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43篇文章
< 1 2 1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气研究院完成了西南油气田公司组织的数字化气田腐蚀监测系统的完工验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强 谷坛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4期319-319,共1页
关键词 腐蚀监测系统 油气田 数字化 研究院 天然气 组织 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蓬莱气田灯影组油气成藏过程——来自沥青形态、低温热年代学和流体地球化学的制约
2
作者 邓宾 鲁鹏达 +7 位作者 李泽奇 吴娟 李文正 孙玮 田腾振 张旋 姜华 刘树根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3-619,共17页
中国西部叠合盆地深层碳酸盐岩层系具有年代古老、埋藏深和多期成岩改造叠加等特征,其复杂油气成藏过程是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重点研究领域。对川中蓬莱气田开展岩石学、流体包裹体、低温热年代学和储层沥青形态学等进行研究。结果显... 中国西部叠合盆地深层碳酸盐岩层系具有年代古老、埋藏深和多期成岩改造叠加等特征,其复杂油气成藏过程是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重点研究领域。对川中蓬莱气田开展岩石学、流体包裹体、低温热年代学和储层沥青形态学等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蓬莱气田震旦系灯影组储层沥青可分为2种类型:环边状和团块状原位沥青,以及呈角砾状和碎裂状“变形”的异位沥青。中江2井中侏罗统沙溪庙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35±2.7 Ma)、(U-Th)/He年龄(19.0±0.5 Ma)显示新生代抬升剥蚀厚度达到2000 m。结合年代学、单井沉降热史模拟恢复及流体包裹体分析,认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烃源岩多期埋藏生烃导致灯影组经历早寒武世—中奥陶世和早二叠世—三叠纪2期油气充注过程,以及侏罗纪—白垩纪原油裂解生气成藏过程。新生代抬升剥蚀作用可能导致蓬莱气田灯影组异位沥青发育。沥青形态的发育特征是揭示古老深层油气藏保存及破坏的潜在指示标志。准确评价新生代抬升剥蚀作用对灯影组气藏调整过程的影响是指导研究区下一步勘探重点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影组 原位沥青 异位沥青 低温热年代学 成藏特征 川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油气田输气管道内壁腐蚀的控制 被引量:5
3
作者 刘熠 陈学峰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56-258,共3页
“九五”以来,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开展了新型管道缓蚀剂开发、管道缓蚀剂加注方式的改进、缓蚀剂保护效果的检测与评价方法改进等一系列工作,并在管网上建立了管道内腐蚀在线监测系统,由于腐蚀控制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已有效地抑制了天然气... “九五”以来,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开展了新型管道缓蚀剂开发、管道缓蚀剂加注方式的改进、缓蚀剂保护效果的检测与评价方法改进等一系列工作,并在管网上建立了管道内腐蚀在线监测系统,由于腐蚀控制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已有效地抑制了天然气管道内壁的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管道 管道缓蚀剂 加注方法 在线腐蚀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田水伴生资源提取技术进展及应用
4
作者 高云云 文绍牧 +3 位作者 范锐 陈立 谭遥 宋彬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9-128,共10页
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力度的逐渐增大,油气田水量逐年增加,由此带来诸多环境问题,而部分油气田水中的伴生元素的含量均超过工业开采品位,适合综合开采或者单独开采。因此,分析油气田水中伴生元素综合利用的可行性并提出可行技术路线具有... 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力度的逐渐增大,油气田水量逐年增加,由此带来诸多环境问题,而部分油气田水中的伴生元素的含量均超过工业开采品位,适合综合开采或者单独开采。因此,分析油气田水中伴生元素综合利用的可行性并提出可行技术路线具有重要意义。对油气田水的水质特点和资源分布特征进行了总结,剖析了油气田水中伴生元素锂、溴、钾提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阐述了目前盐湖卤水中锂、溴、钾提取技术对于油气田水的适用性及其存在的问题。结合油气田水中伴生元素提取技术和应用现状,认为吸附法提锂+热溶冷结晶法(或冷分解−浮选工艺)提钾+电氧化法提溴是油气田水中伴生有价元素综合利用可行的技术路线。目前的油气田水产业化只针对提锂,应尽快打通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全流程,寻求环保经济的油气田水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和达标处理工艺,为进一步工业化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助力油气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采出水 伴生元素 提锂 提溴 提钾 吸附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吸附剂在油气田卤水中的性能评价
5
作者 陈立 马骏 +4 位作者 高源 谭遥 高云云 熊福军 顾俊杰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118,共8页
目的油气田卤水含有石油类、悬浮物等杂质,对锂资源的吸附分离存在潜在影响,考查了气田水吸附提锂的可行性及市面主流吸附剂的吸附提锂适应性。方法研究对比了pH、温度对铝系、钛系和锰系3种粉体吸附剂吸附、解吸效果的影响规律;对优选... 目的油气田卤水含有石油类、悬浮物等杂质,对锂资源的吸附分离存在潜在影响,考查了气田水吸附提锂的可行性及市面主流吸附剂的吸附提锂适应性。方法研究对比了pH、温度对铝系、钛系和锰系3种粉体吸附剂吸附、解吸效果的影响规律;对优选的铝系吸附剂,研究了其吸附剂形态、进卤量、进卤流量对成型吸附剂吸附、解吸效果的影响规律,并评估其循环稳定性。结果在最优条件下,3种粉体吸附剂饱和吸附容量分别约为7.9 mg/g、12.5 mg/g、15.3 mg/g。铝系吸附剂解吸液中钠锂比、钾锂比等要优于钛系和锰系,并且钛系和锰系吸附剂溶损率分别是铝系的20倍和70倍,长期运行情况下使用寿命要远低于铝系吸附剂。采用陶瓷膜去除卤水中的悬浮物和石油类,铝系成型吸附剂在进卤量为20 BV(1 BV=50 mL)、进卤流量为12 BV/h、解吸水量为10 BV、解吸流量为10 BV/h的条件下,连续10次循环单柱实验铝系吸附剂吸附容量和尾卤锂浓度保持稳定,平均锂吸附率为79.2%。结论综合证实采用吸附法提取龙王庙气田卤水中的锂资源是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卤水 吸附法 提锂 吸附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油气田含锂气田水资源调查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立 杨立 +3 位作者 刘韬 高杰 胡永碧 刘友权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47,共7页
截至2020年底,国内锂资源供应对外依存度高达70%。据统计,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以下简称西南油气田)各气田在开发过程中普遍产水,目前西南油气田拥有生产井1900余口,其中超80%的生产井产水,2020年常规气气田累计产水超120×10^(8... 截至2020年底,国内锂资源供应对外依存度高达70%。据统计,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以下简称西南油气田)各气田在开发过程中普遍产水,目前西南油气田拥有生产井1900余口,其中超80%的生产井产水,2020年常规气气田累计产水超120×10^(8) m^(3)。据研究报道,气田水与油气等烃类物质共同经历了漫长的油气成藏阶段,通常含有更多的微量元素,甚至部分锂资源含量高于盐湖卤水。通过气田水取样分析证实,西南油气田17口井气田水中锂离子质量浓度最高达131.6 mg/L,约50%取样井气田水中锂离子含量高于最低工业品位,同时还含有较为丰富的溴、钾等伴生资源。通过对重点井气田水跟踪评价证实西南油气田气田水锂、溴资源长周期稳定性较好,此外,西南油气田地层水资源丰富,3处重点区块地层水储量达13.3×108 m^(3),初步估算了3处区块锂资源(以Li_(2)CO_(3)计)总价值超3100亿元,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油气田 气田水 锂资源 溴资源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北段油气田形成条件探讨 被引量:28
7
作者 王兰生 韩克猷 +4 位作者 谢邦华 张鉴 杜敏 万茂霞 李丹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1-5,14,共6页
通过对龙门山北段L55地震测线的重新解释,结合区域地质研究和油气地球化学分析数据,认为龙门山北段推覆构造有三大特点。一是薄层推覆构造体系使构造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复杂,下层相对简单,上层活动,下层相对稳定;上层有一定变质,下层不变... 通过对龙门山北段L55地震测线的重新解释,结合区域地质研究和油气地球化学分析数据,认为龙门山北段推覆构造有三大特点。一是薄层推覆构造体系使构造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复杂,下层相对简单,上层活动,下层相对稳定;上层有一定变质,下层不变质;上层破坏,下层保存好。二是上元古界震旦系陡山沱组黑色页岩是本区最古老的生油层,具有强大的生烃能力。三是油气经多次由西向东运移,古老的生油层生成的油气可以在不同时间形成的不同类型的圈闭中聚集成藏并接受改造或破坏,从而形成地表丰富的油气苗、沥青脉和油砂岩,推覆体下盘则可以形成油气藏。因而建议在勘探中抓住下盘,点面结合进行地震工作,同时建议重点勘探枫顺场潜伏构造和天井山—矿山梁构造东南翼的潜伏断裂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西 龙门山 推覆构造带 枫顺场 潜伏构造 天井山—矿山梁构造 油气藏形成 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海相碳酸盐岩大油气田油气藏类型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70
8
作者 汪泽成 赵文智 +4 位作者 胡素云 姜华 潘文庆 杨雨 包洪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3-160,共8页
基于对塔里木、四川及鄂尔多斯三大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解剖研究,将我国碳酸盐岩圈闭和油气藏划分为构造型、岩性型、地层型及复合型等4大类21种类型。其中,岩性圈闭可划分为生物礁圈闭、颗粒滩圈闭及成岩圈闭;地层圈闭可分为块... 基于对塔里木、四川及鄂尔多斯三大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解剖研究,将我国碳酸盐岩圈闭和油气藏划分为构造型、岩性型、地层型及复合型等4大类21种类型。其中,岩性圈闭可划分为生物礁圈闭、颗粒滩圈闭及成岩圈闭;地层圈闭可分为块断古潜山圈闭、准平原化侵蚀古地貌圈闭、残丘古潜山缝洞体圈闭、似层状缝洞体圈闭、地层楔状体圈闭及地层上超尖灭圈闭。我国陆上海相碳酸盐岩大油气田主要由中低丰度地层型和岩性型油气藏群构成。台缘带发育的生物礁油气藏与颗粒滩油气藏沿台缘带呈"串珠状"分布;准平原化侵蚀古地貌油气藏群呈"团块状"分布;缝洞油气藏群受缝洞储层发育层位控制,呈"似层状"大面积分布。大型古隆起及斜坡带、台缘带是岩性、地层油气藏集群式分布的有利区,油气勘探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群式分布 地层圈闭 岩性圈闭 油气藏类型 海相碳酸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相油气田勘探实例之八 四川盆地磨溪气田嘉二气藏的勘探与发现 被引量:17
9
作者 徐春春 李俊良 +2 位作者 姚宴波 杨金利 龚昌明 《海相油气地质》 2006年第4期54-61,共8页
磨溪气田位于四川盆地川中古隆中斜平缓构造带南部,其嘉二气藏为一中型海相气藏,含气面积为179.45km2,主力产层为三叠系嘉陵江组嘉二2亚段。气藏勘探始于1979年,于2004年勘探取得突破,至2005年底探明地质储量为326.59×108m3,年产... 磨溪气田位于四川盆地川中古隆中斜平缓构造带南部,其嘉二气藏为一中型海相气藏,含气面积为179.45km2,主力产层为三叠系嘉陵江组嘉二2亚段。气藏勘探始于1979年,于2004年勘探取得突破,至2005年底探明地质储量为326.59×108m3,年产天然气4×108m3。气藏储层为局限海—蒸发海台地碳酸盐岩微相,储层的发育分布主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控制,气藏类型为岩性—构造复合圈闭,气藏气水关系复杂。论述了气藏的发现和勘探开发历程及气藏的基本地质特征,总结了取得勘探突破的实践、认识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磨溪气田 嘉陵江组 海相地层 碳酸盐岩 气藏特征 油气勘探史 勘探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相油气田勘探实例(之一) 四川盆地罗家寨大型气田的发现和探明 被引量:55
10
作者 冉隆辉 陈更生 徐仁芬 《海相油气地质》 2005年第1期43-47,共5页
罗家寨气田发现于2000年,是四川盆地迄今为止发现的储量规模最大的一个气田,2002年探明储量为581.08×108m3。其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由碳酸盐岩蒸发台地边缘优质鲕粒滩白云岩构成,圈闭面积大,构造幅度高,具有一定的埋藏隐蔽性。论... 罗家寨气田发现于2000年,是四川盆地迄今为止发现的储量规模最大的一个气田,2002年探明储量为581.08×108m3。其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由碳酸盐岩蒸发台地边缘优质鲕粒滩白云岩构成,圈闭面积大,构造幅度高,具有一定的埋藏隐蔽性。论述了气田的发现和探明过程,气藏地质的特征,以及对碳酸盐岩气藏勘探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白云岩 油气藏 地质特征 海相地层 石油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田开采中管道微生物腐蚀防护技术研究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17
11
作者 侯保荣 闫静 +6 位作者 王娅利 吴贵阳 管方 董续成 任麒静 裴莹莹 段继周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1-79,共9页
腐蚀是油气田管道设施运行中的关键共性科技问题。在油气田环境中,微生物腐蚀是油气田主要的腐蚀类型之一,也是油气田开采过程中的腐蚀控制难题。综述了目前油气田微生物腐蚀的研究认识现状、研究进展和当前的主要防腐蚀方法和控制技术... 腐蚀是油气田管道设施运行中的关键共性科技问题。在油气田环境中,微生物腐蚀是油气田主要的腐蚀类型之一,也是油气田开采过程中的腐蚀控制难题。综述了目前油气田微生物腐蚀的研究认识现状、研究进展和当前的主要防腐蚀方法和控制技术,分别介绍了腐蚀微生物群落、微生物腐蚀机理、腐蚀微生物检测和管道微生物腐蚀控制措施等,并针对油气田微生物腐蚀研究和防护控制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管道 微生物腐蚀 腐蚀微生物群落 微生物检测 腐蚀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渝油气田完井液、压井液体系的应用技术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效全 廖仕孟 +5 位作者 伍贤柱 常宏岗 石晓松 杜国滨 龙顺敏 周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0-83,共4页
针对川渝油气田砂岩和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差异大,黏土或泥页岩易发生水化膨胀,深井、高温、高矿化度、异常高压或高含H2S;CO2酸性气藏等因素的多变性难题,结合HSE的要求,提出了特定地层井况对完井修井作业的建议:①根据特定地层井况对... 针对川渝油气田砂岩和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差异大,黏土或泥页岩易发生水化膨胀,深井、高温、高矿化度、异常高压或高含H2S;CO2酸性气藏等因素的多变性难题,结合HSE的要求,提出了特定地层井况对完井修井作业的建议:①根据特定地层井况对完井修井作业进行专门的完井液、压井液方案设计;②研制新型高效的增黏剂、降失水剂、增效剂、温度稳定剂、防垢剂、除硫剂和缓蚀剂等添加剂来满足不同油气地层条件的需要;③选用可生物降解性好、低毒性的材料来提升完井液、压井液的环保功能;④通过优化完井液压井液体系配方技术和集成化技术的系统研究,以满足川渝油气田不同储集层条件的油气井完井与修井等安全作业以及HSE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性 完井液 压井液 修井作业 油气层 保护 防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两相缓蚀剂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3
作者 舒作静 刘志德 谷坛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00-201,共2页
本文介绍了CT2 - 15缓蚀剂在四川气田、大港油田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 :CT2 - 15缓蚀剂具有优良的气相和液相综合防腐效果 ,其气、液两相缓蚀率均大于 90 % ,可将现场的腐蚀速率控制在0 .12 5mm/a以下 ,对抑制油套管的局部腐蚀具有突出... 本文介绍了CT2 - 15缓蚀剂在四川气田、大港油田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 :CT2 - 15缓蚀剂具有优良的气相和液相综合防腐效果 ,其气、液两相缓蚀率均大于 90 % ,可将现场的腐蚀速率控制在0 .12 5mm/a以下 ,对抑制油套管的局部腐蚀具有突出的效果。适用于以H2 S为主的腐蚀环境及H2 S和CO2 的混合腐蚀环境的腐蚀防护 ,同时对于以CO2 为主的腐蚀环境和高温 (<160℃ )油气井也具有一定的缓蚀作用 ,使用方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缓蚀剂 油气田开发 防腐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油气田压裂酸化液体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27
14
作者 刘同斌 唐永帆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C00期47-53,共7页
四川油气田油气储层在地质上呈低渗、低孔、非均质特征 ,且大多数低渗油气藏具有深埋、高温、高压、高含硫、多产层等特点 ,压裂酸化是提高油气开采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概述了四川油气田 4 0多年来形成的各种压裂酸化液体体系及应... 四川油气田油气储层在地质上呈低渗、低孔、非均质特征 ,且大多数低渗油气藏具有深埋、高温、高压、高含硫、多产层等特点 ,压裂酸化是提高油气开采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概述了四川油气田 4 0多年来形成的各种压裂酸化液体体系及应用情况 ,详细介绍了“九五”期间新发展的压裂酸化液体技术 ,包括改进的胶凝酸体系、降滤失酸液体系、油藏加砂压裂液体系、低温压裂液体系、高效化学助排技术以及压裂液现场质量控制与返排残液分析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油气田 压裂酸化 液体 化学剂 应用 技术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技术在国内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成效及再创新对策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月先 马发明 +5 位作者 段明峰 黄晓川 罗邦林 段长春 石晓兵 钟水清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7-51,共5页
中国拥有研究和生产纳米材料的技术实力。纳米技术展示出高新技术特色,具有高效功能的纳米材料正在逐步得到推广应用。油气田开发中的封堵调剖、降压增注、层内驱油、油水净化等领域也开始逐步引入纳米技术。为开发纳米技术的巨大市场潜... 中国拥有研究和生产纳米材料的技术实力。纳米技术展示出高新技术特色,具有高效功能的纳米材料正在逐步得到推广应用。油气田开发中的封堵调剖、降压增注、层内驱油、油水净化等领域也开始逐步引入纳米技术。为开发纳米技术的巨大市场潜能,在分析纳米技术研究及应用新进展的基础上,提出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的对策:寻求更广泛的技术合作途径,提升推广应用技术水平,重视石油行业纳米标准的研究,纳米技术创新选向。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纳米技术的全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技术 多功能 应用 再创新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杆泵技术在川渝油气田的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琦 黄艳 +3 位作者 钟晓瑜 赵志宏 黄力 魏朝勇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9-51,142,共3页
螺杆泵工艺技术的研究属首次在川渝油气田应用该项工艺,通过国内外螺杆泵工艺技术发展现状调研及现场实际应用情况进行适应性分析,确定了川渝油气田应用螺杆泵采油、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的可行性和适应范围,其研究成果对拓宽川渝油气田的... 螺杆泵工艺技术的研究属首次在川渝油气田应用该项工艺,通过国内外螺杆泵工艺技术发展现状调研及现场实际应用情况进行适应性分析,确定了川渝油气田应用螺杆泵采油、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的可行性和适应范围,其研究成果对拓宽川渝油气田的举升工艺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泵 川渝油气田 适应性分析 排水采气 油井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温测井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黎昌华 白璐 《钻采工艺》 CAS 2001年第5期35-37,共3页
在油气生产井中进行井温测井 ,可解决井生产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如产出层位的准确划分 ;套管窜槽、滤失情况的确定 ;加砂压裂后压开井段判断及效果评价等。这对于油气田开发和生产井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井温测井 产出层位 气田开发 评价 生产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低渗油气田开采新工艺应用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勇 张晓玲 《钻采工艺》 CAS 2003年第B06期42-46,共5页
川中磨溪气田是一个含边水、低渗、含硫的视孔隙性的整装气田,强腐蚀性一直以来制约着天然气的生产;而油藏具有特低孔渗、裂缝性和强烈非均质性,一般采用衰竭式开采,压力降低较快,采出难度增加,采用挤凝析油解堵、小泵深抽、玻璃钢油管... 川中磨溪气田是一个含边水、低渗、含硫的视孔隙性的整装气田,强腐蚀性一直以来制约着天然气的生产;而油藏具有特低孔渗、裂缝性和强烈非均质性,一般采用衰竭式开采,压力降低较快,采出难度增加,采用挤凝析油解堵、小泵深抽、玻璃钢油管防腐、渗吸注水二次采油、化学清防蜡等一系列配套的新工艺、新技术和工具后,较大地提高了原油采收率,增产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地区 低渗油气田 开采 新工艺 应用评价 凝析油 深抽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阳-安岳裂陷槽北段西边界地震识别及油气地质意义
19
作者 张本健 彭思桥 +5 位作者 陈骁 张玺华 刘冉 陈延贵 杨翰轩 杨涛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39,共8页
受资料条件的限制,德阳—安岳裂陷槽北段西边界位置一直尚未明确,极大地阻碍了区域内灯影组沉积格局的研究及上覆二叠系气藏的勘探。针对该问题,利用二维、三维地震资料,通过对比德阳—安岳裂陷槽东侧地质特征,对裂陷槽北段西边界进行... 受资料条件的限制,德阳—安岳裂陷槽北段西边界位置一直尚未明确,极大地阻碍了区域内灯影组沉积格局的研究及上覆二叠系气藏的勘探。针对该问题,利用二维、三维地震资料,通过对比德阳—安岳裂陷槽东侧地质特征,对裂陷槽北段西边界进行了重新刻画,并从控储、控烃及控藏的角度探讨了西边界对川西南地区中深层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意义。研究表明:川西南部震旦系灯影组地层整体呈南西厚、北东薄的趋势,丹棱地区灯影组地层厚度大且稳定,无裂陷槽沉积的特征;德阳—安岳裂陷槽北段西边界整体呈南北走向,其大致沿井研—仁寿—彭山北—新津—温江一线分布;德阳—安岳裂陷槽整体表现为东陡西缓的箕状形态,川西南地区台缘坡度较缓,不存在明显的台缘丘滩体建隆。德阳—安岳裂陷槽分布特征研究对川西南地区中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沉积格局、储层分布、烃源岩展布及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识别 边界刻画 地质特征 德阳—安岳裂陷槽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口坳陷西南部地热资源赋存特征及开发前景
20
作者 胡剑 王道成 +5 位作者 徐凌 刘蔷 高阳 冷济高 潘良云 曹海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545-3554,共10页
地热资源赋存特征及成因模式是地热资源开发的重要依据。基于区内各类钻孔、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资料,在明确储盖、温度特征基础上,对热源、通道、补给要素开展研究,建立周口坳陷西南部地热系统成因模式,进而评价其开发前景。研究区赋存... 地热资源赋存特征及成因模式是地热资源开发的重要依据。基于区内各类钻孔、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资料,在明确储盖、温度特征基础上,对热源、通道、补给要素开展研究,建立周口坳陷西南部地热系统成因模式,进而评价其开发前景。研究区赋存低温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幔源热是主要热源,南冷北热,凸起区大地热流高于凹陷区,可达70 mW/m^(2)以上。平均地温梯度为2.8℃/hm左右,为传导型传热,断裂的发育也促进了深部热流的上涌,局部存在热对流增温作用。同位素分析显示补给来自西部低山丘陵的大气降水,在裸露区下渗后沿渗透地层、不整合面向东部运移并被加热增温。新近系、古近系砂岩孔隙、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孔洞是流体主要赋存空间。第四系与新近系上部发育的粉砂、黏土沉积构成了良好的隔水隔热盖层。目前新近系开发利用风险最小,热储底板埋深400~1400 m,向北埋深增大,砂地比平均40.9%,水量40~60 m^(3)/h,井口水温43~48℃。最终落实4个孔隙型地热资源开发有利区,3个岩溶型地热资源开发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赋存特征 成因模式 周口坳陷 驻马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