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傅里叶单像素成像采样方法对比分析研究
1
作者
肖振坤
魏文卿
+1 位作者
邓琥
郭进
《量子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6,共12页
傅里叶单像素成像技术是一种兼具高成像质量和高成像效率的单像素成像技术。在利用该技术时,针对不同特征图像,采用高效的采样方法对于图像重构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现有傅里叶单像素成像常用的三种采样方法(圆形采样、高斯...
傅里叶单像素成像技术是一种兼具高成像质量和高成像效率的单像素成像技术。在利用该技术时,针对不同特征图像,采用高效的采样方法对于图像重构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现有傅里叶单像素成像常用的三种采样方法(圆形采样、高斯变密度采样以及自适应采样)的实现原理及过程,以最优采样为参考,仿真对比了四种采样方法在不同采样率下的重建图像质量,重点分析了各自在处理不同特征图像时的优势与不足。结果表明,对于具有不同频谱能量分布特征的图像,四种采样方法表现出不同的重建图像峰值信噪比,具有各自不同的最优适用对象。该结果将为面对不同特征图像时如何高效选择最佳采样方法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与信息处理
傅里叶单像素成像
圆形采样
高斯变密度采样
自适应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氮化碳异质结用于光催化还原U(Ⅵ)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2
作者
吴林珍
张玲
+3 位作者
孟旗
李姝阳
张友魁
段涛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9-313,I0001,共16页
对核工业产生的含铀废水进行铀污染处理和铀资源回收,有利于维护核能的可持续发展。光催化还原技术友好地协同了吸附-还原能力,克服了单一吸附去除的热力学限制,用于核废水中铀去除与回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氮化碳基纳米材料因其优异...
对核工业产生的含铀废水进行铀污染处理和铀资源回收,有利于维护核能的可持续发展。光催化还原技术友好地协同了吸附-还原能力,克服了单一吸附去除的热力学限制,用于核废水中铀去除与回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氮化碳基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的光化学性能、出色的理化可调性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而被认为是一类光催化U(Ⅵ)还原的理想光催化剂。近年来围绕氮化碳进行的改性和应用研究为光催化铀还原提供了深入见解。近期的研究揭示了基于C_(3)N_(4)的异质结纳米结构的构筑及其对铀的光催化还原过程和机制。本文旨在阐明这一快速发展的主题,立足于光催化还原U(Ⅵ)的机理,着眼于有效改善C_(3)N_(4)的光催化性能,系统总结了基于C_(3)N_(4)异质结光催化材料的设计开发及其在U(Ⅵ)还原中的应用。最后,展望了当前基于C_(3)N_(4)的光催化材料在含铀废水中对U(Ⅵ)的还原去除面临的困难,为未来的突破提供视角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碳
异质结
光催化
铀还原
核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空间整形飞秒激光高效制备纳米光栅
3
作者
赵昶栋
刘永刚
+6 位作者
魏文卿
张航
邓琥
刘泉澄
胡建波
尚丽平
李占锋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共8页
针对常规物镜聚焦飞秒激光光斑较小,难以单次直写加工成型大面积纳米光栅结构的问题,提出了利用空间狭缝整形的飞秒激光脉冲直写方法。通过开展单晶硅表面纳米光栅结构对加工系统的参数依赖关系研究,获得入射整形飞秒激光能量密度8.00μ...
针对常规物镜聚焦飞秒激光光斑较小,难以单次直写加工成型大面积纳米光栅结构的问题,提出了利用空间狭缝整形的飞秒激光脉冲直写方法。通过开展单晶硅表面纳米光栅结构对加工系统的参数依赖关系研究,获得入射整形飞秒激光能量密度8.00μJ/cm^(2)、扫描速度9 mm/s、狭缝宽度0.40 mm的优化条件。采用SEM、AFM等手段对光栅进行微观表征,结果表明,单次扫描所制备的纳米光栅结构具有极高的宽度(41.20μm),说明提出的方法可以显著提升一次成型大面积纳米光栅结构的制备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直写
空间整形
纳米光栅
纵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融合视觉显著性的红外航拍行人检测
4
作者
张兴平
邵延华
+2 位作者
梅艳莹
张晓强
楚红雨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43-1050,共8页
目标检测是计算机视觉的基本任务之一,无人机搭载红外相机为夜间侦察、监视等提供便利。针对红外航拍场景检测目标小、图像纹理信息少、对比度弱以及红外目标检测中传统算法精度有限,深度算法依赖算力及功耗不友好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融...
目标检测是计算机视觉的基本任务之一,无人机搭载红外相机为夜间侦察、监视等提供便利。针对红外航拍场景检测目标小、图像纹理信息少、对比度弱以及红外目标检测中传统算法精度有限,深度算法依赖算力及功耗不友好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显著图的红外航拍场景行人检测方法。首先,采用U2-Net从原始热红外图像中提取显著图对原始图像进行增强;其次分析了像素级加权融合和图像通道替换融合两种方式的影响;再次,重聚类先验框,以提高算法对航拍目标场景的适应性。实验结果表明:像素级视觉显著性加权融合效果更优,对典型YOLOv3、YOLOv3-tiny和YOLOv4-tiny平均精度分别提升了6.5%、7.6%和6.2%,表明所设计的融合视觉显著性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行人检测
图像增强
显著图
YOLOv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傅里叶单像素成像采样方法对比分析研究
1
作者
肖振坤
魏文卿
邓琥
郭进
机构
西南科技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天府新区创新研究院
出处
《量子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6,共12页
基金
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2023YFG0224)。
文摘
傅里叶单像素成像技术是一种兼具高成像质量和高成像效率的单像素成像技术。在利用该技术时,针对不同特征图像,采用高效的采样方法对于图像重构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现有傅里叶单像素成像常用的三种采样方法(圆形采样、高斯变密度采样以及自适应采样)的实现原理及过程,以最优采样为参考,仿真对比了四种采样方法在不同采样率下的重建图像质量,重点分析了各自在处理不同特征图像时的优势与不足。结果表明,对于具有不同频谱能量分布特征的图像,四种采样方法表现出不同的重建图像峰值信噪比,具有各自不同的最优适用对象。该结果将为面对不同特征图像时如何高效选择最佳采样方法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图像与信息处理
傅里叶单像素成像
圆形采样
高斯变密度采样
自适应采样
Keywords
imag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ourier single-pixel imaging
circular sampling
Gaussian random sampling
adaptive sampling
分类号
TP391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氮化碳异质结用于光催化还原U(Ⅵ)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2
作者
吴林珍
张玲
孟旗
李姝阳
张友魁
段涛
机构
西南科技大学
核废物与环境安全省部共建协同
创新
中心
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天府新区创新研究院
出处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9-313,I0001,共1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976148)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基础科研项目(JCKY2018404C008)。
文摘
对核工业产生的含铀废水进行铀污染处理和铀资源回收,有利于维护核能的可持续发展。光催化还原技术友好地协同了吸附-还原能力,克服了单一吸附去除的热力学限制,用于核废水中铀去除与回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氮化碳基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的光化学性能、出色的理化可调性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而被认为是一类光催化U(Ⅵ)还原的理想光催化剂。近年来围绕氮化碳进行的改性和应用研究为光催化铀还原提供了深入见解。近期的研究揭示了基于C_(3)N_(4)的异质结纳米结构的构筑及其对铀的光催化还原过程和机制。本文旨在阐明这一快速发展的主题,立足于光催化还原U(Ⅵ)的机理,着眼于有效改善C_(3)N_(4)的光催化性能,系统总结了基于C_(3)N_(4)异质结光催化材料的设计开发及其在U(Ⅵ)还原中的应用。最后,展望了当前基于C_(3)N_(4)的光催化材料在含铀废水中对U(Ⅵ)的还原去除面临的困难,为未来的突破提供视角和方向。
关键词
氮化碳
异质结
光催化
铀还原
核废水
Keywords
carbon nitride
heterojunction
photocatalysis
uranium reduction
nuclear wastewater
分类号
TL941.1 [核科学技术—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空间整形飞秒激光高效制备纳米光栅
3
作者
赵昶栋
刘永刚
魏文卿
张航
邓琥
刘泉澄
胡建波
尚丽平
李占锋
机构
西南科技大学
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工程物理
研究院
流体物理
研究
所
西南科技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天府新区创新研究院
西南科技大学
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872058)
中物院创新发展基金项目(CX20210025)。
文摘
针对常规物镜聚焦飞秒激光光斑较小,难以单次直写加工成型大面积纳米光栅结构的问题,提出了利用空间狭缝整形的飞秒激光脉冲直写方法。通过开展单晶硅表面纳米光栅结构对加工系统的参数依赖关系研究,获得入射整形飞秒激光能量密度8.00μJ/cm^(2)、扫描速度9 mm/s、狭缝宽度0.40 mm的优化条件。采用SEM、AFM等手段对光栅进行微观表征,结果表明,单次扫描所制备的纳米光栅结构具有极高的宽度(41.20μm),说明提出的方法可以显著提升一次成型大面积纳米光栅结构的制备效率。
关键词
飞秒激光直写
空间整形
纳米光栅
纵横比
Keywords
femtosecond laser direct writing
spatial shaping
nanograting structures
length-width ratio
分类号
O436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融合视觉显著性的红外航拍行人检测
4
作者
张兴平
邵延华
梅艳莹
张晓强
楚红雨
机构
西南科技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天府新区创新研究院
出处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43-1050,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601382)
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23NSFSC1388)。
文摘
目标检测是计算机视觉的基本任务之一,无人机搭载红外相机为夜间侦察、监视等提供便利。针对红外航拍场景检测目标小、图像纹理信息少、对比度弱以及红外目标检测中传统算法精度有限,深度算法依赖算力及功耗不友好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显著图的红外航拍场景行人检测方法。首先,采用U2-Net从原始热红外图像中提取显著图对原始图像进行增强;其次分析了像素级加权融合和图像通道替换融合两种方式的影响;再次,重聚类先验框,以提高算法对航拍目标场景的适应性。实验结果表明:像素级视觉显著性加权融合效果更优,对典型YOLOv3、YOLOv3-tiny和YOLOv4-tiny平均精度分别提升了6.5%、7.6%和6.2%,表明所设计的融合视觉显著性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红外行人检测
图像增强
显著图
YOLOv4
Keywords
infrared pedestrian detection
salient map
image enhancement
YOLOv4
分类号
TP391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傅里叶单像素成像采样方法对比分析研究
肖振坤
魏文卿
邓琥
郭进
《量子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氮化碳异质结用于光催化还原U(Ⅵ)的研究进展
吴林珍
张玲
孟旗
李姝阳
张友魁
段涛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空间整形飞秒激光高效制备纳米光栅
赵昶栋
刘永刚
魏文卿
张航
邓琥
刘泉澄
胡建波
尚丽平
李占锋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融合视觉显著性的红外航拍行人检测
张兴平
邵延华
梅艳莹
张晓强
楚红雨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