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放射化学——国家核能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卫士
1
作者 刘春立 朱奕 +3 位作者 陈宗元 郭治军 吴王锁 都进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4-443,共10页
环境放射化学是放射化学与环境化学交叉融合而诞生的一门分支学科,是从关注环境放射性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基础学科。人们对环境放射性的关注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世界上主要核大国因研制核武器的需要而开展了大量的核活动,包括... 环境放射化学是放射化学与环境化学交叉融合而诞生的一门分支学科,是从关注环境放射性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基础学科。人们对环境放射性的关注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世界上主要核大国因研制核武器的需要而开展了大量的核活动,包括大量的地下和大气核试验,这些核活动向环境中释放了数量可观的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进入环境后,与环境介质发生相互作用,最终通过呼吸系统以及食物链等途径进入人体,构成对人群健康的直接或潜在风险。本文简要介绍并讨论了环境放射化学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环境放射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重要学术交流平台、当前环境放射化学的研究热点和中国环境放射化学的现状、中国的环境放射化学在核能健康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国际环境放射化学研究的重要进展以及中国环境放射化学面临的问题和主要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放射化学 核能安全可持续发展 卫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O/ZIF-67/水性环氧复合涂层的制备及防腐性能
2
作者 黄亚文 张田田 +3 位作者 邓莉 张炜亮 陈俊 胡程耀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8,共9页
针对氧化石墨烯(GO)无自修复性能和沸石类金属有机框架(MOFs)聚合物的腐蚀介质屏蔽性能较弱等实际问题,将具有主被动协同防腐作用的GO/MOFs复合纳米颗粒作为防腐填料,加到水性环氧树脂涂层(WEP)中从而提升防腐性能。通过微观形貌观察、... 针对氧化石墨烯(GO)无自修复性能和沸石类金属有机框架(MOFs)聚合物的腐蚀介质屏蔽性能较弱等实际问题,将具有主被动协同防腐作用的GO/MOFs复合纳米颗粒作为防腐填料,加到水性环氧树脂涂层(WEP)中从而提升防腐性能。通过微观形貌观察、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和盐水浸泡实验对涂层的附着力和防腐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复合纳米涂层的吸水率比纯WEP涂层降低6%。在3.5%盐水中浸泡7 d后,复合纳米填料的添加量达到0.3%时,复合涂层的阻抗模量仍能保持1.9×10^(8)Ω·cm^(2),表现出优异的防腐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沸石类金属有机框架聚合物 水性环氧树脂涂层 MOFS 防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气相催化多晶金刚石表面原位石墨烯构筑研究
3
作者 吴国栋 张文 +4 位作者 伏鑫 刘辉强 汪建 王兵 熊鹰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2-125,共4页
金刚石和石墨烯均具有十分优异的物化性质,结合形成的石墨烯-金刚石异质结可充分发挥二者优异性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制备石墨烯-金刚石异质结器件时,传统转移法、金属原位催化法等制备方法都存在步骤复杂、成本较高、石墨烯层覆盖... 金刚石和石墨烯均具有十分优异的物化性质,结合形成的石墨烯-金刚石异质结可充分发挥二者优异性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制备石墨烯-金刚石异质结器件时,传统转移法、金属原位催化法等制备方法都存在步骤复杂、成本较高、石墨烯层覆盖率低且结晶质量较差等缺点,严重妨碍了这种全碳器件的应用。本工作开发了一种金刚石表面原位石墨烯构筑的新方法,采用金属锰气相催化多晶金刚石,实现了金刚石表面原位石墨烯生长。研究结果表明:金属锰气相状态对多晶金刚石具有较强的催化效果,生成的石墨烯层覆盖率高、表面均匀。这种新型的金属锰气相催化法步骤简单,成本较低,可一步完成。本文的研究为在金刚石表面原位生长高质量石墨烯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为制备高性能石墨烯-金刚石异质结全碳器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金刚石异质结 全碳器件 锰气相催化 原位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二醇基可剥离双组分聚氨酯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4
作者 周文涛 冉可 +2 位作者 康峰华 何智宇 李银涛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63-1771,共9页
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和不同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_(n))聚丙二醇(PPG)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黏度的聚氨酯预聚体,然后以1,4-丁二醇为扩链剂,合成了不同R值〔n(—NCO)∶n(—OH),下同〕的可剥离双组分聚氨酯材料。考察了R值、PPG的M_(n)和温... 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和不同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_(n))聚丙二醇(PPG)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黏度的聚氨酯预聚体,然后以1,4-丁二醇为扩链剂,合成了不同R值〔n(—NCO)∶n(—OH),下同〕的可剥离双组分聚氨酯材料。考察了R值、PPG的M_(n)和温度对聚氨酯预聚体黏度的影响。采用FTIR、DSC、TGA、万能拉伸试验机对可剥离双组分聚氨酯材料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聚氨酯预聚体的黏度随着R值的增大和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PPG M_(n)的增大而增加,当R=3.0时,由M_(n)=400的PPG(PPG400)制备的聚氨酯预聚体黏度为800 mPa·s。随着R值的增大,可剥离双组分聚氨酯材料软段和硬段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大体上呈增加趋势,初始分解温度先增大后减小,PPG400可剥离双组分聚氨酯材料最大初始热分解温度为300℃。随着R值的增大,可剥离双组分聚氨酯材料的剥离强度逐渐增大,断裂伸长率逐渐下降,抗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其中,PPG400可剥离双组分聚氨酯材料的2 h最大剥离强度为202.4 N/m,表干时间为10 min,固化时间为2 h,当R=1.4时,PPG400可剥离双组分聚氨酯材料抗拉强度最大,为35.90 MPa,断裂伸长率为383.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预聚体 R值 组合聚醚 可剥离材料 玻璃化转变温度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NIMMO的初始热老化行为的等温量气法研究
5
作者 龚雪玲 关健 +4 位作者 刘红妮 莫洪昌 张庆元 彭汝芳 金波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7-283,共7页
为了研究聚3-硝酸酯甲基-3-甲基氧杂环丁烷(PNIMMO)的初始等温热老化行为,采用等温量气装置,对PNIMMO在100~120℃等温条件下的老化动力学参数和热老化机理进行了探究,采用Berthelot方程外推了PNIMMO在不同温度下的贮存寿命。结果表明,由... 为了研究聚3-硝酸酯甲基-3-甲基氧杂环丁烷(PNIMMO)的初始等温热老化行为,采用等温量气装置,对PNIMMO在100~120℃等温条件下的老化动力学参数和热老化机理进行了探究,采用Berthelot方程外推了PNIMMO在不同温度下的贮存寿命。结果表明,由Arrhenius方程得到PNIMMO老化深度达到0.1%时E_(a)=156.42 kJ·mol^(-1),lgA=16.86 s^(-1),老化深度达到0.5%时E_(a)=156.05 kJ·mol^(-1),IgA=16.03 s^(-1);由模式配合法得出,在100~120℃时,PNIMMO热老化均符合28号机理函数,即反应级数n=1/4,E_(a)=154.33 kJ·mol^(-1);以老化深度0.1%作为评判标准,PNIMMO在室温下可贮存51.6年;PNIMMO在热分解初期主要为侧链—O—NO2键断裂加氢,随后主链缓慢分解,生成稳定的多聚芳香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3-硝酸酯甲基-3-甲基氧杂环丁烷 等温热老化 动力学 贮存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DD电极的实际含能材料废水中氮转化电化学处理
6
作者 尤家军 熊鹰 +1 位作者 王兵 汪建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6-276,共11页
中试含能材料废水含各类高浓度含氮化合物(氨氮(NH_(3)─N)、亚硝酸盐(NO_(2)^(-))、硝酸盐(NO3-)等)和有机污染物,是一类极难降解的废水。为实现对含能材料废水中含氮化合物的高效、定向去除,采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 中试含能材料废水含各类高浓度含氮化合物(氨氮(NH_(3)─N)、亚硝酸盐(NO_(2)^(-))、硝酸盐(NO3-)等)和有机污染物,是一类极难降解的废水。为实现对含能材料废水中含氮化合物的高效、定向去除,采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HFCVD))法制备的掺硼金刚石(BDD)电极对其进行电化学降解,重点研究了氯化钠和硫酸钠等电解质成分及浓度、修饰电极类型(如Cu/BDD、Ni/BD电极)及电解装置结构(单池、双池)对含氮化合物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能材料废水中添加0.1 M氯化钠电解质有助于提高NH3─N直接转化为氮气(N_(2))的选择性;采用Cu/BDD、Ni/BDD阴极可加速高价氮向NH_(3)─N的转化过程;双电解池结构体系下,以Cu/BDD、Ni/BDD电极为阳极可以提高NH3─N转化为N_(2)的降解速率。因此,采用金属修饰BDD电极为阳极的双电解池结构在添加0.1 M NaCl电解质情况下有望对宏量含能材料废水进行快速、高效、高选择性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硼金刚石(BDD)电极 含能材料废水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若尔盖泥炭地水位下降增加了半导体矿物介导微生物对酚类物质的降解
7
作者 黄鑫 陈槐 +6 位作者 白银萍 王骏 曹芹 付玮 汪福松 韩润 杨刚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489-4502,共14页
若尔盖泥炭地近年来水位下降、退化加剧,致使碳排放增加,而酚类物质可通过抑制土壤呼吸作用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和碳循环过程。为探究若尔盖泥炭地中酚类物质与半导体矿物的相互作用,利用光催化降解系统,对若尔盖高原3个水位分别为-2,、-... 若尔盖泥炭地近年来水位下降、退化加剧,致使碳排放增加,而酚类物质可通过抑制土壤呼吸作用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和碳循环过程。为探究若尔盖泥炭地中酚类物质与半导体矿物的相互作用,利用光催化降解系统,对若尔盖高原3个水位分别为-2,、-8、-13.8 cm的泥炭地进行五点法土壤样品采集,设置不同浓度的催化剂与酚类物质组合,通过分析酚类物质的降解产物和动力学特征研究其光催化降解机制。结果显示:(1)泥炭地中土壤矿物主要由赤铁矿、板钛矿、方锰矿、红锌矿组成。随着水位下降,泥炭地土壤矿物含量增加,方锰矿含量从2.15%增加到了4.92%,增幅达2.3倍,方锰矿表现出对泥炭地典型酚类物质没食子酸的高光催化降解效率,降解率达到99.4%,且与对照相比,增幅达10.14倍。在方锰矿光催化介导腐败希瓦氏菌条件下,没食子酸的降解率达99.7%,增幅达26.5%。(2)以方锰矿为催化剂对没食子酸进行光催化降解试验发现,其降解产物主要有没食子醌、邻苯二甲酸、苯酐、丙酸、乙酸。(3)通过进一步对酚类物质光催化降解的动力学分析,发现泥炭地水位下降后半导体矿物光催化形成的光电子在降解典型酚类物质没食子酸中占主导地位。光电子则通过与溶解氧反应生成超氧根离子,最后打破酚类物质的C-O、C-C等化学键,加速酚类物质的降解形成没食子醌等物质。可见,泥炭地水位下降可增强半导体矿物光催化介导微生物降解酚类物质形成没食子醌等腐殖酸前体物质,促进碳的积累。这一结论对泥炭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认识及泥炭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地 半导体矿物 酚类物质 光催化 降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DX掺杂制备HMX/RDX复合物
8
作者 朱正虎 罗庆平 +2 位作者 石先锐 贾浩巍 林佳 《火炸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8-343,I0002,共7页
为了获得含RDX杂质的HMX的应用性能,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二甲亚砜(DMSO)为混合溶剂,通过溶剂-非溶剂法制备了不同RDX含量掺杂的HMX/RDX复合物;采用SEM、XRD、FT-IR、DSC-TG对其形貌、结构、热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机械感度进行... 为了获得含RDX杂质的HMX的应用性能,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二甲亚砜(DMSO)为混合溶剂,通过溶剂-非溶剂法制备了不同RDX含量掺杂的HMX/RDX复合物;采用SEM、XRD、FT-IR、DSC-TG对其形貌、结构、热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机械感度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RDX掺杂HMX/RDX复合物为块状与扁球形颗粒,粒径主要分布在0.5~3μm之间,随着掺杂RDX含量的提高,所得复合物的颗粒尺寸逐渐减小,RDX的掺杂并未改变HMX的结晶形貌、物相;RDX掺杂所制备的HMX/RDX复合物仅有一个分解放热峰,掺杂均匀;与纯HMX相比,RDX掺杂复合物放热分解峰温与表观热分解放热焓尽管随着RDX含量(小于30%)的增加有轻微的下降,但其机械感度降低,安全性能提高,可在一些应用中有效替代纯HM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RDX掺杂 HMX/RDX复合物 DMF DMSO 热性能 机械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温辅助重结晶法制备HMX/FOX-7纳米共晶
9
作者 贾浩巍 罗庆平 +3 位作者 石先锐 曹志鸿 朱正虎 林佳 《火炸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9,I0005,共11页
为了改善HMX的安全性能,将低感度的FOX-7作为二元共晶的另一组分,通过超低温辅助重结晶法制备了不同摩尔比的HMX/FOX-7纳米共晶;采用SEM、XRD、FT-IR、DSC-TG对HMX/FOX-7纳米共晶的形貌、结构、热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机械感度进行了... 为了改善HMX的安全性能,将低感度的FOX-7作为二元共晶的另一组分,通过超低温辅助重结晶法制备了不同摩尔比的HMX/FOX-7纳米共晶;采用SEM、XRD、FT-IR、DSC-TG对HMX/FOX-7纳米共晶的形貌、结构、热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机械感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HMX/FOX-7纳米共晶主要为类球形颗粒堆叠的多孔结构,其粒径主要分布在0.1~0.5μm之间;在HMX/FOX-7纳米共晶的形成过程中,液氮对溶液的“低温冻结”以及HMX、FOX-7分子间氢键的形成对纳米共晶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HMX/FOX-7纳米共晶的表观热分解焓相比原料大幅上升,并随HMX含量的增加而升高;与原料HMX相比,HMX/FOX-7纳米共晶的机械感度均大幅下降。当HMX、FOX-7的摩尔比为1∶3时,HMX/FOX-7纳米共晶具有最低的机械感度,撞击感度大于45 J,摩擦感度为288 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化学 超低温辅助重结晶法 HMX FOX-7 纳米共晶 热性能 机械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石墨烯基黑火药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10
作者 田璐 石先锐 +3 位作者 段西凯 李兆乾 沈金朋 裴重华 《火炸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8-167,I0007,共11页
针对黑火药传火速率不高的问题,采用在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上原位生长纳米硫,制备纳米硫/RGO复合物(RGS),然后用冰模板法将KNO_(3)与RGS复合,获得KNO_(3)/RGS复合物(RGPS);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粉末衍射(XRD)、比表... 针对黑火药传火速率不高的问题,采用在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上原位生长纳米硫,制备纳米硫/RGO复合物(RGS),然后用冰模板法将KNO_(3)与RGS复合,获得KNO_(3)/RGS复合物(RGPS);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粉末衍射(XRD)、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高速摄影(HSVR)对其形貌、结构、热分解性能和燃烧性能进行表征,并与机械混合物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纳米硫原位生长在RGO上,KNO_(3)嵌入在RGS中,KNO_(3)的尺寸为3μm左右;RGPS的BET表面积约为8.1 m^(2)/g,远大于机械混合物的4.2 m^(2)/g;放热峰温比机械混合物低13.6℃,放热量增加82.4%;活化能为153 kJ/mol,比机械混合物低16 kJ/mol;常温常压下的平均燃烧速度相比于黑火药机械混合物及RGPS机械混合物提高220.3%和182.1%。说明RGPS的热分解性能及燃烧性能较机械混合物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RGS复合物 RGPS复合物 黑火药 氧化石墨烯 G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化甲基丙烯酸酯改性压力敏感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1
作者 刘家楹 魏春华 +3 位作者 杨瑜珂 蒋海林 杨军校 梁磊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106,共6页
氟化丙烯酸酯聚合物因其对氧气的敏感性高,光降解率低及温度敏感性低等优点在压力敏感涂料(PSP)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为了改善聚对叔丁基苯乙烯用作PSP基体聚合物的性能,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氟化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与对叔丁基苯乙烯共聚... 氟化丙烯酸酯聚合物因其对氧气的敏感性高,光降解率低及温度敏感性低等优点在压力敏感涂料(PSP)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为了改善聚对叔丁基苯乙烯用作PSP基体聚合物的性能,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氟化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与对叔丁基苯乙烯共聚物,通过核磁氢谱(^(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等测试手段对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将共聚物与氧探针混合并喷涂制备了压力敏感涂层,对其氧传感性、压力敏感性、温度敏感性以及光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筛选出最适合用作PSP基体聚合物衬底。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六氟异丙酯与对叔丁基苯乙烯的共聚物综合性能最为优异,压力敏感性高(S_(p)=0.7154%/kPa),温敏感性低(S_(T)=-0.4978%/℃),光降解性较低(I_(d)=9.9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敏感材料 氟化聚合物 铂卟啉 喷涂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体直接合成的聚酯杂化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12
作者 李岩潼 梁倩倩 +5 位作者 何利 龙欣怡 张迦宇 李佳乐 孙囡 张全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6-153,共8页
聚合物杂化材料中掺杂少量无机组分会显著提升材料的力学和介电储能等物理性能.溶液共混等传统加工策略过程复杂,碳排放较高,较难规模化实施.本文采用双原位策略从有机-无机单体直接合成出聚酯杂化材料,并利用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了有机-... 聚合物杂化材料中掺杂少量无机组分会显著提升材料的力学和介电储能等物理性能.溶液共混等传统加工策略过程复杂,碳排放较高,较难规模化实施.本文采用双原位策略从有机-无机单体直接合成出聚酯杂化材料,并利用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了有机-无机单体至聚酯杂化材料的分子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聚酯原位聚合与无机组分原位生长同步,且聚合物分子链和无机组分在分子尺度相互扩散,形成了典型的有机-无机杂化结构;聚酯杂化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从纯聚酯的58.23 MPa和17.14%提升至68.98 MPa和33.69%,介电常数约为纯聚酯的2.1倍,击穿强度从纯聚酯的235.03 MV/m上升至418.38 MV/m(100℃),最终储能密度从纯聚酯的5.38 J/cm^(3)提高到10.64 J/cm^(3)(10 Hz),提升了97.77%.本文提供了一种低碳制备高性能聚酯杂化材料的策略,拓展了聚酯材料功能开发和应用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力学性能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20/MTNP共晶在乙醇中的介稳特性和成核行为
13
作者 秦康怡 段勇威 +2 位作者 曹云杉 范雯婧 段晓惠 《火炸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2,I0004,共12页
为探究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1-甲基-3,4,5-三硝基吡唑(MTNP)共晶的成核过程,对比研究了CL-20/MTNP共晶与两种单体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和介稳区宽度(MSZW),并采用修正的Sangwal模型进一步分析其成核行为。结果表明,CL-20/MTNP共晶... 为探究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1-甲基-3,4,5-三硝基吡唑(MTNP)共晶的成核过程,对比研究了CL-20/MTNP共晶与两种单体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和介稳区宽度(MSZW),并采用修正的Sangwal模型进一步分析其成核行为。结果表明,CL-20/MTNP共晶及其单体的介稳区宽度均随饱和温度(T_(s))升高和冷却速率(q)降低而减小,且当q较大时,q对介稳区宽度的影响更显著;3种物质的界面能(γ)和成核动力学因子(A)随T_(s)升高而减小,说明T_(s)的增加有利于成核;CL-20/MTNP拥有最大的γ、临界核尺寸(r_(crit))和吉布斯自由能(ΔG crit)以及最小的A,其介稳区宽度最宽,成核最困难;MTNP拥有最小的γ、r_(crit)和ΔG crit以及最大的A,其介稳区宽度最窄,成核最容易,CL-20则介于两者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CL-20 MTNP 共晶 介稳区宽度 界面能 成核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W_(2)O_(8)对磷酸盐无机胶粘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张仁鑫 张魁宝 +3 位作者 敬畏 秦喜龙 李洁 王耀智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6-731,共6页
近年来,高精度、高强度的复杂件连接方式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无定形磷酸盐胶粘剂为基体,掺杂Si、B 4C和ZrW_(2)O_(8)等填料及固化剂,通过调整不同比例,成功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热膨胀系数的磷酸盐无机胶粘剂。这些胶粘剂被应用于β-... 近年来,高精度、高强度的复杂件连接方式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无定形磷酸盐胶粘剂为基体,掺杂Si、B 4C和ZrW_(2)O_(8)等填料及固化剂,通过调整不同比例,成功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热膨胀系数的磷酸盐无机胶粘剂。这些胶粘剂被应用于β-锂霞石微晶玻璃的粘接,并有效调控了其热膨胀系数。通过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同步热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粘接强度测试及热膨胀系数测试等方法对粘接件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和表征。测试结果显示,经ZrW_(2)O_(8)改性的磷酸盐胶粘剂在粘接β-锂霞石微晶玻璃时展现出卓越的性能,经过热处理的粘接件在20~100℃的热膨胀系数可达0.12×10^(-6)K^(-1),而粘接强度最高可达6.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粘接剂 热膨胀系数 粘接强度 β-锂霞石微晶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吡喃用于铜离子可视化识别检测的综合实验设计
15
作者 梁华 戴可 +2 位作者 田强 戴学志 李宗臣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5-99,共5页
该文设计了以新型螺吡喃分子NSP为化学传感器、用于重金属铜离子可视化检测的精细化工综合实验。研究了NSP的聚集诱导发光特性,采用荧光和紫外-可见光谱法测试了NSP对铜离子的识别能力,利用扫描电镜研究了NSP结合铜离子前后的形貌变化,... 该文设计了以新型螺吡喃分子NSP为化学传感器、用于重金属铜离子可视化检测的精细化工综合实验。研究了NSP的聚集诱导发光特性,采用荧光和紫外-可见光谱法测试了NSP对铜离子的识别能力,利用扫描电镜研究了NSP结合铜离子前后的形貌变化,并对传感器在各类真实水体中检测铜离子的能力进行了测试和评价。该实验综合性和应用性较强,既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又能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 实验教学 螺吡喃 铜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激光照明的荧光粉@SiO_(2)气凝胶复合发光材料的制备与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冯杰 高燕 +2 位作者 朱家艺 毕于铁 任洪波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67,共9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Tb_(3)Al_(5)O_(12)(TAG)荧光粉。热分析数据证实,增加H_(3)BO_(3)摩尔比会导致最终相的转变温度降低。同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H_(3)BO_(3)摩尔比的提高会导致荧光粉颗粒尺寸增大。在激发波长为275 nm的条件... 通过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Tb_(3)Al_(5)O_(12)(TAG)荧光粉。热分析数据证实,增加H_(3)BO_(3)摩尔比会导致最终相的转变温度降低。同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H_(3)BO_(3)摩尔比的提高会导致荧光粉颗粒尺寸增大。在激发波长为275 nm的条件下,发射光谱在480~650 nm范围内出现了由Tb^(3+)的5d→4f跃迁产生的多个发射峰。然后通过物理掺杂和超临界干燥工艺成功制备了荧光粉@SiO_(2)气凝胶复合发光材料。与荧光粉相比,荧光粉@SiO_(2)气凝胶复合发光材料的内量子产率显著增加,可达63.64%。采用波长为355 nm的激光源激发荧光粉@SiO_(2)气凝胶复合发光材料,可实现长距离无导线方式发光,并具有良好均匀性。以上结果证明了荧光粉@SiO_(2)气凝胶复合发光材料在激光应急照明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TAG荧光粉 荧光粉@SiO_(2)气凝胶复合发光材料 内量子产率 激光源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再生骨料堆石混凝土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邓鑫 李军 +6 位作者 卢忠远 李晓英 侯莉 蒋俊 犹娅 张俊瑾 何科文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96-3004,共9页
随着建筑固体废弃物排放量逐年增加,传统处理方式面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等问题。本文利用再生细骨料和再生细粉制备的自密实砂浆灌注废旧混凝土块石堆积间隙,最终形成再生骨料堆石混凝土。研究结果表明,再生细粉的掺入使自密实砂浆截... 随着建筑固体废弃物排放量逐年增加,传统处理方式面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等问题。本文利用再生细骨料和再生细粉制备的自密实砂浆灌注废旧混凝土块石堆积间隙,最终形成再生骨料堆石混凝土。研究结果表明,再生细粉的掺入使自密实砂浆截锥流动度和泌水率分别降低了6.1%~16.7%和7.7%~30.8%。再生细粉取代水泥降低了自密实砂浆7 d抗折强度,但对28和60 d抗折强度影响较小。再生细粉取代再生细骨料在水灰比为0.45时增加了砂浆7和28 d的抗压强度。随着养护龄期延长,堆石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的增长速率逐渐降低,再生细粉取代再生细骨料在低水灰比下提高了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混凝土的力学强度和抗冻性受到水灰比、胶凝材料含量和骨料级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骨料 自密实砂浆 堆石混凝土 力学性能 耐久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助剂的尺寸调控及其对光催化CO_(2)制CH_(4)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瑶 陈朝秋 +3 位作者 郝文韬 王文龙 熊昆 覃勇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98-1809,共12页
铂是光催化二氧化碳(CO_(2))还原制甲烷(CH_(4))最有效的助催化剂之一,但仍面临CO_(2)还原速率和CH_(4)选择性低的难题。本研究利用原子层沉积(ALD)制备了Pt颗粒尺寸可调(0.55-1.80 nm)的Pt/TiO_(2)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光催化还原CO_(2)制C... 铂是光催化二氧化碳(CO_(2))还原制甲烷(CH_(4))最有效的助催化剂之一,但仍面临CO_(2)还原速率和CH_(4)选择性低的难题。本研究利用原子层沉积(ALD)制备了Pt颗粒尺寸可调(0.55-1.80 nm)的Pt/TiO_(2)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光催化还原CO_(2)制CH_(4)反应。Pt/TiO_(2)催化CO_(2)还原速率和CH_(4)选择性随Pt颗粒尺寸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火山型趋势,其中,Pt颗粒尺寸为1.35 nm时,催化剂的甲烷收率最高(71.9μmol/(g·h))且没有检测到H_(2)的生成;烷烃产物(CH_(4)、C_(2)H_(6)、C_(3)H_(8))选择性为100%,CH_(4)的电子选择性和碳基产物选择性分别高达81.69%和90.20%。CO-DRIFTS、XPS、CO_(2)-TPD、H_(2)O-TPD、H_(2)-TPD等分析结果表明,Pt颗粒尺寸为1.35 nm时,具有最优的活化CO_(2)能力、合适的活化H_(2)O能力和较高的氢脱附温度,使H_(2)O活化生成活性氢速率与CO_(2)还原消耗活性氢速率相匹配,展示出最佳性能。本研究对开发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光催化CO_(2)还原催化剂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还原 Pt助剂 尺寸效应 原子层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山地下水中三元铀酰配合物的化学种态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思远 陈亚雯 +2 位作者 郭宁 李杰彪 田强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9-505,I0004,共8页
获知地下水环境中放射性核素的化学种态,对于理解其吸附、迁移和扩散行为至关重要。利用水文地球化学模拟软件PHREEQC,计算了BS03(pH=9.43)和BS05(pH=7.51)两种北山深部地下水中铀(铀酰)的种态分布,重点分析了pH、温度和初始铀浓度等因... 获知地下水环境中放射性核素的化学种态,对于理解其吸附、迁移和扩散行为至关重要。利用水文地球化学模拟软件PHREEQC,计算了BS03(pH=9.43)和BS05(pH=7.51)两种北山深部地下水中铀(铀酰)的种态分布,重点分析了pH、温度和初始铀浓度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铀在弱酸性条件下,主要以UO_(2)CO_(3)(aq)和(UO_(2))_(2)CO_(3)(OH)_(3)^(-)存在;在中性至弱碱性条件下,主要以CaUO_(2)(CO_(3))_(3)^(2-)和Ca_(2)UO_(2)(CO_(3))_(3)(aq)存在,且碳酸铀酰钙的含量远高于碳酸铀酰镁。随着温度的升高,Ca_(2)UO_(2)(CO_(3))3(aq)、CaUO_(2)(CO_(3))_(3)^(2-)和UO_(2)(CO_(3))_(3)^(4-)逐渐分解。当初始铀浓度为4×10^(-4)~1×10^(-1)mmol/L时(t=25℃),北山深部地下水中铀的优势种态为Ca_(2)UO_(2)(CO_(3))_(3)(aq)(摩尔分数x>62%)和CaUO_(2)(CO_(3))_(3)^(2-)(x≈35%)三元配合物。研究结果对于分析关键放射性元素铀在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置库中的释放和迁移机制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铀酰钙 种态分布 PHREEQC 北山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核铁簇化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其对高氯酸铵的热分解催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琪 刘丽 +1 位作者 金波 彭汝芳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4-491,共8页
以5,5′-{[3,3′-双(1,2,4-噁二唑)]-5,5′-基}-双(1-羟基四唑)为配体,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一种新型含能铁簇化合物[Fe_(2)Ⅲ(μ2-CH_(3)O)(μ_(3)-OH)(μ_(2)-O)(BODTO^(2-))(H_(2)O)]4(1),并对其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和... 以5,5′-{[3,3′-双(1,2,4-噁二唑)]-5,5′-基}-双(1-羟基四唑)为配体,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一种新型含能铁簇化合物[Fe_(2)Ⅲ(μ2-CH_(3)O)(μ_(3)-OH)(μ_(2)-O)(BODTO^(2-))(H_(2)O)]4(1),并对其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和热重分析等表征,分析了其结构和热稳定性,同时通过差热分析仪研究了化合物1对高氯酸铵(AP)热分解的催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为立方晶系I-43d空间群,密度为1.506 g·cm^(-3);晶体结构中Fe^(3+)与Fe^(3+)通过氧原子桥联,形成笼状结构;热分解峰值温度为513.9,617.6 K和669.4 K;爆速为6.94 km·s^(-1),爆压为19.09 GPa;撞击感度为15 J,摩擦感度为360 N。当添加质量分数为10%的化合物1时,AP的高温分解温度降低65 K,活化能降低82.2 kJ·mol^(-1),证实该铁簇化合物对AP的热分解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具有应用于含能燃烧催化剂的潜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配合物 铁簇 高氯酸铵 热分解 热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