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Qt的电力系统地理接线图绘制软件设计 被引量:31
1
作者 李文帆 刘志刚 +1 位作者 伍文城 何士玉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2-76,107,共6页
针对PSD-BPA的地理接线图绘制软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了一种以Qt库为基础的电力系统地理接线图绘制软件设计方法。首先,按照软件的功能需求,以及各模块间相互独立、视图数据相互分离的设计思想将软件划分为3层结构:数据服务层、绘图... 针对PSD-BPA的地理接线图绘制软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了一种以Qt库为基础的电力系统地理接线图绘制软件设计方法。首先,按照软件的功能需求,以及各模块间相互独立、视图数据相互分离的设计思想将软件划分为3层结构:数据服务层、绘图操作层和辅助功能层。然后,以Qt图形视图框架为基础建立了软件的主体绘图框架,并详细阐述了数据库视图框架、潮流动画功能以及接线图输出技术的实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接线图 接线图绘制 Qt图形视图框架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卵石土柱锤冲扩桩单桩成桩机理模型和数值试验研究
2
作者 袁胜洋 李城栋 +3 位作者 练小莲 陆仁芳 邓开元 刘先峰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8-260,共13页
近年来,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地基处理技术成为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柱锤冲扩桩地基处理技术因其高效、经济的特点逐渐被广泛应用。但在细观层面还缺乏对桩体成桩机理的研究,以优化现场设计及施工。本文以室内模型试验为基... 近年来,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地基处理技术成为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柱锤冲扩桩地基处理技术因其高效、经济的特点逐渐被广泛应用。但在细观层面还缺乏对桩体成桩机理的研究,以优化现场设计及施工。本文以室内模型试验为基础,采用Flac3D-PFC耦合数值模拟,从宏细观角度分析成桩过程中土体动应力响应,包括加速度响应、土体变形及砂卵石填料骨架中力链的发展规律。结果表明:柱锤在冲击过程中夯实、挤压孔下土体,土体发生变形的过程可分为增大、回弹、稳定3个阶段;冲击在土体中产生的能量以应力波的形式从孔中心向外迅速衰减,能量使土体逐渐挤密压实、地基加固,当能量传递至孔下3d(d为柱锤直径)时,动应力响应较小,土体受柱锤冲击作用影响不大;冲击使得砂卵石填料力链骨架结构发生断链重构,在该过程中,颗粒空隙不断减小,力链数量增加,作用力不断增强,填料不断置换土体,两者形成密实的整体以实现加固;冲击完成后,以初始孔底平面为基准面,自平面向上0.5d至平面向下3.0d与径向1.5d形成加固影响区域,该区域范围内的土体在冲击过程中应力响应较大,消耗大部分冲击能量,并在冲击完成后发生较大位移,使土体更加密实,地基实现加固。通过数值模拟补充模型试验,完善了柱锤冲扩桩单桩成桩机理,为现场施工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用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锤冲扩桩 加固机理 土体位移 动力响应 骨架力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电比重系统电力电量平衡混合整数二次规划模型及算法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曾雪婷 刘天琪 +3 位作者 李茜 何川 肖汉 秦浩庭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14-1124,共11页
清洁能源战略的提出凸显了高水电比重系统电力电量平衡以及调度优化方案研究的重要性。该文基于水文特征和水电站发电特性拟合出水电转换曲线的分段线性函数;并通过引入0-1辅助变量,计及水与电的相互关联作用、水与电各自在地域上与时... 清洁能源战略的提出凸显了高水电比重系统电力电量平衡以及调度优化方案研究的重要性。该文基于水文特征和水电站发电特性拟合出水电转换曲线的分段线性函数;并通过引入0-1辅助变量,计及水与电的相互关联作用、水与电各自在地域上与时间上的耦合关系、水电与火电的协调调峰能力以及水电机组的振荡区间等约束,提出互斥技术和权值技术构建含六类0-1变量的混合整数二次规划(mixed integer quadratic programming,MIQP)模型。最后提出动态启发式算法(dynamic heuristic algorithm,DHA)和有效集割平面算法(active set cutting plane method,ASCPM),借助混合整数规划求解器对某测试系统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及算法能够有效地处理高水电比重系统电力电量平衡问题并获得机组调度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量平衡 高水电比重系统 水火电优化调度 混合整数二次规划 水电转换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输电通道大容量静止无功补偿系统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22
4
作者 王平 何源森 +8 位作者 邱宇峰 蓝海 方文弟 范荣全 甄威 张皎 胡劲松 李敬雄 梁汉泉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18,共9页
安装在500kV二滩水电站输电通道上洪沟静止无功补偿系统SVS(Static Var System)、陈家桥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VC(Static Var Compensator)和万县变电站SVS是我国第一批国产500kV变电站SVS。2006年7月洪沟枢纽变的SVS首先投运,这套SVS是当... 安装在500kV二滩水电站输电通道上洪沟静止无功补偿系统SVS(Static Var System)、陈家桥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VC(Static Var Compensator)和万县变电站SVS是我国第一批国产500kV变电站SVS。2006年7月洪沟枢纽变的SVS首先投运,这套SVS是当时我国电网中运行的最大容量的国产SVS。重点介绍:应用SVS技术,研究制造集成的我国第一套电力系统输电通道枢纽变大容量SVS;对SVS进行的重现电力系统电压,长时间(42h)实时数字仿真RTDS(Real Time Digital Simulation)稳态仿真试验,以及RTDS动态和暂态仿真试验;在运行的川渝电网上进行的SVS的电力系统大、小干扰试验;和SVS的运行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S 输电通道枢纽变电站 RT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0kV直流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设计 被引量:29
5
作者 李勇伟 周康 +1 位作者 李力 何江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518-1525,共8页
±800kV直流输电是国际上输电电压等级最高、技术最先进的直流输电方式。±800kV直流线路设计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参考。为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合理确定技术原则和建设标准,需要全面研究和分析与工程建设有关的主要设计原则。结合... ±800kV直流输电是国际上输电电压等级最高、技术最先进的直流输电方式。±800kV直流线路设计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参考。为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合理确定技术原则和建设标准,需要全面研究和分析与工程建设有关的主要设计原则。结合向家坝-上海直流输电工程,介绍了特高压直流线路设计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气象条件、结构可靠度、导线选择、地线选择、绝缘子选型、绝缘子串及金具、绝缘配合、导线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极导线排列方式和走廊宽度等。同时给出了大量±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的基本设计条件、主要设计参数以及向家坝-上海直流线路的技术特点、单位km长度线路的杆塔质量、混凝土量等工程量指标。通过我国第1条输送功率达6400MW的特高压双极直流输电线路的设计实践,证明±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0 KV 直流 特高压 双极 输电线路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力行业碳减排综合优化 被引量:21
6
作者 戴攀 邹家勇 +2 位作者 田杰 刘田 周浩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6,112,共7页
2010年中国电力行业CO2排放量约占总排放量的一半,承担着CO2减排和缓解气候变化的主要责任。首先,简要介绍了中国电力行业CO2排放现状,然后分别从发电侧、需求侧、电网侧对各减排措施的应用和发展进行分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电力... 2010年中国电力行业CO2排放量约占总排放量的一半,承担着CO2减排和缓解气候变化的主要责任。首先,简要介绍了中国电力行业CO2排放现状,然后分别从发电侧、需求侧、电网侧对各减排措施的应用和发展进行分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电力行业碳减排综合优化模型,将需求侧和电网侧的节能潜力等效成虚拟能源,并与发电侧的常规能源进行统一规划,获得经济效益和减排效益综合最优的能源配置方案。采用该模型对中国电力行业的发电能源(包括常规能源和虚拟能源)进行综合优化,结果表明,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的推广和智能电网的建设可对中国电力行业CO2减排作出较大的贡献,在电力"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2015年和2020年可分别减少CO2排放10.0%和1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减排 电力行业 需求侧管理 智能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细混合颗粒流冲击特性试验研究
7
作者 吕珉昌 李新坡 +3 位作者 谢艳芳 孙玉莲 雷小芹 李秀珍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128,共8页
崩塌滑坡启动后在坡面加速运动形成高速颗粒流,对影响范围内的人员与构筑物造成冲击损伤,是山区常见的灾害类型之一。崩滑颗粒流对结构的冲击过程包含颗粒的直接撞击以及死区形成之后的间接冲击,颗粒的粒径是影响冲击力的主要因素。为... 崩塌滑坡启动后在坡面加速运动形成高速颗粒流,对影响范围内的人员与构筑物造成冲击损伤,是山区常见的灾害类型之一。崩滑颗粒流对结构的冲击过程包含颗粒的直接撞击以及死区形成之后的间接冲击,颗粒的粒径是影响冲击力的主要因素。为更深入了解颗粒流冲击作用机制,把崩滑颗粒流简化为粗细双粒径混合颗粒材料,采用碎石和砂土进行配比,制作不同粗细颗粒含量的混合材料,利用斜槽试验研究其运动堆积特性和冲击作用。试验发现粗颗粒材料具有更强的运动性,同时对结构造成的冲击力也大,粗颗粒对结构的直接撞击可产生数倍稳态冲击力的脉冲力。理论模型对颗粒流冲击力的计算结果与稳态阶段时的试验值接近,但明显低于初始阶段的脉冲峰值,主要原因是理论模型没有考虑大颗粒的直接撞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流 崩滑灾害 冲击力 流体-结构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森林碳储量与固碳量的构成及影响因素——以武宁县为例
8
作者 朱锦奇 熊媛巧 +6 位作者 易扬 王玉杰 刘敏 张桂莲 徐淑蕾 张娜 郑博福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6-267,277,共13页
[目的]准确评估区域森林碳储量和固碳量的数值、分布特点、构成和影响因素,是科学制定森林管理及相应调控政策的重要依据。[方法]选择隶属于亚热带典型森林区域的生态型县域作为研究对象,选取97个不同树种及不同龄组的样地开展地上、地... [目的]准确评估区域森林碳储量和固碳量的数值、分布特点、构成和影响因素,是科学制定森林管理及相应调控政策的重要依据。[方法]选择隶属于亚热带典型森林区域的生态型县域作为研究对象,选取97个不同树种及不同龄组的样地开展地上、地下碳储量和固碳量的实测,分析碳储量的构成及其与立地因子的相互关系,并将实测固碳量值与CASA模型计算值比较,以期为亚热带森林碳储量和固碳量评估提供参考。[结果]1)2020年研究区森林平均碳密度、总碳储量、植被层总固碳量分别为158.05 t/hm^(2)、4.07×10^(7)t、28.41×10^(5)t/a。其中碳密度最大的为桦树,碳储量和植被固碳量最高的均为硬阔类栲属及其他常绿阔叶林,碳储量最高的龄组为幼龄林。碳密度总体分布规律为土壤层(56.19%)>植被层(42.94%)>枯落物层(0.87%)。2)立地因子中土层厚度与土壤碳密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枯落物密度呈显著负相关。3)除灌木林外,CASA模型估算固碳量值与样地实测测算出的固碳值差异大,样地实测值高出96.49%以上。[结论]在典型亚热带森林中,桦树在植被碳密度上具有显著优势,土壤层的碳储量是森林碳储量占比最大的部分,土层厚度是影响土壤碳密度和枯落物碳密度最主要的驱动因素。同时,除灌木林外,模型计算值低估研究区的森林固碳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森林 碳储量 固碳量 CA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西南地区电线覆冰天气过程的大气环流异常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曲巧娜 李栋梁 +2 位作者 杨绚 刘渝 郭跃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41-650,共10页
从四川省二郎山观冰站2002-2008年逐年1月份资料中选取12次覆冰过程和8次无覆冰过程,同时考虑2008年和2005年两个典型覆冰年共有覆冰日期(1月11~19日),利用NCEP/NCAR再分析格点资料,分析了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西南地区有覆冰时,500... 从四川省二郎山观冰站2002-2008年逐年1月份资料中选取12次覆冰过程和8次无覆冰过程,同时考虑2008年和2005年两个典型覆冰年共有覆冰日期(1月11~19日),利用NCEP/NCAR再分析格点资料,分析了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西南地区有覆冰时,500hPa高度场距平合成图上呈"北高南低"的形势,贝加尔湖和巴尔喀什湖之间有一最大的温度负值中心,冷空气强盛且能延伸到西南地区;水汽源主要来自阿拉伯海、孟加拉湾的西南暖湿气流和南海的东南暖湿气流。通过分析二郎山地区2008年1月24~29日的风、温、湿廓线可知,750~650hPa均有逆温层,气温的日较差小,逆温层底部的相对湿度达到80%以上。750hPa有风向突变,低层为东北风,表明地面有冷空气回流;750hPa以上为西南风,即有较深高原槽或高原切变线活动。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在甘肃南部—四川中部—云南北部有一露点温度梯度极大值带,此极大值带内有风向的辐合,冷暖空气在此强烈交汇,配合大气环流和大气层结条件,可很好地解释西南地区产生电线覆冰的原因,对于提高此类覆冰过程的预报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电线覆冰 大气环流 垂直廓线 水汽输送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变压器用绝缘纸热老化微观机理的X射线衍射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向彬 廖瑞金 +2 位作者 张勇 何垒 周天春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45,51,共7页
温度是油纸绝缘老化的主要因素。笔者设计了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常用的普通牛皮纸和环烷基矿物油复合绝缘在90℃下长达370 d的热单因子老化试验。利用XRD(X射线衍射)定期测量不同老化状态的绝缘样品,对比分析了绝缘纸的聚态结构的变化情况... 温度是油纸绝缘老化的主要因素。笔者设计了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常用的普通牛皮纸和环烷基矿物油复合绝缘在90℃下长达370 d的热单因子老化试验。利用XRD(X射线衍射)定期测量不同老化状态的绝缘样品,对比分析了绝缘纸的聚态结构的变化情况,并深入讨论绝缘纸聚合度下降的动力学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绝缘纸在老化过程中,纤维素氢键和糖苷键发生断裂,引起聚合度下降,结晶区遭受破坏,晶粒尺寸减小,导致纤维素分子间作用力减弱,热裂解活化能降低;老化过程中,绝缘纸纤维素晶体类型不变,聚合度的下降规律符合二阶动力学模型,相对结晶度的变化规律能很好地解释聚合度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油纸绝缘 热老化 微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中东急流对中国西南地区覆冰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曲巧娜 李栋梁 +1 位作者 熊海星 金西平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5-203,共9页
采用西南地区(25°N~35°N,95°E~110°E)96个常规气象观测站1961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逐日气象要素资料,利用同时满足地面日最低气温在-10~1℃、相对湿度大于80%、日照时数小于等于2个小时这三个条件,计算1月... 采用西南地区(25°N~35°N,95°E~110°E)96个常规气象观测站1961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逐日气象要素资料,利用同时满足地面日最低气温在-10~1℃、相对湿度大于80%、日照时数小于等于2个小时这三个条件,计算1月中国西南地区覆冰日数。利用NCEP/NCAR再分析格点资料,分析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强覆冰年时欧亚地区500hPa高度距平场为"北高南低"、中高纬地区"西高东低"、中低纬地区"西低东高"的形势,乌拉尔山高压脊、里海东部低压槽、副热带高压均偏强,有利于冷暖空气在西南地区强烈交汇,是西南地区形成覆冰的基本条件;冬季中东急流强,则有利于西南地区覆冰的形成,相关最好的区域位于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交界处、贵州省大部分地区、云南省北部与西藏东南部交界处、陕西省西南部以及川西二郎山附近,这些均是最易发生严重覆冰的区域;500hPa中亚低槽活动,将中东急流变化与西南地区覆冰强弱紧密的联系了起来;前期12月北大西洋百慕大群岛附近海表温度的异常偏低是1月中东急流异常偏强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覆冰 大气环流 中东急流 中亚低槽活动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火电厂现场总线网络设计 被引量:11
12
作者 邓慧 张明 +2 位作者 吴永存 范立 张菊军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9-62,共4页
介绍我国大型火电厂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应用现状。为使FCS的系统设计规范化和流程化,引入"现场总线网络"的概念,指出:与DCS相比,FCS的系统设计主要在其现场总线网络的设计。基于PROFIBUS总线,遵循该总线欧洲标准和IEC标... 介绍我国大型火电厂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应用现状。为使FCS的系统设计规范化和流程化,引入"现场总线网络"的概念,指出:与DCS相比,FCS的系统设计主要在其现场总线网络的设计。基于PROFIBUS总线,遵循该总线欧洲标准和IEC标准,给出FCS现场总线网络的设计流程和设计方法;以华能九台电厂2×660MW机组主机FCS为例,介绍现场总线网络设计方法的实际应用,并探讨设计过程中需考虑的问题,如设计院与FCS厂家工作的划分和配合、FCS一体化和对外通信等,提出合理化建议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厂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现场总线网络 PROFIB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OH激发粉煤灰地聚物强度特性及破坏形式试验研究
13
作者 刘玉琳 袁胜洋 +3 位作者 邓开元 程学兵 郑亦轩 刘先峰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9-86,共8页
为寻找一种低能耗、绿色环保的特殊土改良剂,以NaOH为碱激发剂、粉煤灰为前驱体制备地聚物试样,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与微观试验相结合的手段,研究碱激发剂浓度及含水率对试样强度及破坏形式的影响。结果表明:NaOH碱激发剂对粉煤灰活... 为寻找一种低能耗、绿色环保的特殊土改良剂,以NaOH为碱激发剂、粉煤灰为前驱体制备地聚物试样,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与微观试验相结合的手段,研究碱激发剂浓度及含水率对试样强度及破坏形式的影响。结果表明:NaOH碱激发剂对粉煤灰活性激发效果明显,碱激发试样无侧限抗压峰值强度随NaOH浓度增加整体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NaOH浓度为8 mol/L、含水率为22.5%时,地聚物强度最大(4.21 MPa);当NaOH浓度保持不变时,地聚物强度随含水率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所有浓度下的地聚物强度均在含水率22.5%时出现峰值;在NaOH浓度及含水率两个因素共同作用下,地聚物应力-应变曲线与抗压破坏形式出现明显差异。结合SEM图像可知,NaOH溶液促使聚合反应发生,适当范围内提高浓度可使地聚物结构变得密实,继续增大浓度则会使地聚物微观结构产生不良形态,同样过高的含水率会使地聚物黏性降低,颗粒之间无法较好胶结,导致结构松散,而应力-应变曲线与抗压破坏形式出现差异可能与试样微观结构中颗粒排布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聚物 碱激发剂 无侧限抗压强度 应力-应变曲线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样本矩-最大熵法的长短腿输电塔整体可靠度分析
14
作者 王成 王涛 +3 位作者 黄兴 刘翔云 李正良 刘畅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15-1324,共10页
为准确评估长短腿输电塔整体安全水平,依托某500 kV输电线路工程,建立长短腿输电塔精细化数值模型,根据《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程》(DL/T 5486—2020)以及数值分析结果,给出长短腿输电塔不同失效模式下的功能函数,并结合等价... 为准确评估长短腿输电塔整体安全水平,依托某500 kV输电线路工程,建立长短腿输电塔精细化数值模型,根据《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程》(DL/T 5486—2020)以及数值分析结果,给出长短腿输电塔不同失效模式下的功能函数,并结合等价极值事件原理加以等价描述;随后,基于低偏差序列方法生成随机样本点,计算样本响应并获得等价功能函数统计矩;最后,通过改进最大熵法计算长短腿输电塔整体可靠指标.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所计算的长短腿输电塔整体可靠指标的相对误差和计算成本分别为Monte Carlo仿真(MCS)法的0.46%和0.05%;单一失效模式下得到的长短腿输电塔可靠指标较整体可靠指标偏低,建议采用整体可靠指标衡量长短腿输电塔的安全水平;塔腿级差和长短腿输电塔整体可靠指标成反比,16 m级差工况下的长短腿输电塔整体可靠指标较等长腿降低了15.72%,设计时应避免级差过大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短腿输电塔 整体可靠度 样本矩 改进最大熵法 塔腿级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靠性理论的特高压送电线路杆塔设计风速确定方法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英民 郑妮娜 +1 位作者 肖洪伟 李彦民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8,共4页
特高压送电线路杆塔设计中,设计风速的合理取值关乎其结构安全。参照现行110~500kV送电线路风速取值及设计方法,提出了基于可靠性理论确定特高压送电线路杆塔设计风速的方法。首先确定目标可靠指标,然后确定设计风速相关参数,综合考虑... 特高压送电线路杆塔设计中,设计风速的合理取值关乎其结构安全。参照现行110~500kV送电线路风速取值及设计方法,提出了基于可靠性理论确定特高压送电线路杆塔设计风速的方法。首先确定目标可靠指标,然后确定设计风速相关参数,综合考虑可靠指标及经济指标后,确定设计风速最优参数。2条特高压送电线路杆塔设计风速的应用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送电线路 杆塔 可靠度 设计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集成化设计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军 侯智勇 王绪本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904-1907,共4页
在地表变形监测工作中,由于变形观测的周期性和长期性必然会积累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如何对这些复杂而庞大的监测资料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及时的计算分析,关系到变形的稳定性评价和动力学预报工作的质量。针对大地测量法周期性变形监测数据... 在地表变形监测工作中,由于变形观测的周期性和长期性必然会积累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如何对这些复杂而庞大的监测资料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及时的计算分析,关系到变形的稳定性评价和动力学预报工作的质量。针对大地测量法周期性变形监测数据处理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提出系统软件集成的思想,即在Visual C++开发平台下,集成Access、MATLAB、MapObjects、Office等优秀软件和功能,为变形监测信息管理系统集成的总体框架及其核心体系设计合理的思路和技术路线,为进一步开发和研制该系统提供了具体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监测 信息管理系统 软件集成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输变电工程建设中的土壤侵蚀及其防治 被引量:8
17
作者 贺亮 刘国东 +1 位作者 张新宁 凌文州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46-48,共3页
输变电工程土壤侵蚀属典型的人为加速侵蚀,其侵蚀类型、程度和强度与主体工程建设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对滇南外送通道输变电工程项目所处的西南地区脆弱环境条件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依照水土保持有关法律及规范,确定了工程土壤侵蚀防治范... 输变电工程土壤侵蚀属典型的人为加速侵蚀,其侵蚀类型、程度和强度与主体工程建设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对滇南外送通道输变电工程项目所处的西南地区脆弱环境条件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依照水土保持有关法律及规范,确定了工程土壤侵蚀防治范围和防治分区,计算出项目在施工建设中产生的水土流失面积为323.41 hm2,建设期和自然恢复期产生的土壤流失总量为66105.52 t。针对项目建设提出了防治土壤侵蚀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变电工程 土壤侵蚀 防治措施 西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岸坡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劣化规律研究
18
作者 顾东明 郑永强 +1 位作者 崔宇寒 李长冬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5-55,共11页
三峡库区水位长期在145~175 m之间波动,受周期性库水位波动影响,库岸边坡岩体长期处于干燥与湿润交替的环境中,形成垂向约30 m大型消落带。消落带岸坡持续经受水的劣化作用,导致岩体结构破坏加速、变形程度加剧、强度指标降低。侏罗系... 三峡库区水位长期在145~175 m之间波动,受周期性库水位波动影响,库岸边坡岩体长期处于干燥与湿润交替的环境中,形成垂向约30 m大型消落带。消落带岸坡持续经受水的劣化作用,导致岩体结构破坏加速、变形程度加剧、强度指标降低。侏罗系地层作为三峡库区的易滑地层,这一劣化作用尤为明显。以三峡库区秭归盆地为研究区域,通过现场工程地质调查,选取侏罗系泥质粉砂岩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干湿循环与长期浸泡联合作用下的岩体结构面剪切特性劣化试验。从室内试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角度,探究泥质粉砂岩结构面剪切特性的劣化规律,并构建了水岩作用下结构面剪切强度劣化模型。结果表明:频繁快速的干湿交替循环对泥质粉砂岩的质量损失影响显著,但水岩劣化作用对岩石结构面形貌影响较小;岩体在干湿循环、长期浸泡以及干湿循环-长期浸泡联合作用3种劣化作用下,结构面抗剪强度劣化程度均受粗糙度与法向应力控制,降低幅度随粗糙度与法向应力增加而逐渐增大;在干湿循环-长期浸泡联合作用下,干湿循环对岩石结构面的劣化作用更为显著,且联合作用下的结构面抗剪强度劣化并非干湿与浸泡单一的叠加关系,存在一定的复杂耦合机制。研究工作可为三峡库区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水致岩体结构面劣化规律研究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结构面 干湿循环 长期浸泡 强度劣化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均匀覆冰导线脱冰塔线体系动力响应特征参数
19
作者 刘沁雨 严波 +4 位作者 吴楷文 杨寒旭 鲁俊 梁明 刘炯 《重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0-33,共14页
覆冰厚度随海拔高度变化导致导线上覆冰不均匀。给出导线覆冰厚度随高度变化和部分脱冰模型,利用附加单元法实现导线不均匀覆冰和脱冰塔线体系动力响应数值模拟方法。建立500 kV四分裂线路典型孤立档和连续档塔线耦合体系有限元模型,研... 覆冰厚度随海拔高度变化导致导线上覆冰不均匀。给出导线覆冰厚度随高度变化和部分脱冰模型,利用附加单元法实现导线不均匀覆冰和脱冰塔线体系动力响应数值模拟方法。建立500 kV四分裂线路典型孤立档和连续档塔线耦合体系有限元模型,研究导线不均匀覆冰脱冰后塔线体系的动力响应特征,分析杆塔载荷冲击系数、导线最大挂点支反力、纵向不平衡张力、脱冰跳跃高度等特征参数随线路档距、高差比和覆冰厚度的变化规律,以及极端情况下杆塔的应力和强度,为不均匀覆冰冰区输电杆塔塔头设计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塔线耦合体系 不均匀覆冰 脱冰 动力响应特征参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煤电掺烧绿氢降碳系统配置方案研究
20
作者 陈文琦 黄玉磊 +8 位作者 周秦 林祥东 张俊春 薄煜 李文凯 黄大岸 张伊甸 高群翔 张晨昕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5-103,共9页
为优化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煤电机组掺烧绿氢降碳的系统配置方案,构建了一套包含制氢、储氢、储能及煤电机组掺氢燃烧的综合系统框架,建立了降碳目标约束下以氢燃料成本最低为目标的系统配置优化模型,并运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方法进行求... 为优化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煤电机组掺烧绿氢降碳的系统配置方案,构建了一套包含制氢、储氢、储能及煤电机组掺氢燃烧的综合系统框架,建立了降碳目标约束下以氢燃料成本最低为目标的系统配置优化模型,并运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方法进行求解与分析,探讨了不同运行场景下的降碳系统配置优化方案。以某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为例,在单台煤电机组降碳10%的目标约束下,如仅利用弃风弃光电力制氢时,制氢装置年利用小时数仅约2000h,标准状态下绿氢成本高达3.02元/m^(3)(33.80元/kg),单台煤电机组度电成本增加0.2179元/(kW·h);配置电化学储能可降低制氢、储氢系统配置规模,提升制氢装置利用小时数,但受限于高额的储能建设成本,储能规模需要优化确定,标准状态下绿氢成本最低可降至约2.35元/m^(3)(26.30元/kg),单台煤电机组度电成本增加0.1652元/(kW·h);在储能基础上,如可在绿氢认证范围内引入少量公网电力辅助制氢,可进一步减少系统建设成本,标准状态下制氢成本有望降低至约2.12元/m^(3)(23.70元/kg),单台煤电机组度电成本增加0.1426元/(k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大基地 绿氢掺烧 煤电降碳 制氢 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