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温高压下DP-4泡沫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杜建芬 张倩 +1 位作者 郭平 李向良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3-225,232,共4页
泡沫驱油是提高采收率的工艺方法之一,在油气田开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泡沫流体性质较为特殊,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主要研究了高温条件下泡沫的性质及驱油机理,而很少考虑地层高压条件的影响。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高... 泡沫驱油是提高采收率的工艺方法之一,在油气田开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泡沫流体性质较为特殊,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主要研究了高温条件下泡沫的性质及驱油机理,而很少考虑地层高压条件的影响。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高温高压下泡沫性能评价的实验分析方法。采用进口的JEFRI带观测窗无汞高温高压地层流体分析仪,评价了高温高压条件下单一DP-4泡沫体系和复合泡沫体系(0.5%DP-4泡沫剂+1800mg/L聚合物MO-4000)的起泡能力、泡沫稳定性以及原油对单一泡沫体系和复合泡沫体系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温高压下,添加了聚合物的复合泡沫体系比单一泡沫体系的起泡能力、泡沫稳定性都要好,抗油性也要强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泡沫稳定性 起泡能力 单一泡沫 复合泡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气藏入井液损害实验评价的产能指数法 被引量:2
2
作者 游利军 陈杨 +2 位作者 康毅力 闫霄鹏 王艺钧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20-625,共6页
低渗气藏储层入井液损害影响气井产能,而室内储层损害评价多采用渗透率恢复率作为评价指标。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以产能指数保持率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低渗气藏入井液损害实验评价新方法——产能指数法,利用该方法与行业标准法开展了入... 低渗气藏储层入井液损害影响气井产能,而室内储层损害评价多采用渗透率恢复率作为评价指标。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以产能指数保持率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低渗气藏入井液损害实验评价新方法——产能指数法,利用该方法与行业标准法开展了入井液损害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产能指数法采用压力衰竭式驱替,获取动态实验数据,明确压差和时间对损害程度的影响;模拟储层条件,反映入井液损害前后岩样渗流能力的变化特征;与压力衰减法和行业标准法相结合,为完善入井液损害评价方法体系提供新思路,有助于保护储层工作液体系的优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气藏 入井液 储层损害 产能指数 压力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老井重复压裂时机优化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强 赵金洲 +2 位作者 胡永全 李勇明 王玉丰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0-198,共9页
基于多孔介质弹性理论、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及有限体积法,考虑页岩气微观渗流机制,建立适用于裂缝性页岩气储集层的渗流-地质力学全耦合模型,并提出了重复压裂时机优化方法,采用四川盆地涪陵页岩气井资料分析了重复压裂时机的影响因素... 基于多孔介质弹性理论、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及有限体积法,考虑页岩气微观渗流机制,建立适用于裂缝性页岩气储集层的渗流-地质力学全耦合模型,并提出了重复压裂时机优化方法,采用四川盆地涪陵页岩气井资料分析了重复压裂时机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受地层压力衰竭影响,最大水平主应力反转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随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减小,且距人工裂缝越近的区域,应力反转面积百分比曲线出现峰值的时间越短,最终归零(恢复到初始状态)的时间也越短。重复压裂的最佳时间受基质渗透率、初始应力差、天然裂缝逼近角的影响:基质渗透率、初始应力差越大,应力反转面积百分比曲线出现峰值、恢复到初始状态的时间越短,采取重复压裂措施的时机越早。天然裂缝逼近角越大,裂缝附近越难发生应力反转、重复压裂最佳时间越早,人工裂缝末端以远区域越易发生应力反转、重复压裂最佳时间越晚。对于基质渗透率很小的储集层,其单井产能递减快,为保证经济性,可采取关井或注气补能等措施恢复应力,提前实施重复压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井 渗流-地质力学全耦合模型 重复压裂 时机优化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管环状流场中液滴夹带率预测新模型
4
作者 冯宴 胡洋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24年第1期14-25,共12页
液滴夹带率是认识环状流典型特征的重要参数之一,对其准确预测对于揭示环状流场中液膜厚度、液体携带形式,以及计算压降梯度均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液滴夹带率预测方法以经验公式为主,通过实验数据拟合得到,其适用条件有限。本章收集了更... 液滴夹带率是认识环状流典型特征的重要参数之一,对其准确预测对于揭示环状流场中液膜厚度、液体携带形式,以及计算压降梯度均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液滴夹带率预测方法以经验公式为主,通过实验数据拟合得到,其适用条件有限。本章收集了更宽泛的液体种类、液流速、气流速、实验压力、管径的实验数据共785组,在其基础之上建立了环状流液滴夹带率预测了新模型,该模型是对Cioncolini和Thome (2012)所建关系式形式的发展。新模型考虑了气流速、液流速、压力、气体密度、气体粘度和管径的影响。新模型与现有14个模型相比,准确性更高,适用的参数范围更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滴夹带率 环状流场 预测方式 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2吞吐增油机理及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赵彬彬 郭平 +2 位作者 李闽 黄琴 李骞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由于与其他气体相比较,CO2与原油接触达到混相所要求的压力更低一些,且CO2气藏丰富,这使得CO2成为三次采油中优先选用的气体。通过室内注CO2膨胀实验,研究了CO2溶于原油后使其体积膨胀、黏度降低,以及CO2对原油中轻质组分的萃取作... 由于与其他气体相比较,CO2与原油接触达到混相所要求的压力更低一些,且CO2气藏丰富,这使得CO2成为三次采油中优先选用的气体。通过室内注CO2膨胀实验,研究了CO2溶于原油后使其体积膨胀、黏度降低,以及CO2对原油中轻质组分的萃取作用、内部溶解气驱作用、酸化解堵作用等增油机理。结合数值模拟技术,运用广泛被采用的CMG2005数值模拟软件中的Builder储层建模软件对SW油田A2模拟井建立单井地质模型,分析了影响CO2吞吐效果的部分参数,包括周期注入量、焖井时间、注气速度。结果表明,焖井时间和注气速度不是影响该油藏注CO2吞吐效果的最敏感参数,周期注入量则是影响吞吐效果最敏感的施工工艺参数,并在此基础上从多套吞吐设计方案中优选出适合该油藏注CO2吞吐的最佳施工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吞吐 膨胀实验 增油机理 数值模拟 吞吐效果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油储集层压后焖井时间优化方法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强 赵金洲 +2 位作者 胡永全 任岚 赵超能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86-596,共11页
建立了考虑毛管压力、渗透压、膜效应以及弹性能的压裂-焖井-生产多过程多相流模型,提出了以产能最大化为目标的页岩油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后焖井时间优化方法,采用现场生产数据和商业软件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基于该模型和方法,根据... 建立了考虑毛管压力、渗透压、膜效应以及弹性能的压裂-焖井-生产多过程多相流模型,提出了以产能最大化为目标的页岩油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后焖井时间优化方法,采用现场生产数据和商业软件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基于该模型和方法,根据现场压裂压力数据反演裂缝参数,建立物理模型,模拟了压裂、焖井以及生产阶段储集层孔隙压力、含油饱和度的变化动态,并研究了7种因素对最优焖井时间的影响规律,通过开展正交实验明确了最优焖井时间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随着焖井时间增加,累计产量增量先快速增加后趋于某一稳定值,变化拐点对应的焖井时间为最优焖井时间。最优焖井时间与基质渗透率、孔隙度、毛管压力倍数及裂缝长度呈非线性负相关,与膜效率、注入液体总量呈非线性正相关,与排量呈近线性正相关。对最优焖井时间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注入液体总量、毛管压力倍数、基质渗透率、孔隙度、膜效率、压裂液矿化度和排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储集层 焖井时间 渗吸作用 水力压裂 渗透压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孔孔眼磨蚀对分段压裂裂缝扩展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勇明 陈曦宇 +3 位作者 赵金洲 许文俊 吴娟 符东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2-59,共8页
非常规油气藏分段压裂施工中常利用射孔限流法促进段内多条水力裂缝均匀发育,压裂过程中,支撑剂会逐渐磨蚀射孔孔眼,致使射孔孔眼的限流作用失效。为研究射孔孔眼磨蚀现象对分段压裂中多裂缝发育的影响情况,耦合了孔眼磨蚀模型和水力裂... 非常规油气藏分段压裂施工中常利用射孔限流法促进段内多条水力裂缝均匀发育,压裂过程中,支撑剂会逐渐磨蚀射孔孔眼,致使射孔孔眼的限流作用失效。为研究射孔孔眼磨蚀现象对分段压裂中多裂缝发育的影响情况,耦合了孔眼磨蚀模型和水力裂缝扩展模型,建立了考虑射孔孔眼磨蚀的水平井分段压裂裂缝扩展模型。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支撑剂磨蚀破坏射孔孔眼,孔眼的限流能力显著下降,导致压裂段内各水力裂缝尺寸差距增大。基于所建立的数值模型,研究了不同支撑剂浓度、压裂液排量条件下射孔孔眼磨蚀对压裂段内多条水力裂缝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压裂液内支撑剂浓度越高,射孔孔眼初期的磨蚀速度越快;(2)支撑剂浓度变化对段内裂缝扩展延伸的影响较小;(3)压裂液排量越高,射孔孔眼限流效果越好,压裂段内各裂缝发育越均匀。最后建议在分段压裂施工中尽可能提高压裂液排量,这将有助于压裂段内各裂缝的均衡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藏 水平井 孔眼摩阻 孔眼磨蚀 分段压裂 数值模拟 数学模型 裂缝均匀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水平井椭圆流确定水平渗透率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小涛 张烈辉 +1 位作者 刘启国 杨济源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72,共4页
水平井满足一定条件时,其压力动态会出现椭圆流阶段,椭圆流阶段的特征是双对数曲线中压力导数呈现斜率为0.36的直线段。推导了利用水平井椭圆流阶段确定水平渗透率的数学表达式,主要考虑常规分析法、特征值法等方法。将所求渗透率... 水平井满足一定条件时,其压力动态会出现椭圆流阶段,椭圆流阶段的特征是双对数曲线中压力导数呈现斜率为0.36的直线段。推导了利用水平井椭圆流阶段确定水平渗透率的数学表达式,主要考虑常规分析法、特征值法等方法。将所求渗透率表达式应用到现场一口水平井,以验证表达式的准确性,计算结果表明,应用文中推导的几种地层水平渗透率表达式求得的各渗透率值相近。该方法简便且准确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流 水平井 水平渗透率 特征值法 常规试井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PA状态方程计算水的热力学物性参数 被引量:5
9
作者 郭平 涂汉敏 +1 位作者 汪周华 王千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6-61,共6页
虽然储层多孔介质中不可避免的含有大量的地层水,但在通常的相平衡计算过程中往往都忽略了水的存在;常用的状态方程虽然计算简便,但对某些热力学性质的估算仍存在着较大的偏差;已有的状态方程虽然已进行过修正,但其对含有极性物质(烃类... 虽然储层多孔介质中不可避免的含有大量的地层水,但在通常的相平衡计算过程中往往都忽略了水的存在;常用的状态方程虽然计算简便,但对某些热力学性质的估算仍存在着较大的偏差;已有的状态方程虽然已进行过修正,但其对含有极性物质(烃类、水、醇等)的体系适用性较差。为此,基于同时考虑分子间物理作用和缔合作用的CPA(Cubic-Plus-Association)状态方程,模拟计算了极性物质——水在饱和与非饱和状态下的热力学性质,对比分析了常用状态方程在计算极性物质热力学物性参数时的不足。计算结果表明:(1)常用的状态方程虽然能较好地计算水的饱和蒸汽压值,但在水的密度和焓值的计算时却呈现出不同的差异性,同时焓值的计算不受体积修正的影响;(2)CPA方程计算的水热力学物性参数与实验数据的平均绝对相对偏差在1%左右。结论认为:对含有极性物质的体系而言,CPA方程是首选的热力学状态方程。对水热力学物性参数的准确估算是对含水气藏流体所处状态的基础把握,对该类气藏的开发和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A状态方程 水热力学 性质 密度 高温 高压 气藏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水平地应力预测方法 被引量:7
10
作者 马天寿 向国富 +2 位作者 石榆帆 桂俊川 张东洋 《石油科学通报》 2022年第4期487-504,共18页
水平地应力是井壁稳定分析和水力压裂改造的关键基础参数,但深部地层地质环境复杂且隐蔽,使得水平地应力的准确快速预测难度较大。考虑到传统测井解释和神经网络模型难以描述测井数据与地应力之间的空间相关性,提出采用一种基于双向长... 水平地应力是井壁稳定分析和水力压裂改造的关键基础参数,但深部地层地质环境复杂且隐蔽,使得水平地应力的准确快速预测难度较大。考虑到传统测井解释和神经网络模型难以描述测井数据与地应力之间的空间相关性,提出采用一种基于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BiLSTM)的水平地应力预测方法;以四川盆地CL气田两口直井为例,将两口直井分别作为训练井和测试井,通过训练井建立测井参数与地应力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实现对测试井水平地应力的预测;结合测井参数相关性和实际地质含义,分析了不同测井参数组合模式下水平地应力的预测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对比测井解释和岩心差应变测试结果发现,垂向地应力测井解释误差为0.39%,最大水平地应力测井解释误差为0.18%~0.64%,最小水平地应力测井解释误差为0.29%,说明测井解释与实际地应力吻合较好;(2)工区地应力大小排序为垂向地应力>最大水平地应力>最小水平地应力,属于潜在正断层应力状态;(3)水平地应力与垂深、密度和自然伽马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与纵波时差、井径、补偿中子和横波时差呈负相关关系;(4)不同的测井参数组合对水平地应力的预测效果不同,其中最优的测井参数组合为垂深、井径、密度、补偿中子、自然伽马、纵波时差;(5)通过正交设计实验,确定了最优超参数取值方案,其预测得到的最大和最小水平地应力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0.48‰和0.50‰。结论认为,BiLSTM模型能够有效捕捉测井参数随深度的变化趋势和测井参数的前后关联信息,可以实现水平地应力的精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 水平地应力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陶瓷筛管介绍及其国内应用前景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畅 杨乾隆 +2 位作者 蒋贝贝 冯涛 张国强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6-120,共5页
目前国内高温高压含酸性腐蚀气体油气井出砂后,由于其高腐蚀、高冲蚀的环境使防砂面临严苛挑战,诸多带有金属筛管的防砂工艺难以长时间保证防砂有效性,并且修井费用非常高昂。针对此类油气井的出砂问题,国外3M公司开发了一种新型陶瓷防... 目前国内高温高压含酸性腐蚀气体油气井出砂后,由于其高腐蚀、高冲蚀的环境使防砂面临严苛挑战,诸多带有金属筛管的防砂工艺难以长时间保证防砂有效性,并且修井费用非常高昂。针对此类油气井的出砂问题,国外3M公司开发了一种新型陶瓷防砂筛管,经实验测试和国外现场应用分析,该筛管有诸多优势:烧结陶瓷材料的硬度是钢的十余倍,试样在高温高CO_(2)分压中经长时间、高强度的冲蚀下几乎无损,证明陶瓷筛管具有优异的抗高冲蚀性能;陶瓷筛管在高温强酸溶液环境下的耐腐蚀测试中受腐蚀程度极小,拥有极强的耐腐蚀性能;陶瓷筛管防砂精度灵活可调、防砂效果好并且可以防止砂粒堵塞筛管,有利于气体流入且流入压降非常小;陶瓷筛管整体机械强度大,屈曲性能好,具有很好的可下入适应性,适用于各种主流井型。因此,新型陶瓷筛管凭借其优异的性能在国内油气田防砂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砂完井技术 陶瓷防砂筛管 烧结陶瓷材料 抗高冲蚀 抗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法的滨425区块压裂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云川 周玉龙 +3 位作者 袁浩仁 李欣阳 马莅 卢聪 《油气井测试》 2021年第1期73-78,共6页
胜利油田滨425区块开发前期单井压裂后产量提高不明显,且油井自喷和转抽后产量差异很小。为改进下一步压裂措施,应用灰色关联法,结合该区块单井生产资料,从影响油井压裂效果的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两方面,对影响单井产量的主控因素进行分... 胜利油田滨425区块开发前期单井压裂后产量提高不明显,且油井自喷和转抽后产量差异很小。为改进下一步压裂措施,应用灰色关联法,结合该区块单井生产资料,从影响油井压裂效果的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两方面,对影响单井产量的主控因素进行分析,按权重给出了单井压后产能影响因素的排序。结果表明,排量、加砂强度、产层有效厚度和孔隙度对单井压后产量有较大影响。压裂方案设计时,在缝高可以控制的层段应合理调整改造规模,提高加砂强度和施工排量,增大改造体积,保证裂缝的长期导流能力。灰色关联法在滨425区块压裂效果影响因素分析中的研究结果,为低渗储层压裂参数优化和开发方案优选及改进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425区块 低渗透油藏 压裂效果 油井产量 影响因素 灰色关联法 加砂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田环西-彭阳探区长8油层自生热压裂工艺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安杰 喻建 +4 位作者 邵东波 张海峰 李涛涛 郝志磊 李年银 《复杂油气藏》 2021年第4期106-111,共6页
长庆油田环西-彭阳探区长8层常规压裂改造效果差,室内研究发现关键原因是原油“冷伤害”。自生热压裂工艺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手段。对比分析目前几种自生热压裂工艺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自生热压裂液体系,该体系的关键是稠化剂—... 长庆油田环西-彭阳探区长8层常规压裂改造效果差,室内研究发现关键原因是原油“冷伤害”。自生热压裂工艺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手段。对比分析目前几种自生热压裂工艺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自生热压裂液体系,该体系的关键是稠化剂——超支化聚合物,该聚合物可以在高矿化度盐水和酸性条件下形成胶体。经实验评价,该体系可使压裂液升温幅度达55.2℃,最高携砂砂比35%,破胶性能良好,破胶液对支撑裂缝及地层基质伤害率较低,具有良好的耐温耐剪切性能,对管柱腐蚀较弱,体系反应释放出的气体可明显提高地层压力,提高返排率。2020年自生热压裂工艺在长庆油田环西-彭阳探区已实施6井次,与常规压裂工艺相比,试油产量由平均3.5 t/d上升至13.27 t/d,产液量由平均20.44 t/d上升至21.86 t/d,试油成功率由21.7%上升至50%,效果显著,为长庆油田环西-彭阳探区长8层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生热压裂工艺 超支化聚合物 原油“冷伤害” 环西-彭阳探区 长8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华—秋林致密气藏直井层内分簇压裂裂缝扩展规律及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林 刘彧轩 +2 位作者 向斌 范琪 赵玉航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9-51,57,共4页
造长缝是金华—秋林地区沙二段致密气藏直井压裂改造的主要目标,如何进一步提高裂缝长度对该储层的勘探开发有重要意义。针对该问题,文章基于工区储层地质特征,建立了直井压裂裂缝扩展数值模型,分析了射孔簇数、射孔位置等因素对裂缝形... 造长缝是金华—秋林地区沙二段致密气藏直井压裂改造的主要目标,如何进一步提高裂缝长度对该储层的勘探开发有重要意义。针对该问题,文章基于工区储层地质特征,建立了直井压裂裂缝扩展数值模型,分析了射孔簇数、射孔位置等因素对裂缝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全部打开时,裂缝高度最大,长度最小,分2~4簇射孔时,裂缝高度相对较低,长度相对较长。射孔长度越长,射孔位置离储层中部越远,裂缝长度越低。相比储层全部射开,层内分簇压裂工艺有利于控制裂缝高度,提高裂缝长度。实践证明,该工艺取得了较好的压裂改造效果,对同类型的致密砂岩压裂改造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层内分簇 致密气 优化设计 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