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液白细胞介素-6、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的时相性变化 被引量:21
1
作者 苏全生 田野 +3 位作者 孙君志 熊若虹 王东辉 华冰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6-180,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进行不同性质和强度的跑台运动后血液白细胞介素-6(IL-6)、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M)含量不同时相的变化,结合观察比目鱼肌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各指标与运动性骨骼肌损伤的关系.方法: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72只... 目的:观察大鼠进行不同性质和强度的跑台运动后血液白细胞介素-6(IL-6)、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M)含量不同时相的变化,结合观察比目鱼肌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各指标与运动性骨骼肌损伤的关系.方法: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8)、运动1组(B组,n=32)和运动2组(C组,n=32),B、C组又分别分为运动后即刻组、24h组、48h组和72h组.B、C两组大鼠均进行一次性跑台运动,其中B组跑速15~16m/min,坡度为0°,运动60分钟;C组跑速19~21m/min,坡度为-16°,运动90分钟.运动后取大鼠股动脉血测定IL-6、CK及CK-MM水平,并通过电镜和光镜观察比目鱼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1)B、C两组大鼠运动后骨骼肌超微结构均发生明显损伤,且以运动后24小时较为严重,B组损伤较C组轻微.(2)两运动组大鼠运动后血浆IL-6水平显著高于运动前,C组差异更显著,IL-6在运动后48小时达到峰值.(3)运动后即刻两运动组大鼠血液CK及CK-MM均出现峰值,其变化时相性相似.C组运动后24小时CK活性较运动后即刻显著下降,而CK-MM无显著性变化.结论:血清CK和CK-MM均可作为评价运动性骨骼肌损伤的指标.CK-MM变化可能与肌肉损伤的关系更加紧密.血浆IL-6可能与由剧烈运动导致的肌肉损伤有关,提示可以考虑作为评价运动性骨骼肌损伤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肌肉损伤 超微结构 肌酸激酶同工酶 白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运动后不同时相血浆IL-6变化的比较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纯 孙君志 +1 位作者 王东辉 苏全生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3-85,90,共4页
取股动脉血检测,并对比目鱼肌做电镜和光镜的观察。结果:(1)大鼠运动后骨骼肌纤维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其变化以运动后24小时较为显著。(2)大鼠运动后血浆IL-6水平较运动前出现显著增高,且在运动后48h出现峰值。(3)运动后血清LDH活性较运... 取股动脉血检测,并对比目鱼肌做电镜和光镜的观察。结果:(1)大鼠运动后骨骼肌纤维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其变化以运动后24小时较为显著。(2)大鼠运动后血浆IL-6水平较运动前出现显著增高,且在运动后48h出现峰值。(3)运动后血清LDH活性较运动前显著增高,出现先升后降,且峰值出现在运动后即刻。运动后血清Ca2+水平较运动前显著降低。结论:(1)运动后超微结构的损伤明显,且损伤较严重的时相出现在运动后24h左右,可能是离心运动致机械损伤和运动强度及持续时间共同作用的结果。(2)大鼠血清IL-6水平在运动后显著增高,结合电镜和光镜结果,表明IL-6与运动性骨骼肌损伤有重要关联性可作为运动性骨骼肌损伤检测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6 超微结构 运动性骨骼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