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掺杂α-Fe_2O_3纳米粉体的掺杂量分析与X射线衍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海峰 彭同江 +1 位作者 孙红娟 马国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1,共5页
采用分析纯FeCl3.6H2O和NH3.H2O为主要原料,控制不同n(Cu2+)/n(Fe3+),利用均匀共沉淀法制备了Cu掺杂的α-Fe2O3纳米粉体。通过原子吸收光谱(AAS)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样品中Cu2+的掺杂量,并研究了掺杂对α-Fe2O3晶胞参数、晶粒度等的... 采用分析纯FeCl3.6H2O和NH3.H2O为主要原料,控制不同n(Cu2+)/n(Fe3+),利用均匀共沉淀法制备了Cu掺杂的α-Fe2O3纳米粉体。通过原子吸收光谱(AAS)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样品中Cu2+的掺杂量,并研究了掺杂对α-Fe2O3晶胞参数、晶粒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Cu掺杂α-Fe2O3仍为刚玉型结构,但晶胞参数a、b、c表现出增大趋势;Cu掺杂使α-Fe2O3晶体结构产生替位杂质缺陷,增大了α-Fe2O3的晶核生长活化能,使其晶粒度减小;随着Cu掺杂量的增大,α-Fe2O3的晶核生长活化能逐渐增大,晶粒度逐渐减小。该研究为α-Fe2O3半导体材料的性能及应用研究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衍射 Α-FE2O3 掺杂 晶胞参数 晶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镧铁磷酸盐玻璃结构的拉曼光谱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钱斌 梁晓峰 +2 位作者 杨世源 高龙 郭学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14-318,共5页
采用熔融-冷却法制备了xLa2O3-(40-x)Fe2O3-60P2O5(x=0,2,4,6,8,10mol%)系列玻璃。利用Raman光谱对玻璃结构进行表征,并测试了玻璃的密度和维氏硬度。结果表明,在玻璃形成范围内,玻璃结构以焦磷酸盐结构为主,伴有少量的正磷酸盐和偏磷... 采用熔融-冷却法制备了xLa2O3-(40-x)Fe2O3-60P2O5(x=0,2,4,6,8,10mol%)系列玻璃。利用Raman光谱对玻璃结构进行表征,并测试了玻璃的密度和维氏硬度。结果表明,在玻璃形成范围内,玻璃结构以焦磷酸盐结构为主,伴有少量的正磷酸盐和偏磷酸盐结构单元。玻璃密度和硬度均随La2O3含量的增大而增加,La3+的引入有利于增强玻璃结构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铁磷酸盐 氧化镧 玻璃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在纳米材料研究中的新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段涛 彭同江 唐永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3-97,共5页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是一种探测界面特性和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表征分子吸附行为和分子结构非常有效的现代测试分析工具。综述了表面增强拉曼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以及在新型活性基底、碳纳米管、表面界面、单分子体系等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是一种探测界面特性和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表征分子吸附行为和分子结构非常有效的现代测试分析工具。综述了表面增强拉曼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以及在新型活性基底、碳纳米管、表面界面、单分子体系等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并展望了表面增强拉曼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 拉曼光谱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啤酒酵母菌对溶液中锶离子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9
4
作者 张伟 董发勤 代群威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15,共5页
利用废弃啤酒酵母菌为生物吸附剂,考察了pH、啤酒酵母菌加入量、锶离子初始浓度、吸附时间等对锶离子吸附行为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探讨了吸附机制。结果表明:(1)在吸附温度为25℃、pH为4.5、啤酒酵母菌加入量为2.0g/L、锶离子初... 利用废弃啤酒酵母菌为生物吸附剂,考察了pH、啤酒酵母菌加入量、锶离子初始浓度、吸附时间等对锶离子吸附行为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探讨了吸附机制。结果表明:(1)在吸附温度为25℃、pH为4.5、啤酒酵母菌加入量为2.0g/L、锶离子初始质量浓度为10.0mg/L、吸附60min的条件下,啤酒酵母菌对锶离子的吸附基本达到平衡。(2)啤酒酵母菌对锶离子的吸附较好地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且以Langmuir吸附等温式拟合效果更优。在吸附温度为25℃、pH为4.5、啤酒酵母菌加入量为2.0g/L、吸附时间为180min、锶离子初始质量浓度为5.0~250.0mg/L的条件下,啤酒酵母菌对锶离子的理论饱和吸附量为29.67mg/g。(3)啤酒酵母菌吸附锶离子前后的红外图谱显示,部分吸收峰发生了位移并且透过率改变。推断在啤酒酵母菌吸附锶离子的过程中,锶离子先与—NH2和酰胺基团中的N原子进行配位络合,随后被络合了的锶作为成核位点再吸附更多的锶离子在表面。此外,蛋白质特征谱带——酰胺Ⅰ带和酰胺Ⅱ带吸收峰的透过率也发生变化,可能是啤酒酵母菌蛋白质上的官能团也结合了锶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酵母菌 生物吸附 放射性核素 锶离子 等温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在气体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陈浩 彭同江 +1 位作者 刘波 孙红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57-63,共7页
氧化石墨烯因表面含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而具有十分优异的气敏性能,可应用于低浓度(ppb级)环境下气体的检测。综述了现阶段氧化石墨烯在气体传感器中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氧化石墨烯对湿度、NO_2、H_2、CH_4的敏感性能,重点探究了氧化石墨... 氧化石墨烯因表面含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而具有十分优异的气敏性能,可应用于低浓度(ppb级)环境下气体的检测。综述了现阶段氧化石墨烯在气体传感器中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氧化石墨烯对湿度、NO_2、H_2、CH_4的敏感性能,重点探究了氧化石墨烯表面含氧官能团的类型对其选择性的影响规律,并总结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开展氧化石墨烯气体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气体传感器 含氧官能团 低浓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淀粉酶水解豌豆淀粉及其在玻纤浸润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雷洪 陈鹏 +3 位作者 夏利英 霍冀川 郭烱 李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262-1268,共7页
该文研究了豌豆淀粉的异淀粉酶水解过程,并将其水解产物用作玻纤浸润剂。结果表明,异淀粉酶对豌豆淀粉的水解采用点蚀和劈裂两种方式进行。水解对淀粉颗粒聚集行为有影响,具体表现为粒度、X射线衍射强度和黏度的波动。当酶解温度为50℃... 该文研究了豌豆淀粉的异淀粉酶水解过程,并将其水解产物用作玻纤浸润剂。结果表明,异淀粉酶对豌豆淀粉的水解采用点蚀和劈裂两种方式进行。水解对淀粉颗粒聚集行为有影响,具体表现为粒度、X射线衍射强度和黏度的波动。当酶解温度为50℃,酶解时间30 h,所得酶解淀粉液表面张力可降至40 mN/m,与玻纤临界表面张力30 mN/m接近。同时,酶解破坏使更多的淀粉羟基被暴露出来,因此,水解产物可以在玻纤表面轻易铺展,并与玻纤表面牢固结合。直接以水解淀粉悬浊液为浸润剂,玻纤拉丝过程可顺利进行,且能在玻纤表面形成均匀的保护膜,所得68 tex玻纤断裂强力平均达到25.0 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淀粉酶 玻纤 浸润剂 淀粉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磷酸钙玻璃制备过程结构变化的拉曼光谱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梁晓峰 杨世源 尹光福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04-1408,共5页
为了探究偏磷酸钙玻璃制备过程的结构变化,采集了Ca(H2PO4)2·H2O经300~1050℃热处理后样品的拉曼光谱。对拉曼谱带的振动模式进行了指认,并利用拉曼谱峰波数计算了主链上的P-O键长。结果表明,随热处理温度升高,Ca(H2PO4)2·H2... 为了探究偏磷酸钙玻璃制备过程的结构变化,采集了Ca(H2PO4)2·H2O经300~1050℃热处理后样品的拉曼光谱。对拉曼谱带的振动模式进行了指认,并利用拉曼谱峰波数计算了主链上的P-O键长。结果表明,随热处理温度升高,Ca(H2PO4)2·H2O依次发生失去结晶水、失去结构水、生成焦磷酸钙、生成偏磷酸钙、偏磷酸钙同质异构转变、融化等物理化学变化。高温处理的样品易观察到磷酸盐骨架的变角转动光谱。整个过程中,主链上P-O键键长增大,焦磷酸钙的P-O键长为0.1622nm,偏磷酸钙玻璃的P-O键长为0.1643nm。β-Ca2P2O7向γ-Ca(PO3)2和β-Ca(PO3)2相变过程中,侧链上P-O键键长减小。Ca(PO3)2同质异构相变过程中,侧链上P-O键长几乎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磷酸钙 玻璃结构 RAMAN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氢铵与石棉尾矿混合焙烧浸取MgO过程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孙红娟 宋鹏程 +2 位作者 彭同江 谭道永 张海阳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53-859,共7页
主要化学成分是SiO2和MgO的石棉尾矿与作为化学助剂的硫酸氢铵混合焙烧后可提取MgO并分离出活性SiO2残渣。本文研究了这一焙烧过程中主要金属氧化物的浸取率(以MgO表征)、焙烧产物水浸残渣剩余量及其与物相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获得了优... 主要化学成分是SiO2和MgO的石棉尾矿与作为化学助剂的硫酸氢铵混合焙烧后可提取MgO并分离出活性SiO2残渣。本文研究了这一焙烧过程中主要金属氧化物的浸取率(以MgO表征)、焙烧产物水浸残渣剩余量及其与物相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获得了优化的混合焙烧工艺参数,并结合焙烧水浸产物的物相变化,分析了焙烧过程中矿物和生成物的变化。结果表明,在NH4HSO4/MgO(摩尔比)为4、焙烧温度为500℃、焙烧时间为2 h、尾矿粒度为120目的条件下,石棉尾矿中的矿物分解最为彻底,MgO提取率最高;焙烧过程中,水镁石、方解石和富铬斜绿泥石反应活性高,蛇纹石次之,滑石最差;石棉尾矿中的金属氧化物与硫酸氢铵反应形成可溶硫酸盐,而硅氧四面体骨架转变成无定形活性SiO2残骸。研究结果对石棉尾矿的资源化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棉尾矿 硫酸氢铵 MGO 活性S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延胡索挥发油成分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苏莉 郭新异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3期20418-20420,共3页
[目的]研究陕西和江苏产延胡索药材中挥发油成分的组成及差异。[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产地延胡索药材中挥发油成分,用GC-MS法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从陕西和江苏产药材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35种和30种化合物,各占延胡索挥发油... [目的]研究陕西和江苏产延胡索药材中挥发油成分的组成及差异。[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产地延胡索药材中挥发油成分,用GC-MS法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从陕西和江苏产药材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35种和30种化合物,各占延胡索挥发油总峰面积的70.57%和66.41%。其中,共有30种化合物相同,其中含量较高的物质有丹皮酚(24.52%1、8.43%)、棕榈酸(5.35%、6.39%)、2-β-甲氧基-5-α-胆甾烷酸(7.37%5、.76%)等。[结论]产地是影响延胡索挥发油的种类及含量不同的一个因素,这为不同地区延胡索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 水蒸气蒸馏法 延胡索 挥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液中杂质离子对石膏晶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宝川 彭同江 +1 位作者 杨梦娜 林艳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60-1566,共7页
为查明以工业石膏为原料制备石膏晶须时溶解的杂质离子对晶须的影响,在分析典型工业石膏主要杂质离子的基础上,对溶液中含有Na^+、Al^(3+)、K^+、Sr^(2+)、Mg^(2+)和F-杂质离子时石膏晶须的制备进行了研究。采用XRD、IR光谱、光学显微镜... 为查明以工业石膏为原料制备石膏晶须时溶解的杂质离子对晶须的影响,在分析典型工业石膏主要杂质离子的基础上,对溶液中含有Na^+、Al^(3+)、K^+、Sr^(2+)、Mg^(2+)和F-杂质离子时石膏晶须的制备进行了研究。采用XRD、IR光谱、光学显微镜和ICP-AES对石膏晶须样品进行了表征,讨论了杂质离子对石膏晶须物相、结构、化学组成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碱金属离子Na^+、K^+及高电荷惰性气体型离子Al^(3+)对石膏晶须的形貌无明显影响;碱土金属离子Sr^(2+)、Mg^(2+)能够提高晶须的长度和长径比;阴离子F-不仅会引起晶须呈帚状聚集,而且会导致晶须的纯度降低。杂质离子在石膏晶须生长过程中可不同程度地进入晶格代替Ca^(2+)或SO_4^(2-)。工业上制备石膏晶须时可采用Sr^(2+)和Mg^(2+)提高晶须的长度和长径比,应避免高浓度的Na^+、K^+和Al^(3+)以及F-对晶须造成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膏晶须 磷石膏 脱硫石膏 杂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磷酸钙玻璃陶瓷的Raman光谱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晓峰 尹光福 +2 位作者 杨世源 马国华 王军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667-2670,共4页
测量了Ca/P摩尔比为0.45的偏磷酸钙玻璃及其在300~700℃下结晶化处理获得玻璃陶瓷的拉曼光谱,对谱峰的振动模式进行了指认,利用拉曼振动频率计算了P—O键长。光谱分析发现偏磷酸钙玻璃在300℃已经开始了结晶相变,不同温度下,sν(PO2)... 测量了Ca/P摩尔比为0.45的偏磷酸钙玻璃及其在300~700℃下结晶化处理获得玻璃陶瓷的拉曼光谱,对谱峰的振动模式进行了指认,利用拉曼振动频率计算了P—O键长。光谱分析发现偏磷酸钙玻璃在300℃已经开始了结晶相变,不同温度下,sν(PO2)和sν(POP)谱带的振动频率基本不变,随着温度提高,谱峰强度增加,并出现了精细的指纹结构;玻璃陶瓷的表面和内部的结构不同,表面结晶化程度高于内部;结晶过程中,P—O键平均键长会发生变化,随着结晶化程度的提高,骨架上(POP)的P—O键平均键长减小,由159.96 pm变为158.27 pm,侧链(PO2)上的P—O键长增大,由147.90 pm变为149.02 p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磷酸钙 玻璃陶瓷 RAMAN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湖北延胡索中的金属元素含量 被引量:5
12
作者 苏莉 包莉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8期45-46,49,共3页
[目的]研究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湖北延胡索中的金属元素含量.[方法]采用浓硝酸-双氧水处理样品,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湖北延胡索药材中锂、铍、镁、钛、锰、镍、铬、镉、锌、锡、钠、铝、铜、锶、钡、铅等16种金属元素含... [目的]研究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湖北延胡索中的金属元素含量.[方法]采用浓硝酸-双氧水处理样品,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湖北延胡索药材中锂、铍、镁、钛、锰、镍、铬、镉、锌、锡、钠、铝、铜、锶、钡、铅等16种金属元素含量.[结果]延胡索药材中含有丰富的金属元素,试验为探讨延胡索金属元素含量与药理关系提供了有用的数据,各元素的回收率为97.9% ~ 101.9%.[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快速,结果准确,是延胡索药材中金属元素测定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延胡索 微波消解 金属元素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原子力显微镜测试碳纤维微区相对硬度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小兰 肖刚 +3 位作者 霍冀川 胡海龙 陈丽 李林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5-196,199,共3页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采用高硬度单晶金刚石探针,分别对经过处理的碳纤维进行力学测试,样品的测试数据,用数据处理软件origin处理后得到压力-位移曲线关系图。纵坐标代表在碳纤维的微观力学分析过程中针尖对碳纤维所施加的压力,单位为纳牛...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采用高硬度单晶金刚石探针,分别对经过处理的碳纤维进行力学测试,样品的测试数据,用数据处理软件origin处理后得到压力-位移曲线关系图。纵坐标代表在碳纤维的微观力学分析过程中针尖对碳纤维所施加的压力,单位为纳牛,横坐标代表碳纤维和针尖悬臂在一定线性范围内总的形变量,单位为纳米。该方法得出的评价标准是可以通过力曲线的斜率来定性表示碳纤维的硬度,一般力曲线斜率绝对值越高,则硬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原子力显微镜 力曲线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钠对铁磷酸盐玻璃微结构影响的振动光谱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晓峰 赖元明 +1 位作者 李海建 王翠玲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00-604,共5页
为探究铁磷酸盐玻璃对含钠核废物的包容特性,了解Na2O对其微结构的影响。采用熔融-冷却法制备xNa2O-(100-x)(40Fe2O3-60P2O5)(0≤x≤50mol%)系列玻璃样品。利用XRD、Raman和FT-IR等手段对玻璃微观网络结构进行表征,对振动光谱的谱带归... 为探究铁磷酸盐玻璃对含钠核废物的包容特性,了解Na2O对其微结构的影响。采用熔融-冷却法制备xNa2O-(100-x)(40Fe2O3-60P2O5)(0≤x≤50mol%)系列玻璃样品。利用XRD、Raman和FT-IR等手段对玻璃微观网络结构进行表征,对振动光谱的谱带归属进行了指认。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为均质玻璃,铁磷酸盐基础玻璃结构以Q1结构单元为主,伴随Na2O含量的增加,Q1结构单元逐渐减少,Q0结构单元数量逐渐增加,同时形成了P-O-Na+离子键。在Na2O含量40mol%时,Q1结构单元特征谱峰消失。Na2O的引入,引起磷酸盐网络中非桥氧键增加桥氧键减少,导致磷酸盐玻璃结构解聚,微观网络结构松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磷酸盐玻璃 氧化钠 拉曼光谱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石膏在醋酸铵溶液中的溶解量及滤渣产物的变化
15
作者 林艳 彭同江 +3 位作者 孙红娟 蒋美雪 丁文金 罗东山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98-605,616,共9页
本文研究了磷石膏在醋酸铵溶液中不同溶剂浓度、溶解温度、固液比、溶解时间对磷石膏溶解量和溶解后残渣物相的变化,采用XRD对滤渣样品的物相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磷石膏溶解量随着醋酸铵溶液浓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减小的原因是浓度... 本文研究了磷石膏在醋酸铵溶液中不同溶剂浓度、溶解温度、固液比、溶解时间对磷石膏溶解量和溶解后残渣物相的变化,采用XRD对滤渣样品的物相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磷石膏溶解量随着醋酸铵溶液浓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减小的原因是浓度太大时生成硫酸铵沉淀。随着温度的升高,磷石膏溶解量的增加和减小变化幅度较大,温度为60℃时生成铵石膏,100℃时生成硫酸铵钙;随着固液比的增大,磷石膏溶解量先增大后减小,固液比越大,越易生成铵石膏。当固液比为8.3 g∶100 m L时,在10 min时,磷石膏溶解量即达到最大,随后基本保持不变,2 min时生成硫酸铵。固液比为10.0 g∶100 m L时,随着溶解时间的增大,磷石膏溶解量先增大后减小;溶解时间越长,越易生成铵石膏。在90℃时,8 mol/L醋酸铵溶液,固液比为10.0 g∶100 m L,优化时间区间为10~30 min,20min时磷石膏溶解量可达最大8.86 g/100 m L,溶解率为88.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醋酸铵溶液 溶解率 溶解量 铵石膏 硫酸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磷酸盐玻璃析晶的拉曼光谱及显微分析
16
作者 任慧 李海建 +1 位作者 于慧君 梁晓峰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312-2315,共4页
为研究热效应对铁磷酸玻璃结构的影响,对40Fe2O3-60P2O5玻璃样品在600-800℃进行热处理,获得了结晶样品。利用XRD、Raman等研究了玻璃结晶化过程中的结构变化,指认了铁磷酸盐玻璃微结构的振动模式的归属。结果表明,在600℃,铁磷酸盐玻... 为研究热效应对铁磷酸玻璃结构的影响,对40Fe2O3-60P2O5玻璃样品在600-800℃进行热处理,获得了结晶样品。利用XRD、Raman等研究了玻璃结晶化过程中的结构变化,指认了铁磷酸盐玻璃微结构的振动模式的归属。结果表明,在600℃,铁磷酸盐玻璃析出的结晶相主要为:Fe(PO3)3和Fe4(P2O7)3,在700℃、800℃玻璃析出的结晶相主要为Fe4(P2O7)3。利用SEM观察了玻璃样品的微观形貌,结晶相的微观形貌为片状,保温时间延长,片层厚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磷酸盐玻璃 结晶化 拉曼光谱 显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降雨对铀尾矿中U、Sr、Mn、Fe释放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史鸿晋 彭同江 +2 位作者 孙红娟 刘波 张行泉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53-1260,共8页
为查明某铀尾矿中U、Sr、Mn和Fe等4种元素在模拟降雨下的释放规律,在研究铀尾矿中4种元素赋存状态的基础上,采用静态浸出和动态淋滤的方法对铀尾矿溶浸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铀尾矿中U、Sr、Mn和Fe的赋存总量分别为:30.4、122.0、523.0... 为查明某铀尾矿中U、Sr、Mn和Fe等4种元素在模拟降雨下的释放规律,在研究铀尾矿中4种元素赋存状态的基础上,采用静态浸出和动态淋滤的方法对铀尾矿溶浸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铀尾矿中U、Sr、Mn和Fe的赋存总量分别为:30.4、122.0、523.0、9700.0μg·g^(-1),其中U、Mn迁移活性最强,Sr次之,Fe最弱.在静态浸出过程中,除Fe的浸出量与pH值相关性不明显外,U和Mn的浸出量随pH值增加而减少,Sr的浸出量随pH值增加而增加;动态淋滤过程中,各元素都表现出释放速率随淋滤时间增长而减小,淋滤初期pH值对Mn和Sr的累计释放量影响不显著,但淋滤后期pH值对其累计释放量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尾矿 模拟降雨 静态浸出 动态淋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石膏-H_(2)SO_(4)-H_(2)O体系中石膏-硬石膏的相变规律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倩 彭同江 +2 位作者 孙红娟 丁文金 林艳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25-732,共8页
本文研究了在常压下钛石膏-H_(2)SO_(4)-H_(2)O体系中石膏相向硬石膏相的转化,探索了反应时间、硫酸浓度和温度对石膏-硬石膏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反应温度、增大硫酸浓度和增加反应时间都有利于石膏向硬石膏转化;当石膏转化为硬... 本文研究了在常压下钛石膏-H_(2)SO_(4)-H_(2)O体系中石膏相向硬石膏相的转化,探索了反应时间、硫酸浓度和温度对石膏-硬石膏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反应温度、增大硫酸浓度和增加反应时间都有利于石膏向硬石膏转化;当石膏转化为硬石膏后,延长反应时间硬石膏不再发生转变;在温度为70℃和80℃时,体系中石膏与硬石膏共存,二者的微观形貌差异明显,石膏呈片状,硬石膏呈长方板状;当温度升温至90℃以上时,石膏完全转变为硬石膏,其微观形貌为长方板状;常压下,在50~100℃内,在钛石膏-H_(2)SO_(4)-H_(2)O体系中发生的石膏-硬石膏的相变是石膏直接脱水形成硬石膏,没有中间产物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石膏 石膏相变 钛石膏-H_(2)SO_(4)-H_(2)O体系 硬石膏 微观形貌 酸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提取物中总皂苷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淑 魏亚琴 索志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4期11998-11999,12002,共3页
[目的]考察柴胡提取物中总皂苷的最佳测定方法。[方法]以总皂苷吸光度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优选柴胡总皂苷的测定方法。[结果]总皂苷的最佳测定方法为:供试品溶液0.2 ml,加入0.4%对二甲氨基苯甲醛乙醇溶液0.1 ml在70℃反应10 min,... [目的]考察柴胡提取物中总皂苷的最佳测定方法。[方法]以总皂苷吸光度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优选柴胡总皂苷的测定方法。[结果]总皂苷的最佳测定方法为:供试品溶液0.2 ml,加入0.4%对二甲氨基苯甲醛乙醇溶液0.1 ml在70℃反应10 min,放冷后至室温后,加入4 ml磷酸在50℃下反应20 min。[结论]该方法稳定可行,适用于柴胡总皂苷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分光光度法 柴胡(RADIX BUPLEURI) 总皂苷 测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阳离子交换容量测定过程中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泉珺 孙红娟 +1 位作者 彭同江 冯明珠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13-418,共6页
氧化石墨(GO)结构层上的碳羟基(―C―OH)和边缘羧基(―COOH)在水介质中发生质子化反应解离出的H+具有阳离子可交换性。实验采用甲醛缩合法测量了GO的阳离子交换容量(CEC),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 氧化石墨(GO)结构层上的碳羟基(―C―OH)和边缘羧基(―COOH)在水介质中发生质子化反应解离出的H+具有阳离子可交换性。实验采用甲醛缩合法测量了GO的阳离子交换容量(CEC),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测试手段对GO阳离子交换过程中间产物的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GO的CEC高达541.48 mmol/100 g。NH_4^+和Ca^(2+)交换后的GO,保持稳定的层状结构,c轴方向层间距分别增大了0.1499和0.2905 nm。NH_4+和Ca^(2+)主要以层间可交换阳离子形式存在于层间域中,并与水分子形成可交换水化阳离子层,部分以[NH_4(H_2O)_6]+和[Ca(H_2O)_6]_2+的形式存在于结构层的边缘附近,共同平衡结构层水解产生的负电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 含氧官能团 阳离子交换容量 层间域 结构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