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页岩气某区块气井生产规律与阶段划分研究
1
作者 林宇 伍坤一 +4 位作者 丁道权 刘大凡 杜彭花 秦灿 周军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6-240,246,共6页
旨在深入探讨某页岩气田的气井生产规律,并对生产过程进行明确的阶段性划分。通过详尽数据分析,揭示了以下成果:建立了页岩气气井的生产规律统计指标体系,全面总结了各生产阶段的压力、产气与产水量的分布特性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依... 旨在深入探讨某页岩气田的气井生产规律,并对生产过程进行明确的阶段性划分。通过详尽数据分析,揭示了以下成果:建立了页岩气气井的生产规律统计指标体系,全面总结了各生产阶段的压力、产气与产水量的分布特性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依据压力和产量递减率特征,明确划分了该区块页岩气气井的生产过程为3个阶段:排采期、递减期和低压小产期。研究的成果不仅进一步明确了该区块页岩气气井的生产动态,也为后续或其他页岩气区块阶段划分、生产管理与优化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统计学 生产规律 生产阶段 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管道泄放特性及参数敏感性
2
作者 闪从新 李琦 +3 位作者 胡太江 高谦 李长俊 贾文龙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89,共6页
超临界CO_(2)管道的泄放过程是一种具有焦-汤效应和汽化吸热现象的两相瞬态过程,该过程会导致管内温度急剧下降,对管道安全运行产生影响。基于自行搭建的CO_(2)循环管道实验装置,开展4组不同初始温度、初始压力及泄放孔径的超临界CO_(2... 超临界CO_(2)管道的泄放过程是一种具有焦-汤效应和汽化吸热现象的两相瞬态过程,该过程会导致管内温度急剧下降,对管道安全运行产生影响。基于自行搭建的CO_(2)循环管道实验装置,开展4组不同初始温度、初始压力及泄放孔径的超临界CO_(2)管道泄放实验,通过记录管道不同位置处温度与压力的变化,分析并对比不同初始条件下管内水力、热力参数演化特性。研究发现:超临界CO_(2)管道泄放过程中存在非平衡气液相变现象;泄放过程中的温度与压力受到非平衡相变过程的影响,测试工况(Test1—Test3)管内相变起始压力p_(min)和气液两相阶段持续时间分别为:6.95、7.33、6.85 MPa和33.6、36.3、32.1 s,初始压力的升高与初始温度的降低,均会导致超临界CO_(2)进入气液两相区时的压力更高、气液两相阶段持续时间更长、管道所能达到的最低温度更低,加剧了管道发生裂纹延性扩展与低温脆断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管道输送 泄放 非平衡效应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高压直流干扰工况下X80管线钢的腐蚀行为
3
作者 钟雪 张文艳 +2 位作者 邓子为 许振昌 杜艳霞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2,共8页
采用自行搭建的装置对X80管线钢进行高压直流干扰腐蚀试验,并通过干扰参数监测和腐蚀形貌观察等方法,考察了在不同高压直流干扰下该钢在四川土壤中的干扰电流密度变化趋势及腐蚀规律。结果表明:电流密度在干扰初期快速增大到峰值,然后... 采用自行搭建的装置对X80管线钢进行高压直流干扰腐蚀试验,并通过干扰参数监测和腐蚀形貌观察等方法,考察了在不同高压直流干扰下该钢在四川土壤中的干扰电流密度变化趋势及腐蚀规律。结果表明:电流密度在干扰初期快速增大到峰值,然后快速下降并趋于稳定,稳定值约为峰值的1/10;高压直流干扰时长(持续时间)对腐蚀速率有一定影响,腐蚀速率随着干扰时长的延长而降低;高压直流干扰的间隔时间对腐蚀速率也有明显影响,腐蚀速率随着干扰间隔时间的延长呈增大趋势,干扰间隔时间超过3h后,腐蚀速率明显增大;管道防腐蚀层缺陷面积和土壤含水率对腐蚀速率都有较大影响,当缺陷面积由6.5cm^(2)减小为0.2cm^(2)时,腐蚀速率增大了约3倍,当土壤含水率由17%增加为34.5%时,腐蚀速率增大了数十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干扰 电流密度 干扰参数 腐蚀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气站浮动式球阀阀芯迎流面冲蚀行为及其后果 被引量:1
4
作者 敬佩瑜 郑思佳 +2 位作者 程华 王娅婷 段行琼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80,共8页
为了避免配气站常用浮动式球阀因高运行负荷与气携粉尘持续冲蚀而突发安全事故,选用Ahlert冲蚀速率模型,模拟分析了当30°开度时304不锈钢阀芯迎流面的冲击角变化趋势,科学评估了阀芯迎流面的冲蚀行为与薄弱区域。结果表明,粉尘在... 为了避免配气站常用浮动式球阀因高运行负荷与气携粉尘持续冲蚀而突发安全事故,选用Ahlert冲蚀速率模型,模拟分析了当30°开度时304不锈钢阀芯迎流面的冲击角变化趋势,科学评估了阀芯迎流面的冲蚀行为与薄弱区域。结果表明,粉尘在阀芯迎流面A~I测点处的冲击角随壁厚损失呈同步增大趋势,迎流面受粉尘持续冲蚀而不断凹陷,致使迎流面上粉尘的流速从7.4 m/s降至5.9 m/s;迎流面冲蚀后表面粉尘流速也呈现减小趋势,从0.010 kg/s降低至0.005 kg/s,且颗粒沉积的区域也在向球体的后方移动;迎流面上各处壁厚减薄速率不一,应有针对性地布置球阀防冲蚀涂层,并采用动态方法核算球阀在节流工况下的使用寿命。研究结论可为配气站用球阀的设计和维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蚀行为 冲击角 粉尘流速 迎流面 阀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干扰下管道极化电位测试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安建川 张文艳 余忠仁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4-182,共9页
地铁干扰下管道阴极保护电位呈现频繁波动的特点,无法通过传统的断电法获得管道的真实保护电位。从需要断开所有外部电源的角度出发,提出采用试片断电法进行干扰下管道极化电位的测试,并通过现场试验研究,确定了影响管道极化电位准确测... 地铁干扰下管道阴极保护电位呈现频繁波动的特点,无法通过传统的断电法获得管道的真实保护电位。从需要断开所有外部电源的角度出发,提出采用试片断电法进行干扰下管道极化电位的测试,并通过现场试验研究,确定了影响管道极化电位准确测试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规律,建立了地铁干扰下管道极化电位有效测试的参数设置方法:试片极化达到稳定的时间不少于2.25 h;试片的埋设深度不低于0.30 m;试片与参比的水平间距宜为0.05~0.1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 地铁杂散电流 极化电位 极化时间 参比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油管道池火灾事故后果不确定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徐婧源 陈敬东 +1 位作者 王乾儒 陈华燕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9-165,共7页
输油管道发生池火灾事故存在突发性和随机性,为此,以液池直径、燃烧速率和风速3个对池火热辐射通量影响较大的因素为不确定性参数,建立了输油管道池火灾事故不确定性分析模型,结合工程实例确定各不确定性参数的取值范围并采用拉丁超立... 输油管道发生池火灾事故存在突发性和随机性,为此,以液池直径、燃烧速率和风速3个对池火热辐射通量影响较大的因素为不确定性参数,建立了输油管道池火灾事故不确定性分析模型,结合工程实例确定各不确定性参数的取值范围并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法获取30000个随机组合样本,再利用蒙特卡洛法分析池火热辐射通量分布特征,得到与事故点不同距离处池火灾致死率统计规律。结果表明,热辐射通量均值和致死率随事故点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根据致死区域的分布情况可为管道周边风险等级划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油管道 池火灾 拉丁超立方抽样 蒙特卡洛法 致死率 不确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气站场过滤分离器压降与除尘效率变化特性 被引量:5
7
作者 敬佩瑜 郑思佳 +3 位作者 张帅 唐超 段林林 付斌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480-5490,共11页
为通过压降来评价不同工况下过滤分离器的除尘效率和工作状况,指导现场过滤分离器滤芯的操作和更换,本文以输气站场典型卧式过滤分离器为研究对象,采用粉尘在线检测和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不同运行时间、运行压力下过... 为通过压降来评价不同工况下过滤分离器的除尘效率和工作状况,指导现场过滤分离器滤芯的操作和更换,本文以输气站场典型卧式过滤分离器为研究对象,采用粉尘在线检测和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不同运行时间、运行压力下过滤分离器压降和除尘效率的静态与动态特性,并通过现场实际验证。结果表明:在相同标况流量下,操作压力越低,过滤分离器初始压降越高;随着过滤分离器的运行时间增长,其压降检测值将偏离拟合的最优二次曲线,其除尘效率也将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在运行压力较低时下降更快,其根源在于低压下气流速度快,可携带更多已聚结的颗粒流出,致使下游粉尘浓度上升;CFD方法预测与在线检测的除尘效率误差均低于20%,现场实际除尘量证实两种方法均有较高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且适合过滤分离器压降与除尘效率变化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滤分离器 压降 除尘效率 实验研究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直流入地电流对埋地钢管阴极保护的干扰影响
8
作者 钟雪 张文艳 但涛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4-77,94,共5页
选取了川渝地区某管道和共乐特高压直流接地极为研究对象,采用阴极保护测试技术连续监测接地极放电过程中管道阴极保护参数,分析了特高压直流入地电流对管道的干扰范围及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当该接地极以2900 A阴极放电时,管道全线共有1... 选取了川渝地区某管道和共乐特高压直流接地极为研究对象,采用阴极保护测试技术连续监测接地极放电过程中管道阴极保护参数,分析了特高压直流入地电流对管道的干扰范围及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当该接地极以2900 A阴极放电时,管道全线共有11处极化电位超标;管道电位最负为-3347 mV,最正为+189 mV,管道电位正向偏移量超过100 mV的管道长度约28 km,特高压直流接地极放电影响范围较广;接地极放电过程中,恒电位仪、锌带等腐蚀防护措施对缓解和抑制杂散电流干扰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部分管段破损点位置依旧存在腐蚀风险。最后,结合管道阴极保护情况及测试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 接地极 腐蚀 阴极保护 干扰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