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边界引导与跨尺度信息交互网络用于遥感影像水体提取
1
作者 陈佳雪 肖东升 陈虹宇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3,共9页
准确的水体提取对水资源保护、城市规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遥感影像中,由于地物众多、环境复杂且不同水体可能具有不同形态、尺度及光谱特征,水体难免会与其他地物产生类内异质性及类间相似性。现有方法未充分探索边界线索... 准确的水体提取对水资源保护、城市规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遥感影像中,由于地物众多、环境复杂且不同水体可能具有不同形态、尺度及光谱特征,水体难免会与其他地物产生类内异质性及类间相似性。现有方法未充分探索边界线索以及未充分利用不同层之间的语义相关性及多尺度表达,导致从遥感影像中准确提取水体仍然是一项挑战性任务。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边界引导与跨尺度信息交互网络(boundary guidance and cross-scale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network,BGCIINet)用于遥感影像水体提取。首先,本文首次结合Sobel算子提出了一个边界引导(boundary guidance,BG)模块,该模块可以有效捕获低层次特征中的边界线索并高效嵌入解码器为其提供丰富的边界知识;其次,为了加强网络多尺度表达能力,促进层与层之间的信息交流,提出了一个跨尺度信息交互(cross-scale information interaction,CII)模块。在2个数据集上进行了广泛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优于其他4种先进方法,在面对挑战性的场景时具有更丰富的边界细节及完整度,能够更好地应用于遥感影像水体提取并为后续研究提供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提取 边界引导 跨尺度特征 遥感影像 语义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类动力学遥感的应急建设人群定量估计方法——以火神山医院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肖东升 薛子儒 +2 位作者 于冰 苏勇 戴小军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1-60,共10页
由于遥感对“地”观测仅对直接的遥感影像进行了可译的物像分析解释,而对此现象背后“人”的观测与解读不足。该文提出结合人类动力学和遥感相关理论的人类动力学遥感,利用遥感科学与技术解决人类动力学对人类活动的定量反演问题,揭示... 由于遥感对“地”观测仅对直接的遥感影像进行了可译的物像分析解释,而对此现象背后“人”的观测与解读不足。该文提出结合人类动力学和遥感相关理论的人类动力学遥感,利用遥感科学与技术解决人类动力学对人类活动的定量反演问题,揭示由人与其活动物要素的相互转换机制,对人群数量做出快速估计;最后以2020年初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时期遥感图像为例,实验表明此方法的可行性,且为应急救援提供快速监测评估和人员调度等方面的多手段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动力学 人类动力学遥感 火神山医院 遥感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信息的高空间分辨率人口分布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治成 肖东升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1-261,共11页
针对已有的人口空间化研究多采用静态数据、时空分辨率较低、在应急救援等方面实用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使用高时空分辨率数据,结合城市圈层结构理论和主成分分析法的建筑物尺度人口估算方法。以成都市为例,利用腾讯位置大数据,通过... 针对已有的人口空间化研究多采用静态数据、时空分辨率较低、在应急救援等方面实用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使用高时空分辨率数据,结合城市圈层结构理论和主成分分析法的建筑物尺度人口估算方法。以成都市为例,利用腾讯位置大数据,通过计算不同城市圈层的定位率,得到了成都市不同时段1 km×1 km的人口分布数据。在此基础上,以基于建筑物中心点的泰森多边形为人口分配基本单元,结合宜出行热力数据和POI数据,分别计算其对人口分布的贡献值并赋予计算权值,得到了成都市青羊区建筑物尺度人口分布数据。街道尺度统计数据回归分析的决定系数R^(2)为0.9264,总体精度较高,模拟人口分布符合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救援 主成分分析 人口分布 POI 建筑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参数空间平稳性的地理加权人口空间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肖东升 练洪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4-172,共9页
近年来,人口空间化的方法理论愈趋成熟,但对人口空间化建模中变量参数的空间平稳性处理却鲜有人关注。以土地利用数据、夜间灯光数据和人口统计数据为数据源,提出一种基于半参数地理加权回归模型(semi-parametric geographically weight... 近年来,人口空间化的方法理论愈趋成熟,但对人口空间化建模中变量参数的空间平稳性处理却鲜有人关注。以土地利用数据、夜间灯光数据和人口统计数据为数据源,提出一种基于半参数地理加权回归模型(semi-parametric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S-GWR)的人口空间化方法,并利用该模型在县级尺度进行常住人口空间化建模,最后以四川省为研究区进行比较论证。在分析变量特征的同时,利用S-GWR模型处理参数变量的空间平稳性,以提高人口估计的精度,最后生成四川省2010年1 km分辨率的人口空间分布图(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SDP)。结果表明,S-GWR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903,比传统回归模型表现更好,模型拟合的效果更优。精度验证方面,通过2个常用的人口数据集进行精度对比验证;在县一级,研究区整体SDP的平均误差和每个区县的相对误差都接近于0,比其他2个数据集有更高的精度;在乡镇一级,SDP的平均相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34.54%,5715.703人和12085.932人,均比其他2个数据集的误差更小,离散度效果更优;从乡镇准确估计个数来看,SDP准确估计的个数最多,达185个。因此,考虑参数的空间平稳性可以提高人口空间化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参数地理加权回归 空间平稳性 夜间灯光数据 土地利用 人口空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类动力学的地震压埋人员先验在室率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肖东升 钟祖峰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4-59,共6页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科学、有效地评估地震压埋人员压埋情况,是有序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人员在室率作为压埋率评估模型的主要参数之一,目前主要以作息时间区为基础以省或市为基础单元进行计算,这难以体现基础单元之下的不同市或县...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科学、有效地评估地震压埋人员压埋情况,是有序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人员在室率作为压埋率评估模型的主要参数之一,目前主要以作息时间区为基础以省或市为基础单元进行计算,这难以体现基础单元之下的不同市或县人员在室率之间的差异性。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人类动力学相关原理,运用极大似然法估算人员在室率,进而形成基于人类动力学的地震压埋人员压埋率预估模型。最后以汶川8.0级地震部分受灾学校为例,进行压埋率实际评估和模型误差分析。研究表明:提出的微观在室率能更准确地反映人员在室情况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在实际评估中模型精度达到±0.13,表明模型能达到较好的预估效果,能为震后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人类动力学 压埋人员 人员在室率 误差分析 汶川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地区“代表性人口格网数据集”精度研究——以甘宁青地区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肖东升 王宁 刘志成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5-514,共10页
高精度的人口格网数据集在风险评价、灾害应急、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发展与规划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输入数据精度和模型选择的不同导致其具有不同的特点与优势,因此评价代表性数据集的精度,分析数据集的适用条件意义重大。研究评估了世... 高精度的人口格网数据集在风险评价、灾害应急、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发展与规划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输入数据精度和模型选择的不同导致其具有不同的特点与优势,因此评价代表性数据集的精度,分析数据集的适用条件意义重大。研究评估了世界人口(WorldPop)数据集和世界第四版网格化人口(GPWv4)数据集在中国西北干旱地区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青海省的精度;以中国人口普查数据的最佳可用单位(乡镇行政区划)为研究单元,将WorldPop和GPWv4数据集与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计算统计误差和相对误差的空间分布,定量地评价各个数据集的精度;通过目视估计定性地分析数据集的映射性能,最后讨论了数据集的误差来源。统计误差结果表明:WorldPop数据集的精度更高,其相关系数(r)、均方根误(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分别达到0.76、23016、0.73和0.60,而GPWv4数据集的上述统计结果分别为0.70、22297、0.75和0.58。同时,由相对误差的空间分布可知,WorldPop数据集准确估计的区域更多。目视估计结果表明:2种人口格网数据集的映射性能类似,都具有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的特点。针对干旱地区人口格网数据集精度的评价研究,有利于分析数据集的误差来源,指导数据集的合理使用。在未来研究中,使用人类生活的辅助数据,生成干旱地区特有的人口分布模式,从而提高西北干旱区域人口数据集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格网数据集 GPWv4数据集 WorldPop数据集 精度评价 中国西北干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弹塑性时程分析的结构地震倒塌时间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魏强 肖东升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13,26,共8页
地震过程中建筑倒塌前的时间段,是人员逃生的重要阶段,研究结构地震倒塌时间规律对人员倒塌逃生避险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地震逃生方法研究的需要,基于RC框架结构的典型倒塌模式建立简化结构模型;将60条不同特性的人工地震波输入到8个结... 地震过程中建筑倒塌前的时间段,是人员逃生的重要阶段,研究结构地震倒塌时间规律对人员倒塌逃生避险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地震逃生方法研究的需要,基于RC框架结构的典型倒塌模式建立简化结构模型;将60条不同特性的人工地震波输入到8个结构模型得到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再以结构损伤指数为1的条件求得结构地震倒塌时刻;利用假设的双重调节模型和回归分析方法,对地震波峰值加速度、特征周期和结构自振周期等因素与倒塌时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特征周期和结构自振周期在峰值加速度对倒塌时间的影响中存在双重调节效应;整理已有研究文献的倒塌试验结果与回归模型对比,验证弹塑性时程计算对倒塌时间估算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塑性 时程分析 MATLAB 地震倒塌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BP神经网络技术的震后压埋人员手机定位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付锐 肖东升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6-217,共12页
近年全球地震灾害频发,如何快速准确定位压埋人员方位是震后搜救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提出的基于粒子群优化BP神经网络技术震后压埋人员手机定位方法,通过对压埋手机的定位,间接定位到被压埋人员。利用WiFi探针捕捉被压埋手机发出... 近年全球地震灾害频发,如何快速准确定位压埋人员方位是震后搜救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提出的基于粒子群优化BP神经网络技术震后压埋人员手机定位方法,通过对压埋手机的定位,间接定位到被压埋人员。利用WiFi探针捕捉被压埋手机发出的接收信号强度数据,采用高斯-卡尔曼混合滤波对数据进行处理。以粒子群优化BP神经网络解算出的压埋距离为基础,融合对数衰减模型与多项式衰减模型,建立多衰减模型融合的压埋距离修正模型,获取更为精确的压埋距离。通过加权六点质心定位算法求解压埋手机位置。实验结果表明:多衰减模型融合的压埋距离修正模型定位误差为0.579 m,相较于单一的信道衰减模型与神经网络,定位精度分别提升43.5%、30.9%和1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救援 PSO-BP神经网络 加权六点质心定位 多信道模型 混合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后特殊环境下压埋人员精确定位算法
9
作者 成鹏 肖东升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1-198,共8页
针对目前对震后压埋人员定位精度较低、探测设备成本高且易受环境影响等不足,提出适用于压埋环境特性的压埋人员手机WiFi定位方法,通过衰减因子模型对WiFi探针获取的RSSI数据进行距离解算,结合简化压埋环境内部信号传输方式,采用高斯-... 针对目前对震后压埋人员定位精度较低、探测设备成本高且易受环境影响等不足,提出适用于压埋环境特性的压埋人员手机WiFi定位方法,通过衰减因子模型对WiFi探针获取的RSSI数据进行距离解算,结合简化压埋环境内部信号传输方式,采用高斯-卡尔曼滤波对获取的RSSI数据进行处理,通过模型测定的距离,利用改进附有参数的加权最小二乘平差方法,结合粒子群优化算法,最终得到压埋人员手机平面坐标位置。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精度,在10 m×10 m范围内其平面坐标定位误差在0.3 m左右,可为震后压埋人员应急救援提供辅助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埋环境 衰减因子模型 压埋人员定位 高斯-卡尔曼滤波 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与荷载联合作用的边坡稳定性数值分析——以重庆奉节电厂边坡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戴小军 吴晨威 +2 位作者 蒋仕林 刘建军 贾小波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5-130,共6页
地下水因素对边坡稳定往往会构成严重影响,是工程实践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不利因素;该文以重庆奉节电厂边坡为例,由于地下水环境比较复杂,通过设计地下水条件的方式对该区域典型边坡的地下水影响进行分析。在总结前人的边坡数值模拟和地下... 地下水因素对边坡稳定往往会构成严重影响,是工程实践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不利因素;该文以重庆奉节电厂边坡为例,由于地下水环境比较复杂,通过设计地下水条件的方式对该区域典型边坡的地下水影响进行分析。在总结前人的边坡数值模拟和地下水分析的基础上,通过UDEC离散元程序导入已知条件与参数,进行强度折减计算;旨在依据地质水文勘察资料,通过设置地下水条件,更加全面地分析边坡在不同排水条件、地下水高度、软化作用和联合影响情况下的安全系数。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作用、排水条件、软化作用对边坡影响显著,荷载在与地下水同时作用时对边坡的影响并不明显。这些分析可以作为边坡工程建议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因素 UDEC离散元 强度折减 排水条件 软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后典型建筑物倒塌场景下压埋人员快速定位方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肖东升 廖立国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1-66,106,共7页
现有的针对地震后压埋人员设备的定位方法主要是基于信号接收强度(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其过程主要可以分为测距和定位两个阶段。测距阶段由于实际复杂压埋环境的限制没有匹配的无线信道模型可以直接应用。为了... 现有的针对地震后压埋人员设备的定位方法主要是基于信号接收强度(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其过程主要可以分为测距和定位两个阶段。测距阶段由于实际复杂压埋环境的限制没有匹配的无线信道模型可以直接应用。为了实现复杂震后环境压埋人员的快速搜救,通过模拟三种典型建筑物倒塌压埋空间,对获得的大量数据利用近高斯-小波分析方法实现信号的平滑输出,建立不同场景下的最优无线信道模型,将波动的参数细化到小区间,在此基础上采用改进的三维加权质心定位算法得到压埋人员三维位置的最优估计。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5 m×5 m范围内解算的压埋手机最大定位误差为0.3 m,平均误差为0.23 m。10 m×10 m范围内最大定位误差为0.51 m,平均误差为0.31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建筑物倒塌 压埋环境 无线信道模型 近高斯-小波分析 三维加权质心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iFi-蓝牙混合定位技术的震后压埋人员手机定位方法 被引量:7
12
作者 彭伟豪 肖东升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25,共10页
我国地震灾害频发,快速确定压埋人员的准确位置成为震后救援工作的一大难点。文中提出的基于WiFi-蓝牙混合定位技术的震后压埋人员手机定位方法,通过在模拟的震后压埋环境周边分别部署WiFi探针和蓝牙网关,采集压埋人员携带的智能设备发... 我国地震灾害频发,快速确定压埋人员的准确位置成为震后救援工作的一大难点。文中提出的基于WiFi-蓝牙混合定位技术的震后压埋人员手机定位方法,通过在模拟的震后压埋环境周边分别部署WiFi探针和蓝牙网关,采集压埋人员携带的智能设备发射的信号接收强度(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 RSSI)数据,利用高斯-卡尔曼混合滤波对RSSI数据进行预处理,建立基于震后压埋环境的无线信号距离损耗模型,采用改进的加权质心定位算法解算压埋智能设备的坐标,通过评估WiFi和蓝牙定位结果可信度确定最终的定位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单一的WiFi定位技术和蓝牙定位技术的平均定位精度分别为0.917、0.867 m,而WiFi-蓝牙混合定位技术的定位精度为0.541 m,相对于单一的WiFi和蓝牙定位技术,定位精度分别提高了41%和3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救援 高斯-卡尔曼混合滤波 加权质心定位算法 混合定位 可信度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VYA-SIAM联合优化的多模态人口空间化模型构建及驱动效应分析
13
作者 王立志 肖东升 《测绘通报》 2025年第8期95-99,106,共6页
针对现有人口空间化模型依赖单一算法导致的精度瓶颈与复杂空间异质性解析不足问题,本文提出“多模态集成-参数自适应-特征增强”三阶优化框架。首先融合夜间灯光、建筑物轮廓等多源数据,通过RF、XGBoost与MLP堆叠集成次级模型(N-MLP);... 针对现有人口空间化模型依赖单一算法导致的精度瓶颈与复杂空间异质性解析不足问题,本文提出“多模态集成-参数自适应-特征增强”三阶优化框架。首先融合夜间灯光、建筑物轮廓等多源数据,通过RF、XGBoost与MLP堆叠集成次级模型(N-MLP);然后引入常春藤算法(IVYA)动态优化超参数,并设计空间交互增强的双通道注意力机制(SIAM)以强化地理空间依赖解析;最后以成都市为案例,构建400 m格网与乡镇/街道双尺度验证体系,结合低空经济需求弹性模型,分析人口分布对无人机物流的驱动效应。试验表明:优化后的SIAM-IVYA-N-MLP模型在格网尺度R^(2)达0.9479,MAE与RMSE分别降低14.67%和3.38%;乡镇/街道尺度R^(2)达0.9716,主城区人口密度每增加1%,无人机物流需求增长1.19%。本文研究为高精度人口空间化及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布局提供了可操作的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空间化 常春藤算法 空间交互-注意力机制 集成学习 低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