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粉粒径和填量对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39
1
作者 宋丽贤 张平 +3 位作者 姚妮娜 宋英泽 康明 宋开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451-2454,共4页
采用聚氯乙烯(PVC)树脂和桉木粉(WF)制得PVC木塑复合材料。研究了木粉粒径和填量对PVC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随着木粉粒径的减小先升高后降低,随着木粉填量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然后趋于平... 采用聚氯乙烯(PVC)树脂和桉木粉(WF)制得PVC木塑复合材料。研究了木粉粒径和填量对PVC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随着木粉粒径的减小先升高后降低,随着木粉填量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然后趋于平稳;冲击强度随着木粉粒径的减小先升高后降低,随着木粉填量的增加而降低。当木粉粒径为70~80目,木粉填量为20%(质量分数)时,所得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塑复合材料 PVC 木粉 粒径 填量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粉/聚乳酸可降解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宋丽贤 姚妮娜 +2 位作者 宋英泽 丁涌 杨松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37-5040,5044,共5页
用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PLA)和桉木粉(WF)为原料,制备木粉/聚乳酸(WF/PLA)复合材料,为实现木塑复合材料完全生物降解提供新思路。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同步热分析仪(TG/DSC)及电子万能试验机研究了... 用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PLA)和桉木粉(WF)为原料,制备木粉/聚乳酸(WF/PLA)复合材料,为实现木塑复合材料完全生物降解提供新思路。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同步热分析仪(TG/DSC)及电子万能试验机研究了改性前后木粉的红外结构,WF/PLA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热性能和结晶性能以及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偶联剂KH-570的烷基结构成功接枝到了木粉表面;改性后的木粉在聚乳酸基体中分散均匀;木粉的添加有利于WF/PLA复合材料异相成核结晶和热稳定性的提高;木粉对PLA起到增强作用,当木粉填量为50%(质量分数)时,WF/PLA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最大,值为29.9MPa,比纯PLA提高了10MPa,木粉填量为30%(质量分数)时,WF/PLA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最大,值为43.2MPa,比纯PLA提高了7.3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木粉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基导热绝缘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3
3
作者 程亚非 杨文彬 +3 位作者 魏霞 范敬辉 张凯 董发勤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48-751,共4页
以PA6为基体,鳞片石墨、碳化硅晶须、Al2O3颗粒三元复配填料为导热填料,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模压成型制得导热绝缘复合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导热分析仪、超高电阻微电流测试仪和热重分析仪(TGA)对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导... 以PA6为基体,鳞片石墨、碳化硅晶须、Al2O3颗粒三元复配填料为导热填料,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模压成型制得导热绝缘复合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导热分析仪、超高电阻微电流测试仪和热重分析仪(TGA)对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导热性能、绝缘性能和热稳定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导热填料均匀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形成导热网络。随着三元复配填料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热导率升高,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下降,起始分解温度逐渐上升。填料用量为50%(质量分数)时,复合材料的热导率、体积电阻率、起始分解温度分别为1.407W/(m.K)、1.03×1011Ω.cm、3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热绝缘 复合材料 制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4
作者 杨文彬 张丽 +2 位作者 刘菁伟 刘欢锐 唐兵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1-97,共7页
石墨烯是碳原子以sp2杂化连接而成的单原子层结构,这一独特的二维结构使得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热稳定性以及化学性能。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和应用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石墨烯/高... 石墨烯是碳原子以sp2杂化连接而成的单原子层结构,这一独特的二维结构使得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热稳定性以及化学性能。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和应用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石墨烯/高分子复合材料、石墨烯/金属(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石墨烯三元复合材料,以及石墨烯复合材料在锂电池、电容器、光伏材料、传感器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指出了石墨烯复合材料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复合材料 制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N用量对h-BN/MVQ导热绝缘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廖治强 张凯 +2 位作者 杨文彬 范敬辉 邢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5-70,共6页
以甲基乙烯基硅橡胶(MVQ)为基体,偶联剂改性后的六方片状氮化硼(h-BN)为填料,使用密炼机密炼,双辊开炼机辊压混合,模压成型制备了导热绝缘复合材料。运用橡胶加工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导热分析仪及阻抗分析仪研究了h-BN用量对MVQ的... 以甲基乙烯基硅橡胶(MVQ)为基体,偶联剂改性后的六方片状氮化硼(h-BN)为填料,使用密炼机密炼,双辊开炼机辊压混合,模压成型制备了导热绝缘复合材料。运用橡胶加工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导热分析仪及阻抗分析仪研究了h-BN用量对MVQ的动态模量、硫化特性、断面微观形貌、导热性能、电绝缘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h-BN用量的增加,MVQ的焦烧时间及正硫化时间缩短,理论硫化时间延长,热导率与介电常数上升,当h-BN填充量为50 phr时,h-BN/MVQ复合材料的热导率达到1.13 W/(m·K),介电常数为3.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乙烯基硅橡胶 硫化特性 导热性能 介电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N/SiCw/聚砜导热绝缘复合材料的协同导热效应 被引量:9
6
作者 李明 张凯 +2 位作者 杨文彬 范敬辉 廖治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3-77,共5页
以聚砜为基体,具有二维结构的六方片状氮化硼和一维结构的碳化硅晶须二元复配填料为导热填料,使用双辊开炼机在高温熔融共混,模压成型制得导热绝缘复合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导热分析仪、超高电阻微电流测量仪对复合材料的断面微观... 以聚砜为基体,具有二维结构的六方片状氮化硼和一维结构的碳化硅晶须二元复配填料为导热填料,使用双辊开炼机在高温熔融共混,模压成型制得导热绝缘复合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导热分析仪、超高电阻微电流测量仪对复合材料的断面微观形貌、导热性能、电绝缘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不同形状的导热填料均匀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相互搭接形成导热网络,合适配比的二元复配填料对复合材料热导率的提高具有协同效应。随着二元复配填料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热导率升高,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却有所下降。当h-BN与SiCw质量比为8/2,复配填料质量分数为50%时,h-BN/SiCw/聚砜复合材料的热导率达到2.728 W/(m·K),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为5.21×1013Ω和7.86×1013Ω·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砜 复合材料 导热性能 电绝缘性能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液聚合制备纳米银/聚苯乙烯复合材料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才林 李俊江 +3 位作者 任先艳 杨海君 李福阳 雍辉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49-352,共4页
采用柠檬酸钠为稳定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剂,以水合肼还原银氨络离子制备出稳定的单分散胶态纳米银。以制得的纳米银溶胶,通过正相微乳液聚合,制备纳米银/聚苯乙烯复合材料。利用紫外-可见光(UV-Vis)吸收光谱研究了纳米银的光吸收特... 采用柠檬酸钠为稳定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剂,以水合肼还原银氨络离子制备出稳定的单分散胶态纳米银。以制得的纳米银溶胶,通过正相微乳液聚合,制备纳米银/聚苯乙烯复合材料。利用紫外-可见光(UV-Vis)吸收光谱研究了纳米银的光吸收特性,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对产物的晶体结构、形貌及尺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得的银纳米颗粒属立方晶系,平均粒径约10nm,且无团聚及氧化现象;聚合过程中,纳米银的晶体结构、形貌及尺寸未发生明显变化。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表明聚苯乙烯基体重均分子量达4.03×106,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21;热重-示差扫描量热(TG-DSC)分析表明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聚合 纳米银 聚苯乙烯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Bi_2O_3/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γ射线辐射防护性能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魏霞 周元林 李迎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6-220,共5页
利用机械球磨法通过加入复合表面活性剂制备粒径分布均匀的活性Bi2O3微/纳米粉体,以浆体形式加入天然胶乳中,制备具有良好力学强度及γ射线防护性能的活性Bi2O3/橡胶复合材料。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XRD、荧光(PL)、FT-IR、SEM、电子万... 利用机械球磨法通过加入复合表面活性剂制备粒径分布均匀的活性Bi2O3微/纳米粉体,以浆体形式加入天然胶乳中,制备具有良好力学强度及γ射线防护性能的活性Bi2O3/橡胶复合材料。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XRD、荧光(PL)、FT-IR、SEM、电子万能试验机、NaI(Tl)探测仪等方法对粒子的化学组成、粒径分布和光致发光以及复合橡胶的力学性能、γ射线辐射防护特性做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以酪素为主的双子季铵盐/PVP复合表面修饰得到的活性Bi2O3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20nm,分散稳定性良好,其复合橡胶对241Am为点源的59.5keV的γ射线屏蔽率可达23.97%,力学强度显著高于未添加活性Bi2O3的纯天然橡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Bi2O3 橡胶复合材料 机械球磨 复合改性 γ射线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圆筒在低速横向冲击下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史红彬 杨世源 +2 位作者 王军霞 张碧桃 马寒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48-152,共5页
采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对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薄壁圆筒的低速横向冲击进行模拟,运用大变形损伤本构方程和冲击动力学方程对其进行动态响应分析。采用接触力历程、内能历程和位移历程研究了冲击速度、边界条件和铺层顺序对圆... 采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对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薄壁圆筒的低速横向冲击进行模拟,运用大变形损伤本构方程和冲击动力学方程对其进行动态响应分析。采用接触力历程、内能历程和位移历程研究了冲击速度、边界条件和铺层顺序对圆筒动态响应的影响,并评价了不同冲击状态下薄壁圆筒的抗冲击性。结果表明,[553/-553/55/-55/0/90]圆筒试样的抗冲击性与其它铺层顺序试样相比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冲击损伤 有限元分析 动态响应 失效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细菌纤维素/石墨烯(CBC/CCG)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慧 马拥军 +1 位作者 朱东升 裴重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73-1076,1080,共5页
将氧化石墨烯(GO)与碳化细菌纤维素(CBC)(7∶3,质量比)超声复合,用水合肼原位还原制得碳化细菌纤维素/石墨烯(CBC/CCG)复合材料。利用动态力显微镜(DFM)、扫描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激光拉曼光谱(Raman)对其形貌、结构进行表征... 将氧化石墨烯(GO)与碳化细菌纤维素(CBC)(7∶3,质量比)超声复合,用水合肼原位还原制得碳化细菌纤维素/石墨烯(CBC/CCG)复合材料。利用动态力显微镜(DFM)、扫描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激光拉曼光谱(Raman)对其形貌、结构进行表征。并通过循环伏安、交流阻抗、恒流充放电测试等方法比较了CBC/CCG复合材料和石墨烯(CCG)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在6mol/L KOH溶液中的电容性能。结果表明,在10mA/cm2电流密度下,CCG比容量为87.79F/g,CBC/CCG复合材料的比容量达到168.99F/g,CBC/CCG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要优于CCG,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石墨烯 碳化细菌纤维素 比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聚合法制备聚苯乙烯-铝纳米粒子复合材料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海君 梁晓蕾 +3 位作者 刘才林 任先艳 缑可贞 冯梅轩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5-319,共5页
采用分散聚合法成功合成了高掺杂、窄分子量分布的聚苯乙烯-铝纳米粒子(PS-AlNPs)复合材料。采用XRD、FT-IR、GPC、TGA、SEM和TEM等手段对产物的晶体结构、分子结构、PS基体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热稳定性及形貌等进行了分析测试。结... 采用分散聚合法成功合成了高掺杂、窄分子量分布的聚苯乙烯-铝纳米粒子(PS-AlNPs)复合材料。采用XRD、FT-IR、GPC、TGA、SEM和TEM等手段对产物的晶体结构、分子结构、PS基体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热稳定性及形貌等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所得球形复合材料的平均粒径约为1.5μm,聚合过程中AlNPs的晶体结构未见变化,AlNPs掺杂量可高达1.81%,PS基体重均分子量达1.98×105,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21,热稳定性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铝纳米粒子复合材料 分散聚合 窄分子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成型对聚砜复合材料导热绝缘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明 杨文彬 +2 位作者 张凯 范敬辉 廖治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3-157,共5页
采用片状六方氮化硼(h-BN)与碳化硅晶须(SiCw)复配填料填充聚砜制备导热绝缘聚砜复合材料。选用熔融混合、辊炼混合和粉末混合3种不同的复合方式研究复合方式对聚砜复合材料导热绝缘性能的影响;选用模压成型和注塑成型研究成型方式对聚... 采用片状六方氮化硼(h-BN)与碳化硅晶须(SiCw)复配填料填充聚砜制备导热绝缘聚砜复合材料。选用熔融混合、辊炼混合和粉末混合3种不同的复合方式研究复合方式对聚砜复合材料导热绝缘性能的影响;选用模压成型和注塑成型研究成型方式对聚砜复合材料导热绝缘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导热分析仪、超高电阻微电流测量仪对复合材料的断面微观形貌、导热性能、电绝缘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粉末混合对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提高效果明显优于熔融混合和辊炼混合,模压成型要优于注塑成型。由于热传导机制和电导机制的不同,制备方法对电绝缘性能的影响规律与对导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砜 复合材料 制备 导热性能 电绝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聚合纳米Ni/聚苯乙烯复合材料及其热力学性能
13
作者 廖其龙 熊杰 宁海霞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889-1893,共5页
磁性聚苯乙烯(PS)材料有利于实现惯性约束聚变靶丸在辐射场中的无接触支撑。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粒度为75~200 nm的Ni球形粒子,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纳米Ni/PS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傅氏转换红外线光谱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 磁性聚苯乙烯(PS)材料有利于实现惯性约束聚变靶丸在辐射场中的无接触支撑。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粒度为75~200 nm的Ni球形粒子,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纳米Ni/PS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傅氏转换红外线光谱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热重差示扫描量热仪分别研究了所得纳米Ni的特性、复合材料的结构及掺杂量对纳米Ni/PS复合材料的热力学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纳米Ni的掺杂能提高玻璃转变温度;纳米Ni的掺杂可以增大PS热分解焓变,在掺杂质量分数为1%~2%之间焓变达到最大;纳米Ni的掺杂降低了纳米Ni/PS复合材料热分解的比热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Ni 聚苯乙烯 原位聚合 热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GO/NC复合含能材料的制备及热分解性能 被引量:6
14
作者 袁申 李兆乾 +3 位作者 段晓惠 罗庆平 刘勋 裴重华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3-208,共6页
为了提高硝化纤维素(NC)的热分解性能,以硝化石墨烯(NGO)作为含能燃烧催化剂与NC进行复合,制备了NGO/NC复合含能材料。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研究了NGO/NC复合含能材料的结构和形貌,采用同步热... 为了提高硝化纤维素(NC)的热分解性能,以硝化石墨烯(NGO)作为含能燃烧催化剂与NC进行复合,制备了NGO/NC复合含能材料。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研究了NGO/NC复合含能材料的结构和形貌,采用同步热分析仪(TG-DSC)研究了NGO对NC热分解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当NGO的添加量为1%时,NC的结构不会明显改变,NGO/NC复合含能材料为多孔的三维网络状,且NC的表观分解热由339 J·g^(-1)增加至2132 J·g^(-1),放热峰温度由201℃提高至213℃,质量损失为96%,表明NGO的加入提高了热稳定性,增加了表观放热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石墨烯(NGO) 硝化纤维素(NC) 催化 热分解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WO橡胶复合材料制备及γ射线辐射防护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莉 周元林 李迎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8120-18124,共5页
通过不同表面活性剂制备出两种不同形貌的PbWO4晶体,并作为功能填充料添加到天然胶乳当中,得到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及γ射线防护性能的PbWO4橡胶复合材料。采用XRD、SEM、荧光(PL)、电子万能试验机、NaI(TI)探测仪等方法对晶体的结构和性... 通过不同表面活性剂制备出两种不同形貌的PbWO4晶体,并作为功能填充料添加到天然胶乳当中,得到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及γ射线防护性能的PbWO4橡胶复合材料。采用XRD、SEM、荧光(PL)、电子万能试验机、NaI(TI)探测仪等方法对晶体的结构和性质及复合橡胶的力学性能、γ射线辐射防护特性作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不同形貌的PbWO4晶体在橡胶基质中分散良好,光致发光性质越好的PbWO4晶体对γ射线的屏蔽率越好,最高可达20.79%(填量为30%),且粒径越小在胶乳中分散越好的PbWO4晶体,有助于提高γ射线的屏蔽率,力学性能明显高于未添加PbWO4晶体的纯天然胶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酸铅 橡胶复合材料 复合改性 γ射线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质聚氨酯泡沫/聚磷酸铵复合材料的制备及阻燃性能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姜浩浩 刘新亮 +3 位作者 邹勇 周子健 黄新杰 唐刚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9-93,共5页
以聚磷酸铵(APP)为阻燃剂,采用一步法全水发泡制备一系列硬质聚氨酯泡沫/聚磷酸铵复合材料(RPUF/APP),通过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极限氧指数(LOI)、UL94垂直燃烧以及烟密度测试来研究聚磷酸铵对硬质聚氨酯泡沫(RPUF)泡孔结构、... 以聚磷酸铵(APP)为阻燃剂,采用一步法全水发泡制备一系列硬质聚氨酯泡沫/聚磷酸铵复合材料(RPUF/APP),通过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极限氧指数(LOI)、UL94垂直燃烧以及烟密度测试来研究聚磷酸铵对硬质聚氨酯泡沫(RPUF)泡孔结构、热稳定性、阻燃性能以及燃烧烟密度的影响。研究表明,聚磷酸铵可以明显提高RPUF/APP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30份的聚磷酸铵使得RPUF/APP达到UL94 V-0级别,LOI达到23. 6%。同时发现,APP的加入会降低RPUF/APP泡沫复合材料的热分解温度,提高其成炭率和炭层的高温稳定性,并降低复合材料的燃烧烟密度,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火灾安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聚氨酯泡沫 聚磷酸铵 复合材料 阻燃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铅/三元乙丙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辐射防护性能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权 杨文彬 +4 位作者 张凯 范敬辉 吴菊英 谢长琼 何方方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8-141,共4页
采用氧化铅(Pb O)与丙烯酸(HAA)经偶氮二异丁腈引发合成聚丙烯酸铅,以过氧化物为硫化体系制备了聚丙烯酸铅/三元乙丙橡胶复合材料,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谱仪和扫描电镜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利用材料万能试验机测量了复... 采用氧化铅(Pb O)与丙烯酸(HAA)经偶氮二异丁腈引发合成聚丙烯酸铅,以过氧化物为硫化体系制备了聚丙烯酸铅/三元乙丙橡胶复合材料,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谱仪和扫描电镜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利用材料万能试验机测量了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用邵氏硬度计测量了硬度,以及高纯锗伽马能谱仪测量了屏蔽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硬度随着聚丙烯酸铅粉体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断裂伸长率随着聚丙烯酸铅粉体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复合材料对于γ射线的质量衰减系数,随着聚丙烯酸铅粉体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铅 三元乙丙橡胶 辐射防护 质量衰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离子对复合磷酸盐磷酸镁水泥水化硬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8
作者 石军兵 赖振宇 +2 位作者 卢忠远 黄陈程 廖其龙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60-2065,共6页
研究了铅离子对复合磷酸盐磷酸镁水泥水化硬化特性的影响及其在复合磷酸盐磷酸镁水泥中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复合磷酸盐磷酸镁水泥抗压强度随着铅离子掺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中硝酸铅掺量达到10%时,复合磷酸盐磷酸镁水泥的各个龄期的抗... 研究了铅离子对复合磷酸盐磷酸镁水泥水化硬化特性的影响及其在复合磷酸盐磷酸镁水泥中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复合磷酸盐磷酸镁水泥抗压强度随着铅离子掺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中硝酸铅掺量达到10%时,复合磷酸盐磷酸镁水泥的各个龄期的抗压强度发生明显下降。铅离子对复合磷酸盐磷酸镁水泥凝结时间没有明显影响。在复合磷酸盐磷酸镁水泥水化过程中,铅离子对水泥体系的pH值影响不大,但能够造成水泥水化放热峰出现的时间延迟,水化放热的总量减少并影响主要水化产物的结晶程度。在复合磷酸盐磷酸镁水泥水化反应后期,当硝酸铅掺量达到10%以上时,在水化产物中出现了较为明显的Pb2P2O7的衍射峰。复合磷酸盐磷酸镁水泥固化铅离子的浸出毒性试验结果(43μg/L)远低于国家标准要求(5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磷酸盐 磷酸镁水泥 铅离子 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型六角晶系铁氧体和钛酸钡共混制备吸波材料 被引量:11
19
作者 宫剑 徐光亮 +2 位作者 余洪滔 黄纯洁 任小虎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19-1124,共6页
为拓宽材料在微波频段下的吸波频带,制备了W型六角晶系铁氧体和BaTiO3粉体,通过XRD、SEM对产物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分析;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了W型六角晶系铁氧体、BaTiO3及其复合物在2~14GHz的电磁参数,在2.8 mm下计算分析材... 为拓宽材料在微波频段下的吸波频带,制备了W型六角晶系铁氧体和BaTiO3粉体,通过XRD、SEM对产物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分析;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了W型六角晶系铁氧体、BaTiO3及其复合物在2~14GHz的电磁参数,在2.8 mm下计算分析材料的吸波性能并对吸波原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W型六角晶系铁氧体在8~11 GHz频段内有较好的吸波性能(最小反射率为-48 dB);BaTiO3比例为25%的W型六角晶系铁氧体/BaTiO3复合物在保持较好的吸收性能(最小反射率为-31 dB)的同时,具有较宽的吸波频宽(小于-10 dB),为7GHz(7~14 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型六角晶系铁氧体 钛酸钡 吸波材料 电磁参数 反射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促凝剂对物理法超轻泡沫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蒋俊 卢忠远 +1 位作者 牛云辉 蒋勇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116-12121,12126,共7页
为制备低成本、防火、保温隔热性能优异的无机保温隔热材料,以复合促凝剂改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为胶凝材料,采用物理法制备了超轻泡沫混凝土(孔隙率>90%),结合图像分析、SEM及XRD对硬化试样的气孔结构及组成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复合... 为制备低成本、防火、保温隔热性能优异的无机保温隔热材料,以复合促凝剂改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为胶凝材料,采用物理法制备了超轻泡沫混凝土(孔隙率>90%),结合图像分析、SEM及XRD对硬化试样的气孔结构及组成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复合促凝剂对新拌超轻泡沫混凝土工作性、硬化超轻泡沫混凝土气孔结构、抗压强度及导热系数的影响。研究表明,复合促凝剂掺量增加,新拌超轻泡沫混凝土相对粘度与相对极限剪切应力变大,流动度减小,硬化试样中小于0.2 mm气孔比例增加,D50变小,气孔孔径均匀程度与保温隔热性能改善,力学性能先提升后略有降低;复合促凝剂掺量为4%,硬化试样的干密度为175.2 kg/m3,7D、28D抗压强度分别为0.25和0.33 MPa,导热系数为0.0516 W/(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促凝剂 超轻泡沫混凝土 工作性 抗压强度 导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