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物蛋白发泡剂制备泡沫混凝土的研究 被引量:41
1
作者 石行波 霍冀川 +4 位作者 李娴 雷永林 于兴华 贾陆军 刘佳奇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09-612,623,共5页
制备了一种动物蛋白发泡剂,并用其进行泡沫混凝土实验。本文采用表面活性剂发泡与矿物材料发泡相结合的新型模式。探讨了水灰比、粉煤灰、泡沫量以及矿物材料掺量对泡沫混凝土的影响,确定了各组分的最佳掺量。在此条件下制得了一系列泡... 制备了一种动物蛋白发泡剂,并用其进行泡沫混凝土实验。本文采用表面活性剂发泡与矿物材料发泡相结合的新型模式。探讨了水灰比、粉煤灰、泡沫量以及矿物材料掺量对泡沫混凝土的影响,确定了各组分的最佳掺量。在此条件下制得了一系列泡沫混凝土砌块,其容重为581~772kg/m3,抗压强度为3.0~6.0MPa,吸水率为19%~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泡剂 矿物材料 泡沫混凝土 掺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血清白蛋白与两种金属配合物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刘海萍 王兴明 +1 位作者 戴亚堂 宋绵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422-1426,共5页
The interaction of Methylthymol Blue(MTB)-Zinc! compound and Alizarin Red S(ARS)-Aluminum" compound with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was investigated by UV-Vis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in acidic buffer solution. ... The interaction of Methylthymol Blue(MTB)-Zinc! compound and Alizarin Red S(ARS)-Aluminum" compound with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was investigated by UV-Vis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in acidic buffer solution. MTB-Zn!-BSA was a blue color compound, which possesses maximum absorption at 613 nm with 172 nm, 174 nm and 18 nm of red shift compared to the MTB, MTB-BSA and MTB-Zn! complexes respectively. Dual wavelength substantial amount ratio method, balance dialysis substantial amount ratio method and unity wavelength substantial amount ratio method were compared. The following results were obtained: the apparent molar absorptivity of MTB-Zn! with BSA was ε=2.20×104 L·mol-1·cm-1. Conditional proportion were defined, nMTB∶nZn!∶nBSA=2∶2∶1; condition combination constant, K=2.07×1010. Combination proportion were defined, nARS∶nAl"∶ nBSA=6∶4∶1. Condition equilibrium constant of reaction of ARS-Al" with BSA was K=8.80×108. The apparent mo- lar absorptivity of ε=2.65×104 L·mol-·1cm-1. It is suggested that combination between BSA and MTB-Zn" is due to coordination force. That combination between BSA and ARS-Al" is due to the coordination bond and electro- static for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Vis光谱法 甲基百里酚蓝-Zn(Ⅱ)-配合物 牛血清白蛋白 茜素红S-Al(Ⅲ)-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枝改性木质素磺酸钙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贾陆军 王海滨 +3 位作者 霍冀川 吕淑珍 雷永林 刘树信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2-115,共4页
以H2O2-Fe2+为引发剂,通过自由基溶液共聚反应,在木质素磺酸钙表面接枝丙烯酸、马来酸酐等单体,合成了接枝改性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并用红外光谱法测定了木质素磺酸钙及其改性产物的结构特征参数;研究了改性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对水泥净... 以H2O2-Fe2+为引发剂,通过自由基溶液共聚反应,在木质素磺酸钙表面接枝丙烯酸、马来酸酐等单体,合成了接枝改性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并用红外光谱法测定了木质素磺酸钙及其改性产物的结构特征参数;研究了改性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对水泥净浆流动度、凝结时间、抗压强度和减水率的影响,并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改性木质素磺酸钙具有较好的减水性能,减水率可达22.26%,水泥净浆7 d、28 d的抗压强度分别可达空白实验的110%和1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磺酸盐 接枝共聚 减水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_2光催化降解梯恩梯和奥克托今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娴 霍冀川 叶旭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01-405,共5页
采用不同热处理温度自制的纳米二氧化钛粉体为催化剂,在不同反应温度及不同紫外光强度下,对梯恩梯(TNT)和奥克托今(HMX)的降解效率分别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采用纳米二氧化钛-紫外光体系降解TNT和HMX比单独紫外光作用更优异,降解率更高... 采用不同热处理温度自制的纳米二氧化钛粉体为催化剂,在不同反应温度及不同紫外光强度下,对梯恩梯(TNT)和奥克托今(HMX)的降解效率分别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采用纳米二氧化钛-紫外光体系降解TNT和HMX比单独紫外光作用更优异,降解率更高,分别达到93.46%和94.12%,490℃热处理得到的锐钛矿相二氧化钛降解效果最好。在常温范围内升高反应温度和增大紫外光强度均有利于降解率的提高。动力学研究表明,该降解反应机理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模型,同等条件下HMX的降解速率大于T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纳米二氧化钛 光催化 降解 梯恩梯(TNT) 奥克托今(HM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蛋白质混凝土发泡剂的研制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佳奇 霍冀川 +1 位作者 雷永林 李娴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4-56,共3页
以啤酒废酵母为原材料,制备一种新型的蛋白质混凝土发泡剂并通过正交实验对水解条件进行优化。研究了发泡剂以及不同添加剂对其发泡性能和泡沫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张力是发泡剂发泡性能提升的重要因素,但对泡沫稳定性没有决定性影... 以啤酒废酵母为原材料,制备一种新型的蛋白质混凝土发泡剂并通过正交实验对水解条件进行优化。研究了发泡剂以及不同添加剂对其发泡性能和泡沫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张力是发泡剂发泡性能提升的重要因素,但对泡沫稳定性没有决定性影响;适当增加溶液黏度可延长其泡沫稳定时间,其中添加卡拉胶0.1%/100 mL发泡液时,发泡体积为725 mL,其泡沫稳定时间也超过了25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废酵母 发泡剂 蛋白质 机理 表面张力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B与SDBS对碳酸锶粒子生长形态调控及机理研究(英文)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明轩 霍冀川 +3 位作者 王海滨 刘树信 雷永林 崔彩萍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36-1141,共6页
以表面活性剂CTAB和SDBS为化学添加剂,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对碳酸锶晶体的生长形态进行调控,成功地制备出了实心的树枝状和花瓣为空心的花状碳酸锶粉体,并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分析手段对... 以表面活性剂CTAB和SDBS为化学添加剂,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对碳酸锶晶体的生长形态进行调控,成功地制备出了实心的树枝状和花瓣为空心的花状碳酸锶粉体,并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分析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最后重点对化学添加剂可能产生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CTAB和SDBS在晶体生长的过程中能起到显著的影响作用,两者对粒子分散性能的作用效果相反,而且后者对晶体(013)和(213)晶面表面能降低的贡献明显大于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CO3 生长形态 化学添加剂 树枝状 花状 CTAB SDBS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茜素红S-铜(Ⅱ)金属配合物与溶菌酶作用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兴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5-319,共5页
采用UV-Vis光谱法研究了pH=4.25的缓冲溶液中茜素红S(ARS)-铜(Ⅱ)金属配合物与溶菌酶(LYS)的结合反应。提出了双波长物质的量比法和平衡透析物质的量比法,与单波长物质的量比法进行对照测定研究,实验结果基本相符。研究发现,ARS-Cu(Ⅱ)-... 采用UV-Vis光谱法研究了pH=4.25的缓冲溶液中茜素红S(ARS)-铜(Ⅱ)金属配合物与溶菌酶(LYS)的结合反应。提出了双波长物质的量比法和平衡透析物质的量比法,与单波长物质的量比法进行对照测定研究,实验结果基本相符。研究发现,ARS-Cu(Ⅱ)-LYS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26nm,比ARS红移96nm,比ARS-Cu(Ⅱ)配合物红移10nm。在526nm处,测得ARS-Cu(Ⅱ)-LYS三元配合物的结合比为nARS︰nCu(Ⅱ)︰nLYS=6︰3︰1,摩尔吸光系数ε=7.93×104L·mol-1·cm-1,ARS-Cu髤配合物与LYS作用的条件平衡常数K=3.21×1012。ARS-Cu(Ⅱ)与LYS之间的作用力为配位键和电荷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Ⅱ)配合物 物质的量比 ARS 金属配合物 铜(Ⅱ) UV-VIS光谱 摩尔吸光系数 透析 对照 溶菌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渣疏水性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晓明 霍冀川 +1 位作者 李娴 雷永林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14-215,共2页
磷渣是工业上以磷矿石、硅石、焦碳为原料,用电炉法制取黄磷所剩的废渣,有自然冷却形成的结晶状磷渣和水淬骤冷形成的玻璃体状磷渣两种产出状态(林波,2004)。Kornienko和Voro-
关键词 磷渣 疏水性 粉体表面改性 硬脂酸 三乙氧基硅烷 磷矿石 多孔玻璃 有限公司 玻璃体 硅灰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二胺四乙酸对碳酸钡粒子形貌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王丽娜 谢长东 +2 位作者 霍冀川 刘树信 雷永林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88-792,共5页
以硝酸钡和碳酸铵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通过添加和控制乙二胺四乙酸(EDTA)用量,制备出哑铃状、球状和圆柱状等不同形貌的碳酸钡粒子。采用TG/SDTA、SEM、FT-IR和XRD等对产品进行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不同形貌碳酸钡粒子均属正交晶系,粒... 以硝酸钡和碳酸铵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通过添加和控制乙二胺四乙酸(EDTA)用量,制备出哑铃状、球状和圆柱状等不同形貌的碳酸钡粒子。采用TG/SDTA、SEM、FT-IR和XRD等对产品进行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不同形貌碳酸钡粒子均属正交晶系,粒子分布均匀,粒度较小,形貌完整。同时对形貌控制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钡 形貌控制 共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KY型发黑液的研制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孔庆平 尹冰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2007年第6期85-86,92,共3页
为了在黄铜基材上常温获得黑色膜层,研究了黄铜酸性氧化发黑工艺,着重对硒-铜-磷系发黑液进行研究。主要讨论了黄铜氧化发黑的前处理、溶液组分和着色时间等因素对着色膜层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溶液组分是影响着色膜颜色的主要因素... 为了在黄铜基材上常温获得黑色膜层,研究了黄铜酸性氧化发黑工艺,着重对硒-铜-磷系发黑液进行研究。主要讨论了黄铜氧化发黑的前处理、溶液组分和着色时间等因素对着色膜层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溶液组分是影响着色膜颜色的主要因素,使用时要注意控制其含量;适量的添加剂可以提高着色膜质量。最终研制出一种常温KY型发黑液,与传统配方相比,该发黑剂具有发黑时间短、发黑膜耐磨且黑色纯正、光亮性好、生产成本低等优点,具有广阔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铜 常温 氧化发黑 发黑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单细胞蛋白酵母的诱变育种及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程 霍冀川 +1 位作者 刘佳琪 袁艳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9期16-18,21,共4页
从啤酒废酵母泥中分离纯化出5株酿酒酵母,以其中单细胞蛋白(SCP)含量较高的SY-5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诱变分生孢子,经过初筛和复筛,得到1株高产SCP的诱变菌株SY-5-7,比出发菌株高7.84%,达到48.67%。通过单因素试验对诱变菌株SY-5-7培养... 从啤酒废酵母泥中分离纯化出5株酿酒酵母,以其中单细胞蛋白(SCP)含量较高的SY-5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诱变分生孢子,经过初筛和复筛,得到1株高产SCP的诱变菌株SY-5-7,比出发菌株高7.84%,达到48.67%。通过单因素试验对诱变菌株SY-5-7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适培养条件为培养基起始pH值5.0、培养温度26℃、接种量2%、发酵周期为70h,碳源为50g/L蔗糖、氮源为10g/L酵母膏。在此基础上进行培养,SY-5-7的生物量比初始条件提高了约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单细胞蛋白 紫外诱变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