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油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改革
1
作者 李允 华寅初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A09期13-15,共3页
关键词 石油高校 研究生培养 模式 课程体系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几点探讨
2
作者 杨博文 党刘拴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1996年第4期28-31,共4页
我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几点探讨杨博文党刘拴1992年,我们提出了对新时期工科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科学地系统地研究。遵循以工作实践提出研究目标,以科学研究促进教育实践的方针,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我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几点探讨杨博文党刘拴1992年,我们提出了对新时期工科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科学地系统地研究。遵循以工作实践提出研究目标,以科学研究促进教育实践的方针,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分析改革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生教育 马克思主义哲学 自组织演化 自然辩证法 科学理论 工程实践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教学内容 科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裂泵阀箱钢43CrNi2MoV疲劳断裂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华寅初 赵京艳 苏美容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4期74-84,共11页
本文介绍了1050型压裂泵阀箱钢—43CrNi_2MoV的疲劳断裂试验研究。一系列的实验表明,回火温度影响着钢的疲劳断裂强度,在约620℃回火时,可以获得高的疲劳断裂抗力;表面淬火后再喷丸硬化和表面爆炸强化可以明显提高钢的疲劳寿命;25%的盐... 本文介绍了1050型压裂泵阀箱钢—43CrNi_2MoV的疲劳断裂试验研究。一系列的实验表明,回火温度影响着钢的疲劳断裂强度,在约620℃回火时,可以获得高的疲劳断裂抗力;表面淬火后再喷丸硬化和表面爆炸强化可以明显提高钢的疲劳寿命;25%的盐酸溶液使钢的裂纹形成和扩展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泵 合金钢 疲劳破坏 表面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隙介质中滞留聚合物粘弹性的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韩显卿 高有瑞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8-17,共10页
本文为关于孔隙介质中滞留聚合物粘弹性研究的第四篇论文[1-3]。基于HPAM和xanthan gum分子结构柔性的对比,从理论上证明了柔性滞留分子的粘弹回复使孔喉的有效流动面积呈指数减小,故流量也呈指数衰减。本文提出了一个利用孔隙介质测定... 本文为关于孔隙介质中滞留聚合物粘弹性研究的第四篇论文[1-3]。基于HPAM和xanthan gum分子结构柔性的对比,从理论上证明了柔性滞留分子的粘弹回复使孔喉的有效流动面积呈指数减小,故流量也呈指数衰减。本文提出了一个利用孔隙介质测定聚合物松驰时间的新方法,在岩心流动试验的基础上,计算出描述粘弹性的另一种参数——德博拉数(Deborah number)。岩心流动试验证明,用降压法测定滞留分子的粘弹性时[1],HPAM显示了良好的粘弹性,xanthan gum则基本不显示粘弹性。当用稳压法测示时,HPAM的粘弹性无法测出,证明文献[1]提出的降压法是测定粘弹性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岩心试验中还研究了岩心渗透率和溶液含盐量对粘弹流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粘弹性 孔隙介质 化学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形成及其剥蚀与沉积状态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洪庆玉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1-10,共10页
本文运用构造学、沉积学和地球化学等学科对乐山—龙女寺古隆起进行了综合的一体化的定量研究。它以多方面的计算结果论证了隆起面积、隆起幅度、隆起坡度、隆升速度、沉降速度、沉积厚度等,特别是剥蚀与沉积的平衡计算结果可信度达到9... 本文运用构造学、沉积学和地球化学等学科对乐山—龙女寺古隆起进行了综合的一体化的定量研究。它以多方面的计算结果论证了隆起面积、隆起幅度、隆起坡度、隆升速度、沉降速度、沉积厚度等,特别是剥蚀与沉积的平衡计算结果可信度达到93%,这就更深刻地揭示了古隆起形成、演化及剥蚀、沉积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蚀作用 沉积特征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位移井压裂地面施工压力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郭建春 邓燕 赵金洲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0-52,共3页
大位移井压裂过程中的流体静压力、井筒摩阻等与井身轨迹、作业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结合井身 轨迹、井斜方位、作业条件等因素,建立起比较精确的压裂液运动界面模型,实时跟踪每段压裂液,确定各段流体在 井筒中的界面位置随时间变化的... 大位移井压裂过程中的流体静压力、井筒摩阻等与井身轨迹、作业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结合井身 轨迹、井斜方位、作业条件等因素,建立起比较精确的压裂液运动界面模型,实时跟踪每段压裂液,确定各段流体在 井筒中的界面位置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及其对应的物性参数的变化,反演预测地面施工压力,为压裂设计和施工工 艺提供一个重要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位移井 施工压力 运动界面 摩阻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芦家地区东二_1亚段砂体微相纵横向分布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欧成华 陈景山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28-31,35,共5页
大芦家地区渐新统东二1亚段主要由三角洲前缘亚相组成,发育的微相类型包括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决口扇及天然堤、远砂坝、席状砂、分流间湾等,它们在纵横向上表现出多次复合,多次叠加的特征,且各微相的界限和单砂层的界限并... 大芦家地区渐新统东二1亚段主要由三角洲前缘亚相组成,发育的微相类型包括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决口扇及天然堤、远砂坝、席状砂、分流间湾等,它们在纵横向上表现出多次复合,多次叠加的特征,且各微相的界限和单砂层的界限并不一致;所有这些微相在垂向上的沉积序列可分为均一型、垂向减小型和垂向增大型三类;此外,该区三角洲体系沉积物源主要由河流从西北方向搬运而来,属高建设性的河控型三角洲,其平面呈朵状向东南方或南方延伸,其微相模式的特点是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沉积位于中心,其他微相分布在它们的外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体 微相 沉积模式 油气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喷嘴碰撞壁形状对射流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马斐 廖荣庆 宋淑芳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38-44,共7页
本文根据现场使用的脉冲喷嘴碰撞壁形状的变化规律,将其划分为七种典型的形状,测试并分析了碰撞壁形状变化对脉冲射流特性的影响规律;同时还将普通喷嘴与七种典型形状碰撞壁的脉冲喷嘴,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了岩样冲蚀实验。得到了很有意义... 本文根据现场使用的脉冲喷嘴碰撞壁形状的变化规律,将其划分为七种典型的形状,测试并分析了碰撞壁形状变化对脉冲射流特性的影响规律;同时还将普通喷嘴与七种典型形状碰撞壁的脉冲喷嘴,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了岩样冲蚀实验。得到了很有意义的结论,这为评价脉冲喷嘴在现场的使用寿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喷嘴 水力射流 喷射钻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门山唐王寨地区逆掩冲覆体的沉积学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文杰 洪庆玉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1-16,共16页
推覆体的泥盆纪沉积是上扬子被动大陆边缘典型滨浅海补偿沉积。浑水陆源碎屑前滨桐与近滨相旋迥沉积,是在不断水进背景下的由西至东的超覆;浑水清水混合沉积,是由陆棚、近滨至泻湖的海退序列充填沉积;进入清水沉积阶段,是平坦的浅水碳... 推覆体的泥盆纪沉积是上扬子被动大陆边缘典型滨浅海补偿沉积。浑水陆源碎屑前滨桐与近滨相旋迥沉积,是在不断水进背景下的由西至东的超覆;浑水清水混合沉积,是由陆棚、近滨至泻湖的海退序列充填沉积;进入清水沉积阶段,是平坦的浅水碳酸盐台地沉积。根据沉积梯度计算,水平推覆距离大约为36公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门山 沉积模式 泥盆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裂过程中孔眼摩阻计算的改进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21
10
作者 郭建春 杨立君 +1 位作者 赵金洲 任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9-71,共3页
在低渗透油气藏的加砂压裂施工中,经常出现实际井口施工压力比设计方案所预测的压力偏高,这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井筒和裂缝间的连通性差,引起井筒和裂缝间的压力损失过大。孔眼摩阻计算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破裂压力的预测,裂缝扩展的几何形... 在低渗透油气藏的加砂压裂施工中,经常出现实际井口施工压力比设计方案所预测的压力偏高,这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井筒和裂缝间的连通性差,引起井筒和裂缝间的压力损失过大。孔眼摩阻计算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破裂压力的预测,裂缝扩展的几何形态,更是限流压裂的关键参数,对压裂施工的顺利实施和压后评估有重要的影响。文章在研究分析了目前孔眼摩阻计算公式适用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不同压裂液类型、粘度、排量、砂浓度、孔眼直径等参数影响下孔眼摩阻的改进模型和算法。通过5 口压裂井应用结果表明,此模型和算法与实际更吻合且易于现场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眼 摩阻 模型 加砂压裂施工 低渗透油气藏 设计方案 压力损失 破裂压力 直接影响 几何形态 裂缝扩展 关键参数 限流压裂 计算公式 研究分析 参数影响 现场应用 压力比 连通性 后评估 适用性 压裂液 压裂井 预测 井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凝析油析出时的底水凝析气藏见水时间预测新方法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烈辉 严谨 +5 位作者 李允 李晓平 罗涛 胡勇 钟兵 陈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4-75,共2页
底水凝析气藏气井见水时间预测通常忽略了凝析油析出的影响 ,因此造成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有较大差异。为了更好地开发底水凝析气藏 ,需考虑析出的凝析油的影响。为此 ,文章在一定的简化条件下 ,根据描述水锥现象的相对简单的解析模型来... 底水凝析气藏气井见水时间预测通常忽略了凝析油析出的影响 ,因此造成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有较大差异。为了更好地开发底水凝析气藏 ,需考虑析出的凝析油的影响。为此 ,文章在一定的简化条件下 ,根据描述水锥现象的相对简单的解析模型来讨论水锥的形成 ,推导出底水凝析气藏在凝析油析出时的见水时间预测公式。通过实例分析说明在对底水凝析气藏见水时间的预测时必须考虑凝析油的影响。该公式为深入研究水锥的机理以及控制见水时间等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这对做好底水凝析气藏的生产管理工作是十分有帮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油 凝析气藏 预测方法 底水 地层压力 毛管力 气体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贴近度在储层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冯国庆 李允 谈德辉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46-49,共4页
为了克服测井解释中通常采用的最大隶属原则进行决策分析导致信息丢失所引起的判别结果的偏差,将模糊数学中的非对称贴近度分析法与神经网络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各分量信息建立了一种基于模糊贴近度的神经网络识别法。通过临盘油田实际... 为了克服测井解释中通常采用的最大隶属原则进行决策分析导致信息丢失所引起的判别结果的偏差,将模糊数学中的非对称贴近度分析法与神经网络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各分量信息建立了一种基于模糊贴近度的神经网络识别法。通过临盘油田实际资料解释表明,在储层识别中采用该方法可大大改善解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贴近度 神经网络 储集层 油田 油气层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体分类评价的模糊综合评判 被引量:26
13
作者 欧成华 陈景山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7-10,共4页
依据模糊综合评判法,分别采用相关分析法和相对值比较法确定了砂体分类的评价标准;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因数权重;用函数分段法确定了单因数隶属度。经过多个变换模型的对比分析,选择合适的模型,利用最大隶属原则评价出砂体类属。大... 依据模糊综合评判法,分别采用相关分析法和相对值比较法确定了砂体分类的评价标准;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因数权重;用函数分段法确定了单因数隶属度。经过多个变换模型的对比分析,选择合适的模型,利用最大隶属原则评价出砂体类属。大芦家地区东营组13个单砂层砂体分类的实验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层 砂体 分类 模糊识别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识别方法在储层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正锋 燕军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4-6,共3页
以储层测井信息所反应的储层地质特性—一种模糊信息为基础,利用模糊识别方法,建立了吐哈油田各种储层测井信息的模糊隶属函数和隶属方程;所得隶属度的大小可以用来判断储层的所属类型。虽然建模过程中需要较多的建模样本,但模糊识... 以储层测井信息所反应的储层地质特性—一种模糊信息为基础,利用模糊识别方法,建立了吐哈油田各种储层测井信息的模糊隶属函数和隶属方程;所得隶属度的大小可以用来判断储层的所属类型。虽然建模过程中需要较多的建模样本,但模糊识别方法是一种多参数方法,它具有思想简单、计算速度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测井信息 稠油 模糊识别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压裂单井动态预测 被引量:11
15
作者 郭建春 赵金洲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3-27,共5页
采用油水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一套二维二相油藏─裂缝系统模型,按非径向流计算压裂井压裂前后的产能及含水率变化,考虑了井壁污染、裂缝壁面污染、裂缝导流能力随位置和时间变化、地层的非均质性及各向异性和流体的膨胀性... 采用油水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一套二维二相油藏─裂缝系统模型,按非径向流计算压裂井压裂前后的产能及含水率变化,考虑了井壁污染、裂缝壁面污染、裂缝导流能力随位置和时间变化、地层的非均质性及各向异性和流体的膨胀性等因素对压裂井生产动态的影响,研制出一套预测水力压裂前后生产动态规律的模拟软件。通过实例计算表明,本文提供的模型和方法及研制的软件,既可用于预测压裂后的增产效果和压裂前后的生产动态,又可用于水力压裂方案的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层 水力压裂 数值模拟 动态分析 压裂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网络的储层质量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冉启全 李士伦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85-390,共6页
将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与神经网络技术相结合,把神经网络的自学习功能引入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中,使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具有自学习功能,从而通过自学习功能来获得评价参数的权重,使权重的确定既科学又合理,使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更趋于完善。
关键词 储集层 质量评价 模糊数学 综合评价 油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防垢剂的研制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东滨 周吉萍 《钻采工艺》 CAS 1999年第1期58-60,共3页
将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和甲基丙烯酸(MAA)共聚,合成了一种新的防垢剂,测定了合成产品针对CaCO3成垢体系和CaSO4成垢体系的防垢率,并评价了成垢体系离子浓度、体系温度、体系平衡时间对防垢率的影响.结... 将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和甲基丙烯酸(MAA)共聚,合成了一种新的防垢剂,测定了合成产品针对CaCO3成垢体系和CaSO4成垢体系的防垢率,并评价了成垢体系离子浓度、体系温度、体系平衡时间对防垢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品具有很强的防垢、抗温及持久作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垢 防垢 防垢剂 防腐 石油机械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液用两性聚合物降滤失剂SA 被引量:10
18
作者 赵东滨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97-300,共4页
合成了一系列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钠/丙烯磺酸钠三元共聚物,考察了此系列(SA系列)合成产物的抗卤胺钙性能,抑制性能,在淡水,盐水及高钙盐水基浆中的降滤失性能及所处理基浆的流变性能,研究结果表明,SA系列两性离... 合成了一系列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钠/丙烯磺酸钠三元共聚物,考察了此系列(SA系列)合成产物的抗卤胺钙性能,抑制性能,在淡水,盐水及高钙盐水基浆中的降滤失性能及所处理基浆的流变性能,研究结果表明,SA系列两性离子聚合物抗盐化抗钙,抑制性强,具有一定的降滤失性能,可用作钻井液降滤失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离子聚合物 降滤失剂 SA系列 钻井液 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地球化学外能与内能的转换 被引量:2
19
作者 洪庆玉 邓涛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31-39,共9页
岩石在地表条件下具有q值增大规律。岩浆岩和变质岩在地表条件下,吸收太阳等宇宙能转化成沉积岩;在地壳深处,沉积岩释放这些能量转化成岩浆岩或变质岩。能量的上述转换,是通过内生的低晶格能矿物与外生的高晶格能矿物负载者实现的;是通... 岩石在地表条件下具有q值增大规律。岩浆岩和变质岩在地表条件下,吸收太阳等宇宙能转化成沉积岩;在地壳深处,沉积岩释放这些能量转化成岩浆岩或变质岩。能量的上述转换,是通过内生的低晶格能矿物与外生的高晶格能矿物负载者实现的;是通过硅、铝主导控制元素,以及氧、钠、钾、钙、镁和铁等实现的。外能补充内能并通过内能起作用,从而成为改造地球面貌的宏伟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 地球化学 晶格能 能量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磺酸-栲胶接枝共聚物在Fe^(2+)存在下的螯合收缩效应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黎明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61-164,共4页
本文以 Fe^(2+)-木质素磺酸-栲胶合成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粘度测定、电镜观察和吸附试验,研完了这种有机降粘剂在高价金属离子存在下的螯合收缩效应。在 Fe^(2+)存在下,木质素-栲胶接枝共聚物(LGV)分子会发生螯合收缩,此效应在一定条件... 本文以 Fe^(2+)-木质素磺酸-栲胶合成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粘度测定、电镜观察和吸附试验,研完了这种有机降粘剂在高价金属离子存在下的螯合收缩效应。在 Fe^(2+)存在下,木质素-栲胶接枝共聚物(LGV)分子会发生螯合收缩,此效应在一定条件下会影响 LGV 分子在粘土上的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螯合收缩 泥浆减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