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购物促进了我国家庭的消费吗——来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6
1
作者 秦芳 吴雨 魏昭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4-114,共11页
利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微观数据,本文实证研究了网络购物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网络购物会促进家庭总消费,降低家庭储蓄率。按购物途径将家庭消费分为线上消费与线下消费,研究结果表明网络购物对线下消费存在一定的挤出效应... 利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微观数据,本文实证研究了网络购物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网络购物会促进家庭总消费,降低家庭储蓄率。按购物途径将家庭消费分为线上消费与线下消费,研究结果表明网络购物对线下消费存在一定的挤出效应;从家庭群体来看,对于富裕家庭,网络购物的消费促进作用更大,对线下消费的挤出效应较小。对家庭网络购物动机进行分析发现,随着收入和资产的增加,家庭更可能因为便利性和商品服务的多样性而选择网络购物。由此可见,网络购物对家庭总消费水平的提升,更多地是通过降低信息搜寻成本和扩大消费市场供给从而促进消费升级实现的。本文研究为利用"互联网+"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升级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购物 总消费 储蓄率 线下消费 挤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困治理的中国创新——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驻村第一书记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何欣 黄心波 朱可涵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7-37,共11页
第一书记帮扶制度是中国创新性提出的一项以国家行政力量主导,对农村进行人力资源投入的扶贫方式。本文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2017年面板数据考察第一书记帮扶制度对农村减贫的政策效果和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第一书记对农... 第一书记帮扶制度是中国创新性提出的一项以国家行政力量主导,对农村进行人力资源投入的扶贫方式。本文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2017年面板数据考察第一书记帮扶制度对农村减贫的政策效果和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第一书记对农村减贫起到了明显的积极作用,贫困户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比例均显著下降。这一积极作用主要来源于两个渠道:首先,第一书记为村庄带来了更多的扶贫资源,让更多农户获得了低保补贴,也提高了有生产经营项目农户的小额信贷获贷率;第二,第一书记在基层治理中起到了监督作用,显著减少了扶贫政策末端执行的瞄准偏误和精英俘获。除此之外,本文还对第一书记的派驻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村庄的贫困程度和治理难度是分派第一书记的优先考虑因素。这一结果初步表明了第一书记帮扶制度在人力资源分配上的合理性。第一书记帮扶制度的成功实践,为世界扶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也说明贫困治理不能完全交给市场,以行政手段进行资源的整合与调动是贫困治理的必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贫困治理 农村减贫 脱贫攻坚 驻村第一书记 贫困瞄准 精英俘获 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金融发展会促进家庭理性投资吗?——基于家庭资产组合多样化的视角 被引量:48
3
作者 路晓蒙 赵爽 罗荣华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0-87,共28页
多样化是经典投资组合选择理论的基本特征之一,合理多样化地配置资产是家庭理性投资的重要体现,也是家庭财富稳健积累的基础,但现实中中国家庭投资组合的多样化程度严重不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金融发展不充分带来的市场结构不完善。中... 多样化是经典投资组合选择理论的基本特征之一,合理多样化地配置资产是家庭理性投资的重要体现,也是家庭财富稳健积累的基础,但现实中中国家庭投资组合的多样化程度严重不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金融发展不充分带来的市场结构不完善。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程度不同这一重要特征为本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检验渠道。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近3年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区域金融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家庭理性投资,提升家庭投资组合的多样化程度,从而促进家庭资产组合的优化。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区域金融发展通过降低供给侧的市场摩擦,提升需求侧的家庭金融素养、风险偏好和财富水平,进而促进了家庭的理性投资。本文还发现,区域金融的发展有助于降低财富门槛和认知门槛对家庭投资选择的阻碍效应,更有助于提升不受财富门槛和认知门槛限制的家庭的理性投资程度。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深化金融改革,特别是攻坚扶贫战略的实施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金融 区域金融发展 家庭理性投资 资产组合多样化 市场摩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知识、财富积累和家庭资产结构 被引量:95
4
作者 吴雨 彭嫦燕 尹志超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9-29,124-125,共11页
本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3年数据,研究发现金融知识通过优化家庭资产组合显著促进了家庭财富积累,这表现为具有较高金融知识水平的家庭会将资产更多地配置到金融资产上,尤其是风险金融资产上;同时会降低其在非金融资产上的配置,但会... 本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3年数据,研究发现金融知识通过优化家庭资产组合显著促进了家庭财富积累,这表现为具有较高金融知识水平的家庭会将资产更多地配置到金融资产上,尤其是风险金融资产上;同时会降低其在非金融资产上的配置,但会提高生产经营性资产的配置。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金融知识对低资产家庭财富积累影响更大;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金融知识对农村地区、高年龄组和低教育水平家庭财富积累的边际影响更大。此外,基于对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4和2015年最新季度数据的分析发现,金融知识会显著促进家庭财富增长,这进一步证实了金融知识对财富积累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知识 财富积累 资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房、负债与家庭股市参与——基于CHFS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1
5
作者 路晓蒙 尹志超 张渝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61,共21页
房产是家庭总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中国家庭在房产上的过度追逐必然影响到家庭的股票投资行为。不同于以往的研究思路,文章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不仅研究了住房对家庭股市和风险资本市场参与的影响,验证了已有学者得出的住房... 房产是家庭总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中国家庭在房产上的过度追逐必然影响到家庭的股票投资行为。不同于以往的研究思路,文章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不仅研究了住房对家庭股市和风险资本市场参与的影响,验证了已有学者得出的住房对家庭参与金融市场的挤出效应;又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类型的住房负债对该挤出效应的影响程度。首先,文章研究发现,住房对家庭参与股市和风险资本市场有显著的挤出效应,住房不仅降低了家庭进入股票和风险资本市场的概率,也降低了家庭参与股票和风险资本市场的深度。其次,文章研究发现,房屋负债抑制了住房对家庭股市参与的挤出效应,但房屋正规贷款和房屋民间借款对股市参与的影响相反,房屋正规贷款能够促进家庭参与股市,降低住房对股市参与的抑制作用;但房屋民间借款的存在增加了住房对家庭股市参与的挤出效应。文章认为,严控住房市场,抑制家庭多套房的投资行为,使多余的资金合理的流向金融市场,深化金融市场,才能促进金融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 房屋负债 股市参与 风险资本市场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观家庭视角下信贷可得性的城乡差异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何欣 周宇红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19,共9页
信贷可得性的城乡差异反映了金融资源在不同地区或不同群体之间配置的不均衡。本文从微观家庭视角来研究信贷可得性的城乡差异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全面梳理了家庭信贷可得性的城乡差异现状,并运用因子... 信贷可得性的城乡差异反映了金融资源在不同地区或不同群体之间配置的不均衡。本文从微观家庭视角来研究信贷可得性的城乡差异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全面梳理了家庭信贷可得性的城乡差异现状,并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家庭的社会关系指数与金融知识指数,从微观家庭层面考察了社会关系和金融知识对信贷可得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近年来我国家庭信贷可得性的城乡差异仍在不断扩大;第二,家庭社会关系和居民金融知识的差别是造成信贷可得性城乡差异加剧的重要原因;第三,改善贷款担保机制、破除信贷信息壁垒、加强金融服务网点建设是降低农村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提高农村居民信贷可得性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贷可得性 城乡差异 微观主体 家庭金融 金融资源配置 信贷需求 信贷配给 正规金融 社会资本 乡村振兴 普惠金融 农村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再塑:第一代大学生家庭教育代际传递的双重效应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涛 张艳 薛海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126,共16页
第一代大学生是家庭代际传递转折的一代,是中国代际社会过渡的一代,随着他们陆续组建小家庭,也开启了自我“重塑”后的子代“再塑”过程。基于2019年CHFS数据,以第一代大学生家庭为核心研究对象,从“家庭”的微观视角入手,延伸至“城乡... 第一代大学生是家庭代际传递转折的一代,是中国代际社会过渡的一代,随着他们陆续组建小家庭,也开启了自我“重塑”后的子代“再塑”过程。基于2019年CHFS数据,以第一代大学生家庭为核心研究对象,从“家庭”的微观视角入手,延伸至“城乡”的宏观视角,考察第一代大学生家庭与非大学生家庭、城市第一代大学生家庭与农村第一代大学生家庭四类群体子代校外教育机会获得的“家庭”和“城乡”效应。研究发现:(1)教育代际传递扩大了具有不同文化资本家庭子代的校外教育机会获得差异;(2)教育代际传递缩小了城乡家庭子代的校外教育机会获得差异;(3)权威型第一代大学生家庭的教养方式及自身特质是双重效应的内生原因。总之,由于第一代大学生的自身经验及特质,决定了其教育代际传递具有较强的代际再塑、阶层再塑和教养再塑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代大学生家庭 校外教育机会获得 代际传递 双重效应 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发展与家庭商业保险参与 被引量:81
8
作者 李晓 吴雨 李洁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9-41,共13页
近年来数字金融在我国蓬勃发展,但是关于数字金融发展对家庭商业保险参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却较少。基于此,本文借助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年、2017年、2019年三轮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金融发展对我国家庭商业保险... 近年来数字金融在我国蓬勃发展,但是关于数字金融发展对家庭商业保险参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却较少。基于此,本文借助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年、2017年、2019年三轮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金融发展对我国家庭商业保险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了家庭商业保险参与。机制分析表明,一方面,数字金融发展通过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增加商业保险服务可得性促进了家庭商业保险参与;另一方面,数字金融发展通过提高家庭金融知识水平和社会互动水平促进了家庭商业保险参与。从异质性分析来看,数字金融发展对年轻、教育水平较高、金融知识较高和社会保障水平较低的群体保险参与行为的影响更大。本文的研究进一步体现了数字金融对家庭金融福利的促进效应,但是也要考虑如何促进社会弱势群体对数字金融的使用,以达到更大的普惠金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发展 商业保险参与 保险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区金融发展与股票盈利——来自个人投资者调查数据的证据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勇 路晓蒙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6-62,共17页
采用2018—2020年中国个人投资者大型微观调查数据,探究地区金融发展对个人投资者股票盈利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区金融发展能够显著改善个人投资者股票盈利状况。机制分析表明,地区金融发展主要通过提高个人投资者的投资分散化水平、培... 采用2018—2020年中国个人投资者大型微观调查数据,探究地区金融发展对个人投资者股票盈利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区金融发展能够显著改善个人投资者股票盈利状况。机制分析表明,地区金融发展主要通过提高个人投资者的投资分散化水平、培育良好的止盈止损投资习惯,从而促进股票盈利。进一步分析发现,地区金融发展对股票盈利的改善作用在金融市场化程度较低、家庭可投资资产较低、40岁以上的投资者群体中表现得更为明显。研究表明,持续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地区金融发展,不仅对金融支持中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改善家庭或个人投资者金融福利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发展 行为偏差 投资收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外务工经历、家庭创业决策及机制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秦芳 李晓 +1 位作者 吴雨 李洁娟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1-100,共10页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5年数据,研究了省外务工经历对家庭创业的影响。研究发现,省外务工经历能显著提高家庭创业的可能性。从创业动机上看,返乡家庭被动创业的可能性更低,并且未创业家庭中,有省外务工经历的家庭创业意愿更高;从...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5年数据,研究了省外务工经历对家庭创业的影响。研究发现,省外务工经历能显著提高家庭创业的可能性。从创业动机上看,返乡家庭被动创业的可能性更低,并且未创业家庭中,有省外务工经历的家庭创业意愿更高;从创业项目特征来看,返乡家庭创业初始投资更大,提供就业岗位更多。机制分析发现,省外务工经历促进返乡家庭创业主要通过财富的积累、人力资本的提高和社会网络的扩大等渠道来实现。最后,异质性分析发现,省外务工经历在高教育水平、发达省份回流和有创业经历的返乡家庭中对创业的促进作用更强,这进一步验证了省外务工经历促进家庭创业的作用机制。本文研究表明,积极引导省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不仅可以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还为减缓特大城市人口负担提供了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外务工经历 返乡家庭 家庭特征 创业动机 创业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工作年龄段人群的保障:现状、效果及国际比较
11
作者 甘犁 王军辉 何青 《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0,共22页
加强社会保障力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保障对象区分为工作年龄段人群和退休年龄段人群,分析中国的保障制度和再分配效果,并与国际发展经验进行比较。由于工作年龄段人群兼具就业和人力资本投资双重特征,并且家庭人力资本... 加强社会保障力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保障对象区分为工作年龄段人群和退休年龄段人群,分析中国的保障制度和再分配效果,并与国际发展经验进行比较。由于工作年龄段人群兼具就业和人力资本投资双重特征,并且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存在劳动力收入与人力资本投资需求之间的时间错配,对于这类人群的保障可将保障目标从生活保障扩展到人力资本投资保障。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着重于兜底保障和生命周期的消费平滑功能,如果要进一步扩大保障范围以提高再分配的力度,需要为工作年龄段人群提供更多保障性支付。对社会保障规模和再分配效果的分析及与国际发展经验比较发现,目前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存在对工作年龄段人群保障规模和保障项目严重不足、再分配效应小、保障水平与家庭经济状况之间错配等问题。社会保障政策的改革重心是扩大对工作年龄段家庭的保障,综合考虑这类家庭的人力资本投资需求,在政策设计时要强调激励机制,避免福利依赖,提高社会保障的再分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 工作年龄段 激励机制 人力资本投资 再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理者水平能降低企业银行贷款成本吗?——来自中国中小企业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高杰英 吴雨 尹志超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9-109,共11页
银行信贷是我国中小企业最为倚重的融资渠道,但是银行在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信贷风险。如何甄别实体企业、实现"扶优限劣"成为银企关系良性发展的核心问题。国内已有研究中考虑管理者水平异质性对银行贷款成本... 银行信贷是我国中小企业最为倚重的融资渠道,但是银行在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信贷风险。如何甄别实体企业、实现"扶优限劣"成为银企关系良性发展的核心问题。国内已有研究中考虑管理者水平异质性对银行贷款成本影响的相关研究不多,尤其以非上市中小企业为对象的研究更为少见。文章运用某大型国有银行的65293笔中小企业贷款数据,研究了管理者水平对中小企业贷款成本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高水平的管理者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贷款成本,但是其作用是非线性的,银行会综合考虑管理者水平、担保条件、企业规模、企业信用等级等因素。对中型高信用等级、中型低信用等级、小型高信用等级和小型低信用等级企业的子样本研究表明,管理者水平对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利率、贷款担保要求影响显著。总之,优秀的管理者有利于降低银行贷款利率和减少贷款担保要求。上述研究结论意味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绝不是盲目地"放水",而是有所选择地"滴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管理者应当努力提升自身水平,进而提供更多的"硬信息",才能有效获得贷款融资并不断降低贷款成本。对于银行来说,不断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技术,完善信贷风险识别、分担和转移机制,才能建立银企关系的良性循环,更有效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者水平 贷款成本 担保要求 贷款利率浮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积金制度加剧了中国住房不平等吗? 被引量:19
13
作者 何欣 路晓蒙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2019年第2期69-82,共14页
住房公积金作为一项长期性互助储蓄计划,对居民的住房福利影响巨大。本文使用2013年至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采用Probit模型考察了住房公积金对家庭住房需求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住房公积金明显提升了参加者的住房需求,尤... 住房公积金作为一项长期性互助储蓄计划,对居民的住房福利影响巨大。本文使用2013年至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采用Probit模型考察了住房公积金对家庭住房需求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住房公积金明显提升了参加者的住房需求,尤其显著增强了低收入参加者的购房意愿,加剧了公积金制度参与者和非参与者的住房不平等,但却缓和了参与者之间的住房不平等。进一步研究发现,住房公积金通过降低正规信贷约束来促进家庭的住房需求。为了解决关注变量的内生性问题,本文还使用了倾向性得分匹配、处理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模型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结论是稳健的。建议通过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范围,制定更加完善的公积金制度和加大对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保障力度,来实现公积金制度的公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公积金 住房不平等 住房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企业高储蓄率之谜 被引量:6
14
作者 尹志超 路晓蒙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22,共7页
本文利用2002—201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微观数据,从企业产权视角研究了中国企业的高储蓄率问题。本文发现,非国有上市公司储蓄率显著高于国有上市公司。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迅速是公司高储蓄率的重要原因,非国有上... 本文利用2002—201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微观数据,从企业产权视角研究了中国企业的高储蓄率问题。本文发现,非国有上市公司储蓄率显著高于国有上市公司。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迅速是公司高储蓄率的重要原因,非国有上市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也使公司的储蓄率显著增加。此外,本文发现,受融资约束影响的非国有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率也明显较高,这和公司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一致。本文的研究为理解中国企业的高储蓄率问题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储蓄 产权性质 净利润 融资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股周期与股票盈利: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证据 被引量:7
15
作者 路晓蒙 张勇 潘黎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2-45,共14页
价值投资是格雷厄姆经典投资理论的基本特征之一,坚持价值投资是投资者在股市中盈利的前提,但现实中我国投资者亏多赢少,可能的原因是投机心理导致的非理性行为。我国个人投资者持股周期普遍较短这一重要特征为该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检验... 价值投资是格雷厄姆经典投资理论的基本特征之一,坚持价值投资是投资者在股市中盈利的前提,但现实中我国投资者亏多赢少,可能的原因是投机心理导致的非理性行为。我国个人投资者持股周期普遍较短这一重要特征为该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检验。本文基于我国股票市场个人投资者的微观调查数据,研究了个人投资者的持股周期对其股票盈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投资者相比,平均持股周期短的投资者在股市中更难盈利。可能的影响机制是持股周期短的投资者投资组合的多元化程度不足,导致盈利的可能性较低。异质性分析表明,前述作用机制在投资经验欠缺、可投资资产不足、跟风操作的投资者群体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个人投资者坚持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股周期 非理性行为 价值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要素生产率、资产市场扭曲与中国通胀-产出动态关联性
16
作者 蒋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21,共10页
通过在货币经济模型中应用商业周期报告(business cycle accounting, BCA)方法,分析中国通货膨胀率和产出波动的动态关联性。中国经济中实际变量和名义变量的波动被分解为效率、劳动、投资、政府消费、资产市场和货币政策等六种楔子的... 通过在货币经济模型中应用商业周期报告(business cycle accounting, BCA)方法,分析中国通货膨胀率和产出波动的动态关联性。中国经济中实际变量和名义变量的波动被分解为效率、劳动、投资、政府消费、资产市场和货币政策等六种楔子的波动。对这些楔子的模拟实验表明,效率楔子和资产市场楔子对于产生中国通胀-产出动态关联性是最重要的。这个发现意味着:应该更加注重从全要素生产率波动和资产市场扭曲的角度来理解中国货币经济波动;在用货币政策刺激经济上,应该更加注重通过改善资源配置来影响产出,同时预防因资产市场扭曲产生的通货膨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波动 通胀-产出动态关联性 全要素生产率 资产市场扭曲 货币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独立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邱雨薇 秦博 阮成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15,共4页
本文基于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我国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独立性影响机制的分析,运用2003~2010年的月度数据并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实证研究国际短期流动资本与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利率等货币政策变量及CPI、房产价格、股票价格等价... 本文基于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我国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独立性影响机制的分析,运用2003~2010年的月度数据并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实证研究国际短期流动资本与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利率等货币政策变量及CPI、房产价格、股票价格等价格变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国际短期流动资本对我国资产价格和货币政策独立性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最后针对实证检验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短期资本 资产价格 货币政策独立性 直接机制与间接机制 GRANGER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要素生产率、劳动力转移与中国经济波动:来自BCA视角的分析
18
作者 蒋涛 《西南金融》 2016年第9期15-21,共7页
本文分别基于新古典增长模型、可变资本利用率模型和投资调整成本模型对中国经济波动进行BCA分解(Business Cycle Accounting),并得到一个较为稳健的结果:在解释中国经济波动的各种冲击传播机制中,那些能够产生全要素生产率波动的经济... 本文分别基于新古典增长模型、可变资本利用率模型和投资调整成本模型对中国经济波动进行BCA分解(Business Cycle Accounting),并得到一个较为稳健的结果:在解释中国经济波动的各种冲击传播机制中,那些能够产生全要素生产率波动的经济波动机制相对更加重要;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大规模转移主要反映为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包括政策冲击在内的各种经济冲击通过作用于产业间劳动力转移来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可以产生更大的经济波动效果。这些发现为宏观调控政策提供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波动 全要素生产率 劳动力转移 产业结构调整 新古典增长模型 可变资本利用率模型 投资调整成本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能源转型正义性的困境与实现
19
作者 张艳 李丁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4-130,共7页
能源转型的正义性是中国推进能源转型过程中确保社会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涵盖能源获取的普惠性保障、利益分配的公平性调整、技术创新的激励性机制、政策制度的有效支撑和国际能源治理的积极参与。中国正处于破除能源转型中公... 能源转型的正义性是中国推进能源转型过程中确保社会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涵盖能源获取的普惠性保障、利益分配的公平性调整、技术创新的激励性机制、政策制度的有效支撑和国际能源治理的积极参与。中国正处于破除能源转型中公平与效率二元结构的窗口期,紧迫性与机遇并存。在能源转型的过程中,需要在充分考虑弱势群体平等受益的基础上,以各地资源禀赋差异为前提要件,确保政策设计和执行过程符合公平公正的标准,增强公众对能源转型的信任,保障各国各地区在全球能源转型过程中能公平地获得可持续的现代绿色能源。能源转型政策的未来设计需要在政府主导与市场驱动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公平、全面、动态的转型方式,确保能源转型治理主体的广泛性、治理过程的透明性及公正性,最终实现能源、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高质量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转型 正义性 公平 效率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新媒介能否提升个人投资者业绩:来自基金直播的证据
20
作者 路晓蒙 张雯 牛耕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106,共1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目标。本文基于个人投资者微观调查数据从基金直播的视角探讨了网络新媒介对个人投资业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观看直播购买基金让投资者更易在基金市场中盈利。机...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目标。本文基于个人投资者微观调查数据从基金直播的视角探讨了网络新媒介对个人投资业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观看直播购买基金让投资者更易在基金市场中盈利。机制分析表明,基金直播通过增进金融知识、提高投资分散化程度、形成止盈止损习惯、抑制追逐热点等路径提升个人投资业绩。异质性分析发现,基金直播对业绩的提升作用在老年群体、低月收入、缺乏投资经验以及落后数字金融发展地区等群体中更显著。拓展探讨发现,利用基金直播进行投资应避免过度娱乐化,关注直播内容质量和学习金融知识才是重中之重。本文对引导个人投资者科学化投资,发挥资本市场投资者的财富效应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媒介 投资业绩 基金直播 金融知识 投资者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