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谱法研究硫鸟嘌呤与七元瓜环及牛血清白蛋白的超分子相互作用 被引量:24
1
作者 黄英 王娟 +4 位作者 郭改英 陶朱 薛赛凤 祝黔江 周清娣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75-380,共6页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抗癌药物硫鸟嘌呤(6-TG)与七元瓜环(Q[7])及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6-TG与Q[7]及BSA可形成三元复合物,且6-TG与Q[7]及BSA均可形成1∶1的超分子配合物,6-TG能引起BSA的荧光猝灭...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抗癌药物硫鸟嘌呤(6-TG)与七元瓜环(Q[7])及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6-TG与Q[7]及BSA可形成三元复合物,且6-TG与Q[7]及BSA均可形成1∶1的超分子配合物,6-TG能引起BSA的荧光猝灭,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此外,还用同步荧光法和三维荧光法考察了6-TG对BSA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6-TG的加入使BSA的构象发生了变化,而同步荧光光谱结果表明结合位点更接近于色氨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鸟嘌呤 七元瓜环 牛血清白蛋白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体及营养物提高蛹虫草虫草菌素产量的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文庭池 康冀川 +2 位作者 雷帮星 李光荣 何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5-179,共5页
研究不同前体及营养物对蛹虫草液体深层发酵产胞外虫草菌素的影响,并优化其促进虫草菌素生产的最佳添加条件。结果表明:添加腺嘌呤、甘氨酸、腺苷、L-谷氨酰胺4种前体或营养物能大幅提高蛹虫草液体发酵胞外虫草菌素的产量。两种前体和... 研究不同前体及营养物对蛹虫草液体深层发酵产胞外虫草菌素的影响,并优化其促进虫草菌素生产的最佳添加条件。结果表明:添加腺嘌呤、甘氨酸、腺苷、L-谷氨酰胺4种前体或营养物能大幅提高蛹虫草液体发酵胞外虫草菌素的产量。两种前体和营养物能够通过协同互补作用提高胞外虫草菌素的产量,而且腺嘌呤的组合添加效果明显高于腺苷组合,特别是1g/L的腺嘌呤与8g/L的甘氨酸组合添加胞外虫草菌素产量达到1644.21mg/L,是基础培养基的4.66倍。不同前体及营养物添加发酵后其核苷类物质的含量表明:80%的虫草菌素被分泌到发酵液中,蛹虫草整个核苷酸代谢系统是紧密相连的,很多核苷类物质都能直接或间接转化成虫草菌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液体深层发酵 前体 优化 虫草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前体促进蛹虫草发酵生产菌丝体和虫草菌素的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文庭池 雷帮星 +2 位作者 康冀川 李光荣 何劲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9-53,共5页
研究了不同前体及营养物对蛹虫草液体发酵产菌丝体和虫草菌素的影响,并优化了其添加条件。结果表明添加前体及营养物能大幅提高蛹虫草液体发酵菌丝体及其中虫草菌素的含量,通过对9种供试前体及营养物进行筛选,确定能有效提高菌丝体及其... 研究了不同前体及营养物对蛹虫草液体发酵产菌丝体和虫草菌素的影响,并优化了其添加条件。结果表明添加前体及营养物能大幅提高蛹虫草液体发酵菌丝体及其中虫草菌素的含量,通过对9种供试前体及营养物进行筛选,确定能有效提高菌丝体及其中虫草菌素含量的物质是腺嘌呤、甘氨酸、腺苷、L-谷氨酰胺4种。2种前体及营养物能够通过协同互补作用提高虫草菌素产量,腺苷的组合添加效果明显高于腺嘌呤组,特别是2g/L腺苷和16g/LL-谷氨酰胺组合添加胞内虫草菌素含量达到了25.92mg/g(是原来的282.97%),菌丝体产量也达到28.5g/L(是原来的157.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液体发酵 前体 菌丝体 虫草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瓜环类超分子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4
作者 黄英 陶朱 +1 位作者 薛赛凤 祝黔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022-2031,共10页
瓜环具有"内疏水、外亲水"的特殊分子结构,可与多种有机物发生主-客体相互作用而形成自组装分子胶囊或超分子实体,使其在环境、医药、化学分离和材料改性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结合本组工作,并参考国内外文献,综述了... 瓜环具有"内疏水、外亲水"的特殊分子结构,可与多种有机物发生主-客体相互作用而形成自组装分子胶囊或超分子实体,使其在环境、医药、化学分离和材料改性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结合本组工作,并参考国内外文献,综述了瓜环在药物载体及药物传输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瓜环在药物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环 药物载体 药物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元瓜环对抗癌药物甲氨蝶呤的溶解性及溶出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黄英 马艳辉 +3 位作者 王娟 陶朱 薛赛凤 祝黔江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3年第1期12-16,共5页
以七元瓜环为主体,抗癌药物甲氨蝶呤为客体,利用1H NMR技术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七元瓜环(Q[7])对甲氨蝶呤(MTX)的分子识别作用,同时利用相溶解度及溶出度法考察了Q[7]对MTX溶解度及溶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MTX与Q[7]可形成2∶1... 以七元瓜环为主体,抗癌药物甲氨蝶呤为客体,利用1H NMR技术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七元瓜环(Q[7])对甲氨蝶呤(MTX)的分子识别作用,同时利用相溶解度及溶出度法考察了Q[7]对MTX溶解度及溶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MTX与Q[7]可形成2∶1的主客体复合物,平衡常数为(9.55±0.37)×1011L2.mol-2。Q[7]能增加MTX的溶解度及溶出度,并且Q[7]对MTX的增溶效果受体系的酸碱性影响。最后用1H NMR法进一步证实了主客体的作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 七元瓜环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溶解度及溶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元瓜环与8-氮杂腺嘌呤的超分子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娟 黄英 +2 位作者 陶朱 薛赛凤 祝黔江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1年第4期352-356,共5页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考察七元瓜环(Q[7])与8-氮杂腺嘌呤(8-AA)的主客体相互作用,同时研究了作用体系酸度对Q[7]与8-AA相互作用的影响;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相应的稳定常数及热力学参数等。结果表明:Q[7]与8-AA主客体包结计量比为1∶1,包结平衡...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考察七元瓜环(Q[7])与8-氮杂腺嘌呤(8-AA)的主客体相互作用,同时研究了作用体系酸度对Q[7]与8-AA相互作用的影响;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相应的稳定常数及热力学参数等。结果表明:Q[7]与8-AA主客体包结计量比为1∶1,包结平衡常数为(2.55±1.52)×104 L/mol;通过热力学参数测定,其相互作用是自发进行的,且范德华力是反应的主要驱动力。并用1H NMR法进一步证实了主客体的作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元瓜环 8-氮杂腺嘌呤 包结复合物 紫外吸收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被虫草乙酸乙酯部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孟泽彬 陈青 +4 位作者 易越 贺榆婷 张旭艳 文庭池 康冀川 《南方农业》 2015年第25期50-52,共3页
用液体静置发酵的方式培养粉被虫草菌丝体,用75%酒精提取,利用萃取、柱层析、结晶、重结晶等方法,对粉被虫草菌丝体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采用核磁等手段对分离到的物质进行鉴定。结果从粉被虫草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出6个物质,将其中... 用液体静置发酵的方式培养粉被虫草菌丝体,用75%酒精提取,利用萃取、柱层析、结晶、重结晶等方法,对粉被虫草菌丝体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采用核磁等手段对分离到的物质进行鉴定。结果从粉被虫草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出6个物质,将其中2个鉴定为腺嘌呤、尿苷,均为首次从粉被虫草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被虫草 化学成分 乙酸乙酯 腺嘌呤 尿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近缘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次生代谢物的初步研究
8
作者 王丹 康冀川 +3 位作者 雷帮星 李启瑞 文庭池 孟泽彬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3年第1期35-41,共7页
自贵州扎佐地区同一生境中采集近缘植物篦子三尖杉与南方红豆杉的枝叶,从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58株。采用形态学和ITS-5.8S rDNA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确认所获内生真菌分别属于8目、9科、9属。经薄层层析(TLC)初筛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进一... 自贵州扎佐地区同一生境中采集近缘植物篦子三尖杉与南方红豆杉的枝叶,从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58株。采用形态学和ITS-5.8S rDNA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确认所获内生真菌分别属于8目、9科、9属。经薄层层析(TLC)初筛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进一步分析发现,从南方红豆杉中分离到的菌株ZZ-HJ-13可产与紫杉烷类化合物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特征相似的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篦子三尖杉 南方红豆杉 内生真菌 鉴定 紫杉烷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内生真菌及发酵液粗提物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峥嵘 康冀川 +2 位作者 雷帮星 孟泽彬 文庭池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5年第1期52-55,65,共5页
为了筛选有抗肿瘤活性的银杏内生真菌及次生代谢产物,采用MTT法,用105株银杏内生真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粗提物分别对A549肺癌细胞与Hep G2肝癌细胞进行抗肿瘤活性的检测。结果显示:有12株内生真菌对A549细胞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有11株内生... 为了筛选有抗肿瘤活性的银杏内生真菌及次生代谢产物,采用MTT法,用105株银杏内生真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粗提物分别对A549肺癌细胞与Hep G2肝癌细胞进行抗肿瘤活性的检测。结果显示:有12株内生真菌对A549细胞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有11株内生真菌对Hep G2细胞表现出一定的抑制,经过梯度浓度筛选,其中菌株G-04-05对A549和Hep G2细胞都显现出了较高抑制作用,对其活性成分值得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内生真菌 抗肿瘤 抑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大孔树脂对粉被虫草中N^6-(2-羟乙基)腺苷的分离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唐远江 雷帮星 +1 位作者 康冀川 刘玉秋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5年第6期53-57,78,共6页
为选择合适的大孔树脂分离粉被虫草中的N6-(2-羟乙基)腺苷(HEA),通过静态吸附与解吸附试验对4种大孔树脂吸附和解吸附HEA的效果进行比较,并对洗脱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DM-130树脂对HEA的吸附量最大、解吸率较高;该树脂的最佳动态吸附... 为选择合适的大孔树脂分离粉被虫草中的N6-(2-羟乙基)腺苷(HEA),通过静态吸附与解吸附试验对4种大孔树脂吸附和解吸附HEA的效果进行比较,并对洗脱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DM-130树脂对HEA的吸附量最大、解吸率较高;该树脂的最佳动态吸附条件是上样量为2倍树脂床体积(BV),吸附时间为6 h;最佳动态洗脱条件是依次用3 BV蒸馏水,1 BV 5%乙醇和3.5 BV 10%乙醇冲洗柱床。在该条件下,经HPLC分析测定,洗脱液中HEA的峰面积百分比达到89.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树脂 N6-(2-羟乙基)腺苷 吸附 解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德福韦与七元瓜环超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
11
作者 胡清华 黄英 +3 位作者 傅晓钟 陶朱 薛赛凤 祝黔江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1年第6期511-516,共6页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UV-Vis)、红外光谱法(IR)及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考察了七元瓜环(Q[7])与阿德福韦(PME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Q[7]与PMEA相互作用形成包结比为1∶1的主-客体包合物,包结平衡常数为(2.81±0.04)×104 L/mol...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UV-Vis)、红外光谱法(IR)及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考察了七元瓜环(Q[7])与阿德福韦(PME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Q[7]与PMEA相互作用形成包结比为1∶1的主-客体包合物,包结平衡常数为(2.81±0.04)×104 L/mol;在0<pH<6范围内均能观察到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在体系pH值约为2.5的条件下,七元瓜环对阿德福韦有较好的包结能力。采用热力学方法研究表明,升高温度不利于Q[7]与PMEA的相互作用,且体系平衡以焓变控制为主,疏水作用力是反应的主要驱动力。并运用IR、DSC等现代分析技术对固体包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证实Q[7]与PMEA生成了固体包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元瓜环 阿德福韦 紫外吸收光谱法 红外光谱法 固体包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蛹虫草液体种制备及发酵生产菌丝体和虫草菌素工艺优化 被引量:20
12
作者 文庭池 李光荣 +2 位作者 康冀川 康超 雷帮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4-149,共6页
为获得蛹虫草液体种制备和液体发酵生产菌丝体和虫草菌素的最佳工艺,以蛹草拟青霉Peacilomyces militarisBCEC07菌株为菌种,通过对接种量(孢子浓度)的考察,探索不同孢子浓度对蛹虫草液体母种制作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 为获得蛹虫草液体种制备和液体发酵生产菌丝体和虫草菌素的最佳工艺,以蛹草拟青霉Peacilomyces militarisBCEC07菌株为菌种,通过对接种量(孢子浓度)的考察,探索不同孢子浓度对蛹虫草液体母种制作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生产虫草菌素各营养因子的最佳种类和配比。结果表明:在1.5×1010孢子数的接种量时制作的母种最适合用于蛹虫草液体发酵产菌丝体和虫草菌素;蔗糖、蛋白胨、MgSO4.7H2O、K2HPO4和NAA是最适合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工艺优化后得出蛹虫草液体发酵产菌丝体的最佳配方为30g/L蔗糖、25g/L蛋白胨、1.5g/L KH2PO4、0.5g/L MgSO4.7H2O和4.0mg/L NAA;产虫草菌素的最佳配方为:30g/L蔗糖、25g/L蛋白胨、1.5g/L KH2PO4、0.5g/L MgSO4.7H2O和3.0mg/L NAA。优化后生物量和虫草菌素总产量分别提高了43.00%(达31.60g/L)和31.60%(达645.12mg/L)。为进一步提高蛹虫草菌丝体及虫草菌素的单位产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液体发酵 虫草菌素 生物量 液体种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蛹虫草高产胞外虫草素和虫草多糖的诱变育种 被引量:9
13
作者 孟泽彬 文庭池 +2 位作者 康冀川 康超 王永江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7期57-61,共5页
通过诱变获得高产胞外虫草素和虫草多糖的蛹虫草菌株。采用紫外线诱变(UV)、化学诱变(LiCl)、复合诱变(UV-LiCl)3种方式对蛹虫草孢子进行诱变;发酵检测存活菌株的胞外虫草素和虫草多糖的含量。结果:以胞外虫草素为指标,3种诱变方式的最... 通过诱变获得高产胞外虫草素和虫草多糖的蛹虫草菌株。采用紫外线诱变(UV)、化学诱变(LiCl)、复合诱变(UV-LiCl)3种方式对蛹虫草孢子进行诱变;发酵检测存活菌株的胞外虫草素和虫草多糖的含量。结果:以胞外虫草素为指标,3种诱变方式的最大正突变率分别为化学突变(29.2%)>紫外突变(28.6%)>复合诱变(26.5%);以胞外多糖为指标,最大正突变率分别为紫外诱变(35.7%)>复合诱变(33.3%)>化学诱变(27.0%)。紫外诱变突变株Z-5-1胞外虫草素产量达0.842g/L,比出发菌株高311%;紫外诱变突变株Z-4-7胞外虫草多糖产量达5.250g/L,比出发菌株高148%。在连续培养5代后,仍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紫外诱变能获得较高的蛹虫草正突变率,同时能获得高产虫草素、虫草多糖的突变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胞外 虫草素 虫草多糖 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元瓜环与抗癌药物甲氨蝶呤的超分子相互作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马艳辉 黄英 +3 位作者 祝黔江 张建新 薛赛凤 陶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544-2547,共4页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考察了八元瓜环(Q[8])与抗癌药物甲氨蝶呤(MTX)的相互作用;同时研究了甲氨蝶呤的不同质子化形式及体系温度对相互作用的影响;计算了相应的稳定常数及热力学参数等.实验结果表明,Q[8]与MTX作用比为1∶1,包结平衡常数为...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考察了八元瓜环(Q[8])与抗癌药物甲氨蝶呤(MTX)的相互作用;同时研究了甲氨蝶呤的不同质子化形式及体系温度对相互作用的影响;计算了相应的稳定常数及热力学参数等.实验结果表明,Q[8]与MTX作用比为1∶1,包结平衡常数为(7.64±1.52)×104 L/mol;龄前热力学参数测定结果表明,上述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是自发进行的,且疏水作用力是反应的主要驱动力.采用1H NMR法进一步证实了主-客体的作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元瓜环 甲氨蝶呤 紫外吸收光谱法 热力学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元瓜环对阿糖胞苷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英 宋桂先 +4 位作者 唐青 王娟 陶朱 薛赛凤 张建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24-1228,共5页
研究了七元瓜环(Q[7])与抗癌药物阿糖胞苷(Ara-C)的不同质子化存在形式之间的超分子相互作用,探讨了超分子包合作用对药物电离平衡常数及药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Q[7]使得Ara-C的pK a降低了约0.3个单位,Q[7]与Ara-C的2种存在形式(Ara... 研究了七元瓜环(Q[7])与抗癌药物阿糖胞苷(Ara-C)的不同质子化存在形式之间的超分子相互作用,探讨了超分子包合作用对药物电离平衡常数及药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Q[7]使得Ara-C的pK a降低了约0.3个单位,Q[7]与Ara-C的2种存在形式(Ara-C+及Ara-C)均可形成1∶1的主客体包结配合物,Ara-C以其嘧啶环进入Q[7]空腔,而核糖环位于瓜环端口发生相互作用;Q[7]与Ara-C作用后对药物起到保护性载体的作用,从而提高了药物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糖胞苷 七元瓜环 主客体配合物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脚棒束孢E3菌株产N^6-(2-羟乙基)腺苷的培养基及前体物筛选 被引量:3
16
作者 雷帮星 何劲 +4 位作者 李世楠 曾祥羽 康冀川 文庭池 桂江伟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6-51,共6页
为研究有利于E3菌株产N6-(2-羟乙基)腺苷[N6-(2-hydroxyethyl)-adenosine,HEA]的培养基组分、前体物及氨基酸,以查氏培养基作为基础培养基,液体静置发酵,分别对碳氮源、无机盐、前体物和氨基酸进行筛选,结果表明:碳、氮源最好的是淀粉和... 为研究有利于E3菌株产N6-(2-羟乙基)腺苷[N6-(2-hydroxyethyl)-adenosine,HEA]的培养基组分、前体物及氨基酸,以查氏培养基作为基础培养基,液体静置发酵,分别对碳氮源、无机盐、前体物和氨基酸进行筛选,结果表明:碳、氮源最好的是淀粉和(NH4)2HPO4;无机盐只有钾盐能促进菌株产生HEA,效果最好的是KH2PO4;前体物和氨基酸中腺苷和腺嘌呤促进菌株累积HEA能力相同,精氨酸、赖氨酸、脯氨酸、组氨酸、色氨酸、L-谷氨酸和丝氨酸等均能促进菌株产HEA,精氨酸效果最好,菌丝体中HEA含量达2068.21±55.34μg/g,HEA产量达13.10±1.48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脚棒束孢E3菌株 N6 (2-羟乙基)腺苷 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蒿属植物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抗癌活性产物的液体发酵工艺优化 被引量:5
17
作者 曾茜 雷帮星 +2 位作者 康冀川 陈旭 文庭池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4年第3期17-24,共8页
编号为GZUCCZY0012的青霉属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代谢产物中的物质A疑似为青蒿素类化合物,体外抗癌实验表明物质A对人前列腺癌细胞PC3和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具有中等的细胞毒活力。本实验以物质A的含量为主要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 编号为GZUCCZY0012的青霉属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代谢产物中的物质A疑似为青蒿素类化合物,体外抗癌实验表明物质A对人前列腺癌细胞PC3和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具有中等的细胞毒活力。本实验以物质A的含量为主要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的考察,并结合PB和中心组合设计,优化确定了适合物质A积累的GZUCCZY0012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研究结果表明:GZUCCZY0012发酵生产物质A的最优培养基为麦芽糖47.52 g/L、NH4Cl 14.82 g/L、K2HPO41.5 g/L、MgSO42.0 g/L、KCl 2.0 g/L、ZnSO40.5 g/L、CaCl20.5g/L、FeSO40.5 g/L,pH 6.0,接种量4%(V/V),于26℃下摇瓶发酵14 d,物质A的产量可以达到(144.61±7.56)μg/mL,比优化前的含量(32.30±2.28)μg/mL提高了3.4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代谢产物 抗癌活性 发酵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比木植物内生真菌Trichoderma sp.抗癌活性产物的液体发酵工艺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旭 雷帮星 +1 位作者 文庭池 曾茜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5年第5期33-37,共5页
从马比木植物中分离获得一株木霉属内生真菌Trichoderma sp.编号为GX-8,其代谢产物中含有薯蓣皂苷类化合物,体外抗癌实验表明该物质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和人前列腺癌细胞PC3均具有中等的细胞毒活力。本实验以... 从马比木植物中分离获得一株木霉属内生真菌Trichoderma sp.编号为GX-8,其代谢产物中含有薯蓣皂苷类化合物,体外抗癌实验表明该物质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和人前列腺癌细胞PC3均具有中等的细胞毒活力。本实验以上述化合物的含量为主要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的研究分析,优化确定适宜于菌株GX-8积累目标化合物的液体发酵工艺。研究结果表明:GX-8发酵生产薯蓣皂苷类化合物的最优培养基为可溶性淀粉40 g/L、蛋白胨10 g/L、色氨酸40 mg/L、磷酸氢二钾1 g/L和硫酸镁2 g/L,p H 6.0,接种量2%(v/v),于28℃下摇瓶发酵16 d,该物质的产量可以达到87.38±5.86μg/m L,相比优化前的含量39.66±3.27μg/m L提高了120.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代谢产物 薯蓣皂苷类 抗癌活性 发酵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超分子荧光探针对多菌灵的识别及细胞成像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梅 刘青 +5 位作者 唐青 王成会 杨梅香 孙涛 黄英 陶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665-2672,共8页
基于八元瓜环(Q[8])可使吖啶橙(AD)的荧光降低的性质制备了荧光探针2AO@Q[8],当在该探针中加入多菌灵后荧光强度又逐渐增强,利用此超分子配合物的荧光效应,构建了一种能够检测多菌灵的超分子荧光探针.研究结果表明,该探针在水溶液中对... 基于八元瓜环(Q[8])可使吖啶橙(AD)的荧光降低的性质制备了荧光探针2AO@Q[8],当在该探针中加入多菌灵后荧光强度又逐渐增强,利用此超分子配合物的荧光效应,构建了一种能够检测多菌灵的超分子荧光探针.研究结果表明,该探针在水溶液中对多菌灵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为8. 14×10^(-8)mol/L.细胞成像结果显示,该探针在前列腺癌细胞中对多菌灵具有良好的响应,可用于生物细胞内多菌灵的识别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元瓜环 吖啶橙 荧光探针 多菌灵 细胞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早疫病拮抗菌株筛选及其抗菌活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登路 雷帮星 +1 位作者 康冀川 韩龙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6年第1期62-66,共5页
为更加有效地利用微生物资源控制马铃薯早疫病,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的拮抗菌株,通过含毒介质法探究拮抗菌株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44个供试内生真菌和细菌的菌株中,7株细菌对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有显著的抑菌作用,其... 为更加有效地利用微生物资源控制马铃薯早疫病,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的拮抗菌株,通过含毒介质法探究拮抗菌株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44个供试内生真菌和细菌的菌株中,7株细菌对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有显著的抑菌作用,其中菌株H3的拮抗能力最强,采用平板对峙法显示,菌株H3对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抑菌宽度为5.50 mm;对H3培养基类型进行筛选,含毒介质法显示LB发酵液的抑菌活性最高,16.7%的H3发酵液的抑制率为71.17%;菌株H3发酵液能导致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菌丝形态变化:菌丝顶端出现空泡状的膨大,菌丝隔间细胞变粗变短,原生质收缩。结果说明H3可以拮抗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早疫病 菌株H3 拮抗菌株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