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蚕和中国野桑蚕性信息素分泌腺OBP和CSP基因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1
作者 王清海 贾燕华 +1 位作者 张瑜 黄珍富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3-161,共9页
为探究昆虫气味识别和化学感受机制,基于前期转录组数据,筛选并鉴定家蚕(Bombyx mori)和中国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性信息素分泌腺(Sex pheromone-producing glands,PGs)中的气味结合蛋白(OBP)和化学感受蛋白(CSP)基因,分析其差异表... 为探究昆虫气味识别和化学感受机制,基于前期转录组数据,筛选并鉴定家蚕(Bombyx mori)和中国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性信息素分泌腺(Sex pheromone-producing glands,PGs)中的气味结合蛋白(OBP)和化学感受蛋白(CSP)基因,分析其差异表达基因的时空表达特征,同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家蚕性信息素成分(蚕蛾醇和蚕蛾醛)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相对浓度变化。结果表明,在家蚕和中国野桑蚕性信息素分泌腺中共鉴定出13个OBP基因和10个CSP基因。其中,5个OBP基因(OBP11、OBP23、OBP27、OBP41、OBP42)和4个CSP基因(CSP3、CSP12、CSP13、CSP15)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在家蚕幼虫和成虫各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各异。值得注意的是,OBP11基因在家蚕和中国野桑蚕性信息素分泌腺中表现出最高的表达量,且在家蚕不同发育阶段的性信息素分泌腺中持续性表达。进一步分析发现,该基因表达水平在羽化24 h较羽化前在0.001水平上显著升高,而在交配6 h则在0.001水平上显著下降。GC-MS分析显示,蚕蛾醇的相对浓度在羽化前保持稳定,而在羽化24 h在0.001水平上显著上升,交配3 h在0.001水平上显著下降。相比之下,蚕蛾醛的相对浓度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始终维持稳定水平。综上,OBP11基因在家蚕和中国野桑蚕性信息素分泌腺中均呈现高表达,其表达动态(羽化后上调、交配后下调)与蚕蛾醇含量变化高度一致,提示该基因可能参与了性信息素的结合与释放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中国野桑蚕 性信息素分泌腺 气味结合蛋白 化学感受蛋白 基因鉴定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产品内部缺陷无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2
作者 彭蓉 吕珍珍 +1 位作者 罗璇 张文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445-457,共13页
农产品在生长过程中易形成内部缺陷,严重影响农产品的经济价值,内部缺陷的早期识别是保证农产品商业价值和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近年来,随着各类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基于光学、热学、声学、电磁学特性等的无损检测方法已逐步应用到农产... 农产品在生长过程中易形成内部缺陷,严重影响农产品的经济价值,内部缺陷的早期识别是保证农产品商业价值和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近年来,随着各类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基于光学、热学、声学、电磁学特性等的无损检测方法已逐步应用到农产品内部缺陷的检测中。本文综述了上述无损检测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及其在农产品内部缺陷检测中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多技术融合、人工智能在农产品内部缺陷无损检测中的应用,并对其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致力于为农产品内部缺陷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内部缺陷 无损检测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椒叶粉能量价值评定及其在樱桃谷肉鸭饲粮中的应用
3
作者 赵建飞 蒋继 +3 位作者 陆中乾 周建川 朱宇飞 刘静波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802-3815,共14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代谢试验评定花椒叶粉的樱桃谷肉鸭代谢能值,同时研究其对樱桃谷肉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代谢试验:采用套算法结合三氧化二铬(Cr2O3)外源指示剂测定花椒叶粉的樱桃谷肉鸭代谢能值。选取42日龄、体... 本研究旨在通过代谢试验评定花椒叶粉的樱桃谷肉鸭代谢能值,同时研究其对樱桃谷肉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代谢试验:采用套算法结合三氧化二铬(Cr2O3)外源指示剂测定花椒叶粉的樱桃谷肉鸭代谢能值。选取42日龄、体重相近的樱桃谷肉鸭公鸭48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1只/笼),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和试验饲粮(85%基础饲粮+15%花椒叶粉)。试验期7 d,其中预试期4 d,正试期3 d。饲养试验:选取13日龄、体重相近的樱桃谷肉鸭母鸭3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分别饲喂花椒叶粉添加量为0(对照组)、2%、3%和4%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9 d,试验期间自由采食和饮水。结果显示:樱桃谷肉鸭对花椒叶粉的能量表观消化率为37.00%,代谢能为6.17 MJ/kg。从试验全期(13~42日龄)看,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2%、3%或4%花椒叶粉显著降低了樱桃谷肉鸭42日龄体重、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平均日增重(ADG)(P<0.05),且随着花椒叶粉添加量的提高上述指标均呈线性降低(P<0.001),但对料重比(F/G)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花椒叶粉对樱桃谷肉鸭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2%、3%或4%花椒叶粉对樱桃谷肉鸭心脏指数、肝脏指数、肾脏指数、肌胃指数、腺胃指数、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降低了脾脏指数(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2%、3%或4%花椒叶粉显著降低了樱桃谷肉鸭血清中甘油三酯(TG)和丙二醛(MDA)含量(P<0.05),显著增加了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P<0.05)。随着花椒叶粉添加量的增加,十二指肠和空肠绒隐比(V/C)逐渐升高,其中以4%添加组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试验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2%、3%或4%花椒叶粉对樱桃谷肉鸭空肠和回肠中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肿瘤坏死因子-γ(TNF-γ)、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添加2%或4%花椒叶粉显著增加了回肠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P<0.05)。综上所述,花椒叶粉的肉鸭代谢能为6.17 MJ/kg;饲粮中添加花椒叶粉会降低樱桃谷肉鸭的采食量,从而影响生长性能,但可促进小肠黏膜发育、改善肠道免疫功能和机体抗氧化能力、促进血脂代谢,并对屠宰性能无负面影响。因此,花椒叶粉适宜在樱桃谷肉鸭生长后期饲粮中添加,添加量不宜超过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叶粉 樱桃谷肉鸭 代谢能 生长性能 肠道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石膏-草木灰土壤调理剂改良酸化土壤性能研究
4
作者 王晓枫 王永红 +5 位作者 罗显明 付全军 胡茂 何嵘 竹文坤 王晴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18-24,共7页
研究以钛石膏和草木灰为原料,制备了不同混合比例的钛石膏-草木灰复合土壤调理剂及其包埋小球,通过盆栽试验探究了其对酸化土壤的改良性能和对燕麦草的促生性能,并测定了改良后土壤的酶活性。结果表明:单一施用草木灰或钛石膏均能提高... 研究以钛石膏和草木灰为原料,制备了不同混合比例的钛石膏-草木灰复合土壤调理剂及其包埋小球,通过盆栽试验探究了其对酸化土壤的改良性能和对燕麦草的促生性能,并测定了改良后土壤的酶活性。结果表明:单一施用草木灰或钛石膏均能提高酸化土壤pH值、燕麦草株高和干重;添加量为5%时,钛石膏-草木灰土壤调理剂的酸化土壤改良性能和植物促生性能最强;在强酸性(pH值=4.5)和弱酸性(pH值=6.5)土壤中,钛石膏-草木灰复合土壤调理剂包埋小球进一步提升了复合调理剂的综合效能,燕麦草的株高和干重显著增加,土壤脱氢酶和脲酶活性显著提升。研究表明,包埋后的复合土壤调理剂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且在不同酸化程度土壤中均表现出优异的酸化土壤改良性能、植物促生性能和土壤酶活性增强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酸化 钛石膏 草木灰 土壤调理剂 海藻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蚊剂及其驱避效能评估研究进展
5
作者 蔡继梦 马琼 +2 位作者 钟煜萱 袁艺芯 李良春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5年第8期29-35,38,共8页
蚊媒传染病如疟疾、登革热等严重威胁全球公共卫生,中国多样化的地理气候为蚊虫滋生提供了复杂环境。本文对比分析了两类主流驱蚊产品:以避蚊胺为代表的化学合成驱蚊剂具有长效性但存在皮肤刺激风险,香茅油等植物源驱蚊剂虽安全性较高... 蚊媒传染病如疟疾、登革热等严重威胁全球公共卫生,中国多样化的地理气候为蚊虫滋生提供了复杂环境。本文对比分析了两类主流驱蚊产品:以避蚊胺为代表的化学合成驱蚊剂具有长效性但存在皮肤刺激风险,香茅油等植物源驱蚊剂虽安全性较高却需反复使用。特别关注椰子油的中链脂肪酸组分,论证其作为新型天然驱蚊剂的开发潜力--兼具成本效益、环境友好性与健康安全性。同时系统梳理了实验室驱蚊活性标准化评估体系,强调通过科学检测优化产品研发,为构建安全可持续的蚊虫防控策略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虫分布 驱蚊剂 驱蚊活性 驱避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桉树精油强化次氯酸钠/钾电解水防控白粉虱
6
作者 肖伟 潘佳颖 《长江蔬菜》 2025年第18期15-17,共3页
辣椒白粉虱是设施辣椒栽培中的主要害虫,严重影响辣椒的产量与品质。传统化学防治方式易导致农药残留与害虫产生抗药性等问题。喷施添加有机硅(0.1%)与桉树精油(0.1%)的次氯酸钠/钾电解水(有效氯200~300 mg/L),可有效降低白粉虱虫口数量... 辣椒白粉虱是设施辣椒栽培中的主要害虫,严重影响辣椒的产量与品质。传统化学防治方式易导致农药残留与害虫产生抗药性等问题。喷施添加有机硅(0.1%)与桉树精油(0.1%)的次氯酸钠/钾电解水(有效氯200~300 mg/L),可有效降低白粉虱虫口数量,并清除叶片背面的虫卵与幼虫,且具有一定的持效性。该技术对作物安全,为辣椒绿色生产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并丰富了电解水农业的应用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氯酸钠/钾电解水 桉树精油 有机硅 白粉虱 防控 电解水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藏仓鼠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7
作者 罗欣 廖继承 +6 位作者 陈华丽 周盼 李菁菁 张勇 张贞贞 曹雯 丁励 《四川动物》 2025年第5期515-524,共10页
为探讨环境因子对藏仓鼠Cricetulus kamensis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基于4个线粒体串联序列计算了藏仓鼠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通过冗余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种群遗传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藏仓鼠种群单倍型多样... 为探讨环境因子对藏仓鼠Cricetulus kamensis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基于4个线粒体串联序列计算了藏仓鼠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通过冗余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种群遗传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藏仓鼠种群单倍型多样性较高而遗传多样性较低;藏南种群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中定日种群遗传多样性最高(π=0.016);冗余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地理和环境因子对藏仓鼠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不显著;位点模型在3个线粒体蛋白编码基因中未检测到正选择信号,表明环境压力对遗传变异的选择作用较小;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成对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1),地理障碍导致的基因流动受限而呈现出距离隔离效应。综上所述,环境因子对适应了高原环境的藏仓鼠种群遗传多样性表现出较小的影响,而地理屏障对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仓鼠 遗传多样性 环境因子 冗余分析 空间自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宁接枝改性脱乙酰魔芋葡甘聚糖对Cu(Ⅱ)、Pb(Ⅱ)的吸附
8
作者 叶瑞申 赖金龙 罗学刚 《环境化学》 2025年第7期2751-2762,共12页
工业废水中高浓度的铜离子(Cu^(2+))和铅离子(Pb^(2+))容易在生物体内积累,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与传统的处理方法相比,生物质材料去除重金属具有成本低和环境友好的优势.本研究旨在探究改性生物质材料对工业废水中Cu^(2+)和Pb^(2+)... 工业废水中高浓度的铜离子(Cu^(2+))和铅离子(Pb^(2+))容易在生物体内积累,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与传统的处理方法相比,生物质材料去除重金属具有成本低和环境友好的优势.本研究旨在探究改性生物质材料对工业废水中Cu^(2+)和Pb^(2+)的吸附性能.本研究利用魔芋葡甘聚糖(KGM)制备了一种经单宁接枝改性的脱乙酰魔芋葡甘聚糖(DKGM-TA)环境友好型生物质吸附材料,可有效去除溶液中的Cu^(2+)和Pb^(2+).傅里叶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单宁(Tannic acid,TA)成功接枝于脱乙酰魔芋葡甘聚糖(DKGM)上.对DKGM和DKGM-TA的吸附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及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Langmuir等温线拟合结果表明,DKGM和DKGM-TA对Cu^(2+)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7.27 mg·g^(−1)和37.97 mg·g^(−1),接枝改性后吸附容量为原来的约5倍;对Pb^(2+)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11.66 mg·g^(−1)和109.77 mg·g^(−1),接枝改性后吸附容量为原来的约9.5倍,与DKGM相比,DKGM-TA的吸附容量提升的驱动力源于单宁中邻苯三酚基团与重金属的强螯合作用.此外,DKGM-TA在5次循环使用后,对Cu^(2+)、Pb^(2+)的吸附容量分别为33.77 mg·g^(−1)、96.50 mg·g^(−1),分别仅下降了3.4%、2.7%;对Cu^(2+)、Pb^(2+)脱附效率分别为89.2%,87.7%,分别仅下降了2.1%、2.8%.结果表明,DKGM-TA对Cu^(2+)与Pb^(2+)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以及良好的循环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葡甘聚糖 接枝改性 重金属 吸附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减施对有色稻‘D64’花青素含量和产量的影响
9
作者 庞坤懿 王熙媛 +5 位作者 邓俊 马鹏 张荣萍 鄢圣敏 殷伟 兰艳 《上海农业学报》 2025年第4期26-33,共8页
为探究氮肥减施对有色稻花青素含量和产量的影响,以日本引进的有色稻品种‘D64’为试验材料,设置常规施氮(180 kg/hm^(2),N180)、减氮25%(135 kg/hm^(2),N135)和不施氮(对照,N0)3个处理,分析有色稻叶片花青素含量、干物质积累、产量构... 为探究氮肥减施对有色稻花青素含量和产量的影响,以日本引进的有色稻品种‘D64’为试验材料,设置常规施氮(180 kg/hm^(2),N180)、减氮25%(135 kg/hm^(2),N135)和不施氮(对照,N0)3个处理,分析有色稻叶片花青素含量、干物质积累、产量构成因素以及产量在减氮处理下的表现。结果表明:有色稻‘D64’叶片叶绿素含量在花后各时期均表现为N180>N135>N0,开花后21 d,N135处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为4.16 mg/g,较N180处理低0.16 mg/g;综合两年的试验结果来看,叶片花青素含量均在N135处理下达到最大,平均为1.815 mg/g,较N180处理高57.0%;齐穗期和成熟期有色稻‘D64’干物质积累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齐穗期N135处理的茎叶穗平均总干物质积累量为6276.40 kg/hm^(2),较N180处理低506.26 kg/hm^(2);干物质转运量和转运率均在N0处理下达到最大,分别为967.26 kg/hm^(2)和21.62%;有色稻‘D64’花后干物质贡献率、穗粒数、结实率及成穗率均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规律,其中N180和N135处理的花后干物质贡献率分别为74.84%和73.97%,均显著高于N0处理;N135处理的平均穗粒数较N180处理高5.59%,平均成穗率和结实率分别为93.62%和89.22%,分别较N180处理增加3.25%和1.82%;有色稻‘D64’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N135处理的产量为5975.03 kg/hm^(2),N180处理的产量为6097.71 kg/hm^(2),仅比N135处理高2.01%,差异不显著。综上,四川盆地西北丘陵区有色稻栽培适宜的施氮量为13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稻‘D64’ 氮肥减施 花青素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