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红外相机调查四川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及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1
作者 付励强 白文科 +7 位作者 郭桢杉 黄耀华 立言伍叶 杨彪 侯金 董鑫 张晋东 周材权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2-452,共11页
为了调查四川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兽类多样性及时空分布特征,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保护区永红、高卓营、白家湾、沙腔4个保护站片区布设了79台红外相机,对研究区域内兽类资源进行了连续监测,记录到兽类5目16科25种,其中物... 为了调查四川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兽类多样性及时空分布特征,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保护区永红、高卓营、白家湾、沙腔4个保护站片区布设了79台红外相机,对研究区域内兽类资源进行了连续监测,记录到兽类5目16科25种,其中物种相对丰富度前10的兽类分别是小熊猫Ailurus fulgens、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猪獾Arctonyx collaris、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中国豪猪Hystrix hodgsoni、野猪Sus scrofa、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和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在时间节律上,小熊猫和大熊猫在秋、冬季活动更频繁且昼夜都在活动,但以白天活动为主;藏酋猴在秋季和夏季有2个活动高峰期且是典型的昼行型动物,而中国豪猪和豹猫在春季活动相对频繁且都是典型的夜行型动物。在空间分布上,藏酋猴分布范围最大,其次是黄喉貂和小熊猫;不同季节,这10种兽类在各个海拔梯度上的多样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呈现出垂直迁徙特征。根据红外相机数据反映出的兽类时空分布特征,可以针对保护区珍稀濒危兽类开展更加全面细致的研究,为保护区开展相关保护管理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红外相机 时空分布 相对丰富度 兽类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笋管理政策对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恢复的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洪洋 张晋东 +2 位作者 白文科 黄耀华 付励强 《四川林业科技》 2019年第4期74-79,共6页
为了评估采笋管理政策对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恢复的作用,2018年 9月对保护区内采笋管理区域和保护区外围保护带的未管理区域进行了野外调查,对比分析采笋管理区域与未管理区域大熊猫主食竹——八月竹( Chimonobambusa szechu... 为了评估采笋管理政策对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恢复的作用,2018年 9月对保护区内采笋管理区域和保护区外围保护带的未管理区域进行了野外调查,对比分析采笋管理区域与未管理区域大熊猫主食竹——八月竹( Chimonobambusa szechuanensis )的生长状况以及森林植被特征。结果显示: 1)采笋管理区域的竹笋株高与数量明显大于未管理区域的相关指标( p <0.05),竹笋基径,成竹株高无明显差异。2)采笋管理区域乔木胸径,乔木树高,灌木层盖度大于未管理区域,且差异显著( p <0.05)。可见,采笋管理政策对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主食竹的恢复产生正面作用,而连续采笋不仅影响了大熊猫主食竹的生长,也在改变大熊猫生境的森林植被特征。为了更好的保护当地大熊猫的生存,保护区实行科学的采笋管理政策是有效的,建议在其他保护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笋管理政策 大熊猫 生境恢复 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新记录 被引量:5
3
作者 黄耀华 侯金 +6 位作者 吴沛桦 白文科 林珊 付励强 立言伍叶 李玉杰 张晋东 《四川林业科技》 2019年第1期61-65,共5页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的物种资源情况,本研究调查了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从2016年至今红外相机数据中发现的保护区新物种记录,共计8种,包括1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林鸮),4种国家"三有"物种(褐头鸫、棕朱雀、...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的物种资源情况,本研究调查了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从2016年至今红外相机数据中发现的保护区新物种记录,共计8种,包括1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林鸮),4种国家"三有"物种(褐头鸫、棕朱雀、丘鹬、橙色小鼯鼠),1种IUCN红色名录中易危物种(褐头鸫)。建议应对这些动物分布区(如中等海拔地区(2 100 m~2 600 m)进行集中研究,如探究其生境适宜性及日常行为,加强对它们的监测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新记录 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陵江中游阆中段冬季水鸟多样性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琬婧 胡杰 +2 位作者 陈红 魏永 李艳红 《四川林业科技》 2020年第2期35-41,共7页
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采用固定样线法对嘉陵江中游阆中段冬季水鸟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30种水鸟,隶属7目9科。调查中发现四川省重点保护物种有小??、黑颈??、凤头??,普通鸬鹚和黑水鸡5种。嘉陵江阆中段冬季水鸟的优势种为斑嘴鸭和骨顶鸡2... 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采用固定样线法对嘉陵江中游阆中段冬季水鸟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30种水鸟,隶属7目9科。调查中发现四川省重点保护物种有小??、黑颈??、凤头??,普通鸬鹚和黑水鸡5种。嘉陵江阆中段冬季水鸟的优势种为斑嘴鸭和骨顶鸡2种,共占观察水鸟总数的40.95%。研究显示人为干扰程度高的样线鸟类多样性较低,表明人为干扰是导致该区域鸟类多样性较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水鸟 嘉陵江 阆中 多样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