保护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鸿培 文芒才 赵建伟 《林业调查规划》 2012年第6期100-102,108,共4页
采用实地调查和3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曼稿保护区社区土地利用方式进行了调查、统计和分析,得出了曼稿自然保护区社区土地利用状况及利用方式的数据。分析其对保护区内自然资源的影响,提出替代种植、固定生产用地、营造防火隔离带、建... 采用实地调查和3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曼稿保护区社区土地利用方式进行了调查、统计和分析,得出了曼稿自然保护区社区土地利用状况及利用方式的数据。分析其对保护区内自然资源的影响,提出替代种植、固定生产用地、营造防火隔离带、建立社区共管机制、利用新技术新设备、加强巡护等加强社区生产用地管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资源保护 生产用地管理 曼稿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曼稿自然保护区野生大花万代兰分布现状 被引量:1
15
作者 余东莉 赵新坤 《林业调查规划》 2009年第2期61-63,共3页
在西双版纳曼稿自然保护区的4个天然植被亚型中选设了5条调查样线,以搞清自然保护区大花万代兰的垂直分布、生境选择及其附主植物.结果表明:曼稿自然保护区海拔1130~1600m范围均有野生大花万代兰分布,分布最为集中的是海拔1200~14... 在西双版纳曼稿自然保护区的4个天然植被亚型中选设了5条调查样线,以搞清自然保护区大花万代兰的垂直分布、生境选择及其附主植物.结果表明:曼稿自然保护区海拔1130~1600m范围均有野生大花万代兰分布,分布最为集中的是海拔1200~1450m的针阔混交林;多分布于林木上层郁闭度50%~60%的阳坡地段;主要附主植物有毛叶青冈、大叶栎、黑黄檀、银叶栲等.针对野生大花万代兰具有的保护价值及其目前所面临的各种威胁.提出加大管护力度、对其分布及种群数量进行长期性监测、开展人工培育技术研究等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万代兰 垂直分布 生境植被 立地坡向 附主植物 曼稿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西双版纳自然博物馆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正斌 陈明勇 +2 位作者 沈庆仲 蒋艳云 王茜 《林业调查规划》 2006年第A02期7-10,共4页
经国家林业局批准,2003年建立西双版纳自然博物馆,2004年竣工并验收合格,博物馆采用多种多样形式,全方位介绍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相关知识,2005年1~10月接待社会各界人士和学生11 488人次,受到各级领导高度评价,对西双版纳自然博物馆... 经国家林业局批准,2003年建立西双版纳自然博物馆,2004年竣工并验收合格,博物馆采用多种多样形式,全方位介绍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相关知识,2005年1~10月接待社会各界人士和学生11 488人次,受到各级领导高度评价,对西双版纳自然博物馆建设与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 自然博物馆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勐养子保护区党片区域大红菌可持续利用现状及管理对策
17
作者 王巧燕 杨云中 陶永祥 《林业调查规划》 2011年第5期53-55,共3页
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党片区域大红菌的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认为,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和指导,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开发意识淡薄,采菇时急功近利,采收后加工手段落后,导致野生大红菌产量和质量下降等问题... 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党片区域大红菌的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认为,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和指导,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开发意识淡薄,采菇时急功近利,采收后加工手段落后,导致野生大红菌产量和质量下降等问题.藉此提出了建立共管机制,建立固定交易市场规范交易行为,实行村民划片承包管理制度等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林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红菌 可持续利用 规范化管理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党片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印度野牛种群数量、分布和保护现状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忠员 杨鸿培 罗爱东 《林业调查规划》 2016年第2期115-119,共5页
印度野牛是西双版纳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代表性物种,历史上印度野牛广布于西双版纳,在过去的30年间,随着人口增加,人类干扰的加剧,印度野牛生境破碎化和丧失严重,其种群面临灭绝。为了解印度野牛在西双版纳现有分布区域和数量情况,于2013... 印度野牛是西双版纳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代表性物种,历史上印度野牛广布于西双版纳,在过去的30年间,随着人口增加,人类干扰的加剧,印度野牛生境破碎化和丧失严重,其种群面临灭绝。为了解印度野牛在西双版纳现有分布区域和数量情况,于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采用访问调查法对西双版纳州印度野牛分布范围及种群数量开展调查。结果表明,印度野牛分布于勐腊县上中良村,勐腊自然保护区南贡山,尚勇保护区南满村、河图二组;勐海县帕迫村、中纳包村、南罕上寨、星火山村,曼派村,曼麻榜村,纳京六组,南双岭村、贺建八组、纳板河自然保护区,曼兴梁村;景洪市勐养镇勐养自然保护区澜沧江沿线、龙帕村、巴来村、巴卡老寨区域。印度野牛的分布区域在逐渐萎缩,数量在逐渐减少,由1988年的605-712头减少到目前的152-167头,前景堪忧。建议加强对印度野牛的基础研究与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野牛 种群数量 分布 生境破碎化 西双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巨蜥分布情况及保护策略
19
作者 杨鸿培 李泽君 +1 位作者 宋志勇 李红梅 《林业调查规划》 2017年第3期54-56,100,共4页
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在西双版纳的勐腊、景洪、勐海县开展野生巨蜥调查。经多次野外调查及访查,发现该物种在3县(市)皆有分布,其分布与水系、海拔有关,且巨蜥的活动在保护区内及周边村寨较其它区域更为频繁。对巨蜥调查中存在的种群... 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在西双版纳的勐腊、景洪、勐海县开展野生巨蜥调查。经多次野外调查及访查,发现该物种在3县(市)皆有分布,其分布与水系、海拔有关,且巨蜥的活动在保护区内及周边村寨较其它区域更为频繁。对巨蜥调查中存在的种群数量减少,常被捕杀、贩卖作为食材,案件查处难,伤害家畜、家禽后受害农户难以得到相应赔偿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蜥 分布 种群数量 生存状况 保护策略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周边社区土地利用方式及发展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巧燕 沈庆仲 胡天祥 《林业调查规划》 2014年第6期105-108,139,共5页
国家公园和周边社区居民存在着非常紧密的互动关系。文章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周边社区为研究对象,于2010年1-12月采用PRA、RRA(乡村快速评估)方法,对周边263个社区开展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社区的土地利用模式已趋向稳定,单一... 国家公园和周边社区居民存在着非常紧密的互动关系。文章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周边社区为研究对象,于2010年1-12月采用PRA、RRA(乡村快速评估)方法,对周边263个社区开展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社区的土地利用模式已趋向稳定,单一种植粮食的种植业结构正在调整,发展扩大种植了橡胶、茶叶、水果等经济林木和甘蔗等经济作物,原始生产方式正在被固定农田、种植长期经济林木取代。针对存在的问题,对国家公园及社区的进一步管理和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种植结构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周边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