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菌材料进展 被引量:43
1
作者 李炜罡 吕维平 +1 位作者 王海滨 霍冀川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3年第3期7-10,共4页
本文综述了抗菌材料的研究进展 ,分别介绍了无机系、有机系和复合类抗菌剂的特点、抗菌机理及应用领域 。
关键词 抗菌材料 综述 研究进展 无机系 有机系 复合类 抗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型防氡、防辐射建筑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何登良 邓跃权 +1 位作者 董发勤 徐光亮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9-82,共4页
综合国内外文献介绍了氡和原子辐射的危害、致癌机理,部分建筑材料的氡和放射性情况以及防氡、防辐射的机理,并重点介绍了当前国内外防氡、防辐射建筑材料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可利用我国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重晶石、石膏、沸石、以及各种工... 综合国内外文献介绍了氡和原子辐射的危害、致癌机理,部分建筑材料的氡和放射性情况以及防氡、防辐射的机理,并重点介绍了当前国内外防氡、防辐射建筑材料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可利用我国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重晶石、石膏、沸石、以及各种工业废渣开发各种具有防氡、防辐射的功能微集料作为基元材料,制备能够吸收和屏蔽建筑材料所释放的氡气和辐射的环保型建筑涂料、砌筑水泥、各种瓷砖胶结剂以及墙体腻子等的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氡 防辐射 建筑材料 环保型建筑涂料 材料研究 致癌机理 原子辐射 矿产资源 工业废渣 砌筑水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型抗菌基元材料及其在涂料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徐光亮 董发勤 +3 位作者 朱桂平 邓跃全 冯启明 李国武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2-56,共5页
通过对功能基元材料的制备和选择,探索功能基元材料应用于涂料的特有性能。以天然矿物斜发沸石为载体,控制pH值7.0~9.0,用干湿循环法成功的制备了一种高载锌量的新型抗菌剂,载锌量为10.32%,外观呈白色,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 通过对功能基元材料的制备和选择,探索功能基元材料应用于涂料的特有性能。以天然矿物斜发沸石为载体,控制pH值7.0~9.0,用干湿循环法成功的制备了一种高载锌量的新型抗菌剂,载锌量为10.32%,外观呈白色,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均大于99.9%。其含量为3.0%时,锌型抗菌涂料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均大于9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型 抗菌基元材料 抗菌 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S/PTFE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晴 陈晓媛 +2 位作者 王港 芦艾 王萍萍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32-35,共4页
研究了聚苯硫醚(PPS)/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磨损体积、磨损后表面的微观形貌及损耗因子峰值、储能模量对摩擦因数的影响。结果表明,PTFE 的加入显著改善了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摩擦因数由纯样的0.35降至复合材料的0.1... 研究了聚苯硫醚(PPS)/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磨损体积、磨损后表面的微观形貌及损耗因子峰值、储能模量对摩擦因数的影响。结果表明,PTFE 的加入显著改善了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摩擦因数由纯样的0.35降至复合材料的0.11。随着 PTFE 含量从5%(质量分数,下同)增至15%,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从0.26降至0.11;复合材料损耗因子峰值越大,摩擦因数越小;初始储能模量越大,摩擦因数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硫醚 聚四氟乙烯 摩擦 磨损 损耗因子峰 储能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法合成铕镝掺杂铝酸锶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周传仓 卢忠远 +1 位作者 戴亚堂 王兵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4年第8期33-36,共4页
以尿素和硝酸盐溶液为反应介质 ,在 6 0 0℃下用燃烧法一次制备出了Eu2 + ,Dy3+ 掺杂的铝酸锶 (SrAl2 O4 )磷光体。用SEM、XRD研究了所得磷光材料的形态、粒度和物相组成 ,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了磷光材料的发光性能。结果表明 ,SrAl2 ... 以尿素和硝酸盐溶液为反应介质 ,在 6 0 0℃下用燃烧法一次制备出了Eu2 + ,Dy3+ 掺杂的铝酸锶 (SrAl2 O4 )磷光体。用SEM、XRD研究了所得磷光材料的形态、粒度和物相组成 ,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了磷光材料的发光性能。结果表明 ,SrAl2 O4 ∶Eu2 + ,Dy3+ 磷光材料的晶体结构属于单斜晶系结构。制备产物在 5 2 0nm处有很强的发射峰 ,它的激发光谱是激发峰峰值 2 90nm的宽带激发。制备产物的形貌呈疏松多孔状 ,晶粒形状为针状 ,长度有 2 0 0nm左右 ,直径在 80nm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 硝酸盐 燃烧法 制备 长余辉发光材料 铕镝掺杂铝酸锶磷光体 晶体结构 光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孔结构对硅橡胶泡沫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沙艳松 张长生 +1 位作者 李静莉 罗世凯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28,共4页
使用不同形貌的成孔剂,采用溶析成孔方法制备了开孔型硅橡胶泡沫材料,研究了泡孔结构、孔径对开孔型硅橡胶泡沫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密度和基胶相同的情况下,硅橡胶泡沫材料的应力松弛及力学性能主要受泡孔结构的影响;硅橡胶泡... 使用不同形貌的成孔剂,采用溶析成孔方法制备了开孔型硅橡胶泡沫材料,研究了泡孔结构、孔径对开孔型硅橡胶泡沫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密度和基胶相同的情况下,硅橡胶泡沫材料的应力松弛及力学性能主要受泡孔结构的影响;硅橡胶泡沫材料的拉伸强度、硬度、抗压能力及压缩应力松弛性能均随着泡孔结构规整度的增加而增大;球形泡孔结构硅橡胶泡沫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在一定孔径范围内泡孔孔径对其压缩应力松弛性能及硬度影响较小,而拉伸强度随泡孔孔径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泡沫 泡孔结构 应力松弛 成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制备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林晓艳 鲁建 +1 位作者 李虎 张兴栋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11-614,共4页
低温下,通过将水热合成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浆料与中性胶原溶胶共混和在中性胶原中原位形成羟基磷灰石两种方法制备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采用XRD、FTIR、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对两种复合材料的特性进行了表征。通过... 低温下,通过将水热合成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浆料与中性胶原溶胶共混和在中性胶原中原位形成羟基磷灰石两种方法制备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采用XRD、FTIR、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对两种复合材料的特性进行了表征。通过对两种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的特性进行比较,发现两种方法均制备得到了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在晶相组成、化学组成、纳米羟基磷灰石晶体尺寸、胶原纤维的结构等方面都与天然骨相似。但原位合成纳米羟基磷灰石晶体的结晶度比水热合成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更接近于自然骨,原位合成的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的均匀性、界面结合紧密度、力学性能等方面均优于共混法。原位合成法是改善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均匀性和力学性能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胶原 复合材料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笼型倍半硅氧烷纳米杂化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孟二辉 田春蓉 +1 位作者 黄奕刚 王建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7-29,42,共4页
介绍了笼型倍半硅氧烷(POSS)作为一种新型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在近10年的研究中引起了极大关注。阐述了POSS单体的结构特点及官能化POSS的合成,并指出了POSS聚合物在催化剂、发光材料、介电材料等领域内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笼型倍半硅氧烷 有机-无机杂化 合成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等静压技术制备牙科Al_2O_3/ZrO_2陶瓷材料 被引量:5
9
作者 梁晓峰 尹光福 +1 位作者 杨世源 王军霞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3-305,共3页
目的利用等静压技术制备高密度坯体,减少牙科陶瓷烧结时的尺寸收缩。方法制备Al2O3/ZrO2复合粉体,采用先干压预成型,再等静压压实的两步成型法压制素坯,在1400℃下烧结,保温不同时间(2h、3h、4h),测量材料的密度、强度和微观结构,观察... 目的利用等静压技术制备高密度坯体,减少牙科陶瓷烧结时的尺寸收缩。方法制备Al2O3/ZrO2复合粉体,采用先干压预成型,再等静压压实的两步成型法压制素坯,在1400℃下烧结,保温不同时间(2h、3h、4h),测量材料的密度、强度和微观结构,观察材料的烧结性能。结果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试样的线收缩率和断裂强度呈上升趋势。保温4h,断裂强度达到(497.27±78.45)MPa。观察微观结构可见玻璃相物质均匀分布在陶瓷基体中,晶粒借助于玻璃相物质紧密结合;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材料的微观结构更加均匀。结论采用等静压技术能够提高成型效率,改善陶瓷的烧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材料 氧化锆增韧氧化铝陶瓷 等静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结合磷酸盐胶凝材料对Pb(Ⅱ)滞留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杜采颐 严云 胡志华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5-48,共4页
研究化学结合磷酸盐胶凝材料(CBPC)固化体对Pb^2+滞留性的影响。在不同Pb^2+加入量和养护龄期下,测定固化体力学性能,以及浸出溶液的pH值、电导率和Pb^2+质量浓度,分析CBPC固化体对Pb^2+的稳定效果。结果表明,不同Pb^2+加入量下,... 研究化学结合磷酸盐胶凝材料(CBPC)固化体对Pb^2+滞留性的影响。在不同Pb^2+加入量和养护龄期下,测定固化体力学性能,以及浸出溶液的pH值、电导率和Pb^2+质量浓度,分析CBPC固化体对Pb^2+的稳定效果。结果表明,不同Pb^2+加入量下,CBPC固化体均具有较好的早期力学性能,养护1 d的抗压强度超过30 MPa;1 d和3 d龄期的固化体浸出液的pH值约为7.5-8.0、电导率为1.95-3.04ms/cm;浸出液中Pb^2+质量浓度较小。当Pb^2+加入量为5%(Pb^2+加入质量占固体总质量的比例)时,1 d龄期的CBPC固化体浸出液中Pb^2+质量浓度仅为0.45 mg/L,远低于国标中危险废物的鉴别标准,此时Pb^2+固化效率超过99.9%。研究表明,CBPC是一种非常有效且稳定的固铅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磷酸盐胶凝材料 Pb(Ⅱ) 力学性能 滞留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PO交联硅橡胶泡沫材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沙艳松 张长生 罗世凯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4-56,共3页
使用RPA2000P多功能橡胶分析仪测试了不同BPO用量的硫化特性;通过改变BPO的用量,采用溶析成孔方法制备了具有不同交联网络的开孔结构硅橡胶泡沫材料,研究了交联网络对硅橡胶泡沫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BPO用量的增加,硅橡胶泡沫... 使用RPA2000P多功能橡胶分析仪测试了不同BPO用量的硫化特性;通过改变BPO的用量,采用溶析成孔方法制备了具有不同交联网络的开孔结构硅橡胶泡沫材料,研究了交联网络对硅橡胶泡沫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BPO用量的增加,硅橡胶泡沫材料拉伸强度在BPO为2.5份时较大(0.73MPa),断裂延伸率逐渐减小后趋于稳定,硬度逐渐增加后趋于稳定;当BPO达到3.5份时,σ(ε=0.4)有最大值(2.08MPa),再增加BPO用量,σ(ε=0.4)值略有下降的趋势,当BPO达到3.5份时,松弛率出现最小值(17.6%),松弛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泡沫 溶析成孔 应力松弛 硫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TiO_3/环氧高介电常数复合材料(英文)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章 马寒冰 +2 位作者 杨宁宁 张丽娟 蔡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14-916,共3页
以BaTiO3、CYD128型环氧树脂、丁腈橡胶和4,4-二氨基二苯基砜为原料,采用共混法制备了具有高介电常数和低介电损耗性能的BaTiO3/环氧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环氧树脂中添加BaTiO3后,介电常数从4提高到25,介电损耗从0.4%提高到0.7%。丁... 以BaTiO3、CYD128型环氧树脂、丁腈橡胶和4,4-二氨基二苯基砜为原料,采用共混法制备了具有高介电常数和低介电损耗性能的BaTiO3/环氧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环氧树脂中添加BaTiO3后,介电常数从4提高到25,介电损耗从0.4%提高到0.7%。丁腈橡胶的加入使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进一步提高到41,介电损耗提高到1.7%,体积电阻率降低到1×1011Ω,击穿强度保持在8kV/mm。Lichtenecker模型计算表明,环氧树脂中BaTiO3的有效介电常数为343,丁腈橡胶为1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电常数 内埋式电容器 丁腈橡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合材料对硅酸盐水泥固化体滞留铀(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谭宏斌 马小玲 李玉香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9-543,共5页
在25℃、浸出周期为42 d条件下,实验研究用模拟地下水浸出的纯硅酸盐水泥、掺硅灰水泥、掺偏高岭土水泥和掺粉煤灰水泥的含铀固化体,比较掺入不同混合材料对硅酸盐水泥固化体滞留铀(Ⅵ)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掺入硅灰、偏高岭土可... 在25℃、浸出周期为42 d条件下,实验研究用模拟地下水浸出的纯硅酸盐水泥、掺硅灰水泥、掺偏高岭土水泥和掺粉煤灰水泥的含铀固化体,比较掺入不同混合材料对硅酸盐水泥固化体滞留铀(Ⅵ)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掺入硅灰、偏高岭土可提高硅酸盐水泥固化体对铀(Ⅵ)的滞留能力;掺入粉煤灰则会降低硅酸盐水泥固化体对铀(Ⅵ)的滞留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水泥 掺合材料 铀(Ⅵ) 滞留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硫醚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萍萍 陈晓媛 +2 位作者 王港 芦艾 张晴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共5页
分析了影响聚苯硫醚(PPS)摩擦学性能的主要因素。从填料、相对滑动速度、载荷、温度、摩擦副、表面粗糙度和摩擦磨损环境等方面对 PPS 的摩擦学性能的影响作了综述,并指出了聚合物及复合材料的摩擦学研究方向。
关键词 聚苯硫醚 摩擦 磨损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晶显示材料用偶氮染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娜 王清成 +1 位作者 王雪梅 庄稼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9-52,共4页
二向色性偶氮染料分子结构上的特性和可修饰性,使其在液晶彩色显示中得到重要的应用。与液晶掺杂后这类染料表现出许多良好的光电特性,如具有宽液晶显示的视角、增加显示亮度等。简要介绍与归纳了近几年来发现和新合成的偶氮染料与液晶... 二向色性偶氮染料分子结构上的特性和可修饰性,使其在液晶彩色显示中得到重要的应用。与液晶掺杂后这类染料表现出许多良好的光电特性,如具有宽液晶显示的视角、增加显示亮度等。简要介绍与归纳了近几年来发现和新合成的偶氮染料与液晶共混后产生的吸光性质、二向色性以及偶氮染料在液晶中的溶解性和稳定性,并展望了这类染料的合成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显示 偶氮染料 二向色性 稳定性 溶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反应合成β’-Sialon材料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曹林洪 蒋明学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33-335,共3页
研究了以硅粉、铝粉和氧化铝粉为原料氮化反应制备不同Z值 β’ Sialon材料的氮化工艺制度 :以 10℃·min- 1的升温速度升到 6 0 0℃ ,再以小于 2℃·min- 1的升温速度升到 70 0℃ ,保温 2 .5h ;以 10℃·min- 1的升温速度... 研究了以硅粉、铝粉和氧化铝粉为原料氮化反应制备不同Z值 β’ Sialon材料的氮化工艺制度 :以 10℃·min- 1的升温速度升到 6 0 0℃ ,再以小于 2℃·min- 1的升温速度升到 70 0℃ ,保温 2 .5h ;以 10℃·min- 1的升温速度升到 12 0 0℃ ,再以 2℃·min- 1的升温速度升到 135 0℃ ,保温 6h。炉内气氛为流动氮气 ,流速小于 0 .2m3 ·h- 1。所有试样的氮化率都在 80 %以上 ,说明该工艺制度是合适的。物相分析表明 :氮化最终产物以 β’ Sialon为主 ,高Z值试样残余较多的α Al2 O3 ,并伴生少量15R相 ;烧结后试样的 β’ Sialon呈棱柱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反应 合成工艺 β’-Sialon材料 金属硅粉 氧化铝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降解地膜材料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05
17
作者 黎先发 《塑料》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6-81,共6页
介绍了国内可降解农用地膜材料的研究开发现状,指出了目前可降解地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可完全降解地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结论认为:由于技术、成本、认识等方面的限制,可降解地膜的仍处于试验和推广应用阶段;但是可降解地膜无... 介绍了国内可降解农用地膜材料的研究开发现状,指出了目前可降解地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可完全降解地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结论认为:由于技术、成本、认识等方面的限制,可降解地膜的仍处于试验和推广应用阶段;但是可降解地膜无疑是解决"白色污染"较有效的途径,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解地膜 光降解塑料地膜 生物降解地膜 光-生物降解地膜 成型工艺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石薄膜/氧化铝陶瓷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孟祥钦 王兵 +2 位作者 甘孔银 王延平 何婷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8-40,49,共4页
氧化铝陶瓷基片的广泛应用以及金刚石薄膜自身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使得氧化铝基金刚石薄膜复合材料成为研究热点。阐述了这种复合材料不同的制备方法,综述了氧化铝基金刚石薄膜复合材料的性能,介绍了超纳米金刚石薄膜在氧化铝陶瓷基片... 氧化铝陶瓷基片的广泛应用以及金刚石薄膜自身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使得氧化铝基金刚石薄膜复合材料成为研究热点。阐述了这种复合材料不同的制备方法,综述了氧化铝基金刚石薄膜复合材料的性能,介绍了超纳米金刚石薄膜在氧化铝陶瓷基片上的应用研究,指出通过适当的基体表面预处理以及合适的工艺条件可以制备出不同用途的氧化铝基金刚石薄膜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陶瓷 金刚石薄膜 化学气相沉积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傲厚 彭同江 孙红娟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9-455,共7页
基于蒙脱石层间域二维纳米空间厚度的可扩展性,采用有机插层、单体引入及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利用XRD、FT-IR、TG-DSC、SEM和四探针电阻率测量仪等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结构、热性能和导电性能,并讨论了复合机理。... 基于蒙脱石层间域二维纳米空间厚度的可扩展性,采用有机插层、单体引入及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利用XRD、FT-IR、TG-DSC、SEM和四探针电阻率测量仪等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结构、热性能和导电性能,并讨论了复合机理。结果表明,当m(OM)/m(An)<0.3时,苯胺单体原位聚合后,蒙脱石晶层被充分剥离,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提高;当有机蒙脱石与苯胺的质量比为0.09时,所制得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导率最大达到2.34S/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 插层 原位聚合 复合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等离子体合成铝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文周 王兵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31-635,共5页
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固相反应法(MWPM)合成SrAl2O4:Eu2+,Dy3+稀土长余辉发光材料,运用正交实验方法进行了工艺优化实验,研究了工艺参数对产物发光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影响材料发光性能最主要的工艺因素是放电气体的压力,其次是加热时... 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固相反应法(MWPM)合成SrAl2O4:Eu2+,Dy3+稀土长余辉发光材料,运用正交实验方法进行了工艺优化实验,研究了工艺参数对产物发光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影响材料发光性能最主要的工艺因素是放电气体的压力,其次是加热时间和微波功率的升降速率,而微波功率的影响较小。材料的发光性能随气体压力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趋势;同时随升降功率速率的减慢和保温时间的增加而逐渐提高。XRD及SEM分析表明在最优化的工艺条件下制备的产物为单斜晶系的SrAl2O4,粒径尺寸在5~15μm之间,晶粒发育较好,基质结晶完整;光谱分析显示材料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都为宽带谱,主峰分别位于326nm和520nm处;余辉性能测试表明材料的1h余辉亮度可达24.36mcd/m2,材料发光性能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余辉发光材料 微波等离子体 SrAl2O4:Eu^2+ DY^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