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南科技大学校园园林植物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程袁华 《福建林业科技》 2018年第1期95-99,共5页
于2017年对西南科技大学校园园林植物进行实地调查,并对校园植物优势类群、应用频率和绿化配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校园现有植物92科195属257种;蔷薇科、百合科、木兰科共46种,占17.9%,为优势科;应用频率较高的植物有香樟、广玉兰、桂... 于2017年对西南科技大学校园园林植物进行实地调查,并对校园植物优势类群、应用频率和绿化配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校园现有植物92科195属257种;蔷薇科、百合科、木兰科共46种,占17.9%,为优势科;应用频率较高的植物有香樟、广玉兰、桂花、二球悬铃木、复羽叶栾树、天竺桂、柠檬桉、黄葛树、雪松、银杏、沿阶草、山麦冬等;校园植物种植形式有同种植物间的群植、丛植、孤植、列植等。并提出了进一步增强植物多样性,加强西校区季相景观营造,局部增加复层群落,加强立体绿化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优势类群 应用频率 绿化配置 西南科技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科技大学姜思宇设计作品选
2
作者 姜思宇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4-144,共1页
关键词 西南科技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意编辑与中国网络文学的兴起 被引量:1
3
作者 江秀廷 周冰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6-154,共9页
网络文学时代,文学编辑的身份发生重大变化,赛博空间里出现了一批集阅读者、创作者、评论者、创始人、管理者、开发者于一身的创意编辑。媒介技术、商业机制和产业化进程,以及根植于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的“报人传统”是其产生的主要原... 网络文学时代,文学编辑的身份发生重大变化,赛博空间里出现了一批集阅读者、创作者、评论者、创始人、管理者、开发者于一身的创意编辑。媒介技术、商业机制和产业化进程,以及根植于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的“报人传统”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创意编辑作为“关键少数”,在网络文学的内部与外部、底端和顶层都做出了极大贡献,对于中国网络文学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网文内部,创意编辑在创作指导、文学批评和书评体系构建方面均有独特建树;网文外部,创意编辑发挥顶层设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创新商业机制、开发产业模式、推动网文海外传播和主流化等方面。重新审视、评估创意编辑所做过的工作,有助于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编辑 网络文学书评系统 产业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隔与对话:网络作家的文学批评观念及价值
4
作者 江秀廷 马季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72,共7页
郭绍虞在《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开篇指出,文学批评的形成受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文学的关系,即是对于文学之自觉,二是思想的关系,即是所以佐其批评的根据。”(1)显然,文学批评除了在宏观上与时代、民族的文学创作和思想观念有关系,还受... 郭绍虞在《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开篇指出,文学批评的形成受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文学的关系,即是对于文学之自觉,二是思想的关系,即是所以佐其批评的根据。”(1)显然,文学批评除了在宏观上与时代、民族的文学创作和思想观念有关系,还受到批评主体的能力、审美旨趣,乃至年龄、性别、职业等多个方面的制约。郭绍虞并未刻意强调批评主体的身份,因为他们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拥有“知识分子”“士大夫”等统一称谓,一个作家同时又是文学理论家、批评家的现象非常常见。即使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主体 郭绍虞 网络作家 中国近现代文学 《中国文学批评史》 文学理论家 文学批评 文学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腔》的语言艺术——骨子里的乡土气息 被引量:4
5
作者 郑剑平 向梦冰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5-127,共3页
贾平凹的《秦腔》以一位"农民"的立场通过对日常琐事的描述,运用象征、隐喻的艺术手法,刻画出转型时期乡土传统文化与乡土社会的双重隐忧,其语言的运用极具民间乡土的独特审美艺术色彩。
关键词 《秦腔》 乡土 象征 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网络文学语言的审美维度 被引量:5
6
作者 郝然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1-157,共7页
当今媒介革命时代的网络文学语言,突破了传统文学语言的既有疆域,拓展了传统文学语言的审美维度。主要表现在视听特性与图像转化审美特征,杂语共生不断调适的良性发展状态,以及脚本化与跨媒介融合的辐射功能。网络文学之所以能使创作主... 当今媒介革命时代的网络文学语言,突破了传统文学语言的既有疆域,拓展了传统文学语言的审美维度。主要表现在视听特性与图像转化审美特征,杂语共生不断调适的良性发展状态,以及脚本化与跨媒介融合的辐射功能。网络文学之所以能使创作主体、作品和受众之间情感的关联度空前增强,能使网络文学作品及其衍生文化的受众群体空前庞大,能使自己跻身于当今社会文创产业链的上游,正在于其语言所具有的独特审美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语言 图像转化 杂语共生 跨媒介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隐语在文学创作中的审美文化功能 被引量:6
7
作者 郝志伦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3-136,共4页
对文学作品中运用隐语这一客观现象,历代均存在一些偏见。偏见的产生主要是由对汉语隐语缺乏科学认知,以及受代表正统意识的主流审美文化观影响使然。汉语隐语在文学创作中具有阐发主旨、突出主题,塑造人物、烘托环境,避免粗鄙、增强婉... 对文学作品中运用隐语这一客观现象,历代均存在一些偏见。偏见的产生主要是由对汉语隐语缺乏科学认知,以及受代表正统意识的主流审美文化观影响使然。汉语隐语在文学创作中具有阐发主旨、突出主题,塑造人物、烘托环境,避免粗鄙、增强婉约以及反映现实、讽刺世情等审美文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隐语 文学创作 审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文学精神与文化品格形成探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黄群英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6-141,共6页
民国时期是东西方文化碰撞交汇的特殊时期,传统文化与新文化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新文化是在不断吸收外国文化的基础上重建的现代文化。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特有的文化品格。而民国文学与文化的相互促进与冲突较量,形成了民国... 民国时期是东西方文化碰撞交汇的特殊时期,传统文化与新文化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新文化是在不断吸收外国文化的基础上重建的现代文化。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特有的文化品格。而民国文学与文化的相互促进与冲突较量,形成了民国文学精神的丰富性、多样性特质,也使其文化品格更为深邃、丰厚。当下,如何重铸民族文学精神与文化品格的新的辉煌,探究民国文学精神与文化品格的形成历程可以给当下文学与文化的发展以更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文学精神 文化品格 冲突 融合 促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认同与边疆少数民族形象电视传播的编码策略——对新疆卫视纪实栏目《东西南北新疆人》的镜像考察 被引量:3
9
作者 尹兴 尹燕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4-107,共4页
受到各民族文化、社会状况的影响,边疆地区民族间的族际交往较弱,民族分界意识较强,族际间文化冲突不断。由此,只有实现媒介文化传播的平等性、交互性、去中心性,才真正有可能形塑出为少数民族观众所接受的少数民族形象。边疆少数民族... 受到各民族文化、社会状况的影响,边疆地区民族间的族际交往较弱,民族分界意识较强,族际间文化冲突不断。由此,只有实现媒介文化传播的平等性、交互性、去中心性,才真正有可能形塑出为少数民族观众所接受的少数民族形象。边疆少数民族电视节目在包装形式、表达内容、叙事方式等方面都值得做出全面总结,这是主流意识形态共识与认同形塑的媒介过程。在边疆少数民族电视节目的编码策略方面,大型互动人物报道《东西南北新疆人》从"边疆熔炉""榜样示范""心理认同"和"观众介入"等方面给予了我们诸多深刻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形象 国家认同 媒介文化 电视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析肖邦钢琴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运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华明玲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5-126,共2页
肖邦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最有影响力的钢琴家。电影《一曲难忘》和《钢琴家》都引用了肖邦最具革命性和思想性的宏伟篇章作为电影音乐中的重头戏,成功地烘托了电影主人公的形象。显示了两位电影导演查尔斯·维多和罗曼·波兰... 肖邦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最有影响力的钢琴家。电影《一曲难忘》和《钢琴家》都引用了肖邦最具革命性和思想性的宏伟篇章作为电影音乐中的重头戏,成功地烘托了电影主人公的形象。显示了两位电影导演查尔斯·维多和罗曼·波兰斯基独具匠心的审美能力,也使肖邦音乐从另一个角度被诠释后绽放出了更耀眼的光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邦 钢琴音乐 电影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文学写作:商业化诉求中的财富梦想与现实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冰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8-70,共3页
网络文学写作已告别了早期的单纯与自由,迎来了它的功利性束缚与商业化诉求。商业写作中的网络文学,以文学之名,行资本之实,实现着资本逐利逻辑与写作者掘金欲望的合谋,规训着写作者的写作意识与作品的评价标准。网络文学创造了写作者... 网络文学写作已告别了早期的单纯与自由,迎来了它的功利性束缚与商业化诉求。商业写作中的网络文学,以文学之名,行资本之实,实现着资本逐利逻辑与写作者掘金欲望的合谋,规训着写作者的写作意识与作品的评价标准。网络文学创造了写作者们的财富神话,但更摧毁了不少写作者的掘金之梦。少数网络作家富豪的风光,无法掩盖多数写作者的"汗和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写作者 商业写作 规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诗人加里·斯奈德与中国文学 被引量:3
12
作者 毛明 罗琳会 《当代文坛》 CSSCI 2006年第5期134-136,共3页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文学中的继承权话语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建新 《当代文坛》 CSSCI 2008年第4期46-49,共4页
"继承权"是新时期文学中的重要母题。新时期作家在继承权母题之上,建立了一套特殊的话语体系。这套话语体系产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的特殊语境,"归来者"和"知青"是最热衷的讲述群体,并采用了"苦... "继承权"是新时期文学中的重要母题。新时期作家在继承权母题之上,建立了一套特殊的话语体系。这套话语体系产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的特殊语境,"归来者"和"知青"是最热衷的讲述群体,并采用了"苦难神圣"、"道德神圣"、"血缘神圣"等话语策略,从而保证了它在新时期文学体制中的巨大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继承权 “归来者” “知青”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尴尬的“四十自述”与体制内文学的处置张力——何其芳《回答》的“再解读” 被引量:2
14
作者 袁洪权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7-35,共9页
何其芳的诗歌《回答》颇具文学史和思想史价值。本文从诗歌文本的一个切入口进入:"四十岁的来到"。《回答》可以看作是一首"四十自述"诗,何其芳在诗歌中对自己的文学创作生涯进行回顾时有清醒的"认识",... 何其芳的诗歌《回答》颇具文学史和思想史价值。本文从诗歌文本的一个切入口进入:"四十岁的来到"。《回答》可以看作是一首"四十自述"诗,何其芳在诗歌中对自己的文学创作生涯进行回顾时有清醒的"认识",对自己的创作情况有内心的"忧惧",1952年40岁生日前后他中断了诗歌的创作。1954年劳动节前夕"修复"完诗歌后,何其芳在《人民文学》以"组诗"的形式发表了《回答》。因诗人身份的"独特性",《回答》受到《人民文学》编辑部善意的"规劝",但这种善意的"规劝"背后,正是该杂志此时的主编及编辑部人员的复杂性所致,他们对何其芳表达了某种程度的"不满",但在共和国文学体制内的力量制衡之中,何其芳的"检讨"并没有公开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其芳 《回答》 “四十自述” 体制内处置 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艺建设丛书”的命运与共和国初期文学的场域——以丁玲1952年致厂民信考释为中心 被引量:1
15
作者 袁洪权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4-41,109,共9页
12卷本《丁玲全集》收录了丁玲给厂民(严辰)的一封信,此信并没注明写作日期,全集编辑委员会判定写于1952年编排在4月8日之前,其实是有误的。根据信件中丁玲提及的日丹诺夫引文、丁玲赞同厂民对引文的"修改",丁玲正在参加检查... 12卷本《丁玲全集》收录了丁玲给厂民(严辰)的一封信,此信并没注明写作日期,全集编辑委员会判定写于1952年编排在4月8日之前,其实是有误的。根据信件中丁玲提及的日丹诺夫引文、丁玲赞同厂民对引文的"修改",丁玲正在参加检查商人小组工作等内容,结合1952年全国文艺宣传教育部门参与"三反"、"五反"运动的相关材料,我们可以确定:此信写于1952年1月22日之后、2月26日之前。信件涉及共和国初期的大型文艺丛书——"文艺建设丛书"——的终止,以及丁玲对文学书籍出版的"设想",对《人民文学》杂志的"批评",这为我们反观建国初期的文学场域提供了"直接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致厂民信 写作时间 “文艺建设丛书” 《人民文学》 人民文学出版社 文学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盛代元音,空城不空——评邱华栋《空城纪》兼论个体想象化的历史如何可能
16
作者 刘小波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4,共8页
多年进行城市书写、一直以为自己没有“故乡”①的邱华栋,这次为自己的故乡献上了一部宏大之书——《空城纪》②。这篇大部头的作品通过对历史遗迹的实地探访,加以作家的文学想象,对西域古国进行了深度探察。这是作家多年用心累积的结果... 多年进行城市书写、一直以为自己没有“故乡”①的邱华栋,这次为自己的故乡献上了一部宏大之书——《空城纪》②。这篇大部头的作品通过对历史遗迹的实地探访,加以作家的文学想象,对西域古国进行了深度探察。这是作家多年用心累积的结果,是“千卷书”与“万里路”合力催生出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邱华栋 文学想象 城市书写 历史遗迹 空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蜀故道精神守望的文学礼仪——赵良冶新世纪散文阅读手记
17
作者 唐晋先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9-113,共5页
赵良冶选择以散文的形式来表达他对时代的感恩,记录个人对生活的点滴感悟,用自己的文学跋涉表达一个赤子内心的历史考量与现实欣悦,传达对生活、对历史、对文化、对土地、对民族、对人性、对文明归宿心怀珍重、怜惜、呵护、惦念和忧戚,... 赵良冶选择以散文的形式来表达他对时代的感恩,记录个人对生活的点滴感悟,用自己的文学跋涉表达一个赤子内心的历史考量与现实欣悦,传达对生活、对历史、对文化、对土地、对民族、对人性、对文明归宿心怀珍重、怜惜、呵护、惦念和忧戚,引发人们对丰厚历史文化的悠远怀念,坚持了一种可贵的文学精神和写作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良冶 新世纪 历史情怀 精神故园 文学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春叙事遮蔽下的继承话语——大院玩主文学叙事分析
18
作者 陈建新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8-82,共5页
大院玩主文学在青春、成长的表层叙事之下,潜藏着一个深层的叙事结构——继承叙事,隐含着社会体制继承话语。大院玩主通过菜刀与板砖、农村与部队、商场证明了自己血统的高贵、品质的卓越,证明了旧体制下产生的玩主,通过历练也能够成为... 大院玩主文学在青春、成长的表层叙事之下,潜藏着一个深层的叙事结构——继承叙事,隐含着社会体制继承话语。大院玩主通过菜刀与板砖、农村与部队、商场证明了自己血统的高贵、品质的卓越,证明了旧体制下产生的玩主,通过历练也能够成为社会体制的合格继承人。大院玩主文学根植于中国社会血缘文化的历史语境,发端于政治化的等级特权社会,表达了叙述者的话语欲望,充满了对玩主精神的过度赞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院玩主文学 继承叙事 血缘文化 社会体制 话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北川羌族的民间规约与文学创作
19
作者 张德明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6-128,共3页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受灾最严重的北川成为举世关注的焦点地区,北川羌族的文化保护随之引起公众的重视。保护北川羌族的文化,当然要保护当地的民间文学,当地民间文学与民间规约之间是如何发展的,其关联如何,...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受灾最严重的北川成为举世关注的焦点地区,北川羌族的文化保护随之引起公众的重视。保护北川羌族的文化,当然要保护当地的民间文学,当地民间文学与民间规约之间是如何发展的,其关联如何,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川羌族 民间规约 民间文学 文学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期刊·流派·文学史
20
作者 周逢琴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1-94,共4页
现代文学文化流派的形成与期刊关系至为紧密,1920年代和战时的流派多以同人杂志为思想文化阵营,1930年代流派往往以实力雄厚的商业杂志为依托,广泛吸引作者和读者。多数刊物流派在自我形象的建构上颇为留意,成为文学史写作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 期刊 流派 文学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