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压含蜡油气集输管道蜡晶与水合物共存条件模拟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宋学华 陈玲 +3 位作者 吴燕 杨航 罗金华 敬加强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21-228,共8页
高压含蜡油气集输过程中,蜡晶和水合物等固相物可能同时出现并耦合堵塞管道,明确二者共存条件对集输安全运行至关重要。结合气固与液固相平衡最新理论,建立油气体系水合物生成与析蜡条件的预测模型,采用MATLAB编写相应的水合物生成条件... 高压含蜡油气集输过程中,蜡晶和水合物等固相物可能同时出现并耦合堵塞管道,明确二者共存条件对集输安全运行至关重要。结合气固与液固相平衡最新理论,建立油气体系水合物生成与析蜡条件的预测模型,采用MATLAB编写相应的水合物生成条件预测PHFC与析蜡温度预测PWPT功能模块并验证模型的可靠性;以AGL油气集输海管为研究对象,计算并绘制水合物形成与蜡晶析出的温度-压力曲线,结合沿线温度与压力分布,由此直观地确定其固相生成条件。结果表明,功能模块PHFC与PWPT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分别为0.13%~1.55%与0.04%~1.14%;距AGL管线起点6.65 km的管段内无固相生成,但在距起点6.65 km和9.15 km处,先后开始出现蜡晶和水合物,在距起点9.15 km到终点的管段内有明显的水合物与蜡晶共存。高压油气集输管道理论上存在水合物与蜡共晶的安全隐患,应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以保障其流动安全。本文研究理论及方法可供深水及陆地高压油气混输管道固相沉积风险识别与流动保障方案制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生成 蜡析出 共存条件 含蜡油气流 高压集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蜡原油管道安全经济清管周期模型的建立与计算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田震 敬加强 +2 位作者 靳文博 赵红艳 王雷振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0-126,共7页
在满足安全运行的基础上,以动力费用、热力费用及清管费用的总和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含蜡原油管道安全经济清管周期模型。基于中宁—银川输油管道清管后的运行数据,分析了不同进站温度、输量和余蜡厚度对管道安全经济清管周期的影响,结果... 在满足安全运行的基础上,以动力费用、热力费用及清管费用的总和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含蜡原油管道安全经济清管周期模型。基于中宁—银川输油管道清管后的运行数据,分析了不同进站温度、输量和余蜡厚度对管道安全经济清管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进站温度的升高会使管道运行日平均费用增加和清管周期延长,输量的增加会使管道运行日平均费用降低和清管周期缩短;进站温度为16、18℃时预留的余蜡厚度为0.4~0.6 mm,进站温度为14℃时可以不预留余蜡厚度;不同进站温度及输量下余蜡厚度对清管周期的影响规律基本一致,即清管周期均是随着余蜡厚度的增加而逐渐缩短,且进站温度改变时余蜡厚度对清管周期影响的变化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蜡原油管道 清管周期 安全经济 计算模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合物油包水管道输送体系压力波速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邱伊婕 敬加强 +1 位作者 孔祥伟 敬佩瑜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51-1162,共12页
考虑水合物的相变、油相的压缩性、频率、虚拟质量力及体系的温度和压力的影响,建立了含水合物油包水体系的压力波速方程.研究结果表明,输送过程中水合物对体系的压力波速影响很大,在水合物分解区域,气体的出现使体系的压缩性大幅增加,... 考虑水合物的相变、油相的压缩性、频率、虚拟质量力及体系的温度和压力的影响,建立了含水合物油包水体系的压力波速方程.研究结果表明,输送过程中水合物对体系的压力波速影响很大,在水合物分解区域,气体的出现使体系的压缩性大幅增加,压力波速急速降低;反之,在水合物生成区域,体系的压缩性减小,压力波速增大.随油水比、管径、温度的减小,压力波速均呈现减小的趋势;随压力、油相密度增加,压力波速呈现增大趋势;压力及温度通过影响水合物的分解速度,对体系压力波速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 油包水 压力波速 水合物分解 管道输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输送抗乳化减阻剂的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丁保东 曹畅 +3 位作者 杨帆 刘磊 薛志浩 孙杰 《精细石油化工》 CAS 2023年第1期17-23,共7页
采用宏/微观测试手段分析了旅大油田稠油采出液乳化致稠的主要影响因素,比选评价可有效抑制油水乳化的抗乳化减阻剂复配体系;依据稠油现场集输设计方案,采用动态流变学测试方法,模拟稠油-水乳状液加剂前后表观黏度的变化规律,并利用OLG... 采用宏/微观测试手段分析了旅大油田稠油采出液乳化致稠的主要影响因素,比选评价可有效抑制油水乳化的抗乳化减阻剂复配体系;依据稠油现场集输设计方案,采用动态流变学测试方法,模拟稠油-水乳状液加剂前后表观黏度的变化规律,并利用OLGA软件计算油水液加剂前后管输流动摩阻,评价复配体系的抗乳化效率及减阻效果。结果表明:温度和含水率是影响稠油乳化的主要因素;在稠油采出液中加入200 mg/L的复配抗乳化体系(m(AP9901)∶m(TA1031)=2∶1),可有效抑制油水乳化,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还可促进W/O型乳状液破乳析水,显著降低油水混输流动摩阻,减阻率可达66.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采出液 油水乳化 抗乳化剂 减阻集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管稠油—泡沫流阻力特性探讨
5
作者 董延军 孙楠 +4 位作者 陈栋 郭爱华 孙杰 代科敏 敬加强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2-55,103,共4页
稠油井特别是深层稠油井因油黏稠而难以举升,而泡沫油井往往产量较高,因此立管稠油-泡沫流阻力特性研究将有助于稠油井生产新工艺的开发。采用立管环道装置及其泡沫环生成系统,实验研究立管稠油在水基泡沫作用下的阻力特性,分析泡沫流... 稠油井特别是深层稠油井因油黏稠而难以举升,而泡沫油井往往产量较高,因此立管稠油-泡沫流阻力特性研究将有助于稠油井生产新工艺的开发。采用立管环道装置及其泡沫环生成系统,实验研究立管稠油在水基泡沫作用下的阻力特性,分析泡沫流量对稠油流动摩阻的影响及减阻机理,探索稠油井减阻的新途径,建立稠油-泡沫中心流的压降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稠油井注入适量的泡沫可形成稳定的稠油-泡沫环中心流,从而有效降低稠油井筒举升阻力;当泡沫/油流量比高于临界值0.1时,减阻率一般在60%以上;当油壁间形成完整的泡沫隔离润滑层时,其压降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一般在±20%以内,满足工程设计要求,且为立管稠油-泡沫中心流压降预测提供了较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泡沫流 立管 阻力特性 泡沫减阻 压降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