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64nm和532nm纳秒激光同时辐照熔石英损伤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叶成 邱荣 +4 位作者 蒋勇 高翔 郭德成 周强 邓承付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18,共5页
利用Nd:YAG激光器研究基频(1064nm)与倍频(532nm)单独辐照和同时辐照下熔石英的损伤规律,对损伤几率进行了测试,获得损伤几率曲线与典型损伤形貌。研究结果表明:双波长同时辐照下的初始损伤阈值总是小于单波长辐照下的初始损伤阈值;基... 利用Nd:YAG激光器研究基频(1064nm)与倍频(532nm)单独辐照和同时辐照下熔石英的损伤规律,对损伤几率进行了测试,获得损伤几率曲线与典型损伤形貌。研究结果表明:双波长同时辐照下的初始损伤阈值总是小于单波长辐照下的初始损伤阈值;基频光中加入定量倍频光后,熔石英对基频光的吸收效率提高;并且双波长同时辐照下,熔石英损伤密度增大;原因主要是熔石英表面缺陷对不同波长吸收机制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损伤 熔石英 损伤几率 损伤阈值 双波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秒激光诱导K9元件体损伤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敦祥 陈世龙 +4 位作者 周照明 张发旺 刘虎风 邱荣 蒋勇 《光电技术应用》 2021年第2期30-34,78,共6页
利用1064 nm和355 nm两种波长的纳秒激光研究了K9光学元件体内成丝损伤的特点及损伤增长规律。结果表明,当以高于元件体损伤阈值的能量辐照样品体内时,必然会在体内形成丝状损伤。两种激光辐照都会在元件体内首先形成等离子通道,在后续... 利用1064 nm和355 nm两种波长的纳秒激光研究了K9光学元件体内成丝损伤的特点及损伤增长规律。结果表明,当以高于元件体损伤阈值的能量辐照样品体内时,必然会在体内形成丝状损伤。两种激光辐照都会在元件体内首先形成等离子通道,在后续激光的辐照下,靠近入射激光处的损伤点吸收更多能量发展为更大的成核损伤点,逐渐向前表面增长,并伴随大量裂纹的纵向扩展。所不同的是,355 nm激光诱导元件体内成丝损伤时存在多条丝状通道;而1064 nm激光即使在远大于初始损伤阈值的激光能量辐照下,也没有观察到非常明显的丝状损伤。同时实验也发现,两种波长诱导的丝状损伤的损伤增长面积随激光辐照发次的增加呈现指数趋势增长,355 nm导致的损伤增长速度大于1064 nm对应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损伤 K9光学元件 损伤增长 成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赫兹宽谱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依凡 王雪敏 +8 位作者 曹林洪 王新明 熊政伟 沈昌乐 彭丽萍 赵妍 黎维华 邓青华 吴卫东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16年第5期661-667,共7页
太赫兹宽谱源是指能够产生较宽频谱覆盖范围的太赫兹辐射源,近年来其相关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太赫兹宽谱具有能量低,穿透性强和频谱覆盖范围宽等优点,在生物和医学成像、安全检查、化学成分分析等领域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因此... 太赫兹宽谱源是指能够产生较宽频谱覆盖范围的太赫兹辐射源,近年来其相关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太赫兹宽谱具有能量低,穿透性强和频谱覆盖范围宽等优点,在生物和医学成像、安全检查、化学成分分析等领域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因此研究太赫兹宽谱源对于推动上述领域的进步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基于光学辐射源、电子学辐射源、热辐射源这3种太赫兹宽谱源,从产生机理、研究进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对这3种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对比了各自的优、缺点和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 光学 电子学 热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32nm纳秒激光辐照下的单晶硅表面微结构及荧光特性 被引量:5
4
作者 常利阳 李晓红 +1 位作者 邱荣 王俊波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599-2603,共5页
采用Nd:YAG纳秒脉冲激光对单晶硅在空气中进行辐照,研究了表面微结构在不同能量密度和扫描速度下的演化情况。扫描电子显微镜测量表明,激光在相对较低能量密度下辐照硅表面诱导出鱼鳞状波纹结构,激光能量密度相对较大时,诱导出絮状多孔... 采用Nd:YAG纳秒脉冲激光对单晶硅在空气中进行辐照,研究了表面微结构在不同能量密度和扫描速度下的演化情况。扫描电子显微镜测量表明,激光在相对较低能量密度下辐照硅表面诱导出鱼鳞状波纹结构,激光能量密度相对较大时,诱导出絮状多孔的不规则微结构。光致荧光谱(PL)表明,激光扫描区域在710nm附近有荧光发射。用氢氟酸腐蚀掉样品表面的SiOx后,荧光峰的强度显著降低,说明SiOx在光致发光增强上起重要作用。能量色散X射线谱(EDS)表明氧元素的含量随激光能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研究表明:纳秒激光的能量密度和扫描速度对微结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改变了硅材料表面微结构尺寸,增大了光吸收面积;氧元素在光致发光增强上起重要作用,微构造硅和SiOx对光致荧光的发射都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辐照 单晶硅 微构造 荧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秒激光诱导损伤熔石英玻璃的动力学过程 被引量:9
5
作者 邱荣 王俊波 +5 位作者 任欢 周强 田润妮 李晓红 刘浩 马平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882-2886,共5页
采用超快时间分辨阴影成像技术研究了纳秒激光诱导损伤熔石英玻璃前后表面和体内的动力学过程,对比分析了前后表面和体内的损伤差异及损伤机制。在前表面,观察了空气和材料中的等离子体和冲击波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亚纳秒激光辐照下,前表... 采用超快时间分辨阴影成像技术研究了纳秒激光诱导损伤熔石英玻璃前后表面和体内的动力学过程,对比分析了前后表面和体内的损伤差异及损伤机制。在前表面,观察了空气和材料中的等离子体和冲击波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亚纳秒激光辐照下,前表面材料内观察到三个应力波,并观察到材料体内的损伤过程。在后表面,除观察到冲击波的产生与发展过程,还观察到表面物质的烧蚀去除与喷发过程。在材料内部,损伤由自聚焦和点缺陷吸收两种机制主导,而且点缺陷吸收诱导材料体内损伤有时间先后顺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损伤 熔石英 超快时间分辨 阴影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相位恢复和滤波的光折变材料光学特性 被引量:3
6
作者 孙连来 罗炫 +8 位作者 陈姝帆 曹林洪 黄进 刘红婕 王凤蕊 方瑜 张庆军 屈玉峰 蒋晓东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05-209,共5页
采用后重氮偶合法,合成了一种新型含咔唑类聚磷腈有机光折变材料。采用氢谱核磁共振法,红外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热重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对该聚合物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230℃开始分解,450℃... 采用后重氮偶合法,合成了一种新型含咔唑类聚磷腈有机光折变材料。采用氢谱核磁共振法,红外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热重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对该聚合物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230℃开始分解,450℃时基本分解完全。UV-Vis表明波长在360nm与570nm之间的宽的吸收带是由于共轭长度的增加产生的,因此可以调整参加偶合反应的重氮盐比例,来控制偶氮生色团功能组分的接入含量。在未使用外加电场及事先极化的条件下对聚合物进行了二波耦合与四波混频实验,证明了聚合物的光折变特性。得到聚合物P-2和P-3的二波耦合增益系数分别为38cm-1和53.6cm-1,聚合物P-2和P-3的四波混频衍射效率分别为2.7%和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重氮偶合 聚磷腈 有机光折变材料 二波耦合 四波混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咔唑类化合物的光致发光特性 被引量:1
7
作者 屈玉峰 许良 +7 位作者 孙连来 方瑜 张庆军 罗炫 曹林洪 刘红婕 黄进 蒋晓东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15-619,共5页
聚二氯磷腈(PDCP)与N-(6-羟基己基)咔唑发生亲核取代,得到了热稳定性良好(约290℃)、玻璃化温度较低(约36℃)的光电导材料聚双(6-咔唑基己氧基)磷腈。稳态荧光光谱表明,N-(6-羟基己基)咔唑和聚双(6-咔唑基己氧基)磷腈的荧光发射最大波... 聚二氯磷腈(PDCP)与N-(6-羟基己基)咔唑发生亲核取代,得到了热稳定性良好(约290℃)、玻璃化温度较低(约36℃)的光电导材料聚双(6-咔唑基己氧基)磷腈。稳态荧光光谱表明,N-(6-羟基己基)咔唑和聚双(6-咔唑基己氧基)磷腈的荧光发射最大波长分别在410nm和393nm,其荧光强度相比于咔唑的最大波长420nm依次减弱并发生蓝移;瞬态荧光光谱表明聚磷腈的线型主链结构和孤立的dπ-pπ杂化轨道体系导致其空间位阻增大,破坏了原有的共轭体系,使聚双(6-咔唑基己氧基)磷腈在不同发射波长下的荧光寿命普遍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咔唑 聚磷腈 热性能 固体荧光 荧光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3O4/MgO(100)薄膜外场诱导电阻变化特性 被引量:1
8
作者 曹林洪 吴卫东 +1 位作者 唐永建 王雪敏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841-1845,共5页
采用激光分子束外延(L-MBE)方法,以MgO(100)为基底生长了Fe3O4单晶薄膜,研究了Fe3O4/MgO(100)薄膜外场(温度、磁和激光场)诱导电阻变化特性。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Fe3O4薄膜是沿MgO(200)晶面外延生长的单晶薄膜;反射高能电子衍射(RHE... 采用激光分子束外延(L-MBE)方法,以MgO(100)为基底生长了Fe3O4单晶薄膜,研究了Fe3O4/MgO(100)薄膜外场(温度、磁和激光场)诱导电阻变化特性。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Fe3O4薄膜是沿MgO(200)晶面外延生长的单晶薄膜;反射高能电子衍射(RHEED)强度振荡曲线分析表明Fe3O4薄膜表面平整,而且生长模式为2维层状生长;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表明Fe3O4薄膜表面粗糙度为0.201 nm,说明薄膜表面达到原子级平整度。外场作用下Fe3O4薄膜的电阻测试表明:薄膜样品的电阻在120 K(Verwey转变温度)出现一峰值,略微下降后继续增大,展现出半导体型的导电特性;在激光作用下,整个测量温度范围内薄膜样品的电阻减小,样品展示出瞬间光电导的特性;从降温曲线可以看出,Verwey转变温度由无激光作用时的120 K上升到有激光作用时的140 K;光致电阻变化率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这主要是由于激光作用导致电荷有序态的退局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薄膜 反射高能电子衍射 磁电阻 激光诱导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增透膜激光疲劳损伤效应
9
作者 蒋勇 贾奎 +7 位作者 邱荣 廖威 晏良宏 王毕艺 官上洪 郭德成 周强 袁晓东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15,共5页
疲劳效应是诱导高功率固体激光装置中光学元件激光损伤的因素之一,目前对Si O2化学增透膜激光诱导疲劳损伤的研究鲜见报道。基于此,本文采用单一激光能量多发次辐照和多梯度激光能量多发次辐照两种不同的激光辐照方式,研究1064 nm化学... 疲劳效应是诱导高功率固体激光装置中光学元件激光损伤的因素之一,目前对Si O2化学增透膜激光诱导疲劳损伤的研究鲜见报道。基于此,本文采用单一激光能量多发次辐照和多梯度激光能量多发次辐照两种不同的激光辐照方式,研究1064 nm化学增透膜层的激光疲劳损伤效应及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单一激光能量多发次脉冲激光辐照下,膜层最易发生疲劳损伤;采用多梯度激光能量多发次辐照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膜层的损伤阈值,进而提升膜层的抗激光疲劳损伤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损伤 化学增透膜 激光辐照 损伤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BS效应激光波长对光学材料损伤的影响
10
作者 倪锐芳 蒋晓东 +2 位作者 黄进 曹林洪 徐习斌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7-112,共6页
从耦合波理论出发,采用纵向受激布里渊散射(SBS)模型,通过时域有限差分法数值求解了瞬态SBS耦合波方程组,得到了泵浦光、Stokes光强度及声波产生应力随时间的分布;研究了在三种常见波长激光(基频、倍频和三倍频)作用下SBS效应的发展过... 从耦合波理论出发,采用纵向受激布里渊散射(SBS)模型,通过时域有限差分法数值求解了瞬态SBS耦合波方程组,得到了泵浦光、Stokes光强度及声波产生应力随时间的分布;研究了在三种常见波长激光(基频、倍频和三倍频)作用下SBS效应的发展过程及其对光学材料损伤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光作用主要体现在SBS起振阶段,一旦进入稳态阶段,Stokes光强及应力发展的最大值、稳态值依赖于泵浦光的大小;在相同脉冲宽度下,激光波长越短,SBS发生越早,发展越快,更易造成光学元件的力学损伤;三倍频激光产生最大应力为基频光产生最大应力的100倍,且相比于倍频激光,产生最大应力的时刻要提前15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长 受激布里渊散射 应力 Stokes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脉冲纳秒激光诱导硅表面微结构 被引量:4
11
作者 谢长鑫 李晓红 +2 位作者 朱敏 杨永佳 邱荣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03-209,共7页
利用Nd:YAG纳秒脉冲激光(波长532nm)在空气中对单晶硅表面进行单脉冲辐照,研究了激光能量密度和光斑面积变化对微结构的影响。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样品表征,并对纳秒激光辐照硅的热力学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显... 利用Nd:YAG纳秒脉冲激光(波长532nm)在空气中对单晶硅表面进行单脉冲辐照,研究了激光能量密度和光斑面积变化对微结构的影响。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样品表征,并对纳秒激光辐照硅的热力学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当脉冲激光的能量密度接近硅的熔融阈值且光斑直径小于8μm时,形成尖峰微结构;随着能量密度或光斑面积增大,尖峰结构消失,形成边缘隆起和弹坑微结构。通过流体动力学模型得到微结构形貌的解析解,模拟得到的微结构形貌与实验测得的AFM数据一致。研究表明微结构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表面张力引起的熔融硅流动。表面张力与表面温度和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浓度有关。温度梯度引起的热毛细流作用和表面活性剂浓度引起的毛细作用共同影响下形成尖峰、边缘隆起和弹坑微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激光 单晶硅 微结构 表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基复合气凝胶的微观结构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擘威 毕于铁 +1 位作者 罗炫 张林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984-1988,共5页
以ZnCl2为前躯物,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丙烯酸为模版剂,环氧丙烷作为催化剂,超临界干燥成功制得了锌基复合气凝胶。运用场发射扫描电镜、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N2等温吸附测试对气凝胶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锌基复合... 以ZnCl2为前躯物,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丙烯酸为模版剂,环氧丙烷作为催化剂,超临界干燥成功制得了锌基复合气凝胶。运用场发射扫描电镜、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N2等温吸附测试对气凝胶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锌基复合气凝胶呈现三维网络状结构,其三维结构是由大量微小颗粒组成,颗粒的粒径为nm量级,为介孔材料。选用相对分子质量为1800的聚丙烯酸作为模版剂制备的气凝胶的微观结构最好,无明显的塌陷和团聚现象,其比表面积为236 m2/g,平均孔径分布在11 nm左右,总的孔体积为0.179 cm3/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基复合气凝胶 溶胶-凝胶 微观结构 聚丙烯酸 氯化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理石表面微生物诱导碳酸钙覆膜 被引量:3
13
作者 牟涛 竹文坤 +2 位作者 段涛 张友魁 陈晓明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3,共3页
选育碳酸盐矿化菌,利用其诱导CaCO3沉积,采用涂覆法和浸泡法进行细菌矿化试验,最终在大理石样品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矿化膜。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大理石空白试样和处理后试样进行分析,并对矿化膜进行抗酸性测试... 选育碳酸盐矿化菌,利用其诱导CaCO3沉积,采用涂覆法和浸泡法进行细菌矿化试验,最终在大理石样品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矿化膜。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大理石空白试样和处理后试样进行分析,并对矿化膜进行抗酸性测试。结果表明,涂覆法和浸泡法均能在大理石表面粘结一层细小颗粒,形成一层致密、厚度为50-100μm的CaCO3矿化膜。经过覆膜处理的大理石耐酸性能得到了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石 微生物矿化 碳酸钙 覆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Ni80Cr20合金丝的冷拉拔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朱延军 周秀文 +2 位作者 曹林洪 刘旭东 吴卫东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5-109,共5页
开展特定直径超细Ni80Cr20合金丝的冷拉拔制备研究,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金属丝强力仪等对超细合金丝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烧头过程最佳电解液浓度为0.05mol/L,时间为3s;制备的镍铬合金丝直径为24.54μm... 开展特定直径超细Ni80Cr20合金丝的冷拉拔制备研究,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金属丝强力仪等对超细合金丝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烧头过程最佳电解液浓度为0.05mol/L,时间为3s;制备的镍铬合金丝直径为24.54μm,表面光滑,尺寸精准;拉拔后晶粒尺寸减小,退火后晶粒尺寸长大;拉拔态镍铬丝由于加工硬化,其伸长率由16%降低至1.88%;退火可改善镍铬丝性能,其断裂强度降低,伸长率增大,合金塑性增强,氮气退火丝的断裂强度大于真空退火丝的断裂强度,伸长率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80Cr20合金 超细丝 冷拉拔 退火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球磨法制备纳米晶Zr粉及其燃烧性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帆 康晓丽 +2 位作者 罗江山 易勇 唐永建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1-95,共5页
通过机械球磨法对微米Zr粉进行晶粒细化,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法分析了球磨时间对Zr粉的物相、晶粒尺寸及晶格应变大小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和激光粒度分析仪对Zr粉形貌、粒径分布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Zr粉球磨时间对Zr/KClO_4烟火剂光辐射... 通过机械球磨法对微米Zr粉进行晶粒细化,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法分析了球磨时间对Zr粉的物相、晶粒尺寸及晶格应变大小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和激光粒度分析仪对Zr粉形貌、粒径分布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Zr粉球磨时间对Zr/KClO_4烟火剂光辐射时间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Zr粉的颗粒尺寸先减小后增大,而晶粒尺寸则持续减小,同时晶格应变逐渐增大:当球磨时间为8 h时,Zr粉的粒径分布最均匀、平均粒径最小(0.8μm),晶粒尺寸为81.7 nm;球磨时间增加到20 h后,Zr粉的颗粒尺寸略有增大,但晶粒尺寸减小到最小值(15.4 nm)。对原料Zr粉进行球磨处理后,Zr/KClO_4烟火剂的光辐射时间缩短,球磨时间为8 h时,相比使用原料Zr粉的烟火剂,样品的光辐射时间(17 ms)缩短了32%,表明烟火剂燃烧速率的显著增加,并且峰值辐射强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球磨 纳米晶Zr粉 Zr/KClO4烟火剂 光辐射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波在空气和熔石英元件界面传播的超快诊断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强 王俊波 +4 位作者 邱荣 任欢 田润妮 杨永佳 蒋勇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7-151,共5页
基于球面波在弹性介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特性的基本理论,采用超快时间分辨的光学诊断技术,研究了532nm纳秒激光辐照熔石英元件表面产生的冲击波在空气和样品界面的传播特性,获得了冲击波在材料内部传输以及在空气与样品界面反射的时间... 基于球面波在弹性介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特性的基本理论,采用超快时间分辨的光学诊断技术,研究了532nm纳秒激光辐照熔石英元件表面产生的冲击波在空气和样品界面的传播特性,获得了冲击波在材料内部传输以及在空气与样品界面反射的时间分辨图像。结果表明:激光脉冲与材料作用在前后表面产生了向体内传输的冲击波,且产生的冲击波在玻璃与空气界面处反射为两个波,即反射波和反射剪切波;反射波和反射剪切波的强度与入射冲击波的入射角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激光 冲击波 等离子体 超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苯胺基聚醚醚砜的合成与性能
17
作者 孙海燕 孙尚飞 +2 位作者 常冠军 林润雄 张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12,共4页
以钯催化反应得到的4,4′-二甲氧基三苯胺为原料,用BBr3/CH2Cl2脱去甲基,得到中间产物4,4′-二羟基三苯胺;再以吡咯烷酮为溶剂,在无水碳酸钾的催化下,通过4,4′-二羟基三苯胺与双(四氟苯基)砜的亲核反应,合成三苯胺基聚醚醚砜(TPA-PEES... 以钯催化反应得到的4,4′-二甲氧基三苯胺为原料,用BBr3/CH2Cl2脱去甲基,得到中间产物4,4′-二羟基三苯胺;再以吡咯烷酮为溶剂,在无水碳酸钾的催化下,通过4,4′-二羟基三苯胺与双(四氟苯基)砜的亲核反应,合成三苯胺基聚醚醚砜(TPA-PEES)发光材料。其结构通过核磁氢谱、红外谱图、凝胶渗透色谱和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进行表征,表征结果与目标产物相吻合且聚合物为无定型态,并具有较高的相对分子质量(-Mw=3.12×104)。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热重分析(TG)、紫外-可见光分度计和荧光光谱仪对其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200℃),良好的热稳定性(Td>400℃)。另外,所制备的聚合物在二甲基甲酰胺(DMF)中的UV-vis最大吸收波长为305 nm,最大荧光发射波长为426 nm和523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苯胺 亲核反应 聚醚醚砜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Ni80Cr20合金丝冷拉拔烧头及穿模工艺
18
作者 祁一东 周秀文 +2 位作者 曹林洪 刘旭东 吴卫东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8-84,共7页
采用冷拉拔技术制备超细Ni80Cr20合金丝,探索了电化学法烧头和超景深显微镜辅助穿模方法,开展了直径25.60μm的超细丝拉拔至21.14μm的烧头和穿模工艺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电解电压为5V,0.2mol/L的HCl溶液,烧头时间为1s,超景深显微镜... 采用冷拉拔技术制备超细Ni80Cr20合金丝,探索了电化学法烧头和超景深显微镜辅助穿模方法,开展了直径25.60μm的超细丝拉拔至21.14μm的烧头和穿模工艺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电解电压为5V,0.2mol/L的HCl溶液,烧头时间为1s,超景深显微镜200倍放大模式,成功拉制直径为21.14μm的微丝;电化学法可以精确控制烧头电压和时间,同时超景深显微镜可以放大金刚石模具孔径,解决了烧头时间控制不准确和人工穿模的难题,显著提高了穿模效率和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80Cr20合金丝 冷拉拔 烧头 穿模 电化学腐蚀 Z箍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