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璃微探针电沉积的微结构制造路径规划
1
作者 徐海黎 杨雅雯 +4 位作者 邢强 陈妍 廖晓波 张小萍 庄健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0-216,共7页
为了实现半月形液滴限制电化学沉积(Meniscus confined electrodeposition,MCED)在二维平面的快速稳定生长,提出了自适应微跳跃分区沉积(Adaptive micro-jump partitioned deposition,AMJPD)方法。该方法利用扫描电化学池显微镜(Scannin... 为了实现半月形液滴限制电化学沉积(Meniscus confined electrodeposition,MCED)在二维平面的快速稳定生长,提出了自适应微跳跃分区沉积(Adaptive micro-jump partitioned deposition,AMJPD)方法。该方法利用扫描电化学池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chemical cel microscopy,SECCM)获取沉积二维平面方程,结合预沉积图像的分区扫描沉积轨迹生成基于该平面的三维沉积路径,通过提出的自适应微跳跃沉积模式,合理规避了平面生长沉积时遇到的阻碍,实现了在微米尺度上快速可控的平面制造加工。实验结果表明,AMJPD方法可进行多线段和平面图形的沉积绘制,可实现线宽6μm、长宽比17∶1微线条的稳定制造。因此,所提出的AMJPD方法可应用于各类精密金属微结构和微部件的制造,未来将在精密器件制造、生命医学传感等相关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月形液滴限制电化学沉积 微跳跃沉积模式 分区扫描 自适应平面 增材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脆性材料SHPB实验中脉冲整形技术实现近似恒应变率加载功能的进一步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卢玉斌 武海军 +1 位作者 李庆明 赵隆茂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47-53,共7页
基于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实验和数值模拟,对脆性材料在SHPB实验中是否需要实现近似恒应变率加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脆性材料的SHPB实验中,即使整形入射应力波在反射应力波中产生了一个近似平台,脆性材料试样中仍旧存在显著的由惯性... 基于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实验和数值模拟,对脆性材料在SHPB实验中是否需要实现近似恒应变率加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脆性材料的SHPB实验中,即使整形入射应力波在反射应力波中产生了一个近似平台,脆性材料试样中仍旧存在显著的由惯性产生的径向围压。所以,在脆性材料的SHPB实验中应用脉冲整形技术,并不能改变转折应变率表征SHPB试样中应力状态由一维应力状态向多轴应力状态的转变。无论是否采用了脉冲整形技术,应用脆性材料的SHPB实验结果时,都应该考虑惯性引起的径向围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力学 脆性材料 SHPB 波形整形技术 径向围压效应 近似恒应变率加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级气体炮发射开启特性分析及试验测试验证
3
作者 张浩 陈万华 +2 位作者 张代贤 马国鹭 廖国柔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96,111,共5页
为了研究一级气体炮内弹道发射开启特性,考虑内腔室各联通状态,建立了基于结构参数的内弹道和开启特性的描述方程,仿真分析了一级气体炮自励式开启特性,获得了高压气室、排气室、阻尼腔、缓冲腔和弹后腔的开启过程中位移时间瞬态特性,... 为了研究一级气体炮内弹道发射开启特性,考虑内腔室各联通状态,建立了基于结构参数的内弹道和开启特性的描述方程,仿真分析了一级气体炮自励式开启特性,获得了高压气室、排气室、阻尼腔、缓冲腔和弹后腔的开启过程中位移时间瞬态特性,弹体发射加速规律,明确了弹体发射自励式开启阀的开启条件,并构建了口径为50 mm的一级气体炮发射平台,测试结果表明:试验结果相对于仿真计算最大偏差小于3%,验证了基于内腔室结构参数的描述方程的适应性和准确性,为基于发射参数设计气体炮内腔室各结构参数提供了可靠的数理描述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炮 内弹道 炮口速度 自励式快开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行体发射过程中围腔内压力脉动特性研究
4
作者 周志 马永 袁卫锋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38-43,共6页
针对水下航行体垂直发射过程中,发射系统高压腔与密封环围腔连通,导致高压气体涌入围腔内引发压力脉动这一问题。采用有限元仿真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探究了高压腔内发射压力、围腔长度和航行体尾部倒角等因素对压力脉动的影响规律。仿... 针对水下航行体垂直发射过程中,发射系统高压腔与密封环围腔连通,导致高压气体涌入围腔内引发压力脉动这一问题。采用有限元仿真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探究了高压腔内发射压力、围腔长度和航行体尾部倒角等因素对压力脉动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高压气体进入围腔内撞击到第二道密封环后发生发射并回流,使整个发射系统受到逐渐衰弱的正弦周期性冲击。随着航行体的进一步运动压力脉动的幅值逐渐降低,整个压力脉动过程的最大峰值可达高压腔内发射压力的1.45倍;增加高压腔内发射压力,围腔内压力脉动峰值增加,峰值到达时间提前;增加围腔长度,压力脉动峰值增加,峰值到达时间延后;航行体尾部存在倒角时,围腔内压力脉动峰值到达时间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航行体 垂直发射 围腔 压力脉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混合器内上浮颗粒悬浮特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良超 赵国柱 +2 位作者 马国鹭 张磊 徐斌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7-154,162,共9页
对振动混合器内颗粒悬浮特性的深入了解,可为该类混合器的结构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借助计算流体力学技术(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应用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对上浮颗粒在振动混合器内的悬浮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振动盘的... 对振动混合器内颗粒悬浮特性的深入了解,可为该类混合器的结构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借助计算流体力学技术(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应用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对上浮颗粒在振动混合器内的悬浮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振动盘的往复运动采用动网格技术进行处理.通过模拟得到了混合器内的流场和颗粒的动态悬浮特性,并将模拟结果与文献试验数据对比验证模型准确性.结果表明,振动混合器内流场的典型特征为在振动盘的上方和下方各形成一循环涡流,涡流强弱随振动盘往复运动周期变化,但涡流方向保持不变,颗粒在混合器内悬浮分别经历均匀性快速变好、略微变好和动态稳定悬浮3个阶段.提高频率和增大振幅均可以使颗粒更快达到稳定悬浮,且悬浮的均匀性更好,但增大振幅会使悬浮的均匀波动性有所变大.增大固含量可使颗粒悬浮的均匀性增加,波动性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混合器 上浮颗粒 固液悬浮 两相流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磷石膏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力学性能研究
6
作者 苏瑛 龚伟 +1 位作者 刘川北 张俊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56-1665,共10页
采用磷石膏轻粗骨料替代天然碎石制备轻骨料混凝土,是实现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的有效技术。本文结合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原理与BP神经网络模型,提出了一种预测小粒径磷石膏轻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方法。结果表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采用磷石膏轻粗骨料替代天然碎石制备轻骨料混凝土,是实现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的有效技术。本文结合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原理与BP神经网络模型,提出了一种预测小粒径磷石膏轻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方法。结果表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随着净水灰比升高而减小,随着砂率升高而增大,随着水泥用量升高略有降低,三种影响因素的显著程度次序为净水灰比、砂率、水泥用量。适当减小净水灰比,采用高砂率和低水泥用量可以减少界面过渡区孔隙和初始微裂纹的产生,并使整体力学强度提升。构建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小粒径磷石膏轻骨料混凝土力学强度预测的准确度较高。本研究旨在为磷石膏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优化和力学强度预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轻骨料 混凝土 抗压强度 劈裂抗拉强度 BP神经网络 微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储油聚酰亚胺高温摩擦学性能研究及仿真分析
7
作者 赵贇鹏 齐慧敏 +2 位作者 刘辉 贾真 余家欣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72-1083,共12页
采用冷压-热烧结法制备了多孔聚酰亚胺材料,并在孔隙中浸渍苯甲基硅油,对比考察了纯聚酰亚胺、界面润滑聚酰亚胺、多孔聚酰亚胺及多孔储油聚酰亚胺的热稳定性及其在25~250℃范围内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多孔储油聚酰亚胺摩擦系数低于纯... 采用冷压-热烧结法制备了多孔聚酰亚胺材料,并在孔隙中浸渍苯甲基硅油,对比考察了纯聚酰亚胺、界面润滑聚酰亚胺、多孔聚酰亚胺及多孔储油聚酰亚胺的热稳定性及其在25~250℃范围内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多孔储油聚酰亚胺摩擦系数低于纯聚酰亚胺、多孔聚酰亚胺及界面润滑聚酰亚胺的摩擦系数.其中,多孔储油聚酰亚胺在100℃时的摩擦系数最低,为0.04,这是由于孔隙内部的润滑油缓慢释放到摩擦界面,形成了稳定的润滑油膜.XPS和FTIR-ATR结果表明,润滑油的加入降低了摩擦氧化反应程度,促进了金属-有机物之间的螯合反应,更易于形成低剪切转移膜.仿真结果表明,润滑油的加入改善了材料的应力集中和接触切向力,摩擦力的变化趋势和实际试验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储油聚酰亚胺 摩擦磨损 转移膜 高温 仿真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尺寸O形丁腈橡胶圈动密封性能测试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清清 马国鹭 +3 位作者 曾国英 谢强 何林 袁永润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6-121,共6页
为研究大尺寸O形橡胶密封圈端面动密封性能,研制适应于大尺寸O形橡胶圈的动密封性能测试平台,测试水介质条件下绝对压力在15~600 kPa范围内O形橡胶密封圈端面动密封性能。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介质压力、压缩量(0.75~1.25 mm)和转... 为研究大尺寸O形橡胶密封圈端面动密封性能,研制适应于大尺寸O形橡胶圈的动密封性能测试平台,测试水介质条件下绝对压力在15~600 kPa范围内O形橡胶密封圈端面动密封性能。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介质压力、压缩量(0.75~1.25 mm)和转速(5~50 r/min)下内径600 mm(截面直径10 mm)的丁腈橡胶密封圈的动密封性能。结果表明:随水介质压力增加泄漏量呈近似线性增大,随压缩量增加泄漏量小幅下降,随转速增加泄漏量基本恒定;随水介质压力增加端面摩擦转矩线性增大,随转速和压缩量增加端面摩擦转矩变化不大。介质压力、压缩量、转速3因素中,介质压力对泄漏量的影响最大,然后依次为压缩量和转速,介质压力对端面摩擦转矩的影响最大,然后依次为转速和压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形橡胶密封圈 动密封性能 测试平台 正交试验 摩擦转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结构注塑件充填不平衡实验 被引量:4
9
作者 徐斌 薛松 +1 位作者 邓爱林 袁超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7-82,共6页
针对微尺度充填不平衡现象,采用微细电火花铣削技术设计制造了一模八腔的带有微圆柱孔的注塑模具。以聚丙烯为原料进行单因素充模流动工艺实验,研究了模具温度和注射速率对直径为200μm微圆柱孔充填高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模具温度... 针对微尺度充填不平衡现象,采用微细电火花铣削技术设计制造了一模八腔的带有微圆柱孔的注塑模具。以聚丙烯为原料进行单因素充模流动工艺实验,研究了模具温度和注射速率对直径为200μm微圆柱孔充填高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模具温度为30℃和注射速率为60%(注塑机最大注射速率的百分数)时,对称分布的两个型腔中同一位置微圆柱孔充填高度差别较大,最大差值达到了101μm,充填不平衡现象明显。随着模具温度和注射速率的升高,当模具温度为50℃和注射速率为90%时,对称分布的两个型腔中同一位置微圆柱孔充填高度差别变小,最小差值达到了1μm,充填不平衡现象在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注塑 充填不平衡 模具温度 微圆柱 注射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SHPB实验中惯性效应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书 卢玉斌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281-287,共7页
惯性效应是引起混凝土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实验结果失准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基于数值模拟方法,针对混凝土SHPB实验中的惯性效应的产生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对惯性效应的理论公式进行验证,结果发现已有的理论公式并不适用于... 惯性效应是引起混凝土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实验结果失准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基于数值模拟方法,针对混凝土SHPB实验中的惯性效应的产生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对惯性效应的理论公式进行验证,结果发现已有的理论公式并不适用于混凝土SHPB实验;针对SHPB实验中混凝土惯性效应的机理,也展开进一步的验证分析;通过不同载荷下混凝土SHPB实验的模拟,得到惯性效应引起的不同径向应力下的动态增强因子(DIF)与应变率的关系。基于混凝土惯性效应机理,阐明了模型中的偏平面参数和膨胀角等对混凝土惯性效应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混凝土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 惯性效应 径向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紫外光刻电铸技术的微型腔注塑成型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斌 王敏杰 +1 位作者 于同敏 赵丹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9-172,共4页
针对复杂微型腔制作的难点,基于紫外光刻电铸(UV-LIGA)技术和掩膜腐蚀的方法加工了细胞皿微型腔。以聚丙烯(PP)进行单因素充模流动工艺试验,通过极差分析,研究了注射速率、模具温度、熔体温度、保压压力和保压时间对微制品成型质量的影... 针对复杂微型腔制作的难点,基于紫外光刻电铸(UV-LIGA)技术和掩膜腐蚀的方法加工了细胞皿微型腔。以聚丙烯(PP)进行单因素充模流动工艺试验,通过极差分析,研究了注射速率、模具温度、熔体温度、保压压力和保压时间对微制品成型质量的影响规律。注射速率对提高充填率起主要作用,模具温度和熔体温度是次要因素,而保压压力和保压时间相对其它因素对充填质量影响较差,但必须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在获取优化工艺参数后,获得合格的制品。因此基于UV-LIGA技术和掩膜腐蚀的方法制作复杂结构微型腔对于微注塑成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注塑成型 细胞皿 紫外光刻电铸 成型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籽流化床干燥水分扩散规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健平 赵周能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7-44,共8页
为了研究油菜籽流化床干燥过程水分扩散规律,基于Fick第二定律和Arrhenius方程,通过开展油菜籽流化床干燥实验,分别考察了油菜籽初始含水率、热空气温度和热空气流速与水分比和水分有效扩散系数之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油菜籽初... 为了研究油菜籽流化床干燥过程水分扩散规律,基于Fick第二定律和Arrhenius方程,通过开展油菜籽流化床干燥实验,分别考察了油菜籽初始含水率、热空气温度和热空气流速与水分比和水分有效扩散系数之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油菜籽初始含水率、热空气温度和热空气流速逐渐增大,水分有效扩散系数增加,14.41%~29.72%初始含水率、1.75~2.25 m/s热空气流速及45~65℃热空气温度所对应的水分有效扩散系数范围分别为6.485×10^(-10)~10.133×10^(-10)m^2/s、7.296×10^(-10)~9.525×10^(-10)m^2/s和5.269×10^(-10)~8.917×10^(-10)m^2/s,其中29.72%初始含水率的水分有效扩散系数是14.41%的1.6倍,2.25 m/s热空气流速的水分有效扩散系数是1.75 m/s的1.3倍,65℃热空气温度的水分有效扩散系数是45℃的1.7倍。Arrhenius方程可以描述油菜籽流化床干燥水分扩散系数与温度的关系,水分扩散的平均活化能为22.84 kJ/mol;通过比较4种常见薄层干燥模型,发现油菜籽流化床干燥失水规律采用Page模型可进行准确模拟,其决定系数R^2≥0.997,相对误差≤5.4%。研究结果为提高干燥效率,优化干燥工艺参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籽 流化床干燥 水分比 水分有效扩散系数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老化对HMX基高聚物粘结炸药摩擦行为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李青山 段辉晶 +4 位作者 李国成 刘新祺 余家欣 何洪途 银颖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385,共12页
针对热老化后高聚物粘结炸药(Polymer bonded explosives,PBX)摩擦行为演化规律与机制不清楚等问题,研究了奥克托金(HMX)基PBX炸药摩擦行为和摩擦安全性能的演化规律与机制.在摩擦感度试验机上研究了热老化后PBX摩擦感度的变化规律,发... 针对热老化后高聚物粘结炸药(Polymer bonded explosives,PBX)摩擦行为演化规律与机制不清楚等问题,研究了奥克托金(HMX)基PBX炸药摩擦行为和摩擦安全性能的演化规律与机制.在摩擦感度试验机上研究了热老化后PBX摩擦感度的变化规律,发现热老化后PBX摩擦感度从未老化时的16%增大至老化50 d后的46%.以含能单晶HMX作为摩擦对偶,在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上研究了热老化处理对HMX基高聚物粘结炸药(PBX)摩擦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随着热老化时间的增加,PBX表面稳态摩擦系数几乎不变.通过对PBX中HMX单晶和粘结剂与HMX单晶的摩擦行为分析发现,热老化后HMX单晶表面稳态摩擦系数基本不变,同时HMX单晶表面的微观力学性能、化学结构和表面均方根粗糙度也基本不受热老化处理的影响.未老化时,粘结剂与HMX界面的稳态摩擦系数大约为0.3,而老化50 d后粘结剂与HMX界面的稳态摩擦系数增加至0.6.热老化后粘结剂出现了明显的结晶现象,导致了粘结剂的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显著增大,进而增大了粘结剂和HMX界面的摩擦温升,最终造成PBX炸药摩擦感度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聚物粘结炸药 奥克托今 粘结剂 硬化 摩擦系数 摩擦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空台排气扩压器非平衡流动k-ωSST湍流模型系数优化
14
作者 聂博文 张健平 +3 位作者 张松 但志宏 陈律江 杨豪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5-133,共9页
为了准确模拟高空台排气扩压器湍流非平衡流动,采用Fluent软件分析k-ωSST湍流模型系数对扩压器出口静压模拟精度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模型系数。结果表明:随着α_(1)的增大,模拟精度先提高后降低,达到0.341后保持不变。β^(*)... 为了准确模拟高空台排气扩压器湍流非平衡流动,采用Fluent软件分析k-ωSST湍流模型系数对扩压器出口静压模拟精度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模型系数。结果表明:随着α_(1)的增大,模拟精度先提高后降低,达到0.341后保持不变。β^(*)的增大使模拟值逐渐接近目标值,从而提高精度;当模拟值大于目标值时,精度先降低再提高;而模拟值小于目标值时,精度急剧降低。β_(2)的增大也使得模拟值逐渐接近目标值,从而提高精度;当模拟值小于目标值,精度急剧降低。而σ_(ω2)的增大则使得模拟值迅速接近目标值,提高精度;但当模拟值小于目标值时,精度缓慢降低。模型系数α_(1)、β^(*),β_(2)、σ_(ω2)优选范围为0.2973~0.325、0.056~0.098、0.0756~0.089、0.69~1.1984。在此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显著性分析得到敏感性顺序为α_(1)>β_(2)>β^(*)>σ_(ω2),β^(*)与α_(1)、α_(1)和σ_(ω2)、β_(2)和β^(*)交互作用的影响显著,模型系数α_(1)、β^(*)、β_(2)、σ_(ω2)最佳组合为0.3052、0.0611、0.0826、0.853。最后通过试验验证合理性,结果表明模型系数最佳组合能较好地提高模拟计算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ωSST湍流模型系数 不确定性 高空台排气扩压器 数值模拟 响应面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料SHPB实验中的端面摩擦效应 被引量:3
15
作者 卢玉斌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22,共8页
基于H.Meng的动摩擦实验结果,建立了一个端面动摩擦模型,以描述端面动摩擦因数随SHPB塑料试样与钢压杆接触界面间最大径向相对滑动速度的关系。在SHPB实验的数值模拟中,分别考虑了该端面动摩擦模型和以往被广泛采用的常摩擦因数模型,结... 基于H.Meng的动摩擦实验结果,建立了一个端面动摩擦模型,以描述端面动摩擦因数随SHPB塑料试样与钢压杆接触界面间最大径向相对滑动速度的关系。在SHPB实验的数值模拟中,分别考虑了该端面动摩擦模型和以往被广泛采用的常摩擦因数模型,结果发现,选取不同的端面摩擦模型不影响通过塑料SHPB实验的数值模拟获得的转折应变率(量级为102 s-1),然而当应变率超出转折应变率以上时,不同的端面摩擦模型会对塑料SHPB实验的数值模拟结果产生显著影响,使用提出的端面动摩擦模型可得到更准确的塑料SHPB实验的数值模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力学 端面摩擦效应 SHPB实验 塑料 相对滑动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转角形状对于改善微结构塑件填充不平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斌 邓鈴苹 +3 位作者 杨宏韬 罗涛佳 冯学良 胡李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7-72,共6页
在流道分级部位设置直角转角、球形转角改善微注塑件充填不平衡。设计带有直径分别为200μm与300μm微圆柱的孔的1模8腔注塑模具,以高密度聚乙烯(PE-HD)材料进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注射速率和模具温度的逐渐增加,球形转角对改善填充不... 在流道分级部位设置直角转角、球形转角改善微注塑件充填不平衡。设计带有直径分别为200μm与300μm微圆柱的孔的1模8腔注塑模具,以高密度聚乙烯(PE-HD)材料进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注射速率和模具温度的逐渐增加,球形转角对改善填充不平衡优于直角转角;随着微圆柱孔特征尺寸的增大,直角转角与球形转角对填充不平衡的改善均会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角形状 微注塑 填充不平衡 微圆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远程实验平台多接口网关设计
17
作者 李鹏 廖晓波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98-101,共4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使得基于网络的实验教学成为可能。网络实验教学通过设备的网络共享,弥补传统实验教学中的不便和不足。然而在网络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过程中,连接真实实验设备和远程操作用户的网络数据协议转换终端成...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使得基于网络的实验教学成为可能。网络实验教学通过设备的网络共享,弥补传统实验教学中的不便和不足。然而在网络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过程中,连接真实实验设备和远程操作用户的网络数据协议转换终端成为了关键。以嵌入式处理器STM32为核心,配合以太网通信模块W5100、移植嵌入式操作系统UCOSII,构建了远程实验平台通信协议转换终端。通过测试,该通信终端运行可靠,满足实验平台建设需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实验平台 多接口通信网关 串口扩展 物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测量技术在叶尖间隙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郑臣 朱目成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35-840,共6页
针对航空涡轮发动机叶尖间隙测量难度大、精确度不高的问题,提出利用影像测量技术对装配过程中的叶尖间隙进行高精度测量,采用自定义标定、改进的边缘检测和Hough变换、图像超分辨率复原技术,通过运动控制机构、工业CCD摄像机、计算机... 针对航空涡轮发动机叶尖间隙测量难度大、精确度不高的问题,提出利用影像测量技术对装配过程中的叶尖间隙进行高精度测量,采用自定义标定、改进的边缘检测和Hough变换、图像超分辨率复原技术,通过运动控制机构、工业CCD摄像机、计算机视觉库,设计了独特的图像测量体系,实现了叶尖间隙的高精度非接触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测量精度达到了15μm,与其他叶尖间隙测量以及影像测量系统相比,该方法不仅精确度有所提高,而且移植性好、成本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尖间隙 影像测量 自定义标定 HOUGH变换 图像超分辨率复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硅橡胶的力热响应特性实验 被引量:6
19
作者 伍璧超 卢玉斌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0-136,共7页
利用三维数字散斑动态变形测量分析技术联合材料试验机对泡沫硅橡胶进行准静态拉伸、压缩实验,获得其在不同应变率、不同取样方向、不同温度等条件下的力热响应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拉伸和压缩实验中都具有不太显著的应变率效应及一定... 利用三维数字散斑动态变形测量分析技术联合材料试验机对泡沫硅橡胶进行准静态拉伸、压缩实验,获得其在不同应变率、不同取样方向、不同温度等条件下的力热响应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拉伸和压缩实验中都具有不太显著的应变率效应及一定的温度效应,压缩试验中的温度敏感性要强于拉伸试验,且其拉伸强度和屈服应力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拉伸试验和压缩试验中试件力学性能都表现为各向异性;压缩实验中试件尺寸的不同对研究其力学性能几乎没有影响;拉伸试验中试件因泡孔壁沟槽的产生而破坏,压缩试验中试件由于泡孔受力压溃而出现裂痕;试验过程中试件内部温度在破坏时达到最高,试件不同位置处的温度变化情况基本一致,最大温升为2℃左右,可视为是等温实验,表明其实验结果是可靠、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硅橡胶 力学性能 数字图像相关 真实应力-应变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杆弹低速撞击刚性靶板过程中的过载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耀羚 卢玉斌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3-88,共6页
利用ABAQUS商业有限元软件,研究了平头长杆弹低速撞击刚性靶板时的过载特性,针对几种不同的弹体初速度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各个条件下弹体的过载曲线。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在弹性极限范围内,加速度随着速度增大而增大,加速度增长率随着... 利用ABAQUS商业有限元软件,研究了平头长杆弹低速撞击刚性靶板时的过载特性,针对几种不同的弹体初速度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各个条件下弹体的过载曲线。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在弹性极限范围内,加速度随着速度增大而增大,加速度增长率随着速度增大而减小;加速度积分后得到的速度和位移曲线能很好地与侵彻速度和靶板形变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速撞击 长杆弹 数值模拟 过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