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的成人教育与自考改革 被引量:3
1
作者 万嵩 《成人教育》 2004年第5期10-12,共3页
目前,世界科技快速发展,信息流高速运动、更迭,知识半衰期不断缩短和经济全球化竞争加剧,加之西部大开发和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的新形势,使我国西部地区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机遇。农村也需要高素质的多元化人才资源,而自学考试在成人... 目前,世界科技快速发展,信息流高速运动、更迭,知识半衰期不断缩短和经济全球化竞争加剧,加之西部大开发和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的新形势,使我国西部地区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机遇。农村也需要高素质的多元化人才资源,而自学考试在成人教育、继续教育中有着独特优势,它已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农村地区 中国 成人教育 自学考试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OT分析的高校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以A大网络教育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金枝 万嵩 《成人教育》 2014年第10期49-52,共4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继续教育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又遭遇着种种严峻的挑战。基于此,拟运用战略规划的态势分析理论——SWOT分析法,以A大网络教育的探索和实践为例,对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的优势(S)、劣势(W)、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继续教育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又遭遇着种种严峻的挑战。基于此,拟运用战略规划的态势分析理论——SWOT分析法,以A大网络教育的探索和实践为例,对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的优势(S)、劣势(W)、机会(O)、威胁(T)进行分析,解析继续教育未来发展态势,提出积极的发展策略和应对措施,为我国继续教育的蓬勃发展进言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继续教育 SWOT分析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专业网络教学实验室资源远程共享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波 高翔 +3 位作者 陈念年 万嵩 谢长勇 范骋清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1-84,98,共5页
在总结和研究网络教学的特点、实验教学的问题、现有的解决方案等方面的基础上,针对如何在网络教育计算机专业的实验教学中,提供实验环境条件,保证实验效果的实际需求,提出了一种采用Internet共享全日制高校实验室资源的远程共享实验室... 在总结和研究网络教学的特点、实验教学的问题、现有的解决方案等方面的基础上,针对如何在网络教育计算机专业的实验教学中,提供实验环境条件,保证实验效果的实际需求,提出了一种采用Internet共享全日制高校实验室资源的远程共享实验室方案,并以"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为例子,讨论了远程共享实验室建设中需求分析、方案设计,以及子系统的实现等主要过程,给出了实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远程教育 网络教育 远程共享实验室 实验室建设 计算机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农村劳动力调查及其对农村继续教育的启示
4
作者 王红妮 王学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5期4918-4919,4943,共3页
在调查四川省农村劳动力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现代农业背景下,四川农村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向和重点。提出了四川省农村继续教育层次多元化、类型多样化、内容实用化和方式灵活化的发展方向及发展重点。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继续教育 农民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残茬对低温潜沼性稻田土壤还原性物质含量及稻谷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红妮 王学春 +1 位作者 陶诗顺 李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9-183,共5页
采用盆栽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秸秆残茬对低温潜沼性稻田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土壤Fe2+含量及其稻谷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低温潜沼性稻田中,与无秸秆残茬田(T0)相比,随着秸秆残茬量的增加(2.5~10... 采用盆栽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秸秆残茬对低温潜沼性稻田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土壤Fe2+含量及其稻谷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低温潜沼性稻田中,与无秸秆残茬田(T0)相比,随着秸秆残茬量的增加(2.5~10.0 t·hm^-2),T1,T2和T3处理的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增加2.2~4.8 cmol·kg^-1;土壤Fe2+含量增加10.8~40.8 mg·kg^-1,土壤氧化还原电位降低23.2~96.5 mV。其中,当秸秆残茬量超过5.0 t·hm-2时,秧苗移栽-返青期土壤Fe2+含量增加88.2 mg·kg^-1,土壤氧化还原电位降低196 mv ,不利于水稻生长。(2)在低温潜沼性稻田中,与无秸秆残茬田(T0)相比,随着秸秆残茬量的增加(2.5~10.0 t·hm-2),T1,T2和T3处理的稻谷产量降低1140~1560 kg·hm^-2;当秸秆残茬量高于5.0 t·hm^-2时,稻谷千粒重降低0.2 g ,结实率等显著降低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残茬 稻田 低温潜沼 还原性物质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PIC模型的四川丘陵区黑麦草生长过程及其土壤水分动态变化模拟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学春 王红妮 +2 位作者 黄晶 杨国涛 胡运高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3,共13页
明确黑麦草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对提高四川丘陵区人工草地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校验EPIC模型,有利于改进并提高模型对黑麦草的模拟精度,对推进作物生产系统模拟与决策技术在草粮轮作系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通过田... 明确黑麦草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对提高四川丘陵区人工草地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校验EPIC模型,有利于改进并提高模型对黑麦草的模拟精度,对推进作物生产系统模拟与决策技术在草粮轮作系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与计算机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四川丘陵区黑麦草生长过程及其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明确了EPIC模型对黑麦草生长过程及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的模拟精度。结果表明,1)四川丘陵区黑麦草田土壤有效含水量在3-5月较低,深层(0.4~0.6m)土壤水分在5-10月间可以得到较好恢复,适当增加氮肥投入,可以显著提高黑麦草最大叶面积系数和饲草产量,在刈割4茬的条件下,氮肥施入量不宜低于75kg/hm2,且不高于225kg/hm2;2)黑麦草田0~1m土层土壤有效含水量模拟值和观测值间的r值为0.86~0.95,RRMSE值为6.0%~17.2%,土壤水分剖面分布动态变化的模拟值和观测值间的r值介于0.57与0.92之间,且大部分大于0.85;3)EPIC模型模拟的黑麦草叶面积系数和株高与观测值间的r值均大于0.90,在统计范围内模拟值和观测值间差异不显著;黑麦草产量模拟值和观测值间的r值大于0.90,ME值和R2间差异小于0.02。总体而言,EPIC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黑麦草生长过程,对黑麦草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模拟较为准确,可以用来评价四川丘陵区以黑麦草为主的草粮轮作系统对当地气候条件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麦草 EPIC模型 产量 土壤水分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北丘陵坡耕地苜蓿玉米间作田土壤水分与作物产量规律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学春 王红妮 +1 位作者 李巍 毕胜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14,共6页
通过比较玉米单作、苜蓿单作和苜蓿玉米间作3种种植模式的田间土壤水分含量和地表径流量,产量与产值等,明确了苜蓿玉米间作在四川丘陵坡耕地的土壤水分变迁规律.结果表明:(1)在降水较多的7月,苜蓿玉米间作田的土壤含水量在0-20 cm,40... 通过比较玉米单作、苜蓿单作和苜蓿玉米间作3种种植模式的田间土壤水分含量和地表径流量,产量与产值等,明确了苜蓿玉米间作在四川丘陵坡耕地的土壤水分变迁规律.结果表明:(1)在降水较多的7月,苜蓿玉米间作田的土壤含水量在0-20 cm,40-60 cm和80-100 cm土层分别为19.5%-21.6%,18.2%-20.3%和16.3%-18.5%;在降水较少的12月,其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9.5%-21.7%,18.2%-20.1%和17.1%-18.5%.(2)丘陵坡耕地苜蓿玉米间作田的土壤有效含水量在6-9月较高,在11月-翌年3月较低;在6-9月大于玉米单作田,小于苜蓿单作田;在11月-翌年3月则低于玉米单作田,高于苜蓿单作田.(3)2012-2014年,苜蓿玉米间作田的地表平均径流量为15471 m3/km2;比苜蓿单作田增加56.1%,比玉米单作田减少29.1%.(4)苜蓿玉米间作田的苜蓿干草产量为18073-22164 kg/hm2,玉米籽粒产量为3864-4176 kg/hm2,玉米秸秆产量为4830-5890 kg/hm2,其产值为49900-50100元/hm2,略低于苜蓿单作田,显著高于玉米单作田.从土壤水分变迁和地表径流等角度综合考虑,在四川丘陵坡耕地推行苜蓿玉米间作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但在推行过程中需注意选取耐高温、耐高湿的苜蓿品种,并注意苜蓿生长期间的病害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地表径流 产量 苜蓿玉米间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丘陵旱区不同人工草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学春 王萌冉 +1 位作者 杨国涛 王红妮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1-76,106,共7页
研究丘陵旱区人工草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能够明确饲草种植对坡耕地土壤水分的影响,对指导人工草地水分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长期定位试验的方法,分析了四川丘陵旱区不同人工草地土壤有效含水量、土壤水分剖面分布和水分... 研究丘陵旱区人工草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能够明确饲草种植对坡耕地土壤水分的影响,对指导人工草地水分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长期定位试验的方法,分析了四川丘陵旱区不同人工草地土壤有效含水量、土壤水分剖面分布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明确了饲草种植对丘陵坡耕地土壤水分的影响,为该地区人工草地水分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丘陵旱区人工黑麦草地、菊苣地和苜蓿地0~100 cm土层月均土壤有效含水量分别为88.8、189.3 mm和181.7 mm,其中,1—4月土壤有效含水量较低,6—9月土壤有效含水量较高,9—12月土壤有效含水量逐渐下降;(2)从第一季度(1—3月)到第三季度(7—9月)土壤重量含水率呈增加趋势,从第三季度到翌年第一季度土壤重量含水率呈降低趋势;人工草地在第一季度消耗的深层土壤水分在第三季度能得到较好恢复;(3)人工黑麦草地、菊苣地和苜蓿地的土壤蓄水率均在6—8月最小(71%、64%和68%),11月到翌年3月最大(93%、94%和94%);土壤耗水率在8—10月最大(66%、70%和72%),在11月至翌年3月最小(41%、42%和44%);(4)在绵阳丘陵坡耕地,从鲜草产量角度考虑,菊苣和苜蓿较为理想;从干草产量角度考虑,苜蓿和菊苣较为理想;从粗蛋白供应度考虑,苜蓿和黑麦草较为理想;从消化能产量角度考虑,苜蓿和菊苣较为理想。四川丘陵区黑麦草、菊苣和苜蓿的种植不会引起深层土壤干燥化现象,0~100 cm土层土壤水分在第三季度可以得到较好的恢复;从提高饲草产量角度考虑,可以根据饲草生长需要在11月至翌年4月对人工草地进行适当灌溉,尤其是在刈割后,适当灌溉有利于饲草的快速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人工草地 旱地 四川 坡耕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丘陵旱地高温季节苜蓿留茬高度的再生效应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学春 王红妮 +2 位作者 杨国涛 黎腊梅 仇东升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48,共8页
明确高温季节苜蓿留茬高度的再生效应,对优化四川丘陵区人工苜蓿草地刈割制度,提高饲草产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1)7~8月苜蓿留茬高度从0cm增加到5cm,老枝存活率从8.9%增加到72.9%;与留茬高度为0~3cm的处理相比,留茬高度4~5cm处理在... 明确高温季节苜蓿留茬高度的再生效应,对优化四川丘陵区人工苜蓿草地刈割制度,提高饲草产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1)7~8月苜蓿留茬高度从0cm增加到5cm,老枝存活率从8.9%增加到72.9%;与留茬高度为0~3cm的处理相比,留茬高度4~5cm处理在30~50cm土层苜蓿根系干重占全部根系干重的百分比增加1~2。(2)7~8月,苜蓿留茬高度从0cm增加到5cm,其新枝萌发高峰期(刈割后8~20d)的单株苜蓿新枝数量增加量从0.35增加到0.50;新枝重量快速增长期(刈割后27~41d)的单株重量增加量从3.09g提高到9.40g。(3)7~8月苜蓿草地留茬高度低于3cm时,全年鲜草产量和当茬产量呈逐年降低趋势;留茬高度高于4cm时,全年鲜草产量和当茬产量在试验期间没有显著降低。四川丘陵区在高温季节(7~8月)适当提高苜蓿留茬高度,有利于提高其安全越夏能力和产量;留茬高度以4~5cm为宜,不宜贴地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留茬高度 再生效应 丘陵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常用杂交水稻耐低温潜沼性逆境的差异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红妮 王学春 +1 位作者 陈永军 李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7-44,共8页
【目的】研究四川常用杂交水稻耐低温潜沼性逆境的差异性,为该逆境下水稻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方法】选取四川盆地常用的36个杂交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在四川遂宁分别选择低温潜沼性稻田和非低温潜沼性稻田(CK)进... 【目的】研究四川常用杂交水稻耐低温潜沼性逆境的差异性,为该逆境下水稻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方法】选取四川盆地常用的36个杂交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在四川遂宁分别选择低温潜沼性稻田和非低温潜沼性稻田(CK)进行同期种植,观测并分析不同水稻品种的分蘖动态、株高和穗部性状等农艺指标。【结果】1)与非逆境相比,低温潜沼性逆境下,杂交水稻分蘖数和成穗率均显著降低;分蘖数降低程度与T值(水稻对低温潜沼性逆境的耐受指数)间的相关系数为-0.86(P<0.01),成穗率降低程度与T值间的相关系数为-0.88(P<0.01)。2)与非逆境相比,所有参试杂交水稻的穗长在低温潜沼性逆境下均有所缩短,其缩短程度与T值间的相关系数为-0.89(P<0.01);所有参试杂交水稻的结实率均有所降低,其降低程度与T值间的相关系数为-0.93(P<0.01)。3)杂交水稻对低温潜沼性逆境的耐受能力不同,参试的36个品种中,C优130、C优2095、川香3号、冈优188、泸优5号、内5优306、内5优317和协优027的T值均超过了12,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其在低温潜沼性逆境下的分蘖数较多,结实率和穗长降低程度较低。4)低温潜沼性逆境下,杂交水稻对低温潜沼性逆境的耐受指数与水稻产量间的相关系数为0.89(P<0.05),与水稻产量降低程度间的相关系数为-0.95(P<0.01)。【结论】T值可以用来评价杂交水稻对低温潜沼性逆境的适应能力,T值越高,在低温潜沼性逆境下产量降低的程度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潜沼性逆境 杂交水稻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市场需求导向的“卓越种业人才”分层次培养模式探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学春 王红妮 陶诗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9期2806-2808,共3页
深入分析了种业发展的趋势,研究了企业对种业人才数量和质量方面的需求变化。为适应种业发展的"育、繁、销"一体化和国际化趋势,认为分层次培养卓越种业人才是较为理想的培养模式,进而详细阐述了本科—硕士—博士3个层次的分... 深入分析了种业发展的趋势,研究了企业对种业人才数量和质量方面的需求变化。为适应种业发展的"育、繁、销"一体化和国际化趋势,认为分层次培养卓越种业人才是较为理想的培养模式,进而详细阐述了本科—硕士—博士3个层次的分层培养模式的具体目标与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人才 市场 种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蜣螂活动对玉米田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学春 王红妮 +1 位作者 杨强 马家骅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2-133,189,共3页
在农业生产系统中引入有益昆虫,是解决农业生产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蜣螂不仅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而且对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有重要意义。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蜣螂活动对玉米田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CN处理下土壤密度... 在农业生产系统中引入有益昆虫,是解决农业生产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蜣螂不仅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而且对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有重要意义。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蜣螂活动对玉米田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CN处理下土壤密度为1.18 g/cm3,显著低于CK、N处理;其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比CK处理增加66%、24%、22%,比N处理增加29.2%、5.1%、2.3%。在玉米田投放蜣螂能有效降低土壤密度,增加土壤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CN处理在玉米苗期、喇叭口期和乳熟期的地上部生物量比CK处理增加2.6%、9.2%、12.5%,比N处理增加14.7%、48.5%、15.3%;其玉米产量比CK处理增加12.5%。在玉米田投放蜣螂可提高玉米产量,但蜣螂具体投放密度、投放时期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蜣螂 玉米 土壤 产量 速效磷 速效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