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氮化碳异质结用于光催化还原U(Ⅵ)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1
作者
吴林珍
张玲
+3 位作者
孟旗
李姝阳
张友魁
段涛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9-313,I0001,共16页
对核工业产生的含铀废水进行铀污染处理和铀资源回收,有利于维护核能的可持续发展。光催化还原技术友好地协同了吸附-还原能力,克服了单一吸附去除的热力学限制,用于核废水中铀去除与回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氮化碳基纳米材料因其优异...
对核工业产生的含铀废水进行铀污染处理和铀资源回收,有利于维护核能的可持续发展。光催化还原技术友好地协同了吸附-还原能力,克服了单一吸附去除的热力学限制,用于核废水中铀去除与回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氮化碳基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的光化学性能、出色的理化可调性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而被认为是一类光催化U(Ⅵ)还原的理想光催化剂。近年来围绕氮化碳进行的改性和应用研究为光催化铀还原提供了深入见解。近期的研究揭示了基于C_(3)N_(4)的异质结纳米结构的构筑及其对铀的光催化还原过程和机制。本文旨在阐明这一快速发展的主题,立足于光催化还原U(Ⅵ)的机理,着眼于有效改善C_(3)N_(4)的光催化性能,系统总结了基于C_(3)N_(4)异质结光催化材料的设计开发及其在U(Ⅵ)还原中的应用。最后,展望了当前基于C_(3)N_(4)的光催化材料在含铀废水中对U(Ⅵ)的还原去除面临的困难,为未来的突破提供视角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碳
异质结
光催化
铀还原
核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分级大/介孔氮化碳-二氧化钛复合材料对U(Ⅵ)的光催化还原
2
作者
李姝阳
牛智伟
+2 位作者
崔振鹏
潘多强
吴王锁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6-400,I0004,共6页
光催化技术可以利用光生电子将易溶解的U(Ⅵ)还原为难溶解的U(Ⅳ)。本工作在不引入有机模板或辅助添加剂的情况下,合成了分级大/介孔g-C_(3)N_(4)-TiO_(2)复合材料,并用于光催化还原U(Ⅵ)。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光催化技术可以利用光生电子将易溶解的U(Ⅵ)还原为难溶解的U(Ⅳ)。本工作在不引入有机模板或辅助添加剂的情况下,合成了分级大/介孔g-C_(3)N_(4)-TiO_(2)复合材料,并用于光催化还原U(Ⅵ)。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全自动比表面积物理吸附仪(BET)、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UV-vis DRS)等先进表征设备对g-C_(3)N_(4)-TiO_(2)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通过光催化实验对g-C_(3)N_(4)-TiO_(2)复合材料光催化还原U(Ⅵ)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C_(3)N_(4)-TiO_(2)复合材料兼具分级大/介孔TiO_(2)和g-C_(3)N_(4)的优点,不仅具有大的比表面积(174.68 m^(2)/g)和长通道,而且具有更广的光吸收范围。因此,g-C_(3)N_(4)-TiO_(2)复合材料在15 min内对U(Ⅵ)的去除率就高达98.4%。本工作对光催化处理含铀放射性废水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
g-C_(3)N_(4)
光催化
铀
分级介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状态方程靶的纳米胶连复合技术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陈果
张玲
+5 位作者
黄景林
刘艳松
王涛
艾星
李俊
何小珊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50-856,共7页
为了模拟和解释材料在激光冲击产生的高应变率和压力下的实验现象,物理实验对状态方程实验靶多层材料之间的胶层厚度提出了亚微米级的需求。针对现有复合方法的不足,本文采用引发式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制备固体原胶薄膜,并采用液相活化方...
为了模拟和解释材料在激光冲击产生的高应变率和压力下的实验现象,物理实验对状态方程实验靶多层材料之间的胶层厚度提出了亚微米级的需求。针对现有复合方法的不足,本文采用引发式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制备固体原胶薄膜,并采用液相活化方法对原胶薄膜进行活化和固化,实现了状态方程实验靶的亚微米级无损胶连复合。采用多种表征技术对纳米胶连复合样品的胶层厚度及形貌进行表征,胶层厚度为亚微米级,最薄时仅300 nm。本文所报道的纳米胶连复合方法能为激光加载压缩物理实验的精度提高和实验结果的准确解释提供制靶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胶连
化学气相沉积
pGMA薄膜
液相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磷石膏添加量对玉米幼苗生长和镉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
2
4
作者
高永峰
刘继恺
+6 位作者
唐运来
周春壮
张建昆
王仙慧
李志华
王以旺
邓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2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讨磷石膏资源化利用对玉米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可能引起的镉污染风险。[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磷石膏添加量(0、5%、10%、20%、40%和80%)对玉米幼苗生长、叶片色素含量,以及对玉米幼苗镉积累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不...
[目的]探讨磷石膏资源化利用对玉米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可能引起的镉污染风险。[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磷石膏添加量(0、5%、10%、20%、40%和80%)对玉米幼苗生长、叶片色素含量,以及对玉米幼苗镉积累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不同磷石膏添加量处理可显著降低土壤pH,显著提高土壤电导率(P<0.05)。随着磷石膏添加量的增加,玉米幼苗的株高、叶面积、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磷石膏处理可显著抑制玉米幼苗根的生长,但对玉米幼苗茎的生长影响不显著。不同磷石膏添加量处理的玉米幼苗对镉的吸收均表现为地下部分大于地上部分;高磷石膏添加量处理(地上部分80%,地下部分20%~80%)可显著提高玉米幼苗地上和地下部分的镉含量。[结论]不超过10%的磷石膏添加量处理有利于玉米幼苗地上部分的生长和光合能力,且对幼苗镉积累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玉米幼苗
生长发育
镉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水提铀吸附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
11
5
作者
冯健
何桂强
+2 位作者
魏艳霞
段涛
周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共7页
在清洁能源中,核能将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增长,特别是在中国、俄罗斯和其他一些国家。由于陆地铀资源非常有限,而海水中铀含量非常高,因此从海水中提取铀是全世界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热点,也成为人类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然而,目前来看...
在清洁能源中,核能将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增长,特别是在中国、俄罗斯和其他一些国家。由于陆地铀资源非常有限,而海水中铀含量非常高,因此从海水中提取铀是全世界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热点,也成为人类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然而,目前来看,海水提铀吸附材料仍然存在生物污染、吸附率低、竞争性金属离子共存、材料可重复使用率低等问题,导致相关技术难以推广应用。针对如何开发出成本低、吸附率高、选择性高、抗污染的海水提铀吸附材料,总结了近年来比较热门的相关研究,并进行探讨比较,对海水提铀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提铀
偕胺肟
吸附
选择性
吸附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g-C3N4光催化还原净化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8
6
作者
杨玥
赵斌
+2 位作者
张友魁
李敏
段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17132-17138,共7页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污染物的排放量也日益增多,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尤其是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严重破坏了水生态环境,对水生动、植物以及人体健康都造成了极大损害。因此,处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对保护水生态环境意义重大。目前,研究...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污染物的排放量也日益增多,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尤其是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严重破坏了水生态环境,对水生动、植物以及人体健康都造成了极大损害。因此,处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对保护水生态环境意义重大。目前,研究人员探索出许多净化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方法,包括物理修复法、化学治理法、生物治理法、膜分离法以及光催化法。其中,光催化是一种环境友好、节能的方法,其核心是光催化材料。类石墨相氮化碳(g-C 3N 4)因其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和光电性质,成为近年来研究最广泛的非金属光催化剂。但纯氮化碳存在比表面积小、禁带宽度较大、可见光反应范围小、光生电子空穴复合率较高等缺点,因此需对氮化碳进行改性,以提高其光催化活性。氮化碳的改性方法主要有形貌调控、掺杂改性、贵金属沉积、异质结法。本文重点归纳了改性氮化碳作为光催化剂光催化处理六价铀离子(U 6+)、六价铬离子(Cr 6+)、铜离子(Cu-EDTA)、汞单质(Hg 0)的研究现状,总结了氮化碳还原净化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未来光催化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
氮化碳
还原净化
重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电离辐射驱动CO_(2)还原研究进展
7
作者
杨国淋
金洪祥
+2 位作者
陈涛
林丹
竹文坤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5期137-141,176,共6页
利用可再生能源或清洁核能产生的电离辐射将CO_(2)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或燃料是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对电离辐射CO_(2)还原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简要介绍了电离辐射CO_(2)还原的基本原理和优势,详细讨论了催化剂对于...
利用可再生能源或清洁核能产生的电离辐射将CO_(2)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或燃料是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对电离辐射CO_(2)还原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简要介绍了电离辐射CO_(2)还原的基本原理和优势,详细讨论了催化剂对于电离辐射CO_(2)还原路径以及产物的调控机制。同时对高/低能辐射CO_(2)还原研究实例的进展和CO_(2)还原机制研究方法与技术进行了概述。最后,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电离辐射CO_(2)还原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从催化剂的设计、多谱学研究CO_(2)还原机制、装置集成三个方面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旨在为实现CO_(2)的有效转化和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还原
辐射化学
高能辐射
电子贴附解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氮化碳异质结用于光催化还原U(Ⅵ)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1
作者
吴林珍
张玲
孟旗
李姝阳
张友魁
段涛
机构
西南科技大学核废物与环境安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天府新区
创新
研究院
出处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9-313,I0001,共1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976148)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基础科研项目(JCKY2018404C008)。
文摘
对核工业产生的含铀废水进行铀污染处理和铀资源回收,有利于维护核能的可持续发展。光催化还原技术友好地协同了吸附-还原能力,克服了单一吸附去除的热力学限制,用于核废水中铀去除与回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氮化碳基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的光化学性能、出色的理化可调性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而被认为是一类光催化U(Ⅵ)还原的理想光催化剂。近年来围绕氮化碳进行的改性和应用研究为光催化铀还原提供了深入见解。近期的研究揭示了基于C_(3)N_(4)的异质结纳米结构的构筑及其对铀的光催化还原过程和机制。本文旨在阐明这一快速发展的主题,立足于光催化还原U(Ⅵ)的机理,着眼于有效改善C_(3)N_(4)的光催化性能,系统总结了基于C_(3)N_(4)异质结光催化材料的设计开发及其在U(Ⅵ)还原中的应用。最后,展望了当前基于C_(3)N_(4)的光催化材料在含铀废水中对U(Ⅵ)的还原去除面临的困难,为未来的突破提供视角和方向。
关键词
氮化碳
异质结
光催化
铀还原
核废水
Keywords
carbon nitride
heterojunction
photocatalysis
uranium reduction
nuclear wastewater
分类号
TL941.1 [核科学技术—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分级大/介孔氮化碳-二氧化钛复合材料对U(Ⅵ)的光催化还原
2
作者
李姝阳
牛智伟
崔振鹏
潘多强
吴王锁
机构
国民
核
生化灾害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南科技大学
兰州
大学
教育
部
稀有同位素前沿科学
中心
出处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6-400,I0004,共6页
基金
国民核生化灾害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基金项目(SKLNBC2022-0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lzujbky-2023-stlt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176077)。
文摘
光催化技术可以利用光生电子将易溶解的U(Ⅵ)还原为难溶解的U(Ⅳ)。本工作在不引入有机模板或辅助添加剂的情况下,合成了分级大/介孔g-C_(3)N_(4)-TiO_(2)复合材料,并用于光催化还原U(Ⅵ)。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全自动比表面积物理吸附仪(BET)、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UV-vis DRS)等先进表征设备对g-C_(3)N_(4)-TiO_(2)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通过光催化实验对g-C_(3)N_(4)-TiO_(2)复合材料光催化还原U(Ⅵ)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C_(3)N_(4)-TiO_(2)复合材料兼具分级大/介孔TiO_(2)和g-C_(3)N_(4)的优点,不仅具有大的比表面积(174.68 m^(2)/g)和长通道,而且具有更广的光吸收范围。因此,g-C_(3)N_(4)-TiO_(2)复合材料在15 min内对U(Ⅵ)的去除率就高达98.4%。本工作对光催化处理含铀放射性废水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TiO_(2)
g-C_(3)N_(4)
光催化
铀
分级介孔
Keywords
TiO_(2)
g-C_(3)N_(4)
photocatalytic
uranium
hierarchical macro/mesoporous
分类号
TL212 [核科学技术—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TQ426 [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状态方程靶的纳米胶连复合技术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陈果
张玲
黄景林
刘艳松
王涛
艾星
李俊
何小珊
机构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
中心
西南科技大学
、
核
废物与
环境
安全省
部
共建
协同
创新
中心
出处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50-856,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905177)。
文摘
为了模拟和解释材料在激光冲击产生的高应变率和压力下的实验现象,物理实验对状态方程实验靶多层材料之间的胶层厚度提出了亚微米级的需求。针对现有复合方法的不足,本文采用引发式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制备固体原胶薄膜,并采用液相活化方法对原胶薄膜进行活化和固化,实现了状态方程实验靶的亚微米级无损胶连复合。采用多种表征技术对纳米胶连复合样品的胶层厚度及形貌进行表征,胶层厚度为亚微米级,最薄时仅300 nm。本文所报道的纳米胶连复合方法能为激光加载压缩物理实验的精度提高和实验结果的准确解释提供制靶技术保障。
关键词
纳米胶连
化学气相沉积
pGMA薄膜
液相活化
Keywords
nanoglue bonding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poly glycidyl methacrylate film
liquid phase activation
分类号
O469 [理学—凝聚态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磷石膏添加量对玉米幼苗生长和镉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
2
4
作者
高永峰
刘继恺
唐运来
周春壮
张建昆
王仙慧
李志华
王以旺
邓斌
机构
西南科技大学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
核
废物与
环境
安全
国防重点实验室
西南科技大学核废物与环境安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2期152-155,共4页
基金
绵阳市科技计划项目(16S-02-5)
西南科技大学龙山人才科研支持计划(17LZX672、18LZX626)
文摘
[目的]探讨磷石膏资源化利用对玉米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可能引起的镉污染风险。[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磷石膏添加量(0、5%、10%、20%、40%和80%)对玉米幼苗生长、叶片色素含量,以及对玉米幼苗镉积累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不同磷石膏添加量处理可显著降低土壤pH,显著提高土壤电导率(P<0.05)。随着磷石膏添加量的增加,玉米幼苗的株高、叶面积、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磷石膏处理可显著抑制玉米幼苗根的生长,但对玉米幼苗茎的生长影响不显著。不同磷石膏添加量处理的玉米幼苗对镉的吸收均表现为地下部分大于地上部分;高磷石膏添加量处理(地上部分80%,地下部分20%~80%)可显著提高玉米幼苗地上和地下部分的镉含量。[结论]不超过10%的磷石膏添加量处理有利于玉米幼苗地上部分的生长和光合能力,且对幼苗镉积累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磷石膏
玉米幼苗
生长发育
镉积累
Keywords
Phospogypsum
Maize seedling
Growth and development
Cadmium accumulation
分类号
Q945.78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水提铀吸附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
11
5
作者
冯健
何桂强
魏艳霞
段涛
周建
机构
西南科技大学核废物与环境安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西南科技大学
生物质材料教育
部
工程研究
中心
出处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406182)。
文摘
在清洁能源中,核能将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增长,特别是在中国、俄罗斯和其他一些国家。由于陆地铀资源非常有限,而海水中铀含量非常高,因此从海水中提取铀是全世界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热点,也成为人类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然而,目前来看,海水提铀吸附材料仍然存在生物污染、吸附率低、竞争性金属离子共存、材料可重复使用率低等问题,导致相关技术难以推广应用。针对如何开发出成本低、吸附率高、选择性高、抗污染的海水提铀吸附材料,总结了近年来比较热门的相关研究,并进行探讨比较,对海水提铀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
海水提铀
偕胺肟
吸附
选择性
吸附容量
Keywords
U extraction from seawater
amidoxime
adsorption
selectivity
adsorption capacity
分类号
TL212.5 [核科学技术—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g-C3N4光催化还原净化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8
6
作者
杨玥
赵斌
张友魁
李敏
段涛
机构
绵阳师范学院资源
环境
工程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核废物与环境安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17132-17138,共7页
基金
绵阳师范学院2019年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金资助项目(CX201905)。
文摘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污染物的排放量也日益增多,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尤其是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严重破坏了水生态环境,对水生动、植物以及人体健康都造成了极大损害。因此,处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对保护水生态环境意义重大。目前,研究人员探索出许多净化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方法,包括物理修复法、化学治理法、生物治理法、膜分离法以及光催化法。其中,光催化是一种环境友好、节能的方法,其核心是光催化材料。类石墨相氮化碳(g-C 3N 4)因其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和光电性质,成为近年来研究最广泛的非金属光催化剂。但纯氮化碳存在比表面积小、禁带宽度较大、可见光反应范围小、光生电子空穴复合率较高等缺点,因此需对氮化碳进行改性,以提高其光催化活性。氮化碳的改性方法主要有形貌调控、掺杂改性、贵金属沉积、异质结法。本文重点归纳了改性氮化碳作为光催化剂光催化处理六价铀离子(U 6+)、六价铬离子(Cr 6+)、铜离子(Cu-EDTA)、汞单质(Hg 0)的研究现状,总结了氮化碳还原净化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未来光催化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环境污染
氮化碳
还原净化
重金属离子
Keyword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g-C 3N 4
reduction and purification
heavy metal ions
分类号
O61 [理学—无机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电离辐射驱动CO_(2)还原研究进展
7
作者
杨国淋
金洪祥
陈涛
林丹
竹文坤
机构
西南科技大学核废物与环境安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5期137-141,17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核技术创新联合基金重点项目(U2267224)。
文摘
利用可再生能源或清洁核能产生的电离辐射将CO_(2)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或燃料是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对电离辐射CO_(2)还原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简要介绍了电离辐射CO_(2)还原的基本原理和优势,详细讨论了催化剂对于电离辐射CO_(2)还原路径以及产物的调控机制。同时对高/低能辐射CO_(2)还原研究实例的进展和CO_(2)还原机制研究方法与技术进行了概述。最后,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电离辐射CO_(2)还原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从催化剂的设计、多谱学研究CO_(2)还原机制、装置集成三个方面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旨在为实现CO_(2)的有效转化和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CO_(2)还原
辐射化学
高能辐射
电子贴附解离
Keywords
CO_(2)reduction
radiochemistry
high-energy radiation
electron adsorption dissociation
分类号
X511 [环境科学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氮化碳异质结用于光催化还原U(Ⅵ)的研究进展
吴林珍
张玲
孟旗
李姝阳
张友魁
段涛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分级大/介孔氮化碳-二氧化钛复合材料对U(Ⅵ)的光催化还原
李姝阳
牛智伟
崔振鹏
潘多强
吴王锁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状态方程靶的纳米胶连复合技术研究
陈果
张玲
黄景林
刘艳松
王涛
艾星
李俊
何小珊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不同磷石膏添加量对玉米幼苗生长和镉积累的影响
高永峰
刘继恺
唐运来
周春壮
张建昆
王仙慧
李志华
王以旺
邓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海水提铀吸附材料研究进展
冯健
何桂强
魏艳霞
段涛
周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g-C3N4光催化还原净化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
杨玥
赵斌
张友魁
李敏
段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电离辐射驱动CO_(2)还原研究进展
杨国淋
金洪祥
陈涛
林丹
竹文坤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