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线态氧主导的天然铁电气石粒子电极降解茜素红的机理研究
1
作者 赵方源 董发勤 +3 位作者 张伟 周琳 吕珍珍 张星宇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6-102,共7页
为克服粒子电极制备成本高、投加量大的问题,利用天然铁电气石粒子电极对典型蒽醌染料茜素红进行了快速有效降解。考察了外加电压、初始pH、染料初始质量浓度和电解质种类及浓度对茜素红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实验条件为外加电压... 为克服粒子电极制备成本高、投加量大的问题,利用天然铁电气石粒子电极对典型蒽醌染料茜素红进行了快速有效降解。考察了外加电压、初始pH、染料初始质量浓度和电解质种类及浓度对茜素红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实验条件为外加电压为3.5 V、初始pH=5、NaCl质量浓度为4 g/L、初始染料质量浓度为20 mg/L。5次循环后铁电气石具有较高的循环稳定性。在该体系中,O_(2)在电气石表面转化生成O_(2)·-、1O_(2)活性物质,与电气石结构中的h+协同降解茜素红,可实现72.78%的COD去除率、44.85%的TOC矿化率。该方法可作为一种低成本、绿色的染料废水处理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电气石 粒子电极 蒽醌染料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英石微粉高温固相合成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康厚军 王晓丽 +3 位作者 卢喜瑞 张东 崔春龙 唐敬友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2-335,共4页
为研究高温固相法制备锆英石微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以SiO2和ZrO2粉体为原料,在1500℃条件下进行锆英石微粉的人工合成。利用X射线衍射仪对合成产物进行物相与结构分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合成样品的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SiO2和ZrO2... 为研究高温固相法制备锆英石微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以SiO2和ZrO2粉体为原料,在1500℃条件下进行锆英石微粉的人工合成。利用X射线衍射仪对合成产物进行物相与结构分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合成样品的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SiO2和ZrO2粉体在1500℃条件下通过保温1.5h,3h,4.5h和6h均可制备出锆英石微粉,但保温4.5h和6h所制备微粉的纯度最好。利用高温固相制备方法进行锆英石微粉的工业化生产,综合考虑生产成本等相关因素,采用1500℃条件下保温4.5h的生产工艺比较合适,其样品粒度主要集中在0.2~1.5μm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英石 微粉 高温固相法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沌理论的兰州市近10a空气污染指数时间序列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余波 周英 +1 位作者 刘祖涵 王海鹏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70-578,共9页
选择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重污染城市兰州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兰州市近10 a的空气污染指数日报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通过相空间重构,应用互信息法、Cao方法确定出重构参数时延和嵌入维,并运用小数据量法和G-P法分别计算了该序列的关联维... 选择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重污染城市兰州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兰州市近10 a的空气污染指数日报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通过相空间重构,应用互信息法、Cao方法确定出重构参数时延和嵌入维,并运用小数据量法和G-P法分别计算了该序列的关联维、最大Lyapunov指数以及Kolmogorov熵等特征量。结果表明:兰州市近10 a空气污染指数时间序列中存在明显的混沌特性,是非线性混沌动力系统演化的结果,说明大气污染系统是混沌研究对象之一,运用混沌理论分析空气污染的动力学特征及变化规律是可行的。根据关联维的计算结果(D2=3.491 3),可以得知,特殊地形、气象条件、大气污染排放及能源消耗结构等4个因子是造成兰州市空气污染变化的主要因素。最大Lyapunov指数以及Kolmogorov熵的计算结果也为进一步研究兰州市空气污染的复杂性、演化规律及污染物预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指数 时间序列 混沌特性 相空间重构 关联维 最大LYAPUNOV指数 Kolmogorov熵 兰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煤层采煤工作面顶板穿层钻孔瓦斯抽采试验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李维光 刘虎华 李超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2014年第3期30-34,共5页
以凤凰煤矿1402采煤工作面为工程应用背景,针对煤层薄、瓦斯含量高、透气性差、地质条件差的特点,运用岩层移动理论,研究了采煤工作面采空区大流量、高浓度卸压瓦斯的运移路径和富集区域;借鉴了邻近煤矿瓦斯抽采经验,选择顶板穿层钻孔... 以凤凰煤矿1402采煤工作面为工程应用背景,针对煤层薄、瓦斯含量高、透气性差、地质条件差的特点,运用岩层移动理论,研究了采煤工作面采空区大流量、高浓度卸压瓦斯的运移路径和富集区域;借鉴了邻近煤矿瓦斯抽采经验,选择顶板穿层钻孔瓦斯抽采方法作为主要矿井瓦斯抽采方法之一,试验了该方法的合理瓦斯抽采参数;提高了采煤工作面瓦斯抽采率,消除了采煤工作面瓦斯积聚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煤层 卸压瓦斯 顶板穿层瓦斯抽采方法 抽采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姜皂素残渣PY-GC/MS热裂解
5
作者 李玲 罗学刚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48-951,共4页
应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分析技术,对黄姜皂素生产固体废弃物在400℃/S、800℃/S、闪速条件下升温至1000℃时的裂解产物的主要组分及相对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总离子流图(TIC)上各特征裂解产物的... 应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分析技术,对黄姜皂素生产固体废弃物在400℃/S、800℃/S、闪速条件下升温至1000℃时的裂解产物的主要组分及相对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总离子流图(TIC)上各特征裂解产物的出峰时间趋于分散,且不同速率下裂解产物及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黄姜皂素残渣热裂解产物主要是芳香烃及其衍生物、烷烃及其衍生物,其含量分别占总质量的25.139%~47.542%及5.367%~16.307%。本研究为黄姜皂素残渣的有效利用和黄姜皂素绿色生产工艺的开发奠定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姜皂素残渣 裂解-气相色谱质谱 热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岩石圈物性结构特征及深部构造涵义
6
作者 李军 王绪本 +5 位作者 李大虎 秦庆炎 张刚 周军 李亚星 刘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500-2511,共12页
青藏高原东缘是研究青藏高原地壳物质向东侧向挤出的焦点地区.为探索青藏高原东向挤出其东部壳幔结构响应及深部地质构造依据,本文利用卫星测高重力数据、数字地震台网("喜马拉雅"项目一期)634个台站的观测数据、以及跨越龙... 青藏高原东缘是研究青藏高原地壳物质向东侧向挤出的焦点地区.为探索青藏高原东向挤出其东部壳幔结构响应及深部地质构造依据,本文利用卫星测高重力数据、数字地震台网("喜马拉雅"项目一期)634个台站的观测数据、以及跨越龙门山构造带、攀西构造带的两条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资料,获得了青藏高原东缘视密度物性结构、P波速度异常结构、以及电性成像结构.物性成像结果表明:(1)松潘地块、川滇地块中-下地壳、上地幔具有低密度、低速、高导的韧性物性结构,部分地区这种韧性物性结构甚至可到达150 km处;(2)四川盆地下方扬子克拉通岩石圈具有稳定的高密度、高速、高阻的刚硬物性结构,其结构向下可延伸至150 km深处;(3)青藏高原东缘横向和垂向的物性结构差异,为揭示龙门山构造带、川滇地块隆升机制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动力学依据;(4)岩石圈物性结构中,沿岷山一龙门山一锦屏山一玉龙雪山构造带一线存在明显的密度、速度梯级带,其东西两侧呈明显物性二元结构,该物性梯级带可能反映了中上扬子地块西边界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 卫星重力 岩石圈结构 物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