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3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实困囿、逻辑转置与未来进路 被引量:1
1
作者 贾晋 高远卓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共13页
当前,中国县域经济发展表现为区域发展不协调的时空差异、城乡发展不均衡的多维度差异、头部县域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老少边穷地区县域经济快速增长以及经济区域一体化发展和跨区域的开放合作等特征。与此同时,县域经济也面临着“... 当前,中国县域经济发展表现为区域发展不协调的时空差异、城乡发展不均衡的多维度差异、头部县域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老少边穷地区县域经济快速增长以及经济区域一体化发展和跨区域的开放合作等特征。与此同时,县域经济也面临着“收缩型”县城和“空心化”乡村并存导致的人口困境,培育县域经济增长“新兴引擎”和优化“传统动能”难以兼顾导致的产业困境,县域财政支出刚性增长与有效收入退坡递减并存导致的财源困境,保持县域经济稳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引发的转型困境以及上级事权压力层层加大与基层矛盾问题汇集导致的治理困境。应从以新质生产力为牵引推进县域产业优化升级,以要素双向自由流动为驱动实现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以人的城镇化为抓手推进县域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以产业金融为要点创新县域投融资模式以及以数字治理为关键提升县域高水平治理能力等方面优化政策逻辑,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发展逻辑 共性问题 未来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流动的空间政治经济学: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经验分析
2
作者 赵峰 区铭彦 陈姝兴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5-166,共22页
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对促进地区间资本流动和相互融合,提高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经济学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分析地区间资本流动和利润率动态的综合性理论模型。通过对... 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对促进地区间资本流动和相互融合,提高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经济学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分析地区间资本流动和利润率动态的综合性理论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数理分析和模拟,证明地区间资本流动能够促进各个地区资本积累;地区间资本流动对利润率产生的总效应取决于资本积累动态。进一步,本文结合理论分析结果并通过经验研究发现:地区间资本流动仍然有效促进各地区经济增长,同时地区间资本流动能对各地区利润率产生正效应,但效应大小受各个地区的技术和初始投资水平因素影响。因此,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跨区域资本流动的政策支持,通过制度设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更高水平的市场经济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间资本流动 利润率 经济增长 区域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设立与企业ESG表现——基于机器学习的因果推断
3
作者 张容嘉 李云飞 王乐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83,共12页
契合绿色、可持续新发展的ESG理念日益受到政府、投资机构、企业管理者的关注。如何提升企业ESG表现,内化企业ESG实践的外部性,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给出了新思路。为避免传统渐进DID模型预设偏误、维度诅咒、模型强假定等问题,... 契合绿色、可持续新发展的ESG理念日益受到政府、投资机构、企业管理者的关注。如何提升企业ESG表现,内化企业ESG实践的外部性,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给出了新思路。为避免传统渐进DID模型预设偏误、维度诅咒、模型强假定等问题,充分考虑变量间的非线性关系,本文采用2006~2023年上市企业数据,运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评估了“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设立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设立显著提升了企业ESG表现,且分别对企业E表现、S表现、G表现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重设机器学习模型、更换被解释变量、工具变量回归等方法后结论仍然成立。“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设立主要通过促进企业技术升级和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ESG表现,且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程度高地区、国有企业中提升效应更加显著。本文进而提出大力推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依托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发展促进企业ESG表现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ESG表现 双重机器学习 技术升级 数字化转型 新质生产力 上市企业 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首发经济的驱动机理与推进路径研究
4
作者 张鹏 李小红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8-98,共11页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需要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尤其需要依靠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首发经济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视域,研究首发经济的缘起、主要表征与核心内涵,深...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需要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尤其需要依靠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首发经济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视域,研究首发经济的缘起、主要表征与核心内涵,深入分析首发经济的驱动因素,探索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进路径。研究发现:首发经济是以创新为驱动,创新型企业推出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带动产业链发展,供给侧引领需求侧、需求侧推动供给侧发展的经济模式;供给端的技术支撑是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组织端的创新型企业是首发经济的核心,需求端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造和引导市场需求,以需求牵引供给端发展;推动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应构建供给端、组织端和需求端有机统一的协同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经济 创新生态系统 驱动机理 推进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思路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赵曦 刘天平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8-21,共4页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的稳定问题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和严峻制约。在实施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的态势下必须重新明确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功能定位,尽快调整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战略思路,切实...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的稳定问题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和严峻制约。在实施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的态势下必须重新明确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功能定位,尽快调整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战略思路,切实扭转由单纯追求以GDP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方式。确立以人力资本投资、社会资源开发为核心的区域发展战略,构建新的反贫困治理结构,塑造新的社会发展体系,建立新的社会稳定机制,以缓解消除贫困、促进文化融合、维护社会稳定为重点,推进西南边疆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 贫困态势 社会稳定 战略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资源配置效应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志 易恩文 王军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0-121,共12页
优化资源配置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基本目标,基于市场价格、竞争与风险机制的市场化视角,以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实践为基础,构建“数字经济—市场化—资源配置”的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全国地级市样本数据,在测算城市数字经济和资源... 优化资源配置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基本目标,基于市场价格、竞争与风险机制的市场化视角,以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实践为基础,构建“数字经济—市场化—资源配置”的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全国地级市样本数据,在测算城市数字经济和资源配置效率指数的基础上实证分析。实证发现: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改善了资源配置扭曲,这一结论在考虑指数测度误差、内生性问题以及外生政策冲击等因素后依然成立;市场化是数字经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途径;数字经济对资源配置扭曲的优化效应存在边际递减的非线性特征,且在优化效应的结构差异上存在“资本—产品—劳动力”的递进逻辑;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改善城市间产品和资本配置扭曲相互强化的内生交互循环,但也可能因城市间的“虹吸效应”导致劳动力配置在空间上产生“新扭曲”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配置效率 城市数字经济 市场化 全国统一大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资本论》原理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33届学术年会理论综述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传辉 蒋晋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7-130,共4页
2016年7月22日至24日,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33届学术年会在河北经贸大学召开。来自全国高校及科研机构的80多名代表,围绕“运用马克思《资本论》基本原理,以‘五大发展理念’为重点,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 2016年7月22日至24日,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33届学术年会在河北经贸大学召开。来自全国高校及科研机构的80多名代表,围绕“运用马克思《资本论》基本原理,以‘五大发展理念’为重点,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的主题,展开了认真热烈的研讨。其中许多观点令人耳目一新,充分展示了这次大会的理论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研究 高等财经院校 理论创新性 河北经贸大学 财经大学 马克思经济学 经济管理 京津冀区域 江西农业大学 广东省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台经济中混业经营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韩文龙 俞佳琦 刘璐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9,共12页
平台经济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现阶段我国平台经济存在跨领域、多行业混业经营现象,呈现出强烈的跨边界扩张特性。平台经济混业经营的本质是进一步将社会交互纳入价值增值的过程,强化价值实现的生态系统,分散经营风险,增强... 平台经济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现阶段我国平台经济存在跨领域、多行业混业经营现象,呈现出强烈的跨边界扩张特性。平台经济混业经营的本质是进一步将社会交互纳入价值增值的过程,强化价值实现的生态系统,分散经营风险,增强自身竞争力。混业经营能够实现供需双方的规模效应、双边市场的跨边网络效应、用户的锁定效应、资本积累的集聚效应等多重效应,扩大企业规模,增强市场势力,其混业经营模式包括横向式相邻融合、圈层式生态构建、纵向式差异定位、网络式并行发展四类,因跨边网络效应的不同也可归纳为外延式混业经营和内涵式混业经营。平台经济跨领域混业经营行为既有利于发挥规模效应,但是也可能会导致平台垄断、监管脱敏、创新抑制等问题。应建立科学高效的治理监管体系,通过平台开放度治理、平台包络边界管控、平台垄断行为监管等,构建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的监管体系,同时强化创新和治理的协同性,科学应对平台混业带来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经济 混业经营 平台竞争 平台垄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政策手段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和结构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丁任重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33-37,共5页
在全球经济深度调整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下,我国出台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两新”政策在刺激社会投资、推动技术创新、扩大居民消费、优化产业结构以及加快经济社会... 在全球经济深度调整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下,我国出台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两新”政策在刺激社会投资、推动技术创新、扩大居民消费、优化产业结构以及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应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品迭代与技术升级、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提升产品出口竞争力、确保政策标准和执行的统一性等方面入手,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和结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设备更新 消费品以旧换新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三重压力”下的积极财政政策与财政货币协同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脉 刘定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8,共17页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三重压力”对于提升财政政策效能和加强政策协同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NK-DSGE)模型,拟合了2019年第四季度—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实际消费与劳动供给数据的演变路径,模...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三重压力”对于提升财政政策效能和加强政策协同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NK-DSGE)模型,拟合了2019年第四季度—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实际消费与劳动供给数据的演变路径,模拟了“三重压力”的经济环境,进而定量测算积极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和社会福利效果,探讨财政货币协同方式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面对“三重压力”,政府增加民生支出能产生显著的消费乘数,切实增进社会福利;第二,相对于税收融资的货币主导型政策组合,债务和通货膨胀融资的财政主导型政策组合能够提升公共投资的稳增长效果;第三,相对于货币主导型政策组合,减税降费会持续放大财政主导型政策组合下的财政政策效果,并且改善财政政策空间。因此,财政货币政策组合可暂时转向财政主导型来提升积极财政政策效能,改善应对“三重压力”的能力;同时,积极财政政策应平衡好生产性和民生性支出,在发展中稳步提升社会福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三重压力” 财政政策效能 政策协同 财政乘数 社会福利效应 民生支出 公共投资 减税降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竞争理论视角下的平台经济及其演化特点 被引量:1
11
作者 葛浩阳 陆茸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79,共9页
竞争理论贯穿了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全过程,也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多个环节。部门内部的竞争、部门之间的竞争以及不同资本类型之间的竞争,都深刻地影响了技术变革、产品创新、生产组织变迁等经济内容。平台经... 竞争理论贯穿了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全过程,也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多个环节。部门内部的竞争、部门之间的竞争以及不同资本类型之间的竞争,都深刻地影响了技术变革、产品创新、生产组织变迁等经济内容。平台经济作为一种融合了互联网、大数据等各种新兴技术的经济形式,也必然受到竞争逻辑的支配,其产生、发展以及所塑造的结果无不与竞争有着密切联系。在平台经济中,产业资本之间、产业资本与商业资本之间、土地等实体空间所有者与平台虚拟空间所有者之间,都会演化出一些新的竞争特征,这些竞争关系又决定了平台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平台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须处理好平台之间的竞争关系,防止平台垄断和资本无序扩张,促进数字平台与实体经济的互相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竞争理论 平台经济 垄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批判与超越——基于马克思主义“总资本家”思想的分析
12
作者 陈雨森 罗皓文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8-157,共10页
经济全球化遭遇强烈逆流的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却在加速发展,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反映出经济全球化正处于深刻变革之中。马克思主义“总资本家”思想揭示了资本主义国家行为的内在逻辑,这为研究经济全球化的区域转向提供了独特的理论视... 经济全球化遭遇强烈逆流的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却在加速发展,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反映出经济全球化正处于深刻变革之中。马克思主义“总资本家”思想揭示了资本主义国家行为的内在逻辑,这为研究经济全球化的区域转向提供了独特的理论视角。基于这一分析视角,可以发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本质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工具。随着生产无限性与世界市场有限性矛盾的不断积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速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增强缓和与协调国际矛盾的能力。国家实力对比调整引致重新瓜分利益的争斗,愈发加剧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借助区域经济一体化护持资本全球积累体制,使其呈现出规模巨型化、融合深入化以及对抗显性化的时代特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不仅不能消除资本主义全球化内含的各种矛盾,反而可能导致国家竞争升级为区域竞争,进一步激化矛盾。基于此,我们需要准确把握“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层逻辑,以“一带一路”倡议内嵌的平等交往逻辑,变革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运行逻辑,从而超越受到资本逻辑裹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使之成为推动新型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资本家” 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带一路” 新型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区域差异、动态演变与影响因素——基于生产关系视角 被引量:2
13
作者 盖凯程 晏晨景 刘璐 《当代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8,共18页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需构建适配的新型生产关系。基于2012—2021年中国城市数据,从“新”和“质”双维度构建指标评价体系,揭示新质生产力的三重“中心—外围”梯度分化格局及跃升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生产关系视角分析因地制...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需构建适配的新型生产关系。基于2012—2021年中国城市数据,从“新”和“质”双维度构建指标评价体系,揭示新质生产力的三重“中心—外围”梯度分化格局及跃升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生产关系视角分析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现路径。研究发现:生产关系优化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呈现“中心强、外围弱”的异质特征;生产关系的空间溢出强度与方向存在协同度门槛,即新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间协同度更高的中心区域具有更强的溢出效应,且向外围溢出;中心与外围区域间壁垒抑制溢出效应。对此,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应聚焦生产组织革新、要素配置优化、市场壁垒破除和消费升级引导,以“中心—外围”联动改革推动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区域差异 动态演变 新型生产关系 区域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对城市产业链韧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马丹 陈思年 +1 位作者 雷乐瑶 贺泽凯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35,共17页
在深入分析新质生产力内涵的基础上,从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对象和新质劳动资料三个维度构建新质生产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投影寻踪模型和CRITIC法测度了中国地级市层面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并构建产业链网络经测算得到产业链韧性指数... 在深入分析新质生产力内涵的基础上,从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对象和新质劳动资料三个维度构建新质生产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投影寻踪模型和CRITIC法测度了中国地级市层面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并构建产业链网络经测算得到产业链韧性指数,除此之外梳理新质生产力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和空间溢出效应的事实,最后通过模型进行验证。研究发现:首先,在时间趋势上新质生产力和产业链韧性均呈现上升特征,在空间分布上两者都呈现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低于平均水平。其次,新质生产力对产业链韧性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显著,对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弱于其他地区。再次,资源错配和产业结构升级在新质生产力对产业链韧性影响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最后,新质生产力对产业链韧性的促进作用具有空间溢出效应,随地理距离增加溢出效应呈现衰减的趋势。基于此,为加快新质生产力和产业链韧性提升,以及缓解资源错配和产业结构升级,更好地引导新质生产力能效发挥提供了具体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产业链韧性 中介效应 遗传寻踪模型 复杂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理论逻辑、实现路径和实践要求 被引量:1
15
作者 丁任重 李晶维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6-94,177,178,共11页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之源,科技创新从劳动形态、劳动类型、生产形式与生产关系等多个维度重塑生产力的发展,涵盖了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分散生产与协作生产、传统生...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之源,科技创新从劳动形态、劳动类型、生产形式与生产关系等多个维度重塑生产力的发展,涵盖了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分散生产与协作生产、传统生产关系与新型生产关系的范畴。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活力之源,科技创新以科技体制变革、产业布局优化、生产效率提升、供需动态平衡等,推动新质生产力在速度、规模、质量、深度等方面的变革。因此,为积极发挥科技创新的增量器作用,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要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基础上,重点推进科教兴国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同时要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新质生产力 科技变革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下养老财富积累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宇虹 赵志宏 任迎伟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6,共12页
实现共同富裕,需要正视人口老龄化对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的冲击,也要正视其对规范养老财富积累机制提出的新挑战。中国正面临三支柱发展不平衡、养老金融市场发育不足、养老思维固化等问题,不仅引发养老财富缺位,也导致养老财富的不平等... 实现共同富裕,需要正视人口老龄化对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的冲击,也要正视其对规范养老财富积累机制提出的新挑战。中国正面临三支柱发展不平衡、养老金融市场发育不足、养老思维固化等问题,不仅引发养老财富缺位,也导致养老财富的不平等分配。为此,首先需要在厘清微观家庭资产配置结构与养老风险的基础上,发挥政府职能,改善顶层设计,降低制度设计导致的养老财富不平等;其次,完善市场机制,实现多样化、专业化、灵活化承接不同层次的养老财富积累需求,降低养老财富的机会不平等;第三,普及养老教育,提升微观家庭的养老意识与养老规划能力,降低人力资本引发的不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养老财富 规范积累机制 不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基于县域层面的实证分析
17
作者 朱杰 彭浩瀚 +2 位作者 张志 王军 高远卓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9-91,共13页
从数字技术效应和数字治理效应来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粮食安全的直接赋能效应,从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农业科技创新效应、农民数字素养提升效应来探讨间接赋能机制,以此来构建数字乡村建设促进粮食安全的理论机制。基于此,采用2018—2022年... 从数字技术效应和数字治理效应来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粮食安全的直接赋能效应,从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农业科技创新效应、农民数字素养提升效应来探讨间接赋能机制,以此来构建数字乡村建设促进粮食安全的理论机制。基于此,采用2018—2022年1238个县的数据对其影响水平、作用机制、时空演变特征等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粮食安全具有显著的积极效应,且该效应时间上具有“二次飞跃”特征,空间上存在极化效应,亟须政策予以扭转;从数字乡村建设的子维度来看,数字基础设施与数字治理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优化和农业科技创新两条重要路径的作用已经凸显,农民数字素养提升带来的挤出效应大于其促进作用;从区域异质性来看,数字乡村对粮食安全的促进作用在长江经济带和粮食主产区表现得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粮食安全 双重赋能 现代农业三大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生态资源资本化与绿色发展
18
作者 陈姝兴 何忻遥 丁任重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8-44,共17页
在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赋能生态资源资本化,推动经济绿色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研究了数字经济在赋能生态资源,促进绿色财富生产、优化绿色财富分配、顺畅绿... 在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赋能生态资源资本化,推动经济绿色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研究了数字经济在赋能生态资源,促进绿色财富生产、优化绿色财富分配、顺畅绿色资源流通、提高绿色消费质量等方面的作用机制及其影响。同时,本文针对进一步推进数字经济与生态资源融合方面面临的挑战,从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推进区域数字经济协调发展、完善数字治理机制、助力绿色发展策略等方面,提出了系统性、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绿色发展 生态资源资本化 社会再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金融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19
作者 韩文龙 唐湘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6,共12页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及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所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其发展亟需构建适配的新型金融支撑体系。文章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对新金融的定义内涵进行明确,并提出新...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及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所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其发展亟需构建适配的新型金融支撑体系。文章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对新金融的定义内涵进行明确,并提出新金融的五大新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起文章理论分析起点,进一步探究新金融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作为支撑科技创新与科创型企业发展的关键力量,新金融能够通过新资本使用强化资金支持、新技术改造加强金融技术依托、新产业重塑提升金融落地效果、新服务优化提高金融服务质量以及新风险应对巩固金融保障的五重作用有力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跃升。为强化新金融赋能效果,需着力从优化新金融资本供给体系、新技术结构融合创新机制、新产业精准化导向支持、新服务供给质量建设、新风险防控监管力度等五个方面布局实践路径,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金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金融创新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技术—产业—金融的适配性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20
作者 韩文龙 董鑫玮 张瑞生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共12页
技术、产业与金融的良性循环是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技术—产业—金融协同演进的理论框架,系统探讨三者协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机制和路径。研究发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技术、产业与金融三者形成新的互动范式,... 技术、产业与金融的良性循环是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技术—产业—金融协同演进的理论框架,系统探讨三者协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机制和路径。研究发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技术、产业与金融三者形成新的互动范式,其非线性、动态性与协同演进特征对传统金融体系的适配性提出根本性挑战。传统金融体系在跨周期资源配置、创新主体培育与风险分散等维度难以满足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亟须形成以技术驱动产业、产业吸引金融、金融反哺技术的良性循环。以科技金融为牵引,实现技术、产业、金融的适配性是化解传统金融服务同新质生产力发展矛盾的重要抓手,能够通过资源集聚、主体培育与风险分散三重效应突破传统金融的路径依赖,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实践路径层面,以科技金融的投融资、资源配置、孵化成长、价值实现、风险管理五大核心功能为载体,破解技术—产业—金融深度融合障碍,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与新型科技金融支持体系的协同发展格局提供基础性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产业—金融适配性 科技金融 科技创新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