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循环利用矿物学 被引量:27
1
作者 董发勤 徐龙华 +2 位作者 彭同江 代群威 谌书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02-312,共11页
固体废物是一种潜在的"混合复杂资源",实现固体废物资源循环利用是构筑可持续资源供给与应用的重要方式,也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阐述了固体废物资源循环利用的属性特点、意义和5R原则,同时总结了固体废物资源循环利用研究... 固体废物是一种潜在的"混合复杂资源",实现固体废物资源循环利用是构筑可持续资源供给与应用的重要方式,也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阐述了固体废物资源循环利用的属性特点、意义和5R原则,同时总结了固体废物资源循环利用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学科基础,归纳了固体废物资源循环利用面临的主要科学技术问题。以蛇纹石尾矿、煤矸石、粉煤灰、冶炼渣、工业副产石膏、电子废物等典型固废资源循环利用为例,介绍了不同种类固废的矿物学特性、循环利用发展方向,并阐述了固体废物资源循环利用的矿物学方法,指出了未来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循环利用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固体废物 混合资源 复杂资源 循环利用 矿物学 5R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废物衍生燃料碳减排核算模型构建与实例研究
2
作者 尚闽 刘宜 +5 位作者 邓毅 陈静 谢娜 谭刚 刘海鲨 陈梦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02-1407,1413,共7页
为全面分析评价固体废物衍生燃料(RDF)相比煤炭燃料(CF)的碳减排潜力,探寻能源碳减排途径,以废聚氨酯泡沫(PUF)制备RDF为例,建立RDF碳排放核算模型,完善RDF碳减排核算体系,分析燃料不同环节碳排放和碳减排特征。结果表明:1)2021年中国... 为全面分析评价固体废物衍生燃料(RDF)相比煤炭燃料(CF)的碳减排潜力,探寻能源碳减排途径,以废聚氨酯泡沫(PUF)制备RDF为例,建立RDF碳排放核算模型,完善RDF碳减排核算体系,分析燃料不同环节碳排放和碳减排特征。结果表明:1)2021年中国废冰箱产生的PUF可制备废聚氨酯泡沫衍生燃料(PUDF)14.3万t,可替代CF 13.8万t,减少碳排放12.9万t,PUDF替代CF有效降低了碳排放。2)PUDF和CF燃烧环节的碳排放量占比分别为93.7%和95.6%,是碳排放的主要贡献来源;获取环节的碳排放占比分别为6.3%和4.4%,碳排放贡献小。3)PUDF相比CF,燃烧环节减少28.5%的碳排放量,是碳减排的主要贡献来源;获取环节碳排放量基本持平,且碳排放占比均不到10%,碳减排空间有限。4)RDF和生物质成型燃料(BMF)作为煤炭替代燃料,可有效降低化石能源的碳排放量,是实现“无废城市”建设和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聚氨酯泡沫 固体废物衍生燃料 煤炭燃料 碳排放量 核算模型 碳减排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电负极废涂布浆料破胶减容与资源化利用
3
作者 曾祥菲 韩昀晖 +6 位作者 林凡 黄荣 余茜 黄瑶 王蓉 舒建成 陈梦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664-4673,共10页
锂电负极废涂布浆料含水率高、胶态分散稳定性强,难以过滤。本文研究了废涂布浆料的胶态特性,分析了废浆料的高效破胶分离机理,并对其资源化进行了初步探索。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解离产生的羧基负离子(R-COO-)提供的静电斥力及苯乙烯... 锂电负极废涂布浆料含水率高、胶态分散稳定性强,难以过滤。本文研究了废涂布浆料的胶态特性,分析了废浆料的高效破胶分离机理,并对其资源化进行了初步探索。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解离产生的羧基负离子(R-COO-)提供的静电斥力及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在颗粒间形成的空间位阻力是废浆料胶态稳定性的根本原因。酸度的降低能够抑制浆料中CMC-Na的解离,减少吸附于石墨颗粒表面的带电基团R-COO-,削弱静电斥力,造成颗粒团聚,并破坏SBR的架桥作用。pH=2.0时,废浆料破胶过滤效率较佳,过滤常数为0.0741m2/s,含水率降低48个百分点;X射线三维显微成像分析(X-CT)表明细微颗粒团聚破胶的同时,保留的静电斥力能够降低过滤阻力,促进滤饼孔道结构的发育,生成大孔隙半径,长喉道的渗流网络减少滤饼孔道吸附水的量;分离所得固相碳材对亚甲基蓝、铬(Cr^(6+))、COD的吸附量分别为435mg/g、0.645mg/g、87mg/g,满足《工业水处理用活性炭技术指标及试验方法》(LY/T3279—2021)优级品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 胶体 团聚 涂布浆料 过滤 资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棉尾矿硫酸铵焙烧法提取氧化镁制备碱式碳酸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孙红娟 曾丽 彭同江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11-917,共7页
基于石棉尾矿中富含氧化镁组分的特点,在矿物学特征研究基础上,采用硫酸铵焙烧法提取氧化镁,利用浸出液硫酸镁制备碱式碳酸镁。采用XRD、SEM、FT-IR和TG-DTA对不同温度条件下所获得的产物的物相、形貌、分子振动光谱和热效应变化等特征... 基于石棉尾矿中富含氧化镁组分的特点,在矿物学特征研究基础上,采用硫酸铵焙烧法提取氧化镁,利用浸出液硫酸镁制备碱式碳酸镁。采用XRD、SEM、FT-IR和TG-DTA对不同温度条件下所获得的产物的物相、形貌、分子振动光谱和热效应变化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利用硫酸铵焙烧产物的浸取液,在低于65℃的水溶液中所制备的产物为针状水合碳酸镁;在高于85℃时制备的产物为片状碱式碳酸镁;在75℃温度时形成短柱状或颗粒状水合碳酸镁和片状碱式碳酸镁的混合物。对水合碳酸镁加热,在100℃脱去部分水合水和二氧化碳后转变为片状碱式碳酸镁。研究结果对石棉尾矿的资源化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棉尾矿 水合碳酸镁 反应温度 碱式碳酸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热剂/铝热剂体系SHS法固化处理无钙焙烧铬渣 被引量:3
5
作者 徐亚红 徐中慧 +1 位作者 蒋灶 肖博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309-4315,共7页
采用Al-Fe_2O_3(铝热剂)和Mg-Fe_2O_3(镁热剂)2种自蔓延高温合成体系(SHS)对无钙焙烧铬渣(COPR)进行固化处理,并通过浸出毒性试验对自蔓延产物的无害化效果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2种反应体系均可实现铬渣的高效无害化,其中铝热剂体系... 采用Al-Fe_2O_3(铝热剂)和Mg-Fe_2O_3(镁热剂)2种自蔓延高温合成体系(SHS)对无钙焙烧铬渣(COPR)进行固化处理,并通过浸出毒性试验对自蔓延产物的无害化效果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2种反应体系均可实现铬渣的高效无害化,其中铝热剂体系和镁热剂体系铬渣含量分别高达80%和85%,其自蔓延产物浸取浓度ρ(总铬)和ρ(六价铬)分别低于4.5、1.5 mg·L^(-1),符合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可进行填埋处置。在SHS反应过程中,六价铬还原率均高于90%,还原后的六价铬主要以非晶形式弥散分布于自蔓延产物中,且部分铬离子参与MgAlCrO_4尖晶石等矿物的形成,铬元素同时以物理和化学固定化的形式存在于自蔓延产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钙焙烧铬渣 自蔓延高温合成 浸取 还原 固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力活化固硫灰固化处理含油钻屑 被引量:3
6
作者 徐亚红 彭熙 +1 位作者 蒋灶 齐一谨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9-142,共4页
利用机械力化学法活化固硫灰固化降解含油钻屑,研究了不同含油钻屑掺比对固化降解效果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机械力化学法对含油钻屑中有机污染物的固化降解机制。研究表明,当含油钻屑掺量为50%时,球磨后样品中的含油率为1.92%,固化体... 利用机械力化学法活化固硫灰固化降解含油钻屑,研究了不同含油钻屑掺比对固化降解效果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机械力化学法对含油钻屑中有机污染物的固化降解机制。研究表明,当含油钻屑掺量为50%时,球磨后样品中的含油率为1.92%,固化体常温养护28 d抗压强度为22.70 MPa,固化体石油类浸出浓度为3.875 mg/L低于GB 8978-1996中规定的限值。XRD分析表明含油钻屑中的有机污染物以物理包裹和吸附的形式被固化于含油钻屑固化体的凝胶相中。IR分析表明机械力化学法对含油钻屑中的有机污染物有较好的降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力化学法 含油钻屑 固硫灰 固化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硫灰固化焦化废水处理外排污泥 被引量:4
7
作者 彭熙 齐一谨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4-459,共6页
采用机械力化学法活化循环流化床燃煤固硫灰,用于固化焦化废水处理外排污泥(CWT污泥)。探讨了固硫灰活化条件,并通过XRD和FTIR分析了固硫灰固化CWT污泥中重金属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当m(Ca O)∶m(Ca O+固硫灰)为20%、球磨频率为40 Hz... 采用机械力化学法活化循环流化床燃煤固硫灰,用于固化焦化废水处理外排污泥(CWT污泥)。探讨了固硫灰活化条件,并通过XRD和FTIR分析了固硫灰固化CWT污泥中重金属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当m(Ca O)∶m(Ca O+固硫灰)为20%、球磨频率为40 Hz、球磨时间为2 h时,养护28 d固硫灰固化体的平均抗压强度达到72.2 MPa;当污泥掺加量为50%(w)时,养护28 d含污泥固化体的抗压强度达到8.5 MPa,固化体浸出液中Pb2+和As5+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177 mg/L和0.013 mg/L,均远低于GB 5085.3—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的规定限值。XRD和FTIR表征结果表明,在固硫灰活化过程中,混合体系水化生成了C—S—H凝胶、斜方钙沸石和钙矾石,可通过物理包裹、吸附及离子交换的形式实现CWT污泥中Pb2+和As5+的固化/稳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力化学法 固硫灰 固化 焦化废水处理外排污泥 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力化学法无害化处理含油钻屑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海龙 蒋灶 徐中慧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437-3441,共5页
采用机械力化学法无害化处置含油钻屑,并初步研究了其降解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含油钻屑的降解效果随着氧化钙含量的增加而增强,当氧化剂掺比为50%时含油率低至2.05%;在含有20%氧化钙的环境中,加入30%二氧化钛或高锰酸钾的降解效果最佳;... 采用机械力化学法无害化处置含油钻屑,并初步研究了其降解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含油钻屑的降解效果随着氧化钙含量的增加而增强,当氧化剂掺比为50%时含油率低至2.05%;在含有20%氧化钙的环境中,加入30%二氧化钛或高锰酸钾的降解效果最佳;反应过程中石英遭到破坏,结晶度降低;苯环结构断裂,氯原子开始脱落,含油钻屑得到降解;含油钻屑中仍存在长碳链,且出现游离态的羟基,表明降解不够彻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钻屑 机械力化学法 油类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固化处理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效果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齐一谨 徐中慧 +5 位作者 徐亚红 蒋灶 李萍 李娜 何志 刘义梅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8-103,共6页
为了减少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等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以粉煤灰和脱硫石膏为原料对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进行安全处理。采用机械力化学法探究了脱硫石膏与垃圾焚烧飞灰掺加比、(脱硫石膏+垃圾焚烧飞灰)与粉煤灰掺加比、球磨频率... 为了减少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等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以粉煤灰和脱硫石膏为原料对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进行安全处理。采用机械力化学法探究了脱硫石膏与垃圾焚烧飞灰掺加比、(脱硫石膏+垃圾焚烧飞灰)与粉煤灰掺加比、球磨频率、球磨时间和养护温度参数对固化体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RD和FTIR手段对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的固化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机械力化学法能够显著提升粉煤灰的活性,并使制备出的固化体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当脱硫石膏与垃圾焚烧飞灰掺加比为1∶4,(脱硫石膏+垃圾焚烧飞灰)与粉煤灰为2∶3,球磨频率30 Hz,球磨时间2 h,养护温度60℃时,固化体28 d抗压强度达到22.3 MPa,并采用AAS测得固化体浸出液中Cd和Zn重金属的浸出量分别仅为0.015 mg/L和0.008 mg/L,均远低于GB 5085.3-2007规定限值。XRD和FTIR表征结果表明,固化体水化过程中生成了水化硅酸钙(C—S—H)和钙矾石(AFt)并分别主要以物理包裹和化学吸附的形式实现了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的稳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 粉煤灰 机械力化学法 固化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石膏碳酸化固定二氧化碳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何思祺 孙红娟 +1 位作者 彭同江 周国彪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99-904,共6页
基于"以废治废"的理念,通过湿式碳酸化法对磷石膏固定CO2的反应温度、时间、液固比和氮硫比对固碳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采用XRD和SEM-EDS对磷石膏原料和碳酸化产物的物相组成、显微形貌等进行了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磷石膏... 基于"以废治废"的理念,通过湿式碳酸化法对磷石膏固定CO2的反应温度、时间、液固比和氮硫比对固碳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采用XRD和SEM-EDS对磷石膏原料和碳酸化产物的物相组成、显微形貌等进行了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磷石膏中的石膏在碳酸化过程中全部转化为方解石,而硬石膏由于溶解度小仅有部分转化为方解石,石英对于碳酸化反应是惰性的。优化的碳酸化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65℃,碳酸化时间为60 min,液固比为3.0,氮硫比为2.25,固碳率达到95.24%。实验结果对固碳减排和磷石膏的进一步资源化利用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二氧化碳 碳酸化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石膏常压酸化法制备无水硫酸钙晶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7
11
作者 谢晴 蒋美雪 +1 位作者 彭同江 国佳豪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60-1066,1071,共8页
以磷石膏为原料,一步常压酸化法制备无水硫酸钙晶须。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研究了盐酸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固液比4个因素对制备硫酸钙晶须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反应产物样品的物相、微观形貌进行了... 以磷石膏为原料,一步常压酸化法制备无水硫酸钙晶须。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研究了盐酸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固液比4个因素对制备硫酸钙晶须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反应产物样品的物相、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盐酸浓度为5mol/L、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3h和固液比为0.10g/mL的条件下,一步法制备出了直径为1~4μm、长径比为3~8的无水硫酸钙晶须。分析认为,无水硫酸钙晶须是在二水硫酸钙溶解量达到其过饱和度后从溶液中结晶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无水硫酸钙晶须 结晶 常压酸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石活化过硫酸盐降解四环素的影响因素
12
作者 郭铭 董发勤 +5 位作者 霍婷婷 张伟 周琳 郑飞 薛景源 肖鑫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6-444,共9页
本研究以具有自发极化性和丰富活性中心的电气石作催化剂,活化过硫酸盐协同降解水环境中的四环素(TC),重点揭示其协同降解机理、最佳反应条件与稳定性,为修复抗生素污染水体提供了新思路。实验结果表明,电气石存在的表面电场和自发极化... 本研究以具有自发极化性和丰富活性中心的电气石作催化剂,活化过硫酸盐协同降解水环境中的四环素(TC),重点揭示其协同降解机理、最佳反应条件与稳定性,为修复抗生素污染水体提供了新思路。实验结果表明,电气石存在的表面电场和自发极化效应能够对过硫酸盐起到活化作用并产生大量·OH和SO_(4)^(–)·,从而氧化降解TC;在60℃,pH=5的条件下,120 min内,电气石与过硫酸盐体系中TC的清除率能够达到98.23%。经过5次循环利用,TC去除率仍然可以达到近90%,且电气石基本保持与初始状态基本相似的活性与结构稳定性,表明利用电气石高效活化过硫酸盐可以实现TC的低成本、高效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石 四环素 过硫酸盐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矿化在重金属污染治理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3
作者 党政 代群威 +2 位作者 赵玉连 邓远明 董发勤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82-1192,共11页
生物矿化通过生物代谢影响金属及类金属物质的形态分布,进而改变金属及类金属物质的生物有效性及毒性,在环境污染治理领域成为研究热点.文献计量学结果显示,2007—2017年生物矿化研究以微生物为主要对象,在纳米颗粒物和矿区修复等方面... 生物矿化通过生物代谢影响金属及类金属物质的形态分布,进而改变金属及类金属物质的生物有效性及毒性,在环境污染治理领域成为研究热点.文献计量学结果显示,2007—2017年生物矿化研究以微生物为主要对象,在纳米颗粒物和矿区修复等方面形成热点,并在环境学、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等领域形成交叉学科.结合典型矿化菌与重金属间的矿化关联规律和微界面反应对微生物矿化中重金属的钝化机制进行归纳:(1)依据矿化菌与矿化产物的关联性对矿化菌进行分类,从碳酸盐、铁锰氧化物、硫化物和磷酸盐4类矿化产物角度汇总了碳酸盐矿化菌、铁锰氧化菌、硫酸盐还原菌及磷酸盐溶解菌的代表微生物;(2)矿化菌通过诱导矿化的方式固定重金属离子,其中碳酸盐矿化菌、硫酸盐还原菌及磷酸盐溶解菌可以直接促进金属矿物的形成,铁锰氧化菌生成的矿物间接吸附金属离子;(3)微生物矿化是由外及内的过程,细胞壁及胞外多聚物具有丰富基团,在矿化初期提供吸附和成核位点,原生质体也可以提供矿化场所,在矿化中后期继续固定游离离子.但是,由于微生物复杂的细胞结构及独特的生理习性,矿化过程的微界面反应机制研究尚显不足,需要利用生物学、矿物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先进技术进一步的探索;同时也应开展宏观生态水平的生物矿化研究,并结合实际问题完善生物矿化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理论,为重金属污染地区的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矿化 微生物 重金属 环境污染 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酸钠浮选锂辉石的表面晶体化学及各向异性 被引量:12
14
作者 徐龙华 田佳 +3 位作者 董发勤 巫侯琴 王振 王进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214-2221,共8页
基于锂辉石与绿柱石和长石等铝硅酸盐矿物的表面皆含有活性Al原子,表面晶体化学特性是产生选择性浮选分离的决定性因素,通过不同粒级单矿物浮选实验、Zeta电位测试、红外光谱分析、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方法系统研究油酸... 基于锂辉石与绿柱石和长石等铝硅酸盐矿物的表面皆含有活性Al原子,表面晶体化学特性是产生选择性浮选分离的决定性因素,通过不同粒级单矿物浮选实验、Zeta电位测试、红外光谱分析、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方法系统研究油酸钠浮选锂辉石的表面晶体化学及各向异性。结果表明:锂辉石浮选回收率随pH增大先增加而后减小,当pH=8.5左右,浮选回收率达到最大值;在一定粒度范围内,粒度越粗,锂辉石浮选回收率越高;锂辉石表面Al质点与油酸钠发生化学吸附作用;锂辉石晶面单位面积的断裂键数以及与油酸钠的相互作用能由大到小依次为(110)、(001),其是导致不同粒级锂辉石浮选行为差异性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辉石 油酸钠 各向异性 表面晶体化学 断裂键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高值化利用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35
15
作者 孙红娟 曾丽 彭同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10-3015,共6页
全球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为各种自然资源替代品的开发铺平了道路。然而,煤炭作为世界主要能源依然占据重要地位。2015年煤炭占全球能源供应的29%,预计到2035年,煤炭所占的能源比例仍将高达24%。粉煤灰作为燃煤发电厂的工业副产品,其产生... 全球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为各种自然资源替代品的开发铺平了道路。然而,煤炭作为世界主要能源依然占据重要地位。2015年煤炭占全球能源供应的29%,预计到2035年,煤炭所占的能源比例仍将高达24%。粉煤灰作为燃煤发电厂的工业副产品,其产生量仍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高居不下。粉煤灰由于成分复杂及不合理的处理已经成为环境保护的关注重点。同时粉煤灰又是一种潜在的资源,亟待合理的资源化利用。目前,粉煤灰资源化利用涉及领域广,但高值化利用率偏低,高值化利用的前提是弄清粉煤灰的属性。粉煤灰是由实心或中空非晶质球形颗粒、不规则未燃尽碳颗粒和莫来石、石英、赤铁矿等矿物颗粒组成,不同产地粉煤灰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有一定差异,其利用途径和目的也不尽相同。粉煤灰复杂的成分是高值化利用的一大障碍。然而,采用合理的分离技术可将有用组分(空心微珠、未燃尽的碳、磁性物质等)分离出来并进行高值化利用。粉煤灰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是地质聚合物、微晶玻璃和沸石等高附加值产品的低价原料。粉煤灰的化学成分以及原始粒度对地质聚合物的强度有较大影响,在粉煤灰制备地质聚合物时要在充分考虑其基本属性的基础上确定最佳工艺技术条件。依据粉煤灰的化学成分,以粉煤灰为原料制备的微晶玻璃主要有CaO-Al2O3-SiO2和MgO-Al2O3-SiO2两种体系,但其制备方法的能耗都较高,能耗较低的直接烧结法还需进一步研究推广。粉煤灰合成沸石的应用实验较多,却很少开展工业性试验。制备介孔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硅气溶胶实验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条件较难控制,距离工业化生产还有很长一段路。本文在粉煤灰的物理化学属性基础上综述了包括有用元素分离、地质聚合物合成、微晶玻璃和纳米多孔材料制备在内的粉煤灰高值化利用现状,分析了高值化利用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属性 地质聚合物 微晶玻璃 沸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C在氧化钼表面吸附行为及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振 孙伟 +2 位作者 徐龙华 肖军辉 刘若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102-3107,共6页
考察一种新型的氧化钼捕收剂—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对氧化钼和磷灰石的浮选性能及其作用机理。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CPC捕收剂浓度为2 mmol/L时,pH对氧化钼的浮选影响不大,其回收率可保持在73.2%以上;pH小于7.0时,CPC对磷灰石的... 考察一种新型的氧化钼捕收剂—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对氧化钼和磷灰石的浮选性能及其作用机理。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CPC捕收剂浓度为2 mmol/L时,pH对氧化钼的浮选影响不大,其回收率可保持在73.2%以上;pH小于7.0时,CPC对磷灰石的捕收能力很弱,其回收率在40%以下。表明CPC对氧化钼的捕收能力大于其对磷灰石的捕收能力。矿物与CPC和酒石酸作用后,其红外光谱均在2 930 cm-1和2 840 cm-1处出现—CH3和—CH2—的特征峰,表明酒石酸和CPC均在矿物颗粒表面发生物理吸附,由光谱信号的强弱可知CPC在氧化钼表面的吸附要强于其在磷灰石表面的吸附,酒石酸抑制CPC在磷灰石表明吸附更明显。通过对捕收剂分子在矿物解理面作用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发现,CPC阳离子在氧化钼(100)、磷灰石(010)表面的吸附能分别为448.86kJ/mol和420.16 kJ/mol,表明CPC阳离子更易与氧化钼颗粒发生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钼矿 氧化钼 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浮选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力活化粉煤灰制备地聚合物的性能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娜 徐中慧 +4 位作者 李萍 蒋灶 徐亚红 杨飞华 黄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02-4106,共5页
利用机械力球磨激发粉煤灰火山灰活性,研究了机械力活化前后粉煤灰基地聚合物性能变化,并对机械力活化粉煤灰及其地聚合物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机械力球磨活化后粉煤灰基地聚合物水化反应速度加快,养护28d后抗压强度提高至79.9... 利用机械力球磨激发粉煤灰火山灰活性,研究了机械力活化前后粉煤灰基地聚合物性能变化,并对机械力活化粉煤灰及其地聚合物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机械力球磨活化后粉煤灰基地聚合物水化反应速度加快,养护28d后抗压强度提高至79.97MPa,具有更好的抗冻融性能。XRD、FT-IR和SEM分析表明机械力活化前后粉煤灰基地聚合物水化产物主要为无定形凝胶;机械力作用能有效提高粉煤灰活性,使地聚合反应更充分;活化后地聚合物样品结构更加致密,为高性能粉煤灰基地聚合物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力活化 粉煤灰 地聚合物 机械性能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捕收剂浮选分离一水硬铝石与高岭石的表面晶体化学 被引量:10
18
作者 徐龙华 董发勤 +3 位作者 巫侯琴 刘璟 王振 王进明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5-270,共6页
铝土矿正浮选实践中,常采用脂肪酸阴离子捕收剂(如油酸)选择性分离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等铝硅酸盐矿物。矿物表面晶体化学特性是产生选择性浮选分离的决定性因素。笔者研究了油酸钠(Na OL)浮选体系中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的可浮性,发现一... 铝土矿正浮选实践中,常采用脂肪酸阴离子捕收剂(如油酸)选择性分离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等铝硅酸盐矿物。矿物表面晶体化学特性是产生选择性浮选分离的决定性因素。笔者研究了油酸钠(Na OL)浮选体系中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的可浮性,发现一水硬铝石可浮性明显好于高岭石。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矿物表面Al质点与油酸的羧酸基团发生化学吸附作用。借助Materials Studio软件分别计算了2种矿物常见晶面的单位面积断裂键数,并计算了矿物晶面/捕收剂的作用能。计算分析发现,矿物晶面单位面积断裂键数以及与油酸根离子相互作用能大小存在差异,具体为:一水硬铝石(100)>(001)>(010),而高岭石(010)>(110)>(001),而且油酸与一水硬铝石3个晶面的的作用皆强于高岭石。矿物晶体晶面的Al-O断裂键数不同导致油酸作用下高岭石和一水硬铝石的可浮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水硬铝石 高岭石 油酸 表面晶体化学 断裂键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龙嗜冷细菌胞外琥珀酸组分对碳酸钙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骐言 李琼芳 +3 位作者 代群威 赵学钦 安德军 TENG Huihenry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73-781,共9页
为探索黄龙钙华的生物成因,本研究以黄龙嗜冷细菌的胞外特征有机酸组分——琥珀酸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黄龙水体的低温沉积环境,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考察了琥珀酸对钙化体系中的钙化动力学过程、碳酸钙晶型和形貌的... 为探索黄龙钙华的生物成因,本研究以黄龙嗜冷细菌的胞外特征有机酸组分——琥珀酸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黄龙水体的低温沉积环境,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考察了琥珀酸对钙化体系中的钙化动力学过程、碳酸钙晶型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高浓度琥珀酸、低pH值,低温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碳酸钙沉积。②高浓度琥珀酸可以诱导球霰石型碳酸钙的形成;③高温促进了体系中碳酸钙微晶的聚合。综上可见,黄龙嗜冷细菌的胞外琥珀酸组分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碳酸钙的沉积过程,对晶体的晶型和形貌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其结果可为黄龙钙华生物成因的探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钙 黄龙嗜冷细菌 琥珀酸 钙化速率 晶型和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丘里对脉冲滤筒除尘系统清灰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情 钱云楼 +1 位作者 刘东 张跃跃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3-137,共5页
借助自制脉冲喷吹实验台,在不同喷吹压力和喷吹间距下,分别采用两种喷吹形式(Ф13 mm单喷吹孔与Ф13 mm单喷吹孔+滤筒外置文丘里)对Ф325 mm×660 mm滤筒进行脉冲喷吹清灰实验研究,通过压力峰值和压力上升速率对其最佳组合参数的结... 借助自制脉冲喷吹实验台,在不同喷吹压力和喷吹间距下,分别采用两种喷吹形式(Ф13 mm单喷吹孔与Ф13 mm单喷吹孔+滤筒外置文丘里)对Ф325 mm×660 mm滤筒进行脉冲喷吹清灰实验研究,通过压力峰值和压力上升速率对其最佳组合参数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加装文丘里后在0.6 MPa高压下,上、中、下三测点的压力峰值分别提高了63%、72%、39.5%,压力上升速率提高了16.83%、55.15%、-10.92%,即加装文丘里后可以明显提高滤筒上部和中部的清灰强度;进一步解释了文丘里可以延缓气体出流,积聚气流在滤筒内的作用时间。实验证明了加装文丘里能有效改善滤筒清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丘里 滤筒 脉冲清灰 清灰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