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学科建设和绩效考核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动态调整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杨雁 刘敏 李丹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1-86,共6页
推动"双一流"高校建设是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和高等教育综合实力的重要"中国战略",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是省属"双一流"高校学科建设的生力军。文章从二级管理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宏观分配优势,加强顶层设... 推动"双一流"高校建设是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和高等教育综合实力的重要"中国战略",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是省属"双一流"高校学科建设的生力军。文章从二级管理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宏观分配优势,加强顶层设计,借助NVivo11质性分析软件梳理了我国现阶段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相关文献,构建了上一年度招生工作考核(负面清单)和学科专项支持计划的两阶段研究生招生指标体系,建立了相应的研究生招生指标动态调整分配模型。以省属"双一流"建设高校西南石油大学2020年度招生指标分配为例,采用该方法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学科指标进行分配,结果表明该分配模型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能有效提升研究生招生管理水平,促进省属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研究生教育的内外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属“双一流”高校 学术型研究生 学科建设 绩效考核 招生计划 动态调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的表现与成因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肖虎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0期64-65,共2页
网络在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便利和机会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一些问题,如网络暴力、变态网恋、病毒黑客、垃圾信息、网络性心理障碍等,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网络道德危机,如诚信危机、价值危机、主体危机和安全危机等。引起这... 网络在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便利和机会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一些问题,如网络暴力、变态网恋、病毒黑客、垃圾信息、网络性心理障碍等,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网络道德危机,如诚信危机、价值危机、主体危机和安全危机等。引起这些危机的主要原因有制度原因、文化原因、主体原因、技术原因等几个方面。面对网络发展带来的问题,研究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的表现与成因就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 道德危机 表现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田河气田奥陶系底水气藏水侵机理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程开河 江同文 +4 位作者 王新裕 牟伟军 潘昭才 施英 王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8-110,共3页
塔里木盆地和田河气田奥陶系底水气藏为裂缝性碳酸盐岩气藏,地质研究表明,该气藏水侵的主要方式为水锥型。为了分析该气藏底水上升规律,给开发方案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决定利用单井剖面模型对水锥机理进行研究。在分析其主要地质特征的基... 塔里木盆地和田河气田奥陶系底水气藏为裂缝性碳酸盐岩气藏,地质研究表明,该气藏水侵的主要方式为水锥型。为了分析该气藏底水上升规律,给开发方案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决定利用单井剖面模型对水锥机理进行研究。在分析其主要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单井剖面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不同水体大小、不同有效厚度、不同射开厚度、不同非渗透层、不同地层渗透率、不同生产压差以及水平井技术对底水锥进的影响。结果发现,水体大小等因素都对底水锥进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水平井则可以把“底水锥进”演变为“底水推进”。通过机理研究基本搞清了气藏底水运动规律,得出了防止和控制底水上升的措施。据此,建议气藏开发时采用水平井技术,气井部署在储层有效厚度大、平面渗透率较高、垂向渗透率较低的区域,射孔时应有一定的避射厚度,生产时要注意控制生产压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田河气田 底水气藏 裂缝(地质) 碳酸盐岩 水锥 机理 数值模拟 开发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钻大斜度水平井最小注气量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袁兆广 周开吉 +2 位作者 孟英峰 万永生 钟水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5-68,共4页
针对气体钻井如何确定合理的钻井流体力学参数的难点。以前沿用的气体钻井参数计算方法,因其依据的假设条件带有局限性,其设计气量都比实际情况偏小。为此,通过钻铤与钻杆交界面、套管与裸眼交界面进行分析和判断,以空气钻井流体力学参... 针对气体钻井如何确定合理的钻井流体力学参数的难点。以前沿用的气体钻井参数计算方法,因其依据的假设条件带有局限性,其设计气量都比实际情况偏小。为此,通过钻铤与钻杆交界面、套管与裸眼交界面进行分析和判断,以空气钻井流体力学参数设计为依据。从力学分析入手,根据空气动力学翼型的气动特性,引入薄翼理论,对岩屑颗粒进行受力分析,探讨了气体钻大斜度水平井有效携带岩屑的最小排量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计算气体钻大斜度水平井流体力学参数的方法和公式,并且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井内环空压力分布规律、环空携屑能量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水平井携岩的最小气量。计算结果与油气田实际应用情况符合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气体钻井 钻具 流速 排量 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质/胶质影响稠油乳状液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陈玉祥 陈军 +2 位作者 潘成松 李刚 肖喜庆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94-196,200,共4页
对稠油乳状液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沥青质和胶质作为天然的乳化剂,对稠油乳状液的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沥青质的分散性是影响乳状液油水界面膜强度的重要因素,胶质是沥青质的良溶剂,和沥青质具有强的协同作用,同时发现在稠油中... 对稠油乳状液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沥青质和胶质作为天然的乳化剂,对稠油乳状液的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沥青质的分散性是影响乳状液油水界面膜强度的重要因素,胶质是沥青质的良溶剂,和沥青质具有强的协同作用,同时发现在稠油中添加溶解剂对沥青质的分散性有较大的改善,从而增强了稠油乳状液的稳定性。研究认为,胶质含量为4%,沥青质含量为0.5%的情况下,乳状液稳定性较好,并且随着两者的大量增加或者减少,都不利于稠油乳状液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状液 沥青质 胶质 溶剂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稀采油在塔河油田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杨亚东 杨兆中 +2 位作者 甘振维 蒋海 曾夏茂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3-55,64,共4页
塔河油田是中石化在西部的主产油田,该区块具有超深、超稠等特点。针对塔河油田超深层稠油油藏的特点,在对稠油特性及深井举升工艺研究基础上,结合室内掺稀降粘评价,利用多相管流计算方法分析深井稠油掺稀降粘优化设计模型,对掺稀降粘... 塔河油田是中石化在西部的主产油田,该区块具有超深、超稠等特点。针对塔河油田超深层稠油油藏的特点,在对稠油特性及深井举升工艺研究基础上,结合室内掺稀降粘评价,利用多相管流计算方法分析深井稠油掺稀降粘优化设计模型,对掺稀降粘工艺在塔河油田的应用在理论上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评价。现场运用表明,掺稀降粘工艺是一种适合塔河油田超深层稠油开采的主要采油工艺和增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采油工艺 掺稀降粘 多相流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不整合类型与油气运聚关系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郭维华 牟中海 +1 位作者 赵卫军 邓国强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共3页
针对准噶尔盆地不整合实际资料,根据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超-削关系,提出了一种新的不整合类型划分方案。这种方案将不整合划分为四种类型:上超/削蚀型、整一/削蚀型、上超/整一型、整一/整一型。并且通过对不整合类型与油气运聚关... 针对准噶尔盆地不整合实际资料,根据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超-削关系,提出了一种新的不整合类型划分方案。这种方案将不整合划分为四种类型:上超/削蚀型、整一/削蚀型、上超/整一型、整一/整一型。并且通过对不整合类型与油气运聚关系研究认为:上超/削蚀型,不整合面上、下对油气聚集最有利;整一/削蚀型,不整合面之上有利于油气的运移,不整合面之下有利于油气的聚集;上超/整一型,不整合面之上有利于油气的聚集,不整合面之下有利于油气的运移;整一/整一型,不整合面上、下对油气运移有利,只有在断层与褶皱的配合下,才有利于油气的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不整合面 不整合类型 油气运移 油气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断块油藏CO_2单井吞吐强化采油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国强 孙雷 +3 位作者 孙良田 吴应川 郭肖 杜志敏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1-66,共6页
受多断层切割的复杂断块油藏,所形成的众多小断块单元油藏井间连通性差、边界封闭、地层能量有限、开采中地层能量下降快、难以采用早期注水等方式大规模开采。而采用CO2吞吐强化采油方式对此类油藏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为此,针对复... 受多断层切割的复杂断块油藏,所形成的众多小断块单元油藏井间连通性差、边界封闭、地层能量有限、开采中地层能量下降快、难以采用早期注水等方式大规模开采。而采用CO2吞吐强化采油方式对此类油藏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为此,针对复杂小断块低能量油藏单元的地质开发特征,在对油井目前地层流体进行相态分析基础上,通过 cO2-油藏流体膨胀实验,确定CO2吞吐的驱替机理,再通过CO2吞吐长岩心驱替实验确定CO2吞吐增产原油的程度和时效性。然后建立了针对实际小断块单元油藏单井CO2吞吐的地质和数值模拟模型,在对注气前油井生产动态进行历史拟合基础上,对CO2吞吐强化采油过程中的工艺操作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重点讨论注气时机和周期注入量对小断块单元油藏增产效果的影响,分析不同注气时机CO2吞吐前后近井地层原油饱和度和压力分布变化规律。从而得出适合于小断块单元油藏CO2单井吞吐强化采油的有效时机和最佳操作参数选择,为小断块单元油藏实施CO2吞吐强化采油可行性方案设计提供了系统的室内综合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断块油藏CO2吞吐 长岩心驱替实验 数值模拟 注气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夹层对薄层底水油藏排水采油动态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彭得兵 唐海 +2 位作者 吕栋梁 韩力 王中武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38,共3页
在薄层底水油藏开发过程中,由于油层下部水体发育,能量充足,极易发生底水锥进现象,从而导致其开发效果变差.双层完井排水采油技术可以抑制底水锥进,达到解放油层生产潜力、改善油藏开发效果的目的.基于其原理并结合陆梁油田陆9井区呼图... 在薄层底水油藏开发过程中,由于油层下部水体发育,能量充足,极易发生底水锥进现象,从而导致其开发效果变差.双层完井排水采油技术可以抑制底水锥进,达到解放油层生产潜力、改善油藏开发效果的目的.基于其原理并结合陆梁油田陆9井区呼图壁河组K1h23油藏的储集层参数,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理想单井模型下隔夹层对排水采油动态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有效的隔板能够很好地抑制底水锥进,但隔板尺寸大小与排水规模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底水油藏 隔夹层 双层完井 排水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双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表面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杨彦东 胡星琪 +1 位作者 陈明贵 李晓敏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8期1187-1189,1193,共4页
以无水对氨基苯磺酸、1,2-二溴乙烷、溴代十二烷等为主要原料制备了双阴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N,N’-(十二烷基二对苯磺酸钠)乙二胺(HY-12)。采用IR光谱测试技术对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了初步鉴定,并考察了无机盐对HY-12表面活性的影响... 以无水对氨基苯磺酸、1,2-二溴乙烷、溴代十二烷等为主要原料制备了双阴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N,N’-(十二烷基二对苯磺酸钠)乙二胺(HY-12)。采用IR光谱测试技术对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了初步鉴定,并考察了无机盐对HY-12表面活性的影响。该目标产物水溶液的cmc(5.0×10-4mol/L)是十二烷基磺酸钠的1/20,在临界胶束浓度下的γcmc(27.5 mN/m)比十二烷基磺酸钠(39.0 mN/m)低11.5 mN/m。目标产物与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复配产生了较好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子表面活性剂 合成 表面活性 复配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S自转向酸变黏机理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何春明 陈红军 +1 位作者 刘岚 翟锐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2010年第4期84-86,共3页
VES自转向酸分流酸化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能够实现大井段、多层系储层改造的新方法,依靠酸液特殊的变黏特性实现酸液的自主分流,提高分流酸化设计针对性以及施工成功率和有效率。从影响VES自转向酸黏度变化的pH值以及无机盐入手,通过系... VES自转向酸分流酸化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能够实现大井段、多层系储层改造的新方法,依靠酸液特殊的变黏特性实现酸液的自主分流,提高分流酸化设计针对性以及施工成功率和有效率。从影响VES自转向酸黏度变化的pH值以及无机盐入手,通过系统实验发现:在无CaCl2等无机离子的情况下,酸液pH值变化能使VES自转向酸具有较高的黏度,在鲜酸环境下,加入CaCl2对酸液黏度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在残酸环境下,加入CaCl2使酸液黏度明显增加;此外,与不加CaCl2的残酸相比,加入CaCl2后酸液达到最大黏度所对应的pH值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产措施 分流酸化 VES自转向酸 变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中沙河街原油析蜡及其乳化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熊小琴 敬加强 +2 位作者 敬灵机 田华 黄敏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7-110,共4页
针对渤中沙河街原油海底管道输送的潜在安全隐患,采用影像分析仪及配套的程控水浴,观测和分析了沙河街原油从65℃到20℃的析蜡过程,确定了其析蜡点与析蜡高峰温度范围。采用HAAKERS600流变仪,测定了沙河街原油及其掺高温水的油水乳状液... 针对渤中沙河街原油海底管道输送的潜在安全隐患,采用影像分析仪及配套的程控水浴,观测和分析了沙河街原油从65℃到20℃的析蜡过程,确定了其析蜡点与析蜡高峰温度范围。采用HAAKERS600流变仪,测定了沙河街原油及其掺高温水的油水乳状液的流变曲线与粘温曲线,评价了沙河街原油的乳化特性。结果表明沙河街原油的析蜡点与粘温异常点分别为51℃与30℃,析蜡高峰温度为35~20℃;当掺水量低于70%时,80℃的沙河街油水混合液在25℃的室温下自然冷却,同时用700~800r/min的转速搅拌,在2h内均可充分乳化,其反相点为70%,这为沙河街原油海底管道掺高温水输送的安全操作提供了依据,并可供其他原油的相关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蜡原油 析蜡 乳状液 反相点 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芥子酰胺丙基甜菜碱变粘酸化液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郑云川 赵立强 刘平礼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2-306,316,共6页
简介了两性表面活性剂芥子酰胺丙基甜菜碱(SAP-BET)的合成及其酸液变粘原理,实验考察了变粘特性.模拟酸液中SAP-BET浓度为体积分数,酸浓度为质量分数,表观粘度(AV)为170 s-1测定值.在25℃、50~1700 s-1范围,15%盐酸中SAP-BET浓度≤2%... 简介了两性表面活性剂芥子酰胺丙基甜菜碱(SAP-BET)的合成及其酸液变粘原理,实验考察了变粘特性.模拟酸液中SAP-BET浓度为体积分数,酸浓度为质量分数,表观粘度(AV)为170 s-1测定值.在25℃、50~1700 s-1范围,15%盐酸中SAP-BET浓度≤2%时为牛顿流体,≥3%时为假塑性流体,加入6% SAP-BET时25℃的上行和下行流变曲线重合,100℃时不重合.在25~120℃范围,含6% SAP-BET的15%~28%盐酸粘(AV)温曲线在~75℃时有最大值,酸浓度的影响不大.6% SAP-BET乏盐酸pH升至1.3时,AV急剧上升至>200 mPa*s,pH继续升高时大体维持不变,温度(25~120℃)的影响不大;pH=4.0的乏盐酸在25~150℃范围的粘(AV)温曲线在~75℃时有最大值,SAP-BET浓度越高则AV越高.6%甲酸+6%~18%盐酸+1%~7.5% SAP-BET混合酸液的乏酸液(pH=4.0),100℃下的AV随SAP-BET浓度增大而显著增大,随盐酸浓度增大而略为增大;12%盐酸+3%~12%甲酸+7.5% SAP-BET混合酸的乏酸液,pH升至0.8~1.3时100℃下的AV急剧增大并大体维持不变,所达到的AV值低于相应的盐酸乏酸液,随甲酸浓度增大而减小,甲酸浓度为3%~6%时超过200 mPa*s.Fe3+(>0.5%)和互溶剂严重影响SAP-BET的功能.推荐6% SAP-BET+15%~28%盐酸体系为碳酸盐岩地层酸化用的变粘酸,7.5% SAP-BET+12%盐酸+6%甲酸体系为砂岩地层酸化时土酸的分流酸.图10参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子酰胺丙基甜菜碱(SAP-BET) 两性表面活性剂 酸液稠化剂 乏酸 胶束凝胶 流变性 变粘特性 盐酸液 甲酸盐酸混合酸液 液流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油田污水处理的纳米TiO_2光催化剂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周志凌 叶仲斌 +2 位作者 路俊刚 何伟 吴秀军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1-324,共4页
采用正交设计实验方法,以亚甲基蓝在20 mg/L水溶液中的光降解率为性能指标,研究了TiO2凝胶的制备方法,确定正钛酸四乙酯、乙醇、水、醋酸的最佳配比为5∶30∶3∶2。将按此工艺制备的TiO2凝胶陈化几天后承载于钛板上,在不同温度下煅烧,... 采用正交设计实验方法,以亚甲基蓝在20 mg/L水溶液中的光降解率为性能指标,研究了TiO2凝胶的制备方法,确定正钛酸四乙酯、乙醇、水、醋酸的最佳配比为5∶30∶3∶2。将按此工艺制备的TiO2凝胶陈化几天后承载于钛板上,在不同温度下煅烧,由煅烧物的X射线衍射图谱得知,锐钛相纳米晶粒随煅烧温度升高(250-600℃)而增大,光降解率则在煅烧温度为550℃时达到最高,超过80%,550℃为最佳煅烧温度。将3 g催化剂载于10×10(cm)钛板上,置于盛有3 L彩南油田污水的光解槽中,紫外灯装于水面以上10 cm处,光照30 min后,污水中溶解氧(0.015 mg/L)减少66.7%,硫化物(8 mg/L)减少50%,SRB菌(2.5×104个/mL)和TGB菌(6.0×103个/mL)减少99.9%和99.6%,悬浮物(28 mg/L)减少82.1%,含油量(86.5 mg/L)减少88.7%,腐蚀率(1.145 mm/a)则增加74.7%。图3表2参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剂 纳米二氧化钛 制备 污水处理 光催化降解 油田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约束波阻抗随机模拟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杜本强 朱仕军 +1 位作者 常智 彭才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9-11,9+8,共5页
地震约束波阻抗随机模拟是以测井资料作为条件数据进行模拟,地震数据仅作为约束条件而不直接参与模拟计算,避开了噪声等因素的影响,其模拟结果可以达到测井数量级的高分辨率模拟实现,并可以跟测井资料进行直接对比。该方法充分利用了随... 地震约束波阻抗随机模拟是以测井资料作为条件数据进行模拟,地震数据仅作为约束条件而不直接参与模拟计算,避开了噪声等因素的影响,其模拟结果可以达到测井数量级的高分辨率模拟实现,并可以跟测井资料进行直接对比。该方法充分利用了随机模拟的垂向高分辨率和地震数据的横向分辨率性质,在地质和地层模型内将地震反射数据转换为波阻抗值。在每一个地震道位置,对随机模拟实现用测井资料和地震数据进行约束,通过使一个局部目标函数的最小化来寻找最符合实际地震道的随机模拟结果,由此获得所需的高分辨率波阻抗实现,使随机模拟的不确定性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阻抗 随机函数 随机模拟 高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可钻性评价方法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3
16
作者 邓理 李黔 高自力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7-29,142,共3页
在油气田的勘探开发过程中,岩石的可钻性是指导地质分层和钻头选型的重要依据。自50年代以来,石油行业普遍采用室内岩心实测法确定地层岩石的可钻性级值,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但是对于缺少岩心资料的地区来说,这种方法的应用受到了一... 在油气田的勘探开发过程中,岩石的可钻性是指导地质分层和钻头选型的重要依据。自50年代以来,石油行业普遍采用室内岩心实测法确定地层岩石的可钻性级值,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但是对于缺少岩心资料的地区来说,这种方法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80年代初期,国内外广大的科研工作者开始了利用测井数据以及岩屑资料评价岩石可钻性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并在现场得到了应用。文中针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岩石可钻性评价方法研究的发展现况,结合其测量方法的基础上加以分析,指出传统的室内测量方法应用的局限性,综合对比了数理统计方法中的利用岩屑硬度确定岩石可钻性应用的优势,展望了在以后的地层岩石可钻性评价工作中应将岩屑硬度法作为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屑 可钻性级值 钻井 声波时差 岩石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溶解度实验的硫沉积模型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付德奎 郭肖 邓生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7-59,共3页
四川东北部相继发现了普光、罗家寨等一大批高含硫气藏。高含硫气藏在气体开采过程中,随着地层压力不断下降,元素硫达到临界饱和态后将从气相中析出,并在储层孔隙及喉道中沉积,从而导致地层孔隙度和渗透率降低,严重时造成气井停产。根... 四川东北部相继发现了普光、罗家寨等一大批高含硫气藏。高含硫气藏在气体开采过程中,随着地层压力不断下降,元素硫达到临界饱和态后将从气相中析出,并在储层孔隙及喉道中沉积,从而导致地层孔隙度和渗透率降低,严重时造成气井停产。根据硫在天然气中的溶解机理以及物质平衡原理建立了高含硫气藏硫沉积预测模型,以罗家寨气田罗7井为例,预测了不同压力范围下的含硫饱和度以及硫沉积对气井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地层压力下降到40MPa时,气井产量下降了82.5%,地层压力下降到37MPa时,气井将停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硫气藏 溶解度实验 硫沉积 模型 罗家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钻井中钻柱力学性能及冲蚀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东洋 王垒超 +1 位作者 张涛 王钱钱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8-164,共7页
由于在破岩过程中受到冲击,气体钻井中的钻柱产生了交变应力,而钻柱旋转加剧了交变应力的变化,同时气体携带岩屑对钻柱产生冲蚀,加速了钻柱的失效。钻柱主要失效形式为疲劳断裂,这跟钻柱所受应力大小及变化密不可分,因此,开展气体钻井... 由于在破岩过程中受到冲击,气体钻井中的钻柱产生了交变应力,而钻柱旋转加剧了交变应力的变化,同时气体携带岩屑对钻柱产生冲蚀,加速了钻柱的失效。钻柱主要失效形式为疲劳断裂,这跟钻柱所受应力大小及变化密不可分,因此,开展气体钻井过程中钻柱力学性能和冲蚀研究,掌握钻柱应力变化规律及岩屑对钻柱的冲蚀规律,是减小和防止钻柱失效的基础工作,对增加气体钻井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降低钻井成本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使用一种已开发出的可同时模拟气体钻井钻具振动和冲蚀的装置,进行了不同钻具组合情况下,气体钻井钻柱同时受振动和冲蚀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气体钻井过程中,配置扶正器将使钻柱所受交变应力值变化范围降低40%以上,扶正器和减振器的配合使用将使交变应力值变化范围下降50%,因此,扶正器和减振器的配合使用,将大幅降低钻柱所受交变应力,并延长交变应力作用周期,从而降低钻柱失效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钻井 力学性能 实验研究 交变应力 冲蚀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高压高产气井压后防砂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振英 慈建发 +2 位作者 龙学 谭明文 张绍彬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4-46,共3页
川西坳陷致密砂岩气藏拥有大量的高压高产气井,支撑剂回流出砂问题比较突出。由于气井压力高、产量高、流速快,加砂压裂后常出现支撑剂回流出砂的现象,对井口及地面流程管线闸阀、地面设备造成强烈的冲蚀破坏作用,已经严重影响到气田高... 川西坳陷致密砂岩气藏拥有大量的高压高产气井,支撑剂回流出砂问题比较突出。由于气井压力高、产量高、流速快,加砂压裂后常出现支撑剂回流出砂的现象,对井口及地面流程管线闸阀、地面设备造成强烈的冲蚀破坏作用,已经严重影响到气田高压高产气井的正常生产。针对川西高压高产气井压后出砂对井口及地面流程管线闸阀、地面设备造成的不利影响,在结合实际的工程地质特征和生产情况及对压裂井出砂影响因素的分析基础上,通过优化测试排液工艺、优化压裂施工后期的顶替液量、优化压裂液破胶性能及采用纤维支撑剂压裂工艺,提出了有效的预防出砂对策,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防砂效果,保障了高压高产气井的安全、高效、正常生产,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气井 压裂 防砂 四川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S自转向酸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何春明 陈红军 +1 位作者 刘岚 刘超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3期246-249,253,共5页
VES自转向酸分流酸化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实现大井段、多层系储层改造新方法。酸岩反应动力学参数对预测酸液变粘时间以及变粘位置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试验在90℃、8MPa的实验条件下,利用旋转圆盘仪来测定VES自转向酸体系酸岩反应动... VES自转向酸分流酸化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实现大井段、多层系储层改造新方法。酸岩反应动力学参数对预测酸液变粘时间以及变粘位置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试验在90℃、8MPa的实验条件下,利用旋转圆盘仪来测定VES自转向酸体系酸岩反应动力学的相关参数。研究表明:在不同酸液浓度下反应速率方程中反应级数m=0.7079,反应速率常数k=5.8439×10-6(mol/L)-m.mol/s.cm2。对不同浓度酸液体系的系统传质速率研究表明,在三种不同酸液浓度下系统传质速率分别为:1.0475×10-5mol/cm2.s、8.6567×10-6mol/cm2.s和5.3371×10-6mol/cm2.s,从实验数据看,在高温下VES自转向酸体系反应速率较快,体系pH值上升快,酸液进入储层后迅速建立起粘性堵塞,达到转向分流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向酸化 VES自转向酸 非牛顿流体 反应动力学 传质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