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蓬莱气田db1区震旦系灯影组四段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分类预测
1
作者 张飞 张浪 +5 位作者 张连进 刘微 欧成华 毛正林 徐睿 黄润峰 《中国石油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4-97,共14页
四川盆地蓬莱气田灯四段碳酸盐岩储层是中国陆上石油“十四五”增储上产的重点目标之一,年代古老,埋藏深,非均质性强,空间分布难以预测。为此,围绕蓬莱气田db1区的地质、钻井、测井和地震特征,建立深层碳酸盐岩储层井震一体化分类预测技... 四川盆地蓬莱气田灯四段碳酸盐岩储层是中国陆上石油“十四五”增储上产的重点目标之一,年代古老,埋藏深,非均质性强,空间分布难以预测。为此,围绕蓬莱气田db1区的地质、钻井、测井和地震特征,建立深层碳酸盐岩储层井震一体化分类预测技术,解析深层碳酸盐岩成储特征及储层分布模式,实施储层非均质分布的反演及预测,精细刻画储层空间分布的非均质性。结果表明:(1)蓬莱气田灯影组四段储层集中分布在上亚段,呈现出上下两套储层,上储层局部分布、下储层发育,仅一套储层发育等3种构型模式;(2)储层分类预测成果显示,研究区好储层和中等储层厚度较小、分布零散,差储层厚度大、纵横向分布连片性较好,平面分布在ps106井、db1井、ps11井及其邻近区域;(3)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分类及分布预测的成功,在验证所建技术适用性与可靠性的同时,也为蓬莱及类似气田储层分布预测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蓬莱气田 深层碳酸盐岩储层 储层预测 井震一体化预测 储层分布非均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储层CO_2驱核磁共振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蒲万芬 王崇阳 +2 位作者 李一波 魏兵 金发扬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0-34,共5页
针对致密油储层动用困难问题本研究以CO_2为注入介质,对致密油注气开发效果进行评价,并借助核磁共振技术,从微观角度阐述了致密油储层注CO_2的驱替特征。实验结果表明,CO_2驱可以有效启动赋存在致密孔隙中的原油,非混相压力下(10 MPa),C... 针对致密油储层动用困难问题本研究以CO_2为注入介质,对致密油注气开发效果进行评价,并借助核磁共振技术,从微观角度阐述了致密油储层注CO_2的驱替特征。实验结果表明,CO_2驱可以有效启动赋存在致密孔隙中的原油,非混相压力下(10 MPa),CO_2突破快,小孔隙中原油未动用,驱替后原油饱和度分布不均匀,驱替效率低;而在混相压力之上(24 MPa),CO_2突破明显变慢,驱替后原油饱和度均匀下降,大小孔隙中的原油均被启动,采出程度较高。此外从采出原油组成可以看出,高压下CO_2抽提作用非常明显,原油组分以C7~C29为主,几乎不合C30+组分,这表明CO_2会导致原油中重质组分在孔隙中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CO2驱 核磁共振 驱替特征 原油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离液合理选材设计以改善与水泥浆相容性实验探索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静 郭小阳 +2 位作者 杨香艳 邓生辉 田咏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46,共4页
针对目前普遍存在隔离液产品与水泥浆相容性差的难题,实验从物理化学角度,分析了影响隔离液、钻井液与水泥浆化学接触污染的本质原因。为了抑制这种化学接触污染,研究了隔离液各组分对其与水泥浆相容性的影响,并对影响机理进行了探索,... 针对目前普遍存在隔离液产品与水泥浆相容性差的难题,实验从物理化学角度,分析了影响隔离液、钻井液与水泥浆化学接触污染的本质原因。为了抑制这种化学接触污染,研究了隔离液各组分对其与水泥浆相容性的影响,并对影响机理进行了探索,提出了隔离液合理选材设计以改善相容性的一些措施:包括配制隔离液应优选造浆率低的黏土,并在保证浆体悬浮稳定性的同时尽量降低黏土的含量;控制好高聚物增黏剂的加量,复配低分子量增黏剂一起使用;从胶体化学结构上分析,应避免使用抗盐性较好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离液水泥浆物理化学兼容性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型储层全直径岩心注气吞吐替油实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赵磊 潘毅 +2 位作者 刘学利 惠健 陈丽群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5年第1期39-43,共5页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通常以大型溶洞、溶蚀孔洞及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注水开发阶段油井见水快且采收率低,采用注气吞吐可以有效提高采收率。取得塔河油田全直径岩心样品进行对半剖分,根据TK404井地质模型刻蚀造洞,并采取现场油气样品进...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通常以大型溶洞、溶蚀孔洞及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注水开发阶段油井见水快且采收率低,采用注气吞吐可以有效提高采收率。取得塔河油田全直径岩心样品进行对半剖分,根据TK404井地质模型刻蚀造洞,并采取现场油气样品进行活油复配。在不同注入气类型、不同吞吐次数、不同降压方式以及不同填充方式等条件下,完成了全直径岩心吞吐替油提高原油采出程度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吞吐时使用N2、CO2均有良好增油效果,减缓吐气降压速度、模拟多孔介质填充可在实验中提高采收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注气吞吐替油 全直径岩心实验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气库多次气水互驱实验 被引量:3
5
作者 郭平 黄琴 +1 位作者 王皆明 张俊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9-142,共4页
枯竭油藏和含水构造改建地下储气库是目前新建储气库的重要趋势之一。为了研究地下储气库在建库以及运行过程中的多相渗流特征,采用物理模拟实验的方法分析了枯竭油藏及含水构造改建储气库多次气水互驱多相渗流气液相渗曲线上的变化规... 枯竭油藏和含水构造改建地下储气库是目前新建储气库的重要趋势之一。为了研究地下储气库在建库以及运行过程中的多相渗流特征,采用物理模拟实验的方法分析了枯竭油藏及含水构造改建储气库多次气水互驱多相渗流气液相渗曲线上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枯竭油藏及含水构造在气水互驱过程中渗流规律与经典教科书中不一样,气相渗透率渗吸过程比排驱过程的低,而水相渗透率则渗吸比排驱过程的高;枯竭油藏由于有油相的影响,含水构造气相渗透率比含油构造高,分析认为含水构造比含油构造更有利于改建储气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竭油藏 含水构造 地下储气库 渗流特征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达里亚高温高盐油藏表面活性剂驱油实验研究
6
作者 谭涛 赵娟 +2 位作者 刘蕊 孙琳 刘哲知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S1期113-115,共3页
为改善西达利亚高温高盐油藏开发效果,开展了表面活性剂驱油实验研究,使用阴离子型+阴-非离子型XH+YF-2复配体系,考察了注入速度、注入段塞大小以及注入时机对岩心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入速度过低、过高均会使得岩心驱替实验的... 为改善西达利亚高温高盐油藏开发效果,开展了表面活性剂驱油实验研究,使用阴离子型+阴-非离子型XH+YF-2复配体系,考察了注入速度、注入段塞大小以及注入时机对岩心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入速度过低、过高均会使得岩心驱替实验的采收率较低,合理驱替速度应为2 m L/min;当注入量为0. 3 PV(孔隙体积)时,采收率增幅最高;转注复配体系的时机越早,总采收率越高。综合考虑现场应用,在含水率70%情况下注入复配体系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盐 复配表面活性剂体系 岩心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气钻井岩爆动力学演化机制的数值模拟及岩爆实录特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罗成波 何龙 +5 位作者 蒋祖军 李皋 孟英峰 欧彪 严焱诚 谢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925-4931,共7页
为了厘清氮气钻井井底岩爆动力学演化机理,应用多物理场耦合分析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 4.3,建立井底逐渐接近裂缝的数值模型,基于致密砂岩岩体内部微裂缝起裂时对应的等效塑性应变为判断标准,分别应用CWFS(cohesion weakening and fr... 为了厘清氮气钻井井底岩爆动力学演化机理,应用多物理场耦合分析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 4.3,建立井底逐渐接近裂缝的数值模型,基于致密砂岩岩体内部微裂缝起裂时对应的等效塑性应变为判断标准,分别应用CWFS(cohesion weakening and frictional strengthening)-DP(Drucker-Prager)内聚力弱化摩擦力强度准则、DP强度准则及MC(Mohr-Coulomb)强度准则进行平行数值计算,得出了氮气钻井井底岩爆的动态演化过程。结果表明:井底逐渐靠近裂缝过程中致密砂岩基质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破坏方式,即是沿着潜在剪切面,向井筒剪切滑移破坏及应力集中条件下的微剪切方式的挤压屈服破坏,直至破坏区延伸连通低压井筒,裂缝内的高压气体及岩爆碎屑释放大量能量,产生井底岩爆。研究成果可系统解释X8-2井井底岩爆发生前后随钻监测参数的异常变化,为准确判断氮气钻井井下工况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为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对策措施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气钻井 岩爆 动力学演化 数值模拟 岩爆实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酸化工艺技术综述 被引量:28
8
作者 郭富凤 赵立强 +1 位作者 刘平礼 张华 《断块油气田》 CAS 2008年第1期117-120,共4页
水平井酸化是提高水平井产量的一项重要增产措施。由于水平井段长,钻井液污染的深度和范围较直井更为严重,所以要充分了解水平井的特殊性,考虑到酸化作业是在注入能力相差悬殊的长井段油气井中进行的,酸化作业的关键就是确定酸液的分布... 水平井酸化是提高水平井产量的一项重要增产措施。由于水平井段长,钻井液污染的深度和范围较直井更为严重,所以要充分了解水平井的特殊性,考虑到酸化作业是在注入能力相差悬殊的长井段油气井中进行的,酸化作业的关键就是确定酸液的分布,将酸液均匀注入到低渗透带或伤害严重井段。而酸液的均匀分布又取决于对酸液体系和酸化工艺的合理选择。文章简要介绍了水平井的伤害特征和适用于水平井酸化的酸液体系,并针对水平井酸化处理的技术难点,阐述了适用于不同完井方式的水平井酸化工艺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酸化 连续油管 水力喷射 完井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硫气井新型溶硫剂研究与评价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建仪 刘敬平 +4 位作者 李丽 宋昭杰 庄伟 高仪君 张建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3期401-403,409,共4页
在溶硫剂二甲基二硫醚(DMDS)中加入催化剂DMA,获得了溶解气井开发中沉积的硫的有效配方。催化剂DMA在DMDS-DMA体系溶硫剂中的加量为20%,压力为0.10 MPa,磁力搅拌速率为420 r/min下,20℃时,硫在DMDS-DMA体系中的溶解度为110.6%,溶硫时间... 在溶硫剂二甲基二硫醚(DMDS)中加入催化剂DMA,获得了溶解气井开发中沉积的硫的有效配方。催化剂DMA在DMDS-DMA体系溶硫剂中的加量为20%,压力为0.10 MPa,磁力搅拌速率为420 r/min下,20℃时,硫在DMDS-DMA体系中的溶解度为110.6%,溶硫时间为2.94 min;90℃时,硫在DMDS-DMA体系中的溶解度为610.9%,溶硫时间为0.61 min。电镜扫描表明,DMDS-DMA体系溶硫是通过在硫颗粒外围形成一个包裹层溶解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硫气井 硫粉 硫沉积 溶硫剂 溶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界面张力泡沫驱油剂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2
10
作者 余婷 杨旭 +3 位作者 董雅杰 吴小玲 郭丽 闫秀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43-1247,共5页
采用Ross-Miles法,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为原料得到泡沫体系CX35,再将CX35与表面活性剂复配得到了泡沫驱油剂ZX35。利用泡沫仪、界面张力仪和岩心驱替装置考察了ZX35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Ross-Miles法,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为原料得到泡沫体系CX35,再将CX35与表面活性剂复配得到了泡沫驱油剂ZX35。利用泡沫仪、界面张力仪和岩心驱替装置考察了ZX35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m(CX35)∶m(石油磺酸盐)∶m(甘油)=1.0∶0.7∶0.3时,ZX35具有良好的起泡性能和低界面张力,起泡高度可达95 mm以上,稳泡能力达到0.946。ZX35具有较好的耐温、耐盐、耐油性能,当溶液矿化度为8×10~4 mg/L时,ZX35的泡沫高度为103.3 mm,稳泡性能仍大于0.950。在15 d内,ZX35具有较强的界面活性。当ZX35含量为0.3%(w)时,驱油效果最突出,比水驱提高采收率17.52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驱油剂 低界面张力 起泡性能 Ross-Miles法 三次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硫气井新型高效溶硫剂体系的研制及评价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丽 刘建仪 +2 位作者 宋昭杰 刘从领 刘敬平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1905-1908,共4页
对溶硫剂二甲基二硫醚(DMDS)、二芳基二硫醚(DADS)进行复配,并加入催化剂PT,得到了去除气井开发中沉积的硫的有效配方。催化剂PT在DMDS-DADS-PT体系中的加量为15%,压力为0.10 MPa,磁力搅拌速率为420 r/min下,25℃时,硫在DMDS-DADS-PT体... 对溶硫剂二甲基二硫醚(DMDS)、二芳基二硫醚(DADS)进行复配,并加入催化剂PT,得到了去除气井开发中沉积的硫的有效配方。催化剂PT在DMDS-DADS-PT体系中的加量为15%,压力为0.10 MPa,磁力搅拌速率为420 r/min下,25℃时,硫在DMDS-DADS-PT体系中的溶解度为173.6%,溶硫时间为2.52 min;90℃时,硫在DMDS-DADS-PT体系中的溶解度为600.8%,溶硫时间为0.55 min。其性能优于美国SULFA-HITECH溶硫剂和加拿大DMDS-DMF-NaHS溶硫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硫气井 元素硫 硫沉积 溶硫剂 溶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残余应变的连续油管螺旋屈曲载荷新公式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健 林铁军 +2 位作者 练章华 杨斌 王延民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5-28,83,共4页
在假设连续油管初始形态为正弦形态,受外载发生屈曲后由正弦形态变成螺旋屈曲形态的基础上,推导得出在斜直井中考虑残余应变的连续油管螺旋屈曲载荷计算新公式。利用新公式进行的实例计算和分析表明,当井斜角小于2°时,连续油管螺... 在假设连续油管初始形态为正弦形态,受外载发生屈曲后由正弦形态变成螺旋屈曲形态的基础上,推导得出在斜直井中考虑残余应变的连续油管螺旋屈曲载荷计算新公式。利用新公式进行的实例计算和分析表明,当井斜角小于2°时,连续油管螺旋屈曲载荷随着初始幅值角的增大而增大,但井斜角大于2°后,螺旋屈曲载荷随初始幅值角的增大而减小,且随着井斜角的增大,减小的幅度变大;井斜角的增大,使连续油管的螺旋屈曲载荷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油管 螺旋屈曲载荷 斜直井 计算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水油藏水平井分段完井产能预测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林 熊友明 +4 位作者 郭西水 陈阳 徐家年 刘骁 刘理明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8-92,共5页
在分析分段完井渗流机理的基础上,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及动量定理推导出了水平井分段完井井筒压降计算模型,并引入了一个修正的壁面摩擦系数,可以准确计算分段后各微元段的压降。针对底水油藏类型,根据势的叠加原理导出了单相原油三维稳态... 在分析分段完井渗流机理的基础上,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及动量定理推导出了水平井分段完井井筒压降计算模型,并引入了一个修正的壁面摩擦系数,可以准确计算分段后各微元段的压降。针对底水油藏类型,根据势的叠加原理导出了单相原油三维稳态渗流的压力分布公式,再结合分段压降模型,建立了油藏渗流与井筒流动耦合产能预测模型。实例计算表明:用此模型计算水平井分段完井产能,精度高,通过迭代求解可获得沿井筒长度的流率分布和压降分布,从而为生产段和盲管组合方案的优化设计和水平井长度优化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分段完井 耦合 产能预测 底水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膨颗粒深部调剖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唐山 孙丽萍 +2 位作者 蒲万芬 张艳英 王强龙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5期771-773,共3页
针对目前油田应用的流体转向剂的特点,采用单体聚合法研制了一种体膨颗粒调剖剂。考察了交联剂、引发剂、单体和增强剂含量对体膨颗粒溶胀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适当增加交联剂和单体浓度可以增强颗粒的膨胀倍率;在引发剂用量为0.03%时... 针对目前油田应用的流体转向剂的特点,采用单体聚合法研制了一种体膨颗粒调剖剂。考察了交联剂、引发剂、单体和增强剂含量对体膨颗粒溶胀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适当增加交联剂和单体浓度可以增强颗粒的膨胀倍率;在引发剂用量为0.03%时,体膨颗粒的膨胀倍率达到最大值;增强剂对体膨颗粒在流体中的膨胀现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岩心驱替实验表明,合成的体膨颗粒能够良好的封堵多孔介质;在笼统注入的条件下,能够自动进入并封堵高渗层,具有较好的选择性进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胀性能 调剖堵水 体膨颗粒 深部流体转向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态ClO_2和酸液协同处理注聚井堵塞的室内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曾明友 赵鹏飞 +2 位作者 徐昆 杜鹃 赵立强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8-101,14,共4页
根据渤海油田SZ36-1区块注聚井现状和注聚井的堵塞机理,使用4种酸液体系对取得的岩粉和垢样进行实验,优选出了适合该储层的酸液类型和酸液浓度。通过降解聚合物实验,优选出氧化剂。将酸液和氧化剂结合得到深部解堵剂配方,岩心流动实验... 根据渤海油田SZ36-1区块注聚井现状和注聚井的堵塞机理,使用4种酸液体系对取得的岩粉和垢样进行实验,优选出了适合该储层的酸液类型和酸液浓度。通过降解聚合物实验,优选出氧化剂。将酸液和氧化剂结合得到深部解堵剂配方,岩心流动实验表明该复合解堵剂对注聚井的堵塞具有较强的解堵作用,丰富了海上油田注聚井解堵增注措施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态二氧化氯 聚合物 降解 协同作用 解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废弃钻井液无害化处理 被引量:7
16
作者 徐辉 王兵 +1 位作者 钱杉衫 杨丹丹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2009年第4期83-85,共3页
通过对废弃钻井液的来源、水质特征和治理现状等问题的分析,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化学脱稳剂PJJ,并对化学脱稳、Fe/C微电解、H2O2/Fe2+催化氧化处理方法进行了讨论,通过实验确定了各工艺的最佳条件。实验证明,PJJ对废弃钻井液的处理效果非常... 通过对废弃钻井液的来源、水质特征和治理现状等问题的分析,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化学脱稳剂PJJ,并对化学脱稳、Fe/C微电解、H2O2/Fe2+催化氧化处理方法进行了讨论,通过实验确定了各工艺的最佳条件。实验证明,PJJ对废弃钻井液的处理效果非常好,处理后的废弃钻井液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钻井液 微电解 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油藏深部调驱用弱凝胶体系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张艳英 蒲万芬 +2 位作者 唐山 李臻 宋新华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4期570-572,577,共4页
针对低温油藏深部调驱需要,在1%的醋酸铬溶液中,加入杀菌剂DQ、助剂DW,得低温交联剂,与聚合物混合均匀,30℃下反应,得有机弱凝胶。结果表明,在聚合物KYPAM2浓度为2 000~3 000 mg/L,聚合物/交联剂质量比为8∶1~10∶1,体系矿化度5 000~... 针对低温油藏深部调驱需要,在1%的醋酸铬溶液中,加入杀菌剂DQ、助剂DW,得低温交联剂,与聚合物混合均匀,30℃下反应,得有机弱凝胶。结果表明,在聚合物KYPAM2浓度为2 000~3 000 mg/L,聚合物/交联剂质量比为8∶1~10∶1,体系矿化度5 000~10 000 mg/L,30℃的油藏温度条件下,30 d后弱凝胶强度可达到10 000 mPa.s以上,未出现脱水、破胶的现象,并表现出良好的长期稳定性;在3 500×10-3μm2和560×10-3μm2填砂管组成的并联模型上,弱凝胶体系优先进入高渗通道,使后续流体转向进入低渗岩心,改善了非均质油藏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油藏 弱凝胶KYPAM2 交联剂 深部调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油管正弦屈曲载荷新公式及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10
18
作者 林铁军 练章华 +2 位作者 刘健 李东亮 吕其军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32-34,共3页
在假设连续油管入井后的初始形态为正弦形态的基础上,利用最小势能原理,由基本的能量公式推导出在斜直井中连续油管最终为正弦屈曲形态的屈曲载荷新公式。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连续油管入井过程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通过模拟连续油管入... 在假设连续油管入井后的初始形态为正弦形态的基础上,利用最小势能原理,由基本的能量公式推导出在斜直井中连续油管最终为正弦屈曲形态的屈曲载荷新公式。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连续油管入井过程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通过模拟连续油管入井过程中应力-应变和入井后无外力作用时的井内连续油管的残余应变和残余应力,以及连续油管入井后的变形形态,得出连续油管入井后的初始形态为正弦形态的结论,验证了基本假设和推导公式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油管 正弦屈曲载荷 有限元法 残余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个气田整体开发优化模型及其求解方法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强 钟海全 +2 位作者 王渊 冷有恒 郭春秋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8-274,共7页
为在一定投资规模和约束条件下优化气田开发顺序及气田产能规模,实现产品分成合同模式下多个气田整体开发经济效益最大化,结合国内外气田群的开发现状,利用定量关系快速准确描述气田生产动态,并将基于产品分成合同模式的净现值作为目标... 为在一定投资规模和约束条件下优化气田开发顺序及气田产能规模,实现产品分成合同模式下多个气田整体开发经济效益最大化,结合国内外气田群的开发现状,利用定量关系快速准确描述气田生产动态,并将基于产品分成合同模式的净现值作为目标函数,建立了优化气田投产时间和产能规模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提出求解该模型的自适应分层嵌套遗传算法,对模型求解变量和约束条件进行处理,并对标准遗传算法的遗传结构、遗传算子和终止条件设定3方面进行改进,形成气田群整体高效开发建模和求解技术。将不采用数学模型优化的多方案对比法、罚函数处理约束条件的标准遗传算法,以及自适应分层嵌套遗传算法的优化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优化模型建立准确,提出的求解方法在收敛性和计算速度方面表现良好,可实现气田群整体开发的有序接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田群 气田整体开发 经济效益 开发优化模型 分层嵌套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射孔完井产能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斌 练章华 +1 位作者 肖洲 刘昕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9-31,45,共4页
建立负压射孔完井渗流有限元3D模型。该模型包含了流体物性参数、地层伤害参数、射孔几何参数,以及生产参数。在有限元分析时假设射孔孔道无堵塞,而负压射孔对完井产能的影响主要在于负压射孔导致的冲击回流将造成地层伤害的微粒从孔眼... 建立负压射孔完井渗流有限元3D模型。该模型包含了流体物性参数、地层伤害参数、射孔几何参数,以及生产参数。在有限元分析时假设射孔孔道无堵塞,而负压射孔对完井产能的影响主要在于负压射孔导致的冲击回流将造成地层伤害的微粒从孔眼周围的压实带中冲刷了出来,增大了压实带的渗透率,从而提高了完井产能。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了相对产率比概念,并使用射孔完井渗流有限元3D模型详细研究了负压射孔对完井产能的影响。该研究对负压射孔完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射孔 产能 有限元模型 相对产率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