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石油高校勘探类专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 |
谌海云
颜其彬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
1999 |
0 |
|
2
|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前陆盆地演化及油气勘探目标 |
胡受权
曹运江
黄继祥
牟中海
|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9 |
22
|
|
3
|
吐哈盆地红南—红西地区油气负压系统成因 |
李延钧
陈义才
黄健全
杨远聪
蔡正旗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
1999 |
17
|
|
4
|
川东层滑系统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
李本亮
孙岩
陈伟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8 |
16
|
|
5
|
四川盆地南北缘志留系的锶和碳、氧同位素演化及其地质意义 |
张廷山
俞剑华
边立曾
S.Kershaw
陈晓慧
兰光志
万云
|
《岩相古地理》
CSCD
|
1998 |
20
|
|
6
|
塔里木盆地东河塘构造石炭系东河砂岩储层碱敏损害机理 |
沈明道
唐洪明
康毅力
熊友明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
1998 |
8
|
|
7
|
四川盆地川东地区三叠系嘉陵江组第二段滩微相的发育分布及对气藏形成的控制 |
黄继祥
曾伟
张高信
冉宏
|
《沉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1995 |
16
|
|
8
|
英买2~3构造侏罗系至志留系测井储层评价 |
陈科贵
谌海云
关雎
李进福
张莉
张永忠
王焕增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
1999 |
2
|
|
9
|
辽河盆地东部凸起及邻区奥陶系储层特征 |
李凌
方少仙
王兴志
侯方浩
黄淑芳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
2000 |
1
|
|
10
|
四川盆地九龙山构造须二段致密砂岩孔隙的成因及勘探意义 |
康毅力
韩耀文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
1989 |
5
|
|
11
|
广西平果地区二叠纪、早三叠世沉积体系研究 |
罗强
侯方浩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
1990 |
2
|
|
12
|
陕甘宁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孔喉大小与孔隙度和渗透率间的关系 |
廖明光
付晓文
何光怀
张宗林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
1995 |
3
|
|
13
|
系统论在生物礁古生态研究中的应用 |
张廷山
高卫东
蓝光志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
1991 |
0 |
|
14
|
弹性纵波在水平层状介质中反射系数的计算 |
雷晓
易宗富
杜胜明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
1991 |
0 |
|
15
|
论煤系地层烃产物初次运移的相态界线 |
陈义才
李绍基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
1991 |
0 |
|
16
|
应用地球物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 |
谌海云
颜其彬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
1999 |
0 |
|
17
|
论陨石系列受晶格能控制的规律 |
洪庆玉
邓涛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
1991 |
0 |
|
18
|
《石油天然气储层地质学》教材简介 |
方少仙
侯方浩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
1999 |
0 |
|
19
|
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付晓文
张帆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
1999 |
0 |
|
20
|
5开展CAI研究全面提高石油地质专业课教学质量 |
罗明高
黄健全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
199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