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3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南科技大学科技中心南侧滑坡成因分析及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岁海 刘爱平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6年第1期23-27,共5页
通过对西南科技大学科技中心南侧滑坡工程地质条件及滑坡发育特征的研究,分析滑坡的形成机制,并运用传递系数法进行滑坡稳定性评价,表明该滑坡在天然状态下处于不稳定~暂时稳定状态。为保证校区E道路的正常运行及拟建科技中心的安... 通过对西南科技大学科技中心南侧滑坡工程地质条件及滑坡发育特征的研究,分析滑坡的形成机制,并运用传递系数法进行滑坡稳定性评价,表明该滑坡在天然状态下处于不稳定~暂时稳定状态。为保证校区E道路的正常运行及拟建科技中心的安全,本文提出了采用抗滑桩及挡土墙为主,辅以地表、地下排水工程等综合治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滑坡成因 稳定性评价 西南科技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氟碳铈矿资源概况及选矿工艺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东辉 薛凯 +6 位作者 田佳 王周杰 曹越 郭姚 李国欢 江星橙 刘倩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1-59,共9页
氟碳铈矿作为全球轻稀土的主要来源,其高效分选与综合利用对保障稀土资源供给至关重要。受限于矿石伴生关系复杂、嵌布粒度细等资源禀赋特征,该矿物的高效分选仍是行业技术难题。为此,亟需系统梳理选矿技术研究进展,为工艺优化提供支撑... 氟碳铈矿作为全球轻稀土的主要来源,其高效分选与综合利用对保障稀土资源供给至关重要。受限于矿石伴生关系复杂、嵌布粒度细等资源禀赋特征,该矿物的高效分选仍是行业技术难题。为此,亟需系统梳理选矿技术研究进展,为工艺优化提供支撑。本文在概述我国白云鄂博、凉山、微山三大典型矿床特征的基础上,系统评述了磁选—浮选、磁选—重选、重选—浮选、重选—磁选—浮选等联合分选工艺的技术特点与应用场景。研究表明,未来应加强重选—磁选—浮选模块化联合工艺研发以强化复杂矿石适应性,深化集成动态调浆与精准加药系统的智能浮选技术创新,并构建基于矿物基因特性驱动的分选决策模型。该研究为稀土资源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路线选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碳铈矿 资源概况 分选工艺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铋修饰沸石对高温氩气环境中碘的净化研究
3
作者 宋仕龙 廖磊 +3 位作者 雷浩 马兰 张永德 邹浩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5,共9页
乏燃料后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气体中含有^(129)I,因其半衰期长、含量高且毒性大而备受关注。现阶段对干法后处理中^(129)I高温氩气环境条件下的研究很少,为探究固体多孔吸附剂在干法高温氩气环境中对放射性碘的吸附性能,本文以Bi(NO_... 乏燃料后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气体中含有^(129)I,因其半衰期长、含量高且毒性大而备受关注。现阶段对干法后处理中^(129)I高温氩气环境条件下的研究很少,为探究固体多孔吸附剂在干法高温氩气环境中对放射性碘的吸附性能,本文以Bi(NO_(3))_(3)·5H_(2)O为铋源、L-半胱氨酸为硫源、乙二醇为溶剂,采用水热法制备硫化铋修饰沸石复合材料(Bi_(2)S_(3)-MOR),并采用该复合材料进行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在130℃氩气环境中,硫化铋修饰沸石对单质碘的静态吸附容量可达180 mg/g,捕集形式既有化学吸附的BiI_(3),又有物理吸附的I_(2),而在50℃氩气环境中,对甲基碘的静态吸附容量为50 mg/g,仅存在BiI_(3)形式的化学吸附。水热法Bi_(2)S_(3)修饰沸石表现出同Ag^(0)修饰沸石一样优异的碘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燃料 干法后处理 沸石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典型废弃硫铁矿水化学特征及环境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波 刘国 +3 位作者 聂宇晗 叶忠 杨在文 尹观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17,共8页
近年来通过对大树硫铁矿矿井涌水的监测,发现其水量大、水质差,已造成周围水体的污染。为弄清矿井涌水来源,该文结合水文地质条件采用水化学分析方法与环境同位素分析方法,利用地下水氘过量参数与氚含量分布特征,识别矿井涌水的来源,解... 近年来通过对大树硫铁矿矿井涌水的监测,发现其水量大、水质差,已造成周围水体的污染。为弄清矿井涌水来源,该文结合水文地质条件采用水化学分析方法与环境同位素分析方法,利用地下水氘过量参数与氚含量分布特征,识别矿井涌水的来源,解析矿井涌水的污染成因。结果表明:矿井涌水与部分受污染龙潭组、茅口组地下水具有相似特征,主要表现为低pH值、高SO_(4)^(2-)、高TDS和高硬度;通过氘过量参数与氚含量分布特征,识别出了矿井涌水的主要来源,采用同位素质量平衡方程对进行混合比例计算,确定了不同来源对矿井涌水的贡献量。该文采用水水化学与同位素方法识别矿井涌水来源,对大树硫铁矿地下水修复及类似矿区地下水修复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井 水化学分析 环境同位素 氘过量参数 氚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回采空间内贫矿资源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低贫损开采方案研究
5
作者 谭宝会 王虎 +5 位作者 张志贵 王永定 龙卫国 龚臻 何建元 陈星明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190,共9页
做好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贫损控制对于矿山经济效益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但当矿床开采条件复杂、矿石品位较低时,矿石贫损控制难度将会大幅增加,在此条件下如何做好矿石贫损控制一直是崩落法开采方向的重要关注点。金川龙首矿西二采... 做好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贫损控制对于矿山经济效益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但当矿床开采条件复杂、矿石品位较低时,矿石贫损控制难度将会大幅增加,在此条件下如何做好矿石贫损控制一直是崩落法开采方向的重要关注点。金川龙首矿西二采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场仅可布置4个分段,回采空间十分有限,不利于矿石的贫损控制,加之西二采区矿石品位较低但经济价值较高,因此在开采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矿石贫损。针对西二采区的复杂开采条件及贫损控制需求,提出了一种“首采分段总量控制出矿、中间分段低贫化出矿、最末分段低贫化出矿+辅助进路回收残留矿石”的组合式低贫损回采方案。以西二采区为工程背景,设计并制作了一种高仿真度的物理放矿模型并对该方案展开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即便是在暂时不考虑回收最末分段残留矿石的情况下,该方案可使西二采区崩落法采场的矿石回收率达到75.6%,而废石混入率仅为6.0%,在确保矿石回收率的基础上显著降低了矿石贫化。该方案在现场应用后,实际的矿石回收指标与试验结果基本接近,表明该方案在西二采区有限回采空间内实现了贫矿资源低成本、高质量回收的总体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贫矿资源 有限回采空间 放矿试验 贫损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沉积微相与环境演变——以重庆市武隆区羊角剖面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张赫驿 杨帅 +5 位作者 张玺华 彭瀚霖 李乾 陈聪 高兆龙 陈安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7-470,共14页
近年来,川东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持续发现工业气流,研究该区域茅口组的沉积微相与环境演化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以重庆市武隆区羊角剖面为研究对象,在野外沉积特征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岩石薄片鉴定及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沉积微相及该... 近年来,川东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持续发现工业气流,研究该区域茅口组的沉积微相与环境演化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以重庆市武隆区羊角剖面为研究对象,在野外沉积特征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岩石薄片鉴定及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沉积微相及该地区茅口组的沉积环境演化特征。研究表明羊角剖面茅口组主要发育5种沉积微相。茅口组下部主要为含生物碎屑泥晶灰岩和泥晶灰岩沉积微相,是水体能量低的较深水环境下的沉积产物。茅口组中部以亮晶生物碎屑灰岩、泥晶生物碎屑灰岩、生物碎屑泥晶灰岩和生物碎屑泥晶灰岩为主,亮晶生物碎屑灰岩的出现表明高能的沉积环境,水体较浅。茅口组上部以泥晶生物碎屑灰岩、生物碎屑泥晶灰岩和含生物碎屑微晶灰岩为主,此时水体再次变深。茅口组下部δ^(13)C_(carb)值较低,平均3.00‰,中-上部δ^(13)C_(carb)值主要在4.00‰以上。显示茅口组一段为缺氧环境,随后氧化性增强转换成贫氧环境,茅口组沉积晚期再次回到缺氧环境。川东地区茅口组沉积微相特征及海平面变化受冰期影响,全球海平面下降是沉积环境转变的主控因素,浅水沉积环境是高能颗粒滩发育的有利地质条件,高能滩发育是川东地区茅口组中-上部优质储层形成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微相 地球化学指标 沉积环境 茅口组 川东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扬子北缘晚二叠世吴家坪期海洋氧化还原环境重建 被引量:1
7
作者 雍茹男 孙诗 +7 位作者 陈安清 侯明才 李夔洲 李乾 黄光辉 李雯 解昊 陈洪德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66-2078,共13页
【目的】瓜德鲁普末期生物灭绝之后,生物多样性在晚二叠世开始逐步恢复增长,进一步确定晚二叠世浅海氧化还原状态和演化规律,有助于厘清该时期生物复苏与海洋氧化还原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上扬子北缘具高分辨率时间框架约束的... 【目的】瓜德鲁普末期生物灭绝之后,生物多样性在晚二叠世开始逐步恢复增长,进一步确定晚二叠世浅海氧化还原状态和演化规律,有助于厘清该时期生物复苏与海洋氧化还原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上扬子北缘具高分辨率时间框架约束的上寺剖面吴家坪阶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沉积学和沉积地球化学研究,重建了晚二叠世吴家坪期海洋氧化还原环境。【结果】碳酸盐岩铈异常指标和碳同位素在吴家坪期均呈现显著变化,其中碳同位素的正偏和负偏分别对应于晚古生代P4冰期的形成与消融。吴家坪早期生物逐渐复苏导致海洋初级生产力提高和光合作用增强,同时凉爽气候利于洋流循环和氧气交换,该时期整体处于贫氧—氧化环境;吴家坪中期开始,随着气候转暖和晚古生代冰期消亡,海洋通风减弱和海平面上升共同驱动最小含氧带的显著扩张,海洋转变为缺氧环境。【结论】研究重建了晚二叠世吴家坪期浅海环境的氧化还原结构,揭示了晚二叠世海洋缺氧与同期气候—构造事件的深层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二叠世 Ce异常 海洋缺氧 生物复苏 上扬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牟尼沟钙华剖面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8
作者 何靓雯 代群威 +6 位作者 徐荣林 崔杰 安德军 杜伟旗 张婷 蒋瑞阳 冉玥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5-584,共10页
钙华沉积物记录着重要物理、化学和生物信息,被认为是指示环境变化的重要信息载体。文章选择四川牟尼沟钙华剖面为研究对象,测定钙华沉积物中的有机质、总氮(TN)、总磷(TP)和其他化学元素,综合分析牟尼沟钙华剖面特征和环境指示意义。... 钙华沉积物记录着重要物理、化学和生物信息,被认为是指示环境变化的重要信息载体。文章选择四川牟尼沟钙华剖面为研究对象,测定钙华沉积物中的有机质、总氮(TN)、总磷(TP)和其他化学元素,综合分析牟尼沟钙华剖面特征和环境指示意义。结果表明:有机质、TN、TP含量为294.66~2366.52 g·kg^(-1),0~0.89 g·kg^(-1),0.03~0.25 g·kg^(-1),在元素含量方面,黑色泥质钙华以SiO_(2)为主,白色钙华、黄色钙华、灰色钙华均以CaO为主,推测黑色泥质钙华沉积于雨季,降水充沛,气候较湿润,而灰色钙华、白色钙华和黄色钙华形成于旱季,降水较少,气候较干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尼沟 钙华剖面 环境代用指标 沉积环境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电负极废涂布浆料破胶减容与资源化利用
9
作者 曾祥菲 韩昀晖 +6 位作者 林凡 黄荣 余茜 黄瑶 王蓉 舒建成 陈梦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664-4673,共10页
锂电负极废涂布浆料含水率高、胶态分散稳定性强,难以过滤。本文研究了废涂布浆料的胶态特性,分析了废浆料的高效破胶分离机理,并对其资源化进行了初步探索。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解离产生的羧基负离子(R-COO-)提供的静电斥力及苯乙烯... 锂电负极废涂布浆料含水率高、胶态分散稳定性强,难以过滤。本文研究了废涂布浆料的胶态特性,分析了废浆料的高效破胶分离机理,并对其资源化进行了初步探索。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解离产生的羧基负离子(R-COO-)提供的静电斥力及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在颗粒间形成的空间位阻力是废浆料胶态稳定性的根本原因。酸度的降低能够抑制浆料中CMC-Na的解离,减少吸附于石墨颗粒表面的带电基团R-COO-,削弱静电斥力,造成颗粒团聚,并破坏SBR的架桥作用。pH=2.0时,废浆料破胶过滤效率较佳,过滤常数为0.0741m2/s,含水率降低48个百分点;X射线三维显微成像分析(X-CT)表明细微颗粒团聚破胶的同时,保留的静电斥力能够降低过滤阻力,促进滤饼孔道结构的发育,生成大孔隙半径,长喉道的渗流网络减少滤饼孔道吸附水的量;分离所得固相碳材对亚甲基蓝、铬(Cr^(6+))、COD的吸附量分别为435mg/g、0.645mg/g、87mg/g,满足《工业水处理用活性炭技术指标及试验方法》(LY/T3279—2021)优级品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 胶体 团聚 涂布浆料 过滤 资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某铜矿选冶渣综合理化特性及环境污染特性评价
10
作者 张维 傅开彬 +4 位作者 王磊 谌书 姚俊 廖飞 魏浪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486,共12页
针对铜矿选冶渣组成复杂、环境特性不清和治理修复难度大等问题,采用矿物解离分析仪(MLA)、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同步热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STA-FTIR-GCMS)等分析测试仪器研究铜矿选冶渣的综合理化特性;运用... 针对铜矿选冶渣组成复杂、环境特性不清和治理修复难度大等问题,采用矿物解离分析仪(MLA)、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同步热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STA-FTIR-GCMS)等分析测试仪器研究铜矿选冶渣的综合理化特性;运用毒性浸出程序(TCLP)、改进的三步提取(BCR)、风险评估编码(RAC)和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RSP)等方法研究铜矿选冶渣的环境污染特性.结果表明,铜矿选冶渣多呈团聚状,体积平均粒径为54.18μm,主要含铁橄榄石(75.33%)、磁铁矿(12.15%)、黑云母等物相.硫酸硝酸法测得的铜矿选冶渣Cr、Cu、Zn和Pb浓度未超过《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规定的危废限值,该铜矿选冶渣为一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RAC法和RSP法评价结果表明,Cu是铜矿选冶渣的主要防治对象,Fe、Zn、Pb是铜矿选冶渣的次要防治对象.研究结果为铜矿选冶渣的安全处理和处置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选冶渣 综合理化特性 环境污染特性 风险评估编码法(RAC) 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法(R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冰箱回收利用环境效益评估——基于IMPACT WORLD+方法
11
作者 黄银 余茜 +2 位作者 黄瑶 秦晋川 陈梦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313-5320,共8页
废电器是产生量大且增速快的一类固体废物.我国构建的废电器回收体系是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但废电器回收利用体系的环境效益尚不清楚.利用IMPACTWORLD+方法,从不同环境影响类型出发评估废电器回收处理的环境效益,并通过损害类... 废电器是产生量大且增速快的一类固体废物.我国构建的废电器回收体系是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但废电器回收利用体系的环境效益尚不清楚.利用IMPACTWORLD+方法,从不同环境影响类型出发评估废电器回收处理的环境效益,并通过损害类型指标量化评价.结果表明,废冰箱回收利用的损害类型指标“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质量”的结果分别为-10592.501EUR2015和-8211.357EUR2015,合计为-18803.857EUR2015,即环境收益相当于18803.857EUR2015.据此估算,中国2021年废电器回收处理体系中仅废冰箱回收利用的环境收益可达12.82亿EUR2015.研究结果表明废电器回收处理的环境收益十分可观,有望为废电器回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冰箱 生命周期评价 IMPACT WORLD+ 环境效益 环境收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含钪二次资源提钪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
12
作者 王浚杰 钟楠岚 +3 位作者 肖军辉 张烨毓 张前林 王栋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4-233,共10页
钪是一种稀散元素,在地壳中高度分散,现阶段对于钪产品的需求量较大,钪及其合金产品综合性能优越,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行业。基于CiteSpace软件,结合文献计量法,对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论文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钪是一种稀散元素,在地壳中高度分散,现阶段对于钪产品的需求量较大,钪及其合金产品综合性能优越,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行业。基于CiteSpace软件,结合文献计量法,对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论文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关于钪研究的外文文献数量明显多于中文文献,2010—2022年间对于钪的研究热度保持在较高水平,尤其在近五年,热度持续提升、发文量有所增加;“钪合金”“赤泥”等在关键词共现研究中出现的频次较高;钪的二次回收、萃取及钪合金发展等研究领域为主要的研究热点。本文研究了从原生矿石(稀土矿等)、工业废渣(赤泥等)及工业废液(盐酸废液等)等中回收钪的方法,并且重点关注了从钒钛磁铁矿尾矿与钛白废液中提钪的研究。“焙烧-浸出-萃取”是大部分提钪工艺会涉及到的过程,通过重选、磁选可以对原料进行预富集,离子交换法、沉淀法可提高钪产品纯度。未来可重点考虑从多种钪资源中协同回收钪的方法,进一步优化工艺流程,发展高效提钪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 废渣 废液 提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分散剂植酸钠在西北某难选金矿石选矿中的应用研究
13
作者 王晓慧 邹旦 +4 位作者 赵开乐 王振 吴威龙 张文谱 毛益林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96,共6页
我国西北某低品位金矿石Au品位为2.21 g/t,因黏土矿物绢云母等含量较高,导致现场浮选金精矿Au品位仅20 g/t左右,Au回收率仅80%左右,生产指标不理想。为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生产指标,采用新型矿泥分散剂植酸钠开展了系统的选矿试验... 我国西北某低品位金矿石Au品位为2.21 g/t,因黏土矿物绢云母等含量较高,导致现场浮选金精矿Au品位仅20 g/t左右,Au回收率仅80%左右,生产指标不理想。为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生产指标,采用新型矿泥分散剂植酸钠开展了系统的选矿试验,并对植酸钠分散矿泥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1粗3精3扫、中矿顺序返回流程处理矿石,获得了Au品位30.80 g/t、Au回收率85.65%的金精矿,该指标显著高于生产指标,充分体现了植酸钠对矿泥的高效分散性。作用机理分析表明,绢云母细泥吸附在毒砂等矿物表面是造成现场分选指标不理想的根本原因;当矿浆中添加植酸钠后,绢云母对毒砂的罩盖行为得到了很好的消除;植酸钠会选择性吸附在绢云母表面,而基本不与毒砂表面发生吸附是植酸钠分散效果理想的根本原因。该研究结果对类似资源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砂 绢云母 矿泥 粘附 分散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铵强化电解锰阳极泥中杂质高效去除研究
14
作者 杨勇 刘仁龙 +8 位作者 杨慧敏 李璐 张莎 陈绍勤 农瑞桂 李世媛 李春霞 魏汉可 舒建成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7-157,共11页
电解锰阳极泥已成为制约我国电解锰行业发展的难题之一,现有技术虽能实现电解锰阳极泥中锰的高效浸出,但其中含有的Ca、Mg等杂质也同步进入浸出液中,导致制备的锰系产品附加值不高、性能不稳定。为此,开发源头高效去除电解锰阳极泥中Ca... 电解锰阳极泥已成为制约我国电解锰行业发展的难题之一,现有技术虽能实现电解锰阳极泥中锰的高效浸出,但其中含有的Ca、Mg等杂质也同步进入浸出液中,导致制备的锰系产品附加值不高、性能不稳定。为此,开发源头高效去除电解锰阳极泥中Ca、Mg等杂质技术,已成为实现电解锰阳极泥中锰资源高值化利用的关键。本研究提出了一种采用NH_(4)Cl体系高效去除电解锰阳极泥中Ca、Mg等杂质的方法,研究了NH_(4)Cl用量、反应pH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杂质去除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pH=2.0,反应温度30℃条件下,使用16%NH_(4)Cl溶液反应2 h,Ca、Mg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5.00%和98.59%;XRF分析表明,最优浸出条件得到的电解锰阳极泥渣中MnO质量分数由浸出前的83.33%提高到89.17%;BET分析表明,最优条件浸出渣的吸附容量、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都大于原电解锰阳极泥,说明NH_(4)Cl浸出过程改善了电解锰阳极泥的孔隙结构;TEM、HRTEM和SAED分析表明,相比原电解锰阳极泥,浸出渣呈现出更加明显的晶格条纹,结晶产物完整,晶面间距归属于α-MnO_(2)晶面。NH_(4)Cl浸出机理分析表明,NH_(4)Cl将电解锰阳极泥中的不可溶Ca、Mg等杂质转变成了可溶性氯化物,从而实现了电解锰阳极泥中Ca、Mg等杂质的高效去除,Mn元素主要以α-MnO_(2)形态富集。本研究为电解锰阳极泥中Ca、Mg等杂质的高效去除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锰阳极泥 氯化铵 杂质去除 二氧化锰 钙镁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磨过程中抑制剂对铁闪锌矿表面性质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傅开彬 李贺 +2 位作者 刘泽铭 孔云龙 朱乐明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109,共6页
采用干式磨矿方法研究了常用抑制剂氧化钙和多硫化钙对铁闪锌矿表面Zeta电位的影响,并利用XPS探究了Cu^(2+)、Pb^(2+)和Ag^(+)等活化离子对铁闪锌矿表面相原子组成、化学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氧化钙、多硫化钙抑制后,铁闪锌矿表面Zet... 采用干式磨矿方法研究了常用抑制剂氧化钙和多硫化钙对铁闪锌矿表面Zeta电位的影响,并利用XPS探究了Cu^(2+)、Pb^(2+)和Ag^(+)等活化离子对铁闪锌矿表面相原子组成、化学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氧化钙、多硫化钙抑制后,铁闪锌矿表面Zeta电位发生不同程度的偏移;与氧化钙作用后,铁闪锌矿表面Zeta电位向正方向偏移,零电点pH=6.43;与多硫化钙作用后,铁闪锌矿表面Zeta电位向负方向偏移,但偏移幅度较小;氧化钙和多硫化钙对铁闪锌矿的抑制能力较弱;经Cu^(2+)、Pb^(2+)和Ag^(+)等离子活化后铁闪锌矿表面相硫原子和金属原子的比例分别为2.07、1.34和1.07,均大于闪锌矿理论值(1.0),Cu^(2+)与Zn^(2+)和Fe^(2+)等的离子半径相近,易发生强烈的离子置换,铁闪锌矿表面呈现金属缺陷型矿物相,与表面S^(2-)结合,Pb^(2+)、Ag^(+)与Zn^(2+)、Fe^(2+)的离子半径差距较大,以吸附、沉淀等方式改变铁闪锌矿表面相组成,对表面硫原子和金属原子比例影响较小,铁闪锌矿表面出现多硫化物和硫酸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磨 铁闪锌矿 表面性质 ZETA电位 结合能 氧化钙 多硫化钙 抑制剂 活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化工高浓度磷废水的化学-絮凝沉淀法预处理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福杨 张瀚文 +4 位作者 王彬 朱静平 黄敏 谌书 周明罗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53-1563,共11页
为避免磷化工企业高磷废水造成的水体磷污染,进而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同时缓解磷资源短缺问题,研究以某磷化工高磷废水为对象[总磷(Total Phosphorus,TP)质量浓度为560 mg/L],探究了钙盐和絮凝剂类型、投加量、废水pH值、振荡速度、时间... 为避免磷化工企业高磷废水造成的水体磷污染,进而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同时缓解磷资源短缺问题,研究以某磷化工高磷废水为对象[总磷(Total Phosphorus,TP)质量浓度为560 mg/L],探究了钙盐和絮凝剂类型、投加量、废水pH值、振荡速度、时间等对除磷效果的影响,并结合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RSM)对参数进行优化,实现了有效“磷回收”。研究发现:控制钙盐投加量可使处理后废水pH值在6~8,进而使后续絮凝沉淀效果较好;此外,化学-絮凝沉淀的最优条件为氢氧化钙[Ca(OH)_(2)]+氯化钙(CaCl2)投加质量浓度为1.98 g/L+1.00 g/L,振荡速度为170 r/min,反应时间为13.1 min,TP去除率为97.6%;聚合氯化铝(Polyaluminum Chloride,PAC)+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PAM)投加质量浓度为0.60 g/L+0.03 g/L,振荡速度为100 r/min,反应时间为15 min时,TP去除率为70.5%,废水TP质量浓度为4.00 mg/L。X射线衍射图谱表明,化学沉淀的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Ca_(5)(PO_(4))_(3)(OH),Hydroxyapatite,HAP],可被资源化利用,实现了“磷回收”。因此,采用化学-絮凝沉淀法处理磷化工高浓度含磷废水有较好的运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磷化工 高浓度含磷废水 化学-絮凝沉淀 响应曲面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流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聿卿 葛永刚 +3 位作者 陈兴长 曾璐 梁馨月 冯鑫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7-391,共15页
【研究目的】查明金沙江流域泥石流空间分布特征并开展危险性评价,可以为横断山区泥石流区域分异规律研究和防灾减灾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研究方法】结合野外调查和GIS空间分析,获得了金沙江流域干流及主要支流的2551个泥石流流域... 【研究目的】查明金沙江流域泥石流空间分布特征并开展危险性评价,可以为横断山区泥石流区域分异规律研究和防灾减灾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研究方法】结合野外调查和GIS空间分析,获得了金沙江流域干流及主要支流的2551个泥石流流域,并基于泥石流活动特征开展泥石流危险性评价,通过ROC检验及空间聚类分析,完成了金沙江流域泥石流危险性区划。【研究结果】①金沙江流域上游段泥石流并不活跃,以低中频为主,高频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下游段,尤以元谋—巧家段发育最为集中;②最有利于泥石流灾害形成的因素为:15°~35°坡度、地震分布最密集、软硬相间的碎屑岩组;③金沙江流域内中—高危险泥石流占比为47.48%,接近一半;④东川—巧家段的高危险区聚集度高,与活跃断层高度重合,物源丰富,基本受活跃断层控制。【结论】金沙江流域泥石流高危险区集中在下游段,研究获得的危险性区划图可为水力水电、交通廊道等工程开发建设中规避泥石流风险、制定防灾减灾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危险性 活动特征 金沙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InSAR与机器学习的滑坡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贾应 吴彩燕 +5 位作者 王立娟 应欣翰 蒙齐 袁怡 廖军 马世乾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1-238,共8页
综合运用InSAR和机器学习技术,对四川省金阳县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通过解译滑坡更新数据集,基于12个评价因子,在Python环境下使用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和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3种模型进行训练,完成滑坡易发性制图,并采用ROC... 综合运用InSAR和机器学习技术,对四川省金阳县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通过解译滑坡更新数据集,基于12个评价因子,在Python环境下使用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和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3种模型进行训练,完成滑坡易发性制图,并采用ROC曲线等验证模型预测性能。对负样本进行优化,使用机器学习得到样本优化后的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并利用地表LOS向形变速率对其进行更新。结果表明,3种机器学习模型均具有较好的分区效果,XGBoost模型制图效果最佳,样本优化后模型精度最高,AUC值达到0.95。通过SBAS-InSAR技术获取地表形变速率可以减少分区错误,同时赋予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时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易发性评价 SBAS-InSAR 机器学习 样本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源特征的泥石流易发性评价:以石鼓-岗托河段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禹彤 葛永刚 +2 位作者 陈兴长 孙聿卿 冯鑫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23-3133,共11页
为探究流域内物源的空间分布状态对泥石流易发性的影响,采用数学统计原理最近邻指数对物源的空间聚类进行量化,并基于2243条小流域为评价单元,以纵比降、面积-高程积分、地形湿度指数、地震峰值加速度、岩性坚硬度为孕灾指标,物源的聚... 为探究流域内物源的空间分布状态对泥石流易发性的影响,采用数学统计原理最近邻指数对物源的空间聚类进行量化,并基于2243条小流域为评价单元,以纵比降、面积-高程积分、地形湿度指数、地震峰值加速度、岩性坚硬度为孕灾指标,物源的聚集度指标、连通性指数、物源储量等物源指标为核心,依托LightGBM模型探究金沙江上游石鼓-岗托河段的泥石流易发性。研究过程分别计算物源因子的指标体系与不包含物源因子的指标体系。两种结果均表明:较高、高易发区主要集中在奔子栏-巴塘河段。通过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曲线分析可得,加入物源特征指标后得出AUC(area under the curve)值与不含物源特征的AUC值相比提升了6%,表明在加入物源指标后,模型呈现出良好表现,预测精度较高;也证明了物源特征指标对于泥石流发生概率的关联性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易发性 物源特征 机器学习 金沙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循环利用矿物学 被引量:27
20
作者 董发勤 徐龙华 +2 位作者 彭同江 代群威 谌书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02-312,共11页
固体废物是一种潜在的"混合复杂资源",实现固体废物资源循环利用是构筑可持续资源供给与应用的重要方式,也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阐述了固体废物资源循环利用的属性特点、意义和5R原则,同时总结了固体废物资源循环利用研究... 固体废物是一种潜在的"混合复杂资源",实现固体废物资源循环利用是构筑可持续资源供给与应用的重要方式,也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阐述了固体废物资源循环利用的属性特点、意义和5R原则,同时总结了固体废物资源循环利用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学科基础,归纳了固体废物资源循环利用面临的主要科学技术问题。以蛇纹石尾矿、煤矸石、粉煤灰、冶炼渣、工业副产石膏、电子废物等典型固废资源循环利用为例,介绍了不同种类固废的矿物学特性、循环利用发展方向,并阐述了固体废物资源循环利用的矿物学方法,指出了未来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循环利用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固体废物 混合资源 复杂资源 循环利用 矿物学 5R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