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元经济结构下中国西部农业发展路径研究
1
作者 刘芬 杨绪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9期14372-14374,共3页
在分析西部农业要素流动受阻、价值流失、工业扩散效应丧失、生产力水平低下、市场萎缩等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二元经济结构下西部农业发展的特殊路径,即通过新的制度安排建立要素双向流通的机制;全面增加农业投入;发展小城镇建设增... 在分析西部农业要素流动受阻、价值流失、工业扩散效应丧失、生产力水平低下、市场萎缩等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二元经济结构下西部农业发展的特殊路径,即通过新的制度安排建立要素双向流通的机制;全面增加农业投入;发展小城镇建设增加农村有效就业机会;通过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发展西部特色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经济结构 西部农业 困境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综合评价及时空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王学义 熊升银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0-228,共9页
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理念,构建包含经济增长的动能转换、结构优化、绿色发展、稳定开放、人口发展的五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中国及各省域1987~2017年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水平进行综... 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理念,构建包含经济增长的动能转换、结构优化、绿色发展、稳定开放、人口发展的五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中国及各省域1987~2017年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利用ESDA法对其时空特征进行探索,研究表明:①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水平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2012年后很多省域增速明显,但地区间发展差距较大。②反映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5个维度中,人口发展较好;经济结构优化稳步推进;绿色发展呈现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但正成为主导转变的核心动力之一;经济稳定开放能力平稳上升;经济增长动能转换较差,但在呈波动中略上升。③空间分异明显,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水平总体呈现出以东部地区为核心、逐步向内陆腹地区域梯度递减的趋势。④呈现出较明显的全局空间正相关性,局部空间上主要形成高高和低低集聚类型,存在较明显的交互影响关系。据此提出几点促进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纵横向拉开档次法 空间相关性 时空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能源消费与人口、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夏泽义 张炜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11,28,共6页
本文基于环境负荷模型,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关系理论,实证研究我国能源消费和人口、经济、技术三大人文因素之间的长期动态关系,再利用误差修正模型来拟合能源消费与它们之间的短期调整过程,测算出在短期它们各自对能源消费的贡献... 本文基于环境负荷模型,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关系理论,实证研究我国能源消费和人口、经济、技术三大人文因素之间的长期动态关系,再利用误差修正模型来拟合能源消费与它们之间的短期调整过程,测算出在短期它们各自对能源消费的贡献份额,并从生产节能、生活节能以及控制人口增长三个方面提出节能降耗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人口 经济增长 误差修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99
4
作者 何兴邦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0,共10页
本文构建了一个涵盖经济增长效率、产业结构优化程度、经济发展稳定性、绿色发展水平、福利改善程度和收入分配公平性六方面的经济增长质量评价体系,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看,环... 本文构建了一个涵盖经济增长效率、产业结构优化程度、经济发展稳定性、绿色发展水平、福利改善程度和收入分配公平性六方面的经济增长质量评价体系,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看,环境规制有助于显著促进综合经济增长质量的改善;分项来看,环境规制有助于显著改善经济增长效率,促进经济绿色发展程度,提升社会福利水平。不过,环境规制显著加剧了收入不平等且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稳定影响并不显著。最后,环境规制对综合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较低的环境规制强度并不能显著影响综合经济增长质量,而当环境规制强度跨越特定门槛值时,环境规制对综合经济增长质量产生显著的提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经济增长质量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能过剩、技术创新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6
5
作者 熊升银 王学义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86-90,共5页
文章构建了公平正义、投入产出效率、经济效率、增长动能、改革开放、城乡发展、生态环境、人民生活八个方面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2003-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发现高质量发展指数... 文章构建了公平正义、投入产出效率、经济效率、增长动能、改革开放、城乡发展、生态环境、人民生活八个方面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2003-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发现高质量发展指数在波动中上升,东中西部地区依次呈递减趋势。其次,运用系统矩估计方法,考察了全国层面以及东、中、西部地区产能利用率、技术创新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会对当期水平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产能利用率对我国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东部地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程度最重,西部则为最轻;技术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产能利用率会加强地区技术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地区技术创新也会强化产能利用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产能过剩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1
6
作者 韩旭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5-89,共5页
本文基于我国1981-2007年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利用时间序列研究方法对我国EKC进行实证研究,说明建立EKC模型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弥补EKC模型中环境不影响经济的假设与变量难以量化的不足,运用VAR模型研究二者的动态关系。EKC... 本文基于我国1981-2007年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利用时间序列研究方法对我国EKC进行实证研究,说明建立EKC模型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弥补EKC模型中环境不影响经济的假设与变量难以量化的不足,运用VAR模型研究二者的动态关系。EKC研究结果表明:EKC是一种客观现象,而不是一般规律;与人们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污染物更有可能出现EKC特征。VAR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动态分析结果与二者相互作用机理相符:一方面我国经济增长通过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等因素影响环境;一方面随着人们环境质量需求弹性的增加,政府对环境质量的重视,环境对企业生产行为的约束机制正逐步形成,但可能由于人们通过自身消费影响产出的作用有限和环境政策实施存在滞后性等原因,这种机制的形成存在一定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 经济增长 动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学毕业生性别工资差距分布特征研究——“天花板效应”还是“粘地板效应”? 被引量:9
7
作者 谭远发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1-63,共13页
文章基于"中国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数据,研究大学毕业生性别工资差距及分布特征。Quantile回归分解显示,男生毕业半年后的月工资高于女生约9%~20%,性别工资差距随分位点升高而扩大。这表明大学毕业生性别工资差距... 文章基于"中国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数据,研究大学毕业生性别工资差距及分布特征。Quantile回归分解显示,男生毕业半年后的月工资高于女生约9%~20%,性别工资差距随分位点升高而扩大。这表明大学毕业生性别工资差距中存在"天花板效应"而非"粘地板效应"。性别工资差距中绝大部分(90%左右)归于歧视,工资分布顶端约30%的女生群体所受歧视更大,她们更应受到反歧视政策的关注。分行业和职业对性别工资的Quantile回归分解显示,行业性别隔离和职业性别隔离现象并存。此外,工作能力对缩小性别工资差距和歧视有积极作用,"211"重点大学、本科学历、具有实习经验(与专业相关和无关实习兼有)的男生工作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性别工资差距 性别歧视 天花板效应 粘地板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人口、经济与环境发展及其协调性区域差异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帆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2-85,共4页
人口、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我国西部地域广阔,人口、经济与环境发展及其协调性的区域差异显著。文章立足于在总结和结合实际的前提下所构建的针对西部人口、经济和环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 人口、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我国西部地域广阔,人口、经济与环境发展及其协调性的区域差异显著。文章立足于在总结和结合实际的前提下所构建的针对西部人口、经济和环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分别对我国西部人口发展、经济发展、环境发展以及三者协调度的区域差异进行评价和比较,并得出相关结论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 人口、经济与环境 协调度 区域差异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经济发展的主体空间依托及其重点区域 被引量:2
9
作者 熊理然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6-61,共6页
经济发展主体空间依托的选择是区域发展决策的核心内容之一。对我国西部所属主体功能区的研究表明。主体功能区格局下多中心一外围城市群落应是我国西部经济发展的主体空间依托,成渝双中心一外围城市群落、西兰双中心一外围城市群落、... 经济发展主体空间依托的选择是区域发展决策的核心内容之一。对我国西部所属主体功能区的研究表明。主体功能区格局下多中心一外围城市群落应是我国西部经济发展的主体空间依托,成渝双中心一外围城市群落、西兰双中心一外围城市群落、南贵昆三中心一外围城市群落、呼包银-Z中心一外围城市群落等是我国西部多中心一外围城市群落发展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多中心-外围城市群落 西部经济发展 主体空间依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基于服务“一极两中心两地”发展定位的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毛中根 杨庆祥 《农村金融研究》 2021年第9期8-14,共7页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国家重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应当加大金融对该战略的支持力度。金融服务供给要与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不同的经济发展情况需要不同的金融支持。论文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定位和发展基础,对金融支持必要...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国家重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应当加大金融对该战略的支持力度。金融服务供给要与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不同的经济发展情况需要不同的金融支持。论文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定位和发展基础,对金融支持必要性进行理论分析,总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金融支持经验,并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发展定位 金融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装备制造业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2005-2007
11
作者 徐承红 张超 《山东经济》 2011年第1期46-50,共5页
基于2005-2007年中国省域装备制造业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省域装备制造业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我国省域装备制造业在空间上相互依赖,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不仅受当地装备制造业发展状况的影响,同时也... 基于2005-2007年中国省域装备制造业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省域装备制造业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我国省域装备制造业在空间上相互依赖,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不仅受当地装备制造业发展状况的影响,同时也受相邻省域装备制造业发展状况的影响,技术创新和外贸出口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最后,根据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装备制造业 扩散效应 空间计量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开发:前后十年产业结构比较——基于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视角
12
作者 夏泽义 赵曦 《山东经济》 2010年第6期128-132,共5页
本文通过偏离—份额法用结构偏离份额和竞争力份额来说明西部产业结构水平和区位优势,比较西部开发前后前后十年产业结构演进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结论显示,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及产业竞争力内部差异与区域差异明显,增长型产业比重不大,... 本文通过偏离—份额法用结构偏离份额和竞争力份额来说明西部产业结构水平和区位优势,比较西部开发前后前后十年产业结构演进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结论显示,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及产业竞争力内部差异与区域差异明显,增长型产业比重不大,但因自身资源优势及政策倾斜,区位优势还较明显,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竞争力提高程度不够。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进一步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扩大增进型产业比例,发挥区位优势,进一步增强产业竞争力,促进西部增长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时空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3
作者 熊升银 王学义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4-117,共4页
文章基于经济增长稳定、创新驱动发展、市场机制完善、经济结构优化、绿色发展、资源高效配置、人民生活美好七个维度构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指标体系,分别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GIS技术、空间杜宾模型(SDM)评估分析2007—2018年我... 文章基于经济增长稳定、创新驱动发展、市场机制完善、经济结构优化、绿色发展、资源高效配置、人民生活美好七个维度构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指标体系,分别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GIS技术、空间杜宾模型(SDM)评估分析2007—2018年我国31个省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水平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2007—2018年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水平逐年升高,各省份增速明显且增长轨迹相似,但发展不平衡,省域之间差异较大。(2)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水平空间分异明显,总体呈现“东部>东北>中部>西部”四级阶梯发展格局。(3)经济发展、科教水平、公路密度、“四大板块”发展战略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时空演化的直接驱动力,存在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4)对外经济水平、投资水平、市场化程度、人口密度对邻近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有限,其中人口密度具有阻碍作用,政府规制的影响效果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时空演变 纵横向拉开档次法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的水权体系:原则、调适及中国借鉴 被引量:12
14
作者 严予若 万晓莉 +2 位作者 伍骏骞 袁平 郑建斌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1-109,共9页
水权是现代水治理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合理的水权制度有助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国旧有的水资源管理模式中水权不明晰、水权制度尚未建立健全,因而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水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的需要。美国的水权制度与其发达的市场经济... 水权是现代水治理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合理的水权制度有助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国旧有的水资源管理模式中水权不明晰、水权制度尚未建立健全,因而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水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的需要。美国的水权制度与其发达的市场经济相适应,其经验可资借鉴。美国的水资源治理实践表明,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以法律和制度为保障的水权制度,对于水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可持续利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水资源财产权的明晰界定是美国水权制度的基石;水权的取得及其权责范围均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并受法律保护。在保护私有水权的同时,美国水权制度兼顾联邦和地方利益,同时避免外部性产生。各州对水权的确权和管理因各自人文和自然状况的差异而异,但对水资源"合理有益的使用"是各州共有的理念。美国的水治理理念正从偏重水资源的经济价值转向日渐重视水的环境及人文价值。社会公平、效率的增进、交易成本的降低是美国水权制度演进的内在动力。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化,美国的水权管理体系已日臻成熟,但依旧存在不同层面的水权冲突,因此仍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调适。我国应学习借鉴美国水治理的有益经验,并积极探索美国经验的中国转化。本文对美国现行水权体系中水权的取得、水权的范围以及水权的变更与中止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的水权制度建设提出构想,包括:以立法确立和保障水权、建立市场导向的水价形成机制、运用水价杠杆实施有效的水资源需求管理、培育水权交易市场、构建区域性水权管理规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权制度 美国 水岸水权 优先占用水权 混合水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化进程与碳排放量关系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74
15
作者 周葵 戴小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48,共8页
本研究利用1978-2009年间的统计数据进行协整分析与格兰杰因果检验,考察了中国城市化水平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城市化率与碳排放之间在长期存在驱动关系,城市化率的提高将引起碳排放量的增加,当城市化率每提高1%,碳排... 本研究利用1978-2009年间的统计数据进行协整分析与格兰杰因果检验,考察了中国城市化水平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城市化率与碳排放之间在长期存在驱动关系,城市化率的提高将引起碳排放量的增加,当城市化率每提高1%,碳排放量以1.61%的比率增加;②将高城市化率作为中国现代化标志,从而"大跃进"式地进行城市化运动将造成我国碳排放总量随城市化率的逐年提高而急剧增加,将有悖于建设低碳城市的目标和阻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③碳排放量除受到当期城市化率水平的影响,还受到来自前期城市化率水平的累积影响,即前期城市化率水平体现了城市化进程,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势必引起能源消耗的增加。从目前中国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结构的情况来判断,能源消耗的增加又与碳排放密切相关,前期城市化率对当期碳排放量水平的影响通过能源消耗的惯性体现出来。从而认为,若继续盲目地把高城市化率作为衡量一国现代化水平,将大幅度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对未来中国碳排放总量控制造成不利影响。中国需要谋求低碳城市化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碳排放 协整分析 格兰杰因果检验 低碳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医疗保健消费 被引量:52
16
作者 王学义 张冲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9-63,共5页
本文借助中国2001—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GMM估计方法,考察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少儿和老年抚养系数)变化对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少儿抚养系数对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影响不显著;老年抚养系数对居... 本文借助中国2001—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GMM估计方法,考察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少儿和老年抚养系数)变化对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少儿抚养系数对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影响不显著;老年抚养系数对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有正影响,即老年抚养系数的上升会带动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增加。此外,本文还发现,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滞后一期系数都为正,系统GMM两步估计系数为0.51,表明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存在较强的惯性;人均收入增长对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有正向的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年龄结构 抚养系数 医疗保健消费 动态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居民医疗保健消费的影响——基于中国2002-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 被引量:19
17
作者 张冲 王学义 孙炜红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2-38,共7页
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使得农村老年人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群体,相关问题也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本文以中国2002—2012年的农村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借助动态面板的广义矩估计(GMM)方法,研究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居民医疗保健消费的影... 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使得农村老年人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群体,相关问题也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本文以中国2002—2012年的农村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借助动态面板的广义矩估计(GMM)方法,研究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居民医疗保健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农村老年抚养比和老年人口比重均对医疗保健消费存在正向的显著影响,说明当前农村人口老龄化推动了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消费的提升。此外,还发现少儿抚养比、人均收入也对医疗保健消费存在正向关系,人均受教育年限与其存在负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医疗保健消费 面板数据 广义矩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问题研究 被引量:53
18
作者 王军 李萍 +1 位作者 詹韵秋 田世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7-93,共7页
本文基于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对耕地质量进行了重新定义,并对我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总结,期望为我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问题提供一条新的解决路径。研究发现,耕地质量不仅包括地力质量、空间质量、工程质量... 本文基于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对耕地质量进行了重新定义,并对我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总结,期望为我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问题提供一条新的解决路径。研究发现,耕地质量不仅包括地力质量、空间质量、工程质量与生态环境质量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更需要从私人物品属性和公共物品属性两个新的维度来对其内涵进行系统划分,从而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基础。在对耕地质量重新定义的基础上,对我国耕地质量问题分阶段历史考察及深入研究发现:1949年以来,受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关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依次经历了爱护与改善阶段(1949—1978)、维持与利用阶段(1978—1984)、弃损与恶化阶段(1985—2005)、遏制与维护阶段(2006—2010)、保护与提升阶段(2011至今)等5个动态调整的历史阶段,但是这一动态调整过程尚不完整,而不完整盖因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上升阶段还处于形成和发展过程之中。理论回溯与检视这一演变历程,得到的重要政策启示是耕地质量的保护与提升,既离不开农业生产经营者,包括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的自为意识和自觉行为,以及相关利益主体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投入及社会公众的参与和监督;更离不开政府的引导、监管和扶持。认为,进一步强化政府相关支持政策和投入力度,不仅关乎耕地质量的保护与提升,更是关乎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现和民生福祉的长期改善和持续增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保护与提升 概念界定 历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增长中的土地财政依赖:度量、变化及后果 被引量:25
19
作者 刘玉萍 郭郡郡 李馨鸾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5-70,共6页
以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作为土地财政依赖的衡量指标,通过估算1999~2008年中国各地区的土地财政依赖发现:除去系统性因素的影响,经济增长过程中土地财政依赖呈倒"U"型变化,可以从城市化规律和产业发展规... 以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作为土地财政依赖的衡量指标,通过估算1999~2008年中国各地区的土地财政依赖发现:除去系统性因素的影响,经济增长过程中土地财政依赖呈倒"U"型变化,可以从城市化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这两个视角来解释这种倒"U"型变化。实证研究发现,从相对意义上看,发达地区的土地财政依赖会减少,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土地财政依赖的差距会进一步缩小,但如果有较强的正的系统性因素的影响,从绝对意义上讲,全国各地区的土地财政依赖仍有可能继续增加。土地财政依赖的增加会降低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益率,增加抵押贷款风险,导致土地腐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财政 土地财政依赖 倒“U”型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流动与居住分离:经济理性抑或制度制约? 被引量:10
20
作者 谭远发 朱明姣 周葵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6-34,共9页
国际移民家庭成员的居住分离多被看作是理性选择的结果,而在中国,流动和留守的决定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经济理性的范畴。本文利用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制度和结构视角出发,突出户籍制度的"双二元性",综合考虑个体、... 国际移民家庭成员的居住分离多被看作是理性选择的结果,而在中国,流动和留守的决定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经济理性的范畴。本文利用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制度和结构视角出发,突出户籍制度的"双二元性",综合考虑个体、家庭和社区因素,分析了在业流动人口核心家庭成员居住分离的基本特征和影响要素。结果表明,大约四成流动人口未能实现与家庭团聚。他们大多来自农村,跨越省界,缺乏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居住在雇主提供的免费住房中,流动人口居住社区的政治准入门槛较高,流动人口生活在东部或西部城市。尽管东部和西部地区家庭分离的概率几乎相同,但机制有别:前者主要是被选择的结果,因为团聚的门槛较高;后者主要是自选择的结果,因为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共资源对流动人口家庭成员缺乏吸引力。故此,推进家庭团聚需因地制宜,针对重点人群,实现"从流动到留住"的转变,为流入地积累人力资源,为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流动 家庭团聚 居住分离 户籍制度 经济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