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傣心舒颗粒制备工艺优化及其物理指纹图谱建立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宇浩 刀会仙 +4 位作者 谢纪园 杨澜 杜若飞 邱明丰 苏靖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228,共7页
目的优化傣心舒颗粒制备工艺,并建立其物理指纹图谱。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及转矩流变性试验基础上,以药辅(甘露醇)比、润湿剂(乙醇)体积分数、润湿剂用量为影响因素,成型率、溶化率、吸湿率、休止角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 目的优化傣心舒颗粒制备工艺,并建立其物理指纹图谱。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及转矩流变性试验基础上,以药辅(甘露醇)比、润湿剂(乙醇)体积分数、润湿剂用量为影响因素,成型率、溶化率、吸湿率、休止角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以水分、吸湿性、休止角、豪斯纳比、松密度、振实密度、相对均齐度指数为二级指标,建立物理指纹图谱。结果最佳条件为药辅比1∶1.3,润湿剂体积分数87%,润湿剂用量26%,综合评分为86.93分。5批样品物理指纹图谱相似度均高于0.99。结论该方法合理、可行、稳定,可用于傣心舒颗粒的工业化大生产,并为该制剂转化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心舒颗粒 制备工艺 物理指纹图谱 Box-Behnken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TIR结合有效成分定量分析在傣药灯台叶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杨妮娜 杨春勇 +1 位作者 王元忠 赵应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8-64,共7页
傣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瑰宝,同时也是我国"四大民族医药"(藏、蒙、维、傣)之一。建立灯台树叶片(傣语习称"摆埋丁别")、嫩茎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和HPLC测定鸭脚树叶碱、熊果酸、齐墩果酸含量的方法以快速鉴别和区分... 傣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瑰宝,同时也是我国"四大民族医药"(藏、蒙、维、傣)之一。建立灯台树叶片(傣语习称"摆埋丁别")、嫩茎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和HPLC测定鸭脚树叶碱、熊果酸、齐墩果酸含量的方法以快速鉴别和区分不同药用部位,探讨嫩茎对灯台叶整体质量的影响及红外光谱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傣药材质量评价中的应用。采集15批灯台叶和嫩茎红外光谱,平行三次,原始光谱经自动基线校正、自动平滑、纵坐标归一化、二阶求导等预处理后进行主成分分析,分别测定鸭脚树叶碱[乙腈-0.1%氨水(40∶60),检测波长287nm],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甲醇-0.1%甲酸水(88∶12),检测波长210nm]的含量。灯台叶及嫩茎原始光谱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差异较小,经自动基线校正、自动平滑、纵坐标归一化和二阶求导处理后在3 000~2 800和1 800~500cm^(-1)波段中吸收峰数目和强度差异明显;由导数光谱数据的主成分得分图可得知叶片和嫩茎各为一类,且不同批次叶片之间的变异大于嫩茎;叶片中有效成分平均含量均明显高于嫩茎(鸭脚树叶碱含量为嫩茎中的3.8倍,熊果酸含量为嫩茎中的5.1倍,齐墩果酸含量为嫩茎中的4.2倍);叶片中鸭脚树叶碱、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平均含量分别为0.79,8.47,7.51mg·g^(-1),嫩茎中三者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21,1.78,1.67mg·g^(-1),熊果酸、齐墩果酸含量均明显高于鸭脚树叶碱含量,而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相对稳定。灯台叶的整体质量优于嫩茎,市售掺杂嫩茎的灯台叶不能直接纳入傣药应用,应先进行一定的净选后再加以利用。红外光谱技术结合液相色谱能快速对傣药不同药用部位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系统评价药材整体质量,可用于傣药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IR指纹图谱 傣药 灯台叶 鸭脚树叶碱 熊果酸 齐墩果酸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Vis结合HPLC FP对不同采收期傣药灯台叶的鉴别及品质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妮娜 张霁 +2 位作者 赵艳丽 王元忠 赵应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021-4027,共7页
建立不同采收期灯台叶紫外-可见光谱指纹图谱及HPLC指纹图谱,结合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不同采收期灯台叶进行快速鉴别和品质评价,确定最佳采收期,推动傣药现代化发展进程。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灯台叶紫外-可见光谱的最佳提取条件,采集1... 建立不同采收期灯台叶紫外-可见光谱指纹图谱及HPLC指纹图谱,结合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不同采收期灯台叶进行快速鉴别和品质评价,确定最佳采收期,推动傣药现代化发展进程。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灯台叶紫外-可见光谱的最佳提取条件,采集12个月份灯台叶紫外光谱数据,平行3次,扣除背景8点平滑后倒入SIMCA-P+11.5进行主成分分析,以前三个主成分三维得分图快速鉴别不同采收期。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 C18(250×4.6mm,5μm)色谱柱,以乙腈(B)-0.1%甲酸水(A)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5min,5%B;5~35min,5%B→26%B;35~40min,26%B→56%B),流速1mL·min^(-1),进样量7μL,柱温30℃,检测波长287nm。不同采收期灯台叶紫外-可见光谱根据吸收峰位置及变化的幅度可以将光谱分为三段,第一段为235~400nm,第二段为400~500nm,第三段为500~800nm。第一段中吸收峰数目最多,主要集中在270,287和325nm,吸光度及其变化幅度最大,体现出不同月份光谱图的指纹特征。第二段吸收峰较少主要分布在410nm和464nm附近,吸光度及其变化较第一段减小。第三段图谱在665nm处均有一个较大吸收峰,吸光度无明显差异。将UV-Vis光谱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不同月份样品在主成分得分图中离散分布,同一月份样品相对集中,可以将不同月份样品鉴别开。HPLC指纹图谱结合聚类分析可将不同采收期样品分为Ⅲ类,第Ⅰ类为3,4,5和7月份,第Ⅱ类为6,8和9月份,第Ⅲ类为10,11,12,1及2月。结合共有峰面积可以看出同一类样品化学成分含量相近,不同类之间差异较明显,第Ⅲ类样品化学成分含量最高。UV-Vis FP,HPLC FP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能快速鉴别不同采收期灯台叶并对其进行品质评价。灯台叶最佳采收期为10月至次年2月,即傣历中的冷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光谱 HPLC指纹图谱 傣药 灯台叶 采收期 鉴别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傣药灯台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妮娜 王灿红 赵应红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45-650,共6页
本文通过调研国内外文献和傣医药相关资料,对灯台叶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进行整理研究,以期为该药材及其相关新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并促进化学、药理及质量控制等现代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 灯台叶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质量控制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促进骨折愈合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肖娟 黄梅 +5 位作者 李思琪 李正芬 徐智 胡慧玲 李江 余晓玲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322-3329,共8页
骨折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5%~10%的患者会发展为骨不愈合,治疗周期较长,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由于生物制剂类药物在治疗骨折愈合中的局限性,从传统中药中挖掘通过改善炎症反应、缓解氧化应激损伤、促进血管生成、重塑骨形成来加速骨... 骨折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5%~10%的患者会发展为骨不愈合,治疗周期较长,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由于生物制剂类药物在治疗骨折愈合中的局限性,从传统中药中挖掘通过改善炎症反应、缓解氧化应激损伤、促进血管生成、重塑骨形成来加速骨折愈合的药物对本病的治疗有积极意义。中药作为治疗骨伤疾病的特色手段,可通过抗炎、抗氧化、促进骨形成、调节血管生成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综合作用来促进骨折愈合。本文对中药单体、提取物、复方促进骨折愈合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加强其药理活性研究、促进其临床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单体 提取物 复方 骨折愈合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