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双版纳野象谷亚洲象个体识别及种群数量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保明伟 韩泳 +4 位作者 熊朝永 陈继铭 王斌 李富明 周方易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2-479,共8页
以西双版纳勐养地区野象谷出现的野生亚洲象(Elephas maximus)为研究对象,利用2002—2023年拍摄积累的影像资料,对亚洲象开展基于形态特征的个体识别,共识别出个体152头,并分析了种群的数量特征。研究发现:该地活动的亚洲象种群数量由2... 以西双版纳勐养地区野象谷出现的野生亚洲象(Elephas maximus)为研究对象,利用2002—2023年拍摄积累的影像资料,对亚洲象开展基于形态特征的个体识别,共识别出个体152头,并分析了种群的数量特征。研究发现:该地活动的亚洲象种群数量由2002年的36头增长到2023年的112头,且主要增长来源于出生而非迁入,平均年出生率为8.29%,平均种群年增长率为5.78%。该种群大部分个体为未成年,为增长型种群。2023年的种群,在低龄阶段雄性比例略高于雌性,但随着年龄增加,雄性比例降低,最终成年雌性多于成年雄性,同时还对野生雌性亚洲象的部分繁殖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野生种群繁殖状况较好。研究表明,在全球亚洲象种群呈下降趋势的大背景下,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勐养地区的亚洲象得到了有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个体识别 种群数量 种群结构 中国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象母象伤婴行为的处置和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保明伟 韩泳 +4 位作者 熊朝永 沈庆仲 李多 保鸿 周方易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1-126,共6页
2001—2019年国内共有7例(含本文案例)圈养亚洲象(Elephas maximus)母象分娩后伤婴案例,除本文案例外,幼象均被母象伤害致死或人工育幼失败后死亡。本案例分析了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1头伤婴母象和5头对照母象产后的行为差异,... 2001—2019年国内共有7例(含本文案例)圈养亚洲象(Elephas maximus)母象分娩后伤婴案例,除本文案例外,幼象均被母象伤害致死或人工育幼失败后死亡。本案例分析了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1头伤婴母象和5头对照母象产后的行为差异,发现伤婴母象干预幼象的频次和持续时间多于对照母象,且有反复用力踩踏、咬幼象等对幼象造成伤害的行为,造成幼象严重内外伤,治疗28 d才痊愈;幼象卧倒会造成母象应激。伤婴行为发生后,组织饲养员对幼象进行紧急抢救,成功将幼象和母象暂时分离。幼象0~6日龄由人工辅助育幼,与母象保持视觉接触和有限的触觉接触,挤母象母乳饲喂幼象,逐步引导母象安全接纳幼象。幼象6日龄后转为在饲养员监护下的完全自然育幼。本案例通过对比受伤幼象人工辅助育幼和自然育幼期间与对照幼象的行为差异,发现自然育幼后的幼象吸乳频次显著增加(P=0.023),频次和时长接近正常幼象,母象未再出现伤害幼象行为。本案例是国内罕见报道的圈养亚洲象伤婴行为处置成功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圈养繁殖 伤婴行为 人工辅助育幼 母乳喂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例亚洲象肠臌气的诊治 被引量:1
3
作者 保明伟 韩泳 +4 位作者 熊朝永 李德荣 保鸿 李多 周方易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28-433,共6页
亚洲象(Elephas maximus)为单胃食草动物,大肠内发酵在其消化中有重要作用。肠臌气是过量进食或消化不良等原因导致食物在肠道内滞留,持续发酵产生过量气体引起。报道2例亚洲象肠臌气救治过程,1头成年亚洲象短时间大量食入高糖分食物,以... 亚洲象(Elephas maximus)为单胃食草动物,大肠内发酵在其消化中有重要作用。肠臌气是过量进食或消化不良等原因导致食物在肠道内滞留,持续发酵产生过量气体引起。报道2例亚洲象肠臌气救治过程,1头成年亚洲象短时间大量食入高糖分食物,以及1头处于哺乳期的幼象食山羊乳消化不良分别引发肠臌气。成年象表现为排便困难、腹围增大和拒食,血常规与血液生化结果显示已引起细菌感染和心脏负担,经引导行走、促胃肠蠕动和抗菌等治疗,效果不佳。幼象表现为稀便和腹围增大,口服促胃肠蠕动及益生菌药物,效果不佳。为遏止腹部鼓胀持续加剧导致严重后果,采用套管针进行后肠穿刺放气。腹腔减压后,2头患象病情均好转,最终痊愈。研究结果可为亚洲象肠臌气的诊治,特别是穿刺治疗操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肠臌气 单胃动物 发酵 穿刺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