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元经济结构下中国西部农业发展路径研究
1
作者 刘芬 杨绪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9期14372-14374,共3页
在分析西部农业要素流动受阻、价值流失、工业扩散效应丧失、生产力水平低下、市场萎缩等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二元经济结构下西部农业发展的特殊路径,即通过新的制度安排建立要素双向流通的机制;全面增加农业投入;发展小城镇建设增... 在分析西部农业要素流动受阻、价值流失、工业扩散效应丧失、生产力水平低下、市场萎缩等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二元经济结构下西部农业发展的特殊路径,即通过新的制度安排建立要素双向流通的机制;全面增加农业投入;发展小城镇建设增加农村有效就业机会;通过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发展西部特色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经济结构 西部农业 困境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综合评价及时空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王学义 熊升银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0-228,共9页
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理念,构建包含经济增长的动能转换、结构优化、绿色发展、稳定开放、人口发展的五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中国及各省域1987~2017年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水平进行综... 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理念,构建包含经济增长的动能转换、结构优化、绿色发展、稳定开放、人口发展的五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中国及各省域1987~2017年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利用ESDA法对其时空特征进行探索,研究表明:①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水平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2012年后很多省域增速明显,但地区间发展差距较大。②反映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5个维度中,人口发展较好;经济结构优化稳步推进;绿色发展呈现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但正成为主导转变的核心动力之一;经济稳定开放能力平稳上升;经济增长动能转换较差,但在呈波动中略上升。③空间分异明显,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水平总体呈现出以东部地区为核心、逐步向内陆腹地区域梯度递减的趋势。④呈现出较明显的全局空间正相关性,局部空间上主要形成高高和低低集聚类型,存在较明显的交互影响关系。据此提出几点促进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纵横向拉开档次法 空间相关性 时空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能源消费与人口、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夏泽义 张炜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11,28,共6页
本文基于环境负荷模型,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关系理论,实证研究我国能源消费和人口、经济、技术三大人文因素之间的长期动态关系,再利用误差修正模型来拟合能源消费与它们之间的短期调整过程,测算出在短期它们各自对能源消费的贡献... 本文基于环境负荷模型,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关系理论,实证研究我国能源消费和人口、经济、技术三大人文因素之间的长期动态关系,再利用误差修正模型来拟合能源消费与它们之间的短期调整过程,测算出在短期它们各自对能源消费的贡献份额,并从生产节能、生活节能以及控制人口增长三个方面提出节能降耗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人口 经济增长 误差修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1
4
作者 韩旭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5-89,共5页
本文基于我国1981-2007年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利用时间序列研究方法对我国EKC进行实证研究,说明建立EKC模型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弥补EKC模型中环境不影响经济的假设与变量难以量化的不足,运用VAR模型研究二者的动态关系。EKC... 本文基于我国1981-2007年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利用时间序列研究方法对我国EKC进行实证研究,说明建立EKC模型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弥补EKC模型中环境不影响经济的假设与变量难以量化的不足,运用VAR模型研究二者的动态关系。EKC研究结果表明:EKC是一种客观现象,而不是一般规律;与人们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污染物更有可能出现EKC特征。VAR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动态分析结果与二者相互作用机理相符:一方面我国经济增长通过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等因素影响环境;一方面随着人们环境质量需求弹性的增加,政府对环境质量的重视,环境对企业生产行为的约束机制正逐步形成,但可能由于人们通过自身消费影响产出的作用有限和环境政策实施存在滞后性等原因,这种机制的形成存在一定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 经济增长 动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学毕业生性别工资差距分布特征研究——“天花板效应”还是“粘地板效应”? 被引量:9
5
作者 谭远发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1-63,共13页
文章基于"中国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数据,研究大学毕业生性别工资差距及分布特征。Quantile回归分解显示,男生毕业半年后的月工资高于女生约9%~20%,性别工资差距随分位点升高而扩大。这表明大学毕业生性别工资差距... 文章基于"中国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数据,研究大学毕业生性别工资差距及分布特征。Quantile回归分解显示,男生毕业半年后的月工资高于女生约9%~20%,性别工资差距随分位点升高而扩大。这表明大学毕业生性别工资差距中存在"天花板效应"而非"粘地板效应"。性别工资差距中绝大部分(90%左右)归于歧视,工资分布顶端约30%的女生群体所受歧视更大,她们更应受到反歧视政策的关注。分行业和职业对性别工资的Quantile回归分解显示,行业性别隔离和职业性别隔离现象并存。此外,工作能力对缩小性别工资差距和歧视有积极作用,"211"重点大学、本科学历、具有实习经验(与专业相关和无关实习兼有)的男生工作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性别工资差距 性别歧视 天花板效应 粘地板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化进程与碳排放量关系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75
6
作者 周葵 戴小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48,共8页
本研究利用1978-2009年间的统计数据进行协整分析与格兰杰因果检验,考察了中国城市化水平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城市化率与碳排放之间在长期存在驱动关系,城市化率的提高将引起碳排放量的增加,当城市化率每提高1%,碳排... 本研究利用1978-2009年间的统计数据进行协整分析与格兰杰因果检验,考察了中国城市化水平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城市化率与碳排放之间在长期存在驱动关系,城市化率的提高将引起碳排放量的增加,当城市化率每提高1%,碳排放量以1.61%的比率增加;②将高城市化率作为中国现代化标志,从而"大跃进"式地进行城市化运动将造成我国碳排放总量随城市化率的逐年提高而急剧增加,将有悖于建设低碳城市的目标和阻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③碳排放量除受到当期城市化率水平的影响,还受到来自前期城市化率水平的累积影响,即前期城市化率水平体现了城市化进程,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势必引起能源消耗的增加。从目前中国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结构的情况来判断,能源消耗的增加又与碳排放密切相关,前期城市化率对当期碳排放量水平的影响通过能源消耗的惯性体现出来。从而认为,若继续盲目地把高城市化率作为衡量一国现代化水平,将大幅度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对未来中国碳排放总量控制造成不利影响。中国需要谋求低碳城市化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碳排放 协整分析 格兰杰因果检验 低碳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问题研究 被引量:56
7
作者 王军 李萍 +1 位作者 詹韵秋 田世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7-93,共7页
本文基于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对耕地质量进行了重新定义,并对我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总结,期望为我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问题提供一条新的解决路径。研究发现,耕地质量不仅包括地力质量、空间质量、工程质量... 本文基于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对耕地质量进行了重新定义,并对我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总结,期望为我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问题提供一条新的解决路径。研究发现,耕地质量不仅包括地力质量、空间质量、工程质量与生态环境质量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更需要从私人物品属性和公共物品属性两个新的维度来对其内涵进行系统划分,从而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基础。在对耕地质量重新定义的基础上,对我国耕地质量问题分阶段历史考察及深入研究发现:1949年以来,受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关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依次经历了爱护与改善阶段(1949—1978)、维持与利用阶段(1978—1984)、弃损与恶化阶段(1985—2005)、遏制与维护阶段(2006—2010)、保护与提升阶段(2011至今)等5个动态调整的历史阶段,但是这一动态调整过程尚不完整,而不完整盖因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上升阶段还处于形成和发展过程之中。理论回溯与检视这一演变历程,得到的重要政策启示是耕地质量的保护与提升,既离不开农业生产经营者,包括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的自为意识和自觉行为,以及相关利益主体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投入及社会公众的参与和监督;更离不开政府的引导、监管和扶持。认为,进一步强化政府相关支持政策和投入力度,不仅关乎耕地质量的保护与提升,更是关乎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现和民生福祉的长期改善和持续增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保护与提升 概念界定 历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资本建设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赵曦 成卓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0-95,共6页
建设西部少数民族社会资本对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利用、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具有极为重大的战略意义。文章在阐释西部少数民族社会资本内涵、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其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指出西部少数民族社会资本建... 建设西部少数民族社会资本对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利用、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具有极为重大的战略意义。文章在阐释西部少数民族社会资本内涵、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其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指出西部少数民族社会资本建设的重点是改善社会资本环境、加强政府规划引导、注重传统文化传承、推进文化交流整合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 少数民族 社会资本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审计、政府激励约束机制与地方经济发展研究——基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构建 被引量:15
9
作者 韩梅芳 张琴 王玮 《财会通讯(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9-102,共4页
本文对环境审计借助政府激励约束机制、作用经济发展这一传导路径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提高环境审计的治理效应,需要环境审计功能和内容的拓展,其拓展又以构建相适应的审计环境为基础。以受托环境责任观为基础,构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本文对环境审计借助政府激励约束机制、作用经济发展这一传导路径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提高环境审计的治理效应,需要环境审计功能和内容的拓展,其拓展又以构建相适应的审计环境为基础。以受托环境责任观为基础,构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报表要素结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将环境审计结果纳入领导干部考核体系,通过调整以过度消耗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激励效应因子和环境破坏带来的惩罚效应因子,从而改变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观念和行为,实现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审计 自然资源 地方经济发展 激励约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红利理论与中国人口红利问题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俊良 张兴月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4-121,共8页
文章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讨论了人口红利的理论内涵,进一步分析人口红利的性质,以此为基础,实证描述中国人口数量红利和质量红利的现状与未来趋势。研究发现,人口红利是指特定时空背景下人口年龄结构中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状况可... 文章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讨论了人口红利的理论内涵,进一步分析人口红利的性质,以此为基础,实证描述中国人口数量红利和质量红利的现状与未来趋势。研究发现,人口红利是指特定时空背景下人口年龄结构中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状况可能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利性或机会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实质上就是一个前置条件,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基础和前提。根据对中国目前及将来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供给状况的研判,劳动力供给相对过剩和结构性失衡是两大长期的基本矛盾,随着技术进步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这两大基本矛盾将会更加尖锐和更加复杂。因此,未来中国,只有通过深化人事制度、退休制度改革,完善教育机制、产业机制及生育政策等,方能更好地收获人口红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红利 总量过剩 结构失衡 制度改革 机制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学历能消除劳动力市场上的容貌歧视吗?——来自财经类硕士毕业生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谭远发 刘昌宇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34,共17页
容貌歧视是劳动力市场上存在已久的隐性就业歧视行为,因难以精确衡量而往往被忽视。当前“颜值”二字在网络和生活中高频出现,备受社会关注。因为颜值不仅影响求职者的就业机会,还与工资水平和职业发展息息相关。文章基于西南财经大学2... 容貌歧视是劳动力市场上存在已久的隐性就业歧视行为,因难以精确衡量而往往被忽视。当前“颜值”二字在网络和生活中高频出现,备受社会关注。因为颜值不仅影响求职者的就业机会,还与工资水平和职业发展息息相关。文章基于西南财经大学2016届和2017届硕士毕业生的就业调查数据,从容貌歧视、能力信号和行业选择视角出发,以他评颜值作为自评颜值的工具变量,运用工具变量法和分位数回归分解法考察颜值对财经类硕士毕业生起薪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高学历能否消除劳动力市场上的容貌歧视问题。主要发现有:财经类硕士毕业生的颜值确实影响起薪,存在“美貌溢价”,但无“丑陋罚金”;“美貌溢价”不是来源于能力信号,颜值和研究生在校能力培养无关;颜值显著影响行业进入,美貌者更容易进入以金融为代表的高收入服务业,因而获得了“美貌溢价”;分位数回归分解结果进而显示财经类硕士毕业生的容貌歧视效应随着起薪分位数升高而降低,这说明提高学历水平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降低容貌歧视。总之,颜值诚可贵,能力仍重要,广大研究生应当理性看脸,内外兼修;政府要建立和完善与市场体系相符合的反就业歧视法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值 美貌溢价 丑陋罚金 容貌歧视 劳动力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中国对外贸易产品结构合理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胡剑波 周葵 安丹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2-82,共11页
借鉴外贸商品结构合理度指数的思想,利用修正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构建出新的外贸产品结构合理度指数模型,并基于2002年、2005年和2007年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数据,运用Matlab计量软件对中国42个产业部门进出口产品结构的合理性进行... 借鉴外贸商品结构合理度指数的思想,利用修正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构建出新的外贸产品结构合理度指数模型,并基于2002年、2005年和2007年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数据,运用Matlab计量软件对中国42个产业部门进出口产品结构的合理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总体上看,中国外贸产品结构在往更为合理的方向发展,且进口产品结构往更为合理方向演进的速度快于出口产品结构;(2)影响力系数与出口产品结构比重的排序并不完全匹配,表明出口产品结构亟需进一步调整优化,且应适量控制影响力系数较小而出口比重较大的产品额度,加强支柱产业出口产品比重;(3)感应度系数与进口产品结构比例的排序并不完全一致,说明进口产品结构亟待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且应适度缩小感应度系数小而进口比例较大的产品规模,增加瓶颈产业进口产品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贸易 产品结构合理性 投入产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能过剩、技术创新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熊升银 王学义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86-90,共5页
文章构建了公平正义、投入产出效率、经济效率、增长动能、改革开放、城乡发展、生态环境、人民生活八个方面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2003-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发现高质量发展指数... 文章构建了公平正义、投入产出效率、经济效率、增长动能、改革开放、城乡发展、生态环境、人民生活八个方面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2003-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发现高质量发展指数在波动中上升,东中西部地区依次呈递减趋势。其次,运用系统矩估计方法,考察了全国层面以及东、中、西部地区产能利用率、技术创新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会对当期水平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产能利用率对我国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东部地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程度最重,西部则为最轻;技术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产能利用率会加强地区技术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地区技术创新也会强化产能利用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产能过剩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生态工业经济发展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承红 张佳宝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7-111,共5页
生态工业是一种现代工业发展模式。本文基于生态工业发展的有关理论,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四川省工业发展的特征以及发展生态工业所面临的问题。在通过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四川省适合发展生态工业的行业选择,并在构建生态经济发展的评... 生态工业是一种现代工业发展模式。本文基于生态工业发展的有关理论,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四川省工业发展的特征以及发展生态工业所面临的问题。在通过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四川省适合发展生态工业的行业选择,并在构建生态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等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川省生态工业发展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工业 循环经济 虚拟生态网络 生态工业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99
15
作者 何兴邦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0,共10页
本文构建了一个涵盖经济增长效率、产业结构优化程度、经济发展稳定性、绿色发展水平、福利改善程度和收入分配公平性六方面的经济增长质量评价体系,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看,环... 本文构建了一个涵盖经济增长效率、产业结构优化程度、经济发展稳定性、绿色发展水平、福利改善程度和收入分配公平性六方面的经济增长质量评价体系,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看,环境规制有助于显著促进综合经济增长质量的改善;分项来看,环境规制有助于显著改善经济增长效率,促进经济绿色发展程度,提升社会福利水平。不过,环境规制显著加剧了收入不平等且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稳定影响并不显著。最后,环境规制对综合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较低的环境规制强度并不能显著影响综合经济增长质量,而当环境规制强度跨越特定门槛值时,环境规制对综合经济增长质量产生显著的提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经济增长质量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口空间分布形态模拟与预测——基于“五普”和“六普”的分县尺度人口密度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曾永明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8-61,共14页
人口空间分布不平衡是一个普遍现象,但其"是否有分布和统计规律"的研究议题非常鲜见。通过中国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分县尺度数据模拟出中国分县尺度人口密度的概率分布函数,并进行概率分布预测,分析了未来中国人口分布... 人口空间分布不平衡是一个普遍现象,但其"是否有分布和统计规律"的研究议题非常鲜见。通过中国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分县尺度数据模拟出中国分县尺度人口密度的概率分布函数,并进行概率分布预测,分析了未来中国人口分布统计特征。主要结论有:模拟显示,中国分县尺度人口密度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形态;以2000年分县尺度数据的前向(未来)预测检验和2010年数据的后向(过去)预测检验发现,"人均产出"和"地均产出"两个条件能很好地模拟未来人口密度的分布规律;以2010年分县尺度为基础预测了2020-2100年的中国人口密度概率分布特征和趋势,结果显示中国人口分布极化特征将持续加大,例如2050年,无人区(小于1人/平方公里)的县域比例将从当前的1.02%(29个)增加到4.49%(128个),超高密集区(大于30000人/平方公里)的区县比例将从0.11%(3个)增加到3.93%(112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空间分布 人口密度 空间不均衡 模拟预测 对数正态分布 分县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区域差异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徐承红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6-51,157,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经济发展速度更加快速。但在经济加快发展的同时,地区间的差距也有逐步加大的趋势,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的单一方面,而且表现在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本文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经济发展速度更加快速。但在经济加快发展的同时,地区间的差距也有逐步加大的趋势,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的单一方面,而且表现在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本文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研究视角,运用SPSS分析方法对中东西部的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并基于形成这些差异的因素分析,提出了西部地区缩短区域差异,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 区域经济竞争力 区域差异 区域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出口隐含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反事实法的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葵 毛运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26,共11页
中间消耗的"消耗规模与部门构成"是影响中国出口碳排放的重要因素。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1995—2015年数据,在部门归类与形式变换基础上,本文选取"单位产出碳排放量"、"完全消耗系数"与"出... 中间消耗的"消耗规模与部门构成"是影响中国出口碳排放的重要因素。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1995—2015年数据,在部门归类与形式变换基础上,本文选取"单位产出碳排放量"、"完全消耗系数"与"出口值"为中国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因子,构建"因子变动—反事实构造—效果评价"分析框架,借助规模指数与结构指数对影响因子的变化动态进行描述,并通过反事实构造对"因子变动"的影响效果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单位产出碳排放量"规模指数单调递减,Spearman偏度系数为右偏态,说明相比于意愿产出而言,非意愿产出"碳排放量"具有内在的规模不经济;"中间消耗"规模指数与碳偏向性指数在截面上始终处于高位水平,时序上出现了显著的递增趋势,说明中国单位出口值的中间消耗量偏大,消耗投入在结构上偏向于高碳部门,与"技术前沿国"美国存在显著"技术差距";"出口值"规模指数呈现"平缓扩张——快速攀升——V型震荡"的阶段性特征,结构指数经历了以基期2002年为顶点、"先下降、后上升、再平稳"的变化轨迹,说明"出口值"作为最具弹性的影响因子,受"亚洲金融危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美国次债危机"等外部冲击的影响明显,对出口碳排放的推动作用存在伸缩性与阶段性差异。从"因子变动"影响效果来看,中国产出、中间消耗与出口的部门构成具有内生关联,均显著偏向于高碳部门,对出口隐含碳排放增长产生了叠加性的"正向"扩张效应。基于此,本文认为,总量控制与结构优化的视角需从产品环节向中间消耗环节扩展,现阶段应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加速要素禀赋升级,借力要素价格机制与差别化产业规制政策,从上游环节抑制出口碳排放的输入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隐含碳 影响因素 反事实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镇化的生态环境效应——基于工业污染治理投资视角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熊升银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6-90,共5页
利用1996—2016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和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的数据进行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考察了中国城镇化率与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的城镇化率与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之间存在驱动关系;城镇化率的提高将引起... 利用1996—2016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和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的数据进行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考察了中国城镇化率与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的城镇化率与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之间存在驱动关系;城镇化率的提高将引起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的增加,即城镇化率每提高1%会引发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提高1.35%;中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总额的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化率的增长速度,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状况对城镇化进程具有约束效应。因此,在目前"美丽中国"战略背景下,应强化工业污染治理投资的顶层设计,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立科学的工业污染治理投资体系,以促进中国全面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工业污染 污染治理 生态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累托效率视角下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袁程炜 张得 《税收经济研究》 2013年第1期91-95,共5页
文章在帕累托效率视角下,构建了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帕累托理论模型,探寻了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四大规律,并认为通过充分挖掘区域禀赋优势,调整产业能源消费体系,完善能源运输体系,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积极开发新型能源和替代能... 文章在帕累托效率视角下,构建了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帕累托理论模型,探寻了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四大规律,并认为通过充分挖掘区域禀赋优势,调整产业能源消费体系,完善能源运输体系,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积极开发新型能源和替代能源,推行金融市场改革等路径可以促进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帕累托改进,达到经济、社会、生态和环境"四位一体"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累托效率 能源消费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