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含油气的有序性 被引量:4
1
作者 郭海洋 常智 +1 位作者 赵容容 莫耀汉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1期65-69,共5页
前陆盆地是世界上油气资源最丰富、大油气田最多的一类盆地。笔者通过分析发现中国中西部的前陆盆地有丰富的烃源岩,配套的生储盖组合,油气在纵横向上的发育都有其有序性:前陆盆地的沉积演化控制着盆地油气纵向上的有序性,构造单元控制... 前陆盆地是世界上油气资源最丰富、大油气田最多的一类盆地。笔者通过分析发现中国中西部的前陆盆地有丰富的烃源岩,配套的生储盖组合,油气在纵横向上的发育都有其有序性:前陆盆地的沉积演化控制着盆地油气纵向上的有序性,构造单元控制着油气横向上的有序性。前陆冲断带构造活动强烈,主要形成背斜油气藏,中浅层都含气,适宜采用立体勘探思路。前渊凹陷带主要发育有岩性油气藏,前缘隆起由于地层向克拉通方向尖灭,常形成岩性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盆地 构造单元 沉积演化 有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油气勘探对准噶尔盆地的启示 被引量:2
2
作者 雍自权 钟韬 +1 位作者 刘庆松 杨锁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9-132,共4页
论述了准噶尔盆地、松辽盆地在大地构造位置、盆地形成过程和油气地质条件等方面的相似性,认为准噶尔盆地的油气勘探潜力大,两盆地的油气勘探方法、理论等可以相互借鉴。指出,准噶尔盆地的油气勘探应注重腹部古隆起、断裂与油气成藏关... 论述了准噶尔盆地、松辽盆地在大地构造位置、盆地形成过程和油气地质条件等方面的相似性,认为准噶尔盆地的油气勘探潜力大,两盆地的油气勘探方法、理论等可以相互借鉴。指出,准噶尔盆地的油气勘探应注重腹部古隆起、断裂与油气成藏关系、油气并举及深部石炭系火山岩油气藏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松辽盆地 大地构造 盆地演化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北部二叠系茅口组沉积特征及油气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曾德铭 谢晓斌 +2 位作者 黄董 余良志 张宇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共12页
基于地震资料精细解释成果,结合野外剖面及室内薄片观察,通过分析主要岩石类型及古生物、地球化学和地震相特征,对四川盆地北部二叠系茅口组沉积相展布特征进行研究,依据生物(屑)灰岩、礁灰岩和硅质岩等岩相发育规律以及地震地层结构和... 基于地震资料精细解释成果,结合野外剖面及室内薄片观察,通过分析主要岩石类型及古生物、地球化学和地震相特征,对四川盆地北部二叠系茅口组沉积相展布特征进行研究,依据生物(屑)灰岩、礁灰岩和硅质岩等岩相发育规律以及地震地层结构和地层厚度变化特征,认为茅口组发育了开阔台地、台地边缘及斜坡—盆地等沉积亚相,总结出了开阔海夹点礁、开阔海夹点滩、台地边缘滩和灰质—硅质盆地等4种沉积微相组合,明确了沉积相纵向演化和平面展布规律。结果表明,台地边缘高能生物滩平面上呈条带状在剑阁—元坝—龙岗一带规模发育,生物(屑)灰岩的晶间溶孔、粒间溶孔和生物体腔孔发育,物性好,是优质储集层发育带;川西海槽和广元—旺苍海槽茅四段的硅质岩和泥岩有机碳含量高,则是优质生油岩,优越的沉积环境为该区油气成藏提供了有利的生油和储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类型 沉积特征 台地边缘 茅口组 四川盆地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北部地区寒武系第二统沧浪铺组一段孔隙特征、成因及演化模式 被引量:4
4
作者 屈海洲 邹兵 +7 位作者 张连进 赵容容 张宇 唐松 张兴宇 李文皓 马梓柯 雷银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23-1737,共15页
【目的】近年来,随着川中北部地区寒武系第二统沧浪铺组的不断勘探突破,沧浪铺组呈现出巨大的勘探潜力,而目前孔隙研究的薄弱制约了对储层发育特征的深入认识。【方法】基于岩心、铸体薄片和阴极发光等的观察与鉴定,运用图像识别软件获... 【目的】近年来,随着川中北部地区寒武系第二统沧浪铺组的不断勘探突破,沧浪铺组呈现出巨大的勘探潜力,而目前孔隙研究的薄弱制约了对储层发育特征的深入认识。【方法】基于岩心、铸体薄片和阴极发光等的观察与鉴定,运用图像识别软件获取岩石组分含量、孔隙参数等定量数据,对川中北部地区寒武系第二统沧浪铺组一段的孔隙特征、成因、不同岩性的孔隙演化模式开展研究。【结果】沧浪铺组一段的孔隙类型主要为粒内溶孔,与总面孔率的正相关性最好,其次是粒间溶孔。较高的鲕粒/陆源砂的含量比例是孔隙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溶解作用是孔隙发育的最有利因素,而高能的陆棚鲕粒滩沉积是原生孔隙发育的关键。因为准同生期大气水的选择性溶解作用是形成沧一段主要鲕粒粒内溶孔的最有利的成岩作用,而准同生期—埋藏期的白云石化作用则增强岩石的抗压性、使固相体积缩小而增加岩石的面孔率,埋藏期的溶解作用则沿着构造破裂形成的裂缝和早期孔隙进行溶解扩大。陆源砂、胶结作用、压实作用和压溶作用等则不利于沧一段孔隙的发育。【结论】因此,有利的碳酸盐组分及后续的成岩—构造作用影响了孔隙的发育和演化,并形成了孔隙面孔率依次降低的岩性排序特征:亮晶鲕粒云岩、含砂鲕粒云岩、砂质鲕粒云岩、细粒岩屑砂岩、石灰岩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特征 孔隙演化 沧浪铺组 第二统 寒武系 川中北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南部二叠系火山岩相地震预测及分布主控因素 被引量:7
5
作者 杨柳 赵容容 +7 位作者 梁虹 邓绍强 陈伟 李光鹏 邹琴 彭忻 吴博闻 梁瑜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4-103,共10页
为了刻画川西南部地区二叠系火山岩相展布、厘清其分布主控因素,基于已钻井火山岩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分析,结合火山机构模型正演,明确不同火山岩相所对应的地震响应特征,进而采用多信息地震属性技术预测火山岩相展布;结合火山岩相、基底... 为了刻画川西南部地区二叠系火山岩相展布、厘清其分布主控因素,基于已钻井火山岩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分析,结合火山机构模型正演,明确不同火山岩相所对应的地震响应特征,进而采用多信息地震属性技术预测火山岩相展布;结合火山岩相、基底断裂、古地貌等信息研究火山岩相分布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南部BMM地区发育规模性火山岩爆发相发育区,面积达500 km^(2),是四川盆地火山岩油气勘探区带拓展的有利区。火山岩相分布主要受基底断裂及火山喷发前古地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火山岩相 地震响应 模型正演 基底断裂 古地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石胶结物特征及其对深层白云岩孔隙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屈海洲 陈润 +5 位作者 徐伟 张云峰 张亚 何溥为 唐松 李文皓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1-416,共16页
深层白云岩是近年深部勘探的重点,其孔隙内多见白云石胶结,但白云石胶结物晶粒赋存组合方式及其对孔隙的作用研究较少。因此,以四川盆地高磨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为例,综合岩心、薄片、阴极发光、碳氧同位素及包裹体等资料,研究其白云... 深层白云岩是近年深部勘探的重点,其孔隙内多见白云石胶结,但白云石胶结物晶粒赋存组合方式及其对孔隙的作用研究较少。因此,以四川盆地高磨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为例,综合岩心、薄片、阴极发光、碳氧同位素及包裹体等资料,研究其白云石胶结物类型、特征、结构、体积分数及其对孔隙的影响。白云石胶结物晶体在形态上主要有半菱形、菱形、环带状和鞍状等,粒径包含粉晶—巨晶。胶结物晶体与孔洞形成内衬状、桥接状和镶嵌状三种结构。使用发育频率(发育某种结构的样品数/颗粒白云岩或晶粒白云岩样品总数)来表征某种结构的发育程度,白云岩中镶嵌状结构最发育(发育频率为48.3%~89.5%),桥接状次之(22.4%~73.7%),内衬状最弱(8.6%~55.2%)。内衬状结构和桥接状结构主要发育在颗粒白云岩中,体积分数分别为0~15%和25%~50%,且其发育程度随细—粉晶白云石胶结物体积分数增加而增强;镶嵌状结构在白云岩中普遍发育,体积分数主要为50%~100%,且其发育与中晶巨晶白云石体积分数正相关。内衬状结构和桥接状结构主要形成于同生成岩阶段中成岩阶段,镶嵌状结构主要形成于晚成岩阶段。内衬状结构及桥接状结构形成较早可降低成岩进程中压溶压实对孔隙的破坏,而镶嵌状结构破坏残余孔隙。以主要发育镶嵌状结构层段的孔隙度为基准,主要发育内衬状结构和桥接状结构层段的孔隙度可提高约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深层白云岩 白云石胶结物 孔隙 龙王庙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气藏地震响应特征及勘探展望 被引量:34
7
作者 王罗兴 谢芳 李油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6-28,共3页
根据川东北地区已有的气井井旁地震资料 ,总结了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滩气藏的地震响应特征 ,结合模型正演分析 ,建立了气藏分布的识别模式。据该模式 ,利用已有的地震资料 ,作提高讯噪比和速度反演处理后 ,对区内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分布进... 根据川东北地区已有的气井井旁地震资料 ,总结了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滩气藏的地震响应特征 ,结合模型正演分析 ,建立了气藏分布的识别模式。据该模式 ,利用已有的地震资料 ,作提高讯噪比和速度反演处理后 ,对区内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分布进行了识别预测。到目前为止 ,已预测圈定鲕滩储层有利分布区块 2 5块 ,累计面积达 630km2 ,估算的天然气资源量达 50 0 0× 1 0 8m3以上。展示了飞仙关组鲕滩气藏广阔的勘探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气藏 早三叠世 地震响应特征 勘探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扬子地台北缘下奥陶统分乡组风暴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8
作者 夏舜 宋金民 +7 位作者 李智武 肖斌 安虹伊 金鑫 王瀚 韩雨樾 邓豪爽 王斌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91-1102,共12页
【目的】扬子板块中发育有十分丰富的风暴沉积,但对上扬子板块北缘奥陶系风暴岩的发育特征以及该区下奥陶系沉积环境、古海洋条件、古地理和沉积古地貌的研究较为薄弱。【方法】以上扬子地台北缘城口地区厚坪剖面分乡组中发育典型的风... 【目的】扬子板块中发育有十分丰富的风暴沉积,但对上扬子板块北缘奥陶系风暴岩的发育特征以及该区下奥陶系沉积环境、古海洋条件、古地理和沉积古地貌的研究较为薄弱。【方法】以上扬子地台北缘城口地区厚坪剖面分乡组中发育典型的风暴岩为研究对象,进行野外剖面详测和镜下薄片鉴定,研究分乡组风暴沉积序列和沉积模式并揭示其地质意义。【结果】城口地区分乡组风暴沉积构造主要有底冲刷构造、风暴砾屑层、粒序层理、丘状交错层理等。同时识别出5种风暴沉积序列:序列Ⅰ主要由底冲刷和砾屑层(A)、粒序层(B)和平行层理段(C)组成,主要发育在台地边缘相带;序列Ⅱ由粒序层(B)、平行层理段(C)组成,发育在靠近斜坡的台地边缘相带;序列Ⅲ由底冲刷和砾屑层(A)、粒序层(B)、平行层理(C)和泥质灰岩段(E)组成,主要沉积于台前斜坡相带;序列Ⅳ主要由粒序段(B)和泥质泥晶灰岩段(E)组成,主要沉积在台前斜坡下部;序列Ⅴ由粒序段(B)、丘状层理段(D)和泥质泥晶灰岩段(E)组成,主要发育在深水陆棚相带。风暴岩的发育指示上扬子地台在早奥陶世分乡期位于低纬度地区,城口地区以台缘—斜坡沉积为主,自下而上的沉积环境演化为台地边缘→台前斜坡→深水陆棚。【结论】上扬子地台城口地区分乡组风暴岩的发育表明上扬子地台在奥陶纪处于低纬度赤道附近,沉积环境为台缘带且具备发育大规模台缘滩的地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扬子地台 四川盆地 风暴岩 分乡组 奥陶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北部地区寒武系沧浪铺组沉积演化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振宇 曾浩 +5 位作者 屈海洲 赵容容 张宇 李文皓 唐松 张云峰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08-815,共8页
四川盆地下古生界寒武系沧浪铺组勘探潜力巨大。文中结合钻井和野外地质剖面实测成果等最新资料,研究了四川盆地北部地区沧浪铺组沉积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沧浪铺组沉积期,研究区内可识别出开阔台地相、局限台地相和潮坪相3种沉积相类... 四川盆地下古生界寒武系沧浪铺组勘探潜力巨大。文中结合钻井和野外地质剖面实测成果等最新资料,研究了四川盆地北部地区沧浪铺组沉积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沧浪铺组沉积期,研究区内可识别出开阔台地相、局限台地相和潮坪相3种沉积相类型,纵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异特征,横向上沉积厚度西薄东厚。沧一段沉积期,开阔台地相发育以鲕粒石灰岩、砂屑石灰岩为主要岩性并可见小型槽状交错层理的台内滩亚相,和以泥晶石灰岩为主要岩性的滩间海亚相;局限台地相发育以具有残余结构的砂屑白云岩和鲕粒白云岩为岩性并可见重结晶作用的台内滩亚相,和以灰质泥晶白云岩、砂质白云岩为主要岩性的滩间海亚相;在裂陷槽和古隆起之间区域,发育以泥质白云岩、泥灰岩和砂质白云岩为主要岩性的混积潮坪相。沧二段沉积期,发育以紫红色泥岩、砂岩等为主要岩性的碎屑潮坪相,见小型水平层理、羽状交错层理和砂岩透镜体。2)沧浪铺组沉积期,以大规模海退为主,水体总体逐渐变浅。沧一段沉积期,碎屑物质输入受到裂陷槽隔档作用影响,发育碳酸盐岩沉积,在构造高部位发育以颗粒岩为主的台内滩亚相。至沧一段沉积末期,裂陷槽逐渐被填平,碎屑物质得以向东持续迁移。沧二段沉积期,发生了小规模的海侵—海退过程,水体由深变浅,最终形成以砂泥岩互层沉积为主要特征的碎屑潮坪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沉积演化 沧浪铺组 北斜坡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溪气田嘉陵江组二段陆表海台地高频层序发育特征及对储层的控制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宏 王高峰 +5 位作者 刘南 乔琳 丁伟 丁熊 段宏臻 谭秀成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13-720,共8页
高频层序是由海平面高频振动变化而形成的地层记录,一般形成于具有稳定沉降背景的盆地中,可与米兰科维奇天文周期旋回相对应。作为非海岸沉积环境的陆表海台,其高频层序发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代表性。在大量岩心观察、薄片分析、测井... 高频层序是由海平面高频振动变化而形成的地层记录,一般形成于具有稳定沉降背景的盆地中,可与米兰科维奇天文周期旋回相对应。作为非海岸沉积环境的陆表海台,其高频层序发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代表性。在大量岩心观察、薄片分析、测井相研究的基础上,按能量环境、海平面升降及海水咸化旋回以及相序组合等特征,并考虑高频层序格架下储集层成因类型,将川中磨溪气田嘉二段陆表海碳酸盐台地高频层序划分为3类:台坪型、台内浅滩型与潟湖型。以膏质岩类、颗粒岩类广泛发育为特征,常见各种暴露标志,总体表现为向上变浅序列的多种岩性组合。高频层序地层格架内各级层序界面特征清晰,岩性组合稳定,可对比性强。同时,探讨了高频层序格架下早期储层成因机制,指出稳定沉积陆表海台地背景下的高频层序控制了岩相发育序列及同生岩溶作用,进而控制了不同成因类型储集层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层序 碳酸盐岩 嘉陵江组 陆表海台地 磨溪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雅克拉断凸前中生界潜山构造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5
11
作者 代寒松 赵锡奎 +4 位作者 刘树根 孙玮 李坤 于腾飞 刘庆松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20,共4页
雅克拉断凸前中生界潜山的发育主要受到轮台、亚南断裂的控制。潜山形成于加里东运动的中、晚期,在海西-印支运动期持续凸起,直至燕山运动期下白垩统泥岩沉积期,才全面形成潜山披覆构造。由于多起构造运动的影响,潜山储集层类型多样,其... 雅克拉断凸前中生界潜山的发育主要受到轮台、亚南断裂的控制。潜山形成于加里东运动的中、晚期,在海西-印支运动期持续凸起,直至燕山运动期下白垩统泥岩沉积期,才全面形成潜山披覆构造。由于多起构造运动的影响,潜山储集层类型多样,其中震旦-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受到风化侵蚀和大气淋滤,岩溶作用广泛发育,储集条件最好。研究区处于库车坳陷与满加尔坳陷之间,长期为油气的指向区。不整合面及裂缝系统为油气运移提供了有利的输导体系。但断裂的强烈发育以及潜山顶部存在大规模的"天窗",使得油气不能大规模聚集。雅克拉构造带(Sc2井)北部碳酸盐岩潜山具有一定的再勘探价值,同时断凸西段(永丰庄地区)的碳酸盐岩潜山可作为勘探的后备选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雅克拉 潜山 碳酸盐岩 油气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水盆地南部山西组致密砂岩古构造应力场模拟及裂缝预测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畅 王翔 +1 位作者 赵长虎 尹帅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2-302,312,共12页
以沁水盆地南部地区山西组为例,系统研究了煤系致密砂岩的裂缝发育特征,并对其古构造应力场进行了模拟,在此基础上,对裂缝发育区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组致密砂岩中发育不同级序的裂缝,主要为构造缝,其含量大于90%。构造缝主要... 以沁水盆地南部地区山西组为例,系统研究了煤系致密砂岩的裂缝发育特征,并对其古构造应力场进行了模拟,在此基础上,对裂缝发育区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组致密砂岩中发育不同级序的裂缝,主要为构造缝,其含量大于90%。构造缝主要为张性缝、剪切缝及挤压缝;非构造缝主要为溶蚀缝。目的层致密砂岩的裂缝充填类型主要为未充填及半充填,裂缝的有效性好。利用三维有限元法对山西组Ⅱ砂组进行了精细地质建模及古构造应力场模拟,恢复了目的层在喜马拉雅期最大一幕挤压应力环境下的古地应力场。考虑到目的层主要发育张性缝和剪切缝,同时还含少量挤压缝,构建了综合破裂率参数来定量预测裂缝的发育程度,预测结果与实际地质情况吻合较好。该方法可以实现复杂构造区致密气储层裂缝甜点的有效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山西组 致密砂岩 应力场 裂缝 有限元法 破裂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单矿C_(4)AF和C_(3)A在CCUS环境中的抗腐蚀潜力
13
作者 周井红 吴坷 +4 位作者 肖振华 何旭晟 杨若愚 梅开元 程小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7575-7582,共8页
通过SEM、XRD以及TG的分析测试方法,定量分析水泥单矿C4AF和C_(3)A腐蚀产物的变化规律与腐蚀产物CaCO3的生成速率系数。实验结果表明,C4AF和C_(3)A在受到CO_(2)腐蚀后,均有大量团絮状物相产生,但C_(3)A腐蚀后产生了比C4AF腐蚀后更多的... 通过SEM、XRD以及TG的分析测试方法,定量分析水泥单矿C4AF和C_(3)A腐蚀产物的变化规律与腐蚀产物CaCO3的生成速率系数。实验结果表明,C4AF和C_(3)A在受到CO_(2)腐蚀后,均有大量团絮状物相产生,但C_(3)A腐蚀后产生了比C4AF腐蚀后更多的块状、棒状产物;C4AF和C_(3)A单矿在腐蚀反应后的物相主要是C_(3)AH6和霰石,在腐蚀反应后期C_(3)AH6的相对结晶度降低,霰石的相对结晶度升高;物相定量分析结果表明,C4AF单矿腐蚀产物CaCO3的含量高于C_(3)A;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C4AF在腐蚀反应1 d后CaCO3的摩尔生成率为28.36 mol/d,C_(3)A试样仅为4.23 mol/d。随着腐蚀反应时间延长至28 d,C4AF和C_(3)A单矿的腐蚀产物摩尔生成率均持续减小,分别为1.83 mol/d和1.48 mol/d。拟合后C4AF的腐蚀产物生成速率系数α为32.62,远高于C_(3)A单矿的2.74。C_(3)A单矿在CCUS环境中抗CO_(2)的腐蚀能力较C4AF更强,这不仅为开发抗CO_(2)腐蚀的高性能水泥材料提供理论指导,也为水泥在CCUS环境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4)AF/C_(3)A CCUS 相对结晶度 CaCO_(3)生成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质油气藏的测井技术发展方向 被引量:4
14
作者 宋陨冰 王兆年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1-33,共3页
面对复杂的非均质油气藏 ,必须发展一套三维空间的储层评价技术来了解储层在纵、径向上和不同方位上储集性能的变化。首先以井为基础 ,研究井壁附近非均质油气藏储层的裂缝特征 ,用DSI测井研究速度各向异性 ,DSI所测快、慢横波的时差和... 面对复杂的非均质油气藏 ,必须发展一套三维空间的储层评价技术来了解储层在纵、径向上和不同方位上储集性能的变化。首先以井为基础 ,研究井壁附近非均质油气藏储层的裂缝特征 ,用DSI测井研究速度各向异性 ,DSI所测快、慢横波的时差和能量差综合地反映了地层速度的各向异性。第二 ,裂缝的分布虽然千变万化 ,但它总要受到一定地质规律的控制 ,因此用测井资料对这些因素进行较准确的描述后 ,就可推测裂缝的横向展布 ,对现代构造应力的研究有助于对裂缝宏观展布状况的预测。第三 ,为了提高油气勘探的效率 ,要求尽量准确地搞清非均质油气藏的形态、厚度、物性、地层流体等性质在横向上的变化 ,从单井测井资料分析显然是不够的 ,因此测井必须与地质、垂直地震测井、地面地震结合起来才有可能解决这一问题。在四川这种严重非均质的油气藏 ,要搞好储层识别和评价工作 ,测井资料除采集三电阻率、三孔隙度之外 ,还应采集电阻率成像和包含有横波、斯通利波信息的声波资料 ,这样才能保证更准确、全面地描述非均质油气藏的各项特征 ,这也是四川测井技术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岩石 评价 非均质油气藏 测井技术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北气田山2段小层砂体三维建模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祺 郑荣才 +2 位作者 王杰 吴奎员 丁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1-26,204-205,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长北气田山西组2段为一套海相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为揭示不同时期小层砂体发育规模及空间分布,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为基础,相控建模为指导思想,短期基准面旋回为地层单元,等时地层格架为约束条件,采用序贯指示数学方... 鄂尔多斯盆地长北气田山西组2段为一套海相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为揭示不同时期小层砂体发育规模及空间分布,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为基础,相控建模为指导思想,短期基准面旋回为地层单元,等时地层格架为约束条件,采用序贯指示数学方法对长北气田山2段4个短期层序的水上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微相小层砂体的发育规模及空间分布进行了随机模拟。砂体展布的三维模拟结果表明,河道自北向南沿物源方向延展,其中SSC1~SSC4短期基准面上升时期,河道加宽,小层砂体沉积厚度加大,物性较好,有利储层发育;下降时期河道变窄,小层砂体沉积厚度减小,物性变差。小层砂体的三维模拟结果在该区勘探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贯指示模拟 层序地层 三维建模 小层砂体 鄂尔多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点“盲采”配套单炮资料实时质控技术及应用
16
作者 罗文 王勤耕 +3 位作者 李明翼 张孟 孙健 何岳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0-878,共9页
随着节点在地震勘探中的广泛应用,其质控问题越发突出。节点在“盲采”模式下缺乏实时数据传输能力,无法对单炮数据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和有效分析,导致地震采集数据合成分析滞后,影响数据质控时效性和勘探决策响应。因此,在有线监控排列... 随着节点在地震勘探中的广泛应用,其质控问题越发突出。节点在“盲采”模式下缺乏实时数据传输能力,无法对单炮数据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和有效分析,导致地震采集数据合成分析滞后,影响数据质控时效性和勘探决策响应。因此,在有线监控排列与节点相结合的单炮采集模式基础上,针对监控排列地震数据特点,提出了节点“盲采”配套单炮资料实时质控技术。首先,基于球面扩散原理计算单炮能量,实现对单炮能量的准确分析;其次,采用基于干扰道数的环境噪声分析技术,通过计算干扰道占比评估环境噪声;最后,配套开发了实时监控软件,实现单炮激发能量和噪声的实时监控。在四川盆地NCB全节点三维地震采集项目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监控排列能量与完整炮能量高度相关,干扰道比例吻合率较高,显著提高了地震勘探效率和资料质量,为节点盲采地震资料实时质控提供了一个有效方法,且在节点5G数据实时传输的商业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点 盲采 单炮资料 实时监控 激发能量 外界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频电磁法多分量联合反演及在川西火成岩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郭鸿喜 曹杨 +3 位作者 何宇霖 王轶 杨俊 邝锡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52-458,I0008,I0009,共9页
近年来,非地震勘探在川西地区火成岩、深层结构和断裂研究方面发挥了一定的指导作用,特别是时频电磁法通过弱异常信息提取、精细反演,在寻找火山通道、探索火山岩形成机制方面效果良好。由于人工场源的存在,其产生的非平面波效应、阴影... 近年来,非地震勘探在川西地区火成岩、深层结构和断裂研究方面发挥了一定的指导作用,特别是时频电磁法通过弱异常信息提取、精细反演,在寻找火山通道、探索火山岩形成机制方面效果良好。由于人工场源的存在,其产生的非平面波效应、阴影效应以及场源附加效应会造成资料反演的多解性,使数据反演成像的质量偏低,甚至造成假异常。多分量电磁场反演是克服上述困难的一种有效手段。从时频电磁勘探的原理出发,推导了二维模型三维源九点差分结构的有限差分正演公式。根据正则化反演原理,构造了多分量联合反演目标函数,推导了适合时频电磁法的多分量联合反演算法。为了平衡不同分量之间数量级的差异,在反演过程中增加了动态平衡系数。理论模型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单分量数据反演,多分量联合反演对模型恢复的效果更好。加噪模型数据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正确、可靠,同时具有较好的抗噪性。利用该方法对川西地区实测时频电磁数据进行处理,反演结果与钻井信息和其他已知信息吻合,证明该算法实用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频电磁法 多分量联合反演 火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欠平衡钻井完井技术在四川天然气勘探新领域的突破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有成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3年第1期52-57,66,共7页
近年来,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和四川石油管理局针对四川盆地地质特点和储藏特征,联合对欠平衡钻井理论、工艺及装备进行攻关,形成了适合四川盆地的现代欠平衡钻井和完井配套技术。在邛西3井开展配套试验获得成功,这是川西地区碎屑岩地层天... 近年来,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和四川石油管理局针对四川盆地地质特点和储藏特征,联合对欠平衡钻井理论、工艺及装备进行攻关,形成了适合四川盆地的现代欠平衡钻井和完井配套技术。在邛西3井开展配套试验获得成功,这是川西地区碎屑岩地层天然气勘探技术的重大突破。本文介绍了四川开展欠平衡钻井完井技术攻关的情况,阐述了现代欠平衡钻井完井技术要点及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平衡钻井 完井技术 四川盆地 天然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地区页岩气地震采集逐点激发井深设计优化及应用效果——以NJ-RC区块为例
19
作者 隆季原 赵容容 +3 位作者 李玉雯 苟恺文 马政嘉 卢轶伦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7-678,共12页
随着川南地区深层页岩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勘探环境愈发复杂,为获得更高品质的地震采集资料,提高激发井深设计的精度尤为重要。然而,目前的室内设计仅圈定了激发井深的动态范围,实际钻井深度还依赖于钻井工人对井底岩性的识别,严重影... 随着川南地区深层页岩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勘探环境愈发复杂,为获得更高品质的地震采集资料,提高激发井深设计的精度尤为重要。然而,目前的室内设计仅圈定了激发井深的动态范围,实际钻井深度还依赖于钻井工人对井底岩性的识别,严重影响了激发井深的准确性。为此,提出了一种在NJ-RC区块采用逐点激发井深设计的方法。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合理的井深范围,并利用对比实验明确了泥岩的最佳激发层段,将泥岩中部深度作为获取全区最佳激发面的基础数据;然后,结合地质统计学思想完善设计流程,对4种插值方法进行原理分析、效果对比、全区和局部的实际资料验证,兼顾了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沉积岩性约束,提出最小曲率插值法在研究区的适用性最佳。实际资料验证及应用结果均表明,优化后的逐点激发井深设计方法能够确定全区的最佳激发面,明确每个激发点的最佳激发深度,有效提升了井深设计的精度,使地震资料品质显著提高,为类似区块的采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气 逐点激发井深设计 最小曲率法 地质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北部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湖相碳酸盐岩沉积相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超 杨雪飞 +4 位作者 王兴志 李博 黄梓桑 唐锐峰 杜垚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36-852,共17页
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作为四川盆地致密油主产层,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在川中地区已稳产数十年。川东地区大安寨段一直未取得突破,相应的研究程度较低。本文选取重庆万州地区大垭口剖面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作为研究对象,针对... 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作为四川盆地致密油主产层,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在川中地区已稳产数十年。川东地区大安寨段一直未取得突破,相应的研究程度较低。本文选取重庆万州地区大垭口剖面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发育稳定保存良好的湖相碳酸盐岩开展研究,通过研究发现:万州地区大安寨段以湖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混合沉积为特征,其主要由5大类岩石组成,共细分为12种岩石类型。结合岩性、沉积特征及区域上的资料,可将大垭口剖面大安寨段划分出半深湖—深湖、湖坡、浅湖、滨湖4个亚相及多个微相。大安寨段由下往上可分为大三、大二以及大一共三个亚段,发育了一个完整的湖侵—湖退沉积旋回。其中,大三亚段和大一亚段岩性以介壳或介屑灰岩和结晶介壳灰岩为主,夹薄层黑色泥页岩及砂岩;大二亚段岩性以黑色页岩为主,夹薄层介壳灰岩。根据各岩石类型宏观、微观特征及岩石纵向组合特征,分析各亚相的沉积环境。结果表明:万州地区下侏罗统大安寨段沉积环境整体属于较低能沉积环境,碳酸盐岩中多为泥晶方解石胶结,含泥质。根据实测剖面及区域上的资料,建立了川东北地区大安寨段湖泊相沉积模式,该模式总结了该区域大安寨段各亚相的发育特征及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 湖湘碳酸盐岩 岩石类型 沉积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